浅谈聋校的班主任工作

2023-02-03

第一篇:浅谈聋校的班主任工作

浅谈聋校语文课堂沟通

一、现状

随着聋校的规范化,聋校的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沟通问题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聋校语文教学中,师生沟通不畅的现象很普遍,在教学中看上去好像教师在唱独角戏一样,教师讲得口若悬河,唯恐学生听不明白,其实呢,下面的学生懵懵懂懂,他们真正理解的并不多,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教师也不清楚学生的意思,师生之间鸡同鸭讲,靠猜测了解对方意图的情况并不罕见,师生沟通不畅成为影响聋校语文教学好坏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教师有再渊博的知识、再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也无法很好地教育学生,因为沟通不畅如同一道被阻塞的桥梁,阻碍着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

二、原因及对策

原因1:师生手语不一致。对于一些新手语,生僻手语,教师如果不及时教给学生,学生就有可能打指语,或者自己根据理解创造一个手语。学生按照自己意愿打手语在日常教学中已经很常见。从总体上说,因为聋生的手语带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由于不了解有些学生,无法准确把握学生表达出来的想法,在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教师容易产生误解,从而在表达上产生误区。

对策:规范师生手语。教师要勤查手语,经常和学生沟通,发现学生有不规范的手语要及时纠正。建议师生在交流中,当时就提出看不懂的手语,做到及时沟通。

原因2:师生手语的语法不一致。教师对一个句子是按照汉语的语言顺序打的,而聋生对一个句子表达出来的内容往往会因为视觉的先后而产生理解上的误区。

有时候因为语序的不同,学生会感觉强调的部分不一样。

比如,教师在讲一个句子“我买了一个苹果”时,容易让学生产生如下几个方面的理解:

1.我买了一个苹果。(强调“我”)

2.苹果我买了一个。(强调“苹果”)

3.一个我买了苹果。(强调“一个”)

对此,教师应该有一定的对策,应该加强对学生肢体语言的观察,研究他们的手语表达习惯,在看懂学生手语的基础上规范学生句子的语法顺序。

原因3:教师的教学语言使用不规范,这也是形成语言沟通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聋校的教学语言中,口语和手语一般是最普遍的,指语和书面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地位,但是,有时候教师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造成了这些方法的混乱使用,没有让它们用对位置,这样造成的沟通障碍也严重影响了学生语言发展的速度。

针对此种情况的对策是:规范课堂语言,板书语言。

原因4:一些课堂教学本身没有最大程度地结合一定的环境、聋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而无法吸引聋生,更谈不上有效沟通;

对策: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聋生认知特点、心理特点,还要创设一些有利于沟通的课堂环境。

三、建议

1.把聋生的培养放在手语的练习上,强化纸上交谈这一项。在传统的教学目标中,很多教师都抱着美好的愿望,即自己的学生也能像正常的学生一样跟别人交流,能够开口说话。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事实证明,很多学生根本无法做到开口说话这一要求。

其实,我们应该针对聋生的实际调整训练的方向。练习要从聋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温柔地教给他们如何正确流利地用手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手语成为他们最熟练、最喜欢、最自然的表达方式。教师应该正视聋生的实际,他们毕竟跟正常的学生不一样,语言是他们的弱点和差项,而手语的表达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兴奋感,手语的表达会成为他们与外界交流的一个良好的渠道和开启他们心灵的一把金钥匙。让手语的表达把聋生和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调动他们学习聋语的积极性。

2.适时和聋人教师沟通和交流。聋人教师和聋人学生的生活环境一样,心理状态和心灵心心相印,因此非常容易沟通,而且聋人教师的语言和手语非常迎合聋人学生的特点,因为同是聋哑人,所以他们对聋人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加地了解和认同。作为一名身体器官发育正常的教师,我们应该跟聋人教师学习一下,看看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与聋人学生形成有效沟通的。例如,一个知识点如果与聋人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就非常容易被他们接受,如果知识点脱离了他们的实际的话,那么就非常难以被学生接受了。

四、愿望

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假如有一天,教师和学生可以很好沟通,学生和家长、社会可以很好沟通,我们的教育就完成了它应有的使命!为了这个美好的愿望,我们要一直努力!

(责编 金 东)

第二篇:浅谈聋校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

彭丹江

信息技术的周课时一般每周两节,每周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每次有限的40分钟内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更多的实践操作时间、更多的操作体验机会,如何真正的向课堂要质量和效益,这是聋校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考虑的事情,也是当前高效课堂学习研究的一个追求方向。下面本人想从四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的课堂有效性教学问题。

一、做好课前准备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做好硬件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每人有一台能用的电脑,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必做的。 (2)做好软件资源准备。

在课前,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准备课堂用到的软件资源,比如图片素材,文字素材,学习教程等等,这些软件资源可以通过电子教室软件下发到各台学生机,也可以挂在课堂用的学习主页上让学生通过IE下载。

二、几种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的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生学习3DMAX时,我一般都把每节课的学习要点分解到作品任务中,学生一进入机房,就知道首先问老师本节课的任务是什么,或者打开信息技术学习网站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然后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所以任务驱动教学,确实是一种对教师来说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如果把任务驱动与学习型的主题网站相结合,就会收获更大更好的教学效果。

(2)学习型主题网站。

学习型主题网站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小帮手,他既可以作为学生自学的一个平台,也可以作为教师辅助教学的一个平台。比如在教学生学习纵横码时,本人就制作了一个纵横码学习型的主题网站,将每阶段的任务、主要的学习方法、学习需要用到的资源(软件、素材等)都放到网页上,学习通过IE浏览器来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这类网站虽然制作起来要费很多功夫,但是一旦建成后,可以长期使用,如果教材改变,修改起来也费不了多大的功夫。

(3)先学后教,注重实践。

先学后教,这是洋思中学高效课堂的一个教学模式。用到我们聋校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就是要先学后教,注重实践 。比如在FLASH教学中,利用学习主题网站,先让学生浏览本课的学习任务,观看一些基本的操作教程,独立尝试一下任务的进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摸索尝试的环节,有利于培养聋生的独立自学的能力。然后老师再进行教学演示,以作品提交来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的模式可以极其有效的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几种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

(1)搞好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老师,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喜欢这门课程。

搞好师生关系,适当(不是过分)的使用教师权力,可以让师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很顺利的互动,课堂的学习活动也会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进行。 (2)建立课堂常规,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井然有序的课堂常规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如果聋生能树立常规意识,其课堂行为究竟会合乎常规要求,进而养成自我控制的能力,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保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3)适时、适当的评价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保持进步的动力。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适时、适当的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保持进步的动力。比如在学生作品完成后,我都会夸奖他们做的很好,很棒,他就会再做一个更好更棒的作品。

四、做好课后反思

我觉得,信息技术的课后反思可以从4个方面来进行:

1、反思自己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

2、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选择是否适当。

3、反思自己的课堂管理策略是否落实。

4、反思自己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能否进一步改进。

总之,在聋校信息技术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讨中,本人还做的很不够,目前仅处于有效性教学的探讨、学习中,距离高效课堂还有很大的距离,期待自己在将来能摸索到更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模式,让自己能近观高效课堂的神圣殿堂,一窥高效课堂的神圣门槛。

第三篇:浅谈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变化技能的运用

陈星

( 湖南省沅江市特校 沅江 413000)

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种过于长久和单调的活动,或者一味地课堂讲述,一味地做题,这样的教学行为,容易引起聋生大脑的疲劳,便神经活动受到抑制,难以维持长时间的注意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在聋校教学中,面对一群听力障碍,只得靠视觉接受外界信息的孩子来说,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一直是个大难题。为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在聋校语文课堂中的一些教学实践,就课堂中变化技能的运用,对教师如何把握教学的主动权,充分调动聋生的课堂积极性,更大的激发聋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教学效果,谈一谈个人一些想法及体会。

关键词:变化 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运用 运用原则

前 言:在聋校教学中,聋生由于听觉能力的丧失,只得靠视觉接受受教信息,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一直是个大难题。多年来,特教老师们一直在为如何把握教学的主动权,充分调动聋生的课堂积极性,更大的激发聋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找方法,寻途径。笔者通过对课堂变化技能运用的一些教学实践发现,在聋校语文教学课堂中,充分运用变化技能,把握教学的主动,充分调动聋生的课堂积极性,更大可能的激发聋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升我们课堂教学效果,改善聋生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 变化技能的概念及其作用

所谓变化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而改变或变换教学方法及媒体的一种教学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种过于长久和单调的活动,或者一味地课堂讲述,一味地做题,这样的教学行为,容易引起聋生大脑的疲劳,便神经活动受到抑制,难以维持长时间的注意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在聋校教学中,面对一群听力障碍,只得靠视觉接受外界信息的孩子来说,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一直是个大难题。如果教师能掌握并自觉地运用变化技能,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聋生的注意力,就能把握教学的主动权,充分调动聋生的课堂积极性,更大的激发聋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变化技能主要有以下作用:

1.激趣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儿童好奇心强,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娴熟地运用变化技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

2.调节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做到动静搭配,讲练结合,适当地变换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聋生思维方式的调节,使聋生在乐中求知,趣中索知,既学得主动扎实,又学得轻松愉快。

二、 变化技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教学方法的变化

所谓教学方法的变化,就是指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情境而选 用的不同教学方法教学。这一点在聋校的教学实际中显得尤为重要。聋孩子是一群特殊的教学对象,他们对知识的接受途径非常单一,全凭视觉感知,于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补偿聋生在课堂中的受教缺陷。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各种成功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优化组合,为我所用。语文教学需要教师针对课文的特点,精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组合,使课堂教学效果收到最大可能的提升。

在进行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时,除了遵循一些普通性的方法和规律外,完全可以根据课文的类型、题材、体裁的不同,采用“常中有变”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那么,怎么样指导聋生读懂课文呢?途径不一,方法多样,目的是寻找最佳突破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中有这样一道题:读一读,说一说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1)达尔文不捉弄小动物。

达尔文从来不捉弄小动物。 (2)达尔文爱到野外去玩。

达尔文小时候爱到野外去玩。

听力障碍使得聋校聋生听不到朗读的声音,按照我们一般的教学思路就是把题目在黑板上板书出来,让聋生通过视觉感观,再配合手语读一读,对比体会,再说出每组的不同之处,聋生基本也能读懂,但教学效果不见得有多好。面对多次这样类似的内容时,笔者曾尝试打破教学常规,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同学们,请你们对照黑板上的句子,看老师来背诵(口语与手语并用),看谁能听(看)出老师的缺点。”老师背诵时,故意将“从来”、“小时候”和“爱”三个词语漏掉,全班同学聚精会神的看(听)完老师的背诵后,迫不急待的举手,争先恐后地指出老师的错误。这时,老师提出质疑:“漏掉这三个词语和不漏掉这三个词,有什么不同呢?”让聋生思考分辨。

笔者把这一教学进行变化,教学内容丰富了,更重要的是,通过给老师找错的这一举措,聋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的激发了,改“读”为“听(看)”,不仅集中了聋生的注意力,培养了聋生认真听的习惯,由此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课文的讲读,同样也可打破常规,采取多样的讲读法,比如“跳跃式讲读法”已经其一。在《看月食》一文中,课文先是描写月亮变暗过程,然后是描写月食的成因,最后写月亮变亮过程。我们平时一惯按课文顺序进行讲读。在教一课时,笔者做了一个“跳跃式讲读”,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让聋生对月食过程有直观上的视觉感觉受,笔者特意制作了一个Falsh的动画课件,利用直观形象教学,对聋生进行缺陷补偿教学。在这个直观教学法的基础上,先让聋生看月食全过程,接着看月食变暗过程,最后看月食变亮过程,以此对照课文段落进行讲读。讲读完月食的全部过程后,再回过头来提出质疑,为什么月亮会发生这些由亮到暗,由暗到亮的变化呢?由此导入到月食成因的教学。这一教法中讲读的跳跃式变化,让聋生对月食的全部过程有了一个整体的感观,学生对月食过程的思维感觉没有被课文中描述的顺序所中断,最后十分自然的过渡到月食的成因上,也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教学效果。

平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采用变式有很多,如“一点突破法”、“中心开花法”、“跳跃式讲读法”、“直入重点法”等等,这些对优化课堂教学都十分有用!

2.教学手段的变化 教学手段通常包括传统的教具和现代化的电教设备等媒体。教学手段的变化就是指老师对同一媒体用不同形式出现,或在不同教学阶段使用同一媒体,或者对同一教学内容综合运用不同教学媒体来揭示的一类教学行为。它最大的全面提高就是能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响刺激聋生的感官,调动聋生多种感官功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聋生求知欲望,使大脑活动呈现最佳状态。大量事实证明,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手段、直接的视觉刺激在课堂中的运用,大大的提高了聋校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

同时,教学手段的变化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变”的根本是真正有助于聋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用与不用,怎么样用,都要目的明确,避免盲目和随意; 第二:“变”要讲求实效,要用得恰到好处,一般来说要在聋生遇到疑难、产生悬念和兴趣、渴求新知识或聋生思维活跃闪光的时候,通过变化来帮助聋生释疑解难;

第三:“变”在多种媒体互相配合上,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充分发挥各媒体的优势,可以调动聋生用多种感觉器官分析、接受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3.教学语言的变化

在聋校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运用教学语言(口语和手语)来向聋生传授知识、阐释道理、启迪思维,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技能,由于教学对象不同,理解和思考语言文字知识和问题的程度也不同,因而要求教师运用教学语言也要作出不同的变化。教学语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表达方式的变化。为了把知识表达得清晰、生动、形象,便于聋生接受,往往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什么时候用叙述语言,娓娓道来;什么时候用讲解语言,深入浅出;什么时候用提问语言,质疑问难;什么时候用总结语言,提炼升华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

语调语气的变化。有的教师教学语言虽然能够达到正确、明白的要求,但词汇过于平淡,扣起来味同嚼蜡。将影响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能根据表达需要,利用语调语气的高低、强弱、缓急、轻重的变化,使教学语言具有不同的节奏和感情色彩,学生的精神将为之一振,教学效果则大不相同。聋生听力虽然有障碍,但他们视觉的敏感度却异常的强,可以通过教师语调语气的变化,进而带动教师面部表情的丰富变化,以此获得教育信息从而被教师的情感感染到。

总之,教学语言的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但十分重要,而且能达到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态势语的变化

态势语的变化是指在一定程度上表达思想情感的表情变化、手势变化和姿态变化等。态势语运用得体,变化得当 ,对提高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表情主要通过人物的面部和眼神来表现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表现 出相应的、适度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激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讲解中,教师根据内容的需要,运用悲伤、怜惜、愤怒的表情,使聋生在这种情境的体验下,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在聋校教学中,通常是双语教学(手语和口语),手语是聋校教学的“第一语言”,同时手语也可以说就是态势语的一种。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用不同的手势规范学生的行为,用变化的姿态,甚至有时用夸张一点的姿态来帮助自己讲解,能使聋生更好的明白课文内容。

另外,态势语有其局限性,它不能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但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与手语充分融合,恰当地变化运用,与口语协调一致,无疑以它具体、直观、形象的优势,补偿了聋生课堂中听力障碍缺陷,便聋校语文阅读教学更富启发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 变化技能在聋校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原则 1.目标性原则

变化技能的运用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不能背离目标去创新,更不能偏离目标和内容停留在平庸、低层次的变化上,变化只是手段,目标才是根本。

2.适度性原则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的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规律,变化无常的东西难于把握,难于操作,使人无所适从,从早到晚 ,稳定又是相对,参与 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如教学形式、训练方式等又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因此,变化技能的运用要做到稳中求变、适时、恰当。

3.灵活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一方面必须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进行教学,不超纲脱本; 另一方面,时代的要求,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不断充实和改革。就其教学手段和方法而言,改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在聋校语文教学课堂中,充分运用变化技能,对于提升我们教学效果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我们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变化,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努力改善聋生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篇:谈聋校律动教学中聋童自信心的培养

[来源:宝应特校 | 作者:宝应县特殊教育学校 陈晓燕 | 日期:2010年10月

16日 | 浏览138 次] 字体:[大 中 小]

自信心是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它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一个人只有鼓起自信的风帆,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航船经受一次又一次的风浪,绕过一个又一个暗礁,驶向胜利的彼岸。而自信也正是聋人所缺少的一种心理素质。

年龄较小的聋生由于他们在社会中交往较少,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比较少,对自身缺陷所带来的影响还意识不到,因此他们还是比较自信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与外界社会环境交往越来越多,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越来越多,他们的自卑心理也就逐渐表现出来。

消除聋童的自卑心理,让其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聋童的自信心。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在律动教学中自己是如何培养聋童的自信心的。

一、在肯定鼓励中找寻自信

每个学生都有被爱和被承认的心理需要,聋生也一样,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激励手段,对学生的点滴成功和微小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及时评价。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惊喜的眼神、一句动听的表扬都能激起聋生心海中愉悦的涟漪,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作为教师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学生在学业上的差异。在律动教学中,有的教学目标部分学生很难达到。针对这一情况,作为教师就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灵活的评价。例如:在动物动作模仿律动教学中,我要求动作协调能力较好的聋生在正确完成动作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努力将小动物们可爱活泼的神态表现出来。而对于协调能力较差的聋生,我要求其只要正确完成动作就可以了,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尤其要注意及时给予鼓励,只要发现其有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不同难度的学习、评价,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接受,并且有差异地发展,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在成功体验中享受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快乐,从未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她)的不幸。

在刚开始教律动时,我在前面领跳,让学生跟我一起跳,这样跳了几遍之后,我就让学生自己跳,聋生由于存在各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在学习掌握动作时也存在差异。同样地教,一样地学,有的学生掌握得很快,而有的学生连一些基本的动作都不会,而每次基本上都是那几个学生掌握不了动作。久而久之,我发现这些学生不愿意跳了,情绪也很低落,问其原因,有的说动作太难了,有的说别人会自己不会很难过。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在反思总结之后,我得出结论——一步步教,一步步学。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一个律动分成若干个小节,又将各个小节的动作分解成手上动作和脚上动作,先学习手上动作,再学习脚上动作,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过。慢慢地,我发现那些原来默默无闻的孩子不仅掌握了律动,而且性格也变得活泼起来。

在小步子教学中,孩子们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学生愈成功,情绪愈愉快。一个小小的成功可能会成为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正常孩子有成功的愿望,同样聋童也有得到成功体验的渴望,而成功的体验是自信滋生的催化剂。

三、在活动体验中走向自信

新课标指出: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的成功经历发展自信,对于正常孩子而言,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同样的,如果聋生没有亲身参与到律动教学“舞”的活动中,也同样不会体验到愉悦的感受。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则给学生们提供了获得愉悦体验的机会。

心理学表明:人的心理压抑越大,离群体的距离则越远,人的个性也就越孤独。小组合作学习,为性格内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有些聋生的动作不够协调,加上性格又比较内向,在老师面前比较胆怯,不好意思跳,但在小组活动中,这些学生相对而言却很积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给聋童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也给了他们一个亲身体验群体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些学生身上微小的闪光点,尽可能让他们真正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并在活动中走向自信。

四、在自我展示中迎来自信

儿童天生就有一种自我表现欲,让他们表现自己的特长,从中获得成功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得到愉悦的体验。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喜欢表现好的学生,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师给唱歌好听的学生提供演唱的机会,却常常忽略了那些唱歌跑调的学生,而在我们聋校的律动教学中是不是也存在这些现象呢?

我认为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疏导他们避免自卑心理的产生。因此,在律动教学中,我对一些认为自己舞姿不优美、怕丢脸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课堂教学时间里,我安排了“五分钟表演制”,先用开课时的五分钟左右时间,让1—3名学生表演以前学习的内容,可以跳一个芭蕾手位,也可以跳一个动物律动。起初,多数学生怕丢人现眼,不愿上前表演,在经历了“畏首畏尾——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过程后,现己形成一道“以登台为乐,以表演为荣”的亮丽风景线。 课前五分钟表演表演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极为难得的锻炼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增长了聋生的自信心。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鸟儿高飞需要广阔的天空,鱼儿遨游需要宽阔的海洋,让聋生自信地展现自我,需要我们每一位特教工作者为其搭建施展个性的舞台,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同时也需要大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为聋生拥有一个自信的明天而上好每一堂律动课。

(作者单位:宝应县特殊教育学校225800)

责任编辑:xuyan

第五篇:浅谈聋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交际是社会中人与人信息的交换。一般情况下,人们是通过口语来实现交际的。从口语学的角度来说,聋生的有声口语不是在其成长过程中与认知经验结合而建立起来的符号系统,不像健听学生那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交流交际应用而自然获得,不足以提供促进交流的口语系统基础。因此,与他人交流交际时聋生缺乏与人交际的共同口语,缺乏早期的、有意义的交流交际,丧失了交流交际的自然性。

一、聋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策

语言关键期训练大脑的不同机能的发展有不同的关键期,某些能力在大脑发展的某一敏感时期最容易获得,此时相应的神经系统可塑性大,发展速度特别快,过了这段关键期,则可塑性与发展速度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8岁之前是语言发展关键期,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期对聋生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其语言能力将会得到最佳的发展和补偿,而一旦错过了时机,人类获得语言的能力将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削弱,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最佳语言环境聋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和教师提供一个最能够促进他们学习的语言环境,使他们能够顺利的把语言与具体的情景联系起来。聋生只有在丰富感知、行为的环境中,广泛的感知各种事物,多看、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才能有丰富的知识对事物的特性和联系有一定的认识,把语言与其标志的事物从环境中区别出来,从而正确的运用语言。

倾听策略使用语言才能真正获得语言。聋生要想使语言成为思维的材料,并通过语言获得各种信息,与他人交流思想,就必须进行长时间的语言交往。有的聋生家长和教师为了强化语言刺激,自己总是说个不停,却很少有耐心听聋生的讲话,觉得聋生讲得不好,经常打断其讲话,久而久之影响聋生讲话的积极性。家长和教师更应该腾出空间倾听聋生的讲话或与他们对话,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认真的看着聋生的眼睛和神情,不管对他所讲的话题是否有兴趣,都要表现出热情而愉快的交谈情绪,这样才更有利激发聋生的讲话积极性,更有利于锻炼聋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交际性原则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聋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无非是要使其尽快熟悉和掌握语言这一交际工具,聋生积累的词汇再多、学习的句式再丰富,如果没有建立起交往意识,不会进行言语交际,也是徒劳的。因此,聋生语言的学习必须通过交际活动来进行,并且通过在交际活动中完成对所学语言的巩固和提高。只有在交际中学语言和在交际中运用语言,才能学到活生生的语言,才能使聋生摆脱语言的桎梏,成为语言真正的主人。

上一篇:浅谈家庭用电安全知识下一篇:浅谈死亡赔偿金的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