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课堂”让小学生爱上科学

2022-09-10

对于科学课, 农村学校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 为开展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科学课中很多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 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 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直接与大自然接触, 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 把科学课的教学和课外研究活动结合起来, 从而使科学课取得综合的教学效益。

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取得了些许感触, 提供出来与大家共享。

《动物的卵》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刚开学, 我就布置学生进行“养蝌蚪”的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到城郊的水田和水塘采集形状不同的青蛙卵和蟾蜍卵, 然后将飘带似的蟾蜍卵与团形的青蛙卵各放到一个饲养槽中, 开始记录它们的变化过程及时间。学生在喂养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他们却得到了很多收获。

下面是学生养蝌蚪后汇报的几个片段:

1.青蛙和蟾蜍卵逐渐变黑, 然后成了蝌蚪。我发现两种蝌蚪的颜色不太一样, 蟾蜍蝌蚪颜色深一些, 尾巴比青蛙蝌蚪的要短一点, 粗一点, 头、颈两侧用放大镜观察有两三根胡须。它们常常用它抓住水草, 停留在上面。老师告诉我们, 那是蝌蚪的分枝外腮。

2.我们发现小蝌蚪最爱吃的是蛋黄、水藻, 其次是碎菜叶。它们吃食非常有趣, 从上往下看, 头呈三角形, 背、尾的颜色形状都跟鱼鳅相似, 身体上还有侧线, 吃食时尾巴一摆一摆的, 冲着蛋黄啄一口, 又马上后退, 又上去连续啄几口, 然后马上又退后。从侧面看, 它们的嘴象鹰嘴, 又尖又小还带有小钩, 吃食时嘴向前一伸, 啄一口, 钩一下, 退一下。从下往上看, 头颈两边有鱼腮似的器官, 腹部又圆又平, 能透过腹膜看见淡黄色的圈得整齐的两三圈肠子。

3.通过我的观察, 还发现蝌蚪不是大大的脑袋, 而是扁平的三角形脑袋, 腹扁圆而又平, 尾巴是运动器官。我觉得《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写蝌蚪是大大的圆脑袋应该改一下。 (这种敢于创新, 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最需要的吗?)

4.5月8日, 蝌蚪长出了后腿, 又细又柔, 在水里一蹬一蹬的游动, 休息时后腿收拢象反写的“S”。5月17日, 蝌蚪长出了前腿。5月20日, 五个指头全都可以看清了, 后腿越来越强壮, 每两个脚趾之间有蹼连着, 伸开时象枫叶。这时的蝌蚪喜欢游到水面的菜叶上, 拖着尾巴开始跳。

5.我们在每个饲养槽里放了两块大石头, 一半露出水面, 并在槽上加盖了金属网, 以防它们跳出来。晚上把两个槽放在灯下, 取下金属网, 让扑灯的飞蛾掉进水里, 只见蟾蜍跳起来, 舌头一伸, “噔”的一下就把飞蛾吞进肚里了。有个同学用木棍串了一条青虫去逗蟾蜍, 可是它就是不理会。另一个槽里的青蛙好像看热闹似的, 不吃也不跳, 都蹲在石头与水交接处, 不停地吸气。我们通过查资料知道了, 原来青蛙一般在夜晚是不吃食物的, 白天最爱吃的有水稻螟虫、蝗虫、蚊子、苍蝇和蜗牛等, 每天要吃70多只害虫, 而蟾蜍每天吃的害虫是青蛙的2至4倍呢!所以, 青蛙和蟾蜍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它们帮助我们保护庄稼, 不让那些害虫偷吃农民伯伯辛苦种下的粮食, 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 不仅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 认识了青蛙和蟾蜍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生活习性, 还体会到团结协作和分享成果的快乐, 既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动物, 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我还布置了“观察小鸡的孵化过程”和“养蜗牛”活动, 历时一月却能坚持按照活动的安排做到每天详细记录, 耐心观察。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观察了鸡蛋逐渐变成小鸡的过程, 知道了鸡蛋里气室的作用和孵出小鸡的时间;对蜗牛的外形、生活习性、生殖方式, 有了许多新的发现, 新的探索体验。这是坐在教室里, 在教科书上不能发现的, 这种体验与发现是弥足珍贵的。

同学们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做到了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他们在探究中认识, 在实践中体验, 在感悟中提升了认知过程。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带领学生到这个“大课堂”去上好科学课。

摘要: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 为科学学科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 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带领学生到这个“大课堂”去上好科学课。

关键词:自然环境,教学材料,科学教学

上一篇:浅析河源电厂电除尘IPC控制系统下一篇: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