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物理教学改革

2022-08-30

第一篇:新高考物理教学改革

2016-08-027新高考下物理“分层教学”的运用策略

新高考下 “分层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唐柏忠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中学

浙江 宁波 余姚

315400 摘要:新一轮高考改革不再分文理科,偏文、偏理学生在同一班级上课,如何既不挫伤物理爱好者的积极性,同时消除偏文科学生对物理的恐惧感。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也就是分层教学。首先确立分层目标,学校根据学生基础进行分班、分层,然后学生根据兴趣、意愿进行选课分层(包括选考、学考分类,以及各类物理选修课),物理教师再结合物理学科教学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

关键词:分层教学 新高考 策略 备课 选修课 评价 因材施教 1 “分层教学”的现实需求

2014年,新一轮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在浙江、上海率先试行。新高考的最大特点是不再分文理科,学生自主选择三门科目作为选考科目。作为七门选考科目之一的物理,由于其重视科学方法、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并与工农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等原因受到许多高校和学生的青睐。但也正是物理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使不少学生害怕物理,不敢选物理。新高考下文理不分,偏文、偏理学生在同一班级上课,学生基础相差更大,相对其它学科物理更加会产生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的现象,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既不挫伤物理爱好者的积极性,同时消除偏文科学生对物理的恐惧感,对我们一线物理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也就是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发展。分层教学,就是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以下是我们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多年教学实践得出的一些“分层教学”的运用策略。 2 “分层教学”运用策略

基于新高考,结合学校、学生实际,从全方位、多层面进行分层教学。我们研究的策略为,首先从学校层面,学校根据学生基础进行分班、分层,然后学生

根据兴趣、意愿进行选课分层(包括选考、学考分类,以及各类物理选修课),我们物理教师再结合物理学科教学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如图所示:

2.1 首先,确立分层教学的分层目标 2.1.1 学生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分层教学中的分层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学校、教师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让学生明白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根据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智力情况等因素,一般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可分为:A 组(自主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组(发展层),是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的学生;C组(提高层),是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浙江省普通高中考试标准》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对学生分层,作为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

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1.2 选课分层

浙江省新高考是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这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走班制、开设各类选修课,这为我们进行学生分层选课创造了外部条件。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我们进行分类、分层选课。分类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对学习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并有意向从事物理相关专业的,这类学生就把物理选为选考科目。另一类对学习物理不是很有兴趣的,或者学习物理觉得有一定难度,这类学生把物理选为学考科目。对于物理感兴趣的同学,我们利用形式多样的物理选修课,供各类需求、各个层次的学生挑选,以达到学生最大限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我们的选修课涵盖四大类选修课:有知识拓展类的《物理竞赛辅导》、《物理趣味实验》、《DIS物理实验》、《物理学史》;有兴趣爱好类的《物理与生活》、《物理与交通》、《“桥”中物理》、《物理与现代武器》、《天文望远镜》;职业技术类的有《无线电技术》、《摄影技巧》;综合实践类的有《野外探险常识》、《物理中的STS》等等。 2.2 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2.2.1 备课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三个层次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可结合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分为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设计教法。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基础的内容。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

都要以学困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同时也要激发优等生学生的求知欲。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学困生能回答,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问题,让优等生回答,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2.2.3 授课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像复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即使是在共性指导阶段也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讲课分层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对优等生,我们应时刻想到如何拓宽和加深问题的难度;对普通学生则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度增加和加深知识,做到稳步推进。这样能满足各层次学生评价的需要,能激励各层次学生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内容,还要传授方法、习惯,激发兴趣、意志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要因人而异。普通学生能基本掌握学习的内容,但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对他们重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优生要指导他们横向拓宽,夯实基础,要鼓励他们创新,纵向加深。 2.2.3 作业分层

物理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一定作业和练习的必要性。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具有选择性,设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我们要从作业的设计、学生的分组到分层批改讲评和评价,无一不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特别在新高考下,作业一定要兼顾学考和选考,处理好学困生“吃不消”、尖子生“吃不饱”的尴尬局面,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共同发展。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一般布置基础题,对学困生进行强化训练,基本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等生则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练习,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

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2.2.4 辅导分层

个别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加强个别化辅导就是为了普遍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我们将制定三年辅导计划,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于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采用物理兴趣辅导小组,主要安排选考内容为主,并兼顾物理竞赛,同时也为学生“三位一体”做些准备,为学生在物理方面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针对物理“学困生”举办物理补缺班,通过补缺班的辅导,给那些学习物理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降低问题的切入点,梯度小一点,速度慢一点,使他们的学业得到发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2.5 评价分层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很重要,所以我们要重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的给予肯定及表扬。由于学生的习惯、智力、兴趣和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分层。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严格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赏识性评价。比如,对于学困生我们要用赏识评价法;中等生则是要求激励评价;对优等生的评价要严格要求,尽量做到精益求精。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表扬是人生路上的阳光,是促使青少年进步的兴奋剂,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阶梯。

3 “分层教学”效果及启示 3.1 “分层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使不同水平的每位学生尽可能的同时得到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而且分层教学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化品质。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1.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

如,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物理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2 “分层教学”的启示

分层教学的目标、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评价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加深两极分化;③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④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⑤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⑥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于这些不利因素,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此外,课后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与班主任相互协调,教师的责任心、教态、语言、作风、人格等都会对分层次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有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物理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以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讨与改进,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第二篇:新高考之下的高中改革

“新高考之下的高中改革”专题之一

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省教育厅副厅长 韩 平

9月19日,省政府颁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这次的高考招生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做的一项重要举措。我省作为全国高考改革试点,是挑战更是机遇。

浙江省前期的改革为这次高考招生改革试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2012年启动的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校招生“三位一体”、多元录取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等。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能通过改革来解决。这里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同时要思考几个问题:第一,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理念?第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第三,在正确的理念引领下,具体的工作应该怎样适应?

一、正确认识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的影响

对教育改革怎么看,怎么做,这是考量教育工作者态度和行动的分水岭。看的角度不一样,你的认识和行动也就完全不一样。

我省深化课程改革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都是要使高中教育更加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核心是“选择性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是在两大理念、两大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两大目标。两大理念就是新课改所提出来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两大规律就是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两大目标,一个是要实现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地发展,再一个就是要实现人人成才。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只能走“选择性教育”这条路。

高考招生改革,也为建设特色示范高中创造了条件。我们希望学校学科特色要更加鲜明,真正体现多样化,以满足老百姓不同的教育需求。学校的功能,首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其次才是选拔,选拔是发展的结果。校长要有教育家的气度,要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办学的追求,这既为学生发展创造了条件,又为学校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考量教育工作者的境界与智慧。

客观地讲,这次高考招生改革会给高中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变量多了,肯定对教学安排、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带来挑战。关键是我们怎样把这种挑战、这种困难变为动力,也变为一种机遇。我们要把老百姓的担忧、系统内教师的担忧,通过我们的工作消除掉,并做得更好,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二、要始终保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动摇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突出“选择性教育”这一核心理念,通过两年的实践,我们整个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很多学校选课走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学生已经有了选课走班的经历,学校也已经有了相关的教学管理经验。深化课改后,我们有些学校的内设机构都作了调整,这些都是我省进行高考招生改革试点的基础。如果没有前两年深化课程改革的实践,这次高考招生改革碰到的困难会更多。

可以说,高中选课为高考选考创造了条件,而高考选考也必定会进一步促进高中的课程改革。因为高考选考促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从过去的统一化、单一化转变为个性化、有选择,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与此相适应的学校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也将发生变化。

要适应高考招生改革带来的变化,就必须按照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教学安排、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高考招生改革的核心理念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并且是相互呼应、相互促进的。所以只有坚持深化课程改革,坚持学生选择,坚持选课走班,坚持分层教学,才能使高考招生改革试点的各项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三、要坚持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面对高考不分文理、实行统一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外语和选考科目有两次考试机会等高考招生改革带来的多项举措,普通高中学校要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基于学生的自主选课和选考的需求,统筹高中三年的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安排各类课程,有序高质实行教学计划。

第一要防止只围绕高考科目开设课程,弱化课改要求,挤压选修课程的课时。不要把选修课理解为副课,选修课和必修课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成长的课程。当然开设选修课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学科的学习,要重视以学科为轴心的几类选修课建设。第二要防止违规增减课时、赶进度、加难度,任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语、数、外学程拉长,做到少课时不间断。科学合理安排各科的课时、时间及学业水平考试和选考科目的考试时间,不赶进度。要按照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标准实施学科教学,不增加难度。第三要防止强制为学生确定选考科目,统一设置选考课程,实行简单的分班教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了解学校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强研究和指导。各级教研机构近期要深入到辖区内每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包括民办普通高中),对每一所学校的三年教学安排、教学实施给予指导。同时要充分发挥督学责任区的作用,加强普通高中学校的督促检查,切实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希望基教、督导、教研三家联手把这个事情做好。

这项工作意义深远,我们这一代教育人能够赶上这样一个时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种责任。希望我们同心协力,把这次高考招生改革的各项举措和深化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科学合理安排课程应对高考招生改革挑战

□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 缪水娟

我省高考招生改革试点方案的核心是扩大学生考试选择权,这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增强学生课程选择权相互呼应,这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推动育人模式的转变,努力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当然由于实施外语和选考科目的两次考试等改革措施,普通高中学校的教学安排、教学实施、教学管理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加强学校课程规划设计

面对高考招生改革不分文理、实行统一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外语和选考科目有两次考试机会等多项举措,普通高中学校要基于立德树人教育宗旨、普通高中教育基本任务,基于学校价值追求、文化传统和办学实际,基于高中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个性特长发展和选择考试科目需求,进一步加强必修课程(奠定共同基础,必学必考)、限定性选修课程(必修的递进和深化,选修选考)、自主性选修课程(必修选修拓展延伸,学校自主开发的四类选修课程)的统一规划和设计,进一步完善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课程方案,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考要求的学习需求。努力避免学校课程方案过于追求形式、盲目照搬照抄、偏离办学实际,课程体系偏离学科轴心等缺乏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的倾向,进一步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科学安排学校教学计划 普通高中学校要把握高考招生改革涉及教学管理改革的关键点,自主研究、科学制订三年一轮的课程实施计划。在执行省教育厅深化课改关于课程设置三条要求——每周课堂教学时间不超26小时,每周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每学期必须按规定开设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艺术等课程,统一规划必修选修课程的基础上,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选择性学习需求为逻辑起点,科学、合理、灵活、有序地安排课程与课时。可探索起点年级适当减少高考统考科目必修课程周课时,拉长学习战线,为选学选考科目教学腾出时空;探索通过选课走班,适当控制高一阶段学生并行的学习科目,防止盲目增课时赶进度,任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尤其是高一学生负担),或过早结束学业考试科目课程,高三只开语文、数学、英语等现象;探索一学年两学期、四学段或多学程制,长短课、大小课结合等,灵活安排课程课时,构建体现鲜明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探索为学生制订一人一张个性化课表,满足学生选课、选考需求,摈弃强行统一学生选考科目、统一设置选考科目、简单分班教学的做法。让教学安排符合教育规律,使高中教育真正回归应有理性。

着力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

多样化课程是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和考试、实现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深化课改和高考改革的关键所在。各个学校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课程设置的两个文件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进一步明确各个学科课程的基本目标和核心知识框架,清晰不同学科必修、选修不同层级的教学模块、学业标准、教学要求、教学评价,建构各个学科结构合理、层次递进、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考要求的学习需求。同时,要基于各主干学科,找寻选修课程开发支点,积极开发开设加强科学人文阅读、实验实践工程技术、跨学科综合探究学习、运用现代技术支持学习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满足学生对有兴趣、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科领域多学习多探究的学习需要,促使学生拓展学科视野,发展学术能力,培养综合学习力。

积极推进选课走班教学

选课走班是选择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深化课程改革进程中,大部分的学校有了积极的实践基础。高考招生改革扩大考试选择权,必定激发学生选择性学习的动力与意愿,推进分科分层选课走班教学成为必然。学校要从实际出发,研究校本化分层处理各科必修、选修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路径、教学方法、分层练习),制定分科分层教学要求,实行全员走班;要改变所有学生统一学习科目、统一学习要求、统一学习进度的现象,建立完善选课制度,编制选课指南(课程定位功能、学校课程安排、相关考试要求、选课程序要求),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性向、大学招生要求自主选科目、选层次、选教学班级。同时,随着选课走班、选考的全面实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也成必然。要突破传统行政班单一管理的思维,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和导师制共存,学科学业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举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与选课走班、选考相关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努力保证学生选择性学习的有效落实。

切实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

高考改革不分文理,促使学生从文理分科学习转变为多选择跨文理的学习,必将唤醒隐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个性需求,从选课到选考、选专业、选职业,建立和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成为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普通高中学校从高一新生进校始就要开设“高中学生生涯规划发展”相关课程,让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反思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我的兴趣有哪些”、“我的特长是什么”、“我最喜欢的学科专业是什么”、“我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科学制定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鼓励并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制订个人高中三年的学科修习计划。学校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根据高考改革方案和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学生理性选课,合理确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考科目、层次和进度。

第三篇:新高考作文透出课程改革新气息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受到格外关注,今年也不例外。从网站上第一时间的报道,到各色人等对高考作文的点评、热评到酷评、辣评,不难看出作文在高考中的特殊地位。与往年不同的是,作为首批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等四省区今年首批进入“新高考”,其作文试题自然更受关注。从网上的评论及记者的采访中可以看出,四省区的作文题在继承中有所发展、变化,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和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获得了实验区教研员及教师的首肯。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

从一线教师对四省区作文试题的分析来看,体现出了一个共同特点,即作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对山东省的话题作文《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齐鲁晚报》引用了一位高中教师的话:这个话题并不难把握,只要能够扣住话题所规定的“时间”和“记忆”的关系布局谋篇,就不会出现偏离题意的现象。“记忆”是每个人的正常思维活动,考生决不会因为涉世未深、阅历尚浅而无话可说,所以这个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符合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而海南省海南师范大学附中的语文教学组长田泽农老师认为,海南的作文是材料作文,所给材料为法国科学家别涅迪克发明汽车安全挡风玻璃的故事和一段关于“创造需要什么条件”的评论,材料的内涵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教育意义,与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新课程提倡的创新精神是吻合的。对考生来说,该材料平实、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应该有话可说。广东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王土荣认为广东省以《传递》为题的高考作文,是在让学生写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想、感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即可,贴近学生的生活;深圳市语文教研员程少堂也认为广东省的作文试题体现了他认为的一种理想状态,既贴近现实又与现实若即若离,学生容易发挥。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高中语文教师冯雄在点评今年宁夏的高考作文题时认为,今年宁夏的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给考生提供了一个科学故事,故事的核心与创造有关,这与目前我们提倡的创新精神不谋而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气息。

审题难度普遍降低,作文试题回归写作本身

一位山东省的高中教师认为,今年山东的高考作文题没有为考生提供任何材料,直接要求考生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进行写作,这样就避免了以往高考作文情境设置繁琐复杂、考生审题难度太大的弊端,降低了对考生思维的限制,为考生提供了更为自由、开放的写作空间,从而更有利于展示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海南省的田长泽老师认为,海南试题所给材料内涵丰富,考生作文的切入点多;所给材料后面加的两句评论,为考生提供了可选择的立意角度。同时,在作文的要求中将往年的“全面理解材料”改为“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也就是说,立意不必是材料主旨,只要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即可,

这样就使作文审题难度大大降低了,将作文的重点放到表达而不是审题上,是一种合乎实际的回归,也对中学的作文教学有积极的引导意义。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冯雄老师也认为,宁夏的作文试题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比较大,材料并没有明确给出一个固定的话题,考生只要注意故事后面的提示,就不容易离题。深圳市语文教研员程少堂认为,广东的作文试题题目比较具体,有利于学生的审题,如果太过抽象的题目则需要学生有一个具体化的过程,这样学生跑题、离题的现象就会发生,而今年的题目却不会,这样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写作基本功。

新高考对高中语文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在采访中,一些教师认为,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还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和基本素养,从这点上说,四省区新高考基本体现了这一点,对教学有积极引导作用。

作为语文教研员,程少堂总结了一线教师最“恐惧”的几种类型的试题,一种是题目中出现一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超出中学生知识范围的概念,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审题失当,自然也就无从下笔;二是题目与现实贴切得太近,给学生的空间太小,这样的题目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容易发挥学生的写作水平;三是题目或材料太过“玄虚”,学生难以把握,就可能造成大量离题、跑题。他同时还指出,那些过分追求审美化的题目也不适合作为高考作文试题,因为审美化、艺术化不是中学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不是培养作家的,艺术化的追求可以放在中学以后的阶段。

“高考作文试题对高中的语文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我认为还应该以考查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为重点,题目应该平实一些,贴近学生比较好。”一位语文教师这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第四篇:新高考改革为什么改,到底改什么

“为什么要启动新高考改革,要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要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程介明教授讲到,“社会在变,时代在变,科技在变”。但是中国教育是不是随时代进步呢?我们既没有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也没有随着社会和时代变化,去更新我们孩子的知识结构。因此,今天我们的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可能考出很高的分数,但是他们本身是缺乏社会竞争能力的,同时也是无法适应社会对创新的要求的。

我们国家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一定要有创新型的人才。这几年来,国家一直在推进大学生创业,每一年我们也在强调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但实际上,我们大学生创业比例非常惨淡,美国大学毕业生创业选择达到20%,而按照2016年北京市公布的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北京市总共有23万学生毕业,但是23万学生中只有700人,也就是只有千分之三选择创业。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因此,我们必须反思,中国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国的教育是不是为学历而服务。不管从个性发展,还是从国家和社会发展来说,我们必须推进高考改革。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要推进科学选才,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这要从大学的建设说起。虽然现在建设“双一流”大学取得非常好的成就,比如说,我国的大学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排行榜上排名逐渐提高,其实这是靠论文获得的排名提高。而实际上在一流人才培养方面,大学的质量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背后跟中国大学选才是有关系的。因为中国的大学现在总共有2600多所,都是用一张试卷,通过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因此,我们只有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科学选才体系,实行多元评价。

第三个问题是推进高考改革还要解决高考公平。大家可能会说,中国当前的高考制度是适应中国国情的制度,因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上,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脆弱的公平,是表面的公平,而不是真正的公平。

新高考改革,到底改什么?

我国提供了新高考改革,核心内容总体看来包含两大方面,第一是高考的内容改革,也叫科目改革,第二是高考的录取制度改革,也就是录取方式改革,这是完整的高考改革体系。

而从浙江、上海以及全国的整体高考改革方案看,我国高考的科目改革主要指未来高考文理不分科,外语多次考,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高考,同时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两依据一参考”。

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我国未来高考是“3+3”模式,前面一个“3”是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分考两次,语文、数学、外语分数都是150分,后面三门则是由学生自我选择。目前从全国各地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看,浙江省是七选三,其他省份基本上都是六选三。全国大部分地区是“3+6选3”模式。后面六选三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总共有二十多种组合,它的考试跟前面语数外不同,是在其他时间考试,录取的时候折合成分数,汇在高考总分中进行录取。这是未来高考改革的趋势。

未来将实行统一命题试卷,统一命题不是全国一张卷,而是把命题权从地方交到国家教育考试中心,由国家教育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各个地方去选择国家教育考试中心的命题。

除此之外,我国高考改革还包含五个方面的录取制度改革。

1.取消高考加分,目的是指取消高考的奖励加分。

2.取消高考加分之后,我们担心学生的兴趣、个性、特长无法得到关注,因此,有了下列两方面改革,一是自主招生改革,一是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也叫三位一体的招生。自主招生改革自2015年开始,从高考之前调到高考之后,自主招生改革主要关注三类学生,第一类是学科竞赛获奖学生,第二类是科创竞赛获奖的学生,第三类是在中学里面发表论文或者有发明专利的学生。主要是把我们高考的加分项目移到自主招生中,由大学对学生进行考核,发现你的兴趣和特长是否跟大学的要求吻合,如果吻合,大学给你相应的录取优惠,这叫自主招生。

除了自主招生之外,还有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是一个地方性的高考改革,最早始于浙江省,杭州有两所大学,一个是浙江工业大学,再就是杭州师范大学,分别拿出一百个名额进行三位一体的招生。高考成绩占60%,大学考试占30%,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占10%,6:3:1录取。到2012年南方科技大学在全国的招生也用三位一体招生,目前为止三位一体招生在全国各地不断推广,包括上海有九所大学进行三位一体招生,江苏省有九所大学,山东省有十所大学进行三位一体招生。

3.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我国将逐渐取消高考录取批次。2016年,我国上海地区已经取消了一本、二本批次,只有本科批和高职批。2017年,浙江省把一本、二本、高职全部取消,所有学生可以同时选择本科及高职院校。按照我的预测,到2020年,全中国所有省份基本上一本、二本将不再存在。可能有很多人说,取消一本、二本之后,中国还有“985”,还有“211”,还有“双一流”,我多次呼吁,要废除“985”“211”,甚至对“双一流”也要调整,我们不应该有这么多行政计划,不应该给学校贴标签,我们要让各个大学在各个层次建设一流水平,让学生有更多选择。

4.随着高考改革推进,我们将实行高考志愿层面的改革。从2017年上海和浙江的情况来看,随着新高考改革推进,已经没有文科填志愿和理科填志愿了,大学录取也不再区分理科和文科,而是学生按照选科填志愿,大学每个专业提出选科要求。因此,2017年浙江省实行专业填志愿,分三段进行填报,每一段学生可以填80个专业。2017年,上海的高考志愿填报是实行院校专业组志愿,学生可以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填4个专业志愿。根??这样的志愿填报改革,要求我们所有学校必须在高一期间要关注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去认识大学,了解专业,结合大学专业的选择来确定选科,确定高中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志愿。

5.分类高考。我国的高考现在是单一的高考,也就是说所有的学校用的是一张卷子,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实行分类高考改革,高考分为学术型高考和技能型高考,学术型是针对普通高校录取,技能型高考针对的是职业院校录取。这样的分类高考没有产生反响,因为大家很关注学术型高考,认为技能型高考低人一等。我们希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能够平等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改革进程中,出了什么问题?

推进以上改革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通过学生的选择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新高考改革扩大了学生五方面选择权:第一,考试选择权,外语考试两次;第二科目选择权,从原来的二选一,变成二十选一;第三,扩大学生的课程选择权,就是我们所有学生可以选科,走班教学。第四,扩大学生的择校选择权;第五,扩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权。考试选择权、学科选择权、课程选择权、学校选择权、专业选择权,总共五大选择权。

从浙江和上海推进改革的情况来看,这五大选择权在现实中基本上要么没有落地,要么被功利对待。

2017年,浙江已公布了高考改革的调整方案。为什么要调整高考改革方案,主要在于浙江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比如说,浙江省给学生选考科目提供四次考试机会,其中可以选两次,本来是非常好的。但结果浙江很多的高中出现赶进度、抢跑道等现象,在高一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很多选考科目,学生在高二的时候就选考,最后再来攻语数外,整个高中的秩序全部被破坏掉。针对这个问题,浙江省宣布,高二的选考全部取消,移到高三。我们可以看到,理想和现实就是这个差距。

如果整体的高考制度不改,所有省市在推进高考改革的时候,必须注意高二的选考要移到高三。

第二个调整,本来按照“六选三”“七选三”的模式来设计,一个学生如果选物理的话,在浙江省可以报考91%的专业,因此,物理科目特别具有优势,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在浙江省选择物理的学生,一届比一届少。针对选物理科目少的问题,浙江省宣布打补丁,设置一个选考科目的最低人数要求,针对物理科目设置了65000万名的要求,也就是说,如果考生数低于65000名,按65000名来赋予等级分。

为什么选物理的人少,原因在于高考制度主要重视科目改革,没有重视录取制度改革。虽然我们科目调整很大,最终我们还是按照“3+3”分数录取,所有学生选科的时候关注的不是个性,不是兴趣,而关注的是,我这样的选科是不是可以获得更高的分数,结果却普遍采取田忌赛马的方式。高分学生愿意选择物理,而中分学生,觉得跟高分学生比拼,我的物理科目不能获得高等级,所以,中分学生不愿意选,低分学生更加不选,造成一个恐慌心理。

新高考的推进过程之中出了这么多问题,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我国高考的整体录取制度没有进行实质性改革。

本来我们希望高考制度实行教考分离,而不是教考一体化,考生教什么学什么。但是现在没有突破,还是按照原有的分数来录取。虽然在浙江和上海推进了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但是自主招生、综合素质录取评价改革都是嫁接在统一高考制度基础之上,它只是一个补充。因此,总体高考改革的设计,存在没有推进招考分离改革的问题。

2.在最初,我国各个地方的高考选考方案的设计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比如,浙江四次选两次,貌似很理想,但是没有考虑到学校的选择和家长的选择问题。

3.具体推进高考改革过程中,中学没有做好准备。

对于相当多的中学来说,虽然说高考改革很重要,但很多还是以原有传统的应试思路来应对新高考,致使新高考在中学里面出现应试倾向。当然这也跟我们中学的准备有关,因为如果要实行选科走班,满足学生的学科选择权、课程选择权,根据学生个性和兴趣选择课程的话,中学里面要解决师资问题、课程问题、场地问题、教育教学模式问题。但是,我们很多学校觉得这样一来,投入很大。因而,很多学校没有按照新高考要求,给学生设置这么多课程进行选择。

4.我国的大学,也没有针对新高考改革进行调整,尤其中国大学在新高考之下,是按照选科来录取,按照专业来录取,每个专业提出不同的选科要求。本来大学应该非常严谨地提出选科要求,但是根据浙江和上海的情况来看,很多大学为了获得更高的录取分数,很多专业提出科目不限的要求,理科也是。有的文科生报考了理科专业,进入大学之后要专门给这些学生开复读班,目的是为了让更多学生来报考,因为门槛越高,报考人数越少,而报考人数减少可能使分数线下降。

问题已经发生,是该亡羊补牢?

新高考出现的各种问题,跟整个制度设计、整个制度框架有关系,跟各地方考试设计和考试次数有关系,跟中学的应对有关系,跟大学的改革有关系。

要想全面推进高考改革,其实就要解决以下这些问题:

第一,我国的高考改革还是要回到以招考分离为核心推进高考改革道路上来,如果仅仅是科目改革,而没有录取制度改革,不足以扭转基础教育和应试教育。

第二,我国正在推进高考改革的省份,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要从今年的高一学生开始,必须对高考改革方案进行调整,不能等到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再打补丁。浙江在打补丁,是没有办法的选择,他们已经出了问题,我们如果还不改,实际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2018年推进高考改革的省份,更要进行科学、充分的论证,而不是贸然推进。有几个省市的高考改革方案,如果不改,很有可能出问题。各个地方高考改革的方案,在现有框架之下也必须进行更加科学的论证,进行更加合理的设计,要结合中学教育的实际。

第三,我们需要的是整个大学改革,尤其是招生制度改革,培养制度改革。今年清华大学启动了招生改革,把所有专业变成专业大类招生后培养,这是一个好的态势。

第四,尤其重要的是,所有的教育部门、教育局以及学校,要为新高考的到来做好准备。

“该做怎样的准备?”

1.转变我们的观念。

新高考为我们学校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选择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之下,一个真正有教育理想的人,必须用自己的教育理想把这个空间拓宽,而不是在这样一个方案之下,怎么?尤ハ氲礁?加功利的应对,获得更高的高考分数。

2.针对新高考改革,我们在学校内部要启动师资建设改革,课程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在新高考之下,所有的学校必须认真重视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增强对大学,对专业的了解,提高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规划能力。从上海和浙江的情况来看,虽然今年的高考录取比较平稳,但在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出了学生失误的问题,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大学具体的专业设置,当一本、二本全部融合之后,有的学生出现了选专业的失误,这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来源:中国网)

第五篇:新高考与高中教学适应性研究

1.关于新高考方案

重庆市2013年新高考物理方案,相比以往总体稳定,局部调整。仍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在必考、选考内容上做了重新编排,分值、结构上做了调整。高考改革形式的内容的改革是大政方针,总的方向是正确的。 “必考+选考”的方式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建议:

1.1选做题改为选择题,因为计算题已经有三道了,计算题的考查功能已经够了,选择题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些,且选做题的位置放于选择题之后,不必放在最后,原因是即使现在的排列学生做题也是按选择题、选做题、实验题、计算题的顺序由易到难进行的;

1.2选做题3-3和3-4差异大、不对等:3-3新课用时三周,而3-4新课时四至五周,高三复习用时3-3二周,而3-4复习用时四周才能完成。在要求上,3-3全是Ⅰ级要求,3-4的Ⅱ级要求有四项,选择人数上,今年70%学生选作3-3,得分较高,平均9.95,只有30%学生选作3-4,得分低一些,平均9.15,估计明年选3-3的人更多,乃至于以后没有人选3-4,形成无效命题。在现行应试教育下,各校都是在3-3和3-4中任选其一学习,并没实现预想的学生全部学习。

1.3理综总的题量增加了,因为物理学科一道选择题变成了计算题,另一道选择题变成了生物的具有一定思考量的填空题,但考试时间没变,这增加了考生的负担。

同时物理分值由120分减为110分,学校将课时相应减少了,但物理的知识点减少的不多,由131减为123,教材的页码总体还增厚了些,相对于全国大纲卷,选考内容全国卷是3-

3、3-

4、3-5三选一,重庆卷是3-

3、3-4二选一,从学习的知识点的数量来说,这造成我市教学进度慢,师生倍感压力增大、负担重,

而每年考查的知识点约为35个,总知识点为100个(以选3-3为例,3-4有23个知识点),考查率35%左右,何不重庆市自立考纲,如将地磁场、动量定理、游标卡尺的使用、粒子散射实验、超重和失重问题(有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经典时空观、液晶的微观结构、电磁波、相对论初步等知识点不列入考试范围,当然对这部分知识学生可自行课外阅读、学习,以提高知识点的覆盖率,今年像万有引力定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主干知识未涉及;

1.4高职单招不考综合是有问题的,文理分科、本专科分流会使学生在高一年级就过早地对理化生失去了兴趣,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不好、对学生素质养成也不利、到高三高职单招学生五天学三科目,各校课程设置不好安排,于是走班又成了一句空话;

1.5理综每科题目数量过少,不能很好地全面考查学生的水平,最好的办法是理综分三科单独考试;

1.6也许可以一试,现今的物理考试的难题不难,简单题不易,建议考试方案可否改为3+大综合+1,实现学生知识的广博而专精,力争把不同的学生教成更不同,而不是把不同的学生教成相同。

第 1 页 共 5 页 2.关于新高考试题

理综卷特点:重庆市2013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以下简称“理综卷”)是本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重庆市的首套课程标准实验版理综卷,其命题依据有普通高中物理、化学与生物的课程标准和《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

重庆市2013理综卷不仅继承了课改前重庆理综卷的特点,注重以“能力立意”为导向,注重课程的基础性,注重对实验能力的考核,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必要的难度和良好的区分度等,而且作为首套课程标准实验版试卷,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面综合检测考生的科学素养,注重试题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科技热点问题,改变过去学科间交叉排序,减少了学科间思维转换频次,减轻了学生的应试负担,兼顾不同新课标版本的高中物理、化学与生物教科书的特点,融入了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等。

物理学科的特点:

2013年理综卷中的物理卷,包含必考题和选作题,其中必考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对应《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物理

1、物理

2、选修3-1和选修3-2和选修3-5五个模块,选考题对应选修3-3和选修3-4两个模块。 2.1重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

2013年物理试卷的命制重视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符合课标和考纲的要求,试卷结构合理,试题科学严谨,注重分层区分学生,难度适中,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物理卷既要控制选择题(1-5题)与选做题(10,11题)的难度,以便控制整卷难度,又发挥了非选择题(7-9题)的甄别与区分作用,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与高校人才的选拔。

今年高考物理试题起点较低,层次分明.整卷阶梯明显,有主要考查1个考点的简单题目(第

1、

2、

3、

4、6.1、

8、10),也有考查了多个考点的复杂题目(第6.2、9题),较复杂的题目又体现了试题入手较容易,在解题过程中逐步加大难度,对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较好的区分度.第7题以测电磁感应强度的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达到考查学生动手实验的目的,命题者在情景上有明显创新,但试题较容易.第8题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陶罐为背景,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注重对临界问题的考查.第9题以游戏中的“子母球”为题材,考查学生建模的能力及碰撞问题、临界条件、不等式的求解,体现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的考查.这些题目不超纲、不超标,既考查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又能考查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素养,充分体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

2.2体现课程选择性,注重评价公平性,促进基础教育的多样化与均衡发展 为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的多样化、选择性与公平性,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2013年物理试卷注重了评价的公平与公正,兼顾了人教版、鲁科版、教科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特点,注重了课标、考纲与教科书的关联,为“一标多本”的教科书发展决策提供了参考。作为首套课程标准实验版试卷,物理卷注重了选做题的等值性,既关注了课程的多样性,又注重了选考试题的等值性,在促进学生有个性发展的同时,关注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如选做题10,11题,分别从阅读量、

第 2 页 共 5 页 思维量、计算量、考点数等方面考虑了等值性问题。

2.3体现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物理卷注重了对考生综合科学素养的检测,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注重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如分析躺椅与人的受力情况(1题)、旋转的陶罐(8题)、“子母球”新探(9题)等。物理卷还注重了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如原子核裂变反应(2题)、著名的α粒子散射(3题)、伽利略的斜面实验(4题)等。这不仅能引导中学一线教学注重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注重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而且回归了物理学研究的本源,物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等。

全卷文字量2200字左右,可读性强,其中图形11幅。以现实生活、物理学史、社会热点、学习实际以及科技前沿的“情景”为背景,如

1、

2、

4、

6、

7、

8、9题,涉及靠背椅、铀核燃料、斜面实验、辽宁舰、电热毯、测电磁感应强度仪、陶罐、子母球等分值达86分,约占总分78.2%,呈现方式和设问情景均有一定的新意,题目看似常规,却隐含了对考生能力高低的鉴别;试题中的情景创设、文字表述等方面注重贴近中学物理教学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涉及的物理过程和背景材料大多是典型、常见并为学生所熟悉的.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物理基本知识、规律的考查,充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与实践相联系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能力,这正好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2.4体现物理学科课程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物理卷体现了物理作为实验学科的特点,重视了实验能力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实验试题为19分,是非选择题中分值最多的试题,这反映了物理卷对实验能力与探究能力检测的重视。例如,以舰载飞机利用阻拦索着舰为背景,探究钢球在橡皮条阻拦下前进的距离与被阻拦前速率的关系,检测了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6-1题)。电学实验题则以电热毯的故障检测为线索考查了考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及实验动手能力(6-2题)。这对引导中学一线重视实验教学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实验题的两个小题仍为常规的“力+电”,分别为研究钢球在橡皮条阻拦下前进的距离与被阻拦前速率的关系和对电热毯的故障探究,取材于教材中学生实验的核心内容,以对电热毯的故障探究为背景,在考查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渗透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但考查的问题和方式又明显区别于教学中的一般情况,具有较好的新颖性.重点考查考生是否认真动手做过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是否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误差,原理的选取,方法的确定等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2.5体现课程时代性,关注物理科技的热点问题

2013年的物理卷特别注重体现课程时代性,关注物理科技的热点问题。例如,以我国舰载飞机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为背景设计实验考题6-1;以我国科学家在实验上观察到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为试题设计初衷命制了相关选择题5;源于微透镜对半导体激光器发散光束的光束整形作用设计了选做题11(2)。对科技热点问题的关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师生关注物理技术的应用等问题。物理学造福人类,但同时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这是当前中学教学应该重视的一个方面。

第 3 页 共 5 页 2.6重视题目的创新性,保证试题测量的有效性

为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客观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避免“题海战术”应试教学,命题中力求试题尽可能创新,避免与现行主流备考资料上的陈题在试卷中出现。试题素材来源相当丰富,涉及的知识面广阔,保证了试题的创新性。例如,非选择题(7题)为一容易题,通过电子秤、磁场和铜条的结合,巧妙而有创新地考查了考生对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力及牛顿第三定律等内容的掌握。本试卷结构合理,知识点覆盖全面,力、电、热、光、原等,试题难易搭配适中,为区分不同水平的考生建构了适当的梯度;题目排列基本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2.7重视考查核心主干知识,关注中学教学的方向

今年的物理试题依然强调基础,注意了主干知识的考查.知识分布合理:试卷考查知识点35个,占考试大纲知识点的35%,与较往年相比,试题内容仍以力学和电磁学为主,但有所取舍,分数占总分值的84%,力学五道题52分(1力的平衡4牛顿第二定律6.1动能定理8圆周运动9碰撞),占总分48%,电磁学四道题40分(3电场的性质5霍尔效应6.2电路连接、故障分析7电磁感应),占总分36%,热学、近代物理各一道题,共18分,占总分值的16%.重视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重庆物理试题的基本特点,也体现了高考对中学物理教育的引领作用.

建议:

2.8中考题相比高考题简单得多,难度系数一般大于0.70,但试卷也有较高的区分度,高考考简单一点,对学习努力的考生才有回报,创新点不宜太多,否则对认认真真学习的学生不公平,对典型题也可不回避,今年优生率12.5%,说明在去掉之前高职单招的两万余考生(差生)的前提下我市优生也不多,今年高考物理平均分63.83分,难度系数0.58,如果加上两万余差生,物理平均分估计在57分左右,难度系数在0.50左右,尽管如此,我市大多数物理老师还是认为高三最后一年的复习是有效果的、是有奔头的,请继续保持这样的难度。其实考题更简单、甚至分卷考试更有利于选拔人才、更有利于中学教学。我们强烈建议难度系数保持在0.6左右为宜;如果试题偏难,不利于新课改教学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学生的顺利成长,社会上甚至会认为学生分数低,老师教学不好,新一届教学难度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更重,新课改实验是失败的。

2.9实验题应该回归教材,不要让任课老师摸不着头脑,还应提高考查针对性,要让学生动手做了实验就有收获,最好考查学生的基本素质,不要考查中学教学的擦边球,对经典实验可重复考查,虽然试题是陈旧的,但学生是新的呀

2.10近几年来物理难题就难在数学应用上,如:今年好几个题都是字母代表数,且偏繁琐的字母化简,同时字母用的也不是物理中常规的字母,如:“n”、“k”等;建议有具体数字的题目,数学难度不宜过大,且用常见的字母;适当降低部分试题的数学运算量,建议计算题可适当考虑涉及数字运算的题目,可一定程度起到降低运算难度和学生未使用给定字母表达带来的过失性丢分的作用,有利于阅卷工作,也有利于解决学生考试时间不够的问题。

2.11试题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有点牵强,如:枯井,现实生活中应该没有,托乒乓球比赛等,建议联系生活过渡自然一点。

3.高中教学与新高考

第 4 页 共 5 页 高考有两个作用,高校人才的选拔作用、中学教学的引导作用。今年试题有较好引导作用:

3.1是抓主干知识题目没有偏难怪。今后中学教学更要抓主干,重基础、重常规、去偏难,培养物理基本素养和思维能力。

3.2是试题一定程度的创新性,鼓励学生活学活用。客观地考查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避免了“题海战术”的应试教学。

就今年高考题而言,我们的物理教师同事和学生都还能很好适应。但对以往需要创新思维,物理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有待加强。

3.3困惑:

①明年高考题能否平稳;

一、二轮复习的时间长短的把控难以得当;

③频繁考试(月月考、模拟考)是否真有利于学生成绩提高; ④应该交给学生怎样的理综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⑤物理在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中如此重要,与实际考试中的地位(分数)权重很不相称。

3.4建议:

①希望高考命题样式、难度具有连贯性,创新题尤其是思维强度大、叙述长、读图难的题目不宜过多。

②实验也要以中学教材中理论主线为指导命题,要让学生觉得做了实验有收获。中学学生分组实验要么是物理基本仪器的使用,要么是与重要物理理论或结论相联系,不宜过度创新,如07年钢箱梁问题、09年硅光电池、12年水果电池等就不很妥当。

③不打对学生能力要求的擦边球,如纸带逐差法处理问题,如去年托乒乓球参考系变换问题。

2013-9-10

第 5 页 共 5 页

上一篇:行风问题和解决方法下一篇:信访局工作职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