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新高考趋势 搞好高三语文教学

2024-04-19

洞察新高考趋势 搞好高三语文教学(共7篇)

篇1:洞察新高考趋势 搞好高三语文教学

洞察新高考趋势搞好高三语文教学

----《高中新课程语文高考试题命制趋势研究》学习心得

沙城中学杨娜娜

《高中新课程语文高考试题命制趋势研究》讲座的专家慧眼看高考,确实是真知灼见。专家全面分析了各地使用的试卷,对其共同的核心内容做了分析、推测,对语文测试的各个大部分的内容和能力点做了细致的分析,这期间要付出多少劳动和心血,在此,不胜感激。专家引进考试测量的基本概念,来做试题分析和预测,大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专家的讲座使我们了解了高考测试的主要内容和试题与能力点的对应关系,看清了高考测试的发展趋势,启发我们思考如何改进教学。通过学习,获益匪浅,对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启发颇丰,现总结如下:

一、语言文字应用

专家提示:

1、病句、词语、衔接等内容的复习要和作文修改联系起来,既要会判断正误,还要会修改。

2、语用部分的复习要考虑表达得体的要求,对内容的概括要和阅读训练结合。

补充:2012年河北省用卷病句、词语、衔接三个题与近年来新课标卷类同。启发我们高三语文教学:语言运用部分的复习病句、词语、衔接三类非常稳定,每年必考,必须常抓,狠抓。但是,表达题是高考试验田,必须全面复习每一个知识点,必须与社会生活新热点结合,必须和作文、阅读结合,注重综合性语用题,精选有价值的题目训练,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文言文阅读

专家提示:文言文阅读题比较稳定,文言文测试考查实词、虚词、翻译句子等题型和信息的筛选、确认,但是,有些课标卷新的变化需要我们重视,那就是对文言文内容和写法的赏析、评价和阐发、感悟。

补充:2012年河北省用卷文言文阅读题与近年来新课标卷类同,基本没变化。

启发我们高三语文教学:

1、文言文的复习首先要让考生能从语境中推断词义,基本读懂文句,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再训练信息的确认、信息的分析和概括。最后训练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赏析、评价、延伸发散。

2、重视文言文的复习,因为古今传承,文言文扎实,可以提高学生整体语文水平,提高语文全卷的分数,使语文复习事半功倍。

三、古诗词赏析

专家提示:古诗词赏析在以考查写法赏析为主的前提下有向评析探究发展的趋势,即要考查考生评价作品写法和内容的能力。这个趋势是和国际阅读测试接轨的表现。

补充:2012年河北省用卷古诗词赏析题与近年来新课标卷类同。

启发我们高三语文教学:

1、古诗词赏析要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为基础,不理解内容就答不好赏析题,复习时必须反复强调。

2、要训练考生把题目、注释、小序、诗文结合起来突破阅读障碍。

3、要让考生学会调动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对诗词内容做恰当的填充。

4、时刻强调古诗词的重要,充分调动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做诗词爱好者。

四、现代文阅读

专家提示:现代文阅读分“小阅读”和“大阅读”。“小阅读”是每份试卷必考的,其文体是议论文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小阅读”的测试点主要是信息的筛选确认、信息的解释、信息的推断、信息的分析概括。

“大阅读”采取文学文本、实用性文本自选做一个的形式。小说测试的内容是围绕人物、情节、环境、关键语句、小说主旨特色这几个方面来命制试题的。实用类文本以纪传为主,测试内容主要有:人物的思想、性格、行为、成就的理解与分析,刻画描写人物的语句的赏析(用什么方法,起什么作用),与人物有关的细节的作用,陪衬人物的分析;文本涉及的有关知识的理解;文本的主旨;对文本人物或某一方面内容的评价感悟。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在能力层级上的要求完全一致,所以试题命制者力图要将文学作品与实用文测试的能力点对应

起来,但由于文体特点影响,具体测试内容自然不尽相同。文学类文本大多是散文、小说,具有更多的文学欣赏价值;实用类文本大多是新闻、传记等,具有更丰富的实用价值。

补充:2012年河北省用卷大阅读选做题与近年来新课标卷类同,但是,小阅读内容偏向自然科学。

启发我们高三语文教学应注意:

1、阅读训练要全面,以不变应万变,小阅读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类型的都要训练。选做题必须对小说、散文、传记、新闻、访谈等各类文体都要训练。不规定学生只做某一类文体。

2、复习时首先要抓住文本的理解,文本类型不同,考查的试题内容会有区别,但从理解的角度,信息的筛选确认、信息的解释、信息的推断、信息的分析概括是相通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赏析写法和内容。阅读中的评价、发散延伸要和作文训练结合。

五、作文

专家提示:作文方面从题型的发展趋势看,话题作文已式微,渐渐淡出。材料作文与上个世纪末的旧材料作文相比,在给予的材料上是有所区别的,即材料的开放性大了。从写作内容看,命题的导向一是日益重视让考生面对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写体验、体悟。二是重视考生思辨能力与对哲理现象的体验、体悟。这样有利于引导师生树立写作是为了交流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助于改变考生片面追求文笔,“学生腔”“文艺腔”严重的倾向。也有利于改变宿构的现象。

补充:2012年河北省用卷作文题与近年来新课标卷类同。

启发我们高三语文教学应注意:

1、要多关注社会生活现象,养成对生活现象体验、思考、认识的好习惯。

2、要多做审题和写作思路的训练,拿到一个作文题,要能从几个角度来构思。

3、要把阅读训练和作文训练中材料的积累、观点的启示、情感的熏陶结合起来。

4、作文训练要从发展等级开始,要求学生努力实现“丰富、深刻、有文采、有创新”。

总之,专家明察秋毫审视高考,我们站在巨人肩上,分享专家的智慧成果,洞察新高考趋势,准确把握,搞好高三语文教学,努力实现科学高效,我们责无旁贷。

篇2:洞察新高考趋势 搞好高三语文教学

09年是浙江省实施新高考的第一年,如何把握新课程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需要教师在不断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命题的动向、趋势,才能更好的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政治学科的高考试题从选取材料到问题设置日益灵活多样,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更加注重对考生提取有效信息,解读信息和调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一、对新高考的看法

1、命题方向上,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实现了旧教材向新教材命题考试的平稳过渡。

试卷在题目的立意、题型、难易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又有了较大的创新和发展,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考试内容基本上根据《新课程标准》、《政治学科考试大纲》的要求和考试范围。包括新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以及时事政治内容。必修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的内容,以及时事政治内容;选修内容为《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等模块的内容,保持了高考的权威性、统一性和延续性。

2、立足基础,强化知识的调动和运用。

既注意体现共同基础性,也注意体现多样选择性。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的政治高考命题反复考的知识点总共是五十个左右的考纲的考点,有些基础知识反复考,所以高考政治试题特别注重考查考生所学政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考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就成为高考政治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3、试题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突出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避免了新课程下教材多元化给命题带来的弊端。选题做到“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新高考着重考查考生四种思维能力:①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即通过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去发现、收集信息的能力;②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根据试题设问动用原有知识储备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描述阐释能力:即把试题中的对象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语言借助一定的逻辑顺序叙述出来和解释出来;④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即通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论述过程。考查考生全面审视、探讨或尝试解决社会生活(或自然环境)中的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考政治试题的一大特点

3、不回避社会时政热点,以热点材料为依托,角度新颖,凸显试题与时俱进的特点。

试题的生活化气息比较浓厚,不回避热点问题,重视乡土资源,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正确处理好了知识性、时代性和思想性的关系。

当今社会重大的热点、焦点问题常常被用作命题的背景材料。将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作为材料引入试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心国家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1、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强。表现为审题不严,答非所问。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答题范围不清!比如对于属于“限制性”类型的设问,明确限定了答题范围作答,很多学生没看清题目要求。

2、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牢固,不能准确表述基本原理。具体内容不清楚,知识点不熟悉;概念混淆

3、答题使用生活语言、口语,不会使用政治学科语言作答。语句不通,错别字多,这些问题反映出学生知识素养差。

4、答题不规范。表现出答题不联系材料,思路混乱,解答不会书写,不规范,没有条理性、层次性,只是简单的原理罗列,答题针对性不强,采用“多投资,多收益”的策略。答提策略上也非常死板,不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

综上所述,学生答题失分主要原因,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而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等四种能力不强;三是缺乏创新能力,不能发现已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具体建立新的联系;四是复习中忽视基础知识,舍本求末,本末倒置。

三、对09年新高考政治复习实效性的总结

1.把好方向盘——考纲和浙江省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认真学习课改理论,迅速转变教学观念。要贯彻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精神,落实新课程高考命题的要求,体验新课程高考命题的特点,努力提高高考复习的质量和效率。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依托教材但不迷信教材,要根据课程标准灵活补充教学材料。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大纲》是把握高考命题角度调整的“风向标”。教师要认真研读《学科指导意见》、《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把教学指导意见、新考纲和教材有机结合,进行重点研究,才能准确地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要搞清楚考试目标、考查重点、考查范围、考查形式。

2、夯实基础,自主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以高考样题为导航灯 从实施新课程省份的政治高考试题看,虽然直接考基础的地方不多,但是不能说基础不重要,没有把握好基础,就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基础仍然是政治学科大厦的“基石”。因此,教师复习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打好基本功。关注知识内容变化,要特别注意新增、删、改的内容。正确处理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关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力求做到“烂熟于心”,犹如电脑一般,鼠标一点,“记”上心来。点、线、面结合,构建完整、准确的学科知识体系。对知识点的把握既要全,又要对知识线的归纳要“清”,对知识面的辐射要“宽”,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并密切关注反馈信息。尤其要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以不变应万变,取得优异成绩。以高考样题为导航灯,凡是高考有可能考的题型方式,力争让学生熟练掌握。总结解题特点、方法等,让学生练习并备存,不断复习。如可以把高考重点、难点知识和热点专题材料汇集成册并印发热点专题练习标准答案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3、把握聚焦点——热点聚集

把握热点,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社会热门话题,凸显理论联系实际。从新课程试题看,社会热点问题与教材结合点是各地命题的重点,各地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对人文素养的渗透日趋理性和成熟。新高考体现国家意志,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其引入的材料既有长效社会热点,也有重大社会热点。命题者通常以敏锐的政治眼光,捕捉反映当前国内外的热点信息,及时将热点信息与考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并以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呈现出来,考查考生对社会热点和知识点的理解、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复习的时候关注时政热点,把握时代脉络,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充分把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关注民生、共享成果”这一时代脉搏。在复习备考中,教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为主线,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和政策。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复习备考,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进行辨别和分析,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评判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培养重组整合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4.关注了望台(网络信息资源),提供能力演练场

教师要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提高搜索、评价、鉴别、筛选、制作、开发网络课程资源的能力。要关注各地关于新课程的信息。

此外,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主要是要学生总结、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试卷的批改,归纳总结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以及一部分学生经常容易犯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纠正错误。通过丰富的实战练习,使学生熟悉政治科高考题路,练中感悟,练中迁移,掌握审题、解题的方法与规律,熟悉各种题型的解法和解题技巧,找出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弥补缺憾。系统总结半年来学生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高考信息,做好考前指导。

5、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优化复习过程与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复习效率。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得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不能忽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能技巧,要训练答题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应试技巧。以适量的练习,贯穿三轮复习全过程很重要。要根据每一轮的复习目标,按照题目要新,材料新的要求精选不同等级、不同要求的练习卷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每次将学生的错误逐一记录下来并加以统计。对于主观题,力求在每个人的试卷上写下批语如:“材料没有读懂”,“没有抓住立意”,“材料有效信息未提取完”,“审题不认真”。这样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反思存在的问题,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6、高考复习中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客观规律办事 1.坚持“能力主意”为主导

2.坚持“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3.坚持“三新”: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 4.逐步加大探究性试题的比重

(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高考复习要注重基本观点的梳理、整合,但反对唯考点论 2.要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3.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反思”、“领悟” 4.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不反对训练

5.应考复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教师要以爱心点燃起学生希望的火焰

(三):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1.整个高三复习的三个阶段是有所侧重的 2.就知识点的复习而言,要抓好主干知识

3.就热点的复习而言,应注意把握今年的几件大事 4.就训练而言,要注意做好讲评分析

(四):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1.把握考点之间的联系

2.要把握好考点与热点的联系

成功需要拼搏,拼搏是一种境界,它既没有风花雪月的浅唱低吟,也没有初入社会的感世伤怀,它有的是冲击终点的挑战自我,是直面人生的引吭高歌。09年是浙江省实施新高考的第一年,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考生,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要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的迎接2010年的高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奋斗,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在这孕育希望的校园里留下我们今生今世的证据!那么就从今天起,开始扬帆起航吧!

篇3:洞察新高考趋势 搞好高三语文教学

2009届高三, 我任教一个班的政治课。该班共有学生42名, 高考成绩达A+的有20名, 达A的有17名, 余下的5名达B+。回顾高三一年来的政治教学工作, 我认为, 要提高高三政治复习的实效, 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安排好三轮复习的时间, 处理好三轮复习的关系

在江苏新高考模式下, 政治作为一门选修课程, 考试范围是四本必修教材和一本选修教材以及时事政治, 内容较多, 复习的时间只有9个多月 (从高三第一学期的9月初到第二学期的5月底, 除去寒假) 。如何分配这三轮复习的时间, 对于复习的质量、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高三的复习一般分为三轮, 第一轮重在夯实基础, 适当拓宽加深, 兼顾时事热点;第二轮重在网络构建, 把握主干知识, 提高答题能力;第三轮重在回归书本, 查漏补缺, 模拟训练。我的安排是这样的:第一学期结束, 完成第一轮复习, 第二学期“五一”节前, 完成第二轮复习, 高考前最后一个月, 完成第三轮复习。我作这样安排的主要原因是:第一, 第一轮复习如果速度太慢, 过分讲究“精雕细刻”, 可能影响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激情。因此, 我想, 第一轮复习不能老牛拉破车, 更不能当成新授课上。进度还是要尽可能快一点, 上课的容量尽可能大一点。第二, 如果在春节后 (2月中旬) 还在进行第一轮复习, 不但使第一轮复习由于寒假的分割, 在时间上没有形成一整块, 而且第二轮复习的时间也显得不够充裕。

高三复习, 不仅要合理分配三轮复习的时间, 更要处理好三轮复习之间的关系, 这是我们决胜高考的关键所在。如果把高三复习比喻成建造高楼大厦, 那么, 第一轮复习就是打基础。只有打好基础, 才能在第二轮复习中有较大的提升。第二轮复习是进行地面以上的施工, 这决定了高三复习这座高楼大厦的高度。第三轮复习是粉刷、装修, 决定了建筑的美观、漂亮。需要注意的是, 有的老师在进行第二轮复习时, 往往把很多时间花在热点专题上, 忽视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巩固和整合, 复习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对于第二轮复习, 我的做法是:淡化热点专题复习、注重知识网络构建。带领学生以书本的单元或者课为单位, 对书本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梳理、整合, 构建知识网络, 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进行和教材同步而又和高考题型一致、难度相似的一些提高训练。当然, 其间也穿插讲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 并不在热点专题上进行长时间、长线作战。第三轮复习主要是进行高考模拟训练和引导学生查漏补缺。经过第一、二轮的复习, 学生在大的知识框架、重要的知识点、答题的能力上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 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学生仍然会有知识的死角、盲点, 出现捡了西瓜、丢了芝麻的现象。第三轮复习, 就要解决好这些枝节问题。

(二)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1. 让学生动笔写, 而不是仅仅用嘴背。

对于政治学科, 学生习惯于背, 很少动笔写。但是, 我发现, 有的学生在背书时容易走神, 一句话虽然背了很多遍, 在大脑里留下的印象却并不深刻。况且, 有些内容会背, 却不一定能写对。因此, 对书上的一些重要的观点、理论, 我鼓励学生多动笔写, 手脑并用。

2. 学生互批作业, 而不仅仅是老师批改。

学生的大部分作业当然应该由老师批改, 但是, 我也会偶尔让学生互批。首先把学生的作业全部收上来, 先大体看一下。参考答案发下去后, 有意识地把一些字写得潦草、答题不规范的作业发给同类的同学批改, 这样, 字写得潦草和答题不规范的同学通过批改同类同学的作业, 就会知道难以辨认的字和不规范的答题会影响阅卷时间和阅卷心情, 进而影响自己的得分。这样, 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注意书写和答题的规范。

3. 老师下水做题、考试, 而不是仅仅学生做、老师改。

每份练习, 我都要自己先做一遍, 这样有利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从而提高试题讲评的针对性。每次市统测, 我都和学生同堂考试。试卷评讲课上, 把我做的试卷 (包括做得不太好的题目, 甚至做错的题目) 印给学生, 并把我做试卷所花的时间, 答卷时对一些题目的思考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学生不仅体验着一种新鲜的教学方式, 而且从老师的答卷中获得了学习上的启迪, 也许还感动于老师的敬业精神。

(三) 做好补差工作, 提高班级政治学科的整体水平

江苏高考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本科院校实行语、数、外总分达线和选修双B两道门槛。这样, 就可能出现学生语、数、外总分达线而选修不达等级, 上不了本科院校的情况。政治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能否考上理想的学校,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对于政治成绩薄弱的学生来说, 补弱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把这些学生政治学科这块短板补长, 我经常面批他们的作业, 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和他们一起研究对策。

另外, 对于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精神鼓励也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 老师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 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精神的鼓舞, 奋发向上的力量。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给予学生的帮助也许比一节精彩的课大得多

篇4:洞察新高考趋势 搞好高三语文教学

一、揭开神秘面纱看清“理综”真容

广东省在2010年将首次采用理科综合的考试模式,相对于之前的“理科基础”来说完全不同。因此,我们必须从对其他已经采取这种模式多年的省份的高考题目分析入手,看清理科综合的“庐山真面目”,了解理科综合试卷中的化学部分到底怎么考,从而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全国部分省市2009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化学部分的题目分布及考点。

2009年山东卷(新课标,化学部分总分78分)、2009年浙江卷(新课标,化学部分总分100分),表格略。

由上表,结合广东2010年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的总分为100分的规定,估计广东2010年理综化学部分的题目和分值分布大致为:选择题为7题左右,分值约为42分,主观题4题,总分值约为58分。纵观上表,结合2008年高考卷,可知一卷中的选择题主要考查概念性的内容、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理论部分的内容,和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也比较基础。二卷中一般有4道化学主观题,分值在12~18分不等,其中有机推断和无机推断题出现频率高。另外,新课标卷中对于化学实验的考查比较分散,对于化学计算的要求有所降低,而对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则较高。

二、复习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理综”第一卷的题目都是基础题,甚至一部分是常识题、送分题,而这些题所涉及到的内容大多数都是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第二卷中的主观题,不管是无机推断还是有机推断,往往都是根据课本中介绍的常见物质加以延伸,新定义一种或几种和常见物质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复杂物质。大多数的主观题都会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常见气体制备、收集等实验部分的内容综合进去(例如2009年山东卷的第30题)。而且,也出现了有机和无机相结合的推断题(例如2008年山东卷的第29题)。而从往年高考阅卷情况来看,许多考生对一些难题可从容应付,却在一些基础题考点“阴沟翻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吃透课本,再结合其他复习资料,在基础知识上下足功夫。高考复习备考一定要降低重心,淡化“热点”,立足“双基”,回归教材,抓主干知识,对考纲规定的每个知识点都要认真落实,把握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形成坚实的知识体系。不要让“回归课本”成为一句空话。在复习中应要求学生对照考纲精读课本,老师布置与教材同步的习题以及出错率较高的习题,牢固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复习期间,要对考试大纲中“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重点复习。对重点、难点知识和典型实验,要从不同角度或通过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强化学生化学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平时测练仿真强调答题技巧

高考备考离不开一个“练”字。但“怎么练”?“练什么”?目前我们尚处在“X科”的余热当中,在新的考试说明没有出来之前,我们所选择的参考资料也大多依照2009年的考试大纲来编印。而在“理综”卷中,整个高中化学都集中在11道左右的题目中,每道题的综合程度之深可以想象,甚至出现一道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分别来自不同的知识板块(例如2009年北京卷第10题),有的选择题还出现了学科间的综合(例如2009浙江卷的第7题)。而其他题目也均存在比较大程度的板块内综合或者板块间综合。面对这样的综合题,其实并不用担心,因为虽然综合程度大,但是细分到每个被综合的知识点,考查的难度都不大。只是平时练习的时候要注重针对这样的综合题,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灵活运用各个章节的重点知识。教师在评讲练习时应注意帮助学生归纳与本题有关的知识点,做到“举一反三”。

理科综合试卷三科合一,题量大,题型复杂,而且要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做起来十分讲究技巧。所以,要通过多做练习来适应“理综”的思维转变,要以锻炼学生的细心能力为出发点多做练习。“理综”一道选择题6分,一不小心做错了两道,就不见了12分,这就相当于一道难度较大的主观题的分值。此外,还要让学生注意节奏的把握,不要过分纠缠在某一道题上,导致后面的题目无充足的时间来完成。

总之,在平时的测练当中,我们要高度仿真,严格按理科综合的要求来选题,组题和做题。让学生通过平时的测练来适应“理综”的试卷和题型结构,找到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答题方式和技巧。

四、三科齐头并进重视学科综合

理科综合由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组成,取消“X科”而采取“理综”,必将削弱化学单科成绩优秀的学生的优势。化学部分做好了,但物理和生物部分做得不尽如人意,总分也是上不去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学科间的协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成立理科综合备课组,认真研究现有的“理综”高考说明和试卷,建立各学科间的知识联系网络,在复习中将有关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如复习到有关磷的知识时,结合当前禁用含磷洗涤剂渗透生物学知识,解释磷酸盐的作用及含磷污水排入江河中对水源的影响、海洋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以要禁用含磷洗涤剂,提倡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在复习到晶体结构、电化学时可结合物理电学知识解释晶体的导电性及有关电解计算等。

篇5:洞察新高考趋势 搞好高三语文教学

语文试题答案与解析

【答案】1.B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超出了“汉代动物塑像”这一具体范围,不符合文意;C项,根据文意,“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学说”也有其他根据,只是缺乏考古实物;D项,不是“丝绸之路”,而是丝绸之路引发的“各国之间希望接触的强烈愿望”到隋代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实践过程。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项,原文相关内容表述为“载运战利品依靠庞大的驼队”“骆驼在战争、商贸、文化交流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语意,苻坚事件论证的是战争交通运输价值,而不是商贸交通运输价值。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从全文看,考古发现的骆驼形象只是论述该问题的一种视角,“关键视角”的说法缺乏推论依据。

【答案】4.A

5.①知足常乐(安贫乐道)。守山人很穷,很孤独,但是老羊倌却很满足,坚持活一天就要巡山一天。②爱岗敬业(责任心强)。老羊倌坚持天天巡山,小石头送来的烟只是闻闻,而不在山上抽,体现了他的爱岗敬业。③乐观坚强。面对儿子的死,老羊倌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乐观地面对生活。④通情达理。儿子离去的第三个年头,老羊倌催促他的儿媳改嫁,体现了他的通情达理。⑤质朴憨厚。守山人很穷,老羊倌不仅自己守了一辈子的山,还把儿子也培养成一个守山人,山林不能给家族带来富裕,但老羊倌却干得兢兢业业,可见他的质朴与憨厚。

6.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节日氛围,为后文写众人来陪老羊倌过年做铺垫;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用“大年三十”的热闹气氛衬托老羊倌的满足与感动,凸显了人物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④本该孤独地过年的老羊倌,却在“大年三十”

这一天迎来了众人的陪伴过年,深化了文章人情美好的主题。【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语段的作用,D项考核文章的内容,C项考核文章的手法,D项结合文章的结尾考核情感。其中A项,小说开篇的描述包含两个部分:环境描写和老羊倌的生活状态。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而老羊倌的生活状态部分写的是老羊倌儿子发生意外之后的生活状态,因此不能说这是为老羊倌儿子的意外埋下伏笔。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如根据“守山人很穷,很孤独,但是老羊倌却很满足,坚持活一天就要巡山一天”等情节,概括“知足常乐”的性格特征;根据“老羊倌坚持天天巡山,小石头送来的烟只是闻闻,而不在山上抽,体现了他的爱岗敬业”等情节,概括“爱岗敬业”的性格特征;根据“面对儿子的死,老羊倌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乐观地面对生活”等情节,概括“乐观坚强”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6.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情节安排的能力,要求答出“把时间设定在‘大年三十’的用意。首先从情节的角度分析,“大年三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节日氛围,为后文写众人来陪老羊倌过年做铺垫;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用“大年三十”的热闹气氛衬托老羊倌的满足与感动,凸显了人物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文章的主旨的角度看,本该孤独地过年的老羊倌,却在“大年三十”这一天迎来了众人的陪伴过年,深化了文章人情美好的主题。

【答案】7.C

8.BD

9.①老字号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久经考验的制作技艺。②注重创新,改造老字号传统产品,转型发展理念,改变销售方式,重塑品牌视【答案】10.B

11.A

12.C

13.(1)适逢南市发生火灾,善俊立即前去视察灾情,延缓竹木税,发粮赈济百姓。(2)百姓前往富人家打开他们的粮仓抢粮食,监司建议调兵拘捕,善俊说:“这是会促使变乱的做法。”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此题注意“善俊葺完之”的意思是“善俊修好它”,代表着一句话的结束,这里要停顿;“宜募乡兵保孤山”是一个动宾组合,意思是“应该招募乡兵保卫孤山”;而“治屋以储粟”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意为“建造房屋来储粮”。二者中间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而不是谥号。从汉朝始,王朝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他的提议得到朝廷批准”在文中并没有相关内容,原文是“转湖南帅。郴、桂地绝远,守多非才,善俊谓宜精其选”,并没有提及他的建议是否得到朝廷的批准。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适:适逢;亟:立即;弛:延缓;发:打开;趋:前往;趣:通“促”,促使。参考译文:

赵善俊字俊臣,是太宗七世孙。父名不衰,是闽路兵马钤辖。善俊起初补授承节郎。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及第。改任左承务郎,调任南城丞,改任昭信军,签判认为他不同寻常。虞允文也推荐他有帅才,授干办诸司审计司。在郴州任职,陈述奏进符合旨意,留任太府寺丞。不久摄帅、任庐州知府。遇上旱灾,江、浙收成不好,百姓成群而来。善俊搜括境内官田平均分给他们,借牛和种子,租赁房屋给他们住,为死者提供棺材,人们就像回到自己家中一样。州城以前毁于战争,善俊修好它,乘机说:“从前依仗焦湖使军粮运输畅通,现在已经淤

塞干涸,应该招募乡兵保卫孤山,建造房屋来储粮。如果敌人背弃盟约,我们守城有余,粮道不缺了。”又增建学舍,翻新包拯祠,春秋祭祀他,人们为他的教化所感动。多次升迁至龙图阁直学士,调动改任知建州。建州风俗是生子常常不抚养,善俊严加惩处,供给钱粮,捐献自己的俸禄,资助他们。再知庐州。首先指出和好不可靠,应当加高城墙,加深壕沟作防备。因服父丧而离职,父丧期满,起用知鄂州,遇上南市发生火灾,善俊立即前去视察灾情,延缓竹木税,发粮赈济百姓。开古沟,建火巷,以断绝后患。僚属争着说费用过度将导致不足,善俊说:“我要瘠己肥人。”于是减少宴会游乐车骑鼓吹的费用,州中财政充实,代交百姓役钱。再知建州。有饥荒,百姓前往富人家打开他们的粮仓抢粮食,监司建议调兵拘捕,善俊说:“这是会促使变乱的做法。”告诉人们允许改过自新,平抑米价,百姓于是安定下来。邑尉上报判处十三名抢盗犯死罪,希望得到奖赏,善俊辩明他们是冤枉的。转任湖南帅。郴州、桂州地方偏僻,守臣多没有才干,善俊认为应当用精干的人选。代纳潭州经、总制钱,停收醴陵渌水渡钱。加授秘阁修撰,改知镇江府。服母丧,服丧期满而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善俊仪容秀美端庄,论事有据。孝宗时,太阳里有黑子,多次地震,常以加强边境防备告诫。孝宗英明威武,独断政事,多年不设宰相,善俊极力进言相位不能缺,更是别人所不敢谈论的事情。

觉形象。③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传承的转变与发展。【解析】

7.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此题用图表的形式概括文章的内容,其中C项,根据材料二“要创新产品形态和营销模式,善于用互联网思维挖掘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可知,“互联网+”不能为创新产品形态提供动力,只是对创新产品形态有某些方面的帮助作用。

8.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五个选项均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A项,“企业自身规模缩小”有误,虽然中华老字号企业的数量减少,但企业自身规模并不一定缩小,毕竟许多老字号企业在逐步发展;C项,老字号和百强企业的共同核心价值观不止这三个,还有进取、客户、服务;E项,消费者的直观感受来源是多元的,并不仅仅源于产品的包装,还有其他视觉形象,比如标识符号等。

9.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的答题区位在材料二、三,注意结合文中的重点句子“其传承百年的生命力归根结底还在于久经考验的制作技艺”“中华老字号传承百年有其坚守,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诚信严谨,追求卓越品质”“在中华老字号的改造和创新中可以系统而又规范化地重塑品牌视觉形象。结合多元化传播推广模式。全面塑造、提升品牌形象”“国外老品牌有90%经过品牌延伸来重塑品牌形象,恢复、提升品牌活力”概括“注重创新”“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久经考验的制作技艺”同时“辩证的看待传承和创新的关系”等要点。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答案】14.AC

15.①大雪之后,马耳山尖尖的双峰高高耸起,没有被雪覆盖。生动地描摹出了马耳山的形象。②诗句表面上在写马耳山,实际上作者是以马耳山自况,含蓄地表达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志向的坚定。【解析】 1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BD项考核诗句的内容,C项考核诗句的作用;E项考核诗歌的意境。其中A项,首联“黄昏”点明时间,天气由落雨变成落雪(势转严),没有时局暗示,也未突出作者心情紧张;C项,庭院积雪如盐堆起,“堆”字写出半夜雪之大,落雪之久,写出的是雪落后的状态,而非雪落时的动态。

15.试题分析:此题综合考核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核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赏析,此题注意分析词人写“马耳山”的目的,诗中“未随埋没有双尖”生动地描摹出了马耳山“没有被雪覆盖”,表面上在写马耳山,实际上作者是以马耳山自况,含蓄地表达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志向的坚定。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答案】

(1)属引凄异

(2)空谷传响

(3)哀转久绝

(4)银瓶乍破水浆迸

(5)铁骑突出刀枪鸣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乍”“迸”的写法。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①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此处望文生义,误

解为“积累”之意。②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时间很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此处不合语境,应用“夜以继日”。③微言大义: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运用正确。④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地去做,不推让。应用于人,此处用错对象。⑤见微知著: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运用正确。⑥无可厚非:意为没有什么可以过分指责的。句中与“一味”“无伤大雅”相照应,合乎语境。由此分析可知,①②④使用不正确,故选A。

【答案】C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D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

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谦敬混用,“承蒙我的厚爱”,不伦不类。“承蒙”,是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厚爱”,是谦辞,称对方对自己深切的喜爱或爱护。B项,“苛责”运用不得体,未考虑到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及受众的期待。应改说“主播难免出错,望大家多多包涵”或“主播难免出错,但我们会尽量追求完美”。C项,“小恙”,小病;“海涵”,敬辞,请对方大度宽容地原谅自己。语言表达得体。D项,“割爱”,不是出自本意地放弃心爱的东西,其对象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此语境中,衣服还是店家的。

【答案】

①还影响着身体的健康状况

②生物钟就会不断调整(失调或紊乱)

③细胞的新陈代谢就会出问题。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的话题是“生物钟的影响”;本段的基本内容是生物钟影响睡眠、体温与身体的健康。根据上下文,特别是相关语句提示填写。①处,根据下文“比从事常规工作的人患病的几率更高”,可填“影响身体的健康”,与前面构成一种否定关系。②处,根据上文“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下文的“发出的信号也紊乱”,可填“生物钟紊乱”类语句。③处,根据上文讲的“细胞的新陈代谢”,下文讲的“引发疾病”进行总结,可填“细胞的新陈代谢出现问题”。

【答案】

②身着汉服,也未必就能增强文化自信。

③老百姓都喜欢穿汉服,也未必就能实现传统文化复兴。

【答案】当经济发展遇上环境问题

当今这个时代,正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进跟着得便是人类最为头疼的环境问题。似乎环境总与经济发展相连,但当环境问题真正与发展相对立时,我们是如何做的呢?呵,当然是选择了经济。18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使人类进入了机器大生产的工业时代。到上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和商品经济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类征服了海洋,大规模地开采矿产、石油、砍伐森林、开垦草原。200多年的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的发展超过了以往几千年的农业历史时期。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经济

都获得了高速巨大的发展。然而,工业时代人类因为不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和大规模地污染环境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前所未有的。大量地污染物排放,最终以各种形式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能源危机和各种环境公害事件出现在人们面前,影响深远。尤其是公害事件,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在日本,1953年—1961年,在九州南部熊本县的水俣镇,因化肥厂排放的有毒废水进入海湾,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和传递,最终使人体受害,由于食用了含甲基苯的水产品,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受到侵害,数千人得了这种怪病,在长期病痛的折磨中煎熬。几乎同一时期,日本还曾发生过骨痛病事件、四日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其他国家也都深受环境公害的折磨。

回顾过去,再看看现在的我们,虽然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在利益的驱动下,我们依旧在污染环境。温室效应应该是现在的热门词汇,而二氧化碳是其的帮凶,但我们在议论时似乎忘了我们就是那幕后黑手。那些二氧化碳是我么精心培养出来的杀手,正一点一点摧毁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地球!而我们的野心居然是征服与改造她!

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球终于反击了我们,印尼的海啸,四川的大地震„„我们终于害怕了,紧接着一系列措施接踵而来。哥本哈根会议也如期举行,但是世界都这样了,一些发达国家依旧不肯低头,但在我们国家的极力劝说下,终于让了步。

如果说“征服与改造”由于忽视了人与自然的一致性造成了发展的断裂,那么,作为可持续发展,正确的理智的选择就应该是“协调和保护”的目标和行为。

世界农业“三强”的荷兰,在1990年制定了“回归大自然的计划”。低洼之地的荷兰,农业条件恶劣,几百年来,荷兰人一直向大自然要地,靠围海造田扩大土地面积,然而,现在农业发展了,政府又在考虑把一些土地还给大自然,以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荷兰政府将在今后30年里,投资购买有环保价值的4万公顷土地作为自然保护区,购买5万公顷土地以美化自然,最终把目前耕地的1/10归还给森林,湖泊和沼泽地,使稀有植物得以繁殖,使濒临灭绝的鸟类、野生动物重获栖息之地。

显然,我们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村存在着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结果将会严重破坏环境和资源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本身,而合理的运用自然资源、在环境可承载的限度下的经济发展,又可以积累资金、提高技术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对于发展中国家,不能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两者必须协调起来,才能实现持久的经济发展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即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要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人类重新考虑人类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将人类作为自然的一员而非自然的主宰,在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的基础上实现。【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中的六个句子均出自十九大报告,不过这六个句子的政治色彩并不是十分浓厚,有宏观的表述,也有贴近生活的句子,考生不存在理解障碍。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句子中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且要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句话的含义,然后选出两个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一个立意,考生可先挖掘句子之间共同的含义点以及逻辑关系。第一句,可从国家的层面上立意,考生可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简要概述分析历史上的中国梦是哪种状态,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现实的中国梦是何种表现,未来的中国梦如何实现等等。至于“中国梦”,可不拘泥于政治教材或官方文件,在教材与文件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理解。第二句,主要是围绕“时代”与“思想”的关系展开,本句话意在表明:思想来源于时代,同时又作用于时代,时代是思想最主要的来源,思想的产生与时代状况密不可分。考生也可以从三个维度思考问题:过去的时代与思想,现在的时代与思想,未来的时代与思想。第三句,既可以从国家的角度立意,同时也可以结合个人经历。尽力而为,是一种做事情的态度;量力而行,是做事情的条件。前者着眼于主观能动,后者受制于客观现实。第四句,阐述的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战略中的重要一环。考生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释这句话的意思,也可以辩证地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第五句,这句话出自《礼记》,孙中山先生曾多次引用,十九大报告中也出现了这句话。考生既可结合自己的实际阐述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可以站在国家民主政治的角度,阐述这句古话的现代意义。第六句,这句话既有生活气息,也揭示了民主的本质内涵。商量,不仅是处理事情与矛盾的态度,同时也是重要的方法。至于文章的立意,考生可选取两句有内在关联的句子,在准确理解与合理引用的基础上,确定整篇文章的立意。例如第一句与第二句相结合,可阐述“中国梦”与时代的关系问题;第三句和第四句结合,可阐述“尽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与“量力而行,根据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发展”的辩证关系;第五句和第六句结合,可阐述“天下为公”与“商量”的内在联系;第四句和第六句结合,可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也需要经过众人协商,用民主的方式来推进等。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

求。

篇6:新高考下高三物理有效性复习探析

一、调整心态

有的教师可能担心高考改革会导致物理学科地位下降, 实际上, 物理学科的地位应以其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来判定。课程标准不再刻意追求知识体系的严密, 而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 加强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提倡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 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养成终身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 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看, 高考改革并不会导致物理学科地位下降。

二、精选例题

既然面临课时紧、容量大的困难, 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考虑巩固基本概念, 更要考虑复习那些物理模型, 培养那方面的能力。选题前需将高考复习资料的题目自己做一遍, 滤去一些高考说明以外的题目, 抓住重点, 精选例题。也可考虑将例题串成一条或两条主线, 让学生感到路子清晰, 层层深入。注意将老的高考题、各地模拟重新包装, 加以训练,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新题应变能力。这样可减少学生做无用功, 从而使得复习时间充分, 有效地利用时间。

三、制定目标, 把握方向

第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标是, 对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较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知道知识点间的纵横联系, 形成知识网格。除了复习知识之外, 还要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和方法的进一步归纳, 具备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这一阶段的复习对高考中的基础题和中档题得分能力影响最大。本班学生主要考虑的是保本二, 冲本一。所以重点是保证基础题和中档题的得分率。要完成好这一阶段的要求, 就要充分发挥考纲的主导作用, 弄清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和要求, 基本规律的来龙去脉, 以及本章内容和前章内容的关联。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 而且还要弄清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做好第一轮复习, 有益于大面积地提高物理高考成绩, 又为第二、三轮的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学习指导, 提高效率

高三的课堂容量大, 思维密度大, 学生的思维必须紧跟老师的节拍, 学生不能简单地只是接收信息, 而要做到处理信息, 要把接收的知识信息条理化、系统化, 存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库。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为什么这样做, 怎么想到这样做, 有没有其他做法, 等等。高三物理总复习无记录绝对不行, 但把黑板上什么都抄下也不行, 这样会过多分散听课的精力。可记录三点:重点 (重点知识、重要方法) 、疑点 (疑惑之处、需整理消化之处) 、亮点 (感觉特别巧妙, 使自己豁然开朗之处) 。多记物理模型、思维方法, 少记题目。

篇7:洞察新高考趋势 搞好高三语文教学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三历史 备考策略

2016年是广东省参加全国卷高考的第一年,如何应对新高考是广大师生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纵观近几年全国卷与广东卷在能力考察、命题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根据新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思路及特点,结合本人的高三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好高三历史复习备考工作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高考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新高考在考试形式上突出新材料、新情境;在考试内容上体现规律性;在考查能力时注重灵活性。这些特点导致历史学科难度增大且不确定性增强,为此,针对这三大特点可采取了以下对策。

1、精研考纲,明确方向。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因此老师要认真研读《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研读《考纲》有三个重点,一是揣摩《考纲》的思想内涵。翻开《考纲》,纲目简明扼要,叙述直白浅显,难见玄机。实际上浅中有深,简中有繁,内涵丰富。因此,我们要深刻领会《考纲》的精神实质。二是知识范围的变化与理解,每年《考纲》都要对考点进行微调,对于微调的部分,教师要领会其取舍的理由,更换的依据,调整教学思路。三是研究《考纲》中的样题,知道哪种题型一直作为样题存在,哪种题型删掉或增加。对于《考纲》每一个考点,老师都要钻研透:如每一考点之间的纵横联系、可以命题的内涵与外延、已考试题的角度与特点、可以尝试的思路与视角、下一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训练试题的侧重点等。

2、转变教学方式、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

全国卷注重对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五大学科素养的考察,对学生运用、迁移知识来解释、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要求较高。其命题特征是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突出学科能力立意,强调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的考查,充分体现“小切口,大内涵”的历史考查要求。在复习备考中,应注意价值取向前置,关注长效热点,选取历史上的典型历史现象,小切口,多联系,深分析,通过有效设问,问题引领,使学生调动已有知识,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既有结论与具体表述,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在特定的时空中,结合史料理解历史现象,阐释历史问题,形成历史价值观,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

(二)针对知识点的记忆做到反复巩固

没有记忆就没有能力,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对知识没有扎实的记忆和完整的理解,想拿高分是不可能的。背要背得“硬”、背得“准”。对于基础知识,特别是关键词一定要形成准确的记忆,不能似是而非,要立足基础、快步跑,多回头,反复强化。

1、明确三轮复习中所要背(记忆)的内容。

第一,一轮复习背课堂教学内容。

一轮复习我们采取学案教学,以一个单元的主题为主线,精心重组、整合教材内容,把教师的思路融合到学案当中,要求学生跟着老师思路进行复习,强化、内化单元主题内容,并能够把单元的主线知识默写出来。

第二,二轮复习背通史知识体系。

近几年历史考卷主观题都呈现出考查历史阶段史实的特征。针对这一考试特点,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历史各个时期的通史知识体系,强化、内化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内容。

第三,三轮复习背《考试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一一落实《大纲》中的考点。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自己给《考试说明》规定的主干知识做注解,即该知识要求掌握哪些具体内容,与之相关的纵向内容有哪些,之间有什么联系。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横向联想,把同一时间的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连成一片,同时思考一下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根据《考试说明》规定的主干知识,逐个落实基础。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复习目标,知道高考会考哪些主干知识。

2、勤检查,重落实。

(1)课前布置学生记忆内容,上课的最初几分钟学生默写,当堂检查,对于记忆不到位的课后重点督促。

(2)为了减轻老师负担,可采取各种形式检查学生课业落实情况。如小组合作,内部检查,小组长把关,对于个别“困难户”,指定专人照顾,务必每个学生做到踩点过关。

(3)精选试题,进行对应练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三)针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展开系统训练

基础是前提,能力是归宿,一定意义上,学生对所学能力的输出效率和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的重中之重。

1、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教材内容以专题方式呈现,而高考命题则是按通史体例命题,学生的时空观比较薄弱。在二轮复习备考时,要切实做到通史复习与专题复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弄清历史概念、时代特征、发展规律等要素,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进程与规律。可以专门设置这些类型的专题练习,帮助学生扩展横向和纵向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动手拉线索,构建知识体系,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与发展脉络,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问题能力。

2、精选试题,强化训练。

好记性不如勤笔头,好身手是练出来的。限时训练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法宝,老师可通过课堂、晚修、周末测试来进行限时训练。训练时必须做到精,要练典型,练类型,练思路、方法、技巧。那什么题目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那就是《大纲》中的样题和近几年高考题,尤其是近五年全国试题。虽然高考不考原题,但是可以变换形式。因此做近几年高考题以及《考试大纲》的样题,不但可以巩固检查大量的知识,而且还透射出高考命题思路和倾向,对掌握未来高考动向颇有启悟。

考后老师要及时批改与评讲。学生的思考方法往往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想法和教法,上讲评课不是老师简单地呈现答案,而是渗透一些解题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审题时要敢于并善于把新设问转化为自己平时熟悉的语言,问题往往能迎刃而解,然后谈自己是如何转化问题;例如材料题的答题,切不可随意化,需紧扣题目与材料,缩小范围,再结合课本,找答案。领悟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中,做到论从史出。

3、规范答题,培养应试技巧。

高考改卷对学生答卷的书写有潜在的印象分,往年的一些高分卷大都是书写工整的学生。答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规范、工整,按学科要求正确使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学科术语,忌用方言口语,表达时简明扼要,可以揣摩全国卷主观题的答案语言,转变答题的语言系统;书写格式要规范,做到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答案要点分布次序是先材料、再课本、后创新。

上一篇:新年祝福送朋友下一篇:先进科室评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