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匠心培养”的电路分析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2-09-10

2016年3月5日的“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明“工匠精神”已经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根据国家提出的“工匠精神”指导思想,结合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现状和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电路分析》课程的应知应会知识特性,本论文从《电路分析》课堂教学组织出发,进行基于“匠心培养”的电路分析课堂教学实施,摸索尝试了“三段七步式”课堂教学方法,融匠心思维培养于课堂任务学习中,促使学生匠心的逐渐养成。

一、《电路分析》课程学情分析

《电路分析》课程是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具备对直、交流电路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测试能力,具备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能力,同时要掌握简单电子电路识图读图的能力、对简单电路进行焊接、组装、测试与排故的能力。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学习内容又多,加之动手操作又是第一次接触。面对现在的大学生,上课时,不是发呆、睡觉、就是玩手机,课余生活只有吃零食、看剧、沉迷游戏。图书管理没有他们的身影,运动场上他们更是从不迈进……怎么办?显然,传统的以课堂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老师讲课会变得很累,而且毫无成就感。基于以上学情,研究基于“匠心培养”的电路分析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二、《电路分析》课程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上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实用性强。课程由四个学习情境牵引:直流电路的分析与测试、交流电路的分析与测试、互感电路的分析与测试、动态电路的分析与测试,每个学习情境又分3个子任务。本课程在教学组织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教材选用上,选用自主编写的项目化教程,其内容立足于加强基础,内容精炼,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利于教学;(2)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论够用为度,减少公式的推到,强化基础训练和实践操作;(3)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4)安排实践操作,提升专业技能;(5)教学安排上,建议先进行虚拟仿真,让学生观察电路现象,思考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行理论学习,最后再进行实训,进一步理解理论,训练实际技能。为了突出《电路分析》课程的根基作用,我们按照3环节运行机制“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仿真教学环节”来进行课堂组织。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互相印证,最终达到“夯实基础、熟练技能、服务专业”的金字塔式教学目的。

三、基于“匠心培养”的电路分析课堂教学实施

现在的学生很任性,只愿活在当下,不愿去做长远打算。他们学技术不肯动手,学理论不肯动脑,但我坚信他们是很聪明的,还是需要好好引导,奖惩结合,布置任务,注重落实。因此,在电路分析课堂上,要求学生把每一堂课当成一项必须自己亲自去完成的事情去做,注重培养学生对待事情时的“虚心、恒心、细心、不断追求的执著心”四心的养成。比如,在讲KL定律时,由老师先把定律内容阐述并解释清楚,此为第一环节;接下来以一道题为媒介,学生自由组成三队:理论讨论队、仿真队、实验操作队,这样三队学生又应用定律内容同时去解一道题,教师分别对三队学生加油、辅导,让他们热烈地去讨论,并争着成为第一个得到正确答案的那一队,此为第二环节。三队反复,之后再由三队派代表讲解,互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此为第三环节;最后老师着重讲解每一队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此为第四环节。四个环节反复讲解KL定律内容,这样的课堂可锻炼学生匠心的养成,并促使其主动训练,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坚信:“只要努力,我也可以做的更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

为此,我们课程组老师为了追求每节课的内容清晰、简洁、高效,力求达到每节课更有实效,我们向其他课程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通过对名校名师宝贵经验的分析吸收,摸索尝试了以下“三段七步式”课堂教学方法,结合当堂课程内容,有选择的运用“七步式”。如图1所示。

其中,(1)启发式导入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标新立异、亲切自然、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有着其它环节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它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导入得好,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课堂导入可利用学生身边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实物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譬如讲到“电路”的定义,组成,电流,电位,电压等概念时,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我们就可以由水路,水流,水位,水压这些熟悉的现象来进行启发引导,水路是由水流形成的道路,而水流是从水位高的地方流向水位低的地方,高低两点之间形成水位差,然后把以上的“水”字由“电”字来代替,这样“电路”和“水路”就一一对应了。由此一来,学生一下子就会对抽象的电路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后续电路分析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愉快的走进门,而不至于知难而退。

(2)提纲索引教师预设知识点对应问题,出示自学提纲,规定读书范围,提出学习的主要内容,需要学生理解的关键点,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对应问题的答案,并对相关问题是否理解作标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去听讲,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3)学生自学学生带着提纲中问题进行读书自学之后,带着自学时遇到的疑难到小组中交流解决。该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巡视指导,搜集“讲解要点”。

(4)展示讲解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后还有一些知识内容不理解,必须通过全班范围的讲解,使没有弄清楚或不理解的知识点进一步理解或深化。操作方法:可以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代表来讲解,教师从旁点拨指导;也可以是教师讲解要点,因为老师在学生自学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巡视指导摸清了学生的掌握程度、难点、混淆点,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所以此时的讲解针对性强,亦及时有效。

(5)巩固提高展示讲解之后,学生获得了知识,有了成就感,此时学生的兴趣正浓,所以此时趁热打铁,通过相关内容的习题设计可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下一节课程内容的学习储存兴趣点。

(6)激励小结在每个知识点学完之后,教师一定要不吝惜时间进行激励小结。此环节既要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又要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表扬,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表示赞赏等。

(7)当堂测验当堂测验法包括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对新知识的预习检查。教师将课程已学内容的应知应会点告诉学生,提醒学生进行实时归纳整理,然后利用每节课前10分钟进行课前测验,督促并检验学生知识点是否掌握;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比如智慧职教、爱课程、雨课堂等等,利用网络上的测试资源来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时间、完整率等情况来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任务的预习深度,及时掌握学生对课本基本知识浏览行为的督促和检查。通过当堂测验,教学也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并完善自己后续课程的教法。

三、结语

基于“匠心培养”的电路分析课堂教学,采用不同方法反复训练,其目的是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多次训练,以达到掌握学习内容为止,这样可让学生得到自信,以达到高职学生匠心的养成。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现状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本文以国家提出的“工匠精神”为指导思想,从《电路分析》课程出发,设计课堂,明确学习目标,旨在改善我院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电路分析,匠心培养,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郭昊坤.基于泛雅平台的高职电路分析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8,2(3):26-29.

[2] 孙璇.成果导向课程《实用电路分析》教学改革的反思[J].才智,2018.

[3] 于洪涛.基于雨课堂的高校智慧教学五步法探究——以“网络教育应用”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9).

[4] 韩天瑶.浅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之现状与方法[J].探索科学,2016(6):20.

[5] 林金清.《机械制图》课程创新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80-88.

上一篇:图像符号在广告课程中的应用性研究下一篇: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