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物流管理模式分析

2022-12-12

第一篇:海尔物流管理模式分析

海尔国际物流运作模式的分析与探讨

要.................................................................................................................... I 引言........................................................................................................................ I 第1章 家电物流.............................................................................................

1.1家电行业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物流特点.............................................1.2我国的家电物流企业模式.................................................................第2章 海尔国际物流运作模式.....................................................................

2.1 海尔物流的物流模式我们分内向的和外向的两部分分析:........

2.1.1内向物流..................................................................................2.1.2外向物流..................................................................................2.2海尔国际物流中心.............................................................................

2.2.1海尔国际物流中心概况..........................................................2.2.2海尔自动化仓库的技术创新与收益......................................2.2.3销售物流..................................................................................2.3国际物流运作模式的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2.3.1实现了资本效率最大化的零库存..........................................2.3.2提高了海尔物流的标准化运作水平......................................2.3.3海尔利用供应链发挥整体效益..............................................

第3章 海尔选择自营物流运作模式的原因.................................................

3.1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尚未成熟............................................................3.2 物流外包一个度的问题。................................................................3.3 海尔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没有公司能完成。....................................第4章 海尔国际物流运作模式带来的启示.................................................

4.1完善规范化的物流运作体系,逐步与世界接轨。.........................4.2配合供应链整合,拓展物流空间。.................................................第5章 总结...................................................................................................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今世界呈现出国际化,贸易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的采购、仓储、配送的范围更加广阔。外商抢占中国市场,而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企业间的协作关系日趋复杂,而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单是产品性能和质量的竞争,也包含着物流能力的竞争。国际物流的运作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走向集约化大型化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当国际物流在中国还方兴未艾时,海尔却用自己企业的边界营造出了一片国际物流的蓬勃园地,可以说是在中国企业中第一个完成了国际物流对一个制造业企业的全面改造,海尔被业内称为“中国物流管理觉醒第一人”。本文通过对海尔国际物流运作模式的分析,指出了其在运作过程中的优势和缺陷,从而得到海尔物流对我国企业在物流运作模式选择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家电行业

海尔物流

海尔国际物流中心 影响效益分析

启示

I

引言

运作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实现物流服务定位而建立的一整套运作体系。适合的运作模式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得稳定的客户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独立于供方与需方以外的专业物流企业,它通过与客户的合作为其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方物流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入世后,我国物流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入,使得国外物流巨头纷纷加快市场进入和扩张步伐,通过多种方式抢滩物流市场的战略高地。外资的进入对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由于成长背景不同,国内各物流企业的专长与实力有很大差别,少数物流企业的佼佼者通过一系列的重组、并购等方式迅速壮大起来,并根据自己的市场战略定位逐步建立了相对成熟的运作模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服务产品,成长为特定领域的主流企业。但是,由于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毕竟还处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换过程中,大多数的物流企业仍然是规模小,管理差,服务水平低,自身战略定位不明确,对运作模式的建设不够重视;结果导致各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之间盲目竞争,物流市场秩序混乱。

由于物流服务过程的复杂性、服务对象的多样性、服务领域的广泛性以及服务技术的高端性,使得各物流企业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市场,有适合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彼此之间既有分工协作又有相互竞争,才能共同形成理性、健康的物流市场。随着国外物流巨头的进入和国内少数大型物流企业的崛起,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必然是日趋激烈,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物流企业来说,明确市场定位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物流运作模式,从而获得稳定的客户群体,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I 第1章 家电物流

家电行业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但是从2000年起,我国家电业在历经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就陷入经营困难的境地。随着家电业的微利时代全面到来.家电生产企业为了寻找新的利润源泉,纷纷把目光投向过去并不为人注意的物流环节,向流通要利润是我国家电企业需要攻克的最后一个堡垒,也是目前我国家电产业最大的利润增长点。

1.1家电行业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物流特点

(1)家电类产品季节差异比较明显。家电类产品中有许多产品具有季节性特点,比如说空调,其销售旺季在每年的4一7月之间,在高温下的销售高峰,每天的出库量高达60一70车(72米卡),而入库且也有15一20车。这与淡季的日配送3车5车形成鲜明对比。同理,家电产品的“假日经济”特点也很突出。以彩电为例,在“金九银十”和春节前后,彩电的销且也会猛增.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对快速物流配送的新要求。

(2)家电类行业产品库存周转率低。家电类产品的销售有很强的季节性,可是家电类产品的生产却不能随季节的变化而转移。目前还没有哪个企业的生产车间在夏季只生产冰箱、空调,在冬季只生产电热器。销售的季节性和生产的连续性使绝大多数家电企业库存周转率偏低,进而影响企业现金流。若信息滞后,则会进一步增加库存。

(3)家电类产品销售网络庞大。销售网络庞大,需要有健全的物流网络与之相适应。只要有产品的地方,就存在物流服务需求,而物流体系的搭建与维护,例如仓库的选址建设、运输车队的管理、IT系统的规划等等.则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2我国的家电物流企业模式

总体来说,我国家电企业物流存在两种模式:自营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企业自营物流模式及工商企业为了自己的方便而使用自己的设施和工具来完成

- 123取、自动输送以及信息的自动处理等功能。

物流中心库区面积:148米×120米。按物料管理方式,自动化物流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原材料自动化仓库和成品件自动化仓库。

原材料自动化物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海尔工业园内各生产企业和车间的生产原料存储及搬运需要。该系统按照总部指令的生产计划安排,适时柔性变化自动仓库的原料供运量及库存量,并及时将库存信息传递给有关部门,使原材料可以方便的进行调度和管理,从而使企业资金得到高效利用。

成品自动化物流系统为海尔工业园内各生产企业和车间的成品提供存储功,存储的产品品种包括冰箱、空调、小家电等制成品。同时该仓库作为青岛海尔集团产品配送的一级仓库。通过该系统,对集团生产的所有产品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相关各部门可以实时获得产品库存信息,为产品的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2.2海尔自动化仓库的技术创新与收益

(一)海尔自动化仓库的技术创新

海尔自动化仓库采用了多项技术创新,如典型的创新项目是新颖的AGV系统。该系统使用了先进的激光导引方式、完善的小车调度管理软件。AGV具有结构紧凑、高速、行驶路线自由灵活、充电时间短和持续运行时间长等优点,同时,采用该系统的柔性化,能够满足未来自动化仓库出入库能力增加的需求。

新颖的AGV运用了单双托盘混合辊道式激光导引运输车型,提高了AGV的使用效率;采用多重安全保护装置,提高了AGV的安全性;采用智能交通管理技术,上位计算机系统可以自动调度,具有远程控制功能;采用了自动快速智能充电系统,提高了AGV的使用效率,减少了AGV的配置数量。

(二)自动化仓库带来的收益

海尔自动化仓库的库区面积仅为148米×120米,但它相当于平面仓库近30万平方米,每天的吞吐量相当于40多个同样面积的普通平面仓库。库内原材料4小时可以送达车间工位,仅需要19名员工,其中叉车司机9名,其作业效率令人叹服。

2.2.3销售物流

在销售物流的管理上,海尔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储运部,负责整个集团的成品销售物流或者分销物流,将集团所有产品从青岛或者他生产基地分拨到全国各地的周转仓库。再到客户,储运部接受来自销售部门的指令,统一协调和控制运输业务,为零距离销售提供物流配送保障,实现成品的JIT配送,形成了自己的物流配送网络。

2.3国际物流运作模式的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2.3.1实现了资本效率最大化的零库存

海尔改变了传统仓库的“蓄水池”功能,使之成为一条流动的“河”。海尔认为,提高物流效率的最大目的就是实现零库存,现在海尔的仓库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仓库,它只是企业的一个配送中心,成了为下道工序配送而暂时存放物资的地方。建立现代物流系统之前,海尔占用50多万平方米仓库,费用开支很大。目前,海尔建立了2座我国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现代化、智能化立体仓库,仓库使用面积降仅有2.54万平方米。其中一座坐落在海尔开发区工业园中的仓库,面积1.92万平方米,设置了1.8万个货位,满足了企业全部原材料和制成品配送的需求,其仓储功能相当于一个30万平方米的仓库。这个立体仓库与海尔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联网,进行同步数据传输,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机器人技术、巷道堆垛机、通信传感技术等,整个仓库空无一人 。海尔的流程再造使原来表现为固态的、静止的、僵硬的业务过程变成了动态的、活跃的和柔性的业务流程。

2.3.2提高了海尔物流的标准化运作水平

物流的标准化主要是指货物单元及托盘的标准化。由于采用了标准器具,所以顺利实现了搬运工具及物流作业流程的标准化。实施了标准化以后,大大的降低了入库的工作量,验收、清点、堆垛、抽检、出库等一系列程序作业的工作量,减少了人工成本。

- 6789

第二篇:海尔物流分析报告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截至2009年,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2009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182亿美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在连续16年保持80%的增长速度之后,近两年来又悄然进行著一场重大的管理革命。这就是在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流程再造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使企业的运营效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资金周转达到一年15次,实现了零库存、与顾客的零距离,突破了构筑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瓶颈。

海尔集团取得今天的业绩,和实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和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是分不开的。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海尔发动了一场物流管理革命:以市场链为纽带,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终极 目标迈进。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已成为国名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更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下面,我就海尔的成功进行分析。

一、 海尔实行“一流三网”的物流管理模式,重塑企业的业务流程,实现定单经济 。

即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建立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客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从而实现以下四个目标:(1)实现双赢。海尔和供应商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供应商提前参与到海尔的产品设计阶段,与海尔共同面 1 向客户,使订单增量。(2)三个JIT实现同步流程。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三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物流。(3)计算机网络连接新经济速度。海尔100%的采购订单都从网上下达,使采购周期由原来的平均10天降低至3天,网上支付已达到总额的20%,降低了供应量成本。(4)建立多个物流配送中心、专卖店和营销点,实现短时间内配送到位,降低库存。所有的配送基于定单,产品一下线,中心城市在8小时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之内即能送达。总起来,海尔完成客户定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资金回笼一年15次(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年均只为1.8次),库存物资降低73.8%。

二、 进行物流在创造,建立现代物流系统,实现零库存。

海尔成立物流推进本部,下设三个事业部,即采购事业部、配送事业部和储运事业部,实行采购、集中配送和集中储运,将分散在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公司和工厂的物流元素加以集成。海尔改变了传统仓库的“蓄水池”功能,使之成为一条流动的“河”。海尔认为,提高物流效率的最大目的就是实现零库存,现在海尔的仓库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仓库,它只是企业的一个配送中心,成了为下道工序配送而暂时存放物资的地方。建立现代物流系统之前,海尔占用50多万平方米仓库,费用开支很大。

目前,海尔建立了2座我国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现代化、智能化立体仓库,仓库使用面积降仅有2.54万平方米。其中一座坐落在海尔开发区工业园中的仓库,面积1.92万平方米,设置了1.8万个货位,满足了企业全部原材料和制成品配送的需求,其仓储功能相当于一个30万平方米的仓库。这个立体仓库与海尔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联网,进行同步数据传输,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机器人技术、巷道堆垛机、通信传感 2 技术等,整个仓库空无一人。自动堆垛机把原材料和制成品举上7层楼高的货位,自动穿梭车则把货位上的货物搬下来,一一放在激光导引无人驾驶运输车上,运输车井然有序地按照指令再把货送到机器人面前,机器人叉起托盘,把货物装上外运的载重运输车上,运输车开向出库大门,仓库中物的流动过程结束。整个仓库实现了对物料的统一编码,使用了条形码技术、自动扫描技术和标准化的包装,没有一道环节会使流动的过程梗塞。海尔的流程再造使原来表现为固态的、静止的、僵硬的业务过程变成了动态的、活跃的和柔性的业务流程。未进行流程再造前的1999年,海尔实现销售收入268亿,库存资金15亿元,销售资金占用率为5.6%。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406亿元,比上年超了138亿元;库存资金降为7亿元,销售资金占用率为1.72%。今年海尔的目标是把库存资金降为3个亿,销售资金占用率将降到0.5%左右,届时海尔将基本实现零库存。在海尔所谓库存物品,实际上成了在物流中流动著的、被不断配送到下一个环节的“物”。

三、 海尔现代物流从根本上打破了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建立了市场快速响应体系。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要占领市场份额,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终端消费者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因此,海尔建立了一整套对市场的快速响应系统。(1)建立网上定单管理平台。全部采购定单均由网上发出,供货商在网上查询库存,根据定单和库存情况及时补货。(2)建立网上支付系统。目前网上支付已达到总支付额的20%,支付准确率和及时率达100%,并节约近1000万元的差旅费。(3)建立网上招标竞价平台。供应商与海尔一道共同面对终端消费者,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价格供应原材料,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4)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供应商、销售商共享网上信息,保证了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顺畅。集成化的信息平台,形成了企业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架起了海尔与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供应链资源网和计算机网络的桥梁,将用户信息同

3 步转化为企业内部信息,以信息替代库存,强化了整个系统执行定单的能力,海尔物流成功地运用电子商务体系,大大缩短了海尔与终端消费者的距离,为海尔赢得了响应市场的速度,扩大了海尔产品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份额中,海尔彩电占10.4%,冰箱占33.4%,洗衣机占30.5%,空调占30.6%,冷柜占41.8%。在国际市场,海尔产品占领了美国冷柜市场的12%、200升以下冰箱市场的30%、小型酒柜市场50%的市场份额,占领了欧洲空调市场的10%,中东洗衣机市场的10%。目前海尔的出口量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30%。

四、 海尔现代物流从根本上扭转了企业以单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局面,使通过全球供应链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可能.、

从1984年12月到现在,海尔经历了三个发展战略阶段。第一阶段是品牌战略,第二阶段是多元化战略,第三阶段是国际化战略。在第三阶段,其战略创新的核心是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是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支撑这个网络体系的是海尔的现代物流体系。 在抓上游供应商的同时,海尔还完善了面向消费者的配送体系,在全国建立了42个配送中心,每天按照定单向1550个专卖店、9000多个网点配送100多个品种、5万多台产品,形成了快速的产品分拨配送体系、备件配送体系和返回物流体系。与此同时,海尔与国家邮政总局、中远集团、和黄天百等企业合作,在国内调配车辆可达16000辆。

五、 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提升核心竞争力。

总结多年管理经验,海尔探索出一套市场链管理模式。市场链简单地说就是把外部市场效益内部化。过去,企业和市场之间有条鸿沟,在企业内部,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只是上下级或是同事。如果被市场投诉了,或者滞销了,最着急的是企业领导人。下面的员工可能也很着急,但是使不上劲。海尔不仅让整个企业面对市场,而且让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去面对市场,把市场机制成功地导

4 入企业的内部管理,把员工相互之间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变为市场关系,形成内部的市场链机制。员工之间实施SST,即索赔、索酬、跳闸:如果你的和服务好,下道工序给你报酬,否则会向你索赔或者"亮红牌"。

结合市场链模式,海尔集团对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进行了调整,把原来各事业部的、业务全部分离出来,整合成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统一营销、结算;把原来的职能管理资源整合成创新定单支持流程3R(、客户管理)和基础支持流程3T(、全面设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3R和3T流程相应成立独立经营的服务公司。

海尔在进行流程再造时,围绕建立强有力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体系,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是优化供应商网络。将供应商由原有的2336家优化到978家,减少了1358家。二是扩大国际供应商的比重。目前国际供应商的比例已达67.5%,较流程再造前提高了20%。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4家成为海尔的供应商。三是就近发展供应商。海尔与已经进入和准备进入青岛海尔开发区工业园的19家国际供应商建立了供应链关系。四是请大型国际供应商以其高技术和新技术参与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目前参与海尔产品设计开发的供应商比例已高达32.5%。供应商与海尔共同面对终端消费者,通过创造顾客价值使定单增值,形成了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

整合后,海尔集团商流本部和海外推进本部负责搭建全球的营销网络,从全球的用户资源中获取定单;本部在3R支持流程的支持下不断创造新的满足用户需求;事业部将商流获取的定单和本部创造的定单执行实施;物流本部利用全球资源搭建全球配送网络,实现JIT定单加速流;资金流搭建系统;这样就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核心流程体系和3R、3T等支持体系。

商流本部、海外推进本部从全球营销网络获得的定单形成定单信息流,传递到本部、事业部和物流本部,物流本部按照定单安排配送,事业部组织安排生产;

5 生产的通过物流的配送系统送到用户手中,而用户的货款也通过资金流依次传递到商流、本部、物流和供方手中。这样就形成横向网络化的同步的业务流程。

六、 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party logistics)的概念源自于管理学中的Out-souring。Out-souring意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它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利用外部的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服务。将Out一souring引人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Contract logistics)。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其前身一般是运输业、仓储业等从事物流活动及相关的行业。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

经过16年的发展,海尔集团已拥有全国网络化的配送体系,从生产线到中转库,从经销商到用户,目前在全国已经建立了42个物流配送中心,每天可将5万多台定制产品配送到1550个海尔专卖店和9000多个营销点。目前,海尔在中心城市已经实现8小时配送到位,区域内24小时配送到位,全国4天以内到位。

在满足海尔自身物流需求的同时,海尔物流未来发展的方向应是第三方物流。海尔第三方物流的市场定位应以大型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电子商务公司为服务对象,以为包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产品转移和销售物流在内的供应

6 链过程提供物流支持为服务内容,以提供物流能力评估、系统设计与咨询和全过程物流代理为服务方式。

海尔物流应该凭借自己高品质的服务为所有企业建立起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使自己成为中国最大的、客户首选的第三方物流增值服务提供商。

第三篇:海尔物流采购模式

海尔物流产业链模式

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的空间越来越小,物流成本的降低成为企业赢利的关键。

一、海尔JIT采购

海尔物流整合了集团内分散在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原材料仓储配送,通过整合内部资源,来获取更优的外部资源,建立起强大的供应链资源网络。供应商的结构得到根本地优化,能够参与到前端设计与开发的国际化供应商比例从整合前的不到20%提高到目前的82%,GE、爱默生、巴斯夫、DOW等59家世界五百强企业都已成为海尔的合作伙伴。

海尔实行并行工程,一批跨国公司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不但保证了海尔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同时大大加快了开发速度。

海尔采购订单滚动下达到供应商,一般的订单交付周期为10天,加急订单7天。战略性物资如钢材,每个月采购一次,三个月与供应商谈判协商价格。另有一些供应商通过寄售等方式为海尔供应,即将物资存放在海尔物流中心,但在海尔使用后才结算,供应商可通过B2B网站查询寄售物资的使用情况,属于寄售订单的海尔不收取相关仓储费用。

JIT采购要考虑销售的淡季和旺季问题,在旺季之前要提前预算,海尔目前一个月的预测精度可达到80%;三个月的预测精度为50%。另外,海尔的JIT采购一般不能退货,无逆向物流,不能取消订单。

二、海尔供应商管理

海尔从1998年开始供应商网络的优化,打散原来的供应商体系,重新选择供应商,以形成强强联合,合作共赢。海尔的供应商从2200多家优化到721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59家,从侧重质量转向侧重全过程的激励与控制。对供应商的主要激励措施是通过配额分配,配额比例由原来的人工统计数字到现在的由系统根据质量考评、供货考评和价格排名三个综合因素决定;而价格排名根据BBP平台网上招标的结果来确定。

海尔对供应商资源整合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不仅可以采购到高质量的零部件,还给海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1999年当年降低的采购成本就达5亿元,2001年在1999年的基础上又降了10亿元。

海尔对供应商的评价主要侧重质量、成本、交货期、能否参与到早期设计过程等方面,具体考核指标包括:设计控制、文件和资料控制、采购和仓库、顾客提供物资、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工序控制、检验与试验、内部质量审核、培训等10个方面。而对供应商的评价包含在对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考核评价里面。海尔对三个月绩效不合格的供应商进行严格淘汰,对存在一定问题的供应商,要求其进行整改保障供货的准时性。

三、海尔电子采购平台

海尔物流与供应商还搭建起了公平、互动、双赢的采购协作平台。在企业外部,CRM与BBP平台搭建起企业与用户、企业与供应商沟通的桥梁。通过海尔的BBP采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收订单,并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状态,及时补货,实现JIT供货;供应商在网上还可接收图纸与技术资料,使技术资料的传递时间缩短了一倍;另外,海尔与招商银行联合,与供应商实现网上货款支付(实现网络结算的供应商占70%~80%),一方面付款及时率与准确率均达到100%,另一方面每年可节约供应商上千万元费用。通过BBP采购平台,海尔不但加快了整条供应链的反应速度,而且与供应商真正实现了双赢。

近期,海尔又搭建起了全球网上招标平台(),使全球供应商可以网上注册登记,查看合作招标项目、在线模拟招标、在线招投标,网上反向拍卖(海尔大部分零部件价格通过网上招标和反拍卖实现),网上查询招标公示„„全球网上招标平台建成后,不仅使海尔供应商网络能力迅速提高,而且实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招标原则,提高招标过程的透明化,使海尔广纳全球网络资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海尔的电子采购平台,物流本部订单周期缩短,及时性、准确性提高。以前从收到计划到把采购订单下到供应商手中需要5~7天,现在供应商第2天就可以到BBP网站上查看从ERP系统自动传到BBP系统中的采购订单并打印送货单,准确率比以前大大提高。

四、海尔产业链供应模式

随着海尔经营规模的扩大和流程再造,海尔物流从2001年开始,除不断优化内部的供应链外,在产业链的上游,海尔打破了与分供方之间传统的买卖关系,在青岛、合肥、大连、武汉、贵州等制造基地建设以海尔为中心的产业链,引进爱默生、三洋等数十家国际顶尖供应商在当地投资建厂,建立配套工业园,而供应商可以直接参与海尔的产品设计,一个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家电优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的整合使海尔获得了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对于海尔内部来讲,产业链的建设使海尔供应链的响应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在竞争中不断超越竞争对手。供应商在周边地区建厂后,由于距离的缩短,实现了JIT的准时供货,园区内的供应商生产完成之后,直接向海尔的生产线按订单补货,实现线到线(line to line)的供货,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全球用户的订单;同时供应商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与开发中,海尔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与供应商零距离沟通,保障了海尔整机技术的领先性,如爱默生参与到海尔洗衣机电机的开发中,形成技术领先的变频洗衣机;三洋参与到海尔冰箱的设计开发中,变频冰箱技术领先创造了市场;另外一些电源线等厂家参与到海尔标准化的整合工作中,使海尔零部件的数量大大减少,通用化大大提高,增强了海尔成本的竞争力。由于零距离的响应,在物流成本与物流质量方面实现了零库存与零缺陷,做到了与供应商的双赢,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增强。

对于海尔的供应商来讲,通过与海尔合作可享受到青岛市提供的优惠产业政策以及实现了与海尔的零距离,一方面可以提高质量、成本、交货期的竞争力,不但获得更多、更稳定的海尔内部的大订单,而且还可获得全球其他企业的订单,保证了高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其新材料与新技术可以优先应用到海尔的各种产品上,实现了技术优先转化为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其本身的竞争力。

通过海尔近7年家电产业链的建设,在青岛周边地区的家电产业链正在形成以下的特点:

1.中国北方最大的家电用压缩机配套基地,年产压缩机1200万台。2.全国最大的家电用塑料加工配套基地,塑料配套的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3.全国最大的家电用钣金加工配套基地,钣金配套的加工能力达到35万吨。4.全国家电最完整的产业链,能够垂直整合5层上下游的供应商。5.产业链到产业平台逐步升级,初步融入大青岛的跨国采购中心的框架中。由于海尔产业链各环节的供应商出口份额逐年增加,海尔物流全球采购额的不断扩大,这些均与大青岛的跨国采购迅速接轨,形成产业链,带动跨国采购与出口的半岛产业平台。

五、海尔分销物流网络

随着产品销售网络的扩大,海尔集团的分销物流网络不断延伸,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从国内到国际,海尔物流正在向全球进军。从国际方面来说,海尔集团目前已在海外发展了62个经销商,销售网点3万多个,产品出口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9年,海尔在迪拜和德国汉堡港设立了物流中心。通过汉堡物流分拨中心,海尔向欧洲客户供货的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在国内,海尔已拥有全国网络化的配送体系,共设立42个配送中心,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家电分拨物流体系、返回物流体系和备件物流体系。

通过对集团内外运输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海尔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网络配送体系,为零距离销售提供物流保障。同时海尔还与邮政联合,开辟了B2C销售物流的全新模式。到目前,除了与国家邮政局签订的物流(配送)框架协议外,海尔与山东、大连等24个省市的邮政部门分别签订了产品配送和产品销售两个协议。随着与邮政合同业务量的逐步扩大,海尔集团与邮政的合作已经从单一的产品配送渗透到了海尔的分销链中。海尔生产部门按照B2C、B2B订单的需求完成以后,产品将通过海尔全球配送网络送达用户手中。这样,以海尔集团为核心企业,与分销商、用户形成的分销网络,通过实施物流管理,在缩短提前期、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响应市场应变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海尔集团依靠JIT物流以信息代替库存,使仓库成为一条流动的河,以时间消灭空间。

物流已成为海尔销售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迅速、安全的分销物流体系为海尔将获得的订单及时转变为产品,及时配送给客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并给客户提供了满意的服务。概括地说,海尔分销物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以顾客为中心。海尔采用面向过程、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方法,运用物流最优的系统思想,提高了对顾客的响应速度,以达到成本最低、快速响应的目标。

2.实现JIT分拨。海尔在全国建有42个配送中心,每天能够将上百个品种3万多个产品配送至全国1550个专卖店和9000余个营销网点。(原)配送到全国各地的货物原来平均需7天时间,现在中心城市可实现8小时配送到位,区域内24小时配送到位,全国各地4天内配送到位。海尔成品配送实施PTD(Pull to door)模式,配送任务按订单执行。由于是按订单生产,产品从生产线下线直发到用户,实现了库存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目标,海尔成品库只是某些特别产品的中转配置库,基本实现了零库存管理。

3.拓展分销物流服务。在社会需求进入多品种、少批量的情况下,客户不仅要求产品质量和价格,而且注重产品的物流服务。海尔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销售渠道,如商场、专卖店、分销商、行业经销商等,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的特点,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缩短了产品对市场的响应周期。海尔销售渠道建设强调的是服务,包含对最终用户以及中间渠道的服务,所有服务都实现了数控化。面对新的市场空间,海尔利用集团信息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服务效率。

4.加强物流网络的信息化建设。物流网络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产品市场占有率,而且可以拉近企业与顾客的距离,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响应能力。海尔已基本实现了物流(配送)系统的信息网络化,即生产、销售企业与物流(配送)中心的联系通过计算机网络支持运作。其内部采用由SAP公司提供的ERP系统,实现了以订单为中心,各部门信息同步模式,最大限度缩短了对订单的响应时间。物流速度的提高使海尔2001年的订单比2000年同期提高了50%以上。外部则采用B2B平台,订单100%从网上获取,网上付款达80%以上。海尔的ERP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实现了采购、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管理,使信息流的快速流动带动物流的快速流动,提高了物流效率。

六、海尔分销物流模式

1.配送中心模式。海尔国际物流中心是目前国内家电业最大的自动化物流系统,由原料自动化物流系统和成品自动化物流系统组成。成品自动化物流系统主要针对各配送中心所提供的需求信息进行实物出库配送。物流中心整个系统的调度及各项业务流程都在计算机的管理下进行,并与海尔的ERP系统无缝链接,实现了物料的自动存取、自动输送以及信息自动化处理与传送等功能。

海尔成品自动化物流系统按照总部指令的生产计划安排,适时柔性变化自动仓库的成品库存量,并将成品库存信息及时传递给有关部门,使产成品可进行灵活多变的调度和管理。在成品出库时,计算机系统根据提货清单对立库巷道堆垛机系统发出指令,巷道堆垛机根据指令从巷道中提取成品托盘,并送往成品出库站。

2.直接发货物流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订单反应速度,海尔越来越多地采用直接发货物流模式,产品下线时不经过成品仓库而直接装车发往各地配送中心。海尔直接发货的配送安排主要根据前一天生产事业部提交的次日生产和直发货计划,JIT分拨物流部和资源管理部由此作出次日车辆的调配、安排。产品下线时,由接口调度员根据下线产品确定具体的订单(订单拆分),然后进行配载直接发货。货物到达后,配送中心仓库的数据审核员与库管员将进行收货。

3.出口分销物流模式。海尔的出口分销主要包括国际货运、报关业务、订单执行、保险策略等业务流程模块。其中,“国际货运”、“报关业务”和“保险策略”属国际物流作业,其余为国内物流作业。由于国际物流中仓储、运输环节的先期投资较大,而且需要投入较大的管理成本,因而海尔将国际物流作业分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但由海尔统一进行协调管理。针对不同的渠道结构以及产品特征,海尔采取不同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运输资源的配合,将这两段物流作业进行了有效整合,为产品的出口分销提供了顺畅的流通渠道,提升了物流作业效率。无论是在解决方案的层次,还是在运输资源的层次,出口业务的外包使海尔获得了更大的灵活性,更好地实现公司的物流战略部署

第四篇:海尔创新物流同步模式

青岛海尔集团日前在青岛总部举行海尔现代物流同步模式研讨会暨海尔国际物流中心启用仪式,与会专家认为海尔国际物流中心已达世界领先水平,而海尔独创的「海尔一流三网同步模式」,对中国企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国际物流中心

海尔国际物流中心位於海尔开发区工业园内,由国家八六三计划项目海尔机器人有限公司整合国内外资源建设而成。高二十二米,拥有一万八千零五十六个标准托盘位,其中原材料九千七百六十八个,成品八千二百八十八个,包括原材料和产成品两个自动化物流系统。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导引技术开发的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巷道堆垛机、机器人、穿梭车等,全部实现现代物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一流三网管理

海尔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徵:「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电脑信息网络。「三网」同步运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的同步模式可以实现四个目标:

一是为订单而采购,消灭库存。在海尔,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单采购来生产必须的物资,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消灭了库存。目前,海尔集团每个月平均接到六千多个销售订单,这些订单的定制产品品种达七千多个,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十五万多种。海尔物流整合以来,呆滞物资降低百分之七十三点八,仓库面积减少百分之五十,库存资金减少百分之六十七。海尔国际物流中心货区面积七千二百平方米,但它的吞吐量却相当於三十万平方米的普通平面仓库,海尔物流中心只有十个叉车司机,而一般仓库完成这样的工作量至少需要上百人。

二是实现双赢,赢得全球供应链网络。海尔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外部资源使供应商由原来的二千三百三十六家优化至九百七十八家,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却上升了百分之二十,建立了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GE、爱默生、巴斯夫等世界五百强企业都成为海尔的供应商,有力地保障了海尔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不仅如此,更有一批国际化大公司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目前可以参与产品开发的供应商比例已高达百分之三十二点五。

实现四大目标

三是三个 JIT,实现同步流程。由於物流技术和电脑信息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三个 J IT,即 JIT采购、 JIT配送和 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目前通过海尔的 BBP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单,并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及时补货;货物入库后,物流部门可根据次日的生产计划利用 ERP信息系统进行配料,同时根据看

板管理四小时送料到工位;生产部门按照 B2B、 B2C订单的需求完成订单以后,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通过海尔全球配送网络送达客户手中,海尔在中心城市实现八小时配送到位,区域内二十四小时配送到位,全国四天以内到位。目前海尔在内地已建立了四十二个配送中心,每天可将五万多台产品配送到一千五百五十个海尔专卖店和九千多个营销店。

四是电脑网络连接新经济速度。在企业外部,海尔 CRM(客户关系管理)和 BBP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架起了与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供应链资源网沟通的桥梁,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目前,海尔百分之一百的采购订单由网上下达,使采购周期由原来的平均十天降低到三天;网上支付已达到总支付额的百分之二十。在企业内部,电脑自动控制的各种先进物流设备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还直接提升了物流过程的精细化水平,达到质量零缺陷的目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搭建了海尔集团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能将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得的信息迅速转化为企业内部信息,以信息代替库存,达到零营运资本的目的。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张志刚、联合国驻中国总协调员莱特娜以及全国物流领域的部分专家学者、海尔的国际供应商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回到目录

我要发表评论 我要留言 我要投稿

物流经营者服务不足

美国供应链管理网络集团行政总裁彼逊表示,虽然资讯科技已广泛应用在物流过程的支援上,但现今的物流经营者仍未能完全掌握货物的流程,不足以为出入口商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服务。

他日前在加州一个物流研讨会上表示,顾客期望物流供应商提供全球多式联运的单一平台服务,以使他们能准确计算出最适合的货运模式。可惜,在实际环境操作上,要准确计算出最低成本的运输模式、了解货物实际的传递透明度及如何控制交通工具的延误,仍然是物流业上的一大重要难题。他认为,虽然资讯科技在整个物流流程的角色,是作为供应商与货主的中间人。但可以肯定地说,供应商要有效运用资讯科技为货主提供全球支援的服务,仍是难以达到的。

在同一场合上, freightdesk.com行政总裁卡达尔则表示,要解决全球化不同资讯的难题,以达至完善的供应链讯息系统,方法是结合不同的资讯科技单位组成物流联盟,以提供准确的资讯。他表示,在联盟运作上,每一位物流供应商都在供应链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发挥其本身擅长的一环,从而为顾客提供一套稳健的物流服务,包括全面金融服务、最低成本运输模式及准确资讯服务等。

回到目录

我要发表评论 我要留言 我要投稿

IT管理―零配件物流的灵魂

在当今这个网络和电子商务时代,客户对于货物的交货时间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特点在零配件行业更为突出。不远的将来,唯有那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准时、可靠交货的零配件物流经营人方可生存。

因此,近年来零配件生产厂家和经营人花费巨资,用于优化他们的物流系统。一些商家甚至购买网络系统,与其他物流经营人共用网络系统更好地服务客户。对于生产厂家而言,他们越来越依赖于物流经营人,而物流经营人通常同时为多个厂家服务,因此可以有效地为单个厂家节约这方面的成本。IT管理的出现,更使最大化节约成本的愿望成为现实。

去年,德国物流集团Fiege利用SAP软件创造了电子商务系统,适用于网上零配件的B2B交易。此前,该集团一直为3家生产叉车、开凿机和底盘车的美国公司提供零配件的仓储和分拨服务。其位于曼海姆的物流中心可以进行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包括挑选原料、采购、货物进口、仓储、接单、分拨、报关、销售、技术支持和财务结算,其庞大的客户服务中心可以提供多种语言服务,每年为全球750名客户分拨数十万件产品。但其中的工作程序之复杂、费用支出之巨大也是显而易见的。

Fiege去年推出的网上交易系统显示了价值,不仅解决了语言障碍,而且避免了相关的分拨错误。客户可以随时在网上下订单,不管在哪个大洲、哪个时区,而且客户可以经登记后即刻查出所订购的货物是否有库存和库存多少。如果客户对货物有特殊要求,也可在网上注明。经过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客户对网上交易系统表示了满意。

德国曼海姆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初级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高,导致对配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少;随着服务标准的日益全球化,传统的高水平服务因手法陈旧、成本过高日益失去优势;电子商务和IT管理系统的出现不仅产生了物流业的新诠释,而且将物流业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很显然,掌握IT管理,创新IT管理,才能在未来物流领域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零配件物流经营人来说尤为重要。

第五篇:“海尔物流”与“美的物流”模式之比较

“海尔物流”与“美的物流”模式之比较 类别:唯智新闻 | 浏览(65) | 评论(0) 2009-05-08 16:09

今天,随着对现代物流认识的加强,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先进有效的物流管理已成为企业降低营运成本的关键,因此它也越来越受到企业领导和经营者的关注。

对于成长中的家电企业来说,其物流体系主要有自建和第三方两种模式。海尔、美的、伊莱克斯等企业都是其中的代表。我们现在对中国企业物流的代表:海尔物流与美的物流状况作一分析,希望能够对邮政企业的物流能够有所借鉴。

一切靠自己的海尔物流运作

海尔集团自1999年开始进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商流、资金流的运作。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 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1999年海尔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下属三个事业部:采购事业部、配送事业部、储运事业部,成立了36个区域配送中心,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网络。引用海尔总裁张瑞敏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讲话:在2000年海尔业绩的取得得益于对于市场链流程的再造与创新。海尔实现了统一采购,JIT(iust intime)降低物流采购成本;统一配送,在企业内部实现JIT配送管理;建立立体仓库实现“零库存”管理。目前海尔是这样布置物流的:海尔的7个工业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以青岛地区的工业及周边的工厂为出口基地,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利用成本与低廉的海运进行出口。2以合肥为主的工业园包括在广东、贵州的工厂,形成本地化的生产基地,节省物流成本。3以美国为代表的包括其他海外10个工厂,形成本土物流,集基地、生产、采购、销售全部本土化,使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

海尔物流明显类似美国物流中央化的模式,在实施的初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物流本部成立前,海尔的库存时间为30天,经过一年的努力,2001年减至13天,2002年海尔将库存15个亿降为3个亿。从库存占用资金和采购资金反映出物流成本的降低。海尔物流本部将分散在各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业务合并,实施统一采购,以达到最低成本下实施JIT(just intime)采购。大到几万元的设备,小到办公用品如螺丝钉,圆珠笔等都进行统一采购操作,实施统一采购后使部分零部件降价达5%-8%,对于大型企业集团的采购,海尔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在取得收益的同时,海尔努力想使物流运作在自己控制掌握下,但是由于中国国情、物流基础、实际运作等方面与海尔的设想出现了偏差,使海尔在运行2年后出现了成本、速度、收益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1、海尔的物流没有社会化,还在延续“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和经营观念,使货运呈现货源封闭状态,增加了营运成本。

对于物流基础设施,海尔巨资建设了青岛立体仓库,但对于遍布全国的租赁仓库海尔却不能投资进行货架、托盘、叉车、仓库改造,面对物流信息系统(ALIS),卫星在途定位系统(GPS),电子地图(GIS),电子数据标准化(EDI),海尔更不可能进行大规模投资,因为海尔的战略目标在于成为世界知名的家电生产商,而不是物流企业。

2、海尔采取青岛工厂(或各地生产基地)——各地区域配送中心——销售商(或海尔形象店)的物流线路使得运输价格居高不下。

其中工厂——配送中心干线的运输,海尔将业务交给自己的车辆或签约大型车队,对于零散车辆不予考虑,这使得运输价格居高不下。区域配送中心向销售商采取配送制,配送指令由各地工贸公司下达,由于配送中心无法事先得知产品去向,只能依靠当地配送企业,但费用结算统一由物流推进青岛本部结算,这就使得当地配送企业将垫付资金成本追加到配送费用中,例如西安的大一物流公司在2002年6月还在追要2001年的配送费用,并在以后的配送中不得不将资金成本考虑进去。

3、对于不同特点的产品,物流模式单一。

2001年3月,海尔取消各地的电脑分公司,改为大区制;将电脑事业部的资金流和物流收回,分别并入工贸公司和集团的物流本部,由集团统一控制;海尔3C负责商流和销售,并拿出5%的利润给上述两个部门,以获得相应的资金流和物流的支持。其实3月整改后,相当一部分经销商感觉到物流不仅没有加快,反而更慢了。原来发一批货到山西,通过北京分公司,可能1天就到了,只需要几十元费用;而改为海尔集团的物流本部统一平台之后,时间要长好几天,而且费用也增加到了几百元。IT物流周转频率高、批量小、多品种、速度快、个性化的特点被家电的固有渠道所扭曲。另一方面,海尔电脑的原料由集团内部统一规划、统一采购和统一运输后,表面上共享了平台,但由于规模没有上来,机制又不灵活,反而造成采购成本过高,这直接影响了海尔电脑的价格政策。

第三方物流使美的物畅其流

安得物流作为广东顺德美的集团的一个公司来讲,对于很多人还比较陌生。物流行业较强的针对性,服务客户的不同使安得“润物细无声”。其实与海尔相同,在1999年末,美的集团就把物流放到了战略位置上。如果说海尔是把物流作为降低成本的机器,美的集团则把物流作为一个赚钱机器。2000年1月美的集团通过控股成立了安得物流公司,把物流业务剥离出来。安得物流公司作为美的集团一个独立的事业部,成为美的其他产品事业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时也作为专业物流公司向外发展业务。美的集团安得物流公司副总经理卢立新说:“美的其他事业部可以使用安得物流,但是也可以选择其他的

物流公司”。

在过去的两年里安得贯彻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制造企业销售物流集成服务商。供应链技术顾问专家,并成功地使现代物流运用在实践中,借助美的销售网络,不断接纳新的血液,2002年,安得已同TCL、神州数码、方正、实达、熊猫、乐华、海螺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全国一体化的仓储体系是安得物流的骨架。安得目前在全国建设了四大仓储中心:顺德、杭州、郑州、芜湖,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实行“一票到底”的管理模式。管理遍布全国的100多个仓库,以基于internet的信息系统进行高效的信息互动管理。建立了顺德、南京、西安、北京、上海等十个物流中心,因为美的给予安得的是物流整体费用,所以这个成本一但签订后就不可更改,所以安得必须对于每地的仓库资源、运输资源、配送资源相当了解,这样才能取得利润。

由于跟随美的,使得安得在68个城市设立了业务网点,就是由于这些网点,安得让众多需要将物流外包的企业选择了安得。

安得的物流流程为:

1、安得可以提供企业在全国各地整体仓储情况,在途情况能够使企业总部随时掌握自己的物流状况,安得并通过ALIS系统提供详细24小时在线报告。

2、安得可以将不同客户的货物拼装运输,这样大量的节省了运输成本。3、在区域物流中心,安得可以自如地调配仓储资源,使6、7、8月份空调、同2、5、10月份的彩电、5-10月份的海螺型材充分调配,安得可以大规模投资进行仓库的更新改造,将货架、叉车、托盘等工具提高使用率,因为这样可以带来现实的收益。

4、美的每个区域配送中心管理不同的部门:空调事业部、家电事业部、厨具事业部,对于他们的物流以市场为参照,对于每次的运输或配送报价都要由事业部来审核,所以安得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寻找最低、最合理的价格,并使其运输体系向社会公开。

安得成立之初,反对的人不少,其中有专家,有同行,也包括美的集团内部高层人员。因为他们认为美的擅长的是做家电,物流属于非核心业务。安得也曾经犯过急功近利的错误,想“空手套狼”,但终于没有误入歧途,而是在网络建设和信息系统管理方面夯实了安得物流前进的基础。

以上美的与海尔的物流状况只是中国家电企业物流比较典型的缩影。与美的的第三方物流属于自拥资产有所不同,以伊莱克斯为代表的家电企业选择的第三方物流属于非自拥资产,他们将物流完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为他们提供整个或部分供应链的物流服务,以获取一定的利润。

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现在还很难说自建物流系统、第三方物流或其他物流方式到底谁优谁劣。自建物流体系给企业节约了成本、带来了市场竞争力;但是,企业自建物流系统也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企业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对来说,企业自身核心职能的发挥就要受到一定的削弱;而且,单个企业建立的物流系统很难达到一定的规模。而取得规模效益,正是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所在。

通过对于中国物流企业分析,中国物流的收益85%来自基础服务,运输占53%,仓储占32%,增值服务和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收益只占15%。货物拆拼箱、贴条码标签、零部件配套、修理售后企业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另外,我国的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障碍。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去年所做的《中国第三方物流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20%左右,而在欧美发达国家,物流仅占GDP的10%左右。原来我们总喜欢强调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上海经贸委曾做过调查,随着近年中国人工费的上涨,相对于欧美来说,在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仅能带来几个百分点的下降率。由于中国物流成本较高,已经几乎与低廉的劳动力降低的成本相持平。中国外资投资协会副会长张仲文强调,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重点应该是在服务贸易领域,而物流环境的改善,又是重中之重,过去我们老是强调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但由于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所形成的对冲,已经使这种成本优势渐渐地失去了吸引力。中国物流发展的滞后,给家电公司带来的不仅仅是高昂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其业务的开展。第三方物流的实际方案通常都是针对不同的客户量身定制的,多数方案不能复制,不具有广泛性和适用性。由于我国目前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数量过少,第三方物流市场尚不成熟,以及物流成本较高等因素使得不少家电企业对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仍然持慎重态度。广东大多数国内营销的主管已形成共识,广东的家电制造业也已完成了“北伐战争”,占据了大部分国内市场,但是广东的商业未能适应制造业的发展,伴随广东企业走向全国。由于没有找到统一全国的销售渠道,不少企业被迫扯起了庞大营销队伍,最高的多达1万多人。未来会“ 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依靠第三方物流,另一方面,自建配货中心、分销仓库,来提高配货能力。

“物流冰山说”的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对于现代企业关于物流的核算,曾提出很多方法解决,对于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中单列“物流成本”,使隐藏在冰山下的70%的隐含成本计算出来,这样就可以利用社会的力量,以及企业自身的觉醒,唤醒企业物流。应该说这是中国家电企业物流向现代物流靠拢的根本解决办法。

上一篇:皇冠假日酒店实习报告下一篇:哈尔滨宾馆大火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