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2022-12-12

第一篇:海尔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海尔 管理信息系统

海尔信息管理的创新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0-10-23 14:53 共

374人浏览[大] [中] [小]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经过16年的艰苦努力,已发展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初步搭建了国际化企业框架。在2001年8月的《福布斯》排行榜上,海尔在全世界白色家电制造商中排名第六位。美国AHAM统计结果显示,海尔在美国230—280升容积段冰箱占35%的市场份额。

海尔集团之所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是和海尔率先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分不开的。海尔自1995年就成立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海尔现已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的制造企业向现代信息化企业的转变。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创新也使海尔集团的市场响应速度大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海尔的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是对传统企业管理的革命,它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为基础,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以此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以及和用户零距离的目标。

1.海尔组织结构的创新

海尔集团在重组之前,先进行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各有机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是组织的各要素相互联结的框架。组织结构是产生组织效率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开发社会资源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有效的组织结构”。而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必定是与其技术和环境以及组织运作的流程相适应,它是组织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最直接的反应。企业流程再造,其组织结构也必然随之重组,以适应再造后流程的需要。如果仅仅在原有流程上进行信息化,那只是把手工劳作换成了电脑操作而已。

企业流程再造,就是将传统的基于分工理论的组织结构所分隔的流程重新回归成完整的流程。因此,要求对传统的基于职能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以满足再造后流程的需要。在企业流程再造的理念中,根本的一条就是“顾客导向”。重组后的组织结构中各部门、各工序的员工完全直接面对顾客,为顾客提供全过程的服务。员工业绩的评价标准转变为:对内,是否完成了完整的价值增值的业务流程;对外,是否满足了顾客的需求,是否为顾客解决了问题、创造了价值。

原来海尔的传统职能式和矩阵式组织结构,存在着机构臃肿、内部交易成本高、信息传递渠道长等问题,已经不再适合企业现有的发展了。海尔经过改革形成了现在的市场链组织结构。这种模式已经被列入欧盟商学院的管理案例库。海尔认为,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目标,而应该以用户满意的最大化、获取用户的忠诚度为目标。如果拥有用户满意的最大化,利润就是必然的结果,否则利润也不可能长久。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是多样的,而且是个性化的,所以必须做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才有可能获取利润。

过去企业和商场是两个金字塔,企业基层员工和市场终端之间有无数职能造成的鸿沟,市场信息不能完全正确和迅速的传递,用户的需求也得不到最大的满足,从而导致库存和不良资产增加。所以海尔不仅让整个企业面对市场,而且让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面对市场。这样,企业内部的员工相互之间不再只是同事和上下级关系,而且还是市场关系。员工之间实施SST,即索赔、索酬、跳闸。如果你提供的服务好,下道工序应该给你报酬;不好的话,下道工序就有权向你索赔。海尔集团根据国际化发展思路,对原来的事业部制的组织机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形成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其目标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市场链的业务流程。通俗地讲,就是企业生产首先要从市场获得订单,有了订单,人、财、物才能流动起来,而且是计算机网络管理下的同步流动,没有订单,人、财、物就要停滞。

2.信息流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

海尔对信息流和业务流程改造的目的就是通过整合,使海尔同步业务流程中各事业部从原来分散的负责采购、制造、销售过程转变为统一面向市场客户的生产、开发过程,通过生产和开发能满足消费者及时与潜在需求的卖点商品,创造有价值的订单。业务流程改造后,海尔的业务流程分为主流程、支持流程和基础流程三个部分。

由于海尔已经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在整合顾客与供应商资源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又具备了大规模定制的条件,所以信息流重组主要集中在借助MC-IPR追求差异化战略,提升企业的品牌和获取高额利润,并适时实施基于虚拟企业的IPR。

以组织结构变革的基础,海尔通过对现有信息和流程的分析,确定市场链如下: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同时建立海外推进本部、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统一营销、采购和结算。商流、物流和资金流“三流”是海尔的核心流程,原来的职能部门都变成了支持流程。

商流搭建全球的营销网络,从全球的客户资源中获取订单;物流本部利用全球的供应链资源搭建全球采购及配送网络;资金流搭建全球预算系统。这样就形成了横向网络化的同步的业务流程。流程的一头连着全球供应链网络,另一头连着全球的客户(销售商)网络。商流获得的定单信息是全部流程运行的中心,订单信息流带动着物流、资金流以及支持流程同步运动,最终实现零库存和与客户的零距离的目标。

整合集团将原来的职能管理资源,形成创新订单支持流程3R(R&D研发、HR—人力资源开发、CR—客户管理)和保证订单实施完成的基础支持流程3T(TCM—全面预算、TPM—全面设备管理、TQM—全面质量管理)。这是海尔市场链主要的支撑流程。海尔的市场链还有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基础,那就是“海尔文化”和“OEC”的管理法。支撑流程必须要向核心流程提供信息、服务和有效的指导,核心流程才能在外部市场获得良好的成绩。两类流程是相互制约、相互支持,互为“市场”的关系。

海尔集团通过对市场链的梳理,具体的整合措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整合商流

海尔集团于2000年3月10日投资成立海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家电行业率先建立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全面开展面对供应商的B2B业务和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B2C业务。通过电子商务采购平台和定制平台与供应商和销售终端建立紧密的互联网关系,建立动态企业联盟,达到双赢的目标,提高双方的市场竞争力。在海尔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上,企业和供应商、消费者实现互动沟通,使信息增值。

面对个人消费者,海尔实现了全国范围的网上销售业务。消费者只需轻点鼠标,在海尔的网站上浏览、选购、支付,然后在家里静候海尔快捷的配送和安装服务。海尔首先推出23个种类的800多个产品在网上直接销售,各大城市的网上订购用户可以在两天内拿到自己称心如意的产品并享受零距离的全天候星级服务。

(2)整合物流

物流(物流部)利用全球供应链资源搭建全球采购配送网络。其主要任务是JIT(JustInTime,即时)采购和JIT配送(配件输送到工位上)。产品下线后进行JIT分拨,快速地送到客户手中,从而实现JIT订单加速流。整合前,各事业部都是自己采购,物流本部成立后实行集团统一采购,直接效果是降低了集团对外采购成本,间接效果是择优采购带来了零部件产品质量的整体提高,库存的减少。

“如果没有现代物流,就意味着无物可流”,对于分支机构和生产车间遍布全球、每天面对巨大的交易量和物流配送量的海尔集团来说,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就是企业内部运作的生命线。为此海尔决心打造现代化的物流系统,开始了与SAP的合作。在对海尔近期企业运行数据的大量收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SAP与海尔找到了企业存在的最大瓶颈在于企业内部的物料管理和原材料采购。根据海尔的实际情况,SAP先与其合作伙伴EDS为海尔物流本部完成了家用空调事业部的MM(物料管理)模块和WM(仓库管理)模块的硬件实施。为了保证整体项目的成功和运行顺畅,SAP在充分听取了海尔的运行意见并考察了海尔的实际情况后,于2000年3月开始为海尔设计实施基于协同化电子商务解决方案mySAP.com的BBP(电子采购平台)项目。经过双方7个月的艰苦工作,项目已经初具规模,并于10月11日使mySAP.com系统下的MM(物料管理)、PP(生产计划与控制)、FI(财务管理)和BBP(电子采购平台)正式上线运营。

至此,海尔的后台ERP系统已经覆盖了整个集团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原材料库存及立体仓库的管理、19个事业部PP模块中的生产计划、事业部生产线上工位的原材料配送、事业部成品下线的原材料消耗倒冲以及物流本部零部件采购公司的财务等业务,构建了海尔集团的内部供应链。海尔物流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和完善,构建和理顺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为海尔集团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采购成本大幅降低,仓储面积减少一半,降低库存资金约7亿元,库存资金周转日期从30天降低到12天以下。

实施和完善后的海尔物流管理系统,可以用“一流三网”来概括。“一流”是指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围绕订单信息流这一中心,海尔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都整合在统一的物流平台之上,从而使供应商和客户、企业内部信息网络这“三网”同时开始执行,同步运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海尔采购订单的100%由网上下达,使采购周期由原来的平均10天降低到三天;网上支付已达到总支付额的20%。

(3)整合资金流

通过资金流(资金流推进本部)整合,解决了原先各单位都是自己对着银行、供应商、商业公司形成的擅自对外担保等问题,其重点是通过建立资金流的现款现货闸口来实现“零坏帐”目标,解决困扰企业多年,也是目前中国多数企业无法解决的应收账款管理问题。海尔所有的产品均是现款现货,在价格战大行其道的今天,敢实行并做到现款现货,海尔绝对是中国家电企业惟一一家。

(4)实施网络供应链管理

通过与企业内部ERP紧密集成的B2B采购平台(www.Ihaier.com),海尔实现了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商务,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以采购订单为中心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信息互动沟通,达到双赢的目标。目前电子商务采购平台有网上招投标、网上采购计划和采购订单的跟踪和执行、采购订单财务信息查询以及交互式的信息交流中心。

这种新型的关系给合作双方带来了双赢;供应商由于可以及时获得企业的各种需求信息,提高了其生产和配送的及时有效性;网上开展业务,可以降低成本,而且信息的准确率和办公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海尔通过信息化对管理的提升,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集中采购和控制,以获得更好的质量和更低的采购价格,由于准确及时补货和原材料寄售方式的实现,原材料的库存大大降低,仓库(事实上不再是仓库,而只是原材料的配送中心)面积也减少了2/3。

海尔通过电子虚拟市场(E-Marketplace),将最终客户、经销商、制造厂商和配套厂商的信息系统连接在一起:经销商通过电子虚拟市场获得订单,并通过集成的制造厂商的产品计划信息甚至配套厂商的配套件能力信息,进行交货期实时确认;制造厂商按照客户订单进行规模定制生产,并通过共享的配套厂商的供货能力和库存信息进行采购计划的实时调整;配套厂商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计划(如图1所示)。

3.新业务流程及实施效果

整合后,海尔的业务流程运作步骤如下:

(1)从全球的用户资源中获取订单;

(2)产品本部在3R开发支持流程的支持下,通过新品的研发、市场研发及提高服务竞争力,不断地满足用户新的需求,创造新的订单;

(3)产品事业部在3T基础流程的支持下,实施商流获取的订单和产品本部创造的订单。海尔流程再造后的制造从过去的大批量生产变为大批量定制生产,并采用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辅助、实现柔性化生产;

图1网络供应链管理

(4)物流本部利用全球供应链资源建全球采购配送网络,实现JIT订单加速流;

(5)搭建资金流全面预算系统,形成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物流、商流等核心流程体系和3R及3T等支持流程体系,从海外全球营销网络获得的订单形成订单信息流,传递到产品本部、事业部和物流本部,物流本部按照订单安排采购配送,产品事业部组织安排生产;

(6)生产的产品通过物流的配送系统送到用户手中,用户的货款也通过资金流依次传递到商流、产品本部、物流和供应方手中。

这样就形成横向网络化的同步的业务流程。这种结构实现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网络相连,使企业形成一个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系统。“前台一张网,后台一条链”(前台的一张网是海尔的市场网络)的闭环系统,构筑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系统、ERP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资金流管理结算系统和遍布全国的分销管理系统和客户服务响应CALL—CENTER系统,并形成了以订单信息流为核心的各子系统之间无缝连接的系统集成。海尔的ERP系统和CRM系统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前台的CRM网站作为与客户快速沟通的桥梁,将客户的需求快速收集、快反馈,实现与客户的零距离;后台的ERP系统可以将客户需求快速触发到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财务结算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流程系统,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协同服务,大大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时间。

第二篇:海尔集团物流信息系统介绍

2000 年4 月,是海尔物流发展史上重要的日子。正是从这时起,海尔物流开始设计实施基于协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经过6 个月的艰苦奋战,也就是当年10 月11 日,海尔物流后台的ERP 和前端电子商务平台BBP 正式上线运营。至此,海尔物流的后台E R P 系统已经覆盖了整个集团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原材料库存及立体仓库的管理,23 个事业部的生产计划、事业部生产线上工位的原材料配送、事业部成品管理,以及集成的财务业务等,均纳入了海尔集团的内部供应链管理。

海尔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海尔认为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与网络化。在企业内部,随着海尔集团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每天一条生产线就能生产几百种不同型号的产品,每日进出几千笔仓库业务,原有的物流操作模式无法适应大规模定置的制造模式,如果不搞物流的信息化,就无法实现信息的同步,也跟不上集团国际化发展的速度。在企业外部,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IT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质量与成本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之间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的供应链速度快,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没有信息化手段的支持,想要加快速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海尔进行了业务流程再造,而海尔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也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幕。

海尔物流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做法

海尔的整个架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集合,让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海尔集团主要流程的分工:

——商流和海外推进本部分别负责国内和国外的产品销售;

——物流推进本部负责整个集团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原材料和成品的仓储和配送; ——资金流本部负责整个集团的财务;

——定单推进本部负责整个集团的产品制造;

——产品本部负责创造需求、产品的研发。

而物流贯穿于供应链的全过程,信息化推进涉及部门多,范围广,实施的难度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海尔物流是如何来推进信息化的建设呢?

1.选择成熟的信息化软件。

经过比较,海尔物流选择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SAP/R3 成熟的ERP 系统,而不是请软件公司根据海尔物流的现状开发,其主要目的是借助于成熟的先进的流程提升自己的管理水

平。经过走引进和开发相结合的路子,最终形成了适合海尔物流的ERP系统模式。系统共包括五大模块:MM(物料管理)、PP(制造与计划)、SD(销售与订单管理)、FI/CO(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成熟的软件让海尔物流能够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避免了很多企业按照现状开发定置的系统,只是将原有流程电化的弊端,使信息系统成为改进和优化业务流程的重要手段。

2.实施“一把手”工程。

海尔物流所有信息化的建设均是基于流程的优化和提高对客户的响应速度来进行的,所以涉及海尔物流内部与外部很多部门,有时打破旧的管理办法,推行新流程的阻力非常大。海尔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一直是部门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如E R P上线初期,BOM 与数据不准确是困扰系统正常运转的瓶颈,它牵扯到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与长期工作习惯的改变,物流推进本部部长发现问题后,亲自推动,制定出“五定送料”的管理模式,不但提高了系统的执行率,而且规范并提升了企业的基础管理(BOM 的准确率、现场管理),保证了信息系统作用的发挥。

3.全员参与、齐心协力。

由于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手工管理变为计算机管理,这对物流的基层工作者如保管员、司机、年纪较大的采购员等,均是挑战。在实施ERP 信息系统时,海尔物流开展了全员培训,并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了严格的技能考试,考试通过后才能获得上岗证书。严格的要求掀起了全员学习计算机的热潮,有的职工白天没有时间,就自己购买计算机晚上在家中学习。物流信息中心也开通了内部培训的网站,详细介绍系统的基础知识,进行业务操作指导以及对操作疑难问题的解答等,从而保证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

海尔物流信息化带来的速度与效率

1. 信息化贯穿海尔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海尔集团内部实施了ERP 信息系统,建立了企业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将用户信息同步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实现以信息替代库存,零资金占用。

海尔每天生产发运的产品有上千个品种,约50000 台,每天接到客户订单约2000 个。ERP 系统与商流的CRM 系统无缝连接,同步将信息传递到销售、计划、仓库、采购部门,保证了所有部门同步以订单为中心开展工作,不仅大大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大大加快了对客户的响应速度。

在企业外部,CRM 与BBP 平台搭建起企业与用户、企业与供应商沟通的桥梁。经销商、顾客通过访问海尔网站,根据模块化的设计,下达BtoB订单,定单数据直接进入后台的ERP

系统,并通过BBP 的采购平台,将采购定单下达给供应商,这使原来需要半个月才能处理完毕的工作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

目前通过海尔的BBP 采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收订单,并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及时补货,实现JIT 供货。供应商在网上还可接收图纸与技术资料,使技术资料的传递时间缩短了一半。通过网上招标竞价,使招标采购更加公平、公正,防止了暗箱操作;海尔与招商银行联合,与供应商实现在网上货款的支付,一方面付款及时率与准确率均达到100%,另一方面每年可节约供应商上千万元费用。海尔通过BBP 采购平台不但加快了整条供应链的反应速度,而且与供应商真正实现了双赢。

ERP 实施后,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孤岛”,使信息同步而集成,提高了信息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加快了对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如原来订单由客户下达传递到供应商需要10 天以上的时间,而且准确率低,实施ERP 后订单不但1 天内即可完成由客户--商流-- 工厂计划-- 仓库-- 采购-- 供应商的流转,而且准确率为100%;另外每笔收货,扫描系统能够自动检验采购订单,而财务在收货的同时自动生成入库凭证,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记账工作中解放出来,发挥出真正的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职能,而且效率与准确性大大提高。

海尔通过BBP 系统的上线,建立了与供应商之间基于因特网的业务和信息协同平台。该平台的意义在于通过它的业务协同功能,不仅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招投标,而且可以通过因特网将所有与供应商相关的物流管理业务信息,如采购计划、采购订单、库存信息、供应商供货清单、配额以及采购价格和计划交货时间等发布给供应商,使供应商可以足不出户就全面了解与自己相关的物流管理信息(根据采购计划备货,根据采购订单送货等等)。对于非业务信息的协同,S A P使用构架于B B P 采购平台上的信息中心为海尔与供应商之间进行沟通交互和反馈提供集成环境。信息中心利用浏览器和互联网作为中介整合了海尔过去通过纸张、传真、电话和电子邮件等手段才能完成的信息交互方式,实现了非业务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网上发布。

由于海尔物流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和不断完善,构建和理顺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为海尔集团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采购成本大幅降低,而且还减少了20 万平方米的仓库,库存资金周转天数从30 天降低到了10 天以下。

2. 信息化加速海尔物流实现“三个零”目标。

海尔物流信息化促进了海尔“三个零”目标的实现,给海尔带来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核心竞争力。“三个零”就是服务零距离、质量零缺陷、零营运资本。

零距离——海尔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始终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以三个JIT 的速度加速

整条供应链响应速度,物流信息系统实施后,从客户的订单下达到交货的时间从原来的36 天以上降低到不足10 天,通过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

零缺陷——通过信息化与物流技术的密切结合,使物流过程中的质量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零运营资本——海尔物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按订单采购,按单配送,并每日对异常信息进行跳闸控制,使原材料周转天数由30 天降低到10 天,加快了现金流速度,最终实现零运营资本。

信息化帮助海尔物流大踏步走向社会化

无疑,海尔集团推行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制造企业中是比较早的,成效也是比较显著的。更可贵的是,他们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把这一先进的管理做法积极推向社会,为更多的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服务。对此,海尔物流的目标是从制造业物流向物流服务业转移,海尔物流一成立便开始了在做好企业自身物流的同时,积极向集团外的业务拓展。

A. 社会化第三方采购——叫买又叫卖

海尔物流搭建起电子化的采购平台,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拥有庞大的国际化供应商信息库、先进的SCM 经验,构建起能够快速满足质量、成本、交货期的全方位供应关系,可以帮客户优化采购渠道,实现全新的电子化采购,使客户由策略采购转向采购决策电子化。海尔社会化第三方采购叫“买”又叫“卖”的模式,成为同行业及众多媒体追捧的焦点。

B. 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为客户提供增值

海尔第三方物流通过全球配送网络、先进的SAP/LES 可视的灵活的管理系统与优秀的运作能力,来提高对客户的响应速度和及时配送。海尔第三方物流将致力于向其他行业和单位提供全程物流服务,解决成本、响应速度的问题,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物流增值服务。目前,海尔已为40 多家跨国公司提供物流服务。

C. 第四方物流——进军咨询领域

海尔在不断拓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同时开始涉足第四方服务咨询业。海尔物流通过自身的物流业务流程再造与发展,在开放的系统中拥有了巨大的资源,在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流程再造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IT 咨询队伍,可以为客户提供社会化产业拉动资源,可以帮助客户规划、实施和执行供应链的程序,并先后为制造业、航空业等提供物流增值服务。

海尔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使海尔具有了给客户提供仓储、运输、资源、成本、信息管理等增值服务的能力,随着信息化平台的逐步完善,海尔的物流链上的客户越来越多,海尔物流将提供给客户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与服务,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海尔物流

已逐步从原先的企业物流转向社会化物流,随着海尔社会化物流业务的不断拓展,海尔物流将真正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第三篇:海尔物流系统

为了与国际接轨,建立起高效,迅速的现代物流系统,海尔采用了SAP公司的ERP系统和BBP系统(原材料网上采购系统),对企业进行流程改造,经过近两年的实施,海尔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不仅很好的提高了物流效率,而且将海尔的电子商务平台扩展到了包含客户和供应商在内的整个供应链管理,极大地推动了海尔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企业背景

海尔集团的整个架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集合,其中物流本部负责整个集团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原材料和成品的仓储和配送;产品本部负责整个集团的生产,各事业部分别生产不同的产品;商流和海外推广本部分别负责国内和国外的产品销售;资金流本部负责整个集团的财务;规划中心负责整个集团发展战略(包括IT)的规划以及集团项目的审批。

“如果没有现代物流,就意味着无物可流”,在互联网络和企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分支机构和生产车间遍布全球、每月接到60000个销售订单的海尔集团来说,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就意味着企业内部运作的生命线。目前,海尔集团的产品通过全球5万8千多个营销网点销往世界上16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GE、爱默生等全球500强企业的供应商多达840家,每月采购26万种物料,制造1万多种产品,如此巨大的交易量和物流配送,海尔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二、需求分析

海尔集团认为,现代企业动作的驱动力只有一个:订单。没有订单,现代企业就不可能运作。围绕订单而进行的采购、设计、制造、销售等一系列工作,最重要的一个流程就是物流。离开物流的支持,企业的采购与制造、销售等行为就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可预知性,往往是采购回来的物料因为不知道给谁而马上成为库存,制造出来的产品因为不知道为谁制造的也成了库存;同样,没有订单的销售,说到底就是在处理库存。因为不知道卖给谁,唯一的方法就是降价,打价格战。

建立高效、迅速的现代物流系统,才能建立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海尔需要这样一套信息系统,使其能够在物流方面一只手抓住用户的需求,另一只手抓住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球供应链,把这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海尔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主要特征是速度,而海尔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使供应链上的信息同步传递,能够实现以速度取胜。

(二)海尔物流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能够向客户提供竞争对手所不能给予的增值服务,使海尔顺利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变。

如何找到一种适合海尔的物流信息系统管理模式,以及实施系统的切入点和关键在哪里是海尔面临的选择。

三、解决方案

海尔采用了SAP公司提供的ERP和BBP(原材料网上采购系统)系统,组建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

(一)系统构成

1、ERP系统

海尔物流的ERP系统共包括五大模块MM(物料管理)、PP(制造与计划)、SD(销售点定单管理)、FI/CO(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

ERP实施后,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孤岛”,使信息同步而集成,提高了信息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加快了对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如原来定单由客户下达传递到供应商需要10天以上的时间,而且准确率低,实施ERP后定单不但1天内完成“客户—商流—工厂计划—仓—采购—供应商”的过程,而且准确率为100%。 另外,对于每笔收货,扫描系统能够自动检验采购定单,防止暗箱收货,而财务在收货的同时自动生成入库凭证,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记账工作中解放出来,发挥出真正的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职能,而且效率与准确性大大提高。

2、BBP系统(原材料网上采购系统)

BBP系统主要是建立了与供应商之间基于因特网的业务和信息协同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 (1)通过平台的业务协同功能,既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招投标,又可以通过因特网将所有与供应商相关的物流管理业务信息。如采购计划、采购订单、库存信息、供应商供货清单、配额以及采购价格和计划交货时间等发布给供应商,使供应商可以不出户就全面了解与自己相关的物流管理信息(根据采购计划备货,根据采购订单送货等等)。

(2)对于非业务信息的协同,SAP使用构架于BBP(原材料网上采购系统)采购平台上的信息中心为海尔与供应商之间进行沟通交互和反馈提供集成环境。信息中心利用浏览器和互联网作为中介整合了海尔过去通过纸张、传真、电话和电子邮件等手段才能完成的信息交互方式,实现了非业务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网上发布。

(二)“一流三网”

实施和完善后的海尔物流管理系统,可以用“一流三网”来概括。这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指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 整个系统围绕订单信息流这一中心,将海尔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整合之后的物流平台使供应商和客户、企业内部信息网络这“三网”同时开始执行,同步运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四、方案实施

在SAP/P3成熟的ERP系统作为海尔物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2000年3月SAP开始为海尔设计实施基于协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BBP(原材料网上采购系统)项目。经过双方7个月的艰苦工作,海尔项目已经初具规模,并于10月11日使R/3系统下的MM(物料管理)、PP(生产计划模块)、FI(财务管理模块)和BBP(原材料网上采购系统)正式上线运营。至此,海尔的后台ERP系统已经覆盖了整个集团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原材料库存及立体仓库的管理、19个事业部PP模块中的生产计划、事业部生产线上工位的原材料配送、事业部成品下线的原材料消耗倒冲以及物流本部零部件采购公司的财务等业务,构建了海尔集团的内部供应链。

中国著名的家电企业海尔集团从99年初年开始物流改革,将物流重组定位在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战略高度上来,希望通过物流重组有力地推动海尔的发展。因为零部件库的管理不太先进,库存资金占用比较大,甚至有些呆滞,所以海尔集团首先选择零部件作为首要的突破点。建立了现代化的立体库,开发了库存管理软件,使其达到最先进水平。之后,发现车间、分货方和经销商的管理水平跟不上,于是又向他们推荐先进的作业方法。立体库带动了机械化搬运和标准化包装,采用标准的托盘和塑料周转箱,都符合国际标准。因海尔生产的零部件种类繁多,所以就用标准的容器将其规范化,便于机械化搬运,便于管理。这些搞好后,又发现检验是一个薄弱环节。检验时间长,造成大量库存积压。于是又把检验集中起来,尽量分散到分供方和第三方仓库去检验。这样企业中的物流就没有检验这一环节,减少了大量的库存,目前只有3天的库存量,库存资金也大大减少。

海尔从99年初开始实施物流发展计划,不到一年的时间,效果已非常明显。同时,海尔也利用第三方物流进行内部配送,企业物流把社会力量整合起来了。

当然,在实施物流的过程中,海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们头脑中的习惯思维问题,观念还不适应整合起来后总的效果,只从自身是否方便来考虑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海尔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专业从事物流改革的推进工作,由集团见习总裁亲自负责。该事业本部下属采购、配送、运输三个事业部,专业从事海尔全集团的物流活动,使得采购、生产支持、物资配送从战略上一体化。其次是国内研究物流的专业公司还不多,大部分从事的还只是物流中某个部分,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少。因此,海尔计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摸索出一套海尔独有的物流管理模式,创立海尔独特的物流体系,目前,海尔正努力建设企业内部的物流事业部门,并在为海尔集团服务的基础上,最终社会化,使海尔的企业物流最终成为海尔的物流企业

第四篇:海尔物流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做法:

海尔的整个架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集合,让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海尔集团主要流程的分工:

——商流和海外推进本部分别负责国内和国外的产品销售;

——物流推进本部负责整个集团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原材料和成品的仓储和配送;

——资金流本部负责整个集团的财务;

——定单推进本部负责整个集团的产品制造;

——产品本部负责创造需求、产品的研发。

而物流贯穿于供应链的全过程,信息化推进涉及部门多,范围广,实施的难度可想而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海尔物流又是如何来推进信息化的建设呢?

1.选择成熟的信息化软件

经过比较,海尔物流选择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SAP/R3 成熟的ERP 系统,而不是请软件公司根据海尔物流的现状开发。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计算机为工具模拟仿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ERP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它反映了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的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其主要目的是借助于成熟的先进的流程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经过走引进和开发相结合的路子,最终形成了适合海尔物流的ERP系统模式。 海尔的ERP系统共包括五大模块:MM(物料管理)、PP(制造与计划)、SD(销售与订单管理)、FI/CO(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成熟的软件让海尔物流能够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避免了很多企业按照现状开发定置的系统,只是将原有流程电化的弊端,使信息系统成为改进和优化业务流程的重要手段。

2.实施“一把手”工程

海尔物流所有信息化的建设均是基于流程的优化和提高对客户的响应速度来进行的,所以涉及海尔物流内部与外部很多部门,有时打破旧的管理办法,推行新流程的阻力非常大。海尔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一直是部门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如ERP上线初期,BOM 与数据不准确是困扰系统正常运转的瓶颈,它牵扯到

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与长期工作习惯的改变,物流推进本部部长发现问题后,亲自推动,制定出“五定送料”的管理模式,不但提高了系统的执行率,而且规范并提升了企业的基础管理(BOM 的准确率、现场管理),保证了信息系统作用的发挥。

3.全员参与、齐心协力

由于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手工管理变为计算机管理,这对物流的基层工作者如保管员、司机、年纪较大的采购员等,均是挑战。在实施ERP 信息系统时,海尔物流开展了全员培训,并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了严格的技能考试,考试通过后才能获得上岗证书。严格的要求掀起了全员学习计算机的热潮,有的职工白天没有时间,就自己购买计算机晚上在家中学习。物流信息中心也开通了内部培训的网站,详细介绍系统的基础知识,进行业务操作指导以及对操作疑难问题的解答等,从而保证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

ERP实施后,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孤岛”,使信息同步而集成,提高了信息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加快了对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如原来订单由客户下达传递到供应商需要10天以上的时间,而且准确率低,实施ERP后订单不但1天内完成“客户—商流——工厂计划——仓库——采购——供应商”的过程,而且准确率极高。 另外,对于每笔收货,扫描系统能够自动检验采购订单,防止暗箱收货,而财务在收货的同时自动生成入库凭证,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记账工作中解放出来,发挥出真正的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职能,而且效率与准确性大大提高。 一流三网"现代物流体系

不搞现代物流无物可流

成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在短短16年间由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厂成长为全球家电企业十强之一。海尔的产品通过全球3.8万多个营销网点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供应方面,海尔的供应商为978家,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如GE、爱默生和巴斯夫等。目前,海尔平均每个月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定制7000多种产品,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余种。

如此大规模的供应系统固然令人称羡,但也给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假设在一个仓库里完成上述工作,就需要数十万平方米的普通平面仓库,上百个

保管员、叉车司机等多工种工作人员,从收到计划到把采购订单下到供应商手中最快需要5-7天。如何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和提高物流效率已经是海尔物流目前最大的课题。为了与国际接轨,海尔请来了德国SAP公司帮助其打造现代物流管理软件系统。

基于协同电子

商务的物流体系

协同电子商务是利用Internet让不同的企业以及他们的客户、供应商协同工作,促使分散的个体组织融合在一起,跨越企业的界限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协作市场。在海尔项目中,摆在开发商面前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集合,其中物流本部负责整个集团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原材料和成品的仓储及配送;产品本部负责整个集团的生产,下设19个事业部分别生产不同的产品;商流和海外推广本部分别负责国内和国外的产品销售;资金流本部负责整个集团的财务;规划中心负责整个集团发展战略(包括IT)的规划以及集团项目的审批。

经过双方充分接触,他们发现海尔项目的最大瓶颈出现在物料管理和原材料采购等方面,但是各部门之间的情况又不太一样。因此,根据海尔的实际情况,SAP先与其合作伙伴EDS(美国著名的网络集成商)为海尔物流本部完成了家用空调事业部MM(物料管理)模块和WM(物流立体仓库)模块的硬件实施。

为了保证整体项目的成功率和顺畅运行,SAP在充分听取了海尔的运行意见并考察了海尔的实际情况后,于2000年初开始为海尔设计实施基于协同电子解决方案的BBP(原材料网上采购系统)项目。经过双方7个月的艰苦工作,海尔项目初具规模,并于2000年10月使R/3系统下的MM、PP(生产计划模块)、FI(财务会计模块)和BBP正式上线运营。至此海尔的后台ERP系统已经覆盖了整个集团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原材料库存及立体仓库的管理、物流本部零部件采购公司的财务等业务,构建了海尔集团的内部供应链。

海尔通过BBP系统的上线,建立了与供应商之间基于Internet的业务和信息协同平台。该平台的意义在于通过它的业务协同功能,不仅可以通过 Internet进行招投标,而且可以通过Internet将所有与供应商相关的物流管理业务信息,如采购计划、采购定单、库存信息、供应商供货清单、配额以及采购价格

和计划交货时间发布给供应商,使供应商可以足不出户就全面了解与自己相关的物流管理信息(根据采购计划备货,根据采购订单送货等等)。对于非业务信息的协同,SAP使用构架于BBP采购平台上的信息中心为海尔与供应商之间进行沟通交互和反馈提供集成环境。信息中心利用浏览器和 Internet作为中介,整合了海尔过去通过纸张、传真、电话和电子邮件等手段才能完成的信息交互方式,实现了非业务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网上发布。

"一流三网"与"三个零"

2001年3月31日,坐落在海尔开发区工业园的海尔国际物流中心正式启用。该物流中心高22米、拥有18056个标准托盘位,拥有原材料和产成品两个自动化物流系统。它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导引技术开发的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巷道堆垛机、机器人、穿梭车等,全部实现了现代物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至此海尔的资源管理项目的第一阶段工程已经完成。那么,它为海尔带来了什么样的收益呢?

海尔特色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 "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运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物流帮助海尔实现了三个零的目标和能够在市场竞争取胜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提到的"三个零"就是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资本。

零库存即三个JIT(Just In Time,即时)--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现在海尔的仓库已经不叫仓库了,它只是一个配送中心,是为了下道工序配送而暂存的一个地方。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实现同步流程。目前通过海尔的BBP采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单,并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及时补货,实现JIT采购;货物入库后,物流部门可根据次日的生产计划利用ERP信息系统进行配料,同时根据看板管理4小时送料到工位,实现JIT配送;生产部门按照B2B、B2C订单的需求完成订单以后,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通过海尔全球配送网络送达用户手中。目前海尔在中心城市实现8小时配送到位,区域内24小时配送到位,全国平均4.5天到位。

零距离指根据用户的需求,拿到用户的定单,再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用户

的需求。现在海尔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线,都是为定单来进行生产的。海尔在全国有42个配送中心。这些配送中心可以把产品及时地配送到用户手里去。零距离对企业来讲,不仅仅意味着产品不需要积压,赶快到用户手中,它还赋予海尔不断获取新的市场,创造新市场的能力。

零营运资本指零流动资金占用。简单地说,在给供应商付款之前,海尔就可以先把用户的应付货款收回来。其原因在于海尔根据用户的定单来制造,可以做到现款现货。

至于获得核心竞争力,张瑞敏介绍说:"对海尔来讲,物流可以使我们寻求和获得核心竞争力。一只手抓住了用户的需求,另一只手抓住了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球的供应链,把这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再造业务流程建立了现代物流体系,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获得有能力进行全球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使我们成为世界名牌,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500强的国际化企业。"

优化后的海尔业务流程

海尔成功实施的ERP和BBP项目,使业务流程得到明显改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物流本部订单周期缩短,及时性、准确性提高。以前从收到计划到把采购订单下到供应商手中需要5-7天,现在供应商第2天就可以到BBP网站上查看从ERP系统自动传到BBP系统中的采购订单并打印送货单,并且准确率比以前大大提高。

2、采购配额比例的管理更加科学。配额比例由原来的人工统计数字到现在的由系统根据质量考评、供货考评和价格排名三个综合因素来决定。价格排名根据BBP平台网上招标的结果来确定。

3、通过BBP平台的网上招标,不仅提高了竞价效率和价格信息管理的准确率,而且免去了供应商的差旅费用,降低了成本。

4、实现了内部供应商的计划一体化,大大缩短了内部供应商的供货周期。

5、通过提高采购订单的可执行性、网上查询采购计划、原材料外检、网上送货单打印,优化了供应商的送货流程,实现了减员增效。

6、通过缺料自动报警、拉料配送到工位、微机记账等功能优化了原材料

的配送流程。

7、为实现原材料采购的寄售模式提供了条件,通过寄售模式将备货转化为供应商库存,减少库存积压资金。

8、通过在立体库使用红外扫描系统与R/3 WM模块实时连接,收发货操作实现无纸化,不仅使仓库管理准确,而且提高了劳动效率。

9、产品本部增强了生产计划的可行性。

10、资金流本部通过财务和采购业务的集成,使财务的监控和智能管理得到充分体现。

11、ERP系统的上线,使海尔集团原本相对薄弱的基础数据管理工作得到了大大增强,在统一平台上完成了对集团物料编码等工作。

据海尔相关业务部门的最新统计,海尔集团通过流程整合的运营就获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采购成本大幅度降低;仓储面积减少一半,库存资金周转期从30天降低到12天。

这一切仅仅是成功的开始。海尔下一阶段的目标是新兴商品开发、协作应用、和海尔合作伙伴的关系以及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再下一阶段,将完成财务上的整合。最后,实施整个电子交易市场。

第五篇:海尔集团使用物流信息技术案例浅析

作者: 班级:113101 姓名:任艳荣 学号:111307 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海尔集团作为一个大型的家电、电器购物网站在物流方面应该更具有它独特之处。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的基础,海尔集团在使用物流信息技术方面是如何做的呢?

我国家电物流的主要运作模式 1.自营物流

2.家电企业剥离物流业务,组建专业物流公司 3.家电企业与物流服务商共同组建家电物流平台 4.全面外包物流业务

海尔集团简介:公司1984年创立于青岛。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2012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1631亿元,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7万多名员工,海尔的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集团援建了164所希望小学和1所希望中学,

海尔集团持有多个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品牌。其中,按品牌统计,海尔已连续四年蝉联全球销量最大的家用电器品牌。在互联网时代,海尔打造开放式的自主创新体系支持品牌和市场拓展,截止2011年,累计申报12318项技术专利,或授权专利8350项;累计提报77项国际标准提案,其中27项已经发布实施,是中国申请专利和提报国际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在全球白色家电领域,海尔正在成长为行业的引领者和规则的制定者。

海尔实网即营销网、物流网、服务网,覆盖全国大部分的城市社区和农村市场,海尔在全国建设了7600多家县级专卖店,2.6万个乡镇专卖店,19万个村级联络站,可以保证农民不出村知道家电下乡,不出镇买到下乡产品;海尔在全国建立90余个物流配送中心,2000多个二级配送站,可以保障24小时之内配送到县,48小时之内配送到镇,实现即需即送、送装一体化;海尔在全国共布局17000多家服务商,其中在

一、二级市场建立了3000多家服务商,三级市场建立了4000多家服务商,四级市场建立1万多家乡镇服务站,可以保障随叫随到,为用户提供及时上门、一次就好的成套精致服务。海尔的虚实网融合的优势保障了企业与用户的零距离,不但有效支持海尔产品的营销,还成为国际家电名牌在中国市场的首选渠道。

适时进行战略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海尔管理模式也从日清管理法、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发展到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

一.海尔的物流运作模式

好的企业满足需求,伟大的企业创造市场。海尔物流在拥有了三个JIT的速度、一流三网的资源和信息化平台的支持,在不断完善内部业务运作的同时,积极发展品牌集群和社会化物流业务:其一是品牌集群,打造搭建一条完整的家电产业链。其二是构建社会化的采购平台。海尔目前在全球有10个工业园,3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这些工厂的采购全部通过统一的采购平台进行,全球资源统一管理、统一配置,一方面实现了采购资源最大的共享,另一方面全球工厂的规模优势增强了海尔采购的成本优势。

海尔通过整合全球化的采购资源,建立起双赢的供应链,多产业的积聚促成一条完整的家电产业链,极大地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建立起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使海尔的供应商由原来的2200多家优化至不到800家,而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却上升至82.5。目前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五分之一已成为海尔的合作伙伴。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的整合使海尔获得了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2003年,海尔物流在发展企业物流的同时,成功地向物流企业进行了转变,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目前海尔第三方物流服务领域正迅速拓展至IT丁业、食品业、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并取得一定成效。另一方面,在不断拓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同时,海尔开始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务,同第三方物流相比,多的增值服务。它帮助客户规划、实施和执行供应链的程序,并先后为制造业、航空业等领域的企业提供了物流增值服务,现在来看物流业务已经为海尔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1年3月31日,“海尔现代物流同步模式研讨会暨海尔国际物流中心启用仪式”,在青岛海尔总部举行。这标志着海尔物流进入了实质性的运作阶段。

二.海尔物流运作模式的特点

1.实施供应链管理

海尔实现了物流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海尔模式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体现出了信息化,企业内部所有的信息都必须围绕着订单流动。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快速获取订单与满足订单:海尔还注重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 ,体现了海尔网络化的思路,三者将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有机联接为一体。

2.物流产业化

所谓物流产业化,是指要物流产业形成社会普遍承认的规模程度,通行法则和在全社会范围内达到通变,以彻头彻尾地从质的规定性上达到提倡的目标。“产业化”即是指要使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集合成社会承认的规模程度,以完成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尔通过对本企业原有物流功能的破坏性重组,整合了企业原有的资源、拓展了物流规模化经营、构筑了现代的物流体系,增强了物流的核心竞争了,形成社会普遍承认的规模程度,拥有了优质的全球供应商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运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使海尔物流具备了联合采购、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能力。

3.海尔的物流业务整体规划

以海尔集团为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用户形成的供应链网络,通过实施物流管理,在缩短提前期,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响应市场应变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海尔集团物流速度减少库存空间,使仓库变成了配送中心,对采购资源、原材料配送资源、成品配送资源的整合,获取了更优的外部资源 。

海尔物流模式的变革历程

一.海尔物流重组阶段

海尔物流在当初的物流重组阶段,整合了集团内分散在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原材料仓储配送、成品仓储配送的职能,并率先提出了三个JIT (Just in time)的管理,即JIT采购; JIT原材料配送、JIT成品分拨物流。海尔物流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以信息流支撑的物流、商流、资金流的同步流程体系,获得了基于时间的竞争优势,以时间消灭空间,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价值服务。

二. 供应链管理阶段

在供应链管理阶段,海尔物流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流三网”的管理模式。海海尔集团自1999年开始,进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商流、资金流的运转。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定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三.信息化平台建设阶段 海尔物流的信息化技术一直处于不断革新、改进的过程之中。建立ERP系统是海尔实现高度信息化的第一步。在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基础上,海尔建立了SRM(招标、供应商关系管理),B2B(订单互动、库存协调)、扫描系统(收发货、投入产出、仓库管理、电子标签)、订价支持(订价方案的审批)、模具生命周期管理、新品网上流转(新品开发各个环节的控制)等信息系统,并使之与ERP系统连接起来。这样。用户的信息可同步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实现以信息替代库存,零资金占用。 四.基础建设方面

在基础设施方面,以强大的网络技术为依托,自2002年开始逐渐推广条码扫描和RF技术在物流中的使用,以解决成品物流过程中面临的准确率、实时性、高效性和问题可追性的要求。2003年海尔推广全程扫描后,物流业务的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发货的准确率达到100%,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率。同年底,海尔物流开始进行先进先出索统闸口的试点,并于2004年初在全国42个配送中心进行推广,全面实行严格的先进先出管理,加快了库存的周转效率。

五、战略发展阶段

在海尔,首先根据其发展战略的需要,改变了传统的按库存生产(MTS)的模式,转而采用按定单生产(MTO)的管理模式,消除了对需求预测的盲目性和误差。为了保证按单生产模式的成功,海尔集团实施了现代物流同步的模式,全球供应链网络得到了全面优化整合,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保证了产品质量和JIT交货。海尔集团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定制的产品品种达7000多个,通过整合物流,库存资金减少了67%。海尔物流中心货区面积只有7000多平方米,但其吞吐量却相当于普通仓库的30万平方米。

应用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与物流系统

1、物流信息在企业活动中流动

物流信息对于企业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信息量的庞大和冗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计算机完成对信息的处理,明显提高了企业物流的反应能力,降低了成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海尔的“一流三网”率先将全球资源网络和用户网装配在全球互联网上,既提高了物流信息传递速度,又为物流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高智能型的专家,为提高海尔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从中发现信息对企业物流至关重要,同时,物流系统对于信息的质量也有很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信息适量

2、信息准确

3、信息及时

4、信息灵活

5、信息的异常性警报

6、通讯顺畅

二、几种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统

在我国的物流领域中,以下是几种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统模型:

1、 决策支持系统

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的需要公司尽快做出业务决策。由于产品革命和营销策略可以很快互相模仿,因此,对变化的市场迅速反应的能力,收益和生存都成为了决定因素。要做到这一点,市场营销经理需要及时的,准确的,相关的,适当的细节信息。

2、 运输信息系统

主要是处理各种运输问题,例如我国引进的直达运输系统,目的在于选择最接近用户的仓库,然后对用户实行快速直达运输。如我国广东省水泥合理分配调运系统也属于此类,该系统利用线性规划以最低流通费用为目标,用计算机做数据处理,取得了宏观及微观双重效益。

在国际企业中,沃尔玛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对车辆进行定位,因此在任何时候,调度中心都可以知道这些车辆在什么地方,离商店有多远,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运到商店,这种估算可以精确到小时。沃尔玛知道卡车在哪里,产品在哪里。就可以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有助于降低成本。这些都是国内企业值得借鉴的。

3、 库存信息系统

库存信息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掌握各分散地点的库存量及生产企业库存量

2、具体于某一仓库中进行库存管理

3、在高层货架仓库中建立库存信息分系统等。

海尔集团依托BBP平台接受订货照单出库,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及时补货。货物入库后,物流部门可根据次日的生产计划,利用ERP信息系统进行配料,同时可根据看板管理四小时送料到位。海尔库存管理运用MRP的方法以后,采用统一的系统管理,库存有效降低了10%~30%。

4、 配送信息系统

配送信息系统有一定的综合性,主要目的有:向各营业点提供配送物资的信息;根据订货查询库存及配送能力,发送配送指示,发出结算指示及发布通知;汇总及反馈配送信息。

配送系统多是国外开发的,虽然在国内的大企业也有所发展。时装零售巨头H&M和ZARA。H&M内部采用名为OFS(Offer Follow up System)的信息系统跟踪供应链的生产计划。对于制作基本款式的亚洲供应商,H&M的高效供应链策略是在满足产品供给的同时,使成本控制到最低,因此它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往往通过E-mail进行。在这条供应链里,更多的工作是靠生产办事处的员工以标准化流程进行监控。在物流环节,ZARA和H&M一样,都依托高效的中央配送中心,其中央配送中心在西班牙总部,产品由它统一分发到全球各地。“ZARA拥有一个基于Web的供应商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总部可以监测从发货、出关、通关到总部的全过程,甚至能跟踪物流公司的动态。”ZARA公司一位IT负责人介绍道。这个平台同样为ZARA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它除了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外,互联网还可以消除时差带来的工作节奏的不一致。

5、 订单处理系统

客户订货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客户需求,客户想要什么。这些都是供应链的基础,也是各种程序中的第一步。无论什么行业都会通过理解客户订货来理解业务的动态需求,使公司改善产品供货来满足客户需求,同时通过改善存货控制来控制存货成本。订货过程经常是由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如零售环境中的销售点系统来引发的。

ZARA的IT系统已部署到每个门店,每个店都安装着彼此独立的信息系统,有自己的货单,这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做法。门店经理则负责查看店中的货品销售情况,然后根据下一周的需求向总部订货。总部通过互联网把这些信息汇总,发给西班牙的工厂,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和发货。门店经理自己决定应该进什么货;ZARA对门店经理的考核,则是看该店的销售有没有上升,如果出现货品积压,就由门店经理为这些库存买单。完美实现了信息系统与业务的有效结合。每晚10点以后,ZARA的每个门店便开始和总部的数据交换,所有交易将被停止。

不难发现ZARA和H&M的成功,首先是因为它们变革了快速服装行业的物流经济模式。这些都是国内品牌经销商值得借鉴与学习的地方。也可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在我国时尚服装领域物流操作中的重要性。

三、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21世纪全球经济进一步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将不可抑制,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全球物流将会迎来最大的发展机遇。物流的信息化将成为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必然需求。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些都是需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支持。

1、 网络、通信技术

这里指的网络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靠计算机网络通讯。

2、 电子数据交换(EDI)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是对信息进行交换和处理的网络自动化系统,是将远程通讯、计算机及数据库三者有机结合在一个系统中,实现数据交换、数据资源共享的一种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EDI的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用于企业之间传输商业文件数据;传输的文件数据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格式;一般通过增值网、专用网进行通讯传输;数据是从应用到应用的自动传输,不需人工介入操作。

虽然EDI在物流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物流信息系统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各个物流信息系统使用不同的数据格式、存储方式、解释规则,使物流信息系统难以扩展和移植,多个物流信息系统也无法统一使用。一些组织在标准化方面已经做了尝试,如数据传输协调委员会(TDCC)和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ANSI)等。各企业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平台不同,也是影响企业间相互联系的重要原因。

3、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这是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涉及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的自动化进程中,物流的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可喜的是,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物流自动化的质量,物流的智能化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MIS(管理信息系统)与EDS是由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所支持的系统,专家系统、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这三种工具可以说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部分。

这三种技术,即人工智能的主要领域,目前已发展到能对作业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阶段。

4、 条形码与POS系统

条形码技术是现代物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大量、快速信息采集技术,能适应物流大量化和高速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物流效率的技术。

EAN条码是国际上通用的商品代码,我国通用商品条码标准也采用EAN条码结构。

条形码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销售信息系统(POS系统)。

2、 库存系统。

3、 分货拣选系统。

4、 销售趋势分析系统。

条码自动识别技术不但快速准确,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可靠性高,其误码率仅为百万分之一。条码技术的广泛引用,得益于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的全力推广。在联合国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规范指导下,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企业及产品,用于标识的条码在全世界是唯一的。

四、数据终端采集系统在海尔配送中心的应用

海尔集团在全国各地建有42个配送中心,这42个配送中心构成了海尔集团服务市场和客户需求的重要物流网络。为确保配送中心实现高效运转,并为管理系统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数据,配送中心的日常作业必须改变传统手工作业的方式,建设一套高效和准确的数据采集系统。经过多方面的对比和考核,海尔集团最终选定北京南开戈德自动识别技术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针对海尔配送中心的业务特点,借鉴国外先进制造企业的应用经验,海尔集团决定在各地的配送中心,全面应用便携式数据终端设备,在配送中心的入库、出库、盘点、移库等作业环节,实现了高效、准确、及时的数据采集和管理功能。

美国Symbol公司的SPTl800系列便携式数据终端作为集成条码扫描和移动计算功能的高科技产品,产品坚固耐用,便于携带,可摆脱线缆的束缚。它在物流作业和数据采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已在海尔各地的配送中心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配送中心的入库作业环节,数据终端从主机系统下载有关的入库数据后,操作人员通过在数据终端上输入相应的入库单据编号,便可获得详细的入库数据,具体包括入库产品条码、单位、数量等。操作人员通过对实际入库产品条码的扫描,并将实收数据与应收数据核对,实现了对入库数据的高效采集和流程控制功能。最后,数据终端上采集的数据被上载到主机系统中,供物流管理系统作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在配送中心的出库作业环节,在数据终端下载主机系统的出库数据之后,操作人员在数据终端上输入相应的出库单据号,便可获得当前批次出库的产品条码和数量。依据数据终端中的出库数据,操作人员可实现对出库产品的扫描、核对和确认,从而实现了对出库作业的严密管理。最后,数据终端的实际出库数据被上载到主机系统中。

在仓库盘点作业中,在数据终端下载由主机系统生成的盘点数据之后,操作人员便司在数据终端的操作提示下,对库存商品进行逐项扫描、清点和确认,待盘点数据上载到主机系统之后,便可获得库存的盘点差异数据。

在库位移动作业中,待数据终端从主机系统下载移库指令后,操作人员便可在数据终端的操作指示下,将某个库位的商品转移到目的库位,待所有移库操作完成后,再将数据终端上载至主机系统,实现移库作业的确认。

此外,在海尔集团的物流管理系统中,所有的物流资源包括作业人员、物流托盘、物流容器和作业表单等,都通过条码实现了数字化标识,并由数据终端扫描后实现数据采集,从而由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了作业统计、流程控制、作业调度等功能,并实现了整个物流系统和资源的高效运作和管理。

五.无线数据终端在海尔生产基地装车中的应用

随着海尔集团对条码识别和数据终端技术应用的深入,无线数据终端开始走进海尔的视野。无线数据终端产品在普通的数据终端产品上增加了无线网络功能,使数据终端在作业过程中可与主机系统进行实时通讯、交换数据、获得指令。这使操作人员免去了数据上载和下载的环节,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大业务量的作业环境。经过综合考虑,海尔集团最终与南开戈德公司合作,将无线数据终端应用于海尔生产基地的装车系统。

在海尔集团的各个生产基地,当产品制造完毕后,这些产品将根据业务需要发送给各地配送中心或其他生产基地。根据发送目的地的不同,生产基地装车作业分为,发送给各地配送中心的直发货装车作业,以及发送给其他生产基地的倒短发货装车作业。同时,还包括与此相关的退货和换货作业。生产基地的装车作业具有作业工作量大、工作效率要求高的特点,某些生产基地在高峰时期每天必须装车的产品数量多达数万件。

为加强在制品装车、退货和换货过程中的作业管理和数据采集,海尔集团最终采用了美国Symbol公司的无线数据终端设备,通过在作业现场搭建无线局域网络,实现了数据终端与主机SAP系统的实时连接。以具体的装车作业为例,操作人员通过扫描或手工输入装车单据号,通过无线数据终端实时提交到后台主机的SAP系统,SAP系统便实时将装车单据的明细数据发送给无线数据终端,具体包括产品编码、产品描述、送达方、应发数量、单位等。然后,操作人员根据这些详细的装车数据,开始扫描待装车产品的条码,并通过无线网络与SAP系统进行实时通讯,以对装车产品进行核对。当操作人员将扫描完毕的一批产品装车后,便可通过无线数据终端向后台主机的SAP系统进行实时提交,从而使SAP系统及时、准确地记录装车产品的实发数量、扫描开始时间和扫描结束时间,并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和处理。基于无线数据终端的作业管理系统,还便于后台主机系统根据实际作业进度,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实现对物流资源的统一调度,实现了物流管理和运作的最优化。

六、货物跟踪与信息处理系统

3S(GPS GIS RS)信息技术概论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它由三部分组成:空间部分、地面部分、用户部分。GPS应用于监控、双向通讯、动态调度、数据存储及分析等。GIS地理信息系统,是获取、整理、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从理论上来讲,GIS可以运用于现阶段的任何行业。它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五部分组成。其中数据是GIS的灵魂和生命。 RS遥感技术,它是一种红外和紫外技术,主要用于勘察地面的动态。

海尔货物跟踪与信息处理系统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在配送的货物跟踪和信息处理方面主要运用了3S信息技术,使海尔的配送服务更加柔性化。作业时成品的运单号进行扫描,运用3S技术送货对货物全程跟踪,时刻观察货物动态,实现订单产成品运输装车零等待的目标。最终让客户满意的收到产品,同是海尔为了不断改善自己的配送业务,在客户收到货后,海尔信息部门利用GPS的通信技术电话回访的,问产品的使用情况,以提高客户满意度。3S技术给海尔货物跟踪带来了巨大的配送效业。

七、我国物流领域中信息技术的不足

1、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比较少,水平普遍较低

2、条码技术的应用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

3、企业之间尚未形成物流信息的共享机制

4、企业对各种系统集成软件技术的利用不够

结论:

信息技术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基础,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管理工作将

无法开展,信息技术推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 前所未有的规模经济和效业规模,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使现代物流业实 现了全球化,信息技术让现代物流管理的各项功能要素活动的具体执行更加自动化、 信息化、柔性化,同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了解客户动态,更好的完善和改进物流服务 水平,而且还提高客户满意度。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运用是迅速发展现代物流的 动力点和支柱点,也是将来更多物流企业发展的趋势。海尔集团对物流系统的改造 和使用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使得企业的成本降低,效率服务改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物流综合 竞争力,创造企业更大的利益。

上一篇:海尔集团网络营销策略下一篇:还房贷的房子能贷款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