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机关述职报告

2022-07-15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审计机关述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审计机关述职报告

2020年度审计机关集中整训情况报告

根据市审计局转发的《省审计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度全省审计机关集中整训的通知》要求,现将局整训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按照署、省、市集中整训的安排部署,高度重视,把集中整训作为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抓细抓实,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及时召开动员会议,学习传达文件精神,深刻认识此次集中整训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整训的时间、方法和要求,增强全体干部参与整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结合实际,统筹兼顾

根据当前审计工作实际,做到统筹兼顾,既集中精力抓好整训,又要认真完成全年各项审计工作任务,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保集中整训取得实效。明确要求全体干部要克服一切困难,积极认真参加集中整训,对因预算执行、一卡通等重点审计工作及公休确无法参加整训的,由分管领导负责组织传达学习,确保整训内容入脑入心。

三、严格纪律,扎实整训

为确保集中整训顺利进行,安排专人负责视频转播保障,同时,加强管理,严明纪律,由办公室负责严格执行整训考勤制度和会场纪律,对迟到、早退、无故缺席的将取消年底评优评先资格,确保了整训按计划严格执行。

总体上,此次整训秩序良好,确保了审计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得到一次有力的提升,整训取得了预期效果。

篇二

根据《市直部门2019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报告》南审行审报〔2020〕1号文的要求,南宁市气象局对报告中指出的问题逐一对照落实整改,具体审计整改情况如下:

一、审计整改工作组织推进情况

南宁市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审计指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周密部署整改方案。局长杨宝回同志多次组织纪检组长、财务中心、人事科及相关业务部门召开会议,布置整改工作,要求抓好整改,对预算执行、专项资金使用、资金管理等要合法合规,逐项抓好整改工作落实,切实提高整改质量和整改效果。

二、整改工作的完成情况

(一)预算绩效基础工作不够扎实,未按规定编制整体绩效目标。

2020年10月9日上午我局局长主持召开党组会议,认真分析原因,部署整改措施,要求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管理;

下午分管副局长主持召开2021年预算项目绩效指标设置布置会,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会上按照预算编制指南,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2021年所有项目支出和整体支出绩效指标逐条讨论、设置。

(二)为企减负和清欠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到期未退保证金,涉及金额84500元,未整改金额为21200元。

已整改。我局于10月24日已申请将南宁市气象局电梯采购项目质量保证金21200元上缴国库。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将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结合本部门职能,编写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真实全面反映本部门年度职责履行情况和履职效益情况。

(二)今后将严格落实为企减负工作,按时清理保证金。

市气象局

2020年11月10日

第二篇:审计局机关党支部书记党建述职报告

2018年,审计局党支部在区直工委和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局党组中心工作,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开展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努力提升我局党建工作水平。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绩与亮点

(一)强化责任担当,把巡视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在区委巡视反馈意见下发后,我局迅速组织整改落实召开落实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专题动员会。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按照区委组织部的部署开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自查自纠对标整改”活动,建立整改台账,认真开展专项政治,坚持边查边改,查漏补缺,巩固成果。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共召开支委会12次,支部会12次,上党课3次,严格按照要求召开2018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规范党支部学习讨论决议,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学习了《党员干部应知应会》小册子,强化党员干部党的知识学习教育。在抓好整改的同时,注重制度建设,修订了包括党建工作制度在内的多项制度,建章立制,构建长效机制,让整改成果成为党员干部思想上的“防腐剂”,行动上的“催化剂”。经自查,我局自巡视整改工作开展以来,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按要求开好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完善党员干部按月及时交纳党费制度,党内政治生活逐步走向正规。

(二)突出党性培养,增强党员教育的穿透力

我局党支部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教育引导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理想之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一是对《党员干部应知应会》进行了测试,测试内容含括党建基本常识、党内重要法纪法规,要求党员干部充分利用工作之余不断强化学习,牢记在心,不断营造学习氛围。二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按照区委组织部的“5810”工作法和“五个一”制度的流程制定党支部目标,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党支部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方案、步步有确认、季季有考核、事后有总结、问题有整改,较好完成了党建各项目标任务。三是清明期间,组织党员干部赴烈士陵园祭扫革命烈士墓,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遗志。

(三)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党建阵地工作合力

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管理,强化工作制度。严格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请销假制度和股市长领学“十九大”文件精神制度,从严落实“一岗双责”要求,我以身作则,带头转变工作作风,为党员群众做好榜样。加强阵地建设

,提升党建活力方面。一是党支部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电脑网络等学习教育材料,党建工作制度、入党誓词、党员义务、党员权利、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要求全部上墙,随时督促党员,教育党员。

(四)弘扬红色精神,开展庆祝建党97周年系列活动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激励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根据区直工委部署要求,我党支部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喜迎“七一”建党节的到来。

一是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在会议室举行“七一”重温入党誓词,并认真聆听了专题党课,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二是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关章节内容,并围绕“入党为什么

为党做什么”这个主题开展集中研讨。三是开展党员进社区清洁家园志愿活动。局党支部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到社区进行了清洁家园大扫除志愿活动,树立他们把理想信念化为行动力量的政治品格和先锋形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做好党员教育和党费收缴工作。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加区直工委组织的2018年万名党员进党校四期培训会,并经常与党员干部谈心交心。

二、对当前党建工作存在问题

2018年,我局的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上级的要求和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

一是抓党建工作落实不到位。

党建工作责任落的不实,压力传导不到位。有时说的多做的少,会议、文件安排多,具体督促落实少,没有真正管到位、抓到底。

二是抓党建内容不够丰富。

有时存在就党建抓党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的现象,业务工作挤占党建活动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

三是抓党建创新力度不够。

抓党建工作基本上按部就班,组织生活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党建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载体不多。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思想上重视不够。

对党建工作研究谋划的不深不细,注重偏向面上党建工作的安排部署,缺乏对点上党建工作的指导落实。有时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错误倾向。

二是行动上督导不够。

对党建工作开展要求不够严格,缺乏行之有效的督导。

三是工作中落实不够。

推进措施不硬、落实力度不大、创新力度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9年,我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要求,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统筹推进我局的党建工作,确保职责明确到位、措施落实到位、问题解决到位。

1、继续开展好各项专题警示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巩固“两学一做”常态化学习教育,不断加强对党章、党规、党纪等内容的学习教育,引导党员逐步增强党员意识,养成自我监督、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

2、深入开展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围绕党支部提升行动工作计划,进一步补缺补差,巩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成果,推动党组织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3、围绕业务工作抓党建,统筹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共同发展。通过加强党建工作促进业务开展,形成“紧扣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互动循环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三篇:某审计机关2020集中整训情况报告供参考

根据市审计局转发的《省审计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20全省审计机关集中整训的通知》要求,现将局整训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按照署、省、市集中整训的安排部署,高度重视,把集中整训作为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抓细抓实,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及时召开动员会议,学习传达文件精神,深刻认识此次集中整训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整训的时间、方法和要求,增强全体干部参与整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结合实际,统筹兼顾

根据当前审计工作实际,做到统筹兼顾,既集中精力抓好整训,又要认真完成全年各项审计工作任务,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保集中整训取得实效。明确要求全体干部要克服一切困难,积极认真参加集中整训,对因预算执行、一卡通等重点审计工作及公休确无法参加整训的,由分管领导负责组织传达学习,确保整训内容入脑入心。

三、严格纪律,扎实整训

为确保集中整训顺利进行,安排专人负责视频转播保障,同时,加强管理,严明纪律,由办公室负责严格执行整训考勤制度和会场纪律,对迟到、早退、无故缺席的将取消年底评优评先资格,确保了整训按计划严格执行。

总体上,此次整训秩序良好,确保了审计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得到一次有力的提升,整训取得了预期效果。

第四篇:《审计机关审计听证的规定》

【时间:2003年01月23日】 【来源: 】 【字号:大 中 小】《审计机关审计听证的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审计机关的审计处罚程序,保证审计质量,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听证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三条 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以下简称当事人)作出下列审计处罚前,应当向当事人送达审计听证告知书,告知当事人在收到审计听证告知书之后三日内有权要求举行审计听证会:

(一)对被审计单位处以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金额百分之五以上且金额在十万元以上罚款;

(二)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有关责任人员处以二千元以上罚款。

第四条 审计听证告知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

(二)建议作出的审计处罚;

(三)审计处罚的事实依据;

(四)审计处罚的法律依据;

(五)当事人有要求审计听证的权利;

(六)当事人申请审计听证的期限;

(七)审计听证主持人的姓名;

(八)审计机关的名称(印章)和日期。

第五条 审计听证告知书可以直接送达、委托送达或者邮寄送达。

第六条 当事人要求举行审计听证会的,应当自收到审计听证告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向审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列明听证要求,并由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逾期不提出审计听证要求的,视为放弃审计听证

权利。

当事人直接送达、委托送达审计听证申请的,以审计机关收到审计听证申请之日为送达日;当事人邮寄送达审计听证申请的,以该申请寄出的邮戳日期为送达日。

第七条 审计机关收到审计听证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核。对符合审计听证条件的,应当组织审计听证;对不符合审计听证条件的,裁定不予审计听证。

第八条 审计机关应当在举行审计听证会七日前向当事人送达审计听证会通知书,告知当事人举行审计听证会的时间、地点。

裁定不予审计听证的,审计机关应当作出不予审计听证裁定书,载明理由告知当事人。

第九条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审计听证会应当公开举行。

第十条 审计听证会应当由审计机关指定的非本案审计人员主持。

第十一条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审计听证会的主持人、书记员。

主持人负责审计听证会的组织、主持工作。一般审计事项的审计听证会由一人主持;重大审计事项的审计听证会由三人主持,但审计机关应指定首席主持人。

书记员负责审计听证会的记录工作,可以由一至二人组成。

第十二条 当事人认为主持人或者书记员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其回避并说明理由。

当事人申请主持人回避应当在审计听证会举行之前提出;申请书记员回避可以在审计听证会举行时提出。

当事人申请回避可以以书面形式提出,也可以以口头形式提出。以口头形式提出的,由书记员记录在案。

第十三条 主持人的回避,由听证机关决定;书记员的回避,由主持人决定。

主持人应当回避,需要重新确定主持人的,听证机关可以裁定延期审计听证;主持人不需回避的,听证机关裁定审计听证如期举行。

第十四条 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审计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参加审计听证。委托他人代理参加审计听证会的,代理人应当出具当事人的授权委托书。

当事人的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代理权限。

第十五条 当事人接到审计听证通知书后,不能按时参加审计听证会的,应当及时告知听证机关。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参加审计听证会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听证机关予以书面记载。在审计听证会举行过程中当事人放弃申辩或者无故退出审计听证会的,听证机关可以宣布终止听证,并记入审计听证笔录。

第十六条 审计听证会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确认无误后,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如认为笔录有差错,可以要求补正。

具备条件的审计机关应当对审计听证会情况进行录音、录像。

第十七条 审计听证会参加人和旁听人员应当遵守以下听证纪律:

(一)审计听证会参加人应当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发言、提问、辩论;

(二)未经主持人允许,审计听证会参加人不得提前退席;

(三)未经主持人允许,任何人不得录音、录像或摄影;

(四)旁听人员要保持肃静,不得发言、提问或者议论。

第十八条 主持人在审计听证会主持过程中,有以下权利:

(一)对审计听证会参加人的不当辩论或者其他违反审计听证会纪律的行为予以制止、警告;

(二)对违反审计听证会纪律的旁听人员予以制止、警告、责令退席;

(三)对违反审计听证纪律的人员制止无效的,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置。

第十九条 审计听证会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主持人宣布审计听证会开始;

(二)主持人宣布案由并宣读参加审计听证会的主持人、书记员、听证参加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三)主持人宣读审计听证会的纪律和应注意的事项;

(四)主持人告知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有申请书记员回避的权利,并询问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是否申请回避;

(五)参与审计的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违规的事实、证据、建议作出的审计处罚及其法律依据;

(六)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

(七)在主持人允许下,双方进行质证、辩论;

(八)双方作最后陈述;

(九)书记员将所作的笔录交听证双方当场确认并签字或者盖章;

(十)主持人宣布审计听证会结束。

第二十条 在听证会举行过程中当事人申请书记员回避的,由主持人当场作出是否回避的裁定。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举行审计听证会:

(一)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场的;

(二)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场,或者有新的事实需要重新调查核实的;

(三)其他需要延期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 审计听证会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根据审计听证情况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听证报告。审计听证报告连同审计听证笔录、案卷材料一并报送审计机关。

第二十三条 审计听证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听证案由;

(二)主持人、书记员和听证参加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三)审计听证的时间、地点;

(四)审计听证建议;

(五)听证主持人签名或盖章。

审计听证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确有应受审计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建议作出审计处罚;

(二)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没有处罚的法律、法规依据的,建议不给予审计处罚;

(三)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依法可以不予审计处罚的,建议不予审计处罚。

第二十四条 审计机关应当对听证主持人提出的审计听证建议进行审查,作出决定。

审计机关不得因当事人要求审计听证、在审计听证中进行申辩和质证而加重处罚。

第二十五条 审计听证笔录和审计听证报告应当归入审计档案。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审计署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浅议审计机关效益审计的发展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中国的审计制度对效益审计的规范分布在历年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内,本文把它集中阐述,归结为中国的效益审计制度。制度化的效益审计显现出其特点:国家审计就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要在真实、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实施效益审计。

关键词:效益审计制度 广度 深度

我们可

以从理论,实务,制度三个不同角度来透视中国效益审计模式。在信息社会,理论、技术、经验等信息形态的成果,世界的也就是中国的,所以中国效益审计的特色只能在制度和实务方面体现。社会主义中国的审计制度从建立那天起,就把效益审计纳入了法制轨道,这是中国审计制度的特色,也是效益审计的中国特色。

中国审计制度的建立,始于1982年宪法颁布,依据宪法,国家相继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审计工作的专门法律、法规、规章,其中涉及效益审计行为规范的有:1985年国务院发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988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1994年公布2006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5年发布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1996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38个审计规范中的16个规范;1997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2000年审计署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2001年发布的《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2003年发布的《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修订发布的《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2004年发布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

通过这些制度,逐步深入、具体的明确和法定化了效益审计的地位、定义、目标和内容。

一、 效益性是国家审计制度化的审计目标。

宪法第九十一条,第一百零九条明确规定,国家设立审计机关职能是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这说明国家审计的对象是财政、财务收支。

新修定的《审计法》第一章较原审计法增加了一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这说明新《审计法》特别强调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国家审计的目标之一。

《审计法》第二条规定,审计机关对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这说明财政、财务收支的效益是审计的内容之一。

据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给出了国家审计最权威的定义:“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我们认为,上述法律条文除明确规定了国家审计目标、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概念之外,也说明了国家审计、财政财务收支、效益审计三者之间的关系。

1. 国家审计就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审计理论一般把审计按目标或内容不同分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三大类,审计实务中有诸如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建设项目预算(概算)执行情况审计,项目决策审计等等类别,但是从制度侧面看 我国的国家审计,统称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其他审计均属其子类。

2.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实务中必须实施效益审计

进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时,都要实施效益审计程序,审计的结果要对财政、财务收支的效益性予以反映、鉴证、分析、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是法律赋予国家审计机关的权利和职责,具有强制性。因此,如果强调客观条件不成熟而不进行效益审计,就是国家审计机关或人员的不作为行为。

3.中国特色的效益审计

世界审计发展表明,效益审计是财务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要逐步取代财务审计的中心地位,在这个阶段上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水平,财务审计理论和实务趋于成熟,其作用产生了普遍的效果,例如,“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趋于完善,财务会计活动也日愈规范化,财务活动中的违纪违规现象日趋减少”。就目前中国的经济和审计的发展水平来看,都还未达到这样的程度。但中国审计制度关于效益审计的设计,不走西方国家审计发展进程的老路,也不等待客观条件的成熟,而是充分利用世界审计发展的成果,结合中国国情建立了一套中国特色的效益审计模式,这种制度化的模式可概括为:在一个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中,结合起来实施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一个项目的实施中,完成审计200多年的发展进程,先进行真实、合法性审计,再利用核实后的会计、业务信息,进行效

益的反映、鉴证、评价、分析,寻找进一步提高效益的途径,这正是审计发展史的缩影。

二、 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是效益审计制度化的内容

各国的效益审计内容都有差异,我国国家效益审计内容应包括哪些,目前仍有争论,但我国的审计制度却明确规定了效益审计的内容。1996年发布的《中国审计规范》就明确了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环境效益。例如《审计机关对国外贷款项目审计实施方法》第十三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外贷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四):项目竣工使用或运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外债偿还能力。修订完善后的《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2001年实施)第八条说:效益性评价是指对被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 、和效果的评价。经济性是指被审单位经济活动是否做到了节约;效益性是指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 出之间的比率关系;效果是指经济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国效益审计内容的制度既吸收了国际效益审计成果,又注入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内涵。实质上,按这样界定的效益审计内容,我国现行重点实施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建设项目预算或者概算执行情况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就名称含义讲,都是专项的效果审计。

三、 效益审计标准运用的规范

我国政府效益审计的制度化还体现在对效益审计标准的规范化上。1996年发布的《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 》就对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运用做了规定。修正后的《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2003年发布)第十四条规定,“对效益性的评价,审计机关应当首先就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产生效益的实际情况做出说明,同时应当揭示与有关评价标准进行对照的结果。评价效益性时,评价标准可以使用预算或计划指标、历史指标,同行业先进指标等。评价时应当对有关评价标准 选择依据和具体内容做出说明。”

先后发布的评价准则都指出,要在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对它们的效益进行反映,然后再选择标准进行评价。对评价标准的选择给了几个可供选项,但要求对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具体内容作出解释。

效益审计的理论基础也是委托——代理的理论,效益是受托经济责任的一部分。在我国,当被审单位接受人大、政府和社会公众委托的,使用公共资源的效益责任时,必然有其内容和水平的考核目标。国家审计和机关是受委托、监督、反映、评价其效益责任履行情况,应主要以委托者的考核目标为依据。所以审计人员在实务中使用的经济效益审计标准,也主要在考核目标中“选择”。作为“通用准则”,只做出效益评价标准选择性的规范是合理的。

四、 实施效益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在我国当前,积极推进效益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审计制度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必然要求。我国审计机关二十五年来效益审计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表明,若按西方比较成熟的效益审计模式定位我国效益审计发展阶段的话,我国效益审计的确还处在起步阶段,还不具备大规模组织全面效益审计的条件,还面临许多困难,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照搬西方效益审计的理论来理解定位我们的效益审计(例,是独立的审计类别),也不能按西方效益审计模式来组织我们的效益审计(例,由独立的机构,专门的效益审计师,进行效益专项审计),对我们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和客观的条件,要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制度的要求出发,创新地去认识它,排解它,走出一条顺利开展效益审计的新路。

1.效益审计的广度和深度问题

“还不能大规模展开全面的效益审计”这是近几年对我国效益审计现状的基本定位。这引导了我们对效益审计“规模”和“面”的思考。国家审计机关执行效益审计制度情况,可以从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来评价。

广度,泛指面上范围的大小,内容的多少,列入广度的审计事项无实施次序上的要求。如果把全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作为应该实施效益审计的范围,那么效益审计的广度可用实施了效益审计程序的项目个数或比重来计量。

在一个审计项目上,效益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等内容就构成效益审计的“面”,在此项目上,涉及到了几项内容的审计,就是该项目实施效益审计的广度。

效益的每项内容都有多种表现形成,例如,效率性就可能在产、供、销各环节上,人、财、物 各要素上都有所表现,必须用多个平行的指标才能全面描述。在一项内容上,对部分还是全部表现实施了审计程序,也是效益审计的广度。

所以,广度是对效益审计实施规模的度量。

效益审计要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查、鉴别、分析、反映,评价其现状,挖掘潜力,提出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这些程序要在各效益事项上依次分布实施,而分析性程序在使用的方法上,认知的程度上,提供有效信息的价值上都有传统的和现代的,低级的和高级的,现象的和本质的,感性的和理性的等差别。在一个项目上效益审计实施了几步程序,分析性程序在使用方法和分析结果质量上的差别用深度来描述。

深度是对效益审计的质量或效果的度量。

利用广度概念,效益审计制度对规模的规范可表述为:效益审计要覆盖全部国家审计项目,在每个项目上对效益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都要实施审计。对效益各项内容审计的广度,对效益审计的深度,制度都还未作具体规定,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委托者的要求和自身条件来决定是否延伸广度,增加深度,可以选择一些项目,例如重点资金、重点工程、重点企业,集中审计资源,开展全面深入的效益审计。

所以我们认为,“全面地、逐步深入地开展效益审计”既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又是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效益审计制度的规定。

2. 效益审计标准问题

效益审计的标准是近几年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取得了一些对审计实务很有指导作用的成果,但它仍然是开展效益审计面临的最大困难。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审计标准一般是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这些标准在全国、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一段时期内都是相对统

一、稳定的,带有强制性的。效益审计的标准除了国家经济方针、政策、经济法规、经济理论等定性标准外,主要是一些定量标准,例如经济技术定额,业务标准,预算,计划和经济合同指标等。实务中一个定量标准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效益名称,反映效益的性质,它与效益审计中要反映、鉴证和评价的效益内容一一对应。二是效益标准的水平,赖以和该效益的实际水平进行对比作出判断。

另外,如前所述,受托者应该履行的经济效益责任,应是首选的、主要的经济效益审计标准,审计机关要面对各地区,各个层次,各个行业的委托者,委托给各地区,各层次,各行业的被审单位的,在不同时期要履行的效益责任。受到这样多维变数影响的效益审计标准,不可能有相对的统一性、稳定性,即使是在很短的时期内,很小的地域内,很细分的行业内,也不可能制定一套公认的、统一的、普遍使用的审计标准或标准体系。

在效益审计实务中,按审计人员选择决定的自由度大小,可把效益审计标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通用的、相对统一稳定的、无选择性的标准,例如国家经济方针政策,经济规律,经济理论等。第二类委托者制定的,审计人员有受限制的选择性,例如:预算、计划和经济合同指标,经济技术定额,经济责任目标等。第三类完全由审计人员根据需要选择确定,例如:评价发展程度、趋势时,在本单位历史水平中选择确定;做深层次分析研究时,可利用分析性复核结果的理论值作为审计标准。这类标准选择的科学合理性,完全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事实上,效益审计实务中使用的审计标准,除第一类外,都是效益审计的对象(或内容)在另一场合下的表现形式,随着审计广度和深度的增加,相应要增加审计标准。使用第

一、二类审计标准对效益所做的评价、鉴证有较高的权威信、可靠性,审计风险较小;而使用第三类标准,只能分析被审单位效益状况,揭示管理漏洞,探索问题,查找原因,发现规律,挖掘潜力,为提出合理建议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审计风险较大。

3、效益审计人才问题

《审计法》第十二条要求:“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把这种职业胜任的能力提到职业道德的高度(第二条)。我国审计制度已经规定,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从事的审计工作”就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其中包含有效益审计,这就是说,制度要求的职业胜任能力包括了效益审计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所以中国的审计模式决定了,每个审计人员都应该是既能胜任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又能胜任效益审计的复合性人才。

从事效益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应具备更广泛的知识,更高的技术和分析判断能力。理论上讲,我国审计人员的素质还不能符合这些条件,这是审计主观环境的不利因素,但是 ,出于以下几点考虑,我们认为,在我国审计的许多客观环境中,(例如,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科学文化和国际环境 )都存在大量效益审计赖以存在和促进发展的有利因素情况下,人才因素不是制约我国效益审计的关键因素。

1、对我国审计机关现有的审计队伍来说,效益审计理论和效益审计中使用的方法并不是陌生的、神秘的知识和技术。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国家审计人员受过经济类专业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90%,这些人都学习过经济效益的理论及与其关的管理和分析理论。稍加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实务上的指导,就能完成最基本的效益审计程序。

2、我国的效益审计实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制度,有利于传统审计和效益审计的衔接,有利于审计人员无障碍地进入效益审计。现行效益审计制度并未对效益审计对象的广度和深度提出多么高的要求,鼓励重在普及,重在参与。效益审计最基本的审计程序是在真实、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鉴证、反映效益的现有水平,和客观效益审计标准作对比,评价效益高低。当前我们的审计人员一般都能顺利实施这些程序。从适当目标、水平的效益审计开始起步,大胆实践,边干边学,在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同时,也推动效益审计向纵深方面发展,这应当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效益审计人才策略。

3、我国的审计制度对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规范,是保障效益审计人才资源的重要机制。《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第十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具有符合规定的学历,通过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具备与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并保持和提高职业胜任能力,不得从事不胜任的业务”。这是国家审计人员的道德底线,也是进入这个队伍的最低门槛。调查表明,市级以上审计机关基本上按此规定组建发展了自己的审计队伍。第十一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遵守审计机关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参加审计机关举办或者认可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活动,学习会计、审计、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新知识,掌握与从事工作相适应的计算机、外语等技能”。十二条规定:“审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应当达到审计机关规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国家审计机关制定了继续教训和业务培训制度,94.3%的审计人员每年都接受与审计相关的业务和知识培训。即使从现在开始,完善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侧重效益审计业务和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学以致用,急用先学,也能为现行效益审计制度的实施提供智力保证。

有人说,我国实施的效益审计制度,对审计主体来说是“赶鸭子上架”,这正道出了该制度的又一特点:是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面对效益审计起步晚,发展水平低,压力大,困难多的情况,开创的效益审计发展之道。

上一篇:世界十大污染事件下一篇:设计实习工作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