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平仄规则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对联平仄规则范文

对联的平仄: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可分为两大类:平声与仄声。现代汉语中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对联要求一联之中平与仄相间,一般是两个音节一转换;上下联之间平与仄相对。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使人读起来顺畅、深长、有余味。

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以上为平声)、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下(以上为仄声)。古入声字已消失。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诗句平仄:

平仄是律诗中又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讲诗歌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如果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这种“交错”包括:

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

2、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根据平仄的要求,律诗在这一方面的形式就只有固定的两种基本格式。它们是:

(一)五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七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当然,律诗还可以由此而变化出其它诸多格式来,我们就不必要一一了解了。

律诗在平仄上也有特别要求,主要表现为:

第一,律诗的平仄有“粘对”规则。“对”就是对立,上文已经提及,这里不再重复。“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试看毛主席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平仄的歌诀(即格式)。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诵出来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的。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第二,律诗格律中的“孤平”禁忌。孤平是律诗格律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都注意避免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那就必须采取补救(见下文)的办法。

第三,律诗格律中的“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前面一字用拗,后面就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拗救”的具体方式是极其复杂的,我们无须一一了解。

第四,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

一、

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

二、

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的禁忌。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9 | 评论

第二篇:对联的平仄协调

奇妙的对联 版块一: 掀起你的盖头来

――走进对联 2.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字数没有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工整: 字数相等 词性相同 结构相当 茅盾小说代表作: 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版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

――欣赏对联 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 版块三:牛刀小试显身手

――撰写对联 1. 今天,青春年少的学子、博学多才的老师和可亲可敬的长者济济一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辑一副对联,描写此盛况。 2. 辑一副对联,表达你和远方的朋友之间的友谊。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1. 扫千年旧习,( ) 2. 祖国江山好,( ) 3. 祖国江山好,( ) 4.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 ) 精 卫 填 海 行 千 里 路 配对联: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1.发愤识遍天下字 2.雨滋春树碧连天 3.腊梅吐芳迎红日 4.学海无涯勤可渡 5.书山万仞志能攀

6.立志读尽人间书

7.绿柳展枝舞春风

8.风送花香红满地 1-6 8-2 3-7 4-5 对联与生活息息相关,凡眼前景、身边事皆可入对联。请根据所提供的情境作集句联。 高考对联集锦: * 第五:对联的平仄协调,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该联的平仄为: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六:仄起平收 第三,是结构相应。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偏正主谓,偏正偏正谓偏正; 偏正主谓,偏正偏正谓偏正。 第四,是节奏相当。一副对联,作出停顿的地方基本上是一致的。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对仗工整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字数相等。 第二,是词性相同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上下联词性为: 名名名动,数名名名动名名; 名名名动,数名名名动名名。 1稻田中学―― 上联:承历史底蕴究天人际理欲上苍穹揽星去; 下联:怀瑾瑜憧憬展卷帙才华即从蟾宫摘桂回。 上联中“究天人际理”应该是从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演化而来,“际理”,即是关系、原理。“欲上苍穹揽星”可见“欲上九天揽月”的影子。上联的意思:承载着百年学校的历史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当然也包括悠久的人类文明的历史底蕴, 下联中“怀瑾瑜憧憬”应该是从屈原“怀瑾握瑜”脱颖而来。那么下联的意思应该是:怀着美好的憧憬,施展广泛阅读、潜心钻研后的才华,当然也包括考场上发挥的才华,这样马到成功,就能折桂。

明德中学―― 上联: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获益; 下联:一卷摊开神驰笔畅堂堂游刃有余。

构思立意:学生平日用功,考试没有负担,考场上游刃有余。 长郡中学―― 上:英雄出少年扬鞭策马河山万里建功业; 下:才俊满郡园挥毫泼墨青春十载展宏图。

构思立意:通俗大气,上联实写,下联虚写,鼓舞考生士气。 1长铁一中―― 上联:学海泛舟五千年华夏英才书奇志; 下联:蟾宫折桂三十载潇湘学子写华章。

构思立意:上下五千年,英才辈出,高考三十年来,湖南学子携手奋进。 长沙市七中―― 上:壮志写春秋学海无涯直挂云帆探胜景;

下:湖湘多才俊今朝有我敢凌绝顶傲群伦。

构思立意:考生壮志凌云,考后取得佳绩。 甘 面 壁 读 十 年 书 愿 乘 风 破 万 里 浪 孙文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南北 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安徽砀山第三中学 王本利 梳理探究之二 1.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 等。 平仄协调: 平仄相异, 仄起平收。 上联最后一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字是平声。 对 联 一代文章推 毕生心血似 春蚕 子夜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昔具盖世之德 今有罕见之才 汉奸 该死 袁世凯 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对不住 由此登堂入室 任君平步青云 虽为毫末技术 却是顶上功夫 常留桃李春风面 聊解蒹葭秋水思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恨 愁 * * *

第三篇:近体诗平仄规则

〖 简介 〗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

〖 规则 〗

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

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

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

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 下面 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至此,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基本已经讲完,下面归纳出集中最常见的格式供大家创作时参考。

传统标记平仄的方式很多,根据实践,我采用下面这种平仄标记法来标明每种格式的平仄,这种方法在古籍中最常见,十分简洁易记。

标记方法:应该押韵的位置用“红色”表示。

------------------

〖 五绝 〗

五绝即五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仄仄仄平平

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

平明寻白羽,

平平平仄仄

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平平平仄仄

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

不感高声语,

仄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3、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听鼓 (李商隐)

城头叠骨声,

平平平仄仄

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

欲问渔阳掺,

仄仄平平仄

时无祢正平。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

------------------

〖 七绝 〗

七绝即七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夜读范至能…… (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

平平仄仄平平仄

帷幄无人用岳飞。

仄仄平平仄仄平

遗老不应知此恨,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亦逢汗节解沾衣。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苏台揽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仄仄平平仄仄平

菱歌清唱不胜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惟有西江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曾照吴王宫里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

〖 五律 〗

五律即五言律诗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仄仄平平仄

无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

笛中闻折柳,

平平平仄仄

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

晓战随金鼓,

仄仄平平仄

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

愿将腰下剑,

平平平仄仄

直为斩楼兰。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月”字属仄声,末字“雪”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

仄仄仄平平

将军猎渭城。

平平仄仄平

草枯鹰眼疾,

平平平仄仄

雪尽马蹄轻。

仄仄仄平平

忽过新丰市,

仄仄平平仄

还归细柳营。

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处,

平平平仄仄

千里暮云平。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劲”字属仄声,末字“鸣”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

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

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鱼舟。

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后”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平平仄仄平

春去夏犹清。

仄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

仄仄平平仄

人间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阁迥,

平平平仄仄

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

仄仄平平仄

归飞体更轻。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居”字属平声,末字“城”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

〖 七律 〗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也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

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

仄仄平平平仄仄

青山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从巴峡传巫峡,

平平仄仄平平仄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外”字属仄声,末字“北”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仄仄平平仄仄平

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

平平仄仄平平仄

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两朝开济老臣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师未捷身先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相”字属仄声,末字“寻”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酬乐天扬州……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十三年弃置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到乡翻似烂柯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侧畔千帆过,

平平仄仄平平仄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听君歌一曲,

仄仄平平平仄仄

暂凭杯酒长精神。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地”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凤去台空江自流。

仄仄平平仄仄平

吴宫花草埋幽径,

仄仄平平平仄仄

晋代衣冠成古丘。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水中分白鹭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总为浮云能蔽日,

仄仄平平平仄仄

长安不见使人愁。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凰”字属平声,末字“游”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第四篇:近体诗的平仄规律规则

【 近体诗平仄规则 】

------------------

〖 简介 〗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

〖 规则 〗

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

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

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

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 下面 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至此,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基本已经讲完,下面归纳出集中最常见的格式供大家创作时参考。

传统标记平仄的方式很多,根据实践,我采用下面这种平仄标记法来标明每种格式的平仄,这种方法在古籍中最常见,十分简洁易记。

标记方法:应该押韵的位置用“红色”表示。

------------------

〖 五绝 〗

五绝即五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仄仄仄平平

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

平明寻白羽,

平平平仄仄

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平平平仄仄

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

不感高声语,

仄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3、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听鼓 (李商隐)

城头叠骨声,

平平平仄仄

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

欲问渔阳掺,

仄仄平平仄

时无祢正平。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

------------------

〖 七绝 〗

七绝即七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夜读范至能„„ (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

平平仄仄平平仄

帷幄无人用岳飞。

仄仄平平仄仄平

遗老不应知此恨,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亦逢汗节解沾衣。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苏台揽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仄仄平平仄仄平

菱歌清唱不胜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惟有西江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曾照吴王宫里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

〖 五律 〗

五律即五言律诗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仄仄平平仄

无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

笛中闻折柳,

平平平仄仄

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

晓战随金鼓,

仄仄平平仄

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

愿将腰下剑,

平平平仄仄

直为斩楼兰。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月”字属仄声,末字“雪”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

仄仄仄平平

将军猎渭城。

平平仄仄平

草枯鹰眼疾,

平平平仄仄

雪尽马蹄轻。

仄仄仄平平

忽过新丰市,

仄仄平平仄

还归细柳营。

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处,

平平平仄仄

千里暮云平。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劲”字属仄声,末字“鸣”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

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

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鱼舟。

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后”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平平仄仄平

春去夏犹清。

仄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

仄仄平平仄

人间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阁迥,

平平平仄仄

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

仄仄平平仄

归飞体更轻。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居”字属平声,末字“城”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

〖 七律 〗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也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

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

仄仄平平平仄仄

青山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从巴峡传巫峡,

平平仄仄平平仄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外”字属仄声,末字“北”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仄仄平平仄仄平

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

平平仄仄平平仄

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两朝开济老臣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师未捷身先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相”字属仄声,末字“寻”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酬乐天扬州„„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十三年弃置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到乡翻似烂柯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侧畔千帆过,

平平仄仄平平仄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听君歌一曲,

仄仄平平平仄仄

暂凭杯酒长精神。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地”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凤去台空江自流。

仄仄平平仄仄平

吴宫花草埋幽径,

仄仄平平平仄仄

晋代衣冠成古丘。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水中分白鹭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总为浮云能蔽日,

仄仄平平平仄仄

长安不见使人愁。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凰”字属平声,末字“游”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第五篇:对联的起句规则

对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与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如:

五言联仄起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

仄起式上联第二字用仄声,下联第二字用平声。

五言联平起式: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无争。

○○●●○ ●●●○○

六言联仄起式:

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

●●○○●● ○○●●○○

六言联平起式:

月明别枝惊鹊;风清半夜鸣蝉。

●○●○○● ○○●●○○

七言联平起式: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 ●●○○●●○

七言联仄起式:

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

●●○○○●● ●○○●●○○

八言联平仄规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五断句,如:

梅芯花开,香分座上;

○●○○ ○○●●

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 ●●○○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

○○● ○○○●●

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 ●●●○○

八言联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 ●○●●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 ●●●○

九言联仄起句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

九言联平起句式:

塞翁失马,又岂知非福;

●○●● ●○○○●

郑人覆鹿,只浑欲是真。

●○●● ●○●●○

十言联大致采用

四、六骈文体格式: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 ●●○○●●

阶崇万级,俯临千幛奇观。

○○●● ○○○●○○

十言以上的长联,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断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要协调。如下文例句的这副对联,除每个断句平仄协调外,上下联每一个字,平仄都很工稳。

此地可停留,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

○ ○ ● ○ ● ●

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 ○ ●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

● ● ○ ● ○ ○

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 ● ○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上一篇:点亮心灵的灯范文下一篇:电缆头的制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