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分说课稿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通分说课稿范文

通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

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分》棚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八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通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在分数加减法中常常用到。因此通分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所以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难度不大,重点让学生讲解判断大小的理由并及时归纳总结。至于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一部分同学其实已经知道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成果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来引入通分,再通过自学环节,顺理成章的让学生转入本节的重点学习中。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能准确快速地比较各类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归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比较。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五、教法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1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启发诱导、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辩析、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身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在教学中,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学 法指导。

①让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并且上台讲解,实现兵教兵。②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③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④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总结的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我将出示3个小题的题目。

1.把六分之一和十二分之五化成分母是24的分数。说说根据什么性质来化的?

2.求下面两组书的最小公倍数。 24和36

26和39 3.比较大小

7分之5和7分之3

17分之9和15分之9 说说同分母、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一、激趣引入,自学导航。

1.出示地球的图片。

2 (1)这是地球,我们的家,你有什么想说的?

(很美,要好好保护它;水的面积多还是陆地面积多;„„) (2)出示例4的条件:从数据( 3/10和7/10 )上分析陆地多还是海洋多? 师:地球上的海洋比较多,所以地球又叫做水球、蓝星。

师:对这两个分数,很容易比较它们的大小,是因为它们什么相同?除了分母相同的分数能比较它们的大小以外,还有哪些分数我们也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分子相同,分子分母都不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渗透爱护地球的环保教育,让学生回顾旧知识:分母相同的分数是怎样比较的,讲清楚理由,这也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并埋下伏笔。

二、导学反馈

1.师:昨天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本第73页, 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引导小结方法:

师:第一行的分数你是怎样比较的?第二行呢?

2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师:这些分数都能直接比较大小。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掌握,这里老师引导学生小结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也为后面引出异分母分数做好铺垫。

2、随堂练习P73做一做

(三)探究新知

情景导入:豆类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经常有利于人体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种----黄豆和蚕豆。

黄豆:我是豆类家族的一员,我的个头小小的,皮肤黄黄的,我叫黄豆,我的蛋白质含量大约占5分之2. 蚕豆:我也是豆类家族的一员,我的个头比黄豆大很多,皮肤是棕色的,我是蚕豆。我的蛋白质含量大约占4分之1. (1)52和4 1 与上面的分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子、分母都不同)

(2)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课本介绍哪种方法?(板书课本的方法)课本介绍的方法叫什么?(板书课题通分) (3)你还想到哪些方法?

学生边汇报,老师边板演过程,引导思考方法:(投影学生的方法) ①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②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 ③化成小数比较大小 ④画图比较

„„

3、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真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常常会用到通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数的比较作为基础,学生通过看书自学,能更好地明白异分母分数为什么要通分再比较大小,同时也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这里的教学中还设计了:“你还想到什么方法?”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不仅局限在通分这种方法上,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学生质疑:在预习中你还有什么疑问想提出来? 预设学生会问以下问题:

(1) 什么叫做异分母分数?什么叫做公分母? (2) 怎样进行通分?通分有什么作用?

(老师有意识地板书:异分母分数

) 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深入学习通分。

设计意图:通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虽然预习了,但还有很多问题弄不明白,这时候应有足够时间让学生提出质疑。

(三)即时巩固:课本74页做一做

通过练习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

(四)反馈总结:

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共发言几次?在什么方面表现较好?给自己的表现可以打几分?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八

2 3

八、。板书设计:

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大小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二篇:通分说课稿[1]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分数的大小

通 分 说课稿

中河小学教师:刘福昌

一、 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比较分数大小“通分”第一课时。

二、 教材所处的地位:

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三、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学会把两个分数通分,能通过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四、 教材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五、 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 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2、 运用口答、等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 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六、 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七、 说教学过程:

1、通分是在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排了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大小的复习和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复习。复习第(1)题让学生回忆了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复习第(2)题时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下这样填的根据,为通分过程打好基础。

2、(1)在教学例1时,我先通过题中具体的分数,引出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再引导启发学生把 2/9 和1/4 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公共的分母必须是4和9的公倍数,从而引出了通分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计算简便,取最小的公倍数做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关键。

(2)在教学通分过程时,我重点是解决对照公分母思考把原来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引导学生想:分母是原来分母的几倍,原来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助教材上图形的直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在教学例1后,我就指导学生练习了课本54的练一练的第一题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通分的道理和通分的方法 。

3、教学例1后,就进入了巩固练习阶段。通分的关键是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因此我首先安排了练一练的第2题:很快说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练习了练一练的第三题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防止通分的两种错误类型。

4、最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归纳: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在一堂课结束之前,我还安排了一定的作业时间,既当堂检查了教学效果,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并在作业时,我进行了个别辅导,让后进生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我忠心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第三篇:分一分说课稿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一课时(P53-5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会用白纸、涂色等表示简单的分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2、(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师:预备

——

开始  生:(拍手击掌)

3、(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师: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师:预备

——

开始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

师:怎么不拍了?

生1:半个。

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2: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

——

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

1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

——

(生:

2

份)

师:这样的一分也就是

——

(生: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

(生: )

师: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

,是谁的

?

师:

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

表示?(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

、大家弄清了

的意义,怎样写?怎么读呢?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

“——”

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

2

表示把

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

1

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3、动手操作。

(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

,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

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3)汇报成果。

(4)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

折一折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

(二)发现分数

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

“XX

折法

。)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

P

55练一练1: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2)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P

55练一练2:

(1)想一想,涂一涂。(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P

55练一练3: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拓展与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

找身边的分数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分一分(一)》说课稿

“分一分(一)”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一课时(P53—55)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等四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它能为以后深入学习分数系统知识和小数系统知识打下良好而必要的基础,更为以后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奠定坚实而重要的基础。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但建立这个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生动的问题情境,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等,逐步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材通过创设两个人平均分一个苹果的情境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并让学生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学习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分数的写法和读法。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操作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景和直观操作,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技能目标: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情感目标:增强合作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说“教法”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必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3、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

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说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让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活动场面,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

1、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分一分”、“涂一涂”、“折一折”,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与交流,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学习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3

、联系生活,掌握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

数学。如: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的具体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

一开课我就创设情境:通过课件展示,请同学们用击掌的方式来表示分苹果的结果。学生对前两个问题感到易如反掌,并能正确用掌声表示出来。但是对最后一题,学生不知道如何击掌表示,我接着提问:“你们怎么不拍啦?”然后导入“认识一半”的概念。这一环节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

2

、大家弄清了

的意义,怎样写?怎么读呢?

3、动手操作。(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

,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

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

(3)汇报成果。

(4)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

折一折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二)发现分数

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

“XX

折法

。)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

P

55练一练1: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P

55练一练2:

(1)想一想,涂一涂。(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P

55练一练3: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拓展与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

找身边的分数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第四篇:大班数学二等分说课稿[1]

学习二等分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来自于生活。等分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二等分是将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分出的每一份叫做原来的一半。《纲要》中指出大班幼儿应初步形成数量、行、时空等概念,能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比较、分类、排序、测量、推理等简单方法思考、解决问题。

2、 大班幼儿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已初步形成,也认识了许多常见的几何图形,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等活动,幼儿已经接触过等分这方面的内容。

3、 本次活动,通过小兔子过生日贯穿始终,适当选用幼儿熟悉的实物,如蛋糕、书橱、橡皮等,先启发幼儿通过操作,自己去探索发现,然后反复比较,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让幼儿自主探索对不同形状物体和实物进行二等分的方法,实现认知的平衡,获得发展。 二:教育目标:

根据纲要中的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学习将不同的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的关系。

2、在操作中探索、总结对物体进行二等分的多种方法。

3、愿意参与二等份活动,体验等分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新《纲要》指出,活动要以幼儿发展为本,不仅要关注幼儿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而且强调三个方面要相互渗透,融合。 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所以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激趣教学法、启发式提问、实验操作法、演示法、讲授法等、小组合作等学法将三个目标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幼儿学法: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本节活动的目标及教学方法,幼儿的将通过

比较观察法、探究认知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操作法、分享交流法进行学习。

四、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图形的对角线

1、物质准备:情景PPT、,圆形蛋糕、长方形饼干、正方形的橡皮、等腰梯形的卡片若干张,剪子、尺子每人一份。

五、活动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预设为:掌握二等分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设为: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等分后的两部分一样大。

2、原来的物体大于等分出来的任何一部分,等分出来的部分小于原的物体。

六、活动过程:

整节教育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出示课件,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兔妈妈有两个双胞胎宝宝,一个叫悠悠,另一个叫球球,今天是他们6岁的生日,兔妈妈为他们准备了一个圆形的大蛋糕,准备送给她那两个听话的宝宝。兔妈妈想给两个宝宝分得一样多,可是她不知道怎么分才是两份一样多? 提问:假如请你帮忙,你会分吗?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蛋糕?

故事是幼儿课堂最好的营养,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二等分学习的需求由内而生。

2、幼儿动手操作,理解等分的意义

教师总结:你们分好了把两块蛋糕比一比是一样大吗?

原来从中间切开,就能把蛋糕分成得一样大的两份。

3、小朋友比一比,分开的蛋糕和原来的蛋糕,哪个大?哪个小?

此环节是为了让幼儿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师总结:原来份蛋糕分开后变小了。 第二个环节:幼儿探索物体二等分的多种方法

1、 教师提供正方形橡皮,幼儿操作、探索、总结正方形的多种二等分方法。 过几天,小兔子们就要上小学了,这天,他们在家练习写数字,可只有一块橡皮,他们都想要,这个怎么办呢?你能帮他们分成一样大的两块吗?你能想到几种方法? 幼儿操作橡皮图片,操作结束后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方法,并请其他小朋友帮忙验证 你是怎么分的?把两块橡皮重叠在一起看看是不是一样大?

教师总结:原来有3种可以等分的方法,你们可真聪明,小兔子让我谢谢你们!

2、 教师提供长方形饼干图片,幼儿操作、探索、总结长方形的多种二等分方法

小兔子们写完了作业,兔妈妈奖励他们一快长方形的饼干,兔妈妈怎么样分才能分得一样大呢?你们来试试吧?看看能有几种份饼干的方法?

幼儿操作饼干图片,操作结束后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方法,并请其他小朋友帮忙验证 你是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两块饼干一样大?跟原来比有什么变化?

通过个别幼儿的分享,引发全体幼儿验证互动。并再一次理解这个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的关系。

教师小结:教师将4种方法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原来正方形的饼干有4种方法二等分。赶快分好,让小兔子吃了吧,他们都等不及了。

3、幼儿探索二等分等腰梯形

为了感谢小朋友帮忙,兔妈妈为大家准了梯形的饼干,不过要两个小朋友一个,你们看看两个人该怎么分呢? 幼儿操作,只得出一种分法。

幼儿在操作中掌握了平分,对角分等多种分法。一些具体的实物教具也让孩子回到生活,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的概念比老师教的更牢固。 第四个环节:游戏参与,巩固意义

教师将各种不同的图形二等分,每人一个图形。幼儿四散找到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样大小的图形朋友,并把两部分拼成一个整体,看谁找得又快又对。本次活动摆脱了老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模式,而是采用游式,使幼儿自始至终处于主动、积极的态度。

第五篇:大班数学分一分说课稿

大班《7的分解》说课稿

----选自教科版大班下册

一、说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幼儿在学习了6的分解和组成之后进行教学的。我班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较强,我根据《新纲要》中,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我在设计《分一分》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的目的。因此我构思了本节数学活动。将一系列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二、说活动目标

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有六种不同的答案。

2、能在六种不同答案中找出相像的两组,并用标记表示。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知道7分成两份有六种不同的答案。

难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找出相像的两组,并用标记表示。

四、说活动准备

1.数学操作材料中数卡1—6人手一份,幼儿用书,铅笔。

2.自备糖果若干,黄、绿盘子各1个,记录单4张,

3 .图片3张(课件)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六、说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方法,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识;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对7的组成及相关概念的理解。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 个环节。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通过举卡片游戏复习6的分解组成,老师有意识的按照顺序出数卡,请全体幼儿举数卡与老师的数卡合起来是6.

2、大班幼儿具有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的特点,通过观察图片,抛出问题,“小鸡该去谁家做客?”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 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7的分法,老师记录后共同检查分合的结果,确认7分成两份有6种不同的答案。

3、鼓励引导幼儿发现这6组答案中,哪几组的答案有点相像,如1和6

6和1,请幼儿尝试用标记表示相像的两组答案。如标记“圆圈、对勾等”

4、幼儿分组进行分糖果并做记录,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7的6种分法,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结束

幼儿在整个活动中,能积极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上一篇:团会新闻稿范文下一篇:思修复习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