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芽孢杆菌饲料应用

2023-01-09

第一篇:枯草芽孢杆菌饲料应用

生物酶在饲料当中的应用

曾吉伟

南宁庞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而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相对稳定,人畜争粮矛盾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已开始转变为对质量的追求,要求优质、无残留,同时对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关注。因此,“高产、优质、节粮、无污染”成为本世纪畜牧业发展的主题。饲料用酶制剂是一种具有“节粮、环保”特点的绿色安全饲料添加剂,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研究、生产及应用都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酶在动物体内消化与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动物能分泌到消化道内的酶主要属于蛋白酶、脂肪酶类和碳水化合物酶类。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底物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多糖等)降解为易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寡肽、氨基酸、脂肪酸、葡萄糖等。饲用酶制剂大致可分为消化酶和非消化酶两大类。非消化酶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分泌到消化道内的酶,这类酶能消化动物自身不能消化的物质或降解一些抗营养因子,主要有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植酸酶、果胶酶等。消化酶是指动物自身能够分泌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类等。

饲用酶制剂不仅能消除饲料抗营养因子的有害作用,促进养分的消化和吸收,提高畜禽的生长速率、饲料转化效率和增进畜禽健康,而且能减少养殖业排污中氮、磷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应用饲用酶制剂是现代化养殖业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的重要科学技术措施。

饲用酶制剂的商业化应用在国外约有10余年的历史。英国20世纪90年代初酶制剂在鸡饲料中添加率几乎等于零,而现在95%以上的鸡饲料都添加酶制剂。中国如以珠海溢多利公司1992年推出溢多酶作为饲用酶商业化应用的起点,饲用酶制剂在中国的应用也有10多年历史。

目前中国饲用酶制剂的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并在逐步发展。在中国销售饲用酶制剂的国外公司有近10家,其产品有:芬兰国际饲料公司的爱维生和保安生系列产品,芬兰安特罗斯公司的安特复合酶、植酸酶系列产品,罗氏公司和德国巴斯夫公司的植酸酶产品等。 中国饲用酶制剂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也有20余家,其产品有:广东珠海经济特区溢多利有限公司的溢多酶系列产品、广东肇庆华芬饲料酶有限公司的华芬酶系列产品、广东江门英恒生物饲料有限公司的英恒酶系列产品、江苏太糊酶制厂的太糊酶系列产品、吉林长春昆仑酶制剂厂的复合酶系列产品等。

一、饲料的组成

饲料原料中的脂肪和添加到饲料中的植物油或动物脂肪在肠道经过乳化后才能与胰脂酶充分接触从而得以消化吸收。不饱和脂肪有利于乳糜微粒的形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消化吸收率高于动物油,动物油中猪油消化率高于牛油。幼龄动物对饱和脂肪酸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随着周龄增大而提高。

饲料中多糖又可分为营养性多糖和结构多糖。营养性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糖原,结构多糖在植物性饲料中也指非淀粉多糖,主要是植物细胞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又包括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甘露寡糖等。禾谷子实(如玉米、高粱、小麦和大麦等)是畜禽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其主要成分是淀粉,非淀粉多糖含量也较高。豆类饲料原料中的非淀粉多糖主要是果胶和纤维素。非淀粉多糖在目前可以说是影响饲料有机物质消化利用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在动物消化道可增加食糜黏稠度,妨碍能量、氨基酸等养分的利用,对单胃动物产生抗营养作用。非反刍动物体内不能分泌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果胶酶等,纤维素、果胶和大部分半纤维素只能被微生物有限地利用。利用微生物生产的外源多糖酶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帮助畜禽消化利用这些非淀粉多糖,如β-葡聚糖酶可水解β-葡聚糖,木聚糖酶可水解阿拉伯木聚糖,从而降低其抗营养作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植酸(6-磷酸肌醇)存在于所有植物性饲料中。植酸状态磷的含量一般占总磷量的60%-80%。植酸还可和矿物元素、蛋白质及一些消化酶等结合,降低这些养分的利用率或酶的活性。非反刍动物仅消化道上皮细胞分泌少量植酸酶,后肠道中的微生物可产生少量。非反刍动物对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很低,小于10%。

二、饲料中酶制的种类及主要作用

(一)饲料中酶制剂中主要种类及分类

世界上已发现的酶的品种有1700多种,生产用酶已达300多种,饲用酶亦有20多种。这些酶主要为消化性酶,多为水解系列酶。主要有纤维素酶(C1 酶、Cx酶、β-1,4-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植酸酶。

饲用酶制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饲用酶制剂中所含酶种类的多少可分为:饲用单一酶制剂和饲用复合酶制剂。由于饲料成分的多样性,所以复合酶制剂比单一酶制剂效果更好,也更为常用。 1.单酶制剂

主要的单酶制剂有如下几类。

(1)淀粉酶 包括糖化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可直链和支链淀粉水解为双糖、寡糖和糊精,经糖化酶再分解为葡萄糖。糖化酶能将α-淀粉酶分解的中低分子物质并进一步水分解为葡萄糖,被动物吸收利用。

(2)蛋白酶 蛋白酶是降解蛋白质肽链的水解酶,有酸性、中性和碱性之分,饲料中选用酸性、中性,主要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

(3)植酸酶 能将豆类、谷实类及其他副产品等饲料中植酸盐水解出磷酸根,以及被植酸螯合的钙、镁、铜、锌等离子,为猪、禽等单胃动物吸收利用。谷物中的磷绝大多数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动物本身不分泌植酸酶,所以对谷物中这部分磷的利用率较低,而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分泌的植酸酶,就可以将这部分磷分解释放出来,从而减少无机磷在饲料中的添加量,降低饲料成本,并且可以减少动物粪便中磷的排泄量,降低环境污染。是目前应用较多且前景最好的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

(4)纤维素酶 包括C1 酶、Cx酶和β-1,4-葡萄糖苷酸酶,在其共同作用下,能将饲料中的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并将释放其他养分(如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为畜禽消化和吸收利用。

(5)半纤维素酶 包括木聚糖酶(戊聚糖酶)、聚半乳糖酶等,可将植物细胞中的半纤维素水解为五碳糖,并降低半纤维素溶于水后的黏度。

(6)β-葡聚糖酶 β-葡聚糖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原料中,黏性较大,是影响营养分子传递和吸收的一个重要的抗氧因子。β-葡聚糖酶能水解葡聚糖等大分子,降低消化道中物质的黏度,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β-葡聚糖酶是酶制剂饲料添加剂中较为重要和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酶。

(7)果胶酶 果胶质是植物性原料中一种抗营养因子,影响饲料的利用率。果胶酶可裂解植物细胞壁单糖之间的糖苷键,分解植物表皮的果胶,促进植物组织的分解,促进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果胶酶也是较常用的一种饲料酶制剂。 (8)木聚糖酶 木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属于非淀粉多糖,为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半纤维素,它是由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木糖聚合物。通常,木聚糖以异质多糖形式存在并与纤维素结合在一起。木聚糖酶是木聚糖的专一降解酶,属于水解酶类,包括内切木聚糖酶、外切木聚糖酶和木糖苷酶3种。木聚糖酶耐热性较好,动物肠道内的温度、pH值对其活性影响不大,而且能耐受制粒过程中的高温,这使其在动物饲料中的运用具有独特优势。

(9)β-葡萄糖苷酶 将纤维二糖、纤维三糖及其他低分子纤维糊精分解为葡萄糖。主要是将植物细胞中的半纤维素酶分解为各种五碳糖,并可降低半纤维素溶于水后的黏度。

以上酶类根据在饲料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①消化性酶,主要指畜禽消化道可以合成和分泌,但因某种原因需要补充和强化的酶种,如淀粉酶、蛋白酶等;②非消化性酶,主要指动物通常不能合成与分泌,但饲料中又有其相应底物存在(多为抗营养因子),而需要添加的酶种,如木聚糖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 2.复合酶

复合酶是以一种或几种单一酶制剂为主体,加上其他单一酶制剂混合而成,可同时降解饲料中的多种养分和多种抗营养因子,效果优于单一酶制剂。 复合酶根据不同动物和不同动物生长阶段的特点进行配制,有较好的作用,是目前最常用的饲料添加剂。国内外复合酶制剂主要有以下酶类。

①以蛋白酶、淀粉酶为主的饲用复合酶,主要功能为补充内源性消化酶不足,适用于小动物。

②以木聚糖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为主的饲用复合酶,消除玉米-豆粕、小麦-豆粕等类型口粮的黏性抗营养因子,在中国的饲料生产中经常使用。

③以葡聚糖酶为主,木聚糖酶等为辅,消除大麦、黑麦型日粮的黏性抗营养因子,欧美国家应用比较广泛。

④蛋白酶、淀粉酶、木聚糖酶、果胶酶等兼而有之,为通用型饲用酶制剂。 饲用复合酶中各种酶的种类和比例与动物饲粮有关,不同饲粮所含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和比例不同,需要饲用酶制剂所含酶的种类和比例也不同。此外,也与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有关,不同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需要饲用酶制剂所含酶的种类和比例也有所不同。因此,饲用复合酶制剂中各种酶的配比既和饲料化学成分的性质有关,也和动物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有关。一种好饲用复合酶制剂产品需要熟悉酶制剂生产工艺的微生物发酵专家和熟悉饲料成分及动物消化生理特点的饲料营养专家来共同设计。在饲料工业和养殖业中如何正确合理地应用饲用酶制剂,也需要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的专家来共同指导。

(二)酶制剂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1.直接分解营养物质,提高饲料利用率 饲用酶制剂可以在动物的消化道内,将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水解为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降低营养物质在粪便的排出量,即对内源酶起辅助补充作用。

仔猪胃肠道消化酶除乳糖酶在2周龄左右开始下降外,其他酶的分泌在出生后随日龄增大而增加,大多数在5周龄左右才能达到高峰,只有糜蛋白酶在3周左右可以达到最大。为了缩短母猪繁殖周期和使仔猪尽早适应植物蛋白日粮,早期断奶甚至超早期断奶在养猪生产中普遍施用,但早期断奶产生明显应激,对消化系统发育和消化酶分泌产生不良影响,消化酶分泌急剧减少,断奶2周后才又逐渐恢复上升。断奶后两周内消化酶分泌不足是断奶仔猪生长阻滞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酶制剂是减轻断奶应激、避免生长阻滞、提高仔猪生长性能的必要和有效的措施之一。

雏鸡大数消化酶在2周龄左右才发育到高峰,个别的(如脂肪酶)还要到21日龄左右。Noy等(1995)发现雏 鸡21日龄十二指肠分泌的胰蛋白酶是4日龄的50倍。从4日龄到21日龄,小肠氮消化率从78%提高到92%。21日龄淀粉酶活性是4日龄的100倍,淀粉的消化率从4日龄的82%上升到21日龄的89%。因此,消化酶分泌不足是雏鸡对饲料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在幼龄动物消化酶发育不完善、年老动物消化酶分泌能力降低以及受到应激或疾病感染后的动物引起消化酶分泌紊乱等情况下,外源消化酶可补充内源酶的不足,增强动物对饲料养分消化吸收能力,从而提高畜禽生产力和饲料转化效率。

2.消除抗营养分子,改善消化机能

麦类谷物(小麦、大麦、黑麦和黑小麦)胚乳细胞壁含有可溶性非淀粉糖、果胶、植酸、纤维素聚合物,豆粕等饼粕类饲料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和α-半乳糖苷)。这些可溶性非淀粉多糖使食糜黏度增大,食糜的流通及消化速率降低,因此这些谷物也被称为黏性谷物。流通缓慢和黏性食糜也有利于微生物增殖,微生物消耗营,尤其在年龄较大和消化道发育成熟的畜禽后肠道。在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特别是β-葡聚糖酶、植酸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一方面可打破细胞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对养分的束缚,让消化酶迅速充分地接触饲料养分,使营养物质更好地被利用;另一方面,加快饲料养分吸收,减少后肠道食糜中可供微生物利用的有效养分含量,肠道微生物增殖受到控制,有利于畜禽健康,尤其是减少使用抗生素或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效果更加明显。玉米和高粱属于非黏性谷物或低黏性谷物,其中非淀粉多糖含量低。这些谷物为主的日粮中添加非淀多糖酶可以减小其营养价值的变异,提高饲养效果和畜禽群体的整齐度,增加经济益。

3.激活内源酶的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浓度 由于酶制剂的使用,可提供更多可供多种酶的基质,从而激活动物体内多种消化酶更多地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有效含量,加速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加速动物的新陈代谢,促进动物生长。

4.减轻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现代化的养殖业主要以大规模集约生产为基本特征,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如氮、磷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如蛋白酶和植酸酶等,可以增加饲料利用率,减少粪便中有机物、氮和磷的排泄量,减轻环境污染。在含黏性谷物的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降低食糜和排泄物的黏度,在家禽可以改善蛋壳清洁度、避免垫料含水率过高和有害菌大量增殖,改善禽舍环境。添加植酸酶可降低排泄物中磷含量20%~50%,也可提高氮的利用率。

三、适当选择和合理使用饲用酶制剂

1.依据动物的种类和日龄不同,选择使用消化酶 对于畜禽,在一些特殊的生长发育阶段和饲养管理条件下会出现内源消化酶分泌不足。如幼龄动物消化酶发育不完善、年老动物消化酶分泌能力降低以及受到应激或疾病感染后的动物消化酶分泌紊乱等情况。外源消化酶可补充内源酶的不足,增强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提高畜禽生产力和饲料转化效率。选用适当的消化酶制剂弥补内源酶的不足,可以提高畜禽生产力和改善饲料利用效率。肉仔鸡的食量远大于蛋用雏鸡,但两者胰腺消化酶的分泌近似。肉仔鸡在同样的消化酶水平下要处理更多的食糜,日粮中补加外源性消化酶则显得更重要,饲喂效果显著。

温度和酸碱度是影响酶作用效果的两大环境因素,各种酶都具有各自最适宜(具有最大活性)的,甚至是维持其结构和性质稳定性的环境温度和酸碱度。家禽和猪肠道酸碱度和温度相差较大,适用于猪的酶制剂品种或酶活数量不一定适用于家禽。同一类酶(如蛋白酶)可有不同的来源和性质,如有植物、细菌和真菌来源,不同来源的同一类酶也可能有不同的环境适应性。因此在选择畜禽酶制剂时应注意不同的酸碱性。 2.针对目标底物(日粮类型)选用酶制剂种类 由于酶作用的底物特异性,要使饲用酶制剂发挥优良的效果,在应用时必须考虑饲料原料特性。不同饲料原料的组成和化学结构都有特殊性。在小麦和黑麦中主要的非淀粉多糖是阿拉伯木聚糖;而在大麦和燕麦中除了阿拉伯木聚糖外主要是β-葡聚糖;豆科种子中主要是果胶。可见,用于小麦豆粕型饲料的酶应主要是木聚糖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而用于大麦豆粕型饲粮的则主要是β-葡聚糖酶、果胶酶、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

植物饲料原料中的植酸相对上述碳水化合物而言比较简单,它具有固定的化学结构和特性,在植酸酶的使用方面要考虑的因素也就简单得多。

3.根据目标底物含量确定酶制剂的适宜用量

在日粮中使用非消化酶类的目的在于提高饲料中畜禽依靠内源酶不能消化物质的利用率或消除其抗营养作用。若底物过少,加酶就不会产生出明显的改进效果;若底物量过多,添加的酶量或酶活性不充足,则所能降解的底物数量有限,效果也不佳。这就要求底物与酶制剂用量之间应有适宜的比例关系,根据目标底物含量,确定添加酶制剂的用量。

对饲用酶制剂中绝大数酶的活力大小的度量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测定所选用的酸碱度、温度和底物对酶活测定结果影响很大,表现出从酶活指标难以判断酶制剂的质量优劣,具有相同酶活力的产品的使用效果差异较大。

4.确定酶制剂的营养改进值或营养当量,对日粮配方进行优化 使用酶制剂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在根据经典的饲料营养参数设计的日粮中添加酶制剂,该方式简单易行,会提高畜禽生产性能,但将增加饲料成本;二是根据酶制剂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改善饲料利用的程度,适当降低根据经典饲料营养参数设计的日粮营养水平或利用廉价饲料原料配制日粮,这样可以做到在保持动物生产性能不下降的情况下降低饲料成本。第二种方式所能达到的完美程度依赖于配方技术人员对酶制剂和饲料原料信息的了解程度,如果酶制剂供应商能够在充分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某种酶制剂所能改进的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大小或相当的营养价值[可以称作营养改进值(INV)或营养当量(NE)],在制作配方时应用这些INV或NE对经典的饲料营养参数进行调整后再进行计算,就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准度,实现真正的优化。上述技术信息也应是用户考察和选择酶制剂供应商的重要参考指标。

5.全面考虑日粮的营养平衡、商品属性和经济成本

酶制剂使用前后所能产生的饲喂效果的显著差异常见于一些非常规日粮类型,譬如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应用于以麦类作业主要能量饲料的畜禽日粮中。在日粮类型发生较大变化时,只考虑酶制剂的INV或NE而力求降低日粮成本是不够的或说是偏颇的,还应该全面考虑日粮的营养平衡,对因为日粮类型改变可能导致的某些营养亏缺应进行弥补。例如,以小麦作为主要能量饲料的日粮与玉米型日粮比较就更易出现生物素缺乏。商品属性也赋予商品饲料重要的价值,饲料原料类型的改变有进也会有损用户已经习惯和喜好的商品特点,如色泽等。弥补营养亏缺和商品属性都会有成本增加。

6.适当的饲料加工工艺,保障酶制剂的应用效果

酶是蛋白质,除了极个别酶可以在90℃左右高温保持结构和功效的稳定,极大多数不具有耐受70℃以上高热的性质。没有经过特殊稳定性处理的酶制剂很难经受住制粒工艺而仍维持较高的活力,更不能适应膨化工艺。对于必须制粒或膨化的饲料,宜采用后喷工艺技术将饲用酶(液态)均匀添加到配合饲料中。

四、饲用酶制剂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饲用酶制剂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饲料加工过程 ( 主要是制粒 ) 中的高温、配合饲料中的重金属离子、动物体内环境等导致酶制剂失活, 因此酶的稳定性是酶应用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应用中应注意对酶制剂进行稳定化处理。此外, 筛选优良菌种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菌种进行改造 , 使之生产的酶能耐高温、有较宽的 pH 作用范围等适应不良外界条件的性能。在某些新的饲用酶制剂产品开发过程中 , 对酶的最适活性单位或酶制剂添加量缺乏足够的试验基础, 复合酶的单项酶种及活性比例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些酶种是漫无目的地添加, 造成浪费和成本的提高。今后, 饲用酶制剂应向高效、专一方向发展, 开发特种动物专用酶以满足特殊需要。例如某一特定日粮类型的饲用酶 , 某一特定的动物某一阶段的饲用酶, 或单一用途的饲用酶 ( 如消除某一中抗营养因子) 。

微生物的生产属于微生物发酵的范畴 , 而应用属于畜牧业的范畴, 由于专业间的差异 , 给酶制剂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 , 因此要尽快建立简易、快速、准确的饲料和养殖企业都能应用的体内或离体酶活性测定方法。

对于饲料酶制剂生产国内大多数采用固体发酵法, 由于固体发酵生产工艺存在的一些缺陷目前无法克服, 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 , 在生产中有时带有杂菌, 给应用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

单纯使用外源性消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几乎没有正效应 , 但是如果分解非淀粉多糖酶与蛋白酶或淀粉酶合用可以提高饲用酶的利用率。从理论上讲, 对幼龄畜禽 。

由于消化酶分泌系统尚未完善 , 对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力较弱 , 或畜禽处于疾病或应急状态时, 消化功能往往会发生紊乱 , 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受到影响, 因此有必要在饲料里添加外源性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以补充内源酶分泌不足。但从实际生产来讲, 上述情况很难把握。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 , 只有复合酶才能提高日粮的消化率 ,所以很难确定哪种酶使用效果较好。

五、 饲用酶制剂的发展方向

迄今为止 , 饲用酶制剂对畜禽业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发酵, 进一步影响营养成分的可利用性以及动物的健康状况, 减少粪便和污染物的排放 , 改善环境质量。相比较而言, 酶制剂对表观能低的谷物饲料的改善作用大于表观代谢能高的谷物饲料。在规模化饲养的情况下, 酶制剂可以降低动物种群之间的个体差异。

关于酶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 , 多以家禽为试验动物 , 以猪 ( 尤其是仔猪 ) 为试验动物表明添加酶制剂是有益的。尽管酶制剂的使用可以给畜禽业带来好处已经得到证实,但酶制剂在动物日粮中的使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全面使用酶制剂之前, 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及酶制剂包被技术,进一步提高现有酶制剂酶活性及热稳定性。第二, 研制开发对各种抗营养因子和饲料毒素具有降解作用的酶制剂。第三, 进一步研究复合酶中主酶和次要酶,内源酶与外源酶之间的协同或拮抗关系 提高复合酶的协同效应。第四, 建立简易快速的饲料和养殖企业都能应用的体内或离体酶活性测定方法。

第二篇:蒸汽阀门在饲料机械行业的应用

饲料机械厂的蒸汽阀门成功应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鱼虾、禽、畜的需求迅速增长,因此各种饲料厂在全国各地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饲料厂应用成熟的生产工艺和成套的饲料机械生产线,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过程普遍采用计算机POC系统实现集中控制。在各种工艺参数中,蒸汽参数的控制对饲料成品的质量和成本控制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主要的生产线有颗粒机和膨化机。饲料原料经喂料绞龙将原料送至调质器,经调质的饲料送往颗粒机或膨化机。蒸汽在饲料机械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粒机

这是饲料厂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机器。其目的是通过颗粒机生产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饲料,满足鱼虾、禽、畜等的食用,其中的各种添加剂更是满足动物的营养,避免动物挑食引起的各种问题。

蒸汽在颗粒机上主要是应用在调质器上,加入蒸汽与饲料混合。主要作用与效果是: 1)使饲料中淀粉糊化,提高饲料消化率。

2)经调质,饲料流动性好,增强饲料的粘着性,有利于饲料成型。

3)软化饲料,提高成型速度,节省电耗,减少模辊磨损,延长模辊寿命。 工艺要求:物料水分控制在17%以内,温度控制在75-90℃之间。

在蒸汽管路中可用到我们苏州瑞克阀门公司产品有:压力表、截止阀、汽水分离器、过滤器、减压阀、安全阀、疏水阀(FT

14、TD10)、止回阀、气动调节阀系列执行器、减压阀等。

2.膨化机

这是饲料厂比较新颖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饲料通过高压挤压后,突然降至大气压下,使饲料体积急速膨胀,得到膨化状的饲料。这种饲料主要用于鱼虾养殖,膨化状的饲料能浮在水面,使鱼虾能长时间食用,不至于沉入水底。

蒸汽在膨化机上与颗粒机一样,主要是应用在调质器上,加入蒸汽与饲料混合。另外在物料挤压流动过程中,需要用蒸汽保温(夹套保温)。

工艺要求:物料水分控制在15%-45%。温度控制在90-105℃之间。

在蒸汽管路中可用到我司产品与在颗粒机上类似,在膨化机夹套保温上还用到IB倒置桶疏水阀。

3.干燥机

将刚生产的饲料送入干燥机干燥,防止发霉变质,便于保存。用蒸汽加热盘管,风机吹风,要求一般。有时会用到我司产品有疏水阀等。

一般饲料厂都自备一台1至2吨/小时蒸发量的锅炉,供汽压力为6barg左右。生产线的蒸汽耗量一般不超过一吨,所以其蒸汽管路口径不超过50mm。

第三篇: 粪链球菌在饲料中的应用

粪链球菌是目前专用的微生物青贮接种剂主要菌种之一, 它经过系列工艺制成的微生物制剂直接投喂养殖动物后, 有利于改善肠道内微生态平衡, 防治动物肠道菌丛区系紊乱, 有分解蛋白质为水肽、合成B 族维生素等功效。它能促进养殖动物的免疫反应, 提高抗体水平, 增强巨嗜细胞的活性。粪链球菌在国外饲料行业中已普遍使用, 在国内生产与应用中尚处起步阶段。 ( 一) 粪链球菌的生理特性

1、粪链球菌分泌的乳酸为L 型乳酸, 又称为自然乳酸或生理乳酸, 可完全被动物吸收利用。乳酸杆菌分泌的乳酸L 型和D 型都有, 但D 型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 双岐杆菌分泌的乳酸也是L 型乳酸。

在动物的肠道里, pH 值可显著影响微生物的数量与类型, 大部分来自食物和唾液里的微生物在肠道的酸性环境中存活很少,仅剩下大约103/mL 细菌, 主要是粪链球菌和乳酸菌、耐酸和不耐酸的细菌在肠道中还会受到不同的抗生因子如酸、蠕动、抗体等的影响, 但主要是pH 影响最大。而粪链球菌可在肠内形成生物薄膜附着在肠道粘膜上, 可以在肠道内发育、生长、繁殖,繁殖时间很短,19分钟分裂一次。

粪链球菌还可把部分蛋白质分解成酰胺和氨基酸, 把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的无氮浸出物转化为乳酸, 而且能使饲料里的纤维变软,所以饲料的转化吸收率就比较高.粪链球菌分解的这些特殊营养成分弥补了常规饵料的营养缺陷, 对各种养殖动物幼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营养强化和促生长作用。

2、粪链球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大多是肽或蛋白质,被称为细菌素。粪链球菌可分泌两类细菌素, 一类仅只是对相关的菌有抑制作用,抗菌谱较窄, 可阻碍病原微生物接触肠粘膜细胞; 另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它们对致病菌如: 沙门氏菌、致辞贺氏病和假单孢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所以, 长期在饲料中添加粪链球菌可以减少养殖动物肠炎等疾病的发生。

粪链球菌在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产生对养殖动物有益的营养物质,如乳酸、氨基酸、维生素、酶及抑菌物质。在饲料添加中, 既有防腐作用, 又增加饲料的风味, 促进养殖动物的食欲。

3、饲料中添加粪链球菌可减少养殖中有机物质排泄量,有较地减少水质污染。

在水产养殖水体中,添加了粪链球菌不仅有利于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同时又相应降低了排泄物中的氨态氨的浓度,减少了排泄物的不消化物, 改善了饲料环境, 减少了污染。

粪链球菌除了具有一般微生物所产生的有关酶外, 它还有一些特色的酶系, 正因为有 了这些酶系, 才赋予它重要的生理功能。由于饲料中饼粕、麦麸等农副产品中的植酸磷含 量较高, 对钙等矿物质元素利用造成影响, 而在粪链球菌的生理作用下通过催化、水解等 反应分泌出L- 乳酸, 它可以对钙质合成L-乳酸钙, 促进养殖动物对钙质的吸收。

( 二) 在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过程中, 粪链球菌添加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在研究进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原因是:

1、菌种失活

菌种失活导致功效降低是目前应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问题之一, 除微生物制剂生产中的因素外, 饲料加工中的高温、机械、制粒等操作以及养殖动物的肠道环境、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都与菌种失活有关。国外的一些研究机构已取得了很好的发展, 国内的一些公司和高校科研中心也在研究, 也取得了初步成功。

2、菌种的选育

粪链球菌的菌种不同, 它对不同养殖动物和不同饲粮类型的作用效果也不同, 因此在发展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中, 根据养殖对象、饲粮的特异性来选育菌种, 才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另外, 现有一些实验结果表明, 在低水平的日粮中使用粪链球菌饲料添加剂的效果比在营养较为全面的全价配合日粮中使用效果更为显著。因此, 选育在高日粮水平条件下应用的菌种, 也是菌种选育的方向之一。

3、质量监督的制定和管理

由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 关于产品的质量、贮存期限、监督管理 程序及规章尚未制定出来, 市场上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不仅具有与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相似的有益作用, 而且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无抗药性, 同时也不污染环境, 所以,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必将逐步发展, 并取得广泛的应用。

第四篇:低聚木糖在水产养殖饲料中的应用

低聚糖又称木寡糖,是由2-7个木糖分子以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功能性聚合糖;属于短链或短链分支糖类,因其特有糖基和糖苷键,而不被消化,但可以被肠道有益微生物利用,从而促进有益菌群的增殖,营养界称其为“生物益生素”;其主要功效成分是木二糖、木三糖、木四糖。主要功能特性表现在:能够选择性增殖双歧杆菌;吸附肠道病原菌,对动物起到保健作用,充当免疫力刺激辅助因子,促进动物对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低聚木糖认识的深入,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受到广泛关注。

现将其在水产饲料中的使用情况总结如下;为水产养殖用户使用低聚木糖做为饲料添加剂提供参考。

褚武英,吴信等试验探讨在草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低聚木糖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0.4%低聚木糖组增质量和血清总蛋白水平比对照组和其他组显著提高,但其尿素氮水平和胆固醇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因此,最适低聚木糖添加量为0.4%。

熊沈学,刘文斌等研究发现,摄食0.1‰地衣芽孢杆菌与0.1‰低聚木糖的混合物后,试验鱼增重率提高了73.42%。这表明低聚木糖与地衣芽孢杆菌混合物进入肠道后可能产生一定的协同作用,一方面低聚木糖能被肠道中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分泌的糖苷酶水解,生成单糖、挥发性脂肪酸等物质被机体直接作用;另一方面低聚木糖能作为有益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碳源,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增殖,促进机体对钙、磷、镁吸收利用,并能合成B族维生素,从而促进动物的生长。

熊沈学等选1年异育银鲫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2个重复.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

2、

3、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05%、0.01%和0.02%的低聚木糖,研究不同添加梯度对异育银鲫生长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并确定最合适的添加比例。结果表明,添加低聚木糖能够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其中以0.01%的添加比例增重效果较好;若添加过量,生长和蛋白酶活性出现下降趋势,而淀粉酶活性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李勇等报道,大菱鲆基础日粮中添加0.04%含量为35%的低聚木糖,与对照组相比,增重率提高l2.4%,饵料系数降低5.4%,水中化学需氧量(COD)降低3.4%,氨氮、亚硝氮和磷酸盐含量影响不大;这表明,低聚木糖能促进水产动物生长,但对水环境因子影响较小。

王国霞等报道,在南美白对虾饲料中添加0.05%的35%低聚木糖粉,其体重增重率提高11.93%,生长率提高2.65%,料系数降低了1.83%-5.51%,免疫指标血清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和酚氧化酶活力试验组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表明,南美白对虾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可以促进生长, 降低饵料系数, 提高非特异免疫力。

第五篇:有机铁在猪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应用,比无机铁有较高的生物利用效价,对猪生产性能可提高采食量、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和健康水平等。近年来,有机铁的研究应用受到重视。

1 生化特性

有机铁可分为金属络合铁(配体化合铁)和螯合铁两类。络合剂有蛋白质、氨基酸、糖、有机酸等天然有机物。金属络合铁是由一个中心离子(或原子)如Fe

2+

和配位体以共价键相结合所形成的复杂离子或分子。配位体是指那些含有可提供孤对电子原子的分子,有机分子中的N、O、S都可提供孤对电子,这些供体可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作用,从而形成复合物。螯合铁是一种特殊的络合铁,它是指一个或多个基团与一个金属离子进行配位反应而生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络合铁。螯合铁也称作内络合铁,由于它的环状结构,通常比络合铁稳定。

美国官方饲料监测局(MFCO,1996)确定了有机铁的定义:对氨基酸和蛋白质金属螯合铁,是指可溶性盐的金属离子同氨基酸按照1:(1~3)(最佳为1:2)的比例反应,生成配位的共价键所得产物。水解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50左右,生成的螯合铁的分子量不得超过800。这种结构使分子内电荷趋于中性,它的稳定常数适中,从而使金属在消化道中易于释放出来,比相应的无机离子更为优越。

2 效价作用 2.1生物利用效价高

许多研究证明,有机铁比无机铁有更高的生物利用率,且对动物的生长、生殖、健康及饲料转化率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妊娠母猪的日粮中添加200 mg/kg的氨基酸螯合铁,有相当的铁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中,可降低胎儿的死亡率,提高仔猪的出生重和断奶重,说明螯合铁可通过胎盘转运,进入到发育中的胚胎(无机铁无法通过)。有机铁的效价相对于FeSO4的效价范围为125%~185%。

Kuznet-sor等(1987)报道,蛋氨酸铁对7~28日龄的哺乳仔猪和4~5月龄的育肥猪的相对生物学效价分别为120%和115%(设硫酸亚铁为100%);Spears(1992)也研究了蛋氨酸铁对哺乳仔猪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为183%,Kuznetsor(1987)以红细胞计数和过氧化氢酶为指标,研究了氨基酸螯合铁对26日龄仔猪的相对生物学效价,结果分别为103%和114%。从大量的研究结果以及生产实践来看,氨基酸螯合铁的生物学效价明显高于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等无机铁源添加剂。

2.2化学结构稳定

植物性饲料中所含的植酸、草酸、磷酸根离子,容易与铁元素结合生成动物难以吸收的不溶性盐而排出体外,从而影响铁元素的吸收。有机铁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分子内电荷趋于中性,缓解了矿物质之间的拮抗作用,在消化过程中减少了pH值、脂类、纤维、胃酸等物质的影响,有利于动物机体对金属离子的充分吸收和利用。

2.3免疫功能增强

有机铁接近于酶的天然形态而有利于吸收,被吸收后可将螯合的铁元素直接运输特定的靶组织和酶系统中,从中发挥作用和满足机体需要。有机铁具有增强抗病力,提高免疫应答反应,促进动物细胞和体液免疫力的功效,发挥抗病、抗应激作用,改进动物皮毛状况,减少早期胚胎死亡,对某些肠炎、皮炎、痢疾和盆血有治疗作用;在接种、去势、运输、气温过高和变更日粮等应激条件下,有良好的效果。

2.4副作用小和适口性好

无机铁因有特殊味道而影响动物的适口性,又因其性质不稳定,易与其他营养物质产生拮抗作用,并在消化吸收过程中还会影响胃肠道的酸碱平衡,而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应用过量会造成动物的中毒。有机铁如氨基酸螯合铁,既提供动物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又提供铁元素,适口性好,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好,吸收率高,易转运,可加强动物体内酶的活性,提高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利用率,从而促进动物生长性能的发挥。

2.5吸收率好利于环保

有机铁中金属离子在配位体氨基酸或小肽的保护下,形成稳定的化学结构,既避免了矿物质之间的相互拮抗作用,又消除了无机铁易对维生素氧化的弊端。无机铁被动物吸收及蓄积的量很低,吸收率仅为10%左右,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影响环境,破坏地力,引起农作物富集,危害人畜健康。由于有机铁生物学效价高,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即可代替高剂量的无机铁。

3 吸收机理

Dreosti认为影响矿物吸收的肠道的物理化学因素对其生物利用率的高低起主要作用。生物利用率高的微量元素吸收率也比较高。有机铁是利用配位体的转运系统吸收,而不是金属的转运系统。如氨基酸、蛋白螯合物分别利用氨基酸、肽的吸收通道。尤其是研究小肽的吸收机制后,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蛋白质螯合物。通过氨基酸和肽的转运系统,螯合物完整地透过肠粘膜层进入血液,大大地提高了铁元素的利用率。 有机铁受到配位体的保护,不易受到胃肠道内的不利于金属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胃肠道PH值对金属复合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的影响较大,试验认为氨基酸或肽的螯合物的稳定常数适中,既有利于与铁元素结合成螯合铁被运输,需要时又能有效地从螯合物(载体)中释放出来。有机铁分子内电荷趋于中性,在体内pH值环境下溶解度好,吸收率高,易于被小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供给周身细胞需要。

4 生产应用 4.1哺乳仔猪

国内外研究表明,有机微量元素铁可通过母猪胎盘和母乳传递给仔猪,从而促进仔猪生长发育,预防缺铁性贫血,降低乳猪死亡率。

Close(2001)研究发现,在妊娠母猪或哺乳母猪日粮里添加有机铁,仔猪断奶重增加,血液中Hb 升高,证明有机铁通过胎盘容易进入胚胎。据英国Darneley (1993)研究报道,母猪在1-8胎次产前28d开始采食有机铁(56.7g/头·d)平均每胎育成离乳仔猪头数提高7.1%,仔猪死亡率降低26.8%。Yamamoto(1982)研究亦表明,有机铁可穿过母猪胎盘为胎儿所用,提高仔猪的铁储备,改善仔猪生长性能,仔猪初生重断奶重均显著增加。

4.2断奶仔猪 有机铁应用于断奶仔猪有显著效果,徐建雄(1993)在35~80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蛋氨酸铁60mg/kg,使生长猪的日增重、饲料效率分别提高9.99%~12.98%、6.60%~10.61%。据四川省畜科院动物营养研究所研制.省畜科公司生产的中华富铁康,取代1/3的FeSO4试验,结果日增重提高3.34-5.47%,料肉比降低4.23-4.26%,皮肤健康红润被毛光滑亮泽,增重成本降低经济上可行。

4.3生长育肥猪

添加有机铁使生长育肥猪提高了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据黄国清试验看出,添加蛋氨酸铁日增重提高9.56%,饲料报酬提高7.63%。鞠继光等(2000)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羟基蛋氨酸铁40mg/kg代替等量相应的无机铁,可提高40-75kg生长猪的日增重8.3%,降低料肉比13.7%。

5 问题与对策

有机铁作为新一代高效的安全营养添加剂,有其自身的功能作用,是有良好的市场应用领域。但从实际使用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和生产应用上解决。

5.1生产成本较高 现市场上的有机铁产品售价是无机铁的10倍以上,难以在实际生产中大量应用;国内生产厂家如氨基酸螯合铁还没有研制出降低生产成本的新工艺新方法,生产出市场能接受经济可行的有机铁产品,应改进产品配方,工艺设计,选择合适的生产工艺路线和简化生产程序,降低生产成本。

5.2提高产品质量

有机铁产品(除富马酸亚铁外)的质检方法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当前有机铁产品的定性定量分析尚待研究解决,通常采用的分光光度法、电位法等不适应其产品的定性定量分析,难以确定其有机的螯合度或络合度的质量,很难规范有机铁的生产、销售和应用。为了利用廉价的螯合剂生产有机铁,优化合成方法和新生产工艺路线,建立定性、定量的检测新技术,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5.3研究作用模式

有机铁在动物体内的吸收机制和代谢原理及对机体造血机能有待进一步研究。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金属氨基酸螯合铁和蛋白盐利用肽与氨基酸的吸收机制,而并非小肠中普通金属的吸收机制,但作用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5.4探讨利用条件 继续研究适合动物机体的最佳螯合物(络合物)结构形式,最佳添加时间和剂量。不同的螯合剂组成的有机铁、不同的动物、不同日粮营养水平、不同生理条件,都影响有机铁需要量,因此明确有机铁的利用条件很有必要。

5.5强化示范推广

加大对有机铁的示范宣传推广,终于有一天,它将成为常规的矿物质元素添加到动物饲料中,一旦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普及使用,将会给饲料工业和畜牧业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上一篇:客服转正工作总结优秀下一篇:客服部班组长竞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