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论文范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系统集成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文章对数据集中与系统集成的关系做了分析,就系统集成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论述。为提高效能、安全、容灾、管理等建设数据中心的思路和方案,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篇:系统集成论文范文

浅谈楼宇自控系统中的系统集成的应用

摘 要:楼宇自控系统是一种将建筑物内有关电力、照明、空调通风、给排水、防灾等电气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综合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楼宇自控领域的技术创新正以迅猛的势头不断发展。

关键词:楼宇自控系统 体现 系统功能

楼宇自控系统由独立的控制子系统向集中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监控与管理系统发展,实现数据采集、过程控制、流程优化、运行管理和信息化的各项功能。在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也指出,智能建筑必须具备智能化系统集成功能,接口应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也就是说,只有合理选择专业化的楼宇自控设备、系统结构,才能真正实现楼宇自控系统的集成化和信息化。

1 楼宇自控系统

传统的楼宇自控系统实现对建筑物的空调监控系统、通风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供热系统、电梯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的控制、操作、监视、报警、记录、存储、报表、管理等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业管理的需求不断提高,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容纳了火灾报警系统、安防系统、车库管理系统等,且相互之间具有联动关系,功能越来越强大。

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原则如下。

(1)分散控制、集中管理。根据各子系统的设备分布和控制要求,控制器分散到各子系统的设备间、楼层或各设备中,实现对设备分散控制。在智能建筑中设置中央监控室,实现对楼宇自控系统的集中科学管理,为建筑中的用户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建筑的管理者提供方便的管理手段。

(2)节能措施。控制方案和设备的选用应采用节能技术,充分体现节能效果,为智能建筑减少能耗,并降低管理成本。

(3)可靠性和稳定性。使楼宇自控系统的安全运行有保障。

(4)适用性。满足并优化各子系统流程的运行和管理。

(5)易操作和易维护。采用中文信息界面,结构简单合理,维护方便。

(6)兼容性与开放性。系统是软、硬件一体化的整体,要求具有兼容性和良好的开放性。

(7)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2 专业化体现

(1)选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在设备选型时,首先应注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实用性和可行性、先进性和成熟性、标准化和规范化、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等几个方面,保证系统满足智能建筑的规程规范与标准要求。在硬件结构、接口技术、软件平台上采用技术成熟的产品,且尽可能保持一致。其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性价比、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开放性与兼容性,在通信协议、系统配置、软件应用等方面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软、硬件的及时升级,以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效益。理想的设备选型方法是产品厂家尽可能少,且为遵循同一协议、同一接口标准、同一软件平台的成熟系统产品。

(2)网络化。楼宇自控系统的网络包括设备层、控制层和管理层。网络拓扑结构应具备安全性和开放性。网络访问控制方法应具有快速、准确、可靠和安全的性能。网络介质要求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高。网络节点应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权限保护功能。应根据智能建筑的规模和标准,合理构建局域网及其与广域网的连接,并充分利用互联网通信协议(TCP/IP)和综合信息服务网(ISDN),使整个网络具有多用户访问、多控制现场、对突发事件快速响应、集中数据存储和控制、远程浏览、远程故障诊断与报警等功能。

目前,楼宇自控系统的网络结构有集中式结构、分级分布式结构和全分布式结构,并向分散式结构发展。集中式结构为单机系统,适合于小系统,多选用单片机、工控机等,存在于一些已建成的楼宇中。分级分布式结构适合于大、中型系统,各控制器和操作站通过控制网络实现通信,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目前应用较普遍。全分布式结构即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系统中传感器、执行器均为智能节点,智能节点能访问控制器、网络处理器和应用处理器,既能进行控制,又能管理网络通信,具有开放性、互换性、全分散性,是楼宇自控系统发展的趋势,目前应用非常普遍。

(3)数字化。数字化是指楼宇自控系统之间以及楼宇自控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之间能够实现网络连接以及图像、数据等信息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在系统的硬件结构上采用现场总线技术,使传感器(如楼宇自控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温度、压力、流量等物理量传感器,电流、电压等电量传感器,红外探测器等)与执行器也同控制器一样实现数字化通信,阀门等配置数字式接口技术。这样,每个传感器或执行器就是一个独立的网络节点,对应一个独立的IP地址,能够直接与控制器、操作站通信。

(4)集成化。楼宇自控系统只有实现空调、变配电、照明、电梯、给排水、火灾报警、安防等系统的集成,才能实现对系统的监控,起到协调各系统的功能、提高能源利用的作用。在系统集成方面可采用多种方法,如利用动态数据交换(DDE)技术、OPC (OLE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等。采用的方法应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如现场总线LonWorks),建立在Internet技术的基础上,可支持不同厂家的产品,并在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系统的集成。美国Honeywell公司的企业楼宇集成系统EBI( Enterprise Building Integrator)集成化功能较强,利用DDE技术可将火灾报警系统、安防系统、数字影像系统、人员与资产定位系统等与传统意义上的楼宇自控系统进行集成。

(5)信息化。楼宇自控系统的信息化一方面体现在中央操作站的信息化管理功能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与智能楼宇内的办公自动化网、通信网络的信息共享上。操作站选用PC机、打印机和楼宇自控软件平台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管理和优化,在网络化、数字化基础上实现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的功能。对收集到的楼宇内部资料进行分析,将其整理成相关的信息,使楼宇自控系统设备信息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防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的信息相互综合,实现相关的物业管理,如备品备件管理、维护管理、能源管理、成本预算管理、设备计划管理、自动抄表管理、费用计算管理、人力调度管理等。

(6)设备专用化。楼宇自控系统硬件采用模块化设计,设备的专用化体现在功能模块上,如控制器、网络模块、电源模块、各类I/O模块等专用功能模块。目前,控制分站的专用化是一个趋势,如迈科智控有限公司的定风量控制器、空调机控制器、通风控制器、变风量控制器等,安装简单、维护方便。

(7)先进性。楼宇自控系统的技术先进性与成熟性是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便于扩展与升级的前提。目前,两大主流技术是LonWorks和BACnet。

3 系统集成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实质就是集成化,即信息资源和任务的综合共享与全局一体化的综合管理,通过系统集成实现综合共享。集成化的技术核心是建立在系统集成、功能集成、网络集成和软件界面集成的多种技术集成基础上的新型技术,以信息集成为目标。系统集成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监控管理平台,提供一整套采集、处理和在网络上发布各类实时数据的系统软件,实现对系统信息、资源和管理服务的共享,具有简易和方便的操作界面,且具有向上的开放性和向下的包容能力。

楼宇自控系统的集成方式应与智能建筑中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一体化考虑。基于系统集成的目的和智能建筑的现状,推荐采用区域网—子系统集成方式。系统结构由IBMS管理层、系统管理层和设备层组成。系统中硬件采用通信网关,基于TCP/IP协议、Windows NT操作系统实现与各子系统之间的通信连接,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C/S)工作模式。这种集成方式的软件体系为集成信息管理,信息交换可通过软件或硬件完成,传递的数据格式也是自定义的,并可方便地对智能建筑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进行二次开发。

4 工程实例

某大学城是某市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基地,具备现代建筑内楼宇自动化技术,目前已有清华、北大、哈工大三校研究生院正式入驻。三个校区的楼宇自控系统是各自独立的,功能、系统结构和选型相同,只是规模不同。以一个校区为例,其楼宇自控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央空调监控系统、照明控制系统、给排水控制系统和变配电系统构成,其网络拓扑结构。

4.1 系统功能

该大学城楼宇自控系统的各子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有集中监控功能,实现对探测器输出值的实时监视,采集、传输、显示和记录各探测器的环境参数,实现预报警、报警、报警联动的三级报警与控制,与消防广播、警铃、排烟风机、正压风机、停止空调运转、自动喷淋灭火、自动气体灭火实现联动。广播、背景音乐在紧急事故(如火灾)时可自动切换到紧急广播工作状态。

(2)中央空调监控系统。监控整个校区的空调系统及其设备(包括新风机、空气处理机、风机盘管、新风机组、排烟风机、正压风机和冷冻水进水量控制器等),并通过对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和流量的测量,自动计算出空调系统的冷负荷。

根据实际的冷负荷,通过空调冷水机组的群控装置,来调整冷水机组的负载变量,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测量并自动控制新风机、空气处理机过滤网的压差,维持系统要求的压差值。对各种空气处理机组中的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流量、液位、风量等)进行检测、控制,对风机、冷冻机等设备以及过滤器的状态、风机的状态及故障报警进行自动控制与监测。

(3)照明监控系统。对大厅、公共走廊、楼梯、地下停车场、会议室等公共场所实现集中监控,对教室等其他区域实现就地控制。

(4)给排水控制系统。利用变频控制技术实现恒压供水,为就地控制方式。

(5)变配电系统。实现对10kV进线、380V出线回路,备用柴油发电机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数、频率的检测和变压器的超温报警监测,为就地监控方式。

4.2 专业化分析

该大学城楼宇自控系统的集成特点如下。

(1)选用不同厂家的产品。主要控制器选用进口产品,其他设备选用国产设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选用了北京西门子公司的Cerberus CT11系统,中央空调与照明监控系统选用了Honeywell公司的Excel 500系列产品,给排水与变配电系统选用的是国产设备。

(2)通信协议不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控制器间的通信总线为C总线(CANbus),火灾显示盘、火灾显示驱动器及输出模块与控制器间的通信总线是LonWorks总线,探测器与控制器间的通信总线是D总线(Compobus/D)。中央空调与照明监控系统中工作站、服务器与控制器间的通信采用以太网,DDC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为LonWorks。

(3)网络结构独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1台操作站、1台控制站构成一个环形网络,中央空调与照明监控系统由2台服务器(1主1备)、4台工作站和DDC控制器构成一个控制网络。整个楼宇自控系统的网络分为两部分,各自独立。

(4)集中监控与就地控制结合。根据校区的实际情况,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中央空调为集中监控,照明系统为集中监控与就地控制结合,给排水、变配电系统为就地监控方式。

(5)系统网络与楼宇中的其他自动化系统脱节。楼宇自控系统与校区内的楼宇安防系统、楼宇办公自动化系统、楼宇通信系统四者各自独立,没有实现资源共享。

(6)信息化管理程度低。该系统仅实现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央空调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系统中的操作、报警、历史趋势、历史记录、报表生成等管理功能。由于系统结构的原因没有与校区内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平台链接,未实现信息化管理。

(7)集成度较低。仅实现了具有集中监控功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央空调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系统的设备集成、信号集成,没有实现与安防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电梯等设备控制的集成,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监控平台,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成,即信息集成。

(8)适用性较强。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功能适用。

5 楼宇自控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系统的开放性差。由于楼宇自控产品厂家较多,不同厂家生产的控制器在相互连接和通信上存在困难,兼容性不理想,开放性仍有待改善。

(2)系统设计不合理。由于设计人员对楼宇自控系统的内容和被控设备认识不足,与相关专业配合不当,造成了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不合理,运行效果不佳。

(3)系统的集成化程度较低。由于楼宇自控产品遵循的通信协议较多,协议的开放性又较差,使系统的集成实现困难。

(4)系统结构复杂,投资高。往往为了实现各种楼宇自控功能,须选择几个不同厂家的产品,而为了实现这些系统的通信致使系统结构复杂,造成自控系统的投资比机电设备高的现象,使投资商望而却步。

6 结语

楼宇自控系统正向着全分布式结构的现场总线系统发展,这些分布式控制系统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综合的、统一的,其集成化、智能化也在向更高层次发展。楼宇自控系统和工业自动化系统正在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工业自动化技术、工业自动化设备和软件也正在不断地应用到楼宇自控系统中。现代通信技术正在改变着楼宇自控系统,如移动电话与楼宇自控系统互发指令等。在设计、施工和管理楼宇自控系统时,应科学、合理地掌握和体现系统的专业化和系统集成程度。

参考文献

[1] 陈挺,缪希仁,张培铭.BMS集成及其开发技术[J].低压电器,2002.

[2] 胡慧.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系统一体化管理[J].低压电器,2002.

作者:彭智颖

第二篇:数据集中与系统集成的关系分析及系统集成的信息化建设

摘要:文章对数据集中与系统集成的关系做了分析,就系统集成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论述。为提高效能、安全、容灾、管理等建设数据中心的思路和方案,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数据集中;系统集成;SOA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投入使用的信息系统数量在不断增加,但由于不同信息系统采用的软、硬件和体系结构存在差异以及业务流程相互独立等原因,全局上出现了诸如信息孤岛和业务流程断裂等问题。近年来在金融业中普遍实施的数据集中以及为提高效能、安全、容灾、管理等而建设数据中心的思路和方案,对解决上述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金融机构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服务于决策和带动业务创新,实现此目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数据集中。然而,从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信息化建设实践来看,数据集中对解决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仍较为有限,且可持续性较差。笔者认为,较为理想的方法是采取一种开放且能够适应业务不断变化的体系架构,持续性地进行系统集成。

一、数据集中与系统集成的关系

一般而言,数据集中是指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并进行相应软、硬件的整合,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而整合又是指将2个或2个以上具有不同数据库结构、不同操作系统的信息系统进行无缝连接,以达到数据的实时交换。系统集成则是指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将各种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

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看到数据集中与系统集成的辩证关系。早期大型机的应用是硬件和数据走集中道路的典型例子。虽然大型机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等优点,但是缺少灵活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等缺点却为后来的PC和UNIX服务器带来了广泛的市场空间,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群集技术的应用,业界把PC和UNIX服务器集成起来,从而实现了大型机的功能,出现了两者并存的局面,这是技术层面上数据集中和系统集成两者之间辩证关系的例证。在应用层面,要正视信息孤岛和业务流程断裂问题长期性存在的合理性,仅依靠数据集中不能完全解决这2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通过系统集成去连接孤立的信息和断裂的业务流程。以人民银行为例,不同司局的职能部门管辖着征信、账户、反洗钱等重要的信息资源,各信息系统使用的软、硬件众多,体系结构复杂,各职能部门业务流程又相互独立,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要把上述信息资源及相关应用集中到统一的软、硬件平台,不但不现实,而且技术实现困难,并且由此引起的业务流程及组织架构的改变短期内亦难于实现;即便人民银行系统内部实施了部分或者全部信息系统的数据集中,但依照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现时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把系统外部(如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的信息资源集中到自身的内部系统,因而仍需要考虑采取系统集成的方法。

数据集中和系统集成作为解决信息化问题的2种不同方法,在合适的时候采取数据集中可以解决信息化进程中的部分问题,而系统集成则是信息化建设中

不可缺少的技术。从广义来看,系统集成是一种思想,一种哲理,是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信息化建设实施的方法和策略,而数据集中则是规划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信息技术体系离不开系统集成,但并不是每一个信息技术体系都需要数据集中。

二、系统集成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信息系统集成可分为数据集成、业务集成和应用集成3个层面,以下所提到的系统集成主要指应用集成。

首先,要对系统集成有正确的认识,它不是对分离系统和应用的简单连接。在早期的许多系统集成实践中,由于采用不恰当的技术手段或者对系统集成认识偏差等原因,当时许多系统集成项目达不到预期效果,造成用户对系统集成产生怀疑。例如,早期利用C/C++,SQL或脚本等编程方法硬性地在几个应用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数据共享,这种集成方法往往只解决了当时的问题,却为日后应用系统的维护、更新及扩展等带来更多的问题,效果极其有限。

其次,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系统集成效果得到初步显现。过去十几年采用的企业级应用集成(EAI)技术,主要针对企业或政府行业级别的集成, 初步体现了系统集成为其带来好处。EAI将业务流程、应用软件、硬件和各种标准联合起来,在2个或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无缝连接,使得它们像一个整体一样进行业务处理和信息共享。例如,企业或政府部门后端应用系统和Web的集成,构建能充分利用多个业务系统资源的电子商务(政务)网站,系统集成效果得到初步显现。然而,这一时期的系统集成基本采用J2EE或.NET的体系结构,这2种体系结构之间未能直接交互(如组件之间的交互)。如果从更大范围来考察系统集成,这2种异构体系之间相互集成仍会遇到不少困难。

最后,要充分认识到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技术对系统集成带来的深远影响。SOA是一种基于标准化的技术手段,它以服务为基本元素来构建或整合不同的信息系统,实现行业内、外部不同信息系统的集成。SOA的目的是提高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充分整合和复用原有的信息资源,并使得信息系统能够灵活快速地响应业务需求的变化。与EAI集成技术相比,EAI解决集成问题往往是事后的,即遇到了需要集成的问题,才想办法通过EAI来解决;而SOA解决集成问题是事先的,即在构建SOA体系架构时,就已经考虑到系统集成的问题。因而,SOA是未来较长时期里能够引领信息系统建设走出信息孤岛,实现全局范畴信息资源共享的最佳实践。

三、SOA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前景

以企业(或单位、金融机构等)为例,不同企业的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投入使用的各种信息系统越来越多,但至今仍没有完成建设的迹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应用软件。应用软件不仅仅是代码,其实质是企业业务的体现,同时又是企业文化的反映,企业的业务和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作为企业业务和文化现实反映的载体,势必要适时地反映这种变化,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然而,在传统的软件开发中,应用软件要响应业务需求的变化常需要通过不断修改软件代码来完成,且不同的应用系统及同一系统中的不同模块之间接口的依赖性比较强、耦合度高,当企业应用软件从部门级单一的功能发展到企业全局的应用时,这种强依赖性、高耦合度往往会造成应用软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不良局面。因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体系、方法和工具,能够把所有应用软件的接口通过统一的、松耦合、易替换的标准来描述,这种标准与软件实现技术、平台、地点无关的软件服务体系,正是SOA的倡导的理念。

SOA通过以下几项核心技术来实现上述软件服务体系。一是服务即服务构件架构SCA(Service Component Architecture),它是一种与实现语言无关的服务构件编程模型,可以很好地处理服务网络的建构;二是数据即服务数据对象SDO(Service Data Object),它以对象为中心,采用层次树型数据模型,是一种最贴近业务表现的方式,使用SDO 可以统一数据访问和处理模式,即使数据来源于以后的数据源如关系数据库、XML数据、Web服务等;三是编排即服务编排和流程,它将已有的服务组装起来定义真正的业务流程,同时提供相应的事务管理、流程状态管理、出错处理等支持功能。BPEL(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是服务编排的核心技术,也是具体业务流程的表现。

中国电子化标准研究所在SOA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对SOA的基本概念、软件开发、产品互操作、工程项目实施、质量与产品测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明确和体系化的标准规划,于2009年6月24日发布了《中国SOA标准体系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这是我国SOA标准化工作的里程碑,奠定了SOA标准与产业、应用融合的基础,将有力推进我国信息化借力SOA思想和技术向纵深发展。

与传统技术相比,SOA从业务着眼,基于标准化的技术手段,以服务为基本元素来构建、整合和集成适合于各行业应用需求的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充分整合和復用IT资源、并使信息系统能够灵活快速地响应业务变化需求。

四、结束语

新的信息系统是旧的信息系统资源的利用、整合和集成,同时又是将来能够被新业务系统整合和集成的资源,通过持续的整合和集成,最终可实现企业级别信息系统的大集成和不同行业之间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真正实现全社会范围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为信息化建设找到了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作者:郭寅生

第三篇:浅析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

摘要:所谓建筑智能化系统,其实它就是通过那些互相独立却又互相关联的系统所构成的。通过收集的科学数据显示,建筑智能化系统在我国的应用状况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很多方面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改善。所以为了能更加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建筑智能化系统应该去遵守相应的规定或准则,这样才能更好的往智能化系统集成的方向发展。本文就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及现状等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现状;发展趋势

建筑智能化系统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而我们国家兴起的比较晚,是在同时期的末期才开始致力于这个方面的研究的。这个系统的综合性能很高,并拥有高科技性及高复杂性,比如它涉及计算机学、控制学及系统集成理论等多元化的知识,所以这也体现出了它的优势所在,是传统管理模式所无法达到的领域。而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开始被引入到各个工程的建设中。比如,世界各地的医院、机场及大型体育馆等的构建中,都采用了智能化系统,而且它们都对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最终以求实现信息的统一管理。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现状

1.在设计方面

我国大部分负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都不够高,掌握的知识也不够全面,因此就会很容易造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设计上出现不完善、不足的地方;而这些先天设计的不足,也将会给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带来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2.在施工方面

很多负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单位都是一些分包、挂靠的单位,而这种性质的单位通常资质低、员工少、工作能力及效率差、技术力量也很低,所以很难保障工程的质量。

3.在验收方面

3.1 监理方面

不少工程监理单位并不具备专业的智能化系统工程管理人员,它们一般让电气监理来负责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可是电气监理人员并不具备智能化系统技术方面的知识,所以这也就导致了施工工程得不到有力的监管,施工人员也得不得正确的技术指导。

3.2 检测方面

通常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结束施工时,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知道这项工程的施工质量,这也是这个工程的质量依据。但是当前第三方的检测还没有符合的,不管是设计、施工、还是监理单位都很难达到检测的条件。

3.3 产品质量方面

某些设备的供应商会以低价中标,然后偷偷变更设备的型号规格、品牌等,再投入到工程的施工中,这大大降低了工程的质量。

3.4 政府质检方面

根据调查,政府的质检部门在智能化系统工程质检人员及质检设备的收录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疏漏,缺乏专业的质检人员和质检设备;这也会让施工工程的质量得不到有力的监测。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成

建筑智能化系统一般由六个系统所构成,第一个是通信网络系统,主要有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卫星电视系统及公共广播系统等,它们是一个主要负责建筑内部数据、语音及图像等传输的系统。第二个是信息网络系统,主要有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通常被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等方面。第三个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它通常负责对空调系统设备的管理控制。第四个是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主要有报警系统、探测系统及联动控制系统等,通常被应用于火灾事故的探测及预警消防方面。第五个是安全防范系统,主要有视频监测系统、巡更系统及入侵报警系统等,一般负责公共安全维护及预防这方面。最后一个是综合布线系统,它负责建筑内部及外部的网络传输。这个系统不仅可以把建筑内部的数据、语言及图像等通信网络设备进行互联,而且还可以与外部通信网络进行互联。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原则

为了实现智能化系統的集成,达到各个系统功能及信息共享的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还应当遵守3个原则。

3.1 系统集成的适用性原则

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只是用集成的方法去达到智能化建筑便捷、舒适、安全的目的,它是一种技术手段。所以我们应当依据智能化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安排,把适用作为主要目的,千万不要贪大求全,应当留有转圜的余地才是最恰当的方案。

3.2 通信协议的统一性原则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其他子系统的应用软件、用户软件等,都是由多个厂商、多个系统软件及多个操作平台组成的结构体系。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各个子系统之间互联的问题,所以,这个系统集成还应当遵循一个统一的通信协议,这样才方便我们解决子系统之间的通信问题。

3.3 接口性能的确保性原则

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设备供应厂商应当供给能达到设计需求性能的接口,要能符合设计规定的接口性能,并且不出现兼容性和通信瓶颈这两种弊端,这样才能保障系统接口的产品性能。

四、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

4.1 TCP/IP协议

未来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发展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相连的,因为TCP/IP协议统一的地址规则及域名的唯一性等,让它成为了目前意义上的国际标准。而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建筑的网络也会使用TCP/IP协议,让千兆位的以太网成为可能。而现场总线技术的不断发展,让以太网从管理层、控制层往现场层延伸,所以,在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中,传输和控制网络结合起来也是必然的结果。

4.2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计算方式从一开始以大型机为主的集中计算方式,到之后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再到浏览器/服务器的计算方式。可见浏览器/服务器的计算方式已经成为了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首选计算方式,因为它在开放、维护、升级及应用方面的操作都十分简单,所以它也会是未来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首选计算方式。

4.3 必要的技术手段

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辅助我们实现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第一,我们之前提过的,可以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来实现系统的集成。第二,我们采用协议转换,来实现系统的集成。简单的来说就是对于不同协议的网络互联,我们可以使用协议转换器来解决网络的匹配问题。第三点就是使用OPC技术来实现系统的集成,OPC主要被用来解决数据读取及写入方面的问题,然后让数据传输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这样我们就不需要专门的接口程序,也可以直接读取数据,甚至还能实现不同软件直接的连接。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如果要让建筑智能化系统真正的实现集成化,那么有很多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去改进的。比如在网络技术方面、软件方面、施工设备及专业的技术操作等等,都是有待提高的。我相信在未来智能化的发展是必然的一个方向,所以对整个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来说,我们只有达到了这些标准后或者说改善了存在的不足之后,整个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才能真正的去被我们实现。

参考文献:

[1] 吕云松.对知识管理系统在建筑智能化企业部署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1(14)

[2] 胡宏玉.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J].科技资讯.2011(14)

[3] 周晓峰.陈兆霞.试论医院建筑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

作者:乔冬旭

上一篇:电压表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糖尿病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