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内容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地质勘探内容范文

地质专业煤矿实习重点掌握内容

下矿实习重点掌握内容

一、“三书”的编写。学会编写“三书”,至少独立编写一份回采地质说明书或掘进地质说明书;并熟练掌握说明书内容。

二、独立编录长度不少于500米巷道素描,掌握井下地质素描的基本技巧。

三、独立编写针对性、适用性较强的探放水或防探水措施。

四、编写水情水害预报或水害预测评价报告。

五、编写工作面采后总结。

六、某重点防治水工程或有较多防治水工作的工作面结束后,编写防治水工作总结;编写物探异常区验证报告。

七、熟知基本矿图、台帐等。

八、掌握矿井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依据。

九、熟知所实习矿的基本条件,包括生产系统、通风系统、运输系统和排水系统等。

十、进一步夯实专业知识,为回所后开展科研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第二篇: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DD2003-01,2003年4月,中地调发〔2003〕53号)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B1.野薄记录格式

日期:年月日天气:( 如:睛、阴、小雨等)地点:(如:野外基站) 路线:( 如:自经至)

手图号:

航片号:

任务:(如: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

追索断层(或层))

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

点号:(如:0066)

座标: X:Y:

GPS: (如:经度纬度高程)

°位置:(如: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

露头:(如: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

点性:(如: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

描述:(如:点E为………..

点W为………

接触关系为………)

标本: (如: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测试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样品岩性为………)

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

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

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

SE+650m 点间:(如: (1) NO0066650m: 沿途为………

s+850m(2) 650m1500m: 沿途为………

ssw+900m (3) 1500m2400mNO0067: 沿途为………)

………………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

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

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

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

B2. 野薄记录格式说明

①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摄影资料记在相应地质观察记录之后,应注意数码照相编号或底片编号、摄像对象和内容及方位,凡图上有路线通过的地点必须有文字记录。

④工作小结应另起一页。记录本内不得记与野外地质调查无关的内容。

⑤产状标记方法(记录或信手剖面)

层理140°∠30°;次生面理50°∠40°,可在产状前注明S0、S

1、S2……或糜棱片理等;

断层120°∠45°;节理320°∠70°;轴面A40°∠50°;枢纽Fh30°∠60°;线理

0L300∠10°等。

B3. 野外工作手图勾绘内容

野外工作手图必需标记和勾绘如下内容:

① 地质点(直径1mm的小圆)及点号(一般标记在地质点的右下方);

② 地质点上所观测到的岩层产状和各种面理产状;

③ 地质界线(地层单位之间的分界线、断层线、岩性岩相分界线、侵入体侵入界线、含矿层界线、地貌单元之间分界线等,勾绘时需遵循“V形法则”及野外实际展布情况);

④ 地质体填图单位(各种正式和各种非正式填图单位)代号及岩性岩相代号或花纹; ⑤ 各类样品采集点及编号;

⑥ 地质路线(用绿色虚线标绘)和实测剖面线(用黑色实线标绘)及剖面代号。

第三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金德山)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要紧凑简练,既注重时效性又注重实用性。一份应急调查报告必须包括以下6方面内容,反应这些内容的实际材料必须在应急调查时收集齐全。

1、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

时间和地点越具体越好,地点包括灾害发生的行政区域和地貌位置。

2、地质灾害损失

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应说明受损对象、损坏程度。根据灾害造成损失的大小,划定灾害级别。

3、防灾措施及成效

灾害发生前和发生后,已采取的各种防灾减灾措施,其效果如何。

4、地质灾害成因和类型

地质灾害要素描述,形成环境、诱发因素分析,灾害活动历史回顾,地质灾害专业上的归类。

5、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根据影响地灾活动的主要因素变化态势的预测,分析地灾继续活动的可能性,可能受到灾害影响的危险区范围,受灾害威胁的对象及其重要性。

6、进一步防灾减灾工作建议

为了抑制灾害发展、减轻灾害损失,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措施的建议。

第四篇:矿产地质调查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1.1 目的任务

矿产地质调查是矿产远景调查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旨在通过对成矿有利地段的实测调查,以及典型矿床、矿(化)点等的系统调查研究,大致查明区内成矿有关地质体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地质条件,发现新的矿化线索和矿(化)点,为物探和化探异常推断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5.1.2 基本要求

5.1.2.1 以新的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倡导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调查区矿产地质研究程度。原则上采用数字地质调查技术。

5.1.2.2在预研究工作基础上,综合分析主要矿产成矿地质作用类型及其成矿有利地段,结合工作区地形、地貌、地质和已知矿产展布特点,在成矿有利地段针对成矿有关地质体和地质现象,采取实测方式进行重点调查和研究,其他地段以利用原有资料为主,通过稀疏路线调查,了解区域地质概况。

5.1.2.3 已开展过1:50000区调的地区,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1:50000区调原始资料及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成矿有利地段开展实测精度为1:50000~1:10000的矿产地质调查。未开展过1:50000区调及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实测精度以1:50000比例尺为主,根据资料水平、研究基础、主要矿种等实际情况,可适当灵活掌握,但必须在设计中加以明确。

5.1.2.4 矿产地质调查应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地形图的比例尺大小应与矿产地质调查比例尺精度相匹配。没有相应精度的地形图时,可使用1:25000遥感影像图作为野外手图。

5.1.2.5 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与研究成果,在矿产地质调查实际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反映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特征的建造构造图,并进一步分析和解剖地质作用(沉积、火山、侵入、变质、构造)与成矿关系,为编制反映成矿地质作用特征的各矿产预测类型相应的地质构造专题底图提供实际资料。

5.1.2.6 地质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工作区内成矿有关地质体的岩石类型、分布、形态、产状、物质组成、相互接触关系等基本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有关地质体的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演化规律。

5.1.2.7 矿产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及控制因素、主要矿产的时空分布特征等。

5.1.3工作内容与要求

5.1.3.1 对成矿有关的沉积岩:在已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其岩性及岩石组合,大致查明沉积岩层的岩石类型、物质成分、沉积特征、含矿性、接触关系、时空分布变化,建立岩石地层层序,分析其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研究沉积作用与成矿作用关系。

5.1.3.2 对成矿有关的侵入岩:在已划分侵入体的基础上,大致查明其岩石类型、形态与规模、矿物成分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构构造、接触关系、包体与脉岩的规模、产状、组分等,以及成矿有关侵入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同化混染和分异特征、矿化特征等,圈定接触带、捕虏体或顶盖残留体,测量接触带产状。根据侵入体相互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侵入体的侵入时代和侵入顺序,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及与围岩和成矿的关系、控矿特征,研究侵入体及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

5.1.3.3 对成矿有关的火山岩:在已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其岩性(岩相)及岩石组合,大致查明火山岩岩石的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产状与接触关系、空间分布,以及沉积夹层、火山地层层序等特征,划分火山喷发韵律和喷发旋回,建立火山岩地层层序,确定火山喷发时代,分析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作用的关系。对与成矿作用密切的火山活动,应圈定火山机构,划分火山岩相,分析研究火山机构、断裂、裂隙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

5.1.3.4对成矿有关的变质岩:在已划分的构造-地(岩)层或构造-岩石单位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其岩性及岩石组合,大致查明变质岩石的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主要变质岩类型的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恢复原岩及其建造类型。大致查明不同变质岩石类型的空间分布、接触关系及主要控制因素,并建立序次关系。对成矿作用密切的变质岩,应进一步研究其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划分变质相和变质带,研究变质期次、时代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5.1.3.5对成矿有关的第四纪地质体: 在已划分的时代及成因类型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其沉积物种类、物质成分、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分布范围及其赋矿等特征,研究第四纪成因类型、地貌与成矿的关系。

5.1.3.6 对成矿有关的构造:大致查明基本构造类型和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探讨不同期次构造叠加关系及演化序列。深入研究成矿有关的褶皱、断裂构造或韧性剪切带等构造特征,以及矿体在各类构造中的赋存位置和分布规律,分析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的关系。

5.1.3.7 区域矿产调查:包括典型矿床调查和区域矿产特征调查。

典型矿床调查:根据工作区矿产预测类型的划分结果,选择主要矿产预测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矿床,开展实地调查。典型矿床调查的具体内容,通常包括: ① 成矿地质作用的调查:包括与成矿有关的沉积、火山、侵入岩浆、变质、大型变形构造等成矿地质作用,圈定成矿地质体。

② 成矿构造体系的调查:包括与成矿时空定位有关的沉积构造体系,侵入岩构造体系,火山构造体系,断裂构造体系,褶皱构造体系、叠加-复合构造体系、成矿后构造等。

③ 成矿地质特征的调查:包括矿床成因类型、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矿化蚀变特征,成矿时代和成矿年龄、成矿期次、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

④ 找矿标志的调查:根据资料收集和调查情况,补充采集相关样品和数据,研究分析典型矿床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和自然重砂等特征。

区域矿产特征调查:主要针对除典型矿床之外的其它已知矿床、矿(化)点、采矿遗迹和其它矿化线索的调查,主要了解含矿层、蚀变带、矿化带、矿体、以及成矿有关的含矿岩系、侵入体、接触带、构造带、矿化转石等的种类、规模、形态、空间展布特征、产状等,并采集化学分析样和标本,探讨成矿控制因素和矿床(化)类型。

5.1.4精度要求

5.1.4.1 实测地质剖面

实测地质剖面应选择基岩露头较好、出露相对完整、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测制。 实测地质剖面重点部署在成矿有利地段,对成矿有关的地质体、构造带、矿化蚀变带、含矿层、矿体等至少有1~2条实测剖面控制,比例尺大于 1: 5000, 一般以 1:2000为宜;其他地质体可部分或全部参照使用已有的实测剖面,必要时可采用比例尺大于1:5000的主干地质路线剖面控制。

测制剖面时,要详细划分岩性和岩石组合,分层描述,系统采集岩矿、古生物、岩石地球化学等样品,必要时对主要成矿地质体应采集同位素测年样品。 5.1.4.2 各类地质体的划分

在已有区域填图单位(群、组、段)划分基础上,对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应进一步划分岩性及岩石组合,突出成矿有关的沉积建造、含矿层、标志层、侵入体以及内外接触带、火山喷发旋回和韵律等建造构造的划分,可对已有填图单位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5.1.4.3 地质体标定

野外手图一般采用与相关矿产地质调查比例尺精度相匹配的地形图,也可配合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高精度遥感影像图作为野外用图。

矿产地质调查中只标定在图面上的直径大于2mm的闭合地质体。在图面上宽度大于1mm、长度大于5mm的线状地质体。在图面上长度大于5mm的断层、褶皱构造。对于含矿蚀变构造带、矿化地质体及找矿标志层等,厚度不论大小,均应在图上表示,厚度较小者,可用适当的花纹、符号放大或归并表示。 5.1.4.4 调查路线的布置

路线布置应围绕地质找矿,根据工作区地质条件的不同采用穿越法和追索法相结合,对重要成矿地质体、含矿层位、蚀变带、矿(化)带、矿(化)体应尽量沿走向进行追索,并定点控制。路线间距应视工作区具体情况分别对待,不宜机械地按网度布置或无根据地任意放稀。在成矿有利地段,路线间距以能有效控制成矿地质体的空间展布为原则,路线间距应满足相应比例尺的精度要求,视需要可适当加密或放稀。其它地段,路线间距以稀疏的主干地质路线为主,大致了解工作区各类地质体的分布和特征。

观察点以能大致控制各类地质体的特征为原则。重要的地质界线、地质体以及成矿地质体和地质现象都应有足够的观察点控制。点距较大时,中间用GPS测制示踪点,以反映观察精度。

路线间距、观察点距的布置原则及调查路线总长度应在设计书中具体规定。 野外地质观察记录格式应统一,点位准确,记录与手图要一致。记录内容应丰富翔实,真实可靠。地质现象观察要求仔细,描述要求准确,除详细描述岩性特征外,对于沉积岩的基本层序、火山岩的相序特征、侵入岩的组构特征、露头显示的构造特征、接触关系、重要含矿建造、矿化蚀变现象等均应有详细描述记录,并有相应照片或素描图。点与点之间的路线亦应有连续观察记录,每条路线应有路线小结。重点穿越路线,重要含矿层位、矿(化)带、矿(化)体、蚀变带的追索路线应有信手剖面。

当发现重要含矿层位、矿化带、矿体(点)、蚀变带时,应采用适当的轻型山地工程予以揭露控制。工程应采用GPS定位。

5.1.5 资料综合整理

遵照《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 50000)》(DZ/T 0001—9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8—93)及《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D2006—01)等相关技术要求执行。

第五篇:煤田地质勘探

第七章:煤田地质勘探

一.设计:

1.资料准备:

(1)、收集、整理、研究前人全部自然地理、地貌、水文、植被、土壤、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确定该区的研究程度,水文地质条件和存在问题,对已往工作的综合评价。

(2)、真对上述情况提出的调查任务和要求、范围。

(3)、工作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概述,调查阶段确定及使用的工种、工作量及布置、工作概况。

2.设计:

(1).勘探设计:

(2).钻探施工组织设计:

①、钻探总体设计:

A、目的任务B、勘区概况

C、工程安排:总量、剩余、顺序、安排、安排依据、施工安排原则②、钻探工程要求:

A、设备选择:设备参数

B、钻探技术参数:泥浆使用,钻探参数

C、事故预防及处理:孔斜预防

D、质量要求及保质措施

E、提高效益措施

F、封孔:原则,封孔设计、封孔报告、启封检查

③、钻探工程地质要求:

A、原始记录:钻具丈量

B、单孔设计

C、岩煤芯采取率

D、简易水文

E、测井

F、岩芯签定及保管

G、孔斜要求

H、采样:煤质工业分析样,岩石力学性质试验样

I、

三、四系层界面要求及其它地层界面要求、火成岩上下界面控制深度,关于终孔要求:目的层下10米

④、日常地质工作:

A、原始资料,野外描述B、单孔设计C、单孔柱状D、三边工作,E、终孔复测F、见煤预告及准确率

⑤、钻孔验收:

A、中间验收B、终孔验收

二.三边工作:

三.钻探

(一).钻探地质工作.1.岩芯鉴定:重点判断岩石透水性、岩芯采取率、孔隙、裂隙率及充填胶结情况。

2、确定冲冼液消耗量。

3、观测钻孔涌水。

4、观测水温。

5、对孔内掉钻,卡钻,坍塌,缩经,涌砂现象,描述其现象,记录其起止深度。

6、岩芯排放整齐,顺序记录,描述和测量,分区按规定保留缩样或标本。

7、钻孔综合成果:地质剖石,钻孔结构,地层深度及厚度,岩性描述,含水层与

隔水层,岩芯采取率,冲洗液消耗量,地下水水位,测井曲线,孔内现象,抽水

试验,水质等。

(二).单孔资料:

1.钻孔原始记录:

钻孔岩性记录卡

──────────────

┏━━┯━━┯━━┯━━━━━┯━━┯━━━┯━━━━┯━━━━━━━━━━━━

━━━━━━┯━━━━┯━━━━━━━━┯━━━┯━━━┯━━━━┯━━━━━━

━━━┯━━━━━━━━━━┓

┃钻孔│回次││ 分层 │岩性│││岩性描

述│ 粒度 ││接触││││┃

┃││采长├──┬──┤│颜 色 │岩石名称│(成分、胶结类型、胶结物成

分、分选性 ││层理││倾角│ 化石 │岩芯裂隙、破碎

情况│备 注 (残留等)┃

┃深度│进尺││芯长│层厚│柱状│││、磨圆度、)│ 变化 ││关系││││┃

┠──┼──┼──┼──┼──┼──┼───┼────┼────────────

──────┼────┼────────┼───┼───┼────┼──────

───┼──────────┨

┃│││││││││││││││┃

┗━━┷━━┷━━┷━━┷━━┷━━┷━━━┷━━━━┷━━━━━━━━━━━━

━━━━━━┷━━━━┷━━━━━━━━┷━━━┷━━━┷━━━━┷━━━━━━

━━━┷━━━━━━━━━━┛

2.钻孔岩芯原始鉴定簿:表、皮.3.停孔通知书:

4.孔深误差测量记录:表、皮.

5.质量验收报告:

6.见煤预告书:表、皮.7.取煤报告书:

8.封孔报告:

9.封孔设计指示书:

10.地质检验表:描述内容按规程进行.表、皮.

岩层描述:厚度、岩石、层理、接触关系等;

对岩石要描述:颜色、成分、粒度、分选、结构、胶结物成分、胶结类型、构造、化石等.对煤层描述:要注意分清对煤和煤层两部分描述内容,同时把煤层顶底板作为重点详细分层描述.

11.煤层补救通知书:

12.煤层补救报告:

13.钻孔施工设计书:目的是指导钻机施工.

(1).钻孔偏斜:应写清各级分级指标,指出防止孔斜的针对性措施.

(2).岩芯采取率:对煤、岩层及第

三、四系应分述要求,并指出提高采取率特征要求和措施.(3).简易水文观测:观测涌漏水深度、层段、层位及冲洗液消耗量,并记录在大帐上.

(4).原始记录填写:认真、清楚、完整、整洁、及时、准确、不涂改.(5).采样:技术要求重点及注意事项.

(6).钻孔结构:不同层段及套管位置、深度等.

(7).钻孔地质情况:岩性特征,构造情况及预计破碎带及注意事项,各煤层要求.(8).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遇有特殊情况要及时和地质科联系,及时修改设计,避免出现重大遗漏和事故.

14.现场验收表:

15.测井通知书:

16.测斜成果表:物探.

17.钻孔设计深度变更通知书:

18.质量评级表:

19.质量验收表:

20.煤层成果及质量评级表:物探.

21.钻孔开工检查表:

22.钻孔位置变更报告书:

23.钻孔设计座标通知书:

四.地质报告:

(一).图件:

1.地形地质图:

2.勘探线剖面图:

3.煤岩层对比图:

4.储量计算图:

5.综合水文图:

6.物探图件:

7.其它分析图件:

(二).表格:

勘探工程综合成果表:

1.钻孔综合成果表:钻探、 物探测井成果、采用成果、封孔、测斜成果及煤质成果.

2.山地工程及手钻孔资料:

3.地面物探成果:

水文地质成果表:

1.抽水实验成果表:

2.地表水、地下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3.气象观测资料:

(三).报告说明书:

地形,地形总趋势,各种特征地形的标高和相对高度值。

1、水文:地表水流域的划分,流域内地表水体分布,月均、年均径流量,水位及变化、水质、流速、含砂量、冲刷、搬运及堆积等,地表与地下水补排关系。气侯:各流域的降水量,蒸发量(度),气温,湿度等月均、年均及各种特征值及最大、最小值及时间。附气象要素图表。河流动态曲线图,山川形势图等。

上一篇:党支部倡议书范文下一篇:大员岗位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