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创业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大连创业范文

大连大学生创业政策

近几年,大学生创业主题经常见于报端。其中,一些心中充满激情、身怀专业技术的大学生创业者们脱颖而出,活跃在不同的行业领域,成为一道活力十足的亮丽风景。他们的成功也给了更多的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以希望和发展方向。

但是,与有些国家高达20%的大学毕业生创业率相比,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不足1%的创业率,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为此,我市积极扩容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降低创业的门槛和成本。

另一项统计表明,创业企业失败率高达70%以上,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政府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打破有关政策的制约,大连市人事局等13个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中,包括了11项针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力措施,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三百余大学生持《自主创业证》

大连海事大学自动化专业2005年毕业生胡彦祺,通过“激情创业黑石礁”的扶持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创办了大连遨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行业,现有正式员工18人,兼职员工50人。他不仅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及信息化服务,同时还运营着“杂志之家”全国性电子杂志下载门户网站,全国性品牌网站——“我的大学”网并致力于将其建设成国内第一所网上虚拟大学。他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像胡彦祺这样通过政策扶持实现自我创业的还有很多。

为认真落实国家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2007年以来,大连市将鼓励毕业生开展自主创业,从而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效应。市财政设立了1000万元创业资金,加大创业培训指导力度,落实国家和省市政府规定的小额贷款、贷款贴息、税费减免和奖励性补贴等优惠政策,为毕业生创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条件。现已为358名有创业愿望的毕业生发放了《自主创业证》,其中,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通过扶持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政府还创建了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培育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中小型企业,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

建立市级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

大连市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沙河口区兴工街道在辖区已建立了两处大学生见习基地,同时今年还要在原有创业孵化基地基础上再扩建20间。而近日,高校毕业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解放广场的人才大厦即将改为大连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孵化基地,目前正在试运行。据悉,已有22个首批申请入驻该基地的项目通过了专家评审,并将于近期正式入驻。据大连市高校毕业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将有50个项目入驻孵化基地,其中首批入驻的22个项目涉及了广告传媒、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篇:大连乐道创意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启动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大连市政府每年还拿出1亿元作为创业基金,资助大学生创业。

第三篇:大连市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若干规定

2015-03-3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助推我市“两先区”建设,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在连创新创业,主要包括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科技人才创业支持、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支持、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海外优秀专家集聚5项专项计划及相关配套服务。

第三条 通过实施本规定,做大人才增量、做优人才存量,使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动更好地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到2020年,支持具有突出成就的高层次人才120名,培养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上具备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储备人才660名,支持取得先进科技成果、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带动我市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创业人才120名、创新团队120个,引进我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1200名,支持海外引智项目600项,培育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精英和企业家。

第四条 实施本规定坚持以下原则:

(一)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社会参与有机结合,增强人才体制机制灵活度和人才政策开放度,最大限度激发高层次人才的创造力。

(二)整体规划,打造品牌。统筹设计,集成现行政策,实施专项支持计划,发挥整体竞争优势,构建统分结合、纵横配套的人才政策体系,打造大连人才工作品牌。

(三)产业集聚,高端引领。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行业和领域,引进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紧缺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发挥创新创业示范作用。 第二章 专项计划

第五条 实施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鼓励高层次人才在连开展创新性研究。

(一)顶尖及领军人才。每年支持具有较高学术造诣、较强创新能力、较大社会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20名左右。支持人选主要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人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等。

给予高层次人才连续2年、每年2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高层次人才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按政策予以配套支持;科研项目成果通过技术市场在连实现转化和产业化,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

(二)中青年创新人才。每年遴选培养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0名左右、青年科技之星100名左右,年龄分别不超过40周岁和35周岁。

获评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给予连续2年、每年5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获评青年科技之星,一次性给予1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中青年创新人才承担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按政策予以配套支持;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及相当层次人才工程的,给予一次性最高1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

第六条 实施科技人才创业支持计划。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开展创业活动。每年支持创业项目20项,支持周期3~5年。支持人选主要包括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人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人选等,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其企业注册时间不超过5年,经营业绩良好且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入选项目在支持周期内,给予总额100万~5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取得社会化风险投资支持的,可给予风险投资总额20%的风险跟投支持,总额最高200万元;获得银行贷款的,给予当年利息额50%的贷款贴息,总额最高100万元;创业人才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且在连实施,按政策予以配套支持。 第七条 实施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支持企业引进和培养以领军型人才或技术型专家为核心的创新团队,依托我市重点发展领域的平台和项目,实施有望突破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水平的创新活动。每年遴选支持创新团队20个,支持周期3~5年。创新团队应有承担重大科研课题、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经历,核心成员5人以上且与企业签订正式合同;团队带头人每年在连工作时间累计9个月以上,其他核心成员6个月以上。

入选团队在支持周期内,给予总额100万~3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研发成果实现产业化且市场前景广阔的,给予最高500万元产业化配套资金;产业化项目取得社会化风险投资支持的,可给予风险投资总额20%的风险跟投支持,总额最高500万元;产业化项目获得银行贷款的,给予当年利息额50%的贷款贴息,总额最高100万元。团队核心成员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且在连实施,按政策予以配套支持。

第八条 实施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面向石化、装备制造、造船、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金融、期货交易、软件和信息服务、旅游、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行业和领域,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建立大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年度发布制度。

全职引进符合大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的紧缺型人才,岗位需求程度达到“一般紧缺”以上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的,享受政府薪酬补贴,每年遴选支持200名左右。岗位需求“一般紧缺”的,补贴标准为10万元;岗位需求“比较紧缺”的,补贴标准为15万元;对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以及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非常紧缺”人才,补贴标准为20万~30万元。

第九条 实施海外优秀专家集聚计划。鼓励企事业单位引进拥有先进科技成果和管理理念、我市重点产业和领域急需紧缺的高层次外国专家、港澳台专家及持有国外长期居留资格证的华裔专家。海外优秀专家应与引智单位签订正式聘用合同或合作协议,原则上每年累计在连工作时间不少于1个月。每年引进各类海外专家1000人次,其中优秀项目专家500人次;遴选支持引智项目100项,推广引智项目成果10项。 海外专家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立项的,给予引智项目单位最低1:1资金配套支持。获得市级立项的,给予引智项目单位资金支持。对引进专家针对性强,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解决企业发展技术瓶颈问题的中小企业项目,每项给予10万~20万元资助;对引进专家层次较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我市优势产业健康发展的专项项目,每项给予30万~50万元资助;对引进专家层次高,掌握世界前沿技术,引领和带动作用显著,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挥重大作用的重点项目,每项给予 80万~100万元资助。同时,对于引智成果突出,创造效益明显的项目,将在项目研发周期内给予持续支持。鼓励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对引进专家层次较高、成果示范推广价值较大、具有较好的产业化前景的项目,每项给予10万~20万元资助;对引进专家层次高、成果带动作用突出、示范推广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项目,每项给予30万~50万元资助。

第三章 配套服务

第十条 完善“科技指南针”线上线下服务载体建设,建成汇聚知识、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为全市科技型创新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提供科技金融、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创业孵化等专业化服务平台。

(一)科技创新平台。在连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承担建设国家级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的,分别给予200万元和50万元补贴。获批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分别给予50万元和20万元建站资助。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培育协同创新基地,支持高层次人才开展协同创新。

(二)资源共享平台。支持大型科学仪器、分析检测试验、科技文献查询检索等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营。发挥“科技指南针”服务平台载体作用,注册会员可免费使用万方数据资源。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可享受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补贴。

(三)科技金融平台。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促进科技与金融合作对接。发挥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引导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投资机构。政府首批出资2亿元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以科技成果转化引导、科技担保、科技风险补偿、科技保险补贴等政策手段引导和支持科技金融专属产品开发和应用。

(四)创业服务平台。推进科技创业导师行动计划和国家级标杆孵化器培育计划,建立支持科技创业企业成长的持续推进机制和全程孵化体系。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成功孵化科技人才创业项目的,给予20万~50万元孵化补贴;遴选创新型孵化器、创客空间、大学科技园等创业服务平台,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

第十一条 及时为符合政策规定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办理落户、居留证件或签证等相关手续。海外优秀专家持非“Z”字签证入境的,如需在连长期工作,可不受签证种类限制,直接为其办理外国专家证和工作类居留证件,其外籍配偶和未满18周岁子女可办理2~5年外国人居留证件。

第十二条 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发放特诊医疗证、开辟就医就诊绿色通道、享受免费体检等方面服务。海外优秀专家长期在连工作服务,聘请单位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的,给予每人每月缴费额度50%补贴;聘请单位为其购买《外籍及港澳台人士综合医疗保险》的,给予每人每年保费额50%的商业补充保险补贴。

第十三条 整合人才公共服务资源,构建宣传、服务和招聘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一)开辟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为高层次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政策咨询、落户办理、居留许可、档案管理、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项目申报、企业注册登记等一站式服务。

(二)发挥“海创周”引才纳智平台作用,拓展“政校企”招聘协作平台,与国内重点城市及高校建立信息发布协作体。针对重点产业、行业或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紧缺型人才需求,定期组织企事业单位赴国内外招聘。

(三)鼓励我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高级人才寻访业务,招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连创新创业。每成功推荐一名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符合条件的一次性给予2万~10万元奖励。设立外埠引才工作站或联系点,符合条件的一次性给予5万~10万元建站资助。

第十四条 围绕高层次人才流动配置、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产学研合作、服务主导产业发展等,推进人才管理领域改革创新。

(一)建立健全人才奖励荣誉制度。设立大连人才功勋奖,授予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或团队,每3年选拔奖励一次,每次不超过5名,每人给予30万元津贴;选拔市突出贡献专家、优秀专家,每人分别给予5万元和2万元津贴;选拔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特聘专家突出贡献奖,每人给予2万元津贴;实施“星海友谊奖”评选表彰,获评国家及省、市“友谊奖”的,每人给予1万元津贴。

(二)入选本规定的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及省、市重大人才工程和项目,予以优先推荐或重点支持;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且符合考核认定条件的,可即时办理考核认定;在市属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发、成果转让工作且符合条件的,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或以个人股份进入科技型企业,经本单位同意,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允许回原单位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其在企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期间的业绩,可作为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依据。

(三)具有突出创新创业能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以及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可按“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原则,实施个性化支持政策。

第四章 工作机制

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作配合。

第十六条 市及区市县(开放先导区)要分别建立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保障本规定的实施。享受本规定财政扶持政策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所在单位管理权限或税收征管权限属区市县(开放先导区)的,财政扶持资金由市、区市县(开放先导区)两级财政按照1∶1比例分担。

第十七条 建立绩效评估机制,科学设置考评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评估。根据绩效评估情况,及时调整完善本规定有关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第十八条 建立考核评估与人选退出机制,运用市场化手段评价、激励人才。坚持用人单位主体作用,规范用人单位与高层次人才之间的契约行为。对作用发挥不明显或存在品行不端、违法乱纪等行为的,经核实认定,取消对其支持政策。

第十九条 面向海内外宣传推介大连人才工作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突出事迹宣传,营造全社会爱才识才用才重才的良好氛围,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规定所称全职引进,一般是指在连创业或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不少于5年劳动(聘用)合同,在连缴纳社会保险并取得合法居留手续。柔性引进,一般是指不转入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只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协议,实行季节工作制或短期工作制。

第二十一条 鼓励支持高层次人才到北三市、长海县创新创业,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其入选本规定的专项计划。

第二十二条 大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领军人才培养”、“企业博士后人才集聚”、“高端医学人才引进”等重大政策所引进和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在连创新创业,比照享受本规定配套服务政策,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 高层次人才在连创新创业,同一项目或待遇符合我市多项人才政策规定条件的,按照“就高不重复”的原则兑现相关待遇。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等有关部门负责解释。各区市县(开放先导区)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制定相应政策措施。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前有关规定,凡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四篇: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大连理工大学培养创新型精英人才的战略,进一步完善软件学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特制定本管理办法(试行)。

第二条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以下简称“创业基金”)是鼓励大学生依托科技自主创新、自主创业,培育技术创新人才, 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专项资金。

第二章 资金来源与用途

第三条 创业基金主要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财政专项拨款。 第四条 创业基金鼓励创业者吸纳社会资助。

第三章 管理机构与职能

第五条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创新实践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创业基金的主管部门,负责创业基金的计划安排、立项审批、监督管理等重大事项。 第六条 中心下设创业基金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基金办”),是创业基金的常设管理机构,负责创业基金的日常管理,接受申请、定期向中心作工作报告。

第四章 支持对象与支持方式

第七条 创业基金面向本院应届本科毕业生(含高年级在校生和离校应届毕业生)、在读硕士、博士生及其所创办的企业。 支持对象的基本条件如下:

(一)身体健康,品学兼优,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二)原则上必须完成学业,提供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三)申请项目需符合国家以及大连市IT产业导向与就业需求,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与开发价值;

(四)无不良信用和在校违纪记录;

第八条 创业基金主要用于培育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

1、以无偿资助或投资资助方式,支持大学生从事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产品研发,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创办企业及科技成果转化创造基础来源,支持大学生依托自主技术成果创办企业(包括创办创意类、科技咨询服务类企业);

2、支持经费一般项目不超过2万元,重点项目不超过5万元。

3、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5、探索有偿资助或投转股的投入机制。

第五章 申请与受理

第九条 符合创新基金支持条件的项目,由大学生按申请要求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经所在级队辅导员老师推荐(需加盖学生工作办公室公章有效),向基金办提出申请。实施常年受理。

第六章 审理与审批

第十条 中心遵循科学管理、竞争择优、公正透明的原则,负责创业基金的立项审理(组织成立专家组对项目评审)。 第十一条 中心必须根据立项审理意见,提出创业基金支持项目建议,报学院审批。

第七章 项目管理

第十二条 基金办负责对创业基金支持项目进行跟踪、指导及过程管理。

第十三条 对实施效果好的项目,基金办可协助创业者联系进一步的社会融资。 第十四条 因客观原因,项目承担人、承担企业需对创业基金项目的计划目标、进度和经费进行调整或撤消,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基金办审核,报学院审批后执行。

第十五条 因运行不良或濒临破产的项目或企业,需履行清算核销手续,报基金办审核,报学院批准。

第十六条 项目验收由项目承担人、承担企业在合同到期后,向基金办报送有关项目验收的必要材料,由中心提出初审意见后,报送学院审核批准。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由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创新实践中心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十八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2007.7.1

第五篇:大连海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

第一条 项目组成员严格制定经费预算,对预算科目支出经费明细和依据要做详细说明。创新、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必须填写年度预算表,同时,创业实践项目(执行期为两年的)还需填写第二年度预算表。

第二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使用严格按照项目的预算执行。 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所资助的项目研究内容并按照经费的可开支范围合理编制经费使用预算。在年度预算批复额度内支付,不得超支,不得预支,不得开支未列入年度预算的项目。

第三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主要包括:

1.设备费:

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的小型专用仪器设备及其运输、安装、调试而发生的费用。

项目设备超过800的,要写清楚该设备采购缘由,在项目结束后哪个部门保管。购置的超过800元软件和设备以教务处名义办理固定资产手续,入学校资产。项目结题后,所有资产由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统一集中管理,待创新中心成立后一并交由创新中心管理。

购置图书在项目结束后由教务处负责收缴统一管理,待创新中心成立后一并交由创新中心管理。

2.材料费:

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的消耗费用。

(1)如果需要移动硬盘,每个项目课题组限购1个;U盘限购最多5个。

(2)原则上每个项目课题组打印纸限购2箱,硒鼓或墨盒限购2个。 超出上限的需写明原因,经所在院(系)、教务处和财务处会签后方可报销。

3.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4.会议费与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预算中“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

为参与学术会议活动而发生的费用,执行过程中按差旅费处理。国际交流科目属于参加国际会议,如果项目没有安排,不要填写支出经费。凡是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有会议通知表明是会务方安排的酒店或与开会地点一致的酒店住宿的,可以据实报销。

5.差旅费

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考察调研、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所发生的住宿费每人每天不得超过150元。市内出租车原则上不允许报销,确因项目研究需要写明理由,且不得超过项目经费的5%。

差旅费报销仅限于课题组成员和外请专家(不包括指导教师)。

凡是在节假日出差的学生需写明出差任务。节假日期间无住宿发票的,不得领取补助。

6.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论文论著出版、图书资料费、专用软件购置、文献检索费、专利申请与保护的费用。

7.劳务费与专家咨询费:

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中无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进行学术指导所发生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与科研项目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分别不能超过项目经费的5%。对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支出还要做具体说明。校内劳务费打入所涉及到的人员卡里;外聘专家劳务费提供该专家身份证号码。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具体支付标准为:

(1)聘请或咨询校内专家,每人不超过200元。

(2)聘请或咨询校外专家每人不超过300元。

(3)聘用校内外学生每人不超过100元。

8.其他支出: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经学校预算批准的其他相关支出。其中,笔、文件夹可以报销。通讯费不能报销。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创收归项目组成员所有。按照财务规定,电子产品、耗材支票支付。

项目经费不得开支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工资、奖金、津补贴和福利支出,不

得购置大型仪器设备,不得分摊院(系)公共管理和运行费用,不得开支罚款、捐赠、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谋取私利。

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它支出,应当在申请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四条 学校财务管理部门根据资助项目的经费预算按项目执行年度结算。 创新和创业训练项目经费当年执行完毕,创业实践项目第一年年度执行经费有结余的,结余经费可结转到下一执行年度,但项目负责人应相应调整年度预算。项目结题后,若经费还有结余,则予以收回,并作为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项使用。

第五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要自觉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第六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内容或者研究计划需要做出重大调整的,项目负责人应当及时提出申请,经项目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

第七条 项目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提出终止项目实施的申请,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可以直接做出终止项目实施的决定:

(一)项目负责人发生调离、毕业等重要变动,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的;

(二)不能继续开展研究工作的;

(三)有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或者在科学研究中有弄虚作假等行为的。

第八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须认真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编制经费决算。

第九条 本办法由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上一篇:冬至常识范文下一篇:淡雅美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