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流体力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流体力学是目前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基本课程,由于该课程涉及基本流体理论,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有一定难度。作者结合教学经历,提出了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用形象的教学方法,加深基础理论的理解、用启发式教学形式,加深与生活常识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的理解、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环节三点教学体会,以期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第一篇:流体力学论文范文

高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初探

摘要:《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主要阐述流体平衡和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流体力学相关知识和理论,还要学习流体力学中蕴含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及科学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文章以上海海洋大学《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为例,探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以及德育实施情况。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德育实施

一、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就明确要求高校不能将思政教育全部放在思政课程中完成,而是应该将其置于每一门课程。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本课程是校级重点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之一,课程思政能有效发挥课堂育人的主载体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将学科资源、课程资源内化为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养成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提升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以达到教书与育人的要求。

二、《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介绍

《工程流体力学》是船舶海洋、热能制冷、机械工程等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在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该课程主要阐述流体平衡和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流体力学问题和建立模型、解析求解的能力,并学习应用基本理论指导模型试验的方法,为从事专业工作、科研和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素材的选择

《工程流体力学》的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必然以专业知识和实践内容的设计创新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设计逐步完善。这就需要结合《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资源,任课教师在传授流体力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对各章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思政内容具体化,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第一,介绍我国古代流体力学方面的成就和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公元前300年,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鱼米之乡”,而且是世界上仅存的、目前仍在发挥作用的无坝取水工程。第二,介绍我国现代流体力学方面的成就和研究成果,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例如,我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中国。他不断推出科研成果,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2.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维。第一,量纲分析法是指导实验的理论基础,可将物理量之间复杂的函数关系式转换成无量纲量之间的关系式。这样的表达式可以避开物理量大小及单位的牵制,使其更能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第二,為了使模型和原型流动完全相似,除了要满足几何相似外,各独立的相似准则应同时满足,但是实际上这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难以完成的,一般只能近似相似,就是要保证对流动起主要作用的力相似,这就是模型相似律的选择原则。如有压管流、潜体绕流粘性力起主要作用,应按雷诺准则设计模型;堰顶溢流、波浪阻力等,重力起主要作用,应按弗劳德准则设计模型。相似准则的选择中,渗透着“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的自然辩证法思维。

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向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工程流体力学》中蕴含的思维方法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不谋而合。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应忽略对古今相关科学家的介绍。纵观流体力学的发展历史,更是无数科学伟人横空出世的历史,比如阿基米德、牛顿、帕斯卡、伯努利、欧拉等。

四、课程德育开展情况

1.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而且向学生传达了更多感官信息,促进了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寓德于教,寓道于教。

例如:插入汽车行驶过程中后部尾涡的视频动画,使得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流体运动生动而形象,原来汽车表面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阻力,延缓边界层的分离,或使得边界层分离点靠后,减小尾涡区的存在,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不存在,我们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去认识、去理解。

又如:介绍卡门涡街时,插入的视频播放1940年通车仅4个月的塔科马海峡大桥坍塌,视频中,桥体随风逐渐疯狂地扭转振动起来,随着振动的停止、重新开始,最终整个桥面全部被掀到海水里。当时人们对于悬索桥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知之甚少,塔科马海峡大桥的坍塌事故引起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它的经验与教训对以后的大桥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此开始了现代桥梁的风洞研究与试验。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与一般的实例相比,重大事件对于学生往往会产生更强烈的震撼力,此时加上教师感情投入的讲解和评论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科学世界观的培养。

2.隐性渗透式课程德育。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个人修养、道德品质在德育教育中显得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正确的思想启迪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优良的行为引导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自己所拥有的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3.實践环节中的德育教育。工程流体力学实验环节多为几个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不同的分工,同样的责任,有助于为他人服务和乐于奉献精神的培养、与人协作和团结互助品质的培养。例如在分组实验时,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小组成员要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准确测量实验参数,规范进行实验操作,细致记录和分析数据,要求小组成员合理地分工与默契地合作。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实验操作规范、尊重事实、数据可靠,有助于遵纪守法和诚实可信品质的培养、勇于竞争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结论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流体力学相关知识和理论,也要适当进行德育教学,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无定法,课程德育的教育方式要灵活,德育不能忽视,同样德育也不能在教学中被过度夸大而影响正常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巧妙设计,恰当引导,循循善诱。对课程德育的合理设计和正确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

092-28936962.html.2016-12-09.

[2]习近平.习近平十九大报告(全文)[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7-10-18/doc-ifymyyxw3516456.shtml.2017.10.

[3]高慧.浅谈《流体力学》教学中的智慧教育[J].力学与实践,2015,37(6):762-764.

[4]牛秋业.以专业课教学为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1):78-81.

[5]杨荣刚.以专业课教学为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1):121-124.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N Ya-mei,WANG Shi-ming,SONG Qiu-hong,LIU Shuang,YUAN Jun-ting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Key words: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course thinking and politics;teaching content;moral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作者:兰雅梅 王世明 宋秋红 刘爽 袁军亭

第二篇: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研究

【摘 要】流体力学是目前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基本课程,由于该课程涉及基本流体理论,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有一定难度。作者结合教学经历,提出了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用形象的教学方法,加深基础理论的理解、用启发式教学形式,加深与生活常识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的理解、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环节三点教学体会,以期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流体力学;教学研究;多媒体;启发式教学;教学实验

一、现状及问题

流体力学课程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有极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作为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提供理论基础,这决定了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又要使学生学会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偏重于数学推导,忽视理论的物理意义阐述和工程实例的引入,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理论与实际脱钩,学生只为学而学,没有学习欲望; 二是偏重强调课程为专业服务,过多泛泛地讲述案例,不深究理论基础,没有达到培养人才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课时一再压缩情况下,

如何将流体力学课程内涵贯穿于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创新精神、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整个学习过程,本文提出几点看法。

二、教学研究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最终目标是能真正调动学生、老师的积极性,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

大学的流体力学课程进程快、信息量大,一环紧扣一环,有的知识点偏重基础理论,有的偏重生活常识,还有的偏重工程应用。如何将枯燥的理论内容和实验过程转变为生动描述,使学生便于记忆、掌握,作者认为基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刻理解和深厚语言技巧,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可采用相应方法进行教学。

1.用形象的教学方法,加深基础理论的理解

流体力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是后续许多专业课程的基础,所以教学中要重视奠定扎实基础,重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物理概念的建立及规律分析,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加深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意义重大。

多媒体教学因其形象、生动、具体、直观,越来越得到广泛的使用,在流体力学课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很难用语言描述的物理现象,如涡量和紊流等搬上屏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概念,缩短认识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为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了保障。如湍流这个流体力学中100多年来公认的难题,授课老师可以利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的各种流体流动图像和利用热线风速仪采集的湍流脉动信号,向学生展示湍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用启发式教学形式,加深与生活常识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的理解

高等教育中采用直观有趣的事例参与教学过程,较为少见,因为对于像流体力学这样的基础理论课,要列举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且有一定深度的有趣事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授课老师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责任心,采用启发教学形式,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能充分意识到本课程对今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意义,激发其学习欲望。如讲述某一理论时,可由日常生活中的有趣事例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慢慢引入到理论机理。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授课老师可根据课程进度,开展各种级别的趣味课题。这些课题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修完流体力学课程的学生根据兴趣,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自拟研究课题,写读书笔记,采用头脑风暴式课堂讨论,并不断解答分析问题,最终形成研究结论;另一类课题是授课老师自拟题目,供学生选择,其讨论过程与上面相同。学生通过参加这些趣味课题,巩固了书本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3.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环节

实验是理论的摇篮,作为工科学校的大学生,其实验能力的培养为其成为创新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实现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有机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大大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实验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改革实验课考核的方法,考核过程中增加师生间互动,由原来只看实验结果,变成由授课老师和实验教师共同对学生的操作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全面考核。

流体力学作为一门给排水专业、环境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日常教学工作任重道远,为适应流体力学的学科发展需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只要多花时间,多动脑筋,因材施教,教学与实验、管理各部门紧密配合,一定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教育的最终目的才能实现。

作者简介:

张芳,女,(1976年—),辽宁省大连人;博士,高级工程师;200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地下结构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地下工程、区域地下水环境、地下工程信息化研究工作。

作者:张芳

第三篇:流体力学教学改革与应用

摘要:流体力学是工程力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注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从灌输式教学方式向互动启发式教学方式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而且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终生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从流体力学教学实际出发,阐述互动启发式教学方式运用的方法和成果。教学改革后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最终能够学以致用。

关键词:流体力学;教学改革;互动启发式教学

近年来,作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力开展全面建设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创新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创新教学环节”由创新方法类课程、创新实践活动组成。包括科研导论课、科研技能实践、以及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等。然而,大学本科生在校的大多数学习时间还是以课堂为主,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体系的需要,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一、流体力学课程的指导思想及定位

流体力学是工程力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工具。因此,牢固掌握流体力学课程的基本内容,熟练运用该课程的基本方法,透彻理解其基本思想,是打开力学专业阶段学习的关键。对于流体力学这门课的普遍认识是,老师们难教,学生们难学。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中学没有接触过流体方面的知识,是“懵懂无知”的状态;而到了大学,一开始就要接触流体的性质、模型、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概念,是“被动接受”的状态。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势必会感觉很难,从上课听不懂,习题不会做到上课不想听,习题抄答案,形成恶性循环,而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更使得这门课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势必产生不良影响。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独立思考,又能积极响应教师的互动提示,进行有效的互动,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思想[ ]在教学工作中逐步得到巩固和落实,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要真正实现“教以学为本”[ ],还需要不断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课堂结构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与研究。作者近年来一直从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对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作者认为,启发式教学[ ]对于流体力学难教、难学这一问题是一有益的解决方案。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以及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启发,能够改变流体力学课堂沉闷,学生不想听讲的氛围,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力学修养与力学能力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实重视、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悟、质疑、写练的同时,加强学生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教师的适时点拨启导,构建“互动启发式”这一课堂教学结构体系,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提高学习修养。

作者针对上述问题,参考了国内外教学资料,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并以工程力学08级的“流体力学”教学为研究对象,成立了“岩爆研究大学生创新小组”。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活动,在北京市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上了表了三篇论文[ - ]。小组成员的学习热情、学习成绩、研究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此可见“互动启发式”教学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互动启发式”教学方式改变了过去那种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它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学生是主动的参与教学,而不是被动的去记忆。作者在教学中发现,互动启发式教学方式是教师学生“双赢”的教学方式,它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调节了课堂气氛,是符合大学教学大纲的新选择。

二、流体力学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

《流体力学》课程是计算流体力学、多相流动、非牛顿流体力学的基础性理论。同时,本门课程对于许多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流固耦合、渗流力学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课。《流体力学》课程中的许多专题:如边界层理论、湍流、涡动力学、水波动力学、气体动力学等都是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当前,随着环境和资源探测要求的增长与技术进步,出现了许多或以流体力学为基础、或与流体力学相交叉的新学科,如CCS(碳固存)、煤岩中的瓦斯流动、多场耦合、多相流及非牛顿流体力学;特别是随着高超音速飞行器和运载工具、超静音潜艇、以及现代武器系统的发展,为流体力学学科提出了更多的新问题,也为学习《流体力学》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流体力學教学改革的尝试和成效

在教学中努力践行“研究型学习”[ ]与“创新型人才”[ ]的培养。开展“互动启发式”教学法改革,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研究型学习、创新型思维的能力。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增加了“研究报告”一项,指导并鼓励学生针对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创新教育理念与研究性教学相融合上作出了有益的实践。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

《流体力学》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很强,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较高。例如,除了需要了解一般张量变换和指标运算的规则外,还需要了解张量场论、曲线坐标系下的张量微分学、微分几何中关于点、线、面间的拓扑关系;以及由Gaussian定理、Stokes定理、标量势、矢量势、Helmholtz张量分解定理、向量场的梯度来表示流体力学的求解域,需要了解它们的几何意义以及在流场几何描述中的应用。另外,在对不同流动现象的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求解中,需要讲解有关的数学物理方法的背景知识,如解波动方程的行波法、求解涡旋场中的格林函数法等。仅采用PPT教学,难以表达在定理推导或偏微方程求解中的思辨、引证与推理过程。

因此,将传统“板书式”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各种方法互为补充,探索启发式教学法的创新,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对于建立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或偏微分程求解过程中的数学推导,采用板书讲解为主,PPT为辅的教学方法。由于多数学生的张量场论与张量微分学的基础较薄弱,在从这些定理出发建立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教学中,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数学推导,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采用传统的“问-答”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往往得到“启发”的只是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多数学生很少能主动响应,容易形成流体力学“难以学懂”的印象。

针对上述问题,创造性地设计了“互动启发式”教学法。所谓“互动启发式”教学,就是在设置启发问题过程中,对被启发对象的思维过程施加以强烈的影响,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方法。具体是,在理论学习、定理推导、或典型例题讲解过程中,由老师首先进行提纲式讲解,针对教材中的重点且难点问题,要求学生进行一定时间(5-7分钟)的课堂练习作业,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最后,再由老师进行板书讲解的“讲解—学生练习-提问—再讲解”的课堂教学过程。

“互动启发式”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由教师对讲解的问题进行纲要式分析,给出主要思路并交待相关背景知识,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设置疑问点;在学生进行5-7分钟的课堂练习过程中进行巡查,发现学生遇到的难点并适时提问,最后,有重点地进行分析与讲解。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创造了一个平等、自由的提问环境,使学生可以毫无顾虑地与老师交流,也便于老师及时发现问题。老师在学生达到思维临界点时的讲解,学生的印象深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于流体力课程中应用型专题和涉及实际物理现象较多的章节,采用PPT或录像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在使学生充分掌握书中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对相关的物理现象有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通过课程建设,编制了实验录像。实验录像介绍流体力学理论的背景知识,如有关流体粘性、压缩性、静力学实验、伯努利方程实验、雷诺实验、边界层流动等,利用PPT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3、耐心、细致的课后辅导。对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学生,无论问题对错、难易,在回答问题前,首先用“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你的问题很重要,…”等加以鼓励,然后再回答问题;对勤于思考的同学加以表扬。

4、改革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实践中,对期末考试进行改革:平时成绩定量化计分制;要求每位同学选择教科书中的一个专门问题进行研究,提交一份专题研究报告;在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出题中与评分中,强调解题的分析过程。通过上述方法,在考试内容上,将知识测识与创新能力测试相结合。

(二)教学改革效果

自我校工程力学专业开设《流体力学》课程以来,作者一直致力于以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型学习方法建立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在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出了“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学校教学督导组的资深老师多次听课,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授课中注重板书推演、思辨清晰、严谨、通俗易懂,在课后热情辅导同学们的学习与创新研究活动。作者的授课及辅导受到同学们的广泛欢迎。

四、课程特色

力学专业《流体力学》课程理论性强、对张量分析、场论、数学物理方法与特殊函数等数学基础知识要求高。作者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基础上,形成了下述课程特色:

(一)在建立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与求解流场数学模型过程中,板书推演思辨清晰、严谨、通俗易懂,对所需的张量、场论、数学物理方法背景知识可进行详细分析或精讲。为使理论分析连续、易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撰写了近60万字的背课笔记/授课讲义,在板书推导中,多数情况下可以脱稿讲解。

(二)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形成与学生间的良好互动,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深入思考,以达到深入理解复杂数学、力学理论的目标。“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不断充实完善,形成了包括课堂的即时启发教学、平时的考察辅导与期末考试互相支持的系统方法。为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工程力学系的同仁,如黎立云教授、祝捷副教授等老师都采用了“互动启发式”教学法,并形成了自已的特色,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调“研究型”学习方法。在平时的作业中,要求学生将每一道习题当作一个“模型科学问题”,以论证与推演过程是否合理来评价学生作业的优良等级。对学生的作业认真评分并计入平时成绩。允许作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可以重作,重新评分。另外,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前,选择书中的问题提交一个研究报告,老师给予辅导、评分,并计入平时成绩。以上措施在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方法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积极引导、支持学生开展创新科研活动。指导学生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开展解题方法、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将结果撰写成研究报告或教改论文。在授课期间,对有学生要求给予科研的学术指导,总是热情响应。

五、流体力学教学工作的展望

(一)继续充实、完善习题库、多媒体课件、实验录像等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二)以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型学习方法为目标,继续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完善“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内涵。

(三)现有的力学专业《流体力学》教材或深度不夠、或难于自学。准备在多年流体力学教学积淀与撰写的讲义的基础上,出版一部通俗易懂、学术水平高、具有矿业特色的流体力学教材。

(四)目前的张量分析、场论的教材大都比较抽像,受众较少。准备集自已多年在微分几何、张量与场论理论的学习心得,在撰写的讲义基础上,出版一部侧重于讲解张量、场论主要定理几何意义及其在流场描述应用的学术论著,作为力学专业《流体力学》课程的参考教材。

(五)跟踪国际上最新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科研与教改论文,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六、结语

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但能使学生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而且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归纳总结去认识新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就给了学生一双点石成金的手。同时,由于采用对比、比喻等方法,引进一些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典型直观的事例,不仅使教学双边活动有声有色,而且在重温旧课时轻松愉快的认识和掌握深奥、抽象、复杂的概念和规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互动启发式教学”是传授知识、启迪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作为大学教师,为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在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互动启发式教学方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是大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应该坚持并努力完善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作者:宫伟力 彭岩岩

上一篇:施工测量论文范文下一篇:vr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