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高考的“三轮复习法”策略

2022-09-10

针对近年来“文科综合”考试主要为“拼盘”式的分问作答法特点, 我校历史教研组在始终坚持“三轮复习法”、“学科内综合为主”的原则下, 团结协作, 大胆创新, 积极探索, 逐步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备考策略, 现归纳如下, 以求教与同仁。

1 以本为本, 夯实基础, 过好教材关 (即第一轮复习:八月至次年三月)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再现的能力、概括归纳的能力、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类比迁移的能力。因此在复习中以《考试说明》为指导, 扎扎实实地过好教材, 夯实基础, 这一轮分两步进行:一是基础知识的掌握, 以课本为载体, 以各种辅导资料为补充, 细化每个主干知识点, 将每个点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方面来讲解, 二是单元结构的归纳, 通过“小阶段或每个朝代到大阶段”的综合比较, 得出每一段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以及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整合, 让学生学会从宏观上掌握历史知识, 为后一阶段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1.1 定位知识点, 达到准确认知。

学生首先要明确课本每一个知识点说明问题的角度, 某一段文字是讲原因的、是讲特点的还是讲意义的, 在第一轮单元复习中, 一定要求学生能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做到准确认知, 这样才可以谈点、线、面的贯通, 理解或记忆。

1.2 从章节目录入手, 构建知识框架。

先从章节目录开始, 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的阅读、乃至背诵, 总之, 最后要达到在不看书的情况下能够复述目录的要点特征, 然后再记每一节的小目录, 掌握之后再记具体的重要知识点, 要达到脱离课本仍能回忆其内容的效果, 每天要有一定的回忆时间, 如果进行不下去, 回头再记忆, 然后再回忆。如此反复, 直到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准确复述知识要点, 这才达到要求。刚开始可能比较枯燥, 但此过程进行过去之后, 以后对课本内容的复习基本就可以只需两三天“过”一本, 这时对回忆不起的内容再翻书而重记一下, 能回忆起的再没必要翻书, 这种由粗到细、记忆到回忆的“过电影复习法”, 既夯实了主干知识, 又使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1.3 注重精讲归纳, 提高课堂效率。

在讲基础知识 (点) 、纵横线索 (线) 、知识的广度深度 (面) 时, 教师要精讲少讲, 主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强调师生互动,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思维, 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让他们对主干知识抓住点, 连成线, 织成网, 培养学生逐步达到《考试说明》的各项能力要求。

在每册课本复习结束后, 引导学生及时理清历史重要问题的基本线索, 如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等。做到基础要点的“纵横交错”, 重视高考点的再现频率和升华提高, 使学生理解课本内容的内在联系, 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1.4 采用格式规律法教学, 提高学生的自悟能力。

在复习中, 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教法, 采用导学式的格式规律法教学, 如对《中国古代史》的复习, 指导学生先从理清每个朝代 (或每个阶段) 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等五大块入手, 然后把两个朝代 (或两大阶段) 进行比较, 得出历史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等, 例:政治史按建立 (时间、地点、人物、方式、统一背景或原因) 、措施 (加强集权、其它) 、衰亡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标志、影响) 、特点与认识等四小块进行。对《中国、世界近现代史》采用革命与改革、政党与思想、科技与经济、国际关系等四大块内每块的固定格式法教学, 得出记忆的各个规律, 并加强对每一阶段历史发展特征的归纳和中外历史的同步比较, 这种格式化、规律法教学, 既能快速记忆重要知识点, 培养思维分析能力, 又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把知识点学会、学活, 更能在解答试题时达到迅速、准确、规范,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关注热点, 确定专题, 构建学科体系 (即第二轮复习:四月至五月中旬)

2.1 突破思维定势, 大胆创新

高考试题体现了很强的政策导向性, 其大都围绕着当年的时政热点而精心命题, 在注重本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 善于把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用课本知识分析现实中的重大热点或焦点问题。为此, 教研组内以“基 (础) 点拉动热点、热点链结基 (础) 点”的思路, 确定了近年的高考复习专题, 大致可归纳为三类:

一为区域类历史。二为中外关系以及国共关系类历史。三为综合类历史。

对以上各个专题的讲授与否, 要根据《考试说明》中的时事政治要求来确定, 基本上第一、二类属必讲部分, 第三类属选讲部分。

2.2 引导学生, 作好专题复习

从近年文综历史科命题看, 专题复习已是必然趋势, 但作好专题复习之关键, 在于引导学生作好专题知识的细化、归纳, 所谓“细化”, 就是不能一个专题纵向线索贯穿到底, 而应注意知识之间纵横联系, 一个专题之下可以梳理众多子专题, 子专题之下还可以梳理子专题, 不但可以强化“双基”, 而且可使学生拓宽视野, 多角度、多层次认识问题, 培养能力。从近年高考频繁考查全球史观的情况来看, 世界史尤其是对国别史的复习, 要和中国史一样重视。

第二轮复习前, 将专题名称按教学进度打印并张贴在教室内, 教前让学生自主归纳或小组形式讨论, 打破框节限制, 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 以此来进一步掌握主干知识, 课堂上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 把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联系现实、分析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尽可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3 抓纲悟本, 查漏补缺, 全面提高 (即第三轮复习:五月下旬)

教师以“确保中档题拿高分, 带动低档题拿满分, 冲击高档题拿多分”为原则, 立足校情、学情, 精选试题, 限时训练, 并贯穿于整个高考备考的始终, 尤其在此阶段, 通过精选的文综模拟题训练, 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教研组要充分发挥文综备课组的作用, 对文综的高考热点达成共识, 重视《考试说明》中变化或新增加的内容, 适当地确定或重温已经复习过的几个小专题,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错题库, 查缺补漏, 题本相通, 回归课本, 再次梳理不太熟悉的主干知识, 并结合相关的政治、地理知识, 拓宽思路, 使文综复习达到最佳效果, 使他们轻松上考场, 取得优异成绩。

摘要:对我校历史高考“三轮复习”的具体操作过程及方法作一简要归纳。

关键词:历史高考,复习策略

上一篇:实现青少年活动中心党建工作新突破的思考下一篇:桥梁预制空心板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