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农业发展中气象服务的作用与发展途径研究

2022-09-11

1 气象为生态农业服务的作用与意义

1.1 帮助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中心任务, 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为使我国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生态和效益型农业转变, 农业种植的区域布局、作物结构、品种搭配都应进行相应的调整。气候条件是决定农产品能否高产、高效、优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1.2 加大农业服务力度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 对食物需求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果作物产量没有大幅度提高, 单纯地通过增加农业生产用地来解决, 那么由农业驱动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将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CO2, 这有助于减轻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所造成的CO2增加对大气的污染, 有利于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但更重要的是负面影响:生态环境将遭到破坏, 水资源过度消耗, 生态系统简单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减、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剧, 大气污染严重, 陆地、淡水和近海生态系统的污染基富营养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农业生产, 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据统计, 我国每年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因此,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为农业服务的力度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 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发展途径

2.1 发展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

建立一批农业气候资源、森林与湿地气候资源、草原气候资源等开发示范基地。加强特色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的气象科研与应用服务能力,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 为农民致富增收提供示范服务。以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主线, 研究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优化布局, 进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区、分类及评估;为区域生态农业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农民致富增收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2.2 拓宽为农服务领域, 改进服务方式

在搞好为大田农业服务的同时, 要加强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高附加值的“名、优、特、新”农产品的服务措施。同时, 为保证气象信息的时效性和覆盖面, 更广泛、直接地发挥气象信息在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关键时期的重要作用, 在为政府提供决策气象信息服务的同时, 开展针对县 (市) 、乡镇等基层服务对象的精细气象信息产品的开发和研究。

2.3 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

与大气科学其他分支学科相比, 农业气象仍是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目前该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薄弱, 水平较低, 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未来将在大量科学试验基础上, 进一步提示生物圈中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研究对象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过程、能量物质转换传输过程和农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各种过程与环境气象条件的复杂关系, 并以详细的数学模型和精湛的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技术模拟, 再现这些过程。生物圈在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中的作用;生物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农业气象灾害预普、评估、防御;农业气象预报的原理、技术方法等研究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2.4 加强农业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抵御能力

积极开展干旱、暴雨、冰雹、霜冻等主要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预警服务, 提高农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农村依法建立气象站、气象哨, 自愿进行当地气象观测, 并通过此渠道为广大农民及时传送气象信息;逐步在农村各乡镇建立一定数量的遥测气象雨量监测点, 及时获取当地可靠的实况气象资料, 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要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气候灾害风险评估, 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环境评价依据;建立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 增强对重大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应急保障能力;研究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评估及控制技术, 实现对大面积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及减灾控制;采用气象部门的气象监测网络与农业部门病虫害监测网络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及控制技术;研究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及其优化布局技术, 气候变化对区域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应变对策。

摘要:气候变化对生态农业有严重影响。发展生态农业和农村经济, 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首先要考虑当地的气候资源条件, 因地制宜, 并通过及时的气象信息服务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气象,服务,途径

上一篇:对建筑工程给排水一些节水措施的探讨下一篇:论点.线.面在书籍设计中的视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