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023-05-18

第一篇: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抓好科普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抓好科普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日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抓好农村科普工作尤为关键。

一、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中心任务,切实抓好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国务院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

要》中指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土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民中小学文化水平和文盲半文盲比例较高,远远不能适应农村建设的需要。如果农民的整体素质不能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能是一句空话。抓好农村科普工作是提高农民和农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农村科普工作必须围绕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展开,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收增效,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要加强对农村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他们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对未来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对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要让他们在参与科普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从小养成学习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倡导科学生活、提高科学素养的能力。

二、要动员和组织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参与科普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科普工作量大面广、涉及领域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实效。一是调动各职能部门参与科普的积极性。如农业、水利、畜牧、农机、林业、气象、卫生等部门,要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密集、科技水平相对较高的优势、加大对农村的技术培训和推广普及工作。二是调动各级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群众团体的积极性。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及青年志愿者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和技术特长,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三是利用各级干部培训学校、职业学校、科研院所、农村远程教育等设施,集成国内外科普信息资源、建立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四是调动各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竭诚为他们开展科普工作提供服务,支持和鼓励他们开展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信息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切实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发挥他们从事科普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五是根据《科普法》的规定,除财政要加大对科普经费的投入外,还要广辟资金投入渠道,进一步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费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和相关规定,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科普事业的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发挥自身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科协是党领导下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中央要求“各级科协要充分发挥科协拥有遍布城乡的组织网络优势,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中国科协提出科普工作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一是要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服务;二是要为农民安居乐业和捉高生活水平服务;三是要为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氛围服务。为此,2006年全区科协系统配合有关部门组织“三下乡”,“四进社区”科技文化活动51次,发放各种科普宣传资料26万余份,举办各类培训班35期,建立科普基地20个,带动和辐射农户30万余户,培养出了一大批农村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和农民增收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为配合地委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地区科协确定在全区20个试点村开展“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工程,加大科普工作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素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抓好科普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来源于,欢迎阅读抓好科普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二篇:抓好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

旧县镇“四两”举措抓好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

一、外出学习,取回“两点经验”。镇民政办组织旧县、红岩两村主任到仙桃参观学习公益性公墓建设经验,为全镇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提供经验指导。一是通过参观学习外地公墓建设布局,为我镇公墓建设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二是通过了解公墓建设和后期管理遇到的问题,结合我镇情况做好对策准备。

二、强化宣传,形成“两级共识”。为确保公墓建设顺利推进,旧县、红岩两村成立了公墓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深入村民小组,召开群众会议,宣传惠民政策,细心分析存在问题,动员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发挥表率作用,通过宣传开路,统一了村委和群众的思想认识。

三、注重选址,突出“两个意图”。为把建设公益性公墓这件好事办好,旧县、红岩村委会对照公墓建设要求,精心选址、科学规划、设计安全适用。在选址中,始终贯穿着两个意图,即:一定要把公墓建成功,完成交办任务,不能半途而废、劳命伤财;一定要使公墓成规模,为群众获取更多利益,不能目光短浅、只顾眼前。

四、长远规划,实现“两项效益”。农村公益性公墓能否长期存在、持续发展,今后的规划和管理尤为重要。经过与两村村民共同磋商,初步拟定了公墓发展规划:以宜保高速建设零星坟墓搬迁为契机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扩大农村公益性公墓知名度,并规定火化区内已故人员必须集中安葬,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争取资金修建大门、停车场等设施,管护好墓区内树木,绿化墓梯、道路,美化墓区环境,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

第三篇:努力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1、从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要求来认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促使农村干部队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还群众以知情权、监督权、管理权,从而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农村的集体利益。

2、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要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使农村干部遵纪守法、以德服人、依法治村,主动接受村民监督,维护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扬人民民主,努力打造廉洁清明的村干部队伍,维护农村社会安定和谐。

3、从保持员先进性高度来认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性。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开展农村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主动查找和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述职述廉等活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实际来认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性。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使农村党员干部坚定党的宗旨和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带领广大群众共谋发展,共同富裕,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二、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当前,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有的问题还呈日趋严重的趋势。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纪律涣散。部分村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事业或经营上,把管理村务当作兼职,不能坚持正规化办公,不坚持坐班制度,甚至无作息观念,上班下班随心所欲,叫就去,不叫忙

2 其它。一些干部作风软、散、拖,对上级部署的任务,不积极,不主动,靠乡镇包村干部的指派和协助才去开展工作。

(2)处事不公。一些干部在处理村务上优亲厚友,甚至假公济私,如在发放宅基地、承包村集体企业、收取各类款项、发展新党员、救灾救济物品发放、低保等方面,标准不一样,条件不一致,不能一碗水端平,引发村民不满情绪,影响了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3)方法简单。个别村干部遇到问题只看表面现象,缺少理性思考,不做深层次分析,处理问题简单,干工作、办事情,只讲热情胆大,不讲方法策略。有的作风粗暴,搞“一言堂”,甚至违法施政,激化了班子内部和干群矛盾。不识大体顾大局,以我为中心,遇到问题绕道走,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在小团体利益与大局利益发生冲突时,竭力维护小团体利益,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个别地方发生了不稳定的问题时,农村干部不是勇敢地站出来,以积极的态度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有的临阵退缩;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暧昧;有的唯恐事情闹得不大。

(4)、为政不廉。个别村干部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严重;有的开具虚假发票报销不合理开支,侵占集体财物;有的收钱交帐不及时,花钱报账不及时,坐收坐支现象严重;有的财务审批手续不严,白条入账多;有的村务公开不真实、不全面,避重就轻。

3 (5)、支部、村委工作“两张皮”。有的村委干部觉得自己是村民选举产生的,过分强调村民自治,不愿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工作,导致两委班子常常各自为政,相互扯皮,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了分歧也难以沟通和平衡。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形象不佳、作风不正、工作漂浮。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关心得不够,解决得不多,脱离了群众,背离了党的宗旨;有的干部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淡薄,作风简单粗暴,不对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有的村支部、村委“两张皮”,村委与支部“分庭抗礼”,削弱了党的领导;有的基层干部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损害了党的形象。

农村干部这些问题的出现,尽管是极少数,但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视。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和纠正,让这些问题任其泛滥,势必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势必严重削弱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势必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也必将妨碍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小康目标的顺利实现。

以上现象的存在,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构建,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

(1)个别乡镇对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的乡镇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许多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不能够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大宣教”的氛围和格局在农村中尚未完全形成,导致农村党员干部接受教

4 育的机会不多,使党风廉政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有的村支部、村委会虽然有计划、有部署,但没有从本村实际出发,出台一些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具体工作措施,没有抓住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整改,工作缺少成效。

(2)党内监督不能有效开展。尤其是在村一级,党员干部主动监督少,有些党员干部怕报复、怕伤和气,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也不会监督。加之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不够规范,一般干部对一些敏感、重大的问题了解的少,想监督而又不便监督。有的在民主生活会上讲究一团和气,轻描淡写,不批评别人,也不愿别人批评自己。在村干部使用上,有的乡镇重使用轻管理,认为只要村干部能完成工作任务,不出事,就是好干部。往往对村干部出现的问题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政策。造成惩治不严,监管乏力,使问题越积越多,引起群众越级上访,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

(3)制度不健全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制度建设上,一些地方不从实际出发,图形式、搞花架子,即使有制度也不能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搬照套,制度、规章定了不少,真正能够实际管用的却很少。 村务、财务公开工作虽然实行多年,但有的村因制度不全,或制度落实打折扣,仍然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该公开的没公开,或公开的内容不真实、不及时、不实在,粗枝大叶,使群众看不清弄不明,导致群众对村务、财务公开不满意,

5 乃至产生误解和猜疑,集体上访和联名来信不断,民主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农村的安定和团结。

三、解决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对策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党在农村强有力的领导,而要实现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就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紧密结合农村的特点和实际,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注重教育效果。充分发挥基层党校作用,以乡、村干部为重点,有计划地培训、轮训广大党员干部。乡镇党委和乡镇机关、行政村党组织要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农村文明家庭、文明村组、文明乡镇和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长廊、报刊亭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宣传,大力推进廉政文化"五进"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巩固社。

2、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夯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基础 。一是要严格依法依规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积极推行 “两推一选”等多种形式选拔农村基层干部,让素质较高、办事公道、廉洁自律强、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进入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及时调整那些“软、散、懒”的村党支部班子。二是提

6 高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让村干部卓有成效地向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反腐倡廉形势,善于用政策推动工作,把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三是明确职责要求。实行村务管理权与监督权分离,村党支部通过抓规范管理,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到村民自治章程、乡规民约和各项管理规则之中,促进村干部廉洁自律。

3、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制订规范的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追究的具体实施办法,增强责任追究的威慑力。通过建立定期分期排摸制度,督促农村干部切实履行起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及时掌握情况。对领导干部职责范围内的反腐败工作敷衍失职,不抓不管,以致屡屡发生大案要案、造成恶劣影响的,严格责任追究。同时必须及时、严肃地查处农村干部中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尤其要查处那些严重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权益的案件,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4、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切实规范农村干部行为。(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报账制度”、“列支审批制度”等。同时,村级财务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实行先收后支,杜绝以收抵支、差额入账、坐支现金等现象。(2)加强村组集体资产管理,化解村组不良债务。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并逐步

7 化解不良债务"。在加强村组集体资产管理,遏制不良债务过程中,首先要认真搞好集体资产的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工作,对集体资产要进行评估,要切实解决农村各业承包基数不合理、低价承包等问题,以防集体资产流失。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减债措施,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已经形成的债权债务。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认真领会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实质,从加强农村党风廉风建设入手,选好书记,配好班子,加强监督,顺应形势,真抓实干,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撑。

第四篇: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抓好“六新”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这对于拥有35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国家级贫困县——紫阳来说,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存在着各种挑战,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抢抓难得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突出抓好“六新”,着力解决“六大问题”,通过几年的努力,确保全县农业有新

的发展,农民素质有新的提高,农村面貌有新的变化。

一、谋划新思路,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问题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好建设规划。首先,必须围绕中央、省、市精神制定规划。做到“五要五不”,即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其次,要立足县情制定规划。紫阳毕竟是全国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起步晚、发展慢,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农民生活并不宽裕。因此,在制定规划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步推进。按照一年试点、二年铺开、三年见效的思路,今年先在全县212个村选择条件较好的10个村进行试点,积累一定经验后,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开。第三,要依靠群众制定规划。要组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专门班子,深入村组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钱从哪里来”、“事情怎么办”、“由谁来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拿出全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方案,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实行民主决策,并请有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从而形成具有科学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设规划。

二、发展新产业,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前提,生活宽裕是基础,而发展新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主要途径。一要围绕资源调产业。紫阳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矿藏有矿藏,发展潜力巨大。按照“一种模式带一片,多种模式富全县”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行正大养殖、舍饲养羊、茶叶、蚕桑种植等多种模式,发展优质富硒稻、蔬菜、水产、畜牧等特色板块基地或种养殖小区。同时抓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新机械、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二要招商引资兴产业。要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茶叶、畜牧、蔬菜、药材等农副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同时着力培植名优茶开发、富硒食品等现有加工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的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三要搞活流通带产业。扶持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组织,提高茶叶协会、蚕桑协会、畜牧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带动作用,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将“紫阳春牌”茶叶、富硒食品、“洪田牌”果醋等精品名牌推向市场,真正在全县形成“群众兴家业、能人办企业、干部干事业”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农民在发展产业中得到实惠。

三、建设新设施,着力解决新农村的物质条件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紫阳而言,由于县级财政财力有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脆弱、少数地方还存在着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的问题,村庄建设缺乏规划,人居环境亟待治理。对此,要在农田水利建设上下功夫。加强农田综合开发,提高综合能力;搞好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搞好集雨水窖工程建设,提高防汛抗灾能力。要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重点在“四通三改”工程建设上加大力度,即所有村组通水、通电、通信、通路,进行改圈、改厕、改厨,使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要在净化农村生态环境上下功夫。在农村大力开展以清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三清”文明卫生活动,逐渐解决“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家禽乱跑”的现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设农村生态庭院。

四、培养新农民,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为培养新型农民,必须在广大农村积极开展“五大教育”活动:开展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为培养新型农民提供后备力量。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教育。继续实施“阳光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培训投入,大规模地培训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种养水平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开展文化教育。加大农村文化发展投入,加快乡镇文化站、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建立农村公共文明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形成学文化、学科技,争做新型农民的良好风尚。开展法律教育。积极开展“四五”普法活动,正面引导广大农民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真正成为学法、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新型农民。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大力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五、落实新政策,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动力问题

优惠的扶持政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强大动力,把政策引导好、落实好,就可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一,要把中央、省、市的政策宣传到位。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有关会议,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政策,让各项富民惠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同时在全县大力开展“建设新农村,我要做什么”的大讨论,通过讨论,把全县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上来,使党的方针政策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其二,要制定好具体政策。为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率、示范性和辐射力,县委、县政府将对试点村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县财政对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扶持,在农民建房用地上给予优惠,免费提供各种服务,优先立项安排项目等,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三,要将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县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县级联乡领导和各乡镇书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县委、县政府组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千人工作队,分赴全县212个村,开展“五送三包二落实”活动,即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送卫生、送政策,包制定建设方案、包宣传发动、包启动建设,落实建设规划、落实建设措施,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县广大农村面貌有明显转变。

六、建设新班子,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的关键在于村组干部。一是要选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要根据《村民组织法》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将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选进村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来,只要是能自己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不论学历、不论出身、不论职业,要大胆的使用。二是要育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要教育村组干部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带头讲学习、带头讲实干、带头讲廉政,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使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真正发挥领头雁和马前卒作用。三是要用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要建立村组干部实绩考核机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主要内容纳入量质化考核目标,具体分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等项目,每年由县考评办对各村进行年中、年末二次考核,考核优秀的进行重奖,考核不合格的也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通报,真正使全县村组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形成争先进、扛红旗、站排头的工作热潮。

第五篇:抓好农民健身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字体:大 中 小]

许市镇地处岳阳市西北郊,辖10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92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多年来,镇党委、政府把群众性体育活动作为农村小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广泛发动群众参加健身,积极举办比赛活动,精心打造传统精品项目,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镇正逐渐形成娱乐身心、陶冶情操、遵纪守法、互助友爱的文明乡风。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镇负责人应邀出席在江西宜春举行的全国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受到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的接见。

一、积极举办活动,扩大参与层面。随着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闲时间增多,群众的健身要求、体育活动热情越来越高,特别是实施联产承包责任以来,农民生产活动较为分散,一些地方赌博迷信风气有所滋长,少数群众国家观念、集体观念有所下降,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身心健康,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显得十分重要。如何抓好这项工作,镇党委、政府认为,开展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举办一些比赛,尽可能发动和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是促进农村体育工作的关键。为此,在全镇组建了14支农民篮球队、9支龙狮队、5支乒乓球队、1个老年门球协会和1个象棋协会,定期举办活动。自1996年以来,镇里每年都举办一次农民运动会,每年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达500人以上,参与观看的群众达3000人次。为了增强操作性、趣味性,贴近农民生产生活,我们还组织农民群众举办抛秧、钓鱼、爬山等比赛活动。今年元月8日,我们争取市体育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在黄金村举办了全市首个村级农民运动会,比挑担、掀石磙、拔河、抵力等,并举行了龙狮表演。由于组织严谨,选项新奇,整场活动隆重热烈热闹,妙趣横生,深受村民欢迎和好评。通过多年来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全镇的社会风气有了明显的好转,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群众的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增强了,极度自私少了,遵纪守法的多了,违法犯罪的少了;邻居和睦的多了,损人利己的少了。无论是防汛抢险,还是兴修水利,一声令下,群众召之即来。虽然周边地区是“法轮功”重灾区,但我镇没有一人感染邪教。同时,我镇也一直保持着“无毒乡镇”的荣誉。

二、结合民间习俗,打造精品项目。我镇有玩龙舞狮的传统,此风兴于清末,盛于民国,代代相袭,已成为浓厚的乡俗。无论逢年过节、婚丧娶嫁,还是落成庆典,乡里人好热闹,图吉祥,都要借玩龙舞狮来助兴。近些年来,这种习俗日趋兴盛。在群众自发组织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着力就这些民间传统的优势体育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在资产添置、演技培训、信息提供上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十多年来,镇里先后在黄金村、凉亭村、铺子嘴村等六个村组建了专业龙狮队,先后共投入资金5万多元,用于道具服装制作和资产添置。为了提供龙狮队的演技,镇里出资了5000多元,选送两名队员到中南大学参加全国舞龙舞狮教练培训班。每年镇里都举办一次龙狮表演大比赛。现在,全镇已有专业龙狮队9支,队员240多名。黄金村龙狮队由于多年的刻苦训练和演出,现已能表演“俯、仰、躺、翻、滚、飞”、“龙舟竞渡、龙船冲浪、龙门闯宫”等108种高难度动作,演技精湛,令人叹服,因而获得“湖南省

民间传统玩龙舞狮精英赛最佳表演奖”、“湖南省第三届农民运动会比赛全能第二名”。该龙狮队每年都要在岳阳、长沙、武汉参加各类庆典活动表演80多场次,创收达30多万元。许市龙狮有由弱到强,由俗变雅,已成为宣传许市的名片和展示许市农民精神风貌的精品,他们精彩的表演已成为乡民们赏玩的一道精神大餐。

三、加大投入力度,提供经费保证。办体育,最关键也最困难的是投入问题,尤其在乡镇,财政非常拮据。镇党委、政府统一思想,端正认识,既算财政预算的小帐,更重社会效益的大帐。多年来,镇里每年就本级财政至少拿出6万元以上用于体育事业。一方面用于每年一届的农民运动会的开支,另一方面用于体育设施的改造和健身器材的添置。与此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向上争取资金,用于改善镇属3所中学、9所村小学的体育设施。镇教育系统每年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体育设施的改造资金都在10万元以上。特别是我们利用许市龙狮的品牌效应,先后争取市、区政府和市体育局领导的重视,先后争取资金6万多元用于对各龙狮专业队的奖励和扶持。由于有了必要经费的保证,各村和有关部门抓体育、办活动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个“农村奔小康,身心先健康”的现代观念正在日益深入人心,一个“人人参与健身,家家充满欢乐”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渐形成。

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我们也还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感到还力不从心。如何做好农村体育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是思想认识要提高。要在各级领导中特别是基层干部中克服“农村体育可有可无,农民健身可抓可不抓”的偏见。事实上,抓好农村体育工作,能够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农民精神面貌,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对实现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风文明”的目标意义重大。

二是活动开展要经常。抓好农村体育工作,必须以活动为载体。一个乡镇,每年都应该举办一场具备一定规模的农民运动会,让作为主体的真正的农民参加。有条件的村也应开展一些活动。只有活动开展得经常,农村体育才有生命力。

三是运动项目要贴近实际。在农村体育工作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分类指导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要结合农民生产生活,选择一些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要针对老中青各个年龄阶段,山区湖区不同地区的特点来组织活动。既要有“阳春白雪”,更需要“下里巴人”。

四是基础设施要改善。当前农村体育馆较少,连基本的健身器材也很匮乏,而乡镇财政捉襟见肘。因此,我们非常希望上级政府能够加大投入,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合理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改善农村体育设施,为农民健身提供较好的场所。

(岳阳君山区许市镇)

上一篇:砖混结构基础施工方案下一篇:综合管理部竞聘演讲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