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会考复习

2022-08-19

第一篇:历史必修一会考复习

历史必修一会考习题资料

一、选择题

1.(2008年山东会考2题) “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主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 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指的是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2009年湖南会考 1题)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2007年广州会考 1题)周王朝历时近八百年,“盛时的势力,南方跨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今甘肃省,东到今山东省。”为了有效统治,西周实行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2009年安徽会考17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制 D.行省制 5.(2010年河南高中会考27题)“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民贵君轻

B.以法治国

C.皇权至上

D.天人感应 6.(2008年1月福建会考1题)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等级制 7.(2009年6月福建会考1题)长期以来,海外炎黄子孙返乡寻根祭祖,这种情结源于 A.郡县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8.(2009年湖南会考2 题)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这一制度形成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9.(2010年夏季山东会考1题)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 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C.地方机构权力的加强 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弥合 10.(2009年广东会考2题)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

A.削弱皇权

B.缩小地方权限

C.加强皇权

D.扩大地方权限

11、(2010年河南高中会考2题)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

) A.察举制度的实行

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C.科举制度的创立

D.八股取士制度的创立 12.(2010年1月新疆会考9题)“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其中罗马的“伟大”是指

A.议会制度

B.专制制度

C.法律制度

D.邦联制度 13.(2011年1月福建会考8题)英国史学家约翰指出:“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古埃及

B.古罗马

C.古印度

D.古希腊 14.(2009年福建会考9题)“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材料中的“法律”指的是

A.罗马法 B.“陶片放逐法” C.《人权宜言》 D.《德意志帝国宪法》 15.(2011年1月福建会考9题)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王位继承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16.(2008年天津会考8 题)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在他统治时期 A.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B.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C.雅典民主政治初步发展 D.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17.(2009年7月新疆会考7 题)伯利克里说:“我可以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指

A.全体男子 B.全体成年男子

C.所有本邦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18.(2010年1月山东会考3题)古代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公民主主庭 C.五百人议事会 D.执政官 19.(2010年6月福建会考8题)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促使古希腊民主政治出现的因素不包括

A.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B.发达的海外贸易和商业 C.城邦制度的形成

D.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 20.(2009年湖南会考18 题)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 21.(2009年黑龙江会考1题)古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近代西方启蒙学者和资产阶级革命家提出的三权分立和民享、民有、民治的思想,便来自于古希腊的经验。古希腊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

A.独立自治 B.三权分立 C.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D.小国寡民 22.(2010年6月广东会考2题)古代雅典政治中,能够体现直接民主特点的是

A.五百人议事会

B.公民大会

C.十将军委员会

D.执政官制度 23.(2007年江苏会考11题)在西方代议制中,突出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法律文件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24.(2011年江苏会考28题)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

B.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C.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议会负责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25.(2010年6月广东会考3题)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A.平民的权利

B.商人的权利

C.教会的权利

D.国王的权利 26.(2010年1月黑龙江会考4 题)德国是20世纪前半期两次世界大战主要发动者,这与其当时政体的哪一特征有关

A.民主主义 B.军国主义 C.自由主义 D.理性主义 27.(2009年广东会考42题)近代欧洲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会议和帝国会议;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这些规定表明该国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首相没有任何权力

C.皇帝统而不治

D.联邦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28.(2010年2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第7题)右图是为纪念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文献是(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C.法国的《人权宣言》 D.美国的1787年宪法 29.(2011年1月福建会考10题)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法律基础是

A.《人权宣言》

B.《1871年帝国宪法》 C.《邦联条例》

D.《权利法案》 30.(2010年江苏会考24题)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D.法德两国君主立宪整体的确立 31.(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15题) 反映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文献是 A. 《大宪章》

B. 《权利法案》 C. 《人权宣言》 D. 1787年宪法 32.(2009年安徽会考27题)图9中有两个建筑物内的机构,其主要职能同属于

A.国防 B.行政 C.司法 D.立法 33.(2009年江苏会考24题)近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列法律文献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是

①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②美国1787年宪法③法国1875年宪法 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A.①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34.(2008年7月宁夏会考6题)下列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颁布的法律文献,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美利坚合众国宪法②英国《权利法案》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④德意志帝国宪法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35.(2007年浙江会考5题)图2所示充分体现了( )

A.古希腊“陶片放逐法”的精神

B.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精神 C.英国《权利法案》的精神 D.美国1787年宪法的精神 36.(2011年1月福建会考11题)图3是美国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该图所呈现的原则有

①专制集权

②三权分立

③制约与平衡

④轮番而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37.(2008年8月福建会考10题)2008年又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共和党的麦凯恩和民主党的奥巴马、希拉里呼声最高,他们中的一位有望成为新一届总统。当选者任职期间

A.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权

B.主持国会工作 C.行使最高司法权

D.掌握最高行政权 38.(2010年6月广东会考44题)右图是一幅宣传海报,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39.(2010年浙江会考5题)近代列强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0.(2009年福建会考6题)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1.(2011年江苏会考8题)粱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粱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42.(2007年海南会考2 题)“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1840年—1842年间 B.1927年—1936年间 C.1937年—1945年间 D.1946年—1949年间 43.(2010年夏季山东会考2题)有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是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被东方小国打败”是在下列那场战争中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44.(2010年浙江会考4题)图1所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斗争密切相关?

A.人民群众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侵略斗争

B.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反帝斗争

D.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反帝斗争 45.(2010年广东会考9 题)为了将中国东北变为殖民地,日本发动了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鸦片战争 D.卢沟桥事变 46.(2007年江苏会考1题)晚清诗人张维屏有诗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记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47.(2010年6月福建会考3题)中国近代史上,国门洞开。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48.(2011年1月宁夏会考3题)漫画《七七与切切》反映了

A.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B.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 D.美国发动的侵略朝鲜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49.(2009年福建会考10题)在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 50.(2009年7月新疆会考 9题)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它诞生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成立 B.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建立 51.(2008年1月宁夏会考5题)《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有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②欧洲工人运动兴起③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④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2008年浙江会考6题) 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总攻冬宫的序幕。这是世界历史上哪一次革命的情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53.(2009年江苏会考26题)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54.(2010年1月福建会考10 题)图3 被美国教育部门指定为美国中学生必读的十五本书目之一。下列关于这部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②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④它是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理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5.(2010年浙江会考13题)图4反映了某次革命的场景,革命领导人向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工农兵代表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党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次革命胜利意义的有

①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56.(2009年6月福建会考11题)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

57.(2011年1月福建会考3题)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58.2008年2月27日,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等问题,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这说明我党在新时期坚持实行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

59.20世纪50年代我国运用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被广泛运用的是

( )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不结盟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60.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无关的事件是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在联合国中,亚非国家日益增多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美国操纵联合国的能力下降 61.(2009年深圳模拟)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62.(2007年海南会考8 题)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这一现状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走向是 A.两极格局

B.资本主义一统天下 C.社会主义一统天下 D.多极化趋势

63.(2010年2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第14题)某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应研究下列哪些组织①欧洲联盟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③北美自由贸易区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4.(2007年广州会考13 题)当今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多极格局 B.两极格局 C.一超多强 D.强强相争 65.(2010年天津会考9题)观察下图并分析导致欧盟崛起的关键因素是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一体化的发展 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66.(2008年1月宁夏会考7题)2003年美国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法国、德国、俄罗斯坚决反对使用武力,中国主张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阿拉伯世界也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拉克的侵略。这表明

A.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两极格局形成

D.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形成 67.(2008年8月福建会考12题)1967年欧共体成立。其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组成欧共体的三个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军事共同体 68.(2010年海南会考7题)1991年12月25日晚,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降下,一面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升到了克里姆林宫上空,苏联不复存在。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走向了

A、两极格剧 B、单极格局 C、多极化趋势 D、全球化趋势 69.(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19题)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联合开始于

A. 政治领域

B. 经济领域

C. 军事领域

D. 文化领域 70.(2011年海南会考17题)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主张欧洲应是“欧洲人的欧洲”,欧洲应该联合起来,摆脱美国人的控制。在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准备和尝试之后,1967年,欧洲终于迈出了走向联合的重要一步,建立了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欧洲联盟 71.(2011年浙江会考13题)在两极格局下,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于20世纪

A.30年代

B.40年代

C.60年代

D.90年代 72.(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20题)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 多种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

B. 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C. 联合国作用得到加强

D. 多元文化的发展 73.(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18题)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 德国的分裂 74.(2010年6月福建会考12题)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下列组织与之相关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东盟

D.欧共体

75.(2008年海南会考12题)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时说:“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表明

A.两极格局形成 B.两极格局解体 C.单极格局形成 D.多极化趋势出现 76.(2010年广东会考46 题)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认为

A.美国不再是世界强国 B.中国成为超级大国 C.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D.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77.(2010年广东会考13 题)与两极格局瓦解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欧共体的成立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苏联的解体 78.(2010年浙江会考14题)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下列各项中,属于美苏冷战具体表现的是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北约的建立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 79.(2008年江苏会考11题)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基本框架的是

A. 雅尔塔体制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 80.(2010年夏季山东会考13题)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下列各项中,与此史实有关的是 A.门户开放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欧洲一体化 D.马歇尔计划 81.(2009年6月福建会考11题)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 8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B、拜上帝会不符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8

3、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规定:中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最高机关是

A、政务院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政协会议 84.“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遵义会议

D.国民党一大 85.“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地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支持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者,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联合中共,推翻帝国主义出中国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图示,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创立于什么朝代?

(2)图二政治制度的实施是在哪个朝代?它具体称为什么制度?

(3)图三与前两幅图示的区别在哪里?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个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答案:(1)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或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秦朝 (2)唐朝 三省六部制

(3)废除相权,加强皇权 清朝

(4)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评价:①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②前期,基本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使国家统

一、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后期(明清后),阻碍了中国资本资义萌芽发展,背离了世界经济潮流,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

2、阅读下 请回答:

图一《南条约》的签订

图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图一至图三条约签订的背景各是什么?

(2)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在《马关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

(3)图一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4)列举两个抗战期间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重要战争?据图四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 (2)《南京条约》。 答应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 影响:《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战争:淞沪会战、台儿庄战争(或平型关大捷)。 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5)历史意义: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参考答案

一、1-5 CBBBC 6-10 BBABC 11-15 CCDAB 16-20 DDADD 21-25 CBBBD 26-30 BAADB 31-35 BDACD 36-40 CDDCC 41-45 BCCCB 46-50 AABDC 51-55 ACDDC 56-60 DCCBC 61-65 BDDCC 66-70 BDCBC 71-75 CAADD 76-80 CDBAD 81-85 DACAD

二、8

6、(1)秦朝。(1分) 秦始皇(赢政)。(2分) (2)隋唐时期(如答隋朝或唐朝亦可)。(1分) ‘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2分) (3)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1分) 清朝设军机处。(1分) 8

7、(1)内阁制 (2分) 三权分立 (2分)(2)美国 (1分) 共和制(或民主共和、或联邦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 (2分) 总统内阁:行政权 (2分)参众两院:立法权 (2分) 最高法院:司法权 (2分)(如按图中箭头所示内容回答也可给满分) (3)一致(或答是) (1分) 三权分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有助于维系国家的统一 (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或其它言之有理答案也可得满分) 8

8、(1)马克思主义(3分)(2)十月革命(3分)(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对其中一项得3分,二项得5分,三项得7分)

89、(1)第二次鸦片战争。(2分)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中断。(4分)(2)在孙中山领导下,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分)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合作,全国军民英勇抗日,终于取得胜利。(4分)(3)一百多年前中国国力衰弱,政府腐败,屡遭侵略,致使文物流失;今天中华民族正在实现复兴,对被掠文物的调查,也是维护国家的尊严。

(4分) 90、(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2分)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2分)(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分)(3)(答案略,列举的事件只要符合本题要求,史实准确,具有代表意义即可得分。)(6分) 9

1、(1)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分)(2)屈辱的外交;①②;独立自主的外交;③④⑤。(2分。错答或漏答不给分)(3)甲、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分)成就: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建交);掀起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乙、事件:尼克松访华。(1分)影响:标志着中美关系之间结束了20多年的敌对状态(或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或中日建交。(2分。作答其中一点即可)(4)启示:如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 9

2、(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分。或北约)(2)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国家);日本;欧共体;中国等。(4分。每点1分)(3)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分。只答多极化趋势的给1分)

第二篇:2007-2014年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

必修一专题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7小题,共0分)

1.(2008年山东会考2题) “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主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 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指的是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点拨】 【结束】

2.(2009年湖南会考 1题)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3.(2007年广州会考 1题)周王朝历时近八百年,“盛时的势力,南方跨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今甘肃省,东到今山东省。”为了有效统治,西周实行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4.(2009年安徽会考17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制 D.行省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5.(2010年河南高中会考27题)“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民贵君轻

B.以法治国

C.皇权至上

D.天人感应 【答案】C 【点拨】 【结束】

6.(2008年1月福建会考1题)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等级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7.(2009年6月福建会考1题)长期以来,海外炎黄子孙返乡寻根祭祖,这种情结源于 A.郡县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8.(2010年2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第1题)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行省制度 【答案】B 【点拨】 【结束】

9.(2010年浙江会考1题)《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皇帝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郡县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点拨】 【结束】

10.(2009年6月福建会考2题)图1所示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历史上称为

A.三省六部制

B.三公九卿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答案】A 【点拨】 【结束】

11.(2010年1月新疆会考2题)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重大变革是实行了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C 【点拨】 【结束】

12.(2009年湖南会考2 题)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这一制度形成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答案】A 【点拨】 【结束】

13.(2011年1月河南会考1题)在今河南境内,古代曾有郑国、宋国等诸侯国存在,这与下列哪一选项有关( ) A.甲骨文的记载 【答案】B 【点拨】分封制就是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从题中“郑国、宋国等诸侯国”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分封制。 【结束】

14.(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2题)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A. 禅让制

【答案】C 【点拨】 【结束】

15.(2010年7月新疆会考1题)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16.(2010年1月福建会考2 题)图1 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出现于 B. 宗法制

C. 中央集权制

D. 世袭制 B.西周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明代 【答案】B 【点拨】 【结束】

17.(2010年夏季山东会考1题)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 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C.地方机构权力的加强 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弥合 【答案】B 【点拨】 【结束】

18.(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1题)下图所示封国林立的现象出现在

A. 西周

【答案】A 【点拨】 【结束】

19.(2007年广州会考 3题)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点拨】 【结束】

20.(2009年山东会考2题)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察举制的创立 B.内阁的设立

C.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D.军机处的设立 【答案】D 【点拨】 【结束】

21.(2007年海南会考1 题)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答案】A B. 秦朝

C. 西汉

D. 隋朝 【点拨】 【结束】

22.(2011年1月河南会考6题)右图是军机处的内景图。它的设置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

A.宋太祖

C.康熙帝

【答案】D 【点拨】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 【结束】

23.(2010年6月广东会考41题)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该机构是

A.军机处

B.内阁

C.参议院

D.中朝 【答案】A 【点拨】 【结束】

24.(2010年1月山东会考1题)山东又称齐鲁,这个简称应该源于 A.商朝宗战制 B.西周分封制 C.秦代郡县制 D.隋唐科举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25.(2011年1月河南会考3题)很多西方学者将强盛的秦汉时期称为“第一帝国”,秦汉时期能够长期保持统一主要

在于实行了( )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B.明成祖 D.雍正帝 【答案】B 【点拨】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故B正确。 【结束】

26.(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3题)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增加税收

B. 恩泽贵族

C. 实现民族融合 D. 削弱王国势力 【答案】D 【点拨】 【结束】

27.(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4题) 清朝雍正时期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的措施是 A. 设内阁,置六部

C. 设军机处

【答案】C 【点拨】 【结束】

28.(2008年天津会考5 题)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南书房 C.内阁 D.军机处 【答案】D 【点拨】 【结束】

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回答6~7题

29.(2009年福建会考2题)清朝皇权日益强化。其主要表现是

A.设立三省六部 B.废除丞相 C.设立军机处 D.设立内阁 【答案】C 【点拨】

B. 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D. 设总理衙门 【结束】

30.(2008年海南会考4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 A. 皇权逐渐削弱 B.相权逐渐加强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缓和 D.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答案】D 【点拨】 【结束】

31.(2010年1月福建会考 3题)《清史稿》 记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设置军机处最主要的意图是 A.处理民族事务

B.提高行政效率 C.强化君主专制

D.加强特务统治 【答案】C 【点拨】 【结束】

32.(2009年广东会考2题)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

A.削弱皇权

B.缩小地方权限

C.加强皇权

D.扩大地方权限 【答案】C 【点拨】 【结束】

33.(2009年福建会考1题)图1所示的政治制度在历史上称为

A.分封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答案】A 【点拨】 【结束】

34.(2008年山东会考1题)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答案】B 【点拨】 【结束】

35.(2010年海南会考1题)“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完成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之伟业的是

A、夏启 B、秦王嬴政 C、隋文帝 D、元世祖 【答案】B 【点拨】 【结束】

36.(2011年江苏会考2题)《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推行三公九卿制

D.推广行省制度 【答案】A 【点拨】 【结束】

37.(2009年广东会考41题)“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

A.汉武帝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清雍正帝 【答案】C 【点拨】 【结束】

38.(2011年1月福建会考1题)图1所反映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监察制 【答案】A 【点拨】 【结束】

39.(2011年1月宁夏会考2题)中国古代的宰相(或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最后废除丞相,解决帝、相之争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明太祖

D.康熙帝 【答案】C 【点拨】 【结束】

40.(2011年浙江会考1题)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

A.分封制的废除

B.宗法制的消亡

C.刺史制的建立

D.内阁制的形成 【答案】A 【点拨】 【结束】

41.(2010年天津会考1题)“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诗中以“齐鲁”称谓山东是源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A 【点拨】 【结束】

42.(2010年浙江会考3题)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郡、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答案】D 【点拨】 【结束】

43.(2008年7月宁夏会考2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答案】B 【点拨】 【结束】

44.(2010年浙江会考21题)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地方政治

B.管理地方行政

C.征收地方赋税

D.掌管地方军事 【答案】A 【点拨】 【结束】

45.(2010年6月福建会考1题)周公东征后,“封建亲喊,以藩屏周”, “兼制大下,立七十一国”。材料中的“封建”是指

A.建立周朝

B.分封诸侯国

C.委任官职

D.实行郡县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46.(2010年1月福建会考1题)西周维系嫡长子继承制的纽带是 A.血缘

B.地域

C.财产

D.宗教 【答案】A 【点拨】 【结束】

47.(2010年6月福建会考2题)图1 所示的是唐代中央机构,其积极意义是

A.有效地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 C.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D.分清了中央与地方机构的不同职权 【答案】C 【点拨】 【结束】

48.(2009年广东会考1题)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城邦制

D.皇帝制 【答案】A 【点拨】 【结束】

49.(2011年江苏会考3题)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答案】B 【点拨】 【结束】

50.(2010年山西会考2题)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势力未能起到限制作用的是( )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官 D.唐朝设置节度使 【答案】D 【点拨】 【结束】

51.(2008年江苏会考2题)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刺史④军机大臣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点拨】 【结束】

52.(2010年6月广东会考1题)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奴隶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D 【点拨】 【结束】

53.(2008年8月福建会考2题)图1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点拨】 【结束】

54.(2010年河南高中会考1题)老子,姓李名耳。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这一现象受下列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55.(2010年河南高中会考2题)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

) A.察举制度的实行

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C.科举制度的创立

D.八股取士制度的创立 【答案】C 【点拨】 【结束】

56.(2010年1月黑龙江会考1 题)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A.按军功选官 B.按门第选官

C.科举考试选官 D.按品德选官 【答案】C 【点拨】 【结束】

57.(2007年广州会考2 题)961年,宋太祖对石守信等人说:“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这段话的真实意图是要石守信等人 A.积累财富 B.安享晚年 C.交出兵权 D.享受生活 【答案】C 【点拨】 【结束】

58.(2011年6月广东会考41题)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是没有决定权,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该机构是

A.内阁

B.军机处

C.参议院

D.中朝 【答案】B 【点拨】 【结束】

59.(2010年1月山东会考2题)下列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朝建立三省六部制 B.汉代废除宰相制 C.唐代开始建立监察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 【答案】D 【点拨】 【结束】

60.(2009年山东会考1题)下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西周实行的是

①禅让制 ②宗法制 ③分封制 ④郡县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点拨】 【结束】

61.(2010年山西会考1题)祠堂是中国民间祭祀祖先的场所。通过祭祀表达对祖先的怀想,这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是( )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答案】A 【点拨】 【结束】

62.(2008年7月宁夏会考1题)“宗,尊祖庙也”,意思是说,宗法的“宗”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

A.以宗教信仰为纽带

B.以血缘家族为纽带 C.以活动地域为纽带

D.以土地财产为纽带 【答案】B 【点拨】 【结束】

63.(2009年江苏会考3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答案】A 【点拨】 【结束】

64.(2011年浙江会考2题)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该史书有可能是

A.《汉书》

B.《旧唐书》

C.《宋史》

D.《元史》 【答案】D 【点拨】 【结束】

65.(2010年江苏会考1题)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点拨】 【结束】

66.(2010年天津会考2题)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的主要作用是 A.繁荣儒家文化 B.防范地方割据 C.削弱宰相权力 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 【点拨】 【结束】

67.(2011年安徽会考18题)六王毕,四海一。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主要是通过

A.实行分封制

B.推行郡县制 C.设置内阁

D.设立军机处 【答案】B 【点拨】 【结束】

68.(2009年江苏会考1题)在历史学习中,图表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①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完成统一 ②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

③秦统一总体采用了先近后远的攻击策略 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答案】D 【点拨】 【结束】

69.(2008年浙江会考1题)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皇帝任免调动

B.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

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

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 【答案】D 【点拨】 【结束】

70.(2008年江苏会考1题)《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71.(2008年天津会考4 题)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7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73.(2009年浙江会考1题)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B 【点拨】 【结束】

74.(2010年广东会考41 题)清朝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往往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经驿马传递直达地方督抚。这种做法

A.加强了内阁的权力 B.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C.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答案】B 【点拨】 【结束】

75.(2009年浙江会考2题)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国古代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的是 A.州刺史的设立 B.分封制的创设

C.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D.行省制度的创立 【答案】C 【点拨】 【结束】

76.(2011年1月河南会考5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D.投做官吏幕僚 C.投笔从戎戍边 【答案】A 【点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明读书科举是下层社会和上层社会的唯一桥梁,只有读书能让人平步青云。 【结束】

77.(2011年1月宁夏会考1题)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这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 【答案】A 【点拨】

【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0分) 78.(2008年1月福建会考31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

材料三 雍正年间……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T-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5所示中央机构开创于哪个朝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3分) (2)材料一中图6所示的三省六部制哪一时期开始实行?它起到什么作用?(3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根据材料

二、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为加强专制而采取的措施。(2分)

79.(2011年1月福建会考31题)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摘选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图8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称为什么?(2分) (3)材料

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1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支持哪方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80.(2009年黑龙江会考27题)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叉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己。

——《朱子语类》

材料四: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l《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我国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

二、三,回答秦朝和唐朝为建立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3)依据材料四,回答清朝设置军机处产生的重要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

81.(2010年6月福建会考31题)责任内阁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政体形式,为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采用。中国古代也曾出现过内阁,但与西方的内阁在性质上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教训,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将全国军政大权独揽自己手中。为处理政务,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内阁,命今解缙等人并值文渊阁,参预机务,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材料二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原则主要有:(1)内阁需得到议会多数的支持,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2)议会有权倒阁„ „

(4)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总辞职„ „ 重新举行议会大选,由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摘自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

(1)中国古代丞相制度始于什么朝代?( l 分)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内阁的职能是什么?( 2 分)

(2)1689 年,为限制王权,英国通过了什么法案?( 1 分)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内阁对谁负责?( 2 分)

(3)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有何本质区别?( 2 分)

82.(2009年7月新疆会考26 题)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一时期的什么政治制度?三省各有哪些职能?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政体?体现了怎样的原则?

(3)材料

一、二反映的两种政体有什么本质区别?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83.(2010年湖南会考26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6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84.(2007年江苏会考31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

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3分)

②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1分)

③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

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3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1分)

第三篇:历史必修一单元4复习纲要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新中国成立的条件:

(1)政治军事:

(2)理论路线: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1949年3月; 地点:河北西北坡;

内容:工作重心的转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3)组织准备: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展开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意义: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是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和新的起点。《共同纲领》代行临时宪法的职能结束。

7.1954年9月后,由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的任务宣告结束。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仍然存在,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背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目的: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

依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文件,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 内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意义:对少数民族而言,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对国家而言,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9.中共八大:

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时间地点:1956年,北京。

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认为当前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意义:它是中共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10.文化大革命:

原因: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党内“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毛泽东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导火线: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 全面发动的标志: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五一六通知》;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文革的指挥机构: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等组成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一月风暴(一月革命):1967年,上海;揭开了全面夺权的序幕。后果:全国陷入空前的社会大**之中。 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的破坏:政治体制的倒退——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人大和政协基本停止活动

文革的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灾难的内乱。 1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背景: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在徘徊中前进(徘徊的原因?由于未在思想上彻底纠正文革的错误。);老一辈革命家纷纷提出要彻底纠正文革的错误;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

内容:指导思想;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改革开放决策;拨乱反正。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中国就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1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表现:(1)提出初步的构想——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2)治国安邦总章程:全国人大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3)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提出:1997年中共十五大;写入宪法: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13.一国两制

含义:一是指同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指两种政治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形成背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

形成过程: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叶剑英提出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20世纪80年初,邓小平提出构想并全面阐述;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成功运用: 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分别是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回归条件:a.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国力增强;b.“一国两制”理论和各项政策的日趋成熟与完善。 回归意义:对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对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世界——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

14.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两岸间的真正停火——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停止炮击金门。 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被打破:1980年后。

“九二共识”: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

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协议,史称“九二共识”。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经济交流和合作。 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1995年1月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两岸关系的阻碍:a.台湾岛内台独势力;b.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第四篇:历史必修一政治复习提纲1

第1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夏朝:时间、政治制度(选择题)

二、商朝: 时间、政治制度、特点(选择题)

三、西周:时间

(一)分封制

1、含义:

2、目的:

3、对象:

4、内容

5、 影响 (积极、局限)

(二)宗法制

1、含义:

2、核心:

3、目的:

4、最大特点:

5、大小宗关系

6、作用

7、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注:分封制、宗法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历史影响及社会遗存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2节、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战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1、理论:法家思想

2、实践:商鞅变法及各国变法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的确立:①由来:②基本特征:③本质:君主专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分工、关系)

3、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制①由来:②内容:郡:县:乡、里、亭:(长官由来)③作用

(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4、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5、秦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初中、人物选修):

①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②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挟书令

③军事:征百越、击匈奴;筑长城④交通:修驰道,直道,开人工渠道(灵渠)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及长期存在的原因

第3、4节、从汉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一、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演变:各朝代中央官制的演变及各制度的详细内容(比较三公九卿与三省六部制)

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演变:各朝代实行的措施详细内容,影响。

三、选官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四、监察制度的演变:

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六、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以明朝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积极影响,后期主要是消极影响)

(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③有利于民族的融合,④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2)消极影响:①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③思想上的控制使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严重的滞后。

第5、6课 雅典民主

一、雅典民主制形成条件

二、城邦:含义、复兴时间、特点、政体类型

三、公民的含义

四、雅典民主制的确立过程(▲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

五、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法律至上、公民内部的平等(表现:4个机构职能及各自体现的原则)

六、雅典民主制的评价:(▲对后世)

第7课 罗马法

一、政治制度演变历程:▲元首制、公开帝制

二、发展过程: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公民法与万民法的比较)

1、《十二铜表法》(1)时间:(2)内容:(3)影响:(4)实质:

2、查士丁尼法典(1)背景:(2)内容:(3)影响:

(《卡拉卡拉敕令》《阿奎利亚法》知道时间、地位、适用范围)

三、罗马法的基本内容:重视证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不可侵犯、陪审制度、保护人制度、不告不理

四、影响:(▲对后世)

第8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现代政治制度、内阁制、政党制均起源于英国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光荣革命:实质:资产阶级、新贵族 与 地主贵族之间的政治妥协) ★

二、确立:《权利法案》(立法权从英王向议会转移)

1、背景:

2、内容:

3、意义:

4、君主立宪制确立影响:

三、发展: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的形成(行政权从英王向内阁转移)

1、形成过程:

2、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3、1832年议会改革

4、两党的名称及演变

5、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第9课美国共和制

一、民主共和制确立的背景

二、确立:1787年宪法(背景、理论来源、时间、地点、内容、原则:▲分权制衡、评价)

三、巩固:南北战争及

13、14条修正案

四、发展:两党制

1.形成:2.代表的阶层:3.实质:

第10、11课法国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一、法国共和制

1、确立过程:

2、确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背景:(2)内容:

3、巩固

二、德国君主立宪制

1、背景:

2、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3、特点:

4、影响:

三、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的总统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四、近代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文明的多样性)

五、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2、特征: ①议会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是普选产生,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议会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②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③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3、作用: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调节、缓和了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六、★ 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启示

1、人类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民主政治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3、承认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的不同文明,相互借鉴,世界才能和谐相处。(无论实行何种体制,只要与本国“历史”与“现实”的国情相符,就是符合历史趋势的。)

4、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的民主素养和法律意识。

第五篇:高二历史总复习试卷(必修一)

历史必修一总复习(选择题专项)

1、造成“楚王问鼎”的根本原因是

A、王权衰落

B、诸侯国日益壮大

C、分封制

D、兼并战争 2、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具有的权利是

①镇守疆土 ②设置官员 ③建立武装 ④征派赋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

A、中央集权制

B、王位继承制

C、三公九卿制

D、宗法分封制 4、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适应了政治统治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了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5、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B、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提高了行政效率,完善了中央机构 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6、唐宋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是

A、召开政事堂会议,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相权

C、以六部分理朝政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

7、下列历代措施,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①汉武帝削弱王国势力 ②唐玄宗在边境要地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④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明清时期,造成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国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B、西方先进的民主政体 C、皇帝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

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9、以下不平等条约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领事裁判权

D、协定关税

10、以下允许外国人到内地传教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11、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表明

A、中国社会各阶层强烈要求实现合作抗日

B、阶级矛盾服从民族矛盾 C、中共忠实执行统一战线政策

D、中共具有团结抗日的诚意

12、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中共对国民党既团结又斗争

B、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C、英美等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3、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

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两广地区自然灾害严重

D、西方宗教的影响

14、下列对《资政新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B、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土地问题 C、没有实施

D、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15、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南京临时政府

D、湖北军政府

16、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许多立宪派和旧官僚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这说明

1 A、清朝统治被推翻

B、立宪派和旧官僚发生转变,成为革命党的代表 C、辛亥革命领导权被立宪派和旧官僚掌握

D、辛亥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但同时潜伏着危机

17、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勿做五分钟爱国心”

D、“打倒卖国贼”

18、1921年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与以往的中国正常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诞生的社会背景

B、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C、与统治阶级进行斗争

D、反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9、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的最大变化是 A、抗战的领导者已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抗战 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D、国家的综合国力已经大大增强

20、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

A、影响了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

B、粉碎了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2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B、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 C、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不同

D、规定的外交政策不同

22、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最主要的表现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全国政协成立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3、“文革”期间造成的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是

A、天安门事件

B、彭德怀冤案

C、刘少奇冤案

D、邓小平冤案

24、1982年中共十二大在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新内容,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新方针更适合国情

B、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D、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关系更密切

25、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针对解决哪一问题的

A、台湾问题

B、香港、澳门问题

C、对外开放问题

D、统一战线问题

26、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前者自治权较小,后者享有高度自治权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2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主要是因为 A、它在重大国际会议上得到发扬光大

B、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它具有鲜明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D、它能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任何问题

28、新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一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2

29、下列文件签署或发表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②《中美建交公报》 ③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④《中美联合公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30、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不包括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同苏联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D、中美建交

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与其他国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原则是

A、三大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32、我国目前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①A、全方位 ②多层次 ③宽领域 ④全球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3、梭伦改革的作用是

A、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B、实行贵族集体领导的制度

C、结束了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D、为转变成为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34、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B、所有公民的民主 C、包括外邦人在内的民主

D、奴隶也有民主权

35、罗马共和国国时期的“万民法”与“公民法”不同点主要是 A、享受公民权的人数增多

B、享受公民权的人的范围扩大 C、所有人都受到罗马法的保护

D、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36、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

A、雅典民主政治

B、罗马法律

C、1787年宪法

D、《人权宣言》

37、确立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 A、《大宪章》的签署

B、光荣革命

C、《权利法案》的通过

D、内阁制形成

38、光荣革命的实质是

A、新旧贵族的妥协

B、资产阶级与旧贵族的妥协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旧贵族的妥协

D、资产阶级内部矛盾

39、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下列内容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A、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B、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C、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大权

D、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40、1787年宪法具有局限性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的阶级性质

B、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 C、缺乏民主

D、封建势力强大

41、法国大革命后的七十余年间,先后出现过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这说明了

①资产阶级革命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之间存在着长期的斗争 ③法国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④法国适合建立帝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42、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事业指

A、阻止奥地利的回归

B、戳穿俄罗斯的觊觎

3 C、抗击法兰西入侵

D、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43、列宁称马克思和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的国家”指的是

A、英法美

B、英美德

C、法美德

D、英法德

44、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

B、生产力未发展到消灭资本主义的程度 C、缺乏统一的军事指挥

D、没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

45、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主要区别是

A、领导力量

B、主力军

C、革命手段

D、革命性质

4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 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垮台 ③《四月提纲》发表 ④苏俄政治体制初具规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47、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农民个体所有,个体经营

B、集体所有,集体经营 C、集体所有,个体经营

D、国家所有,个体经营

48、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49、二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②支持东欧国家的反共势力 ③以联合国的名义直接出兵朝鲜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0、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原因最主要的是

A、照搬苏联模式

B、各国忽视民主、法制 C、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D、西方的“和平演变”

答案:

1---- 5 CBAAB

6—10 BADDC

11---15 BDADB

16---20 DABBD

21---25 BACBA

26---30BCADC

31---35 DBDAB

36---40BCCAA

41---45 BDDBD

46---50BADCA

上一篇:留守儿童中秋节活动下一篇:篮球赛开幕式讲话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