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使命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研究

摘要:使命教育是任何政党和国家在影响青年、争夺未来的过程中都无法回避的课题。一个组织、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使命如何转化为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时代相互重叠交织,成为大学生使命教育的客观环境: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一切机会对我国青年实行西化、分化,对青年设置使命陷阱,进行使命虚化引导,消解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新时代的大学生担当使命、砥砺奋斗——两者在新时代形成巨大的张力,增加了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难度,影响使命教育的效果,给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提供广阔的研究视阈与实践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新时代大学生作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其使命担当决定了中国梦能否如期实现。在形势波诡云谲、瞬息万变的当今世界,加强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研究、提升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实效极具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新时代大学生使命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视角作为研究基点,首先进行基础研究,对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内涵本质、学理支撑、现实境遇进行充分分析论证;其次开展实证分析,在911人参与预调研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后,正式问卷调查和访谈交流有16000余人参与;再次进行理论建构,将调研结果贯穿于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实施策略等系统构建中,力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相对完善的使命教育体系。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就是要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转化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励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中,就是要成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因此,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目标定位就是培育家国情怀、涵养浩然正气、追求全面发展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政治情感、个人修养、能力素质;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内容应集中围绕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铭记服务人民初心使命、传承弘扬中国精神、科学设定人生规划、担当使命砥砺奋斗五个方面。其中,共产主义信念是使命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解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服务人民初心使命是使命教育的宗旨和出发点,解决大学生的立场情感问题;中国精神是使命教育的文化内核,解决大学生的文化认同问题;科学设定人生规划是使命教育实现的具体路径,解决的是大学生发展目标与路径的问题;担当使命砥砺奋斗是使命教育的落脚点,解决的是大学生知行合一问题。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要遵循政治性与生活性相衔接、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即“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法、“舆论引导,环境熏陶”法、“理论灌输,榜样激励”法、“自省克已,身体力行”法。“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法在教育内容上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人类认识规律,在教育形式上要充分考虑到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针对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采用差异化的教育教学形式。“舆论引导,环境熏陶”法既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设良好的使命教育“大环境”;也要注重氛围营造,构建良好的使命教育“小环境”。“理论灌输,榜样激励”法既要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理论的精准传输和正确送达,又要以事实为依据选树、宣传榜样,还要实现铸魂与塑形有机结合。“自省克已,身体力行”法必须正确理解自省的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认识与行为实践的准则,注意方法使用范围的拓展。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策略构建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科学的使命教育理念,即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培根铸魂理念、坚持内外联动协同创新理念;二是整合系统的使命教育资源,主要包括贯通传统与现代使命教育资源、连通校内与校外使命教育资源、融通线上与线下使命教育资源三个方面;三是建立使命教育的长效机制,重点要完善使命教育制度机制、提供使命教育资源保障、营造使命教育环境氛围;四是构建使命教育评估体系,主要从构建使命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两个方面做好工作。使命教育既是古老的教育内容,也是时代提出的崭新课题。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我们生存的世界变得动荡不安、扑朔迷离。面对疫情,中国携手各国砥砺前行,美国脱钩世界背道而驰——新时代大学生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亲身感受着不同国家表现出的不同使命,他们自身也在实践大课堂中学习获得正确的使命。但我国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意识淡漠、使命意志薄弱、使命认知偏离、使命教育虚化、使命担当缺位的情况仍然存在。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既要在变局中开先局,又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使命教育的形势与环境更加复杂,无论在学理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需要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使命;使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新时代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1.1.2 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于多元复杂的现实环境

1.1.3 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丰富的使命教育思想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基本思路

1.4.2 具体研究方法

1.4.3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内涵本质

2.1 使命与使命教育:两个大局下的追问与反思

2.1.1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的时代之问

2.1.2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概念界定

2.2 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面向未来的基本向度

2.2.1 不忘初心、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

2.2.2 立志成才、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行为选择

2.2.3 天下为公、见贤思齐、止于至善的思想境界

2.3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基本特征

2.3.1 坚定的政治传承

2.3.2 鲜明的时代特色

2.3.3 系统的理论特性

2.3.4 务实的践履导向

2.4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主要功能

2.4.1 导向功能

2.4.2 整合功能

2.4.3 规范功能

2.4.4 激励功能

2.5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本质要求

2.5.1 体现思政教育时代价值

2.5.2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2.5.3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5.4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理论支撑

3.1 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3.1.1 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

3.1.2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

3.1.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

3.2 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

3.2.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青年教育思想

3.2.2 中国共产党人的青年教育思想

3.3 理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

3.3.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义担当

3.3.2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德行修为

3.3.3 知行合一、因材施教的科学方法

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现实境遇

4.1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调研设计与样本特征

4.1.1 研究变量与问卷设计

4.1.2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4.2 新时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与问题表现

4.2.1 理性的使命认知与欠缺的担当意愿

4.2.2 浓烈的使命情感与脆弱的使命意志

4.2.3 坚定的主流观念与多元的价值取向

4.3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严峻挑战与重大机遇

4.3.1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严峻挑战

4.3.2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重大机遇

第五章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目标内容

5.1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目标

5.1.1 培育家国情怀

5.1.2 涵养浩然正气

5.1.3 追求全面发展

5.2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内容

5.2.1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5.2.2 铭记服务人民初心

5.2.3 传承弘扬中国精神

5.2.4 科学设定人生规划

5.2.5 担当使命砥砺奋斗

第六章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原则方法

6.1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原则

6.1.1 政治性与生活性相衔接

6.1.2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6.1.3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

6.2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方法

6.2.1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6.2.2 舆论引导,环境熏陶

6.2.3 理论灌输,榜样激励

6.2.4 自省克已,身体力行

第七章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策略构建

7.1 树立科学的使命教育理念

7.1.1 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

7.1.2 坚持以人为本培根铸魂理念

7.1.3 坚持内外联动协同创新理念

7.2 整合系统的使命教育资源

7.2.1 贯通传统与现代使命教育资源

7.2.2 连通校内与校外使命教育资源

7.2.3 融通线上与线下使命教育资源

7.3 建立使命教育的长效机制

7.3.1 完善使命教育制度机制

7.3.2 提供使命教育资源保障

7.3.3 营造使命教育环境氛围

7.3.4 构建使命教育评估体系

第八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世博外交论文提纲下一篇:小学生五年级数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