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绩效管理现状

2023-02-03

第一篇:浅谈企业绩效管理现状

浅谈企业绩效沟通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企业绩效管理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从提高意识、精心准备、灵活操作和跟进落实的方面来改进绩效沟通。

关键词: 企业 绩效管理 绩效沟通 绩效改进

一、 绩效沟通的内涵及作用

1、绩效沟通的内涵---是指管理者与员工在共同的过程中分享各类与绩效有关的信息的过程。

绩效沟通的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工作目标和任务、工作评估、改正工作的要求和期望。

2、绩效沟通的作用---沟通是协调的前提,协调是沟通的结果。开展绩效沟通对我国企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绩效考评工作顺利开展。(2)有利于提高工作水平、改进工作效率。(3)有利于增强绩效考评结果认可度。(4)有利于促进科学化和人性化管理。

二、 企业绩效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实际的绩效管理工作中,绩效沟通是最容易让人忽视的一个环节。有的企业仅仅在设定绩效目标时同员工做简单的沟通,有的企业仅仅在考核结束后将结果简单的通报给员工,有的企业甚至直接将绩效沟通的环节省略。

1、管理者不重视绩效沟通

许多管理者不是很重视绩效沟通,尤其是员工的直接领导。他们不进行绩效沟通常有三个原因:一是没有时间。他们常常以没有时间,工作太忙为理由而忽略了这项工作,不将绩效沟通这一环节作为他们的份内工作。二是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有些管理者由于没有掌握适当的技巧或者对是否能够与员工进行融洽的沟通缺乏信心因而不愿意进行绩效沟通。三是认为没有必要。有些主管认为员工的工作表现打个分数,填个表就完成绩效考核的工作了。即使要给员工反馈也就给一个书面的结果就行了反正谈不谈都不会对结果有什么改变。

2、重视沟通的结果轻视其过程

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只注重对员工工作最终结果的考评,对结果进行打分,然后以此作为奖惩的依据。根本没有重视与员工进行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对员工进行绩效辅导。因而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没能及时解决或者达成共识。因此,很多企业绩效沟通还是浮在表面上,绩效管理也多是管理者对员工做某事,比如惩罚、降薪、降职、解雇等。也正因为如此,决定了管理者难以做好绩效沟通。如果非做不可的话,要么是一种形式,要么打马虎眼,应付了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形成真正的沟通,通常是在绩效评估后,通过绩效反馈把所有问题都攒到一起与员工秋后算总账。这样就很可能形成对峙多的局面,并且也不利于员工素质和绩效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3、员工的沟通意愿与管理者沟通不当的矛盾

目前,许多企业绩效管理问题更多的出在前期的任务分配和中期的任务指导上,而不是后期的评估,这样的沟通效果并不理想,员工仍然缺少明确的努力方向。绩效沟通应是管理者由于官本思想的影响,不太重视双向沟通,要么喜欢扮演审判官的角色。对于制定绩效计划,员工在主观意愿上是非常希望和管理者共同商讨,交换意见的。但是管理者在下达任务时,一般不与员工商量,即员工的意愿与实际情况是矛盾的。在绩效计划阶段,很多员工认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工作任务分配上几乎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样管理者就没机会让下属把工作过程中的想法和工作进展情况说出来,从而不能有效地了解下属的问题和期望,不利于做出正确决策,不利于帮助员工解决困难和问题,更不利于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并进行合作。

4、绩效沟通缺乏正规性操作

绩效沟通过程经常间断,没有连续性。有的企业是在绩效管理开始设定目标的时候进行一次绩效沟通,有的企业是在一个绩效管理循环结束的时候对照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一次指导,但很少有企业的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泛泛而谈也是绩效沟通中最常见的通病。例如一个管理者告诉下属:你的报告内容不够完整或者这个报表做的太糟糕了。这样模糊的信息往往无法起到绩效沟通应有的作用,员工仍然不知道该做出怎样的改进,或者改进的内容并非主管所期望的,真正有效地绩效沟通应该在沟通之前就确定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绩效面谈工作往往被忽视。无论在绩效计划的制定还是在绩效评估中,面谈是需要管理者有一定的沟通技巧的,也会是一项比较花费时间和麻烦的工作,特别是在评估中,管理者往往害怕与下级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因此,管理者经常忽视绩效面谈工作。而面谈对于绩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面谈,管理者可以了解到计划和评估过程中员工的各种心理,了解员工的真正需求,改进评估系统,化解各种误会,营造透明的环境。

5、绩效沟通与反馈机制缺失

目前在许多企业中绩效管理都是以瞎箱的形式进行。考核的过程、指标、结果及考核结果的运用都被当作机密。这样就使员工对绩效管理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妨碍对员工的指导作用。反馈沟通没有落到实处。如果沟通信息源对他所编码的信息进行解码,如果信息最后又返回到系统当中,这就是反馈。一次良好的 绩效反馈应该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深入讨论。但实际情况是管理者往往忽略了信息是否被理解这一环节,而仅仅只是把信息返回给发送者。多数管理者抱着“奖金多少就能说明问题”一般员工自己都清楚自己差在哪里的思想,认为没有必要花精力在已经完成的任务上,反馈沟通没有落到实处。

三、绩效沟通问题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提高意识是前提

1、思想先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进行有效的绩效沟通,首先在思想上一定要重视。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循环的各个环节,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离开了绩效沟通,主管人员的任何单方面的决定都将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影响绩效管理。没有绩效沟通就没有绩效管理。

2、制度保障。为了使绩效管理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真正发挥其作用,企业必须把主管与员工的绩效沟通作为重中之重加以研究和发展,通过制度的规范,让绩效管理 成为主管的习惯,员工的习惯,用对话和交流解决员工工作中的绩效问题,使绩效管理落到实处。

(二)精心准备是保证。

1、明确绩效沟通目标。沟通双方如果想要使沟通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有一致的沟通目标。

2、做好沟通对象的分类。在沟通时,要区分不同级别的员工,不同的岗位甚至针对不同员工的性格特征,做好沟通对象分类的准备。

3、准备好面谈提纲。沟通的主导人员,在了解了沟通目的和内容及沟通的对象后,做好沟通的计划与提纲。

4、精心选择合适的场所和时间。选择合适的时机和环境,将有助于使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灵活操控是关键。

1、站稳立场。主管人员在沟通中站稳立场有两点要求:保证沟通立场的正确性及坚持沟通的立场。在绩效沟通中,有些员工可能对绩效结果的公正性、公平性表示怀疑,主管人员一方面要倾听员工的声音,另一方面也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坚定立场。

2、围绕目标沟通。在准备阶段我们就已经确立了明确的沟通目标,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沟通双方紧密围绕着目标进行沟通,不可随意更改或者漫天瞎谈,使得沟通毫无结果。

3、灵活应对突发事件。活动的进行中都有可能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绩效沟通当然也不例外。如有时候遇到了特别内向或者情绪特别激动的员工,整个沟通根本就不能顺利进行下去。此时,作为主管首先就是要摆正心态,冷静思考,找出应对之策,千万不能对着干、冷漠处之或者干脆吵起来,应该从对方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谈起,或者先把注意力暂时转移开来,当僵局打破后再回到本次沟通的主题。

4、注重双向沟通。绩效沟通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为此,主管需要在肯定员工的价值和作用上,引导下属说出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及对问题的看法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和表达心声。

(四)跟进落实最重要。

1、探讨绩效改进的方案。如果说改善员工及企业的绩效是沟通的出发点,那么探讨绩效改进的方案则是沟通的落脚点。在开展绩效沟通时探讨解决方案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它可以借助企业一方的经验帮助员工谋求应对之策;其二,它也集合了员工的智慧,使探讨出的解决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

2、跟进落实。一个完善的绩效沟通机制当然也离不开沟通后的跟踪与落实。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探讨出的解决方案,需要把它们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具体的方案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安排合理的时间和资源,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确保解决方案能够真正得到实施。

四、结语

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善于沟通和敢于去沟通的管理者。总之,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每个管理者来说,熟练掌握了各种沟通技巧,就能够在同所有员工的交流中游刃有余,就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为企业努力的工作,创造更高的价值。

第二篇:浅谈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匹配

内容摘要:企业文化是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和运作的前提,绩效管理可以产生维持和优化企业的效果,两者相辅相成,最终目标是建立企业的绩效文化。关键词:企业文化 绩效管理

企业文化和绩效管理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文化等,它有助于增强组织系统的稳定性和凝聚性,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绩效管理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标准,对被评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考察、评定、奖励以及相关的培训活动,实现其总体战略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匹配”主要是指一种双方的配合关系,本文研究的是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企业文化的分类

本文从价值观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利润导向型企业文化:企业的全部管理决策和行动都围绕着如何获取最大利润这一标准来评价企业经营的好坏。

以人为本型企业文化:要求企业的所有活动都要本着关心人、爱护人的思想来进行,充分注意到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服务社会型企业文化:统筹考虑员工、企业和社会利益,企业采取的各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份额的方法都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不同企业文化下绩效管理的匹配

绩效管理应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绩效管理体系。

利润导向型企业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主要以绩效产出来衡量员工的绩效水平,而不仅是能力与行为表现。目标管理是其有效的管理方法。

企业采取各种手段来谋求利润的最大化,包括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等,但是这种绩效管理往往过于注重企业的经营利润,只能

鼓励企业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以人为本型企业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让员工参与到计划的制定并发表意见,同时赋予相应的权限和充分的信任,重视反馈和沟通,要与员工的薪酬、培训和晋升相挂钩,以此推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绩效的提高,必须兼顾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不单是对以往的绩效考核,更是为了员工和企业将来更好的发展,有利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

服务社会型企业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不只考虑企业的利润、员工的发展,还注重企业上下游联盟和服务对象的整体利益,所以除上述经营业绩和雇员绩效指标外,还应从更多角度进行考虑。

顾客角度:顾客满意度、保持现有的客户的能力和顾客的忠诚性。 债权人角度:债权人满意度、资本成本、投资密度、负债率与还债能力。

供应商角度:供应商满意度、与供应商的谈判和侃价能力。 国家角度:国家满意度、合理避税能力、向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的能力。

这种企业文化下的绩效管理需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对社会提供服务作为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绩效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现代企业有效的绩效管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考核方法的选择,而这些考核的方法、流程和指标反过来又影响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和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和分配工作,同时也让员工明白企业对他的要求以及工作的报酬,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员工开发自己的潜力。

360度绩效考核:相较于单一考核,能防止因特定人的偏见而产生

偏差,进而影响评量的结果,所以拥有比较高的信度及效度。此外,由于员工参与整个考核的过程,考核结果容易取得员工的信任,让绩效的考核更加公开和透明。

平衡计分卡:BSC的框架体系包括四部分,通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达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兼顾短期和长期目标的目的,保持了两者之间的平衡。

绩效管理是提高组织员工的绩效和开发团队、个体的潜能,使企业文化不断强化和优化的管理方法。通过绩效管理可以激励员工,促使员工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感,增强团队凝聚力,改善团队绩效,不断的工作沟通和交流,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文化。

综上所述,文化决定了表现形式,企业文化是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和运作的前提,为绩效管理提供一种道德约束和行为准则;而绩效管理对企业文化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产生维持和优化企业文化的效果。绩效管理是一种绩效导向的管理思想,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企业的绩效文化,形成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气氛,以文化的方式提高人员素质和企业的经营业绩。

参考文献:

1.约翰•P•科特(John P. Kotter),詹姆斯•L•赫斯科特(James L. Heskett).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

2.特雷•E•迪尔,阿伦•A•肯尼迪.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第三篇:企业绩效管理论文:浅谈关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思考

论文摘要:对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机制,通过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人力资本投资制度,营造绩效考核的社会环境,为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提供制度、资源及服务的保证。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国有企业;考核机制

一、前言

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特别是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中原有人事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仍然存在,而要从这种模式过渡到完全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定的差距。当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实施绩效考核系统使之与企业效益、长期发展达到协调关系,还需要我们结合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状况进一步探讨。

二、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组织发展与成功的战略性选择,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主要环节提供确切的基础信息,可以说,没有考核就没有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具体来说,绩效考核具有以下作用:

(一)绩效考核是人员任用的依据

通过绩效考核,能够对每个人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了解每个人的能力、专长、态度和工作,从而将其安置在合适的岗位,达到人职的匹配。

(二)绩效考核是员工工作调动和职务升降的依据

用人应扬长避短。只有通过考核才能提供员工们的工作信息,如工作成就、工作态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程度等。而这些都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员任用的依据,对个人来讲既用人所长,对组织来讲也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绩效考核是确定薪酬和奖励的依据

现代管理要求薪酬分配遵循公平与效率两大原则,绩效考核的结果是决定员工报酬的重要依据,进行薪资分配、调整时,应依据员工的绩效和工资表现。

三、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分析

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战略实现、人才开发以及员工管理等反面发挥着重要的的作用,这一点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企业的一种共识。

(一)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管理变革的内因来自于利益的不同利益分配的变革必然要引起制度上的变化人力资源优势增长的缓慢相当大程度上要归根于绩效考核制度的滞后。而追根溯源,我们从内外因上来看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弊病。

1. 考核环境方面的问题:(1)长期的计划经济使得国有企业在人员负担、分配机制上都远远滞后于后来居上的非国有企业,造成了不平等竞争;(2)人才市场发育滞后,人才积压和人才短缺的双重矛盾难以得到有效化解,严重影响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和战略发展的实施;(3)政府职能转变过慢,相关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国有企业在外部环境恶劣的环境下首先失去发展的外因支持。

2. 考核管理方面的问题:(1)由于国有企业不景气、收入低、用人机制不活和考核激励手段乏力,致使企业里人才流失,而这部分人又正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管理人才、技术骨干或技术工人;另一方面,企业所需的外部人才又不愿进入国有企业;(2)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分配体制的问题,绩效考核得不到有效实施,又不能通过竞争消化而造成人才既“富余又奇缺”的两难状况;(3)在国有企业中,即便是认识到绩效、考核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而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受分配体制缺乏效率及政府干预过多的制约往往不能根据市场和效益来真正做到绩效考核,使得员工往往对于绩效考核的意义及作用感到沮丧或丧失信心。

(二)绩效考核与评价不够科学

1.指标设置不当。对于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存在三种做法:一是绩效考核指标过粗,过于泛化,与被考核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之间的关联性不大;二是绩效考核指标过细、过全,看起来很科学、很合理,但执行起来很困难;三是盲目追求量化,只考核能量化的指标,不能量化的指标则被当作不重要的指标被取消掉。

2.主体不明确。许多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时搞的声势浩大,要求所有的员工之间互相打分,然后算出一个平均分,似乎这样的评价才算得上科学和客观公正,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评价员工的业绩,将其与员工的工资奖金挂钩。但不能对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并进一步开发员工的潜能,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总体评价。

四、完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举措探讨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才的单键日趋激烈,企业绩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做好了可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创造更大效益,留住优秀人才。反之,则会打击员工士气,影响企业竞争力。

提升绩效管理理念

目前,在国有企业中,管理者的观念还比较落后,管理层对绩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主要存在两种错误认识,第一种是认为绩效管理只是企业用来管理员工的工具,其目的是为了进行薪酬分配;第二种是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要想使绩效管理得到有效

的实施,必须树立全员绩效意识,尤其是改变管理者的观念,因此:

1.高层管理者应该从战略高度来考虑如何借助绩效管理来提升整个公司的绩效水平,以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管理者与员工应该正确对待绩效管理,而不能抱着一种应付,甚至是抵制的心态来看待绩效管理。

2.企业要使绩效管理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把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即:岗位安排、薪酬、职位升降、员工解职等都看成是企业的控制手段,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企业一致的目标,也为员工营造一种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氛围。

(二)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

企业应根据发展状况和战略目标,确定绩效管理战略体系。同时,要善于充分动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其他手段,增强绩效管理的动力机制和传导机制,完善绩效管理系统,加强沟通与辅导,克服绩效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

1.绩效管理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因此可以将绩效管理作为一个项目来看待,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来推动它的实施。各部门负责人是绩效管理实施的主体和中坚力量,上对单位的绩效管理体系负责,下对自己所主管部门员工的绩效负责,各部门负责人确立了绩效管理的目标任务就可以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提升企业绩效。

2.在绩效管理的实施中,要注重打造绩效管理的生态链。(1)管理者要承担起在绩效管理中的责任,应该承担起对员工做出客观公正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2)绩效管理重在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参与,要使员工清楚地认识到,工作就是要按标准执行,要把任务具体化,并在工作中做好记录,做到科学规范,有据可查,要使管理者充分地认识到,对员工的期望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脑海中,要经常不断地与员工沟通,使得员工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达到通过共同的参与和承诺的方式,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五、结语

鉴此,结合现代经济管理的特点着重研究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发展、以及在国有企业不断改革中的方向。从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过程入手探讨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举例分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现状提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必须重视绩效考核系统的构建。

要完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体系笔者认为一是要转变观念,提高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三是要加强对职能部门的绩效管理的研究,探索适合职能部门工作特点的管理模式;四是要通过从外到内的环境营造为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提供制度、资源及服务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余凯成.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

[2]李东. 知识型企业德管理沟通[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赵曙明.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国际比较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蔡树培. 人群关系和组织管理[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第四篇:对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状的分析研究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我国的市场越来越规范,但是竞争却日趋激烈,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而通过政府所给予的优惠政策,通过抓住市场机会来获取巨额利润的方法在今天已经举步维艰。因此中小企业要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就得从自身效益抓起,注重绩效管理。

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绩效管理,以其缜密的体系、优美的流程以及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吸引了国内管理者的眼球。但是,在中国市场上,该绩效管理在应用中出现了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是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中。产生此种现象,其关键还在于绩效管理的“中国化”走了样,出现了偏差甚至谬误[1]。

所谓的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员工的行为等进行考核测评以提高员工个人业绩,从而促进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2]。所以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来提高组织或团队的绩效,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提供必要的依据,实现员工和组织共同的战略目标。绩效管理是企业战略执行的工具,在人力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念运用于具体操作中,能有效激活员工的潜能,进而实现员工未来发展与组织绩效的一致性,提升企业员工的个人能力与企业的业绩,激励和留住行业内的人才为我所用,并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在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改革后,中小企业得以迅猛发展,在实践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同样也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并由此决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员工绩效管理是人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管理过程,根据企业情况的不一,员工状况的不同,便形成了员工绩效管理制度的多样性。因此不同的企业在员工绩效管理中就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相同的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但不管怎样,基本的原则却是能够共同遵循的。目前,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以至于影响着绩效管理的发挥。

所以,对于中小企业,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为企业制定一套适合本公司发展的绩效管理办法,加强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挖掘员工的工作激情,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然后要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知识的培训,让大家理解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要让员工知道,绩效管理并非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企业全体员工都需要参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对于管理者,要认识到绩效考核不仅仅要与薪酬工资相关联,更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而且,要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经常和员工交流沟通,并且能在第一时间把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让每个人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表现状况,及时作出改进。1

第五篇:浅谈物资供应现状及企业物资供应管理

【摘 要】大部分企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他们需要用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利润。如果想要发展,就需要企业对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科学、充分、合理的利用。在企业管理中,物资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生存,想要做大做强,就需要考虑到质量、成本、进销存等方方面面。物资供应管理是管物的工作,不过他的实质是在于管钱,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物资供应;现状;管理措施

企业在制造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各项生产任务,就需要每个企业的物资管理人员尽职尽责,要认真分析当前企业物资供应现状,及时的发现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的漏洞,并采取有效的物资供应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强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的力度,在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情况下,不断地通过控制物资的浪费来推动企业的发展,保证收益的最大性。作者对物资供应现状及管理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一、目前国内物资管理状况

通过深入的了解,大部分的企业在物资定额消耗、物资供应、物资储备、物资采购等方面依然存在着问题,并影响企业的效益,具体表现如下:

1.物资购买准备不充分:一部分企业在物资的购买时没有将设备运转周期、营销计划、生产任务等因素考虑进去,分析不到位,导致盲目采购,形成备料不足或积压浪费的局面,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物资购买过程有一定风险:采购时,采购意外、价格变动、合同变更、质量不达标、供应商延期交货等都会对采购产生影响,这些风险的存在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有影响。

3.物资储备过大或过少:不但会造成成本的投入增加,使资金无法流动,甚至保质期短的物品长时间不用积压过期,造成直接浪费。而且还会使企业生产出现物资供不应求、物资短缺的现象。

4.库存管理不够完善:清仓利库工作滞后,导致库存的产品和物资没能及时利用,最终浪费。物资保养没有根据物资的各方面要求分别加以妥善保管。管理比较落后,跟不上科学的速度,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经常会出现物资摆放错误,分类不够准确的事情;而且由于对合同内容的模糊和不了解,造成原料剩余,长期堆放不用,最终浪费。

5.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原始记录不健全:在制造过程中,物资的领用、支配毫无章法,监控无依据,记录不够完善、健全,生产用料浪费大,有时甚至会发生公物私用的事情。

6.管理人员水平不够:他们对物资管理的重要性了解不够,而且物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特权思想严重、管理的方式方法比较落后、管理意识淡薄,最终导致物资的浪费。

二、改善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有效措施

1.改善管理理念,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

要想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物资供应管理的作用,就要将以往的管理理念摒除,改善原有的管理方式,摆脱按照指令性计划的观念,树立良好的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地创新改进,学习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着力提高自身的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和技能,并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成立与企业相适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物资供应和采购方式,为企业的生产奠定坚实的物资基础。除此之外,在做好企业物资供应的同时还应加强管理技能的创新,就要对供应管理的相关体制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使企业的效益得到提升。

2.增强对物资库存的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作为一名物资供应的管理人员,就应该对物资进行统一管理,明确各个物资的对应编码,将管理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有效的结合和统一物资管理各环节,从而实现物资供应管理一体化,并通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来对企业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明确物资的库存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物资的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以此来为物资供应奠定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与企业实际对物资供应消耗定额进行科学动态的修订和完善,以便于可以更好的对库存结构进行优化,在降低库存存储的同时提高资金的运转速率,在物资库存管理方面保持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强化物资供应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高效的物资管理团队。因此,就需要企业不断加大力度,强化对物资供应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自身的专业技能、知识和身心素质得到提高,为企业做出更具实质性的工作。在企业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以引进先进人才为辅,通过多种方式来强化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并建立具有激励和约束性质的奖惩体系,使人员可以对企业恪尽职守,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以便于为企业增添素质、技能及知识为一体的物资管理人才,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提升的关键就是对物资的供应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所以,就要用科学性的管理方法,严格控制物资的质量、入库及发放,使物资得到有效的利用,避免浪费。此外,还应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将供应流程、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提升供应管理水平和质量。为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有效的加强,就要与时俱进,在新时代中不断摸索、创新,把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当做企业开源节流的重点要素来抓,充分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培养管理型人才,使企业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威. 浅谈企业物资供应管理[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4,10:20-22.

[2]于波,徐秀峰. 物资供应现状及企业物资供应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5:207.

[3]宋金安. 物资供应现状及企业物资供应管理[J]. 东方企业文化,2011,22:41.

[4]段洪涛. 物资供应现状及企业物资供应管理[J]. 民营科技,2012,07:187.

[5]许海霞. 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15,20:72-73.

上一篇:浅谈企业转型升级策略下一篇:浅谈如何践行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