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胃镜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

2022-09-10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起病隐匿, 病程较长, 一直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起病隐匿, 临床无特异性症状, 往往与一些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胰腺疾病等的临床症状相重叠。诊断治疗若不及时, 常常贻误病情, 预后不佳。5年生存率不高。本文笔者通过对17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分析,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根据我院2002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胃部病变患者1833例, 其中经手术切除标本证实为胃癌的患者176例, 其中男性患者99例, 女性患者77例, 最小年龄33岁, 最大年龄82岁。病程:最短43d, 最长4年, 平均1.2, 年均有轻重不同的, 上腹不适或疼痛、贫血、消瘦、呕血及黑便、恶心、呕吐、进食梗阻感、上腹部触及包块等临床表现。癌胚抗原 (CEA) 、糖类抗原I9-9 (CA199) 、CA125多无明显变化。

1.2 方法

在普通电子胃镜检查发现胃内病灶后, 再行超声胃镜检查。采用脱气水充盈加水囊法进行扫描。十二指肠内注水约2 0 0~500mL, 依次观察胰头及胰周淋巴结, 幽门上、下淋巴结。胃内注水约500~800mL, 进行病变部位扫描, 依次探查胰体、尾, 脾及脾门淋巴结, 左肝及肝门区淋巴结, 胃网膜左、右淋巴结, 胃左、右淋巴结, 腹腔淋巴结, 贲门淋巴环及隆突下淋巴结。

2 结果

经术后病理核实本组176例胃癌患者中贲门癌39例, 占22.16%, 胃体、底癌48例, 占27.27%;胃窦、幽门癌83例, 占47.16%;全胃癌6例, 占3.41%。超声胃镜检查确诊144例, 确诊率为81.82%。

3讨论

超声胃镜是在电子胃镜前端, 装上微型超声探头在胃腔内进行超声检查, 既可通过胃镜直接观察胃肠黏膜, 又可利用超声探查胃肠壁结构及邻近器官, 因此扩大了胃镜的诊断功能和范围。同时由于在胃肠腔内进行超声扫描, 明显缩短了超声探头与靶器官间的距离, 避免了腹壁脂肪肠腔气体及骨骼系统对超声波的影响干扰, 从而显著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目前国内不少大型医院已装备超声胃镜。超声胃镜可将胃壁分为5层: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及浆膜界面层。早期胃癌的声像图因不同类型而异, 平坦型胃癌黏膜增厚呈低回声区, 凹陷型癌黏膜层有部分缺损可侵及黏膜下层, 进展期胃癌可借5层回声带的不同改变有助于判别胃癌的浸润深度, 有时甚至可发现胃腔外呈圆形强回声团块的转移淋巴结。超声胃镜对浸润型胃癌的诊断浸润深度及附近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方面有重要意义。借此确定胃癌的临床分期, 较体表超声和C T更具优越性。此外, 对黏膜下肿瘤具有重要诊断意义。日本Yasuda报道641例胃癌超声胃镜显示的深度与手术后组织学检查符合率为79.6%。其中早期胃癌为84.9%。局部淋巴结检出率为55.8%, 但对溃疡型病变的判断及良恶性平滑肌瘤的鉴别尚有困难。美国Karpen应用超声胃镜作胃癌的TNM分期发现, T3型胃癌外科术后复发的危险性很大, 认为超声胃镜对早期胃癌的判断优于胃镜, 但难以区分低回声灶是炎症纤维化抑或肿瘤。本组176例胃癌患者超声胃镜的诊断率为81.82%, 与相关文献相似。临床中我们发现B o r r m a nⅠ型病变活检确诊率最高, BorrmannⅡ型、BorrmannⅢ型次之, BorrmannⅣ型病变确诊率最低。分析176例患者超声胃镜下瘤细胞分化程度的判断情况。结果表明, 超声胃镜对分化型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的判断较准确。但对有些类型的胃癌, 特别是早期胃癌病灶很小, 以粘膜下浸润为主的一部分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等, 往往病变区粘膜层较完好, 但癌细胞主要沿粘膜下层浸润, 胃镜检查不一定能查觉, 有时会漏诊[3~4]。还有一些较小的胃癌病灶 (<1cm) , 临床上因口服奥美拉唑 (洛赛克) 后, 癌灶处粘膜会假性愈合, 但癌细胞仍在迅速倍增并可造成转移[5]。由于胃癌早期常无特异的症状, 为了提高早期检出率, 应适当放宽胃镜检查的指征并熟悉早期胃癌的胃镜下特征[6]。但普通胃镜检查对表浅型胃癌的诊断率不高, 尤其是对早期胃癌, 其诊断率更低。所以一旦发现可疑病变, 则可借助超声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等, 才能进一步明确诊断。本组病例提示超声胃镜在早期胃癌的诊断及胃癌的T N M分期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注:不同性别、年龄的胃癌患者病变部位及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

注:Pm:固有肌层、 (四) 浆膜下层、浆膜层;NO:无淋巴结转移;NI:指<3am淋巴结转移;N2:指>3erll的淋巴结转移, 包括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和腹腔动脉周围的淋巴结。M0:无远处转移;Ml:有远处转移, 包括12~16组淋巴结转移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胃镜诊断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经超声胃镜并经手术切除标本证实为胃癌的患者176例临床资料, 观察分析组织形态学结构。结果 本组176例胃癌患者中贲门癌39例, 占22.16%, 胃体、底癌48例, 占27.27%;胃窦、幽门癌83例, 占47.16%;全胃癌6例, 与3.41%。超声胃镜检查确诊144例, 确诊率为81.82%。不同性别、年龄的胃癌患者病变部位及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超声对观察胃癌浸润深度、周围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诊断可靠, 对肿瘤TNM分期可作出初步估价, 利于制定治疗方案, 弥补胃镜检查不足。

关键词:超声胃镜,胃癌,诊断

参考文献

[1] 张思维, 陈万青, 孔灵芝.中国部分市县1998~2002年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J].中国肿瘤, 2006, 15 (7) :430~448.

[2] 许羽, 李小兰.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2) :25~26.

[3] 叶正宝, 朱正纲.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现状和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 2006, 21 (10) :7~10.

[4] 杨兵, 孙良, 郜录英, 等.我国胃癌发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综合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8, 14 (2) :130~133.

[5] 丁建华, 李苏平, 吴建中.江苏省经济发达与发展中地区胃癌危险因素对比研究[J].中国肿瘤, 2008, 17 (2) :88~90.

[6] 张晓鹏, 孙应实.影像技术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4, 24 (11) :656~657.

上一篇:论刑罚的情感价值——以当事人及社会情绪关照为路径下一篇:浅谈策略培训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