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商隐无题有感

2022-06-26

第一篇:读李商隐无题有感

无题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二篇: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无题>>教案(2006-10-30 17:08:36)转载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并尽量能在课堂上背诵。

2.理解诗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步骤:

1、导入:

爱情,是永不退色的话题,在人们心里,爱情都是美丽的,神圣的。相信大家都读过有关描写爱情的文章吧。大家知道李商隐吧,他的爱情诗可是很著名的哦,大家对他的爱情诗有兴趣吗?来,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他是怎样描写爱情的。

2、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一号樊南,怀州河内人,唐文宗开元二年进士,授密书省校书郎,补弘农尉。当时牛李党争激烈,由于李商隐早年授知于令狐楚,后又娶李光王茂元之女为妻,被牛党视为背恩,长期受到压抑。在党争的夹缝中,李商隐不得不离开京城,先后在桂管观察使郑亚幕下以及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下为僚属。晚年辟为盐铁推官,四十六岁时客死荥阳,潦倒终身,故而诗歌常常充满着一种感伤情调。

3.分析诗.版书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白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理解诗的内涵,通过对一些意象的揣摩来理解它的内涵。

确定诗的主题,对主题多样性的探讨。

(2).教学的层次感。

(3).探讨更深层次的,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社会背景。

(4).诗的艺术特色。

(1).先让个别同学来朗诵。尽量课堂上能会背诵。

(2).问他们大概诗说的是什么。把括号里的东西放在后面讲。(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3).先引导学生来分析这首诗。来,大家先来看看诗人写了哪些意象?

东风,百花,春蚕,蜡炬,晓镜,云鬓,月光,蓬山,青鸟。

它们是些怎样的意象,诗人是怎样描写的呢?

东风是无力的,百花残败凋零,春蚕到死它的丝才到尽头,蜡炬燃成灰烬,泪水方才流

干,镜子里的人是愁容满面,鬓发脱落,月光是寒冷的,和“我”一样的孤寂。蓬山是神话里的仙山,缥缈不定。青鸟是作为“我”的使者出现的。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没有尽头,可见思念之深!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思念是痛苦的,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以上四句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4.大家现在知道诗的中心思想了吧,对,就是这样的。把上面的括号里的话,现在讲出来。

来,大家看看这首诗的深层次的东西。结合诗人的生存环境及其他的处境,说明由于李商隐生活的不幸,他所吟咏的爱情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婉曲含蓄。这首诗也不例外。大家都感觉到了吧?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它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于是诗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来,虚实变化,风情婉转。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丝”与“思”谐音双关,蜡泪暗指情人泪,使全诗深情并茂。

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

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

我们也可以这样分析这首诗。这首诗记叙的应是两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暂相见后即又离别的景况,这从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可以知道。相见本已是万分“难得”,而离别就更为“难舍”。在这里,作者却是先述离情,再描悲景,更衬出诗人处于“两难之境”的伤悲心情。“难”之一字,是为全篇的诗眼。

紧接着,作者在颔联连设两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拟想两人别后幽是顾影自怜;对“月”,则是形只影单;再加上一“晓”一“夜”的时间点示,写尽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坐卧不安的恋人形象跃然纸上。

末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带有梦幻般的神话色彩。“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是很恰切的。“青鸟”,是神话中给王母娘娘当信使的神鸟。句中的“无多路”,可作“没有多远的路”或“没有别的什么路”来理解,但无论是哪一种解释,诗人却都只能寄希望于“青鸟”来探听消息,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的难!以此回扣“相见时难”,也更进一步突显出“别亦难”,这样就使得全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了。

第三篇:李商隐 无题介绍

无题

[语文常识]

一 爱情诗七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背景]

诗人在年青时代曾经有过一段自由恋爱的经历,由于外来的重重阻力,终于未能如愿以偿。诗人的心灵中既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也深藏无穷的幽恨。

相见时难别亦难成语:别易会难,

——“相见时难”含蕴着诗人对于外来阻力的深深不满。两个“难”字,从主观写到客观,含义不同。

东风无力百花残。--相思离别之情

“东风无力”和“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既是一对恋人相见后又离别的具体时间,又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委婉含蓄的倾吐出诗人内心的积怨和伤感:在诗人的心中,没有令人心花怒放的爱情的春天,有的只是东风无力,百花凋残的无穷伤感。这一句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意念,从而构成了诗人心境的意象。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别后思恋之深,对爱情的忠贞。 这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它对仗工整,含蕴深邃,比喻形象贴切,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表白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是被用来表明忠于友谊、忠于事业等等方面信念的名言。

晓镜但愁云鬓改,

--写对方晨起梳妆的感触:也许会因为思念而云鬓,也许会因为云鬓暗改而思绪万千!

夜吟应觉月光寒。

--设想对方在月光下吟颂怀远的诗句,也许会因为孤清而感到凄寒! ——设想对方在离别后的无穷思念,以此反衬出自己的刻骨相思。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神山从来就是被认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人这里却说此去无多路,青鸟传说中的神鸟,西王母使者。殷勤为探看。

——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第四篇:李商隐及其《无题》

内容摘要:

一.概括介绍李商隐。

二.李商隐的生平介绍。

三.李商隐的地位。

四.李商隐诗歌的成就及特点。

政治诗。

咏史诗。

爱情诗特别是他的“无题”诗。

五.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六.李商隐诗歌的地位及其影响。

七.个人感受及见解。

八.归纳中心论点。

九.附录。

十.写作时间。

关键词:

李商隐生平介绍地位成就爱情诗

无题诗艺术特色感受见解中心论点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其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影响很大,其“无题”诗,对宋初的西昆派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即便是到了现在,李商隐的诗歌仍然有很重要的价值。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一号樊南,怀州河内人,唐文宗开元二年进士,授密书省校书郎,补弘农尉。当时牛李党争激烈,由于李商隐早年授知于令狐楚,后又娶李光王茂元之女为妻,被牛党视为背恩,长期受到压抑。在党争的夹缝中,李商隐不得不离开京城,先后在桂管观察使郑亚幕下以及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下为僚属。晚年辟为盐铁推官,四十六岁时客死荥阳,潦倒终身,故而诗歌常常充满着一种感伤情调。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他对于当时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怀有强烈的愤慨和不满,迫切希望国家中兴,但是在激烈的党争中,却横遭排挤,一生襟袍未曾开,从而使他的诗歌充满着一种感伤情调。李商隐擅长七律,七绝,情致婉曲,构思精巧,文采富丽,具有独特风格。部分诗歌用典精辟,或有不得已的苦衷,历来有意蕴难明之感,有〈〈樊南文集〉〉,〈〈李义山集〉〉。

李商隐是一个关心现实政治的诗人,这在他的早年表现得更为突出,如他二十六岁写的《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法,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宛鸟雏竟未休。”

从这首曾被王安石称赞的名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晚唐国运的关心以及在事业上的远大抱负。这种心情在其他早年的诗篇中也有明显的表现。他二十五岁时写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就是一首长篇的政治诗,虽然艺术不够成熟,但它反映了较为广阔的现实。作者写他当时在长安西郊所见的农村景象是:“高田长槲枥,下田长荆榛。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他又通过农民的话,陈述了贞观,开元到安史之乱后农民生活

的变化。从今昔对比中,诗人提出了仁政任贤的主张,指出政治的理乱“在人不在天”。这些都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他对当时宦官专权的黑暗政治也很愤慨不满。甘露事变中宦官杀死宰相王涯等几千人,他写了《有感》二首和《重有感》三诗,后诗尤为悲愤痛切: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供主君忧。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击高秋!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在宦官熏天势焰之下,当时许多诗人都不敢正面发表反对意见,有的甚至顺从宦官的言论,而年青的李商隐却从国家安危出发,毅然呼吁诛讨宦官,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他朋友刘蒉因“耿嫉恶”被贬死,他也连写了几首诗为他呼冤。在《井络》,《韩碑》中他还反对了藩镇的割据。

李商隐还写了许多咏史诗,曲折地对政治问题发表意见。这些诗主要是讽刺历史上帝王们的荒淫奢侈,引为现实的殷鉴。如《北齐》诗:“小怜玉体黄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隋宫》诗:“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讽意极为鲜明激烈。《富平少侯》诗:“当天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则用咏史含蓄地的讽刺了耽于女色不视朝政的唐敬宗。有的咏史是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例如《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号称贤明的汉文帝召见贾谊,而且不问苍生。他自己生在昏乱年代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呢?

随着他在政治上的失望,关怀现实的诗篇减少了,更多的诗是用忧郁感伤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世运的衰微,如《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弋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尤驻殿前军。座中醉酒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诗里虽然对边事还有所关心,但那种颓然自放的心情已经掩盖不住了。又如他的《登乐游原》绝句: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一遍转眼就会消失的夕阳,不仅象征着他个人的沉沦迟暮,也象征着大唐帝国的奄奄一息。其他的小诗,如《宿骆亭寄怀崔雍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也同样是这种暗淡低沉的末世哀音,比之他早期的作品,气概是大不相同了。

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爱情诗,这类诗或名《无题》,或取篇中两字为题,以“无题”名诗是李商隐的一大创造。据说以“无题”命名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因为诗中所写的男女情爱,在那个时代未便向人明言,二是因李商隐一生中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对朋党倾扎深深忧惧,故凡有政治感触,多拖以男女情事,为避嫌疑,干脆题为“无题”。

这类《无题》诗,写作年代已不可考,有关本事也不得而知。过去旧注家多说有政治寓意,有的认为是作者政治失意,向权臣令狐淘?求助哀告之作,有的认为是宰相李德裕被贬为崖州(今海南岛),作者写诗对他表示敬慕和同情。但这些猜测均依据不足,我们现在一般认为这几首诗是纯粹写男女爱情的诗。

以《无题》为代表的李商隐七律,扬弃了元白那种对事件本身的兴趣,而转入心灵的象征,即将一己之悲剧性身世及心理,幻化为象征性图景。既有形象的鲜明性,丰富性,又具有内涵的朦胧性,抽象性,从而获得丰富的暗示性,能引起读者多方面的联想,而内容的深微,意境的朦胧,手法的象征,语言的典丽精工,余味曲折,开启了从晚唐到五代的词境。李商隐七绝,管世铭谓其“用意深微,使事稳惬,直欲以前贤之外另辟一奇。”(《读学雪山房诗抄》凡例)。如《乐游原》一诗表现诗人的迟暮情怀,对时代也是一种象征,前人认为消息甚大。李商隐长于咏史,其咏史绝句大都运用见微知著,或即事微挑的方法,具有很高的讽刺艺术,如《齐宫词》: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映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子风摇九子铃。”

关于无题诗,李商隐自己曾经解释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又说:“楚雨含情俱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但是,现在看来,他这些诗可能少数是别有寄托的,如《锦瑟》;更多的是有本事背景的言情之作,这些本事,作者既不肯明言,我们也无须做徒劳的追究,这些中交织着他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绝望的种种复杂心情,如下面两首不同时作的《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酒纯酒暖,分曹射复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白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两首诗是他情诗中的名作,前一首里,写出男女双方虽然透过重重封建礼教的帷幕达成了爱情的默契,但是也带来了无法达到愿望的更大的痛苦,鲜明而清晰的种种细节的回忆,都和这种欢乐与痛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后一首里,执者的爱情在濒临于绝望中显出了无比强烈的力量,春蚕,蜡炬两句,已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后四句,写对女方的深刻体贴,咫尺天涯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线希望,也是深刻动人的。这些诗很典型的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那种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的特点。他们一面向往爱情,一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顾虑。因此,这些诗和诗经,乐府民歌中那些表现强烈反抗的爱情诗歌完全不同,至于他的那些狎妓调情的诗,则和这些有其真挚爱情的诗不能同日而语。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深情缅邈的爱情诗。由于李商隐生活的不幸,他所吟咏的爱情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婉曲含蓄。本诗主要表现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这是一首写封建社会恋爱不自由的诗,前四句叙述一对情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才得以见面,可是不得不在一个困难的情况下被迫分离,况且又是暮春时节。春风无力,白花凋谢,就更使人伤感,他们只得旧地里表示永远相爱的决心;后四句写别后思念的苦况,也表达了力求克服障碍继续取得欢会的愿望。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抒发了男女双方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全诗抒情,具有回环往复婉转深微的特点。首句抒写相思别离之情,两个“难“字,已有缠绵之意,次句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春蚕两句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晓镜”两句又推己及对方,悬揣恋人也沉浸于相思痛苦之中。由此诗意也就更加深了一层,两心如此相通,竟至体贴入微,不更显示了爱情的真挚和专一么?末两句借用神话传说,表达了因睽隔两地而生的探看的愿望,与首句遥相呼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是历来为人们所激赏的名句。诗人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诗的每两句就是一个抒情层次。首联由抒情入笔写惜别之苦,颔联借春蚕和蜡烛自比,写对爱情的忠贞。颈联转换角度,推己及人,因为诗人自己对对方的相思到了刻骨铭心的程度,因而便设想对方也在思念着自己。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通篇以“别”为主题,四联虽有所侧重,内在联系却非常紧密,始终围绕“情”与“思”展开,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把忧伤,祝愿,希望等复杂丰富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层层

深入,回环往复,有力的突出了诗的主题。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于是诗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来,虚实变化,风情婉转。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丝”与“思”谐音双关,蜡泪暗指情人泪,使全诗深情并茂。

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

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古诗,继承前人的方面较广。五古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学杜甫,《海上谣》学李贺,七古《韩碑》学韩愈,但风格不大统一,成就也就不够高,他成就最高的是近体,尤其是七律,这方面他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缅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在用典上,他掌握了杜甫用典的技巧,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不便明言的意思得以畅达,使容易写得平淡的内容显得鲜艳。他的爱情诗中还善于化用神话志怪故事,点染意境气氛,李贺诗神奇中见真实的想象的本领这精湛的技巧在他的七律中也有很好的表现。但是,他用典有有很多晦涩难懂的地方。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是有根据的,如《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则说她独自一个人生活在天上,非常寂寞,每天都要度过痛苦不堪的长夜,后两句说嫦娥应当后悔不该偷吃仙丹,如今冷冷清清住在月宫里,对着无边无际的碧海般的春天,这颗心是日日夜夜都不能平静的。

在由西海主编,成都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李达五辑评的《古诗精华辑评》一书中,从117至121页也对李商隐进行了大量的评价,具体内容有:

《旧唐书》卷190中说:“李商隐能为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

《彦周诗话》中说:“李义山不诗,字字锻炼,用事婉约,仍多近体,惟有〈〈韩碑〉〉诗是一首古体。”杨万里〈〈诗斋诗话〉〉:“五七字绝句最小,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局全好者,晚唐人与介甫最工于此。”如李义山忧唐之衰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又如:“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如:“芭蕉不解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如:“莺花啼又笑,毕竟是淮春。”

〈〈诗林广记〉〉引王荆工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李义山一人而已。”

〈〈原诗〉〉:“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而无其匹也。”

李商隐的〈〈无题〉〉诗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第四册,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首爱情诗,李商隐的诗还被选入其他许多教材作为范文,可见他的诗歌地位之高。

李商隐尽管由于时代的局限,让他一生坎坷,郁郁而不得志,但是他还是努力创作,大胆创新,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特别是他开创了《无题》诗的先河,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诗歌史上具有重大的贡献,他所写的爱情诗至今仍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由于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能有李商隐这样含蓄的爱情表达方

式,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李商隐用心细微,忠于爱情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对那些见异思迁的人更是一个极好的提醒。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这份忠贞,对待爱情不去朝三暮四,离婚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前娘后母的学生就会大大减少,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就会减少,犯罪的青少年就会减少,因为许多误入歧途的儿童都与父母的离异有直接的关系,而造成离异的原因就是部分夫妻双方或单方缺乏对爱情的忠贞,对婚姻不负责任,到处寻花问柳,甚至家外有家,把原本美好的家庭弄得妻离子散,孩子心理上难免受到伤害。

不过,李商隐过分压抑自己的感情,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是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但这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这也可能是造成李商隐只活了四十多岁的一个重要原因,并让他的诗歌创作就此划上了句号,我们无法欣赏到他更多的作品,因此,这一点我们要引以为戒。

综上所述,李商隐一生蹭蹬,以游幕生涯为主,其诗有浓厚的感伤情绪,形成一种精丽而富于暗示的诗风,从而创造出以〈〈无题〉〉诗为代表的新型七律。他的诗,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开创了“无题”诗的先河,尽管他一生清寒,但他的确是继杜甫,韩愈和李贺之后,最富于创新的诗人。他的诗值得我们欣赏,他的艺术风格值得我们学习,他的精神——对爱情的忠贞,对国家的忠心,对文学的执着,对黑暗势力的抨击,对美好愿望的追求——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第五篇:无题一--李商隐

无题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赏析

首句以“昨夜”明点追忆旧事。先说明宴会时间,再说宴会地点,三四句以他物作比,“身无彩凤”写昨夜之情,在宴会上恨无彩凤之翼飞到所爱的人的身旁,“心有灵犀”指犀角中央白色,两头相通,故曰一点通。两心相印,虽身无飞翼,并不能阻挡两人情感的默默交流。“彩凤”、“灵犀”成爱情暗喻,形象婉蓄,色彩明丽,富音乐性。五六句从两人的默契转到对整个宴会的描绘,“送钩”是行酒时所作的一种藏钩的游戏,“射覆”是行酒时的一种酒令,在覆器下放杂物,令猜射之。这二句描写隔座行藏钩之戏,分拨猜测谜底,极写宴会的热闹欢快气氛,为相恋的欢悦涂上了更加丽艳的色彩,与恋人欢快之情和拍。七八句从恋情的欢悦转入“听鼓应官”,欢情一落千丈。诗人“嗟”叹自己为“听鼓应官”,而官身却“类转蓬”,象蓬草那样飘泊不定,因而两人后会难期,欢情难再,怎不令人感伤。这是一种反结法。前面极言欢情,结尾时欢情化为乌有,反衬诗人对这段恋情的

难以磨灭,刻骨铭心。

婉转轻快与沉郁顿挫两种风格融为一体,一气呵成,美不胜收。

上一篇:电力行业信息安化下一篇:贷款逾期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