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程序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审计工作程序范文

程序员职责及工作程序

起草:高铭

版本:V20100311

修订:

程序员职责

1、在项目经理领导和安排下,负责相应软件模块开发、文档整理及相关测试和维护工作;

2、协助系统分析小组(员)完成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工作;

3、协助测试小组(员)完成系统测试和相关维护工作;

4、协助实施小组(员)完成实施方案、相关文档、培训计划和其它相关工作;

5、针对客户实际,改进和完善相关模块;

6、协助客户和业务部门,提供软件的后期技术支持;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事务。

工作程序

1、上班:打扫桌面卫生;翻看工作记录,拟定当天工作计划,如果没有任务主动向领导申请;获取最新程序。

2、接受任务(领导给你交代工作):领会领导意图并记录,形成工作任务单,如果手里还有未完成工作,一定要给领导说明,以便领导决定工作先后。

3、开始工作:整理思路,任务分解,形成文档;编码(要求局部代码块、函数体、过程体100%可靠)、测试、补充完善文档。

4、提交成果、汇报工作(给领导提交工作成果及说明):上传提交工作成果;提交之前要充分测试,确保各种情况和各种操作都测试到;提交的成果要求文档齐全(含测试用例和测试文档);提交后要给领导汇报成果情况,并操作演示,聆听领导意见,记录修改完善或改进要求。

5、下班:检查当天工作计划和任务,提交完成的所有工作成果;向项目经理汇报当天工作,介绍进度、剩余工作、完成时间(还需要工期);填写工作日志;关闭主机和显示器、整理桌面、摆好椅子;打扫卫生(值日人员、最后离开人员)。

第二篇:医院审计工作程序

医院审计工作程序医院审计工作程序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内部审计监督已经成为医院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并且由“经济监督”向“经济控制”转变,通过对医院预算、内控制度、专项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基建项目等重要经济业务的效益审计,促进医院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医院审计工作程序。近年来,市三院内审工作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创新审计思路,有效拓展审计领域,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以审计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大好局面。

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医院,作为医院内审部门,最根本的一条是全面履行审计职责,提高审计监督能力,说到底就是在审计工作中要严要求、高标准,确保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审计质量为也是审计服务构建和-谐社医院、体现服务水平的根本要求”。

为了确保审计质量,市三院审计科多年来始终强化依法审计意识,牢固竖立依法审计、依法监督、在工作中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审计工作要求和审计程序,克服审计过程中的随意性,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审计行为规范、审计问题定性准确、审计结论客观公正。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思路,从医院的经济工作中心出发,重点着眼于对加强各类资金管理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事项的审计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例如医院在煤炭采购上,开始由一家公司独家供货,无审计人员参与,造成质量不稳定、价格不透明,当由审计参与后,根据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跟踪,单这一项就为我院节约了数万元资金。印刷品方面,06年前印刷品支出一直居高不下,且库存积压太多,有的能用几十年。通过审计参与,进行印刷品印制招标,从而大大降低了印刷品支出: 年印刷品审减率57.1%(个别品种审减率达86.3%);07年审减率25.1%; 年审减率23.2%,范文《医院审计工作程序》。

近年来审计科按照院领导“扎紧口袋”、“关口前移”的要求,使审计工作做到“三个提前”:一是位置提前,二是时间提前、三是工作提前,实行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对需要审计转自的费用支出活动都提前介入,以确保医院资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果。规范了物资采购程序和采购行为,参与了医院的材料设备采购、零星维修基建工程等招标比价或跟踪询价活动,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审计的项目、范围不断拓宽,在厉行节约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从2008年到目前参与招标比价工作44次,参与议价采购物品43批次,涉及60多个供应商,完成专项项目审计119项,接审各种物资采购、基建维修等总额183.77万元,在总务和财务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审减金额18.16万元,审减幅度为9.88%,最高审减率达43.33%,为医院节约了大量资金。Http://wW

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医院作为一个服务的“窗口”行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优质、高效、低耗的科学管理模式,作为医院管理机制重要环节的审计部门更应起很大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被推向市场,医院的生存不再取决于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志,而是取决于市场对医院的接纳程度,取决于医院能否为患者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市场决定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医院要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向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必然会消耗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医院的经营过程也就是资源耗费的过程,同时也是成本的形成过程。医院之所以必须注意成本是因为每增加一元的成本不仅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会减少医院的收益,影响医院的长期发展,成本问题解决不好,医院的效益就没有保障,竞争力也会变得低下。因此,市三院内审工作把医疗服务成本作为基本审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大问题,找到损失浪费的主要表现、症结所在,做好综合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建议,促进医院有效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了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促进医院的和-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争创“三甲”专科医院提供有力保证。

第三篇:酒店收入审计工作程序

收进核数工作是在收银夜审的工作基础上,再次进行审核、分类、汇总,终究反映到财务帐户中。它要求收进核数员把握餐厅收银、前厅收银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以正确的方法考核营业收进情况,并将应收款及时收回,使资金得到正常使用。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一)夜审班前预备

班前必须了解日审工作有关***事宜,检查打印机和电脑是不是正常,从审箱中将各营业点的缴款凭证和帐单分类,主要有三部份:

1、前台客房结帐单及收银日报表。

2、餐厅缴款凭证及帐单包括:东园餐厅、西园餐厅。

3、其它部分缴款凭证及附件单:游泳馆、游泳保健、保龄球馆、咖啡厅、台球厅、乒乓球厅、桑拿房、康乐商品、游艺厅、商务中心。

(二)夜审工作流程

1、查看收银员的缴款凭证,同电脑报表核对:审计员要查看缴款凭证的各类明细填写同电脑报表是不是一致,假如数占有修改,收银员应说明缘由。没有收银机的缴款凭证,要统计附件单的数据与收银员填写的缴款凭证是不是符合。

2、打印出“本日进住客人报告”,根据进住报告,审核本日进住的每间房房价输进与开房单上的价格是不是一致,折扣房手续是不是完全。如有错误应立即通知接待员调剂,并将情况写进夜审报告交日审处理。

3、打印出“本日非平帐离店报表”,审核非平帐离店的缘由,确认责任人。

4、打印出“本日调剂帐目表”审核调剂帐目的缘由,调剂帐目单需负责人签字。

5、查询各收费点转帐是不是正确:将每笔转帐(未结帐部份)帐单上的客人签名同开房单上客人的签名及电脑记录进行核对,查看是不是相同、是不是转错房间,假如是签名不同,要提示收银员结帐时留意;假如是转错房间,则要立即调剂。

6、打印出“本日离店客人报告”(交日审查半天房用度)。

7、夜审审计资料维护:将当日数据复制到“c”盘或“d”盘,为夜审顺利进行做好预备。

8、进进夜审数据统计:营业组审核(打印出营业点总班结帐表),完成预审报告,完成自动过费,审核帐务报告两遍,终审。

9、数据整理。

10、出具夜审报表:

A、编制“××宾馆营业日报表”。

B、编制“本日非平帐离店报表”、“本日调剂报表”各一份。

C、填写“夜间审计报告表”:将夜审进程中发生的每件事记录下来,需日审协助处理的要注明清楚,填写时要认真。

11、当班结束:各项工作完成后,将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后,交到日审办公室。

(三)日审工作流程

1、处理夜间遗留题目,负责落实通知书内容

天天接到“夜间审计报告表”后,对遗留题目要及时处理;及时填写审计通知书,通知责任人所在的部分主管,并负责落实解决,然后将解决的情况写在通知书的第一联上,最后将通知书编号存档,月底统计后,注上处理意见报财务经理处理。

2、帐单核销:接到收银员的结帐单后,检查所付的帐单是不是齐全,然后依照帐单的号码,在票证核对表上按号划销。如有缺号,调剂作废单据手续不齐,要写进夜审报告交日审处理。

3、核对前台结帐处的结帐单及收银员个人报表

客房结帐单是由前台收银员为住店客人结帐所打印的帐单,反映向客人收取的房租、餐费及其它等用度。收银员收银明细表是反映当天所结房客帐(包括向客人收取的现金、信用卡、支票、外汇、转会议帐)的汇总表。

4、核对餐厅结帐单:

1)核对餐厅结帐单时应留意:帐单与附件单的核对,点菜单中每项都要同电脑结帐单相核对,假如不符,要找收银员查明缘由,并进行处理。附件单如有修改,应由修改人在单上说明修改缘由,并由厅面管理职员签名证实,收银员应起监视作用。

2)核对营业对帐表:要查看表中填写的数据与收银员上缴的附件单据中的数据是不是一致,核对表中的收银员填写的数据与厅面其它相干职员填写的数据是不是一致,如有不符,应立即向收银员查明缘由并及时做出处理,确保营业收进的正确反映。

3)打折手续应完全:用宾馆优惠卡打折的,要在帐单上注明卡号及客人签名;假如是宾馆管理职员为客人打折的,要有管理职员签名并注明所打折扣。审计员在核对时,要留意收银员所打的折扣是不是正确,假如不正确,要找收银员查明情况,及时做出处理。

4)免费接待是不是符合标准:各级管理职员在宾馆免费接待,签单的权限应对比各级管理职员权限表。查看各级管理职员是不是在权限范围内签单接待,假如发现接待超标,应立即找其补办手续,否则上报财务经理处理。

5、核对其他部分的缴款凭证及收费单:

其他部分(包括康乐中心的游泳馆、保龄球馆、棋牌室、台球厅,商务中心,咖啡厅等)的收银员在营业结束后,根据收银单汇总填制缴款凭证,缴款凭证各项金额与所附收费单金额合计应符合。

1)收费单的核销及管理:收费单必须按号顺序使用,审计员对各部分逐日交来的收费单按号在“票证使用单”上逐张划销,发现不联码使用的,应向收费单使用人查询缘由,及时催交。作废单必须有领班以上职员签字方可。

2)核对商务中心缴款凭证:要查清收费单中各项收费项目金额的正确性,定期到商务中心收集机器上的数据,做到帐实符合。

6、检查夜间审计职员制作的各项营业报表:

负责检查夜间审计职员所做的各项报表的正确性,如数据计算有误,应立即修改,并追究夜间审计员责任。

7、审计主管同日审职员要常常到各营业点进行检查:

检查收银员及厅面其他操纵职员是不是按规范程序操纵,营业款是不是照实反映,现金是不是照实上缴。假如发现收银员或其他操纵职员不按规范操纵的,应立即纠正,并将情况及处理意见及时反映到部分经理和财务经理及质检部分,以避免情况再发生,确保宾馆不受损失。

8、报表装订:

按日期顺序将“收银员操纵记录”、“各收费点缴款凭证”和各收费点原始帐单装订成册,封面上注明起止日期存档。

(四)帐务处理工作流程

1、逐日营业收进传票的编制

编制收进传票的根据是逐日销售总结报告表和试算平衡表。

收进凭证的编制方法是:

借:应收帐款——客帐

应收帐款——街帐——明细

应收帐款——团队

银行存款

贷:营业收进

应付帐—电话费

2、街帐、客帐分配表统计

街帐、客帐包括外单位宴会挂帐、员工私人帐、优惠卡及应回而未回帐单等内容,收进核数员天天要填写街帐、客帐统计表,进行分配。及时预备将用度记录到每帐户中。作到日清月结,为月末填写街帐、客帐汇总表做预备。

3、客人清算应收款后帐务处理

客人接到宾馆催款通知后,规定在30天以内向宾馆结算应收帐款。当客人付款时,宾馆应开正式收据呈交客人,作为结算凭证。收进核数员便根据客人付款内容及金额,天天进行帐务处理:在编制记帐凭证前,首先查明该公司帐号、帐项参考号码及付款内容,并填写在逐日现金收进记录表中。

4、超60天应收款挂帐催款

根据月结应收款对帐单记录及帐项,分析报告内容。对凡是超60天以上应收款挂帐客户,进行再次催款,催款前首先了解还没有付款的帐项具体内容,并将情况向财务经理汇报。由财务经理签发催款信,连同缴款通知副本寄给客人;对客人提出的题目要及时给予答复,协商解决办法,为尽快清算应收帐款排除障碍。

5、负责将编制的记帐凭证输进财务电脑系统。

第四篇:审计报告程序

审计工作流程

一、审计流程的意义

(一)概述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广义的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狭义的审计流程指审计流程指审计人员在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得步骤和方法。

(二)制度基础审计的流程

1、确定审计的目标

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4、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6、实质性测试

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8、撰写审计报告

优点: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二、准备阶段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

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2、

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

3、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

4、关联方及交易情况;

5、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

6、其他

常用方法

1、查阅去年的审计工作底稿;

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

3、查阅公司章程协议、董事会会议记录、重要合同等。

4、参观被审单位现场。

5、询问内审人员和管理当局。

(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定约束力。

⑴签约双方的名称;

⑵委托目的;

⑶审计范围;应明确所审会计报表的名称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间

⑷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⑸签约双方的义务;

委托人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① 及时提供审计人员所要求的全部资料;

② 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

③ 按照约定条件即使足额支付审计费用。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① 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② 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⑹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与审计人员无关。 ⑺审计收费;

⑻违约责任;

⑼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三)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在于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作为在实质性测试的时候进行抽样的基础,并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决定其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

(四)确定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计划阶段)。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在实施阶段,根据重要性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三是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自考教材对重要性介绍非常简略,但是考试时候经常涉及超纲内容,而且与审计报告的关系非常密切,这里进行必要拓展。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注意:

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决策而言的;

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3、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1、一般要求: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一般要求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①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

②重要性原则的两个目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③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两个阶段:注册会计师应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

2、确定重要性水平的两个方面的考虑: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这也就是说,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某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

例如:①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

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④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3、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会计报层次和相关账户、交易层次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①会计报表层次;确定方法: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②账户和交易层次。确定方法:分配方法和不分配方法。

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①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③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

要性水平。

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两两反向) (一)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方法: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

2、判断基础: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3、选取:同一期间的报表,取重要性水平最低的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二)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账户或交易的审计程序前,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在实务中,很多注册会计师选择资产负债表账户作为分配的基础,各账户分得的重要性称为可容忍误差。对于易出错的项目,可确定较高的重要性水平;对于重要项目或不期望出现错误的项目,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

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一)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与编制审计计划时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数不同,如前者大大低于后者,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评估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二)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汇总已发现但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以考虑其金额与性质是否对会计报表的反映产生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时,应当包括已发现的和推断的错报或漏报,并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适当处理。篇二:出具审计报告的工作流程

审计工作流程

一、审计流程的意义

(一)概述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广义的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狭义的审计流程指审计流程指审计人员在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得步骤和方法。

(二)制度基础审计的流程

1、确定审计的目标

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4、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6、实质性测试

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8、撰写审计报告

优点: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二、准备阶段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

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2、

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

3、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

4、关联方及交易情况;

5、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

6、其他

常用方法

1、查阅去年的审计工作底稿;

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

3、查阅公司章程协议、董事会会议记录、重要合同等。

4、参观被审单位现场。

5、询问内审人员和管理当局。

(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定约束力。

⑴签约双方的名称;

⑵委托目的;

⑶审计范围;应明确所审会计报表的名称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间

⑷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⑸签约双方的义务;

委托人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① 及时提供审计人员所要求的全部资料;

② 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

③ 按照约定条件即使足额支付审计费用。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① 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② 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⑹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与审计人员无关。 ⑺审计收费;

⑻违约责任;

⑼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三)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在于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作为在实质性测试的时候进行抽样的基础,并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决定其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

(四)确定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计划阶段)。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在实施阶段,根据重要性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三是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自考教材对重要性介绍非常简略,但是考试时候经常涉及超纲内容,而且与审计报告的关系非常密切,这里进行必要拓展。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注意:

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决策而言的;

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3、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1、一般要求: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一般要求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①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

②重要性原则的两个目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③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两个阶段:注册会计师应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

2、确定重要性水平的两个方面的考虑: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这也就是说,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某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

例如:①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

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④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3、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会计报层次和相关账户、交易层次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①会计报表层次;确定方法: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②账户和交易层次。确定方法:分配方法和不分配方法。

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①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③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

要性水平。

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两两反向) (一)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方法: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

2、判断基础: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3、选取:同一期间的报表,取重要性水平最低的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二)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账户或交易的审计程序前,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在实务中,很多注册会计师选择资产负债表账户作为分配的基础,各账户分得的重要性称为可容忍误差。对于易出错的项目,可确定较高的重要性水平;对于重要项目或不期望出现错误的项目,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

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一)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与编制审计计划时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数不同,如前者大大低于后者,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评估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二)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汇总已发现但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以考虑其金额与性质是否对会计报表的反映产生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时,应当包括已发现的和推断的错报或漏报,并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适当处理。篇三:审计报告出具流程

审计报告出具流程

1、

2、

3、 现场审计,编制工作底稿 对审计报告编号,出具审计报告草稿 二级复核,由部门经理修改报告,在复核及批准汇总表二级

复核处签字

4、

5、

6、 审计报告正文形成 总经理总体复核,在总体复核处签字 出具审计报告篇四:出具审计报告的工作流程[1] 审计工作流程

一、审计流程的意义

(一)概述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广义的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狭义的审计流程指审计流程指审计人员在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得步骤和方法。

(二)制度基础审计的流程

1、确定审计的目标

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4、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6、实质性测试

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8、撰写审计报告

优点: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二、准备阶段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

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2、 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

3、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

4、关联方及交易情况;

5、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

6、其他

常用方法

1、查阅去年的审计工作底稿;

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

3、查阅公司章程协议、董事会会议记录、重要合同等。

4、参观被审单位现场。

5、询问内审人员和管理当局。

(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定约束力。

⑴签约双方的名称;

⑵委托目的;

⑶审计范围;应明确所审会计报表的名称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间

⑷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⑸签约双方的义务;

委托人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① 及时提供审计人员所要求的全部资料;

② 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

③ 按照约定条件即使足额支付审计费用。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① 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② 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⑹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与审计人员无关。 ⑺审计收费;

⑻违约责任;

⑼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三)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在于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作为在实质性测试的时候进行抽样的基础,并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决定其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

(四)确定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计划阶段)。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在实施阶段,根据重要性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三是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自考教材对重要性介绍非常简略,但是考试时候经常涉及超纲内容,而且与审计报告的关系非常密切,这里进行必要拓展。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注意:

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决策而言的;

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3、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1、一般要求: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一般要求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①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

②重要性原则的两个目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③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两个阶段:注册会计师应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

2、确定重要性水平的两个方面的考虑: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这也就是说,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某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

例如:①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

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④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3、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会计报层次和相关账户、交易层次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①会计报表层次;确定方法: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②账户和交易层次。确定方法:分配方法和不分配方法。

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①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③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

要性水平。

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两两反向) (一)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方法: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

2、判断基础: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3、选取:同一期间的报表,取重要性水平最低的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二)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账户或交易的审计程序前,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在实务中,很多注册会计师选择资产负债表账户作为分配的基础,各账户分得的重要性称为可容忍误差。对于易出错的项目,可确定较高的重要性水平;对于重要项目或不期望出现错误的项目,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

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一)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与编制审计计划时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数不同,如前者大大低于后者,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评估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二)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汇总已发现但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以考虑其金额与性质是否对会计报表的反映产生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时,应当包括已发现的和推断的错报或漏报,并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适当处理。

第五篇:内部审计程序

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的含义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职能

1、进行价值管理。

内部审计人员从经济性(最低的成本)、效率(资源的最好利用)、效果(最佳的结果)三方面关注公司的资源使用情况。

2、企业信息系统的审计。

通过内部审计判定公司信息系统是否为报表编制提供可靠的信息,是否有有效的内控制度降低错报、漏报的风险。

3、开展项目审计

内部审计对具体特定项目进行审计,例如建立新的信息系统、开设新的生产加工区等。内部审计负责鉴定项目的目标是否能实现,项目是否按计划有效的运行,并从运行项目失败教训中总结经验等。

4、进行内部财务审计。

这是内部审计部门传统上的主要工作领域,例行性的检查编制财务报表的财务记录与支持文件,以减少错误与舞弊事件的发生;对财务数据进行趋势分析等。

5、开展经营审计。

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采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经营部门开展经营审计,检查与复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可以进一步提高业绩与改善管理的建议与对策等。

三、作用

(一)总归纳

1、防护性

2、建设性

(二)具体

1、监控作用

2、咨询作用

3、风险预警作用

4、信息鉴证作用

四、技术方法——可借鉴CPA的方法

1、询问法

2、审核法

3、观察法

4、函证法

5、监盘法

6、分析性复核

五、审计程序

(一)审计准备阶段

1、主要任务

(1)选择审计项目

(2)编制项目审计计划

(3)制订审计实施方案

2、选择审计项目

(1)一般以下事项可确认被审计项目

①政策、程序和惯例。

②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③合同、项目。

④生产或服务部门或流水线。

⑤管理职能部门。

⑥业务交易系统。

⑦财务报表及信息系统。

(2)常见的风险因素

①职工的道德水平及管理目标形成的压力。

②管理人员的能力、胜任程度和正直程度。

③资产的规模、流动性或营业额。

④财务及经济状况。

⑤竞争的情况。

⑥经营活动的复杂性或不稳定性。

⑦客户、供应商及政府法规的影响。

⑧信息电算化的程度。

⑨业务的地域分散化程度。

⑩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及有效性。

11)机构、经营、技术或经济的变化。

12)管理人员的判断及会计估计。

3、编制项目审计计划

(1)查阅被审计单位以往的审计档案

①任务、宗旨、目标及计划。

②被审计单位的资料,包括职员数量和姓名、重要管理人员、工作说明、政策和程序手册以及该单位最近一些变化的详细情况,包括重大的组织系统的变化。

③被审计事项的预算资料,经营成果及财务数据。

④以前的审计工作底稿。

⑤其他审计工作的成果,包括已完成的或正在进行的外部审计师的工作。 ⑥被审计单位与外部的往来资料,用以确定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 ⑦被审计事项有关的技术性文件。

(2)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进行沟通

①审计项目的目的和审计范围。

②审计工作的时间安排。

③本次审计工作的主审人员。

④整个审计过程的沟通程序,包括方法、时间安排、联络人。

⑤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和情况,包括目前管理层和主要制度的改变。 ⑥管理层关心或要求了解的事项。

⑦内部审计机构感兴趣或关心的事项。

⑧内部审计机构的报告程序和后续审计方法的说明。

(3)初步调查

调查可采用的形式:

①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讨论。

②访问与被审计事项有关人员,如产品用户。

③现场视察。

④审核管理层的工作报告。

⑤分析性复核。

⑥绘制流程图。

⑦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全程跟踪式的测试。

⑧书面记录主要的控制活动。

调查结束后,应编写调查报告。调查总结应确定:

①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要问题及对其进行深入调查的理由。

②调查过程中得到的有关资料。

③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及审计方法,如计算机技术的使用。

④关键控制点、潜在控制不足及过分控制。

⑤对时间和其他资源需求的初步估计。

⑥开始编写与完成审计报告的日期。

⑦需要时,说明中止审计程序的理由。

(4)编制项目审计计划

①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②审计目的和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

③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

④审计组的构成和审计时间的分配及预算安排。

⑤对专家和外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利用。

⑥其他有关内容。

4、编制项目审计方案,向被审计者发出审计通知书

(1)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考虑

①被审计事项的工作目标及其控制的方法。

②被审计事项存在的重要风险,占有的资源,作用的机制以及风险潜在的影响如何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③被审计事项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是否适当和有效。

④对被审计事项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做出显著改善的可能性。

(2)审计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①审计目标。

②审计内容、方法和程序。

③执行人及执行日期。

④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

⑤其他有关内容。

(3)通知书的内容

①审计的依据、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一般只写起始日期,必要时可写明预计终结日期)。

②审计组组长和其他成员名单。

③对被审计对象接受审计、配合工作的要求。

(二)审计实施阶段

1、调查和内部控制测试

(1)调查与测试内部控制系统

调查的基本方法是实施实地考察和现场考察,而前期的审计规划阶段主要是文字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①描述内部控制系统。(流程图、标准问卷、文字叙述)

②实地考察与测试。——对被审计事项内部控制可能存在潜在风险的重要控制点应进行复核性测试。

(2)内部控制系统评估——矩阵法

2、扩大测试和审计结果

(1)扩大测试的范围

①被审计单位财务和营运信息的不真实。

②被审计单位的政策、计划、程序及法令未受遵循。

③被审计单位的资产受到损失。

④被审计单位的资源没有得到经济有效的使用。

⑤被审计单位的营运目标不能实现等。

(2)审计结果的基本要素

①评判标准:内部审计师做出评价或确认时所依据的准则、措施或期望达到的水平。

②事实:内部审计师所发现的证据。

③原因:实际存在事实与期望的水平存在差异。

④影响:由于评判标准不一可能给被审计单位带来的风险。

(三)审计终结阶段

1、审计报告的类型

(1)按审计的对象和报告的内容特点划分

①财务审计报告——主要内容是审计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方面的审计报告。

②营运审计报告——主要内容是营运的效率和效益方面的审计报告。

③信息系统审计报告——主要内容是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控制的有效性的审计报告。

④风险管理的审计报告——主要内容是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性的审计报告。

⑤公司治理审计报告——主要内容是公司治理方面的情况的审计报告。 ⑥其他——包括环保审计报告、舞弊审计报告等其他专项审计报告。

(2)按审计报告是否正式和完整程度的不同划分

①口头报告。

②中期报告和非正式报告。

③问题式报告。

④正式审计报告。

⑤总结式审计报告。

(3)内部审计报告的内容

基本要素:标题、收件人、正文、附件、签章和报告日期

主要内容:

①审计概况:说明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等内容。

②审计依据:应声明内部审计时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若存在未遵循该准则的情形,应对其做出解释和说明。

③审计结论: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作的评价。

④审计决定: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

⑤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现额主要问题提出改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建议。

(四)后续审计

主要步骤:

1、认真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反馈。

2、对反馈不充分及没有反馈的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探讨。

3、对重大的审计结果进行现场追踪审计和测试。

4、针对已采取的各项措施进行评估,对控制风险重新进行评估。

5、提交后续审计报告。

上一篇:三会一课感悟范文下一篇:属猴今年运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