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现状分析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监管现状分析范文

消费领域“潜规则”的现状分析及监管建议

当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已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范畴内,城市消费维权机制制度也日益完善。然而,随着人们消费领域的不断扩大,层出不穷的消费陷阱、无所不在的绑定消费,几乎让各种各样的消费潜规则得以显性化。正如近期发生的“导游威迫旅客购物,还出言辱骂旅客”的事业看来,可以说,消费潜规则的出现,不仅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违背公共价值标准,还损害了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因此,为营造一个健康消费环境,阳山县工商局紧紧围绕消费维权工作,着重对消费领域“潜规则”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 消费领域“潜规则”的现状分析

(一)消费领域“潜规则”的定义

所谓潜规则,顾名思义,就是看不见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但又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而又不一定愿意接受的规则。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在影楼摄影的底片不能拿走,如要则需另缴费;参加旅游团,被迫购物,否则会对自己造成一定影响;在饭店使用消毒碗筷、毛巾要另外付费;商家明降暗升的打折促销等等涉及餐饮、零售、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常见的消费潜规则,事实让公众“很受伤”。消费潜规则的盛行,对公众消费信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这在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消退,提振消费信心显得极为重要的当前,就更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

(二)消费潜规则的类型和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至今,阳山县受理消费者投诉和咨询多达2680宗,根据消费者投诉热点,大致有10类常见的生活消费领域“潜规则”。

第一、汽车消费类:一是加价才能提车。二是部分车行故障新车难退换,常出现配件是假冒产品或出现使用不久就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三是汽车维修服务问题多,如维修技术差,同一故障多次维修;维修费用不明示、收费不合理。四是汽车买卖中贷款合同、保险合同等常发生纠纷,经营者口头承诺不兑现。

第二、旅游类:一是60岁以上要加收老年费。二是参加低价的一日游、两日游,到了车上导游就开始收取景点门票费。三

是旅游时间比购物时间还少。

第三、购物类:一是部分商家明降暗升的打折促销术。二是买多少送多少之类的购物“优惠”是一笔糊涂账,让部分不理性的消费者受误导,最后买了很多不需要的东西。三是赠券陷阱重重,要不就是仅限相同类型的换券专柜使用,要不就限时、限范围消费,而消费者疲于“凑数”,陷入不理智消费。四是商家拥有“最终解释权”。

第四、预付款消费类:其中涉及美容、美发、健身、洗车、教育培训等, 交了预付款后,无论何种原因(比如商家服务不到位、经营场所变更等),消费者想提前终止服务,商家决不退款。

第五、购房类:买房时售楼人员把配套、规划等说得天花乱坠,但在购房合同里丝毫不提。

第六、交通运输类:一是航班取消甚至无限期延迟不说明原因。二是机票超售,却不告知消费者真相,也不赔偿。三是火车上餐饮不提供发票。

第七、金融保险类:一是信用卡开卡易,销户难。二是保险合同晦涩难懂。

第八、家电类:一是售后服务中的开机费、上门费。二是“三包”期间退换货,丢了包装盒,要收包装费。

第九、餐饮类:一是自带酒水要收开瓶费。二是收过了茶水费,又收茶位费。三是提供消毒餐具明明是餐馆的义务,却还收取餐具消毒费。四是包厢设最低消费。

第十、通信类: 为预付费手机号码卡设定使用有效期,过期后余额就被冻结,只有再充值延长使用有效期才能继续使用,涉嫌强迫消费。

(三)消费潜规则对消费者所造成的损害和影响

一是消费潜规则有害于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每购买一种商品和使用一种服务,都是同商品的出售者和服务的提供者订立和履行一项相应的合同,而订立合同的基本要求是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明确。为了做到这一点,消费者就需要充分地了解商品和服务,这是他们实现消费权利的基础。因为消费者产生某种欲望,以及真正实施该种行为,是建立在对有关情况有一定了解基础之上的。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花钱去进行一种自己一无所知的消费。如到商店购买某种商品,一般都得看看产地、名称、商品

说明书等等,这便是对商品的了解过程。由于生产消费品的品种繁多,每一种商品都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以及与该使用价值相应的特点,即便是同种类型的商品,还存在着价格、牌号、质量等差异,在服务领域中,也不断开发出新的项目,这使得消费者若不对商品和服务做一定的了解,就无法做出消费选择。因此,在不知悉真实情况下所进行的消费活动,也同时在推销者的言语诱导下,往往与消费者本来的愿望相差甚远,达不到真正追求的消费目的,甚至上当受骗,造成了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损失。

二是消费潜规则有害于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意向和兴趣自主选择满意的商品或服务的权利叫消费者的选择权。

消费者有权自主决定购买或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是否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需要和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能否满足这种需要,这些只有消费者自己最清楚。现实生活中,经营者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总希望消费者能够购买自己提供的商品或接受自己提供的劳务,有时要采取各种促销手段,以刺激和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大部分消费者在不愿意但又勉强接受的条件下进行消费,只有小部分人采取投诉、举报等积极的措施应对。

三是消费潜规则的盛行,对公众消费信心产生的负面影响。消费者的信心指数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消费环境健康与否是一个重要方面。若让消费潜规则大行其道,这样的消费环境就难以说是健康的,而一个缺乏诚信的消费市场,肯定是难以刺激公众消费欲望的,全社会定将陷入消费萎缩的困境,因此,营造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可以说是我们社会的当务之急。

二、消费领域“潜规则”的成因分析

(一)经济利益原因。

在民主化尚在不断推进和完善的背景下,由于强势集团的话语霸权,“潜规则”的产生首先是强势一方利益的需要,出于自身的价值取向所做出的管理制度、举措和行为抉择。“潜规则”之所以能潜行,往往其背后有着个人、小团体、行业利益的驱动和支撑。

(二)社会环境原因。

按“潜规则”行事的人即使触犯显规则,有时也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相反,有时还会因获得大量灰色利益而得到一些人的羡

慕。这种现实的感受最强有力地影响着人们的是非观念、荣辱观念、法制观念,消解现代社会应有的法治、公平、人道、规则等基本理念。

(三)价值体系和商业伦理道德的失位。

社会价值体系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偏差和“出轨”,商业伦理道德的建立和建设的缺位,消费维权意识的淡薄和经营诚信观念的缺失,也是致使“潜规则”盛行的原因。

(四)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薄弱。

截止2010年8月,阳山县消委会共收到1253宗咨询或投诉中,关于消费领域“潜规则”类型投诉率只占2%左右。造成消费维权率偏低的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消费者被“潜规则”时,大多选择逆来顺受。二是消费者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维权法律法规认识不深,自我保护意识不高。三是对维权途径不了解,部门消费者在遭遇到消费侵害的时候,不懂得通过何种渠道投诉。四是认为投诉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一定能让自己满意,宁愿吃亏也不愿通过相关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五)工商部门对于“潜规则”维权难度大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鉴别难。即使我们能够很好地定位于“潜规则”的类型,却难以鉴别消费者是否自愿接受,导致“潜规则”屡屡出现,却难以鉴定,甚至根本无法鉴定。二是追偿难。有的投诉涉及的金额不大,但往往是附加条件,因此,消费者对“潜规则”的追偿难。三是消费调解难。经营者经常出现互相扯皮,推卸责任,拒绝接受维权部门的调解。一些受到侵权的消费者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得到责任方的赔偿承诺,事后责任人却常以各种借口和理由拒不履行协议,导致协议执行不了。

三、消费领域“潜规则”的监管建议

“潜规则”有着复杂的成因,打击、规范、肃整“潜规则”不可能一蹴而就,将是个长期的过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要认清成因,对症下药,深刻探究“潜规则”的“来龙去脉”,总结治理“潜规则”的经验教训,掌握“潜规则”的新动态、新变化,履行好消费维权的工作,着力打造出一个健康的经济消费环境。

(一)加强道德教育,建设商业文明。

运用多种平台和形式,加强对市场主体高尚道德和精神文明的宣教,构筑现代商业社会文明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全体公民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只有科学发展理念和现代商业文明的建立,才能从根本消除“潜规则”的生存土壤。如宣传“潜规则”的各种表现形式,建立“3.15”法制宣传日,民企培训工程,送书进民企等实践,很好促进了现代商业文明的培育和形成。

(二)加强行业自律,落实协会职责。

一是行业要自律,要加强行业协会、行业从业者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只有培养了战略发展的眼光,只有具备了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行业才能具备不息的生命力。二是消费者协会要落实责任。消费者协会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团体,对广泛存在于消费领域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潜规则”进行社会监督,消费者协会责无旁贷,要切实担当起自身职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消费者协会组织的影响力公信力。三是广纳民意。在每个工商所设臵消费者对经营者的意见箱,接受消费者最真实的反应,利于监管机制建设,斩断一些经营者在“法眼”下违法的黑手。

(三)加强法治建设,打造“阳光”市场。

一是完善立法。法规制度存在漏洞、缺失,“潜规则”就乘虚而入,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及时出台、修订科学、可行、全面、具有前瞻性的法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二是严格执法。建设刚性的法律制度保障落实机制;加大法律制度的学习培训,锻造高素质的工商执法队伍;增加监管力度与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市场“潜规则”行为,努力打造透明公正的“阳光”市场,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三是完善执法监督。严肃执法纪律,落实责任追究,严厉惩处执法违法、以权谋私行为,坚决杜绝为“潜规则”充当“保护伞”行为。四是建立广覆盖,强监管的执法联动体系。“潜规则”可以潜伏在生活消费品和农资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加工、种植养殖、储藏、运输、销售、维修服务和生活消费服务中涉及安全、质量、价格、计量、收费、广告、合同等各种环节,各个方面。这就需要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执法机构加强沟通力度,建立常规的协作机制,这样才能对“潜规则”予以全面打击,彻底根治

(四)加强社会监督,构筑长效机制

一是纳入全社会的监督力量。由“潜规则”的复杂性、广泛性、隐蔽性、多变性等特征,打“潜”维权,需要以工商部门为

主导,联合新闻媒体、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广泛动员消费者,举报各式各样的潜规则,这既可以为工商打“潜”维权提供有力依据,也可成为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个教育实践活动。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进行广泛的正反面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唤起那些知晓业内潜规则人士的良知。通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打“潜”,问题就更容易解决。

二是以点带面,规划监管。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全面总结挑战消费领域“潜规则”行动工作经验,研究建立对消费领域“潜规则”的长效社会监督机制,持续保持对拒绝改正的消费领域“潜规则”和新生的消费领域“潜规则”的经常性监督挑战态势。工商部门必须要在措施上加大监督力度,提高工作的实际效果,针对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消费领域“潜规则”,可用不同的方式处理,有的可与行业企业反馈沟通督促其改正,有的可以责令其改正,有的可通过相应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甚至可以联动媒介揭露批评,坚决杜绝消费领域“潜规则”的繁生。

第二篇:论文提纲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提纲)

一、 序论

1. 中心论题: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 写作目的:对于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现状及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总结,并参照欧美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提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对策建议。

二、 本论

1. 金融监管制度相关研究理论概述

(1) 金融监管概念界定

(2) 金融监管理论回顾

2. 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改革及其趋势

(1) 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

(2) 英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

(3) 西方国家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

3.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现状概述

(2)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① 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

② 监管意识不强,监管人员素质不高

③ 金融监管机构独立性尚缺

④ 监管部门责任不明确

4.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对策建议

(1)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2) 强化金融风险意识,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3)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高效监管运作机制

(4) 完善金融监管机构结构,建立对监管部门问责制

参考文献:

[1]白新平,张锋.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研究[J].西部金融,2011(11)

[2]曹军新.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的演进与重构:信任理论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6)

[3]葛乐夫.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财经报,200

3[4]刘福寿.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最新进展及其思考[J].国际金融,201

1(2)

[5]孙工声.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J].中国金融,2009(6)

[6]孙海刚,朱培玉.国际金融监管反思、趋势及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2)

[7]张明,李莉.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外汇,2008(6)

[8]赵蔚.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对我国的启示[J] .银行家,2011(1)

[9]周兴林.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农村金融,2011(19)

第三篇:我国互联网金融校园贷现状分析及监管建议

【摘 要】 2016年,校园贷问题频发:从3月份的河南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因无力偿还贷款跳楼自杀事件,到6月份的“裸条”事件。各种“校园网贷”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校园贷的讨论。本文就校园贷平台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监管建议。

【关键词】 校园贷平台 监管 建议

随着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各类P2P平台层出不穷。不同的融资需求对象,适宜不同的P2P网贷平台,校园贷就是其中一种受到很多大学生青睐的贷款平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超前的消?M观念促使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贷款;另一方面,为了扩大业务量,抢占校园市场,各贷款平台放松了对学生贷款的审核力度。因此,校园贷具有低门槛、零首付、方便快捷等特点。

一、互联网金融校园贷简介

校园贷是互联网金融深入校园市场的产物,主要为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贷款或分期服务,其本质是一种分期消费、提前消费,目前主要活跃在

二、三线城市。校园贷通常分为三种:一是诸如分期乐、趣分期等为大学生提供购物分期贷款及额度较低的现金贷款的平台;二是如投投贷、名校贷等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和创业贷款的P2P贷款平台;三是提供如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购物信贷服务的传统电商平台。

二、互联网金融校园贷平台的发展现状

根据数据统计,目前校园贷平台排名前十的分别为趣分期、分期乐、爱学贷、名校贷、优分期、99分期、仁仁分期、零零花、桔子分期和喵贷。

作为排名第一的校园贷平台,趣分期是互联网金融领域获投轮次最多的平台,它创立于2014年,主要业务是为年轻人提供包括电子产品、奢侈品、户外健身、旅游等商品的分期消费。并于2015年8月获得了约2亿美金的融资,2016年1月获得近5亿美金的F轮融资,完成VIE架构的拆分,但在2016年9月,趣分期宣布退出了校园市场。在此之前,学生在趣分期申请分期购物,网站并不收取利率,但需要支付服务费,这种服务费并不是统一的,消费越高,服务费越高。

三、互联网金融校园贷平台存在的问题

目前而言,互联网金融校园贷平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各校园贷平台间的信息共享缺失。由于征信系统的不完善,且各大校园贷平台间属于竞争关系,并不会将自己的客户信息共享,借款人在一个平台上的借款达到了最高额度,可以立即到另一个平台去申请一个账号继续借款,平台放款时并不会审核借款人是否已经借过款,这就很容易导致自制力较弱的学生们过度消费,或者在这个平台上借款来还另一个平台的钱,东借一点、西借一点,最后借款金额越来越多,资金漏洞越来越大,从而彻底还不上贷款,产生违约风险。

第二,各校园贷平台的准入门槛过低。校园贷平台五花八门,且大多属于“一分钟申请,十分钟审核,快至一天放款,零抵押零担保”类。门槛低,手续简单,在正规的校园贷平台申请贷款,除了提供学籍信息和身份证、学生证之外,还应该与学生的家长签订协议,在家长允许的情况下给学生放贷,然而很多平台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并不会审核这么严格,甚至有个别平台只需要学生提供学生证就能完成申请,也不会在意申请者是否是证件持有人,因此一个学生可以在多家分期平台、用多个身份信息注册并贷款消费。

四、互联网金融校园贷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互联网金融校园贷作为一个合法存在的民间借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为广大有资金需求的大学生带去了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可以通过校园助学贷款缴纳学费,继续求学;在校创业的同学可以通过校园创业资金贷款获取创业的本金,实现自己的梦想;参加培训班的同学可以通过校园培训贷款获得培训费用,增长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负面影响

第一,校园贷影响了大学生的理财观念。许多在校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开始独立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财务开支,但他们的消费观念并不理性,自制力较差,喜欢互相攀比、追求时髦,存在严重的超前消费现象。当自身的财务收支不平衡,财务供给适应不了消费需求,更容易依赖于校园贷或者分期付款,从而导致自身的理财观念淡薄。更甚至,当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只能让家长帮忙偿还,这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第二,校园贷影响了人身安全。校园贷平台的催款方式往往伴随着恐吓、威胁,甚至强行控制人身自由等。若按正常的法律程序,对于逾期的借款人,放贷者应通过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不会对借款人造成人身伤害。

第三,校园贷影响了信息安全。各种校园贷平台可以通过借款人授权获得隐私性信息,这些隐私性信息结合大数据,可能对借款人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借款人资金账号被盗用的风险。很多校园贷注册时需要学生的学籍、身份证等信息,严重影响了借款人的信息安全。

五、互联网金融校园贷的监管建议

针对校园网络借贷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认为,首先,应当提高校园贷平台的准入门槛,审核借款人和放贷人的基本信息。其次,定位校园贷平台的中介角色,规范平台行为。再次,鼓励校园贷平台加强自身建设,成立平台联盟,进行行业自律。最后,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完善监管制度和规范。

当然,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某一个角色的努力。校园网络借贷这个行业的发展,除了需要平台自身加强监管,提升准入门槛,实行透明化借贷外,还需要借款人加强理性消费意识,提升对金融理财相关知识的了解,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家长、老师也要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其成长状况,引导其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不仅如此,对于放贷人的一些违法犯罪的追款行为,对于一些问题平台,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排查治理,让犯罪行为消失在萌芽状态。

校园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虽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就其本身而言,它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政府和行业应该共同努力,解决相关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李珍珍,1993年10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四川达州,硕士研究生,西华大学,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第四篇:保健食品论文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南通市保健食品监管现状分析(精)

保健食品论文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

南通市保健食品监管现状分析

要:

为规范保健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理顺保健食品监管职责,南通市卫生监督所按照省卫生监督所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查和资料查阅的方法,对全市保健食品监管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调研中发现的监管职责不明确、标签标示不规范、功效成分不明示、普通食品宣传保健功能、保健食品代加工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保健食品; 监管; 调研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提高以及对健康需求的增加,保健食品逐渐进入千家万户,给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保健食品行业所暴露的问题日益增多,因此,无论是保健食品的监管要求还是监管力度也在逐年提高,而《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保健食品监管职责尚未明确,为规范保健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理顺保健食品监管职责,南通市卫生监督所按照省卫生监督所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查和资料查阅的方法,对全市保健食品监管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

1调研内容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南通市(以下简称我市)4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以及部分保健食品经营单位。

1.2调查时间

年1月4日~1月10日 1.3方法和内容

按照省所文件要求制定了我市《南通市保健食品生产销售基本情况调研表》,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基本情况、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基本情况、保健食品安全状况、保健食品监管职责情况等进行现场调查研究。通过查阅历年我市卫生监督部门保健食品专项整治、监督抽检、查处案件等资料,研究我市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市保健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及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2调研结果

2.1我市保健食品市场的基本情况

我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仅有四家,其中一家企业规模较大,其它三家企业均为小型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四家生产企业均已通过了GMP审查,符合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均持有有效的省级卫生许可证。四家企业共有从业人员346人,产品11种,各产品均通过了卫生部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查并获得批准,目前均在正常生产,其中企业自行生产的品种有9个,代加工的品种有2个。我市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共有1250家,以保健食品专卖店以及连锁型超市为主。

2.2我市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保健食品品种繁多,存在的问题较多,因此,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一直是我市卫生行政部门监管的重点。多年来,我市以强化企业管理、开展专项整治、市场监督抽检的方式主动开展保健食品的监督管

食品的监督管理。主动与被动相结合,至2009年,我市共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检查)135次,以规范保健食品标签标示、查处不合格保健食品为主,累计检查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500余家,出动卫生监督员3000多人次。历年共查处保健食品相关案件273起,没收销毁保健食品12504件,罚款136.5万元。我市在多年开展的以调节血脂、减肥、抗疲劳类保健食品为主要抽检对象的监督抽检中累计抽检样品370件,合格率100%。

2.3我市保健食品的安全状况

2.3.1产品质量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着重对各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工作进行了仔细检查和了解。四家企业均建立了企业产品自检制度、不合格品处理制度、原材料验收制度等一系列品质控制制度,产品自检工作均正常开展,检测设备齐全,记录完成整,检测项目主要有:水分、铅、汞、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产品均能做到检测合格后出厂。另外,通过对历年抽检资料的统计发现,从2003~2009年,在我市每年组织开展的食品监督抽检工作中,累计抽检保健食品370件,合格率为100%。

2.3.2标签标示

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是保健食品包装、说明书的常见问题。通过对历年案件分析,我市保健食品类案件中60%因标签标识违法而立案处罚。案件大多来源于群众举报和保健食品专项整治。

检验能力

我市卫生监督部门对保健食品的检验主要依靠疾控中心这一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检验分析。我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为国家实验室,其对保健食品的检测能力尚可,除能检测菌落总数、霉菌、酵母、汞等常规项目外,对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如皂苷、氨基酸等也能实施检测。

2.4我市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情况

《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前,我市卫生监督部门认真履行《食品卫生法》赋予的保健食品监管职能,通过监督指导、专项整治、监督抽检等措施来维护保健食品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责得到进一步明确,但由于国家对保健食品的具体监管办法还未出台,基层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大部制改革还不到位,基层保健食品监管职责移交情况不够明确。《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我市卫生监督部门已不再对保健食品实施监管。

3存在问题及分析 3.1监管职责不明确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保健食品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目前尚未出台任何保健食品的具体管理办法,因此,不管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保健食品的监管职责都不明确。

3.2标签标示不规范

标签标示不规范是保健食品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保健食品

顾百姓健康,一味夸大保健食品的功能功效,甚至宣传疗效,扩大适宜人群、减小不适宜人群,以混淆百姓视听。

3.3功效成分不明示

一些不法生产者为了欺诈消费者,夸大保健食品的功效,往往不如实标注功效成分。明确功能因子是国际上开发保健食品的驱使和方向〔1〕。

3.4普通食品宣传保健功能

在调研中发现,市场上存在着经地方各级卫生部门批准的各种“食字号”、“健字号”等产品,有的甚至没有任何批号,但是这样的产品多半像保健食品一样宣传功能,这类产品所声称的功能比合法的保健食品声称的功能还多。

4建议和意见

4.1明确保健食品监管职责

当前保健食品的监管职责不够明确,国务院应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的具体管理办法,明确保健食品的监管部门、职责,以及保健食品的监管要求。

4.2提高保健食品检测能力

对保健食品的检测应突破仅仅检测常规项目的传统,在标识功效成分的基础上,应开展对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的检测,以发现以次充好、虚假劣质的保健食品,充分利用检测这一有效的技术手段加强保

4.3建立保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保健食品市场之所以鱼龙混杂,其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市场准入制度,其管理不能与普通食品相同。除要求经营单位建立索证制度等品质控制制度外,还应建立保健食品备案制度,不备案者不得进入市场,通过备案对保健食品的资质、标签等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

4.4规范保健食品的标签标示

保健食品标签标识内容必须真实,除应标注企业卫生许可证号、企业信息以及批准文书标注的功效、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还应标注功效成分及其含量。任何不规范的产品标识和说明都会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身体和财产带来损害〔2〕。标签标示不符合要求是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主要违法行为之一,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对标签标识不符合要求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4.5严厉打击普通食品宣传保健功能

普通食品宣传保健功能是对保健食品市场经济秩序的扰乱,一些企业为了规避国家保健食品的严格的审批程序,就直接去地方监管部门申报此类产品,个别地方监管部门也照批不误。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应按照保健食品来监管,对未经国家批准宣传保健功能的普通食品应以保健食品的要求予以监管,对其中的违法行为应严厉打击,不能使之成为“监管真空”。

参考文献

1〕周素娟,徐琨,王献仁.日本特定保健用食品与我国保健食品管理的异同[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2):105. 〔2〕程桂平,韩良峰,田宏宇.河南省2006年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调查结果与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8,15(1):50.

第五篇:我局目前建筑安全监管现状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汇报

望城县建筑工程安全监察站是依据《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全县在建工程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进行监督管理的建设局二级机构事业单位。

国务院第13号令《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中,明确安全生产工作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政府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体制,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目前,随着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社会各界的安全生产意识均有很大的提高。总的来说,近年来通过严抓细管,各方努力,我县安全生产形势整体比较平稳,未发生任何重大伤亡事故,但在安全监督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工作尤显突出,具体汇报如下:

一、我县目前建筑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及困难

1、安全监督队伍的现状与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近几年来,全县在建项目不断在增加,2008年仅房地产在建工程一项就达了1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2001年整个长沙市的建设任务量,而安监站目前共有干部职工14名,工作在施工现场安全监督一线的只有9名,由于安监站编制过少,不能吸取更多优秀的专业人员,技术力量不能与建筑队伍不断发展扩大,工程量不断增大的业务工作需求相适应。同时,按照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县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至少要配备专业的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土建工程师各一名,而目前安监站只有4名土建工程师,远远达不到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工作需求。

2、安全监督设备、设施满足不了全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需求。全县建筑工程在建项目存在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目前安监站只有工作用车两台,要满足全县广阔范围建设项目的监管需求,根本不可能,常常租车检查,并且安监站无先进的安全检测器具,监管手段很大程度上还是停滞在凭眼睛观察的阶段,严重影响着安全监管的科学性。

3、安全监督管理经费不足。安监站对在建项目报建面积按照2元/m2收取安全服务费,用于全县安全监察工作。但实际安全服务费并未全部用于安全监督上。如2008年共收取安全服务费407万元,财政调控219.78万元,安监站的可用资金只有187.22万元,而全年用于人员工资福利、车辆支出、安全事故协调费、省市安全管理部门管理费、安全生产各种宣传条幅、展板、宣传画册、书籍等以及施工现场防艾滋病、计划生育等工作支出就达到了230万元,收支缺口有42.78万元,现在安监站常常入不敷出。

4、参建各方主体责任落实不力,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主要是个别项目建设单位、个别企业及监理单位安全意识淡薄,对于安全监督部门督促整改措施不执行,安全监督执法弱化,不能适应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对待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着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建设项目施工安全工作起着极为重要作用。但目前存在建设单位不严格履行招投标等法定建设程序、违规建设或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资质条件的施工队伍;盲目压价或不按规定支付安全费用,导致施工企业安全经费严重不足,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防护设施不能有效落实;或压缩合理工期,使工人长期加班因疲劳作业引发事故。

(2)、施工企业存在市场行为不规范,施工企业违法分包或转包、无资质施工、项目经理挂靠等现象严重,导致真实项目经理不在现场,实际项目负责人又不懂安全规范标准,对应该配备的专职安全员又不配备,即使配备了也是身兼多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未落到实处,安全法规和标准意识差,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时有发生,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经费、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不到位,有的项目虽采取了防护,但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加之不少农民工未经企业组织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虽进行了培训,但培训流入形式,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

(3)、监理企业不进行招投标,无资质或挂靠资质的现象严重,导致安全隐患增多。在日常监理中,很多监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业务能力较差,未对企业的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批,不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大部分监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知识,对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不清楚、不熟悉,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或发现了隐患不责令整改,对于施工企业不按期组织整改或整改不力情况,不及时向建设单位和行业监督部门报告,致使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无人过问。未能真正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监理责任。

5、对重点工程、市政工程、私人建房安全监督管理工程难以落到实处。由于部分重点工程、市政工程打着时间紧,任务重的牌子,对安全生产轻视、淡化。有的未经报建许可就自行开工,有的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安监员下发的隐患通知单不理睬、不落实。而在私人建房这块,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纳入安全监管范围,但实际操作上还是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一是群众的不理解,二是要缴纳报建费用难以接受,三是目前我县对私人建房还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二、加强安全监管的建议意见

1、加快全县建设工程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将所有在建项目要依法纳入安全监管范围。根据十二届政府五次常务会议精神,所有的重点工程、市政工程必须在经过报建手续取得施工许可证后方可施工,并在其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规范进行施工,接受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督。但在现实工作中,一些项目有意规避监管,不报建、不受监,特别是一些重点工程、市政工程打着牌子逃避。根据省、市建委要求,2009年开始要全面建立建设工程监管网,从设计、审查、报建、招投标、竣工验收、备案全部纳入监管网,接受全面检查。

2、建议加强对参建各责任单位的监管力度,明确奖惩措施。要求全县各建安企业、在建项目部、建设单位与安监站签订安全责任状,并依据长政办发[2008]10号文件精神,收取一定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双管齐下,用法制法规的强制力、经济政策的引导力,规范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安全生产行为。

3、建议严格规范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市场准入机制。其主要是严格要求建设工程施工、监理必须进行招投标,只有这样才能杜绝那些无资质、挂靠资质、资质证件不齐全的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进入市场,扰乱正常的建筑行业秩序。

4、建议加强安监队伍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一是适量增加安监站编制,用来吸收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加大对安监员的培训力度,增加安监人员的学习培训机会,全面提高安监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增加工作用车(仅有的两台车中,有一台已行程23万多公里),四是购进先进的安全检测器具。

5、保障安全监督管理经费到位。根据湘价费[2001]248号文件精神,安全服务费主要用于建筑施工安全服务的日常管理及业务经费支出,必须专款专用。但目前财政每年调控200万元左右,请求财政依据实际情况,少调控或不调控安全服务费,以便安监站以最先进的设备、设施对全县的在建项目进行安全监管工作。

6、尽快完善危房鉴定机构的交接组建。按照职能调整,危房鉴定机构和房屋装修管理从2009年起由房产局移交建设行政部门,我局现正对全县的危旧房,困难企业、倒闭企业职工住房,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住房进行摸底排查。从初步的摸底排查来看,危房量大面广,整治难度较大,但我局目前危房鉴定机构还未建立起来,没有人员编制、没有专业技术人才和相应的鉴定检测设备。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危房鉴定机构成立需要投入资金100多万元,需购置红外热像仪、振动监测仪、渗漏巡检仪、多功能气体监测仪、地下管线探测仪、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裂缝测深仪、裂缝测宽仪、多功能强度检测仪等检测设备,同时还得引进5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建筑结构专业3人,建筑材料等相关专业2人。目前在局内部调剂3名,聘用2人来解决。

望城县建设局

二00九年二月十五日

上一篇:精品教案模板范文下一篇:纠风专项治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