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现状分析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水污染现状分析范文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从国民经济角度

摘要:我国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防治水污染变得迫在眉睫。文章简单讲述了中国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和海洋等水环境的污染现状,结合经济现状讲述了造成污染的可能成因,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防治对策。

关键字:水资源、水环境、污染现状、防治对策

一、我国水资源概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均匀的国家,我国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水资源现状令人担忧。淡水资源总量28000亿立方米,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将仅有1750立方米。据统计,20世纪末,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其中110个城市缺水严重。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仅为11000亿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且分布极不均衡。

二、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

我国总体来说水资源污染严重,下面将从河流、湖泊和水库、地下水、海洋等方面阐述我国的资源污染现状。

1.1 河流

2006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 46%、28%和26%。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总体上看,我国流域污染状况是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一般河段强于城市河段,污染从下游地区逐步向上游转移。淮河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在评价的2000km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标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据统计,全国3000家污染严重企业中,属排放工业污染的废水企业,淮河流域占了160家。流域内182个城镇中有排污单位1.55万家,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6.1亿m3,城镇生活用水排放量7亿m3。

1.2湖泊和水库

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多数湖泊的水体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如,滇池在20世纪70年代水质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到了90年代,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水质超出Ⅴ类标准,特别是氮、磷浓度很高,曾分别达到7.5、9.19mg/L。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沿湖不少农村的井水也不能饮用,造成30多万农民饮水困难。由于饮用污染的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滇池特产银鱼大幅度减产,鱼群种类减少,名贵鱼种基本绝迹。

1.3地下水

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有逐年加重趋势。在北京,浅层地下水中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留和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物。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加剧了对地下水的开采,使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层发展,使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

1.4海洋

据《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我国海域总体污染状况仍未好转,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基本维持在近年平均水平。严重污染海域仍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江苏近岸、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如在渤海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26%。在东海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长江口、杭州湾和宁波近岸。

三、我国水资源污染的成因分析

我国是幅员辽阔,资源众多,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差异化程度大。水资源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发展阶段、唯GDP论、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

3.1 存在资源环境认识问题

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些地方政府追求高GDP,领导任命

与环保业绩不挂钩,或者采取“以邻为壑”的做法,将污水排放到公共水体或临近地区的河道。如果不改变只看GDP的这一标准,我国的水污染现状难以改变。

3.2 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成因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建筑物、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排放大量废物。快速工业化阶段是资源消耗多、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阶段。

3.3 我国现今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是重化工业。比如,我国钢铁产能达到10亿吨、产量7亿吨;水泥产量达20多亿吨,约占全球的60%。重化工业的单位产品产值能耗物耗明显高于轻工业和农业,消耗能源资源就要排放废物。

3.4我国生产和治理的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先进技术与落后技术并存,虽然一些国际领先技术在我国已经出现,但面广量大的还是相对落后的技术工艺。一些污染型企业的污染治理水平和技术不够,存在巨大环境风险。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大型养殖场造成的污染也比较重。研究表明,来自农业和农村的污染源已经占水体污染源的50%以上。

3.5环保投入没有高效利用

我国水污染治理有关的产业发展迅速,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加速,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起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环境保护资金的利用效率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在加大环保资金投入的同时,更应重视资金的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金投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6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特征,也是“市场失效”的领域。由于环境的所有权缺乏,人们往往会忽视或过度使用海洋、河流等环境资源。比如,河流不属于任何人,很容易成为化学废物的排放场,因而导致较大范围内的水污染。

四、水污染治理对策

4.1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的方针

大力开展节水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消耗。制定单位产品用水定额和水重复利用率考核指标,建立工业用水考核制度;明确规定冷却水及工艺用水等工业废水必须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大力发展水的闭路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量。

4.2加大治理制度和防治力度

在开展节约用水,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特别

是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流域治理的重点在城市,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要走集中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和废水资源化路子。因地制宜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要用于工业冷却水、城市景观和园林绿地用水等。

4.3 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应抓紧组织开展资源定价研究,有计划地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和国家稀缺资源制定分类指导的价格政策,尽快改变“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的不合理状况。同时,积极推进水资源资产化管理进程,加强资源核算体系的研究,为逐步将水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创造条件。

4.4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抓紧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环境经济政策,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经济手段。尽快提高排污费标准,使之高于污染治理成本;鼓励和推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企业化。

4.5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要把清洁生产当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一次工业企业的全面改造,在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审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工业向新的技术基础转移,以集约方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我国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生产体系。

4.6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

农村要推行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全面推广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合理配置的“大农业”生产模式,注重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把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开发生物农药技术,推广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技术替代农药。

3.7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改革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制,实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建设、企业化运营管理、社会共同负担费用、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的模式。积极探索城镇给排水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逐步使政府从直接管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中解脱出来,让污水处理真正走向市场。

综上所述,我国水资源污染目前处于一个非常严峻的阶段,也引起了人们和政府的持续关注,然而怎样有效的治理污染,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是当下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4参考文献

[1]陈宜菲.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 187-188。

[2]赵永平,中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污染加剧供需矛盾(eb/ol),2007-11-22

[2]肖勤.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123-124。

[3]赵丰,黄民生,戴兴春.当前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生态修复技术初 探[J]。上海化工,2008,33(7),27-30。

[4]高延耀,陈洪斌,夏四清,等.我国水污染控制的思考[J].给水排水, 2006,32(5)9-13。

第二篇:渤海水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分析论文

渤海水污染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排入渤海海域的污染物质总量不断增加,污染物质的长期增加和积累造成了渤海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渤海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备受人们的重视。实地调查和对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渤海污染呈上升趋势,陆源污染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污染物以无机氮、重金属和石油类为主,因此,需要从污染源头和制度上综合治理渤海污染。 关键词:渤海;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石油污染;管理体制

1.引言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仅东南部有宽约 92 km 的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由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渤海海峡和中部盆地组成,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 784公里,有黄河、辽河、海河、滦河等河流注入,渤海平均水深 18 m,最大水深 80 m,海岸线长达3784km,面积为 7 7284 km2,占我国领海面积的 20%。渤海海洋生物资源、矿物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海水养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40.9%,盐业产值占全国的 73.9%,形成的以海洋资源为基础产业的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现已成为中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但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排入渤海海域的污染物质总量不断增加,污染物质的长期增加和积累,造成了渤海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尤其是近年来渤海的水质污染速度更是惊人,海洋资源被严重破坏,造成了巨大损失。鉴此,本文论述渤海的环境污染现状、污染原因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得提出渤海污染的防治措施。

2. 渤海污染现状

2.1 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赤潮频发

渤海水质的严重超标尤其是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染物大量排入渤海,使海水富营养化严重[1],严重的富营养化导致了赤潮频发。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会使海水水体中的氧气大量被消耗,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能够释放毒素,毒死吞食赤潮生物的鱼贝类,再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海,水体交换能力差,自净能力低,加上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缺乏环境保护措施,海湾沿岸大量排污,海域环境污染严重,致使赤潮现象频繁发生。2004 年渤海和黄海水域共发生赤潮 25 次,累计发生面积达 7.34×103km2。其中,渤海发生了 2 次大规模有毒赤潮,赤潮发生的次数和面积与往年相比,都有较大幅度提高[4]。2006 年 10 月末,渤海湾天津、黄骅附近海域出现大规模赤潮,渤海海域在这个季节发生棕囊藻赤潮尚属首次[5] 2.2 重金属污染严重

渤海海域重金属污染严重。张小林[6]发现渤海海域海水中Pb、Cd、Hg、As浓度分别为3.

19、0.

534、0.027和3.0 mg/L,并指出海水Hg、Cd浓度呈上升趋势。渤海各海区重金属污染特征明显不同,北部辽东湾Hg和Cd污染最为严重,秦皇岛近岸Hg污染较为突出,南部莱州湾仅有轻微Hg污染,而西部渤海湾没有出现上述金属污染,辽东半岛近岸和外海海区呈现偏中度Hg污染[7]。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废水、矿业污泥和废水,以及被污染的大气。据统计,渤海近岸海域水体中Hg、Cu、Pb、Cd的平均含量在4个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最高[8]。 2.3 石油类污染严重

渤海目前最难防治的污染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石油污染,渤海水深只有18 m,峡口宽103 km,水动力弱,自净能力差,多年造成的石油污染难以降解。含油污水进入水体后,重油和沥青等较重的部分,进入海域后能迅速在河口和港湾沉降,浮油和乳化油在随水迁移的过程中碰到悬浮物和胶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沉降。王修林等调查发现石油烃平均浓度为(25.7±13.6) mg/m3,已造成海域污染,而莱州湾,渤海湾等近岸海域的污染更为严重[9]。李海明等[10]发现渤海水样中石油烃的检出率为100%,平均值为134.93μg/dm3,严重超标。

3. 渤海污染原因

3.1 陆地污染物的大量排入

陆地污染物的大量排入是导致渤海污染的重要原因。环渤海地区共有地级城市 26 座,沿岸有大小港口近百个,黄河、小清河、海河、滦河、辽河等40 多条河流入渤海,年入海污水量 2.8×109t,入海污染物总量约为 6.63×105t/a,其中陆源污染物为5.79×105t/a,约占入海污染物总量的 87%;而陆源污染物中由入海口排入的为 5.51×105t/a,占陆源污染物总量的 95%。 3.2 渤海油气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渤海周围有4个大油田、66个大小港口、80多条航线、9万多艘渔船、上万艘轮船,从1991年至今共发生溢油事故71次,溢油1×106t。目前,渤海油田年排含油污水4×104~6×104 t之外,而且时有发生的井喷、跑油、漏油事故还将大量原油直接排入海中,造成海水的石油污染。2006年上半年,山东长岛和黄河口以北海域发现大面积原油污染,山东、河北、天津等地都受到了影响。另外,渤海各港口的船只排出的废水也造成了污染。 3.3 水产养殖对渤海的污染

渤海是我国最大的海水养殖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9%,海水养殖业已成为渤海渔业经济的支撑点, 但其对海域的污染日益加剧。藻类、贝类排筏,鱼类养殖网箱密布海面水道,阻碍海水正常流通交换和物质循环减慢,鱼类虾类养殖投放饵料落入池塘底部或直接沉入海底, 造成了海水富营养化,加上一些渔民往海里撒化肥,加重了海水污染。 3.4渤海自净能力有限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 自身水动力条件较差决定了它自净能力有限。渤海是全球 11 个典型的封闭海之一,水交换能力差, 海水的自净能力有限, 更新周期长达 15 年,几十年的污染积累很难在几年内消除。另外, 海岸曲折、水流交换不畅, 也使得海水的温度、PH 值、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 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 3.5 政府部门管理不力

多头管理造成“群龙闹海”、“治而反污”的现状。由于涉及面广, 情况复杂, 因而在渤海污染治理上, 惊动了环保、海洋、海事、渔政、交通等多部门, 形成山东、天津、河北、辽宁多省、市齐抓共管的局面。然而, 奇怪的是这么多部门齐抓共管, 不但没有治好, 反倒越治越污,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有两条: 一是“海洋部门不上岸, 环保部门不下海, 管排污的不管治理, 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的部门割据现象严重, 无法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 二是渤海致污源涉及多个省份, 污染责任认定比较困难, 容易相互推诿。各个省市往往各自为战、治理步调不一致也是造成渤海污染治理不见效的重要原因。 3.6治污资金短缺

据了解, 由于资金匮乏、市场化运作机制未建立起来等原因, 碧海行动计划建设项目进展还不理想。最新的一份资料显示列入国家计划的重点环保工程项目, 尚有三分之一没有开工建设, 主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资金投入未得到相应的保障, 中央没有补助, 地方特别是县区经济困难, 建设资金难以到位。 3.7 法律体系不完善

《海洋环境保护法》配套法规建设的滞后是影响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因。我国 1982 年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法》, 1999 年修订后从 2000 年 4 月 1日起正式实施, 但相关的配套法规并没有随之修订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几年来, 没有一部相关的实施细则及法规出台, 一些重要的海洋环境标准仍是空白。另外, 沿海和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海岸带环境管理等还存在着立法空白,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

4. 渤海污染治理对策

4.1 防止和控制陆源污染物排入渤海

治理渤海污染的关键是切断污染源,沿渤海区域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应得到集中处理、集中排放;应关掉一批污染严重项目,淘汰和关闭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企业,整治一批违法排污单位,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总量;并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增加环渤海地区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同时,要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重点抓好污染严重城市的毗邻海区、河口附近海区及海湾,促进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4.2 加强渤海海上污染防治

严格管理和控制各类海洋石油、海上航运和港口企业的各类溢油漏油、超标排放和海洋倾废行为,禁止向海上倾倒放射性废物和有害物质。加强对倾倒区的监督管理和监测,严格执行倾废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备案制度,及时了解倾倒区的环境状况及对周围海域环境、资源的影响,防止海上倾废对生态环境、海洋资源等造成损害。同时海上养殖活动应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控制密度,尽可能减轻或控制海域养殖业引起的海域环境污染。所有海岸和海洋工程建设,都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配套建设运行环保设施。并应建立健全重大海上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抓紧渤海海域原油污染事件的善后工作。 4.3加强渤海立法,执法和监督管理 以法治海,尽快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立法、执法和监督力度,加快治理步伐。只有建立渤海这一内海的特别法规体系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制度,并形成一系列与之对应的政策,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渤海整治的综合效果和渤海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4.4建立简洁高效的渤海管理机制

建立渤海入海河流全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体制,包括海河流域、辽河流域、黄河流域、滦河流域和小清河流域。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应标准,在渤海近岸海域总量控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逐级上推各级的水质目标,逐级计算各河段的控制总量,建设入海河流全流域综合管理体系。 4.5采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渤海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科研和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加速发展海洋污染控制和治理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和污染控制能力,以高新技术支持对海域污染的监测和管理。

5. 总结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渤海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可开发利用的能源逐渐被探索开采,在资源的开发的同时海洋污染也日益严重,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出台给海洋污染的治理奠定了有力的基础。要加大海洋污染防治和国家监管的力度使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还要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高整体环保意识,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谢恩年.渤海生态修复与治理思路[J].环境保护,2010,11:49-51. [2] 蒋红,崔毅,陈碧鹃,陈聚法,宋云利.渤海近 20 年来营养盐变化趋势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5,26(6):53-57. [3] 周波,温建平,张岩岩.渤海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环境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6,16(4):70-73. [4] 赵佳佳,易维洁,曲东.渤海沉积物中氧化铁的异化还原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 29(9):1789-1794. [5] 崔延伟,张杰,马毅,赵文静,孙凌.渤海悬浮物分布的遥感研究[J]. 海洋学报,2009, 31(5):10-18. [6] 张小林.渤海海域海水、沉积物中铅、镉、汞、砷污染调查[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1,25(3):87-90. [7] 陈江麟,刘文新,刘书臻,林秀梅,陶澍.渤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J].海洋科学,2004,28(12):16-21. [8] 刘成,王兆印,何耘,吴永胜.环渤海湾诸河口底质现状的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3,23(1):58-63. [9] 王修林,邓宁宁,李克强,石晓勇,祝陈坚,韩秀荣,张传松,王磊.渤海海域夏季石油烃污染状况及其环境容量估算[J].海洋环境科学,2004,23(4):14-18. [10] 李海明,郑西来,刘宪斌.渤海滩涂沉积物中石油烃迁移特征[J].海洋学报,2006,28(1):163-168.

第三篇:练江水污染现状分析

系别:化学系学号:2007135121姓名:吴荣华科目:环境工程原理

练江水污染现状的调研

粤东地区干流之

一、曾被原潮阳市和普宁市人民引以为豪的母亲河——练江,目前因河道淤塞、堤围老化,已严重威胁沿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严重污染的局面未得到有效控制,练江水质逐年恶化,已属于劣V类水体;水质的严重污染,进而形成对整个流域生态环境毁灭性的破坏,对群众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练江,因水体发黑、发臭,成为潮汕平原腹地上的一条黑带,成为老百姓心眼中的“毒瘤”,影响了粤东乃至我省的形象,也引起了海内外众多粤东乡亲的广泛关注。如果,练江流域严重污染的局面再得不到有效控制,综合整治工程依然进展缓慢,日后练江可能将会“不治”。那时,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将会巨大得更加无法估量。因此,抢救练江刻不容缓。

一、 练江概况及存在的现状和危害

练江发源于普宁市大南山西南部杨梅坪白水岩,流经普宁市和汕头市潮南区、潮阳区,在潮阳区海门湾入海。练江干流全长71.1公里,流域面积1353平方公里。其中,普宁市河段29.8公里,流域面积515平方公里;汕头市潮南区、潮阳区河段41.3公里,流域面积838平方公里。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危害:

1、堤围危。练江现有堤身低矮单薄、老化、标准低,大部分堤段未能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严重威胁沿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淤积多。由于练江坡降平缓,有些地方还出现倒坡,行洪流速慢,致使河道淤积严重,减少了河道的纳洪量。水质的恶化带来水生植物的蔓长,造成河道淤塞。河道淤塞,使得内涝严重,内涝又导致污染源扩散。污染与河道淤塞正在形成“恶性循环”。

3、污染重。练江沿岸片区,既有再生纸制造企业,也有印染企业,还有废旧电子电器拆解,等等,但污水处理率却严重偏低。大量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练江。目前,练江水质已为劣V类,已经失去自净能力,成为粤东五大河流中污染指数最为严重的河流。

据广东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汕头分中心自2000年在练江设置水质基本站闸坝监测至今,多年水质都是V类或劣V类。《2004——2009年练江闸坝水质特征统计表》显示,主要超标项目有DO(年平均值1.65㎎/L)、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值10.3㎎/L)、BOD5(年平均值10.96㎎/L)、氨氮(年平均值3.09㎎/L)、总磷(以P计)(年平均值0.71㎎/L)、COD(年平均值64.8㎎/L)等。流域的污染,已扩散影响到陆地,也影响到海域。保守估计,陆地受影响的总面积已达4000平方公里,直接受影响的海岸线达180公里。劣V类水质的练江水经由海门桥闸流入海门湾最后汇入南海,海门渔港的水质也因此深受其害。广东十大渔港之

一、国家一级渔港——海门渔港今成污染重灾区。对海洋的污染也已经波及到揭阳市惠来县沿海。练江流域的污染,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巨大,还对沿岸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虽未有科学的数据表明,但近几年,练江流域群众癌症的高发病率不无与严重的污染有关。水质的污染,使得曾经作为揭阳、汕头两市人民主要饮用水源和农田灌溉、航运以及其他生活生产用水的练江,几乎不能再被利用。水资源缺乏和水质污染导致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流域的科学发展。

二、练江综合整治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困难

练江存在的主要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在人大、政协会议上,提出了整治练江的提案和议案。省环保局于2001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了《练江流域水质保护规划》。《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也把练江综合整治作为区域河道整治工作重点项目,计划投资7.8亿元对练江流域进行综合整治。这些措施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积极成效,但与目前严重的污染形势相比,练江流域的综合整治还存在以下困难:

一是思想认识的不足。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练江污染问题的整治还存在着在口头上和书面上重视、在行动上和落实上轻视,困难多、借口多的现象;空谈整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而忽视紧迫性,说起来紧,做起来慢;仍存有所谓“发展”的思想作祟,而对排污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主管执法部门也存有得过且过、多一家不多的心理,导致执法不严,整治、整改不彻底。企业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特别是遵守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意识更为淡薄,存有侥幸和法不责众的心理,偷排或擅自设置污染工序的情况屡禁不止。群众的卫生和环保意识仍很薄弱,随意在练江干流及支流倾倒、焚烧垃圾和工业废品的情况时有发生,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仍比较突出。

二是治理资金的匮乏。近几年的当地经济发展比较困难,配套资金无法到位,历史欠帐多,投入缺口大,造成一些必须的环境基础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处理)场等未能及时配套,严重制约了污染防治的进展。

三是机构机制的缺位。练江为跨市河流,流域问题的解决涉及到汕头、揭阳两市。从省的层面来讲,缺乏权威的、专门的跨市常设管理机构,也没有建设起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或议事协调机制。从各市内部来讲,均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主要还是靠多头管理、多头执法,执法主体多头,职责不清。

三、对策和措施

练江直接关系、影响到两市四区县(即揭阳的普宁市、惠来县,汕头的潮阳区、潮南区)的安危和发展。练江流域的综合整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咬定青山不放松和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动员全社会力量,上下齐动,协调一致,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科学治理,打一场攻坚克难的全民战役。

一、 建立机制;

建议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练江流域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管理有关水利和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工作;或是牵头建立起汕头、揭阳以及有关区县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议事协调机制并加强对其督促落实。当地政府要协调有关执法部门,加强联合执法整治。

二是科学论证;

建议由省有关部门牵头,会同揭阳市和汕头市政府对练江综合整治进行科学论证,提出系统的整治方案并实施。

三、加强宣教;

建议汕头市政府和揭阳市政府以及当地有关部门加大法制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可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教育,也可结合民俗,请当地在外的有识之士协助宣教,提高全民守法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高压控污;

必须实施强硬的高压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练江沿岸片区小企业、家庭作坊众多,许多工厂根本就没有任何污染治理的设备和措施;部分大企业,虽也有相应的设备,但都大多只是摆设应付检查而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存在“既然已经污染严重,再排也无所谓”,“别人排我也排,别人停我也停”的心理。当地政府为了解决人民就业和税收,也一直没有下决心对污染严重的印染、废旧电子电器拆解等行业采取严厉措施。这种牺牲环境和资源的所谓“发展”,其实获得的回报少得可怜,也损害了子孙后代利益。希望当地政府能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忍住“阵痛”,拿出壮士断臂的气概,做一件利在千秋的大事,宁可不发展,也不要这种污染式、破坏性的“发展”,对严重污染,久治不见效、无法整治的行业坚决取缔。要把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切实保证流域两岸不再对练江干流及支流排放未经过环保达标处理的工业废水。

五、筹集资金;

鉴于汕头和揭阳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两市财力薄弱,建议省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要把综合治理列入有关重点工程,列入省、市、县区的财政预算,并配套有关政策给予扶持。同时,要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社会资金,加大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大力推进截污治污和河流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建设污水处理厂,形成了一批污水收集管网、截污工程、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等。

六、加强管理;

建议省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要加大力度落实《练江流域水质保护规划》和《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的各项措施,当地政府要以负责任的态度抓紧完成落实河道清淤障、重点污染源集中处理以及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厂等措施。当地政府要严格按照《广东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条例》和《广东省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管理方案》的要求,加强流域联防联治,实施边界断面达标管理。建议省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达标管理的监督落实。同时,要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管理,加强对支流的整治和管理。

七、推进生产改革

要全面贯彻清洁生产的理念,鉴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大型企业清洁生产评估审核,全面贯彻清洁生产,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才是根本。

第四篇:乐清环境污染信访现状分析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乐清环境污染信访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潘洪明 潘丽娜 薛志楠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8期

摘 要:乐清市近年来环境污染信访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乐清社会的一个信访热点。根据几年来环境污染信访统计,分析了乐清市环境污染信访的现状、时空分布特征、原因以及环境污染信访变化情况,对环境污染信访处理对策作了一定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乐清环境污染信访

第五篇: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

-------------------------

编辑整理: http:///文章来源:新浪

摘 要:针对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恩施市目前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对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治理提出措施,使恩施市资源的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上一篇:网管的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文化部游戏备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