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期中考试学情分析

2023-05-02

第一篇:一年期中考试学情分析

数学期中考试学情分析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你可能永远都不会满足当下的成绩,可能就是因为这些不完美赋予了我们职业的动力与成就感。

怎么了?到底是怎么了?这个大大的问号一直盘旋在我的大脑里,像是恶魔一样缠着我,揪着我。从放心到担心,再到焦虑,最后演变成痛心,我该表达点什么呢?所有都是“我以为他们会怎样…我以为他们会怎样…”爸说得对,我的我以为到底是什么?

看着他们的语文成绩我着实是心里拔凉拔凉的,作为班主任我还真不知道我该做点什么?前提是我能做点什么?w老师说我又没教语文我担心什么?确实担心也没用!下午的数学考试我极度纠结,果然没考好。我以为除了邓zz,其他人都该得优的,结果是越改越不开心,是我的得失心太重了吗?

试卷是去年的期中卷,题量适中,难度较小,都是一些基础题。新课以及练习课,这些类型的题目我们都学习过,也详细的分析过,而且结合了各种学习形式,怎么会考出这样的成绩呢?课后反馈,课后辅导,我认为他们是掌握了,可是一检验怎么会这样?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昨天把试卷发下去,我要求他们自己改错然后再给我检查。一个一个的检查并帮他们分析错误点,85分以上的题目他们都会做,他们告诉我考试时没有读题目就开始做了,也没有去理解题目的意思,看来习惯是个大问题。我是没想到失分点最多的居然是计算题,口算题还有学生丢掉了6分,笔算丢8分的都有几个,不检查不认真是他们最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题也是一个大的失分点,很多同学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或是没有去认真思考过题目的意思,甚至有同学知道是求正方形的周长却失分了。知道公式却不能运用,特别是灵活的运用,这是后进生最严峻的问题。两极分化很明显,部分后进生基础过差,大量的课后辅导效果也不是那样的好。

考试范围涉及了五个单元,第一个单元除了个别同学没掌握好,其他人还是不错的,当然这也需要适时的复习。第二单元我认为是他们最易掌握的,实际的掌握情况也不错,主要是不认真丢失大量的分数。第三单元的知识比较抽象,对于后进生来说很难接受,但通过连加求周长的方法他们还是会的,实际运用却不好。第五单元主要是书写不规范,也是比较抽象的一个单元。很多知识点后进生不能灵活运用,只会进行最基本的运算。课堂中他们也会积极参与,但很多时候分神、讲小话、做小动作…可能是课堂氛围还不够吸引目光,教学方法还不适当,课堂效果还不是那样的理想。

这个组合的新班级,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有进步,但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完成的质量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不认真完成…小组的建设不完善,不太会讨论交流,不会汇报,喜欢直观的知识,抽象的理解很差…当然,我自身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教学经验,没管理经验,知识的衔接也不是那样的好,语言不够生动,简洁。

在接下来的半个学期,我会根据自己的不足,尽量完善我的教学工作,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走进他人的课堂聆听,反复备课,多反思多改进,调动课堂的氛围。当然,要选用最优的方法引导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

期末考试的目标是希望优秀率能达到95%以上,纠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希望他们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能有更大的进步,也希望自己有大的进步!

第二篇:初三英语期中考试学情分析

英语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一门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初三年级是毕业年级,我们这些毕业班的老师也深感压力很大。

现对本次期中考试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我校地处边远,师资力量较差,这届初三,人员多次调整变化,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校9名英语教师均带过这个年级,英语教学连续性较强,学生不容易适应新的教师,所以,给初三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两极分化较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很多同学直接表白根本不喜欢英语学科,也不想学习英语。从学生能力来看,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此语语法都靠背诵,效果不好。总体格局优秀生缺乏,不能带动集体学习,中层同学思路一般,缺乏灵活性,自主能力较差,差生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

1、 试卷有一定的水平,语言点全面。有的题学生没见过,这给学生答题造成了困难,答得不理想,这也反映出平时课上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与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①听力部分:我校录音带不清楚,效果很差,造成一部分学生丢分严重,平时听力训练不够,需要加强,贵在坚持。

②单选题:知识点的运用很重要,平时训练时,有的同学只背诵,没有好好的理解与分析,造成丢分。如:used to与be used to等等。

③完型填空:有的同学存在文章读不太懂而丢分的现象。有的同学对词的辨析掌握不准确而丢分。例如:2小题,意思翻对了就知道正确答案,翻译错了答案就错了。

④阅读:个别同学读不清文章的含义,词汇量少,阅读有困难。这一项属能力题,一般同学做起来都有问题。在平时积累词汇,加强训练很重要。建议每年300篇文章。

⑤完成句子:基础差的同学不会写。其他同学,词组会,词形有的写错了。尤其是动词的合适的时态。比如:give的过去分词。

⑥补全对话,看病、一半同学都能得3分左右,注意情境,写出适合的句子。

⑦综合填空:这一项难度最好同学的8分,中档同学3-4分,有大部分同学得不了3分。⑧作文wto,第七单元。形式仿中考、表格。中等以上同学都可以写,但不能完成很好,和老师们的训练有关系。

措施:

1、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大纲和教材为中心、为根本,训练学生。

2、 注重差生的转化,关爱每一名学生。

3、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课改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的注入。

第三篇: 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上庄联小 吕军玲

教学中,一切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设计教学。因此,我们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

1.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

这对搞好教学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即将获得的知识常常是前后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师应对全班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对每名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全面了解。

2.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提升这一能力。

3.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

每名学生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来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看法。(我们学校学生为三——六年级)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生活将产生影响。

我们可以从学生原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既把知识讲清楚,又不至于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易理解,易接受。

4.学生的身心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因材施教。小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阶段,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求知欲,但遇困难又易灰心丧气,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对小学生既要尊重又要加强教育,严格要求。教师要保护他们进取的自信心,否则会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身心特点,充分尊重每一个同学。

5.学生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教学设计环节中一个重要成分。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自身智力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好好学习。

把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查清楚,我们的教学就有目标了。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一)我对学情分析的基本认识:

学情分析能力是教师在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知识储备和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学习需要的能力。通过多年的历史教学,我认为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教,只有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坚持以下几个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与巩固性原则;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到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知识的消极接收器,教师也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填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教师要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通过理解、认知、质疑、创造、体验、交流和表现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双边活动并不合作的情况,使合作的双边学习流于形式。介于此,我们不妨总结实际经验与教训,对历史学科的学情再做进一步的分析……

(二)能力要点分解与训练步骤。

1、抓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我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其预习结果是:全班50位学生,经常进行预习的只有5位,占10%;有时进行预习的为25位,占50%;有20位学生从来就没有预习,占40%。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环节,没有预习的课堂学习是完全被动的学习,它总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师怎么讲,他怎么听,特别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经常囫囵吞枣、吃夹生饭,因此教师上课提的问题,有时不知所云或无从下手,这样就出现了个别好生“一言堂”或“鸦雀无声”,需要教师不断启发、引导的局面。课后复习的目的是加强对当日学习内容的理解,并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铺垫。知识都是承前启后的,没有旧知识的积累,新知识的获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复习是何等的重要。但事实是:全班只有25%的学生进行了及时的复习,有37.5%的学生是等到考试时,为应付考试才复习,有37.5%的学生是偶尔复习。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特别是抓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2、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培养学生具有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你说,我也说,课堂乱糟糟的,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要求学生在讨论时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倾听他人的意见,就是尊重他人。同时,告诉学生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 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双边活动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双边活动中学会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学会交流与合作。

3、加强激励机制,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盒子

在双边活动中,有的学生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只听不言,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双边活动,实现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教学目的。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其次,要给这部分学生开小灶,有意识地多提问他们,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同时善于应用积极、肯定、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使他们尽早树立信心,大胆发言。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4、教师在课堂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合理引导,积极调控,承担好学习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

(三)教学案例及分析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学习。历史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个好的历史老师往往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这将为学生学好历史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但是,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如教学《阿基米德定律》一节时,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仅凭教材中一个实验,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为此,将此实验由演示变为学生分组探索。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动一动手自己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刻学生们品尝成功喜悦的心情更加迫切。八仙过海,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采用历史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设计出一组组简便合理的实验方案,课堂上人人动手,借助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一试身手。由于猜想浮力大小与6个因素有关(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物体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很长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上述任务,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地落实以上其中的某两项任务,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最后由各小组归纳结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在小组合作的进程中,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科学设想能力,在猜想与实证间建立联系的思维能力,真正发挥了历史合作学习的功效。

(四)单项能力训练评价指标。 1.教师自评

教学双边合作活动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教师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分析及学生对于本内容的学习所需要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方式有哪些准备。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为教学设计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这样,教师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教学设计才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教师还要提出几项单项能力训练要求:

①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②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③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要在学习新知识、不断扩大原有知识中巩固。 ④要面向大多数,使教学的深度、进度是大多数学生会经过努力能够接受的。

⑤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⑥组织好学生复习。 2.研修小组互评

学情分析是使粗放的备课走向精细的教学设计。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思维,心理结构和业绩行为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学情分析”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强调:如果学生的特点能够得以把握,那么大多数学习系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学情分析单项能力训练的项目和要求:

总之,无论教师的角色如何变化,始终是“平等中的首席”,都要始终坚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的建构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机会,以及解释评价自己思维结论的权利。学情分析作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分析手段,它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是很广阔的。将理念变成实践,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曲折艰辛又趣味无穷,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做深入探讨。我愿一如既往,做一个教改中的勤恳的耕耘者

第五篇:浅谈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泊头市富镇中学 李冬艳

学情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形成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设计中,依据教学设计,认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还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有什么作用,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教学有延续性的特点,从教学角度而言,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主要取决于我们对学习者情况的掌握程度。只有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直到学习者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使教学获得成功。因此,教学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而不仅仅是教材和内容。教学活动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学引导,促进学习者学习;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习者有效地学习为目的。

一、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的基本前提是为了学生存在而进行的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还应对

1 所面对的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但在实际的备课中,教师对学情的分析往往局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知识本位的学情分析

在学情分析时强化知识,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只有对所教知识的分析,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和影响学习的相关因素分析。

(二)忽略学生的已有知识

有的教师在备课时仅仅知道学生才学过的知识,对于要教学的新授知识,哪些学生已有了解,了解了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完全接触缺乏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是他们进行真实教学活动前的真实状态,这些状态是教学得以展开的基础性资源。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缺乏了解,就会使教师完全凭经验教学,这样的教学往往在一个不合适的起点上进行,也会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甚至不知道把学生的已有知识作为教学的资源加以利用。

(三)忽视学生个体潜在的状态

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课堂表现不放心,一遍遍的重复讲解和示范,没有给学生思考回味的空间,通过教师的替代思维来表现教学的完美;还有的教师上课总是喜欢让个别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通过好学生的替代思维使教师顺利完成教案。

(四)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2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能顺利进行,以理想的状态进行教学,教学只是为了走过场。因此,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而不见,用划一的目标、统一的要求和唯一的评价标准备课,进行“一刀切”的教学。

二、学情分析新理念

学校教育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选择并发展其优势智慧。因此,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慧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慧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在教学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发展的学生观

根据多元智慧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教师看待学生应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多种不同智力不同程度的组合,问题不再是一个学生有多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学校里再也没有“差生”的存在,只有各种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

(二)个性化教学

每一个个体都有着独特的智力特点,学生不可能在单一的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方面得到有效发展,某一种教学方法只能适用于某些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智力差异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及方式,鼓励学生运用独特的学习方式。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智

3 力特点,允许并鼓励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式。 (三)个性化的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的基础,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

三、学情分析的落实

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备课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一)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处于不同的认知阶段,要分析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老师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来灵活把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也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又要适度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二)学生的兴趣、动机分析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是行

4 动的动力,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所追求的英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因此,教学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想方设法启动学生内驱力,将外在教学目标系统转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内动力。因而在设计中,教学要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分析

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到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备课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四)学生的认知倾向分析

认知倾向指在认知方式方面的稳定的独特倾向。主要表现在学习者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的方式上。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的过程。学生的认知倾向的表现会因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5 而有所差异,它可以通过教学来加以培养调整。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上一篇:药品销售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