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师有感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致教师有感范文

《致教师》有感

“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就是一朵绽放的花儿!”

最近,《中国教育报》推荐了一本书,书名是《致教师》,该书作者是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寻着牟琳老师的介绍,我迫不及待的找来品读。

该书以书信的形式呈现,通过46封书信解答了老师们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读这本书,就如和作者朱永新面对面对话,娓娓到来,言有尽而意无穷,令我深思,让我受益匪浅。

收获一:把教育当事业来追求

读了《致教师》一书让我看到的是一页一页的生命发现——于事实中发现价值,于日常里发现永恒,于现象中发现本质,于局部里看见整体。见真、见智、见理想。书中每一个问题像是一个火种,照亮我们生命里的昏暗与现实。朱教授在书中开头就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归结为平凡,会认为教师只是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会放松对自我的追求,最终在懈怠中迷失;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根基。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的天职是什么?

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本是一朵绽放的花儿,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阐释教育之美;教师不能以化为灰烬,累死讲台为代价,也不应以这种方式照亮学生;教师不是春蚕般的作茧自缚,固步自封,而要尽享四季的五彩斑斓;教师就是教师,与工程师没有一点关系,“没有谁的灵魂是机器,能用某种工艺任意修理完成”。所以,一名真正的好教师,真正的阳光教师应该拥有一颗平常、健康之心。做到用自己散发魅力的理想、文化、爱心、才艺滋润孩子的心灵世界。

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教师感到生活太平淡,没有刺激;有的教师感到生活太机械,没有情调;有的教师感到生活太繁杂,没有成就感......昨天这个孩子逃学了,今天这个孩子打架了,频繁的应付各项检查、疲惫地填报各种计划、报表,在担惊受怕、啰嗦累赘、手忙脚乱中渐渐地对教师工作失去了信心。我们也看到另外一部分教师:富有朝气,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乐此不疲;精彩纷呈,魅力无限。原来,他们把生活中遭遇的困难和瓶颈当作获取巨大快乐的垫石,他们努力地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把教师当作事业来做,全身心投入。他们一直相信:穿越艰辛,自然收获美丽。

朱教授把教师职业大致分成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其中,最基本的是做一名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陶行知先生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几个大字只要用心做,相信就可以达到第一种境界。做第二种老师,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践行教育。有良心的老师不是表格和评选程序测量出来的,而是每年教师节有多少学生还记得给你打电话、发短信、送鲜花、寄贺卡。做学校骄傲的老师,实属不易,你不在学校的时候,学生想你,同事领导念你,这样的老师一定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人,这样的老师令人敬佩!当然,做到这一点的老师也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第四种老师,是于人于己都会创造故事和传奇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历史上有,当下也有,未来也有可能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旮旯处出现。

收获二:在教育中遇见幸福

朱老师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奇异的事物,幸福需要分享。如英国哲学家边泌说:“我们在分给他人幸福的同时,也能正比例地增加自己的幸福。”朱教授认为,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第一种是来自物质生活的满足。人与物的关系是生命的常态,人首先活在物质中,衣食无忧,财富积累的越多,人当然会感到幸福。但财富最终是一定不能给人带来幸福的,很多有钱人过得并不幸福;第二种是来自人际关系的满足。一个社会的人,受到尊重、收到信任,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当然幸福。一个老师受到学生和家长尊重、喜欢,这个老师肯定很幸福;第三种最大的幸福来自于内心,是人和自己的关系。自己的发展目标是什么?目标实现没有?自己对自己是否满意?如果自己对自己就不满意,何来幸福?自己对自己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满意,这才叫幸福。当一个特别调皮不听话的孩子,在你的课堂上认认真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时,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收获三: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

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着“北”。作为一个教师,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们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收获四: 教师要做读书人

“一个人学会了阅读,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你前进的脚步。”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教师要实现成长,必须进行专业阅读。朱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不善于读书学习的教师,总是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人生苦短,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赚多少钱,也不是为了当多大官,因为这些东西你是带不走的。”人生为一大事而来——看风景。行万里路,通透自然风景;读万卷书,品味精神风景。肉眼能看到的风景是有限的,而真正的财富是精神的,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唯一能带走的是精神的财富。

对一名教师而言,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小玩具一样,教师的挚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类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如朱教授所说:“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难道不是吗?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在阅读中获得教养,获得心灵和精神的完善,勤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朱老师说:“读什么样的书,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与最好的书对话,就是与最好的人为伍。要像牛顿说的那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尝试从“优秀到卓越”。

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得起繁华,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读书中,把自己修炼成一座图书馆。读书就意味着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灯一盏,寒窗苦读,这是一种寂寞的力量,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力量,这更是教师职业品质和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谙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读书,让我们有一个宁静的心态、从容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

收获五:教师可以影响整个世界

朱老师说:“人活着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活出独特的自己。作为教师,让每个生命在教室里绽放各自独一无二的美丽。”

“你是你自己教室的国王,你强大了,整个世界都会向你低头。” 他在书中分析了甘肃庆阳市原实验小学李建忠校长如何把一所不起眼的农村初中办成一所名校的故事。他坚决地说,一个人就可以影响一个区域,更何况一个校长、一所学校。新教育人有句名言: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一个老师如果真正用心扎根教室,把新的课程、新的理念和项目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学生的校园生活因此而精彩起来,相信每个人都会为他点赞。

我一直相信朱永新老师说的:所有的环境都能产生教育家;所有的磨难都可能造就教育家。朱老师告诉我们:许多人经常埋怨自己的条件不好,条件不够,其实,所有的问题往往出在自己身上。我们自己就是环境,就是条件。完善自己,挑战自己,就是在改善环境,就是在创造条件。不要等别人为你提供机会,而应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

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期待着,并为之不懈努力!因为幸福完整,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业,而是融入生活,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幸福完整,教师不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激发潜能,在不断成长中绽放自我的光芒。

教师可以不是诗人,但不能没有诗意的生活!

第二篇:读《致教师》有感

读书心得分享

在前言,他就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更不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

人生会有很多挫折,相信在哟后的教师职业生涯当中也会有很多磨难。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而真正的信仰是最为恒永炽热的希望,能在厄运中鼓舞起勇气激荡起乐观。

朱老师认为教师职业有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安心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目前,对于我这个职业菜鸟,我想我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前两种境界足以,至于更深层次的境界,在达到前两种境界后再慢慢提升。终点在哪里什么时候到达,我们并不知道,那怎样才能达到要求,第一,摆正自己的心态,不混日子;第二,坚持往前走。

书中说新教师有“吉祥三宝”,一是专业阅读,这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二是专业写作,这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三是专业发展共同体,这是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朱永新老师在《致教师》中说“在教师成长过程中,思考、写作与阅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缺乏思考,他的人生注定是暗淡无关,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思考的人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并且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富精彩。

培训就是教育,而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教师是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相对较多的职业,在书里,朱永新老师引用了恩格斯的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发展境界,是能够有最多的闲暇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的确,老师是做教育的,教育是永无止境,所以我告诉我自己,要好好利用这些时间提升专业知识,增加阅读量,开阔眼界。

《致教师》是以信的形式写成的书,其中有一篇叫《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它的副标题是“如何对学生一视同仁”。我们都知道有句俗语叫“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学校里,同样是这样,家庭有千差万别,所以老师所面对的孩子也都是差异巨大的,难以做到一视同仁,可以说是十分正常的。但朱永新老师说:“孩子的不同,不能够成为我们厚此薄彼的理由。”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的确,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所谓的害孩子也都是在后天污浊的环境中被影响的,我们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既然身为老师,那就必须在心底里时刻提醒自己‘谁放弃孩子,你都不能放弃’,如果我能在课堂上让孩子学会不乱扔垃圾,自己产生的废弃物要自己收拾,这样也是很好的。

爱教育就是爱自己,学习自己欠缺的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这些都是爱自己的表现,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做教育,做教育是个大而宽的词,这还需要今后我去探索,去摸索,去实践。

谢舒姗

2017年8月11号

第三篇:《致青年教师》有感

通过读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真是受益匪浅!书中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习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所以 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般的细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现在需要学习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第四篇: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刘芳

当我打开《致青年教师》,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而在过去几年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虽只读了两遍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我愿意把自己的生命自然而然的融进每一天的课堂、注入每一个孩子”。

在边读《致青年教师》一书的时候,我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与思想,却不由的有些汗颜。是啊,在现实的生活与工作中,我有很多地方都与作者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甚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只是一味地专注于适应工作环境,在被动中提高着自己的教学和业务水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根本就没有更深层次的规划,而在这本书中,每一篇文章无不折射着作者的教育观和人生观。

《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启发我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往往一次不经意的包容,足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教师的心中有阳光》一文中,一个老师,如果整天总是板着脸向学生提问,而他的眼睛却从来不看着人。就会让学生觉得课堂真的很无趣。一个老师首先要有爱,只有自己心里有爱,才能散播爱的种子。就像吴非老师说的“多与学生沟通,年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的心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尽情地表现自己。”还应当有孩子的童趣、少年的率性、青春的诗和梦……如果教师辛苦工作,可是却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教师的工作没有什么价值。

在读《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一文时,当作者谈到“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这样的情感,作为老师一定得有,而且能适时的释放,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生活和学习中,用我们的情感去敲击学生的心弦,能让他们发生转变,甚至能影响他们的一生,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在生活和学习中,用我们的情感去敲击学生的心弦,能让他们发生转变,甚至能影响他们的一生,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没有颜如玉,书中有的是我成长中所需要的养分。读书会让我成长为一个内心充满智慧的人,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的人,一个具备健全人格、正直善良、有理有节的人,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第五篇: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王晓萍

暑假前,从学校借了一本《致青年教师》作为暑假阅读的书籍。当拿到书看到书名时,我想:自己工作二十多年了,还算是青年教师吗?《致青年教师》这书是给刚上班的老师看的。然而,边读吴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却有些汗颜,很多地方,我都与吴非先生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

翻开目录,看着那些章节标题、文章题目,一次次叩问自己:你是个有胸襟的教师么?你对学生是不是容易着急?你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吗?你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了吗?你在学生心里播下了善良的种子了吗?„„读吴非老师的文字,真正感受到要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师,就须做一棵安静的小草,执着、宽容、坚韧,享受平凡的幸福!

吴非先生启发我们要做一个有胸襟的老师。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处在思想成长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古人都知道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使世界多彩。所以吴老师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 以前听课时,常常怀着找茬的心态,好像能挑什么毛病就可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为上课教师一时的口误而斤斤计较。“我是来欣赏同行的。”一句惊醒梦中人。课堂不像演戏,没有经过精心彩排,失败、缺陷都是正常不过的。我们是来“听”课的,是来欣赏、来观摩、来交流的。放正心态,才能看到并学到别人更多的优点。让我们大气地对待同行,为同行的成绩伸出我们的大拇指。

宽容地对待学生,做老师的有气量,教出来的孩子才能大气。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孩子们的任性而为的做法气的头昏脑胀,甚至我们会做出一些无法挽回的举动,在孩子的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可磨灭的阴影。最近,不是出现了很多关于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个案吗?我们的老师总喜欢强迫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学生只剩下了一条,那就是听老师的。老师如果是对的,听听很好的。可就怕应试教育下一些专制的教师为了片面的升学率而扼杀了学生应有的权利。那个时候,我们的老师的气量是不是就显得很狭小了呢?而学生又会如何看待我们呢?所以,我们要学得大气一下。当学生迟到时,不要阴沉个脸,要学会关怀;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不要劈头盖脸,要学会晓之以利害;当学生经常犯错误时,不要掀学生的老帐,要学会就事论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的大气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我们不妨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吧,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阳光下茁壮地成长。虽然我们的工作普通,虽然我们的薪劳微薄,虽然我们的事业艰辛,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个的学子成才、成人时,当我们看到他们工作如意、生活幸福时,我们还要去苛求什么呢?

做教师的好多年来,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惑着,那就是同事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做老师,你快乐吗?你幸福吗?”当我读完书,掩卷长思,终于,有了一个使自己都感动的结论:“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吴非先生说得多好啊,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就要对得起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同时自己也因精彩课堂而新鲜着、幸福着!

学习本身应是快乐的,知识的获得,想象的拓展,思维的升华,其中蕴涵着无穷的乐趣。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人材”,其根本目的应是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质量,让学生成长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其中教师的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要素,它会感染到学生年幼的心灵。

书能够影响我的心灵,能把我无序而纷乱的世界理出头绪,也会让我体验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你还等什么呢?让我们带着执着与热情行走在教育之路上,无需华丽的语言,在低调中保持着对教育的执着;无需多彩的生活,在育人过程中享受着快乐的缤纷生活。让我们做一棵安静的小草,执着而又坚韧,在乡间的某个角落,思想发芽,携风起舞,幸福歌唱„„

上一篇:专家感谢信范文下一篇:张丽莉事迹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