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开展太极柔力球的可行性研究

2022-09-12

1 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 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在项目的选择上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有调查表明, 中小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健身类、趣味类和娱乐类等项目, 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表现为开展起来比较方便简单。但当前我过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逐渐呈现出缺乏新意、教学内容单调、选择面窄等弊端。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中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相违背。

太极柔力球结合太极运动与现代竞技双重特征于一体, 汇集武术、羽毛球、网球等项目的精粹, 集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竞技性、表演性、适应性和活动方式多样性于一身, 易于推广和普及, 具有发展前途和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从其1992年诞生至今, 能够被不同阶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群体所接受和认同。而在中小学中开展此项运动却并不普及。在中小学中开展太极柔力球教学对于学生身心发展是否有益, 能否提高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等问题, 正是作者进行研究的目的所在。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作者在查阅大量的有关太极柔力球以及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 从而得出结论。

2.2 调查访问法

作者在查阅资料和咨询有关专家的基础上, 又通过观看不同级别的比赛, 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在练习太极柔力球过程中的感受, 从而对该运动有了更深刻的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太极柔力球的起源和发展

太极柔力球运动起源于中国民间。创编者白榕在查阅了大量武术书籍, 特别是有关太极拳的拳理, 吸取了太极拳的功力之精髓, 经过多次实验改进而发明了这项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运动项目。1992年, 太极柔力球项目创编组成立;1994年, 太极柔力球又通过了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小学、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知道委员会公共体育组的评定, 认为该项运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建议在大、中、小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此项运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民族传统体育部分的选用教材使用, 待条件成熟后, 也可列为一项学校体育比赛项目。”经过这些年来不断完善, 太极柔力球运动已传到了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发展至今, 该项目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运动项目体系。

3.2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特点

太极柔力球是一项具有太级运动特点的球类体育项目, 体现出“以柔克刚, 引进合出, 圆润柔和, 自然流畅, 连绵不断”的技术特点。“弧形引化”是太极柔力球的核心技术。柔力球从入球到出球是一个连贯流畅, 一气呵成的弧形引化过程, 迎、引、抛是作为“弧形引化”过程的三大要素。

3.3 太极柔力球孕育的丰富文化内涵与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一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 是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太极柔力球坚持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该运动的基本出发点, 以提高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其简便的器材和独特的方式将“太极”活动球类化, 并且更加具有活泼性和趣味性。

2003年, 据《中国体育报》报道, 北京市21世纪体育教材编委会准备将太极柔力球项目列入中小学体育课选修教材。时至今日, 太极柔力球运动已经成为众多高校的一项选修课程。在中小学中,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中学, 还曾专门举行了太极柔力球项目介绍会。

由此可见, 太极柔力球运动在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中开展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从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开展中, 将更能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4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太极柔力球的预期效应

从开展太极柔力球所需的条件来看, 太极柔力球运动只要有一块平整的场地就可以进行练习。即使遇到的刮风或小雨的情况, 依旧可以进行练习。由此可见, 太极柔力球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性,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太极柔力球, 将会非常的方便。

从太极柔力球的运动形式来看, 太极柔力球既有套路表演, 也有竞技对抗。套路表演中又分为单人自选、双人花样、3人及多人自选、集体规定套路等;竞技对抗中又分为单人、双人、团体对抗以及同组游戏等形式。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感觉,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性的编排柔力球的套路动作。由此可见, 从事太极柔力球运动, 将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所以, 太极柔力球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可适合各类型的学生参与。

从太极柔力球的健身价值来看, 太极柔力球能锻炼人在复杂情况下的判断力和选择力, 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效果。而且, 太极柔力球动作流畅连贯, 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对于不同类型、不同体质的练习者, 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练习方法, 从而达到不同的健身效果。由此可见, 太极柔力球因其自身的特点, 会给练习者带来独特的健身价值。

综上所述, 太极柔力球因其自身特点, 决定了其独特的健身价值。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 将会在审美观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启迪, 在自觉积极的练习中获得身心健康。

3.5 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所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太极柔力球的兴起、发展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 但因其简单易学、趣味性强, 现已被列入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但在其普及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 太极柔力球运动虽然发展迅速, 但各个地方对该项目的认识尚未统一。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并且能较为广泛的在中小学中开展起来。 (2) 太极柔力球发展以来, 其套路及技、战术的动作已经呈现一种难度化、复杂化、高强度、高运动量的趋势。但其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 缺少权威的、系统的、全面的研究人员。在今后的发展中, 应与体育院校和科研所等单位结合, 共同加强理论研究。 (3) 目前来看, 参加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人群多为中老年人, 而且青少年中的大型活动也很少。华中师范大学在2005年的校运动会开幕式上举行了千人太极柔力球表演, 场面十分壮观。进行过此项运动的学生都表示非常喜爱这项运动。因此, 要想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学生中普及, 必须由体育教师向学生们推广。 (4) 太极柔力球运动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集健身性、表演性、竞技性等于一身。要推广和普及此项目, 就必须从学生抓起, 这样才能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有助于中小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消除

有调查表明, 目前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逐渐呈现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太极柔力球运动可打破年级界限, 学生可在课间随时随地开展, 这样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性, 从而为消除亚健康状态创造了条件。学生从事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过程中, 对自己的心理素质、运动状态等方面能更好的了解和调整, 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生活、学习环境, 从而改善亚健康的状态。

4.1.2 有助于在审美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据调查表明, 一部分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对学校现有的走、跑、跳、篮、排、足等课程不感兴趣。这种现象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起了极大的反作用。然而根据太极柔力球在部分学校开展的情况来看, 很受学生欢迎。部分不愿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课余时间也开始从事起太极柔力球这项运动来。由此可见, 太极柔力球的开展会使学生通过审美引导提高他们参加锻炼的欲望, 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4.1.3 对中小学生具有现实意义

有研究表明: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启迪, 学生在自觉积极的练习中获得了身心健康。太极柔力球运动不但能消除学生的身心疲劳, 还对于发展学生神经系统的协调和神经、肌肉两系统之间的配合, 有着其他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 太极柔力球凭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和健身功效, 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现实意义。

4.2 建议

4.2.1 科学安排教学课程

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 选择的运动方式也不一样。所以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 科学地安排不同层次的内容进行教学, 这样才可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及相关文化,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从运动中体验到快乐, 从而得到合理的情感体验, 以更轻松的心态去面对学习。

4.2.2 以学生为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和教师间要形成沟通和互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同时, 更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4.2.3 总结经验, 完善教学

教师根据太极柔力球教学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进行不断的自我总结, 找出最佳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规律, 以最精练的教学内容来完善太极柔力球的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一个科学、合理的环境中去进行太极柔力球的学习。

5 结语

太极柔力球运动简单易行, 集健身性、表演性、竞技性于一身。可以使学生增强体质、体验快乐、消除亚健康状态。所以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开展太极柔力球是可行的。

摘要:本文从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起源、发展、运动特点以及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开展太极柔力球教学的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结果表明:太极柔力球项目可作为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待条件成熟后还可列为一项学校体育比赛项目。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太极柔力球,可行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恩荆.太极柔力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6) .

[2] 李恩荆.高校开设太极柔力球修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4 (3) .

[3] 刘震宇, 葛伟.论太极柔力球的文化意蕴[J].保定师专学报, 2001 (3) .

[4] 陶意敏, 石健东.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 (10) .

[5] 郑勤, 李恩荆.太极柔力球的发源、发展及现状[J].湖北体育科技, 2001 (3) .

[6] 张宏伟.太极柔力球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效应[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4 (4) .

[7] 中国老年体协柔力球推广组.新编柔力球套路教与学 (增订本) [M].内部发行, 2006 (5) .

上一篇:32例胆囊癌的CT诊断分析下一篇:膜分离油气回收技术将成为行业的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