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被害人量刑参与权研究

摘要:被害人作为刑事司法体系中被“遗忘”的主体,其量刑参与问题更是得不到实质性的关注。2012年刑诉法修改,引入了刑事和解特别程序,对轻罪、微罪等民间纠纷、过失类犯罪引起的案件,被害人通过接受赔偿、选择谅解的方式获得极大影响量刑的机会,但是此制度在现实中也产生异化情形。伴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的推进,诉讼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而被害人在其中的角色也一直比较尴尬。另外在非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案件中,被害人的量刑参与现状也比较堪忧。故如何将被害人量刑参与纳入程序的轨道,将之合法化、诉讼化,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为此引出“被害人量刑参与权”的理论概念。第一章本文认为被害人量刑参与权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切实的现实意义,尽管其也存在一些风险;从理论基础来看,基于“被害人身份”的重新发现、刑罚裁量中被害人意见的开掘,再到刑事被害人诉权的重新发现和解读,可见被害人量刑参与权的理论根基扎实。从诉讼的现实合理性来看,出于对“当事人”主体身份的尊重及丰富量刑信息、实现量刑公正之目的;最后在恢复性司法下的意蕴之下,积极的被害人量刑参与有利于实现关系恢复、社会复归。从风险来看,主要停留在对司法成本增加及被告人权益保护构成威胁上,但本文认为,只要这些风险不违反基本的权利保护底线,且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对被害人量刑参与权的确立、保障就是正当的。第二章转而关注现实,考察被害人量刑参与权确立、规制的必要性。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主要存在立法规定失之简单化,刑事政策鼓励单一的量刑意见表达以至于无视从重意见的表达,另外实践中被害人量刑意见表达质量明显不高,更是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下显示出参与的极度功利性,甚至出现“赔钱买刑、不赔不谅解”的异化现象(集中表现为直接、间接干扰司法,进而达到自身的量刑追求)。第三章上述现象背后,映射的是刑事诉讼关系之下“权力-权利”关系的多面性、复杂性。详言之,表现为被害人在既有刑事司法系统中定位过弱;而被害人与被告人关系既有民事赔偿但又不止于民事关系的复杂样态,而且不能完全要求被害人谅解;此外检察官与被害人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关系,不能遮蔽掉被害人自身权利诉求的独立性;而被害人与法官的关系也存有:究竟是具有“父权”保护含义的量刑辅助者角色还是“后母”角色之下被斥为量刑成本增加者的纷争;所有这些集中为被害人量刑参与模式的选择,究竟是“四方结构”、“四级结构”抑或“双三角模式”。对此,本文的基本立场是,选择“优化的双三角模式”作为被害人量刑参与的基本模式。第四章进一步吸收域外经验来完善之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比如英美法系之下的量刑程序的独立、量刑信息的丰富,以及最为突出的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再比如大陆法系之下定罪量刑一体化也有自身的优势,而且法官的量刑说理制度也值得关注。而日本、台湾地区作为东亚地区同样对被害人保护起步较晚的国家、地区而言,它们学习、借鉴的经历能够为我们提供进一步直观的参考价值。第五章从被害人量刑参与权的权利建构来看,首先解决权利组成、内容问题,针对一般普通程序的案件(需要经过完整普通程序,尤其是社会危险性比较大的案件),可以形成一个被害人量刑参与权保护的完整的权利束,其中包括审查起诉阶段、庭审阶段参与量刑调查、辩论的权利,以及获知量刑裁判理由的权利,针对量刑问题的申请抗诉权与有限上诉权的构建。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案件来看,要注重平衡效率与公正价值,尽可能保障被害人量刑参与的权利,使之不再成为“程序的遗落者”。从量刑参与权的保障来看,需要强化独立量刑程序空间的预设,并确保被害人的知情权。再从量刑参与权滥用的规制来看,需要分析比如“不赔不谅”等权利滥用背后的原因为何,进而对权利进行限制,典型地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和被害人谅解制度;另外,对权利限制也需要进一步接受限制,比如要区分正当权利表达和真正的权利滥用行为。最终完善被害人量刑参与权,徒有制度本身的存在不足以远行,需要对法官说理、检察官司法能动、律师等社会公众介入的协同一体;再从技术方面落实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有效参与;最后考虑落实被害人量刑参与权的现实图景。

关键词:被害人量刑;量刑参与权;认罪认罚从宽;量刑意见;诉讼结构

学科专业:诉讼法学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及价值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

六、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被害人量刑参与权概念界定与理论辨义

第一节 量刑参与权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被害人量刑参与权的理论根基

一、刑事法领域“被害人身份”的重新发现

二、刑罚裁量中被害人意见的开掘

三、诉权理论下私诉权的展开

第三节 被害人量刑参与权存在的诉讼合理性

一、对“当事人”主体身份的尊重

二、丰富量刑信息,实现量刑阶段的公正

三、恢复性司法下,被害人与被告人的再社会化

第四节 对被害人量刑参与权确立的风险及回应

一、对诉讼的影响与回应:以一起“检察官反言案件”谈起

二、被害人量刑意见表达“公正性”的再理解:情感、道德自由、受害者竞争

第二章 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的现实审视

第一节 立法规定欠缺具体化

第二节 刑事政策鼓励量刑意见的单一表达

一、实践中无视从重意见的表达

二、内在动因:社会建设目标需要及对复仇观念的深惧

第三节 实践中量刑意见的表达质量不高

第四节 被害人谅解意见参与的功利性——以刑事和解程序、被害人谅解意见为例

第五节 量刑参与异化与权利滥用

一、直接或通过上访间接向审判机关施压

二、通过舆论间接影响量刑

三、“赔钱买刑”的“交易风险”

第三章 被害人量刑参与困境之“权利-权力”关系剖析

第一节 被害人与被告人的关系具有多面性

一、是否具有刑事惩罚关系

二、是否和谐、对抗关系应同等对待

第二节 被害人与检察官具有相对独立的关系

第三节 被害人与法官的复杂、争议关系

一、量刑辅助者与法官的“父权”角色

二、量刑成本增加者与“后母”角色

第四节 被害人量刑参与的模式:对“四方结构、四级结构”、“双三角模式”的反思

一、四方结构与四级结构的分析

二、双三角模式的分析及优化

第四章 域外被害人量刑参与的经验镜鉴

第一节 英美法系被害人量刑参与制度

一、量刑独立程序与丰富的量刑信息

二、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

三、辩诉交易制度中对被害人量刑意见的参酌

第二节 大陆法系被害人量刑参与经验

一、大陆法系——一体化审判、法官量刑说理

二、日本及台湾地区——制度借鉴的经验启示

第五章 被害人量刑参与权之具体建构问题

第一节 以普通程序为例:形成量刑参与权的完整权利束

一、审查起诉阶段:量刑意见被听取权

二、参与量刑调查、量刑辩论的权利

三、影响量刑裁判,获知量刑裁判理由的权利

四、针对量刑问题的申请抗诉权与有限上诉权的设立

第二节 以认罪认罚案件为例:量刑参与权的限制适用

一、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被害人量刑参与权利的保障

二、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被害人量刑参与限度

第三节 量刑参与权的保障

一、独立量刑程序空间的预设

二、被害人知情权保障

第四节 量刑参与权滥用的规制:以“不赔不谅”为例

一、对量刑参与权滥用的分析:以“不赔不谅解”现象为例

二、对滥权的规制:对刑事和解、谅解制度的完善

三、对量刑参与权限制的合理限制:区分正当表达和“滥用参与权”

第五节 与量刑参与权相关的辅助制度设计

一、检察官司法能动:以大港检察院为例

二、律师及社会公众介入:专家辅助意见表达

三、推动刑事案件的“微平台、云平台”建设

四、法官量刑说理:结合裁判文书说理的改革

第六节 被害人量刑参与权落实的现实回应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校党建论文提纲下一篇: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