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3-02-06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区域农业发展调研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区域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报告2016

《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报告2016》发布

2016-08-23 11:13 年8月22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报告2016》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会议概述了2015年区域旅游发展情况,介绍了2015年旅游客源地、2015年旅游目的地、2015年旅游流的发展情况,并对2016年区域旅游发展作出了展望。

一、2015年区域旅游发展概述

2015年,在信息技术、交通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区域的区位优势继续弱化,区域间经济差异呈现出不断缩小态势,区域旅游业与区域经济表现出相似的态势,总体呈现出区域均衡化发展趋势。

2015年,“一带一路”、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影响进一步显现,“旅游+互联网”、交通方式变革的纵深影响,在理念和内涵上不断丰富区域旅游格局。 地方旅游发展不断寻求亮点突破与模式创新,区域旅游合作在交通方式变革中蓬勃发展,区域旅游整体格局在国家战略的影响下稳中有变,点-线-面的区域旅游网络格局不断向好。

2015年作为我国“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区域旅游业各项指标均表现出较好的态势。其中,国内旅游人数已经达到4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国内旅游收入34195亿元,增长13.1%。入境游客13382万人次,增长4.1%。其中,外国人2599万人次,下降1.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783万人次,增长5.6%。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5689万人次,增长2.3%。国际旅游收入1137亿美元,增长7.8%。国内居民出境12786万人次,增长9.7%。其中因私出境12172万人次,增长10.6%;赴港澳台出境8588万人次,增长4.4%。

二、2015年旅游客源地发展情况

(一)客源地出游力分布总体呈现东—西梯度递减格局

2015年我国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各大客源地的游客产出量并未减少,总体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区域分布角度,2015年我国客源地分布依然呈现东、中、西三级阶梯状发展格局,其中,东、中、西三大区域出游力比例总体呈现出“7:2:1”的形态。从大尺度的区域层面来看,2015年我国客源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成渝四大经济区,累计占全国55.3%的出游比例。而从中尺度的省际层面来看,我国出游力表现出明显的社会经济导向性,其中出游力极强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5个东部沿海发达省市。而出游力强的地区包括:辽宁、福建、湖北、河北、河南、湖南等6个次发达省市;出游力较强的地区包括:四川、陕西、重庆、安徽、黑龙江、山西等6个省市;出游力一般地区包括:吉林、江西、内蒙古、海南、广西、新疆、云南等7个省市;出游力弱的地区包括:宁夏、甘肃、贵州、青海、西藏等五个西部省市。城市尺度来看, 2015年两大长假期间,旅游出行人气较高的城市基本未发生较大变化,以主要的经济发达城市为主。其中春节长假中,旅游出游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西安、南京、昆明,国庆期间出游排在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天津、厦门、武汉。

(二)城乡不同群体居民出游差异特征明显

从我国客源地城乡差异来看,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国内出游人数24.83亿人次,出游率为373.1%,比上一年提高了44.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国内出游人数11.28亿人次,出游率为167.2%,比上一提高了7.6个百分点,出游率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很大。2015年,居民出游男性出游比例仍高于女性,25-34岁是出游的主力。而在受教育程度方面,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出游者中,大学本科、大专教育水平的出游者比例超过一半,是出游的主力。而农村居民出游者中,高中(中专/职高/技校)教育水平的出游者所占比例最大(29.3%)。

三、2015年旅游目的地发展情况

(一)区域旅游目的地接待量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化态势

目的地方面,2015年国内各省份旅游接待量差距显著,地域分布不均,东部地区持续处于主导地位。其中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接待国内游客数量最多,共接待39.23亿人次,占全国接待总人数的39.27%。接待国内游客最少是东北地区,2015年国内游客接待量仅为6.66亿人次,比去年呈现下降趋势,占全国旅游接待人数总量的6.67%。此外,中部和西部地区国内旅游接待量差距较小,二者分别接待国内游客26.77亿人次和27.25亿人次,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6.80%和27.27%;省际层面上,2015年接待游客排名前9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山东、江苏、四川、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其国内旅游接待量均大于4亿人次,保持着国内旅游接待量领先的优势;城市尺度,旅游到达人气较高的城市与旅游出行城市的人气排名状况有所不同。其中,春节期间旅游接待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厦门、三亚、上海、昆明、哈尔滨、丽江、西安、广州、桂林。而在国庆长假期间,旅游接待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三亚、北京、厦门、九寨沟、西安、桂林、丽江、上海、昆明、成都。

(二)区域旅游目的地收入呈现出东—西递减格局

旅游收入方面,2015年东部地区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国内旅游收入比例最高,东北地区最低,分别为46.35%和6.83%。省际尺度,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最高的是新疆,为58.99%,其次是江西和西藏,增长率分别为37.7%和37.25%。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方面,2015年,游客在东部地区消费最高,人均消费为1249.92元,其次是东北地区,人均消费为1085.58元,西部和中部地区相对较少。省际尺度上,内蒙古的国内旅游人均消费位居全国第一,为2626.74元,最低为重庆,仅为575.19元。国内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方面,各省份之间差距呈逐步缩小的态势,其中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比重较高。省际尺度上,全国国内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最高的是贵州,高达33.45%,最低是宁夏,所占比例为5.47%。

(三)区域旅游目的地绩效主要集中在传统旅游大省及经济发达省份

目的地绩效方面,2015年我国大部分省区的旅游目的地绩效指数较2014年排名无显著变动,呈现均衡发展趋势。其中,江西排名提升幅度最大,上升4个名次,其次是河北,上升3个名次,云南上升2个名次。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各上升1个名次。有17个省区与去年保持相同名次。相反,名次下降的省市有6个,分别为北京、辽宁、上海、山西、陕西、浙江。总体来看,2015年目的地发展指数排名前五位的省份仍为广东、江苏、山东、四川、浙江,较2014年相比四川排名上升一位。

四、2015年旅游流发展情况

(一)区域旅游流总体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格局

2015年,随着国家高铁线路的不断完善、航空线路的不断丰富,我国旅游流网络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均衡化的发展格局。从区域对比来看,我国区域旅游流依然表现出东向西弱、南强北弱的格局。而从不同尺度旅游流来看,大尺度旅游流主要是长三角经济区与珠三角经济区的双向旅游流、环渤海经济区与珠三角经济区的双向旅游流、长三角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的双向旅游流、东部三大经济区与成渝地区的双向旅游流以及长三角经济区与中部地区的双向旅游流。中尺度旅游流主要是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及中部六省地区,其中,珠三角经济区内以广东作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流量增幅较大。

(二)区域旅游流通道便捷度呈现出较强距离衰减规律 旅游流通道便捷度方面,根据通道便捷度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来看,环渤海经济区流向东北地区的旅游流通道便捷度相对最大,便捷指数为1.26;长三角经济区流向珠三角地区的旅游流通道便捷度相对最大,便捷指数为0.83;珠三角经济区流向中部地区的旅游流通道便捷度最大,便捷指数为1.11;中部地区内部的旅游流通道便捷度最大便捷指数为1.97;东北地区流向环渤海经济区的旅游流通道便捷度较大,便捷指数为0.63;成渝地区流向云贵地区的旅游流通道便捷度最大,便捷指数为0.38。

(三)国家战略下,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发展促进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深化 2015年作为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我国重要的口岸城市均联合各大航空公司不断新增和加密国际级国内航线,从而通过航线的增班加密促进国内与国际旅游目的地及客源地之间的旅游合作。2015年4月,国航表示其计划在2015年夏秋航季内经营的国际航线达到91条,相比2014年年底新增了9条。近两年在国际航线上大举扩张的南航也有同样计划,南航及旗下厦门航空和四川航空将于2015年年内新开30条中日之间的直飞航线,既有中日航线的航班数量也将大幅增加。这些均促使了我过于国际旅游目的地及客源地之间的合作;

2015年我国沿海各地紧紧依托“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紧抓世界邮轮中心快速东移的契机,加快完善各邮轮港口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和丰富邮轮产业链延伸发展,从而借助邮轮线路走红,拓宽海上国际合作平台。据《邮轮绿皮书: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5年,我国发往日韩的邮轮线路共计约295条,东南亚邮轮线路共计约686条,地中海及欧洲邮轮线路共计约2704条,另有加勒比海邮轮线路共计约4919条,阿拉斯加邮轮线路共计约480条,澳洲及南太平洋邮轮线路共计约669条等,线路丰富。

高铁作为解决大通道上大量旅客快速输送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已成为世界各国铁路的普遍发展趋势。2015年我国新开通数条高铁线路,其中包括沪昆高铁、兰新高铁、大西高铁、贵广高铁等。随着以交通尤其是高铁为纽带的区域性旅游圈的概念不断深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间区域限制的突破。由于沿线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产品互补性高,能够形成有效的旅游辐射,将促使沿途各省市抓住国内旅游合作的契机,形成一批新的旅游目的地,同时,通过旅游城市联盟的成立,能提升沿线城市旅游品牌形象,扩大沿线城市旅游产业规模,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便利。

五、2016年区域旅游发展展望

作为“十三五”规划发展的开局之间,2016年,我国区域旅游业也将面临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其中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旅游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有序推进,区域旅游合作与一体化发展将日趋完善,“三横两纵”(长江沿线旅游带、中国古老长城旅游带、陇海兰新旅游协作区和京杭大运河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区域旅游空间格局将进一步得到优化。而在“旅游+”、“515”战略以及全国旅游业“十三五”规划的指导下,全国将形成一批乡村旅游、农牧旅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研学旅游、医疗旅游、养老旅游、健康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产业集群,为区域旅游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客源地方面,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变革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旅游发展战略,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系统化的旅游服务。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指引下,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目的地方面,大力调整旅游供需矛盾与产品结构,着力解决旅游产品结构的突出矛盾,逐步减少旅游娱乐、购物、体验、文化消费,调和交通、住宿、景区门票等刚性消费支出比重较高的现状。旅游品牌创建,促进旅游目的地品质突破,实现要素配置向服务体系构建、粗放服务向精细和品质服务、传统服务向专业服务等的转变,实现景点、产品、宾馆酒店等有形内容向旅游文化、旅游服务、旅游体验等无形内容的转变;旅游流方面,在“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旅游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带动下,推动以三大区域中心和十大城市群为载体的区域旅游合作与一体化发展。在“旅游+”、“515”战略有序推进下,做好做足“旅游+”大文章,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行、智慧旅游的创客基地,拓展区域旅游创新发展空间。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第二篇:德国区域发展和城市交通考察报告

应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区域规划研究所邀请,由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牵头组织的“徐州市域城镇与现代交通规划”合作项目考察团,于2001年5月赴德国考察了区域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情况。这次赴德考察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徐州市域城镇与现代交通规划”项目第一次研讨。

一、考察的主要成果

“徐州市域城镇与交通规划”项目是德国的技术援助项目,已列入2001年度江苏省政府和德国巴符州政府合作交流计划,由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区域规划研究所和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共同组织实施。这次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召开的第一次研讨会,标志着该项目的正式启动实施。斯图加特大学是世界著名学府,于l829年建校,以技术大学为主,共设l4个系、l40个研究所。斯图加特大学区域规划研究所是国际著名的区域规划研究机构之一,致力于应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区域规划和城镇体系研究,曾与我国许多院校、部门合作,取得了多项成果。

研讨会上,省委研究室、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徐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领导分别介绍了有关情况,表示了对项目的态度,德方介绍了德国和斯图加特市住居和多方式城市交通系统、徐州项目的准备情况。在经过多轮商谈后,双方在项目的目标、内容、组织、经费、工作方案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预期成果。

研讨会确定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徐州市经济、人口、就业、社会事业、环境和人类住居等方面进行预测评价,分析交通需求,提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方案,划分功能区域,并与城镇体系规划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发展环境。

研讨会确定项目研究的工作阶段是:项目计划历时两年,到2003年4月完成整个项目,共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工作是项目前期准备,召开第一次项目研讨会,细化工作方案,确定研究模型;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处理、公共交通方案设计,召开第二次项目研讨会;第三阶段,完成模型预测,形成综合公共交通多方案的初始评价,召开第三次项目研讨会;第四阶段,选择确定综合公共交通方案,完成方案设计,起草最终报告;第五阶段,完成项目最终报告,召开第四次项目研讨会,项目研讨成果提交中德双方政府部门。

研讨会确定了项目合作的主要方式是:双方对应的三级管理协调工作制度。一是协调和顾问层,二是工作层,三是实际工作层。

另外,为学习德国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成功做法,本次赴德考察还对合作开展“与综合土地利用相结合确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宁为例)”,进一步达成了协议。

二、对德国区域规划和城市交通的印象

考察期间,我们先后访问了德国的斯图加特市区域规划委员会、柏林城市规划委员会、慕尼黑市公共交通联合公司、卡思路城市公共交通联合体、法国国家地区设计和发展署等部门,并考察了这些城市的城市建设和公共交通设施,这些城市的建设的优美、整齐、协调和公共交通体系的发达、方便、快捷、准点,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把区域规划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德国、法国的区域规划是国家重要的职能之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主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力。德国、法国从国家到州、市均设有区域规划部门。如德国斯图加特设有大区规划委员会,周边的四个县也有专门的规划办公室;法国将全国分成了22个规划区,每个区每7年都要重新修订一次规划。德、法两国的区域规划一般均要经过议会批准,成为法律性文件。德国的区域规划的实施通过协调机制解决,法国区域规划的实施具有一定指令性,一般性区域规划通过国家与地方政府签订合同,不因政党更替有所变动,保持规划的连续性,要求按协议实施。高层次规划以总理令的形式发布实施。

2、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高度发达。德国是世界上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最好的国家之一,目

前已基本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德国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一般由区间电动机车(S—B)、城郊电动机车(U—B)、地铁、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组成。轨道交通通常包括重轨和轻轨两种,可以在地面上行驶,也可以在地下行驶。

政府直接参与管理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心(公司)或联合会,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交通系统。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基本上由政府投资建设,公共交通运营由各公交公司承担,公交线路由政府采取招标方式公开拍卖,营运赤字由政府定额补贴,一般补贴额占总收入的50%左右,个别城市在20%。另外,城市公共交通联合会采取了许多措施,吸引市民弃私家车乘坐公交车,如建立统一的票务体系,实行一票制,在许多车站边建立了免费的P+R(停车与转乘车的交接口)停车场,设立公共交通时间表,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促使更多的拥有小汽车的市民放弃使用小汽车而转向使用公共交通。

3、注重根据产业结构和城市管理需要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二战后特别是最近一个时期,德国和法国的城市空间布局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是随着城市郊区化的趋势,卫星镇大量出现,使城市用地的增长远大于人口的增长。如柏林市在过去的50年中,人口减少了100万,而城市建成区则增加了40%;斯图加特市自50年代以来,人口从230万增加到260万,城市用地面积却由350平方公里增加到750平方公里。二是城市布局由单一功能区向混合功能区发展,这主要是随着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工业向现代高技术产业转移而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如德国柏林市区正在着手沿着主要交通通道规划建设制造业、服务业和居住有机结合的混合功能区。三是重视大区的发展规划,大区规划的重点是注重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轻轨重轨并举,区内区外协调,高速公路成网,出行非常方便。

4、高度重视人居环境。德国城市建设中十分注重生态保护,森林绿地的比重不断提高。德、法两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都有严格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如柏林市市中心仍保留着长达6公里的森林绿化带,成为该市一大特色景观;斯图加特市因在市区保留丘陵葡萄种植园而引以为豪。重视居住区的美化绿化,造就美好的人居环境,这与两国居民长期培养了良好的习惯是分不开的。在城市建筑风格上,对传统建筑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重视传统生活习惯和文化,同时对新建筑在高度、外观和色彩上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使城市既各具特色,又舒适宜人。

三、启示与建议

1、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能。区域发展和城市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规划的水平决定建设的水平。没有现代化要求的城市规划。就没有城市的现代化。如何统一规划好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建设,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没有环境污染的高新技术项目可以与居住区混合布局,服务业就地满足,既可减少交通后勤供应压力,又可方便居民生活。在规划上可多借鉴德国等国外先进经验,通过合作,提升我们的规划水平。规划一定要超前,近期难以建设的项目可作预留,具体实施可视财力分步进行。

2、区域城市规划要以公共交通为基础。公共交通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骨架,无论是中心城区规划还是市域大区规划,都必须以公共交通体系规划为基础,并与水电气设施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持规划、功能区划有机结合起来。要注重社区规划,以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为目标,特别重视搞好停车场规划,方便居民出行。只有科学规划,才能避免走回头路,否则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德国城市的城市综合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大都需要20年-30年的时间,而交通规划建设又必须与城市布局、环境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因此,超前进行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市域发展规划非常必要。对于公共交通发展,政府一定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补贴,如德国政府在发展公共交通方面不是将盈利作为首要目标,而是为了方便出行,缓解交通压力,值得我们学习。

3、及早考虑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德国专家曾提醒我们,大城市的快速轨道交通

建设是当务之急,否则将会对以后的规划建设带来严重后果。国外经验表明,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解决交通矛盾的相对节约的办法。因此,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及早考虑轨道交通建设。

4、加强区域间跨行政区的横向协调,逐步建立机制。区域规划和交通规划必须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注重加强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和横向协调,协同解决好面临的共性问题,打破行政分割、画地为牢的做法,在交通、信息、供水供电供气和环境保护方面加强衔接,实行跨地区共建、共管、共用,避免资源浪费。重大协调事宜可在省里的统一领导下,但主要应以地方为主,通过市县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来解决。

5、将可持续发展提到更突出的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新的发展观,是人类发展的新模式,是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德国等地到处是蓝天白云、绿草茵茵,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保护好生态环境,提高人的文明程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第三篇: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问题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02-09-1

3杭州市调研组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 重要途径。如 何发挥我市的区位、经济和技术优势,按照法地的自然条件、产业特点,加快建立和形成市 场适销、土壤适生、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业区域经济,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 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此,我们就全市农业结构区域化调整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现状分析

我市地处东经118°21′-120°44′,北纬29°12′-30°31′,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由 西南 向东北倾降展开,西部山峦起伏,中部丘陵绵亘,东部平原广阔。拥有中低山1208万亩,丘 陵454.5万亩,平原667.5万亩,水域204万亩。全市耕地总面积285万亩,其中水田245.5 万亩,旱地39.5万亩。上述自然条件,决定了我市农业生产的多宜性。中央十五届三中全 会提出实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户把调整作为增效、增收的突破口来抓,并且逐步把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有机结合起来,农业经济区域化开始起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原地区粮经结构比例日趋合理。近年来,平原稻区已开始打破农田单一种植粮食作物 的格局,粮食种植面积逐步调减,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面积逐年扩 大。2000年全市种植粮油作物的农田131.1万亩,比1999年调减26.74万亩,粮油作物和经 济作物的比例从1999年的74∶26调整到2000年的66∶34。如油菜以经济作物计,粮经比例由 67∶33下降到59∶41。

2.山区、半山区及围垦区发展茶桑果势头较猛。蚕桑、茶叶、水果等多年生经济作物,是 我市种植业中三大传统“拳头”产品,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和工业企业的发展,蚕桑基地逐 渐 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成为我市淳安、临安等西部山区农村脱贫致富的骨干经济之一,并呈现 区域化趋势。全市50个蚕桑生产重点乡镇,桑园面积92164亩,产茧量6868.8吨,占总产量的82.3%,其中有43个集中在淳安、临安、桐庐、建德。茶叶生产呈现了名优茶区域化发展 态势,西湖龙井、千岛玉叶、径山茶、千岛银珍、雪水云绿等生产规模发展很快,2000年全 市茶叶总产量为2.42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7681.58吨、产值4.19亿元,分别占总产量的 31.74%,占总产值的82.8%。淳安县依托7万亩茶叶基地,2000年千岛玉叶产量达到1426. 7吨,产值9523.2万元。建德市2000年茶叶基地发展到4万亩,生产千岛银珍46吨,产值120 0万元。水果生产区域布局基础较好,主要优化品种结构。我市在巩固老基地,提升传统产 品品质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基地和新兴水果生产。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发展梨为主体 ,同时兼有柑桔、桃、草莓、枇杷、青梅等小水果为重要内容的生产格局,2000年全市梨种 植面积5万亩。柑桔是我市栽培面积最大的水果,面积在16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建德和淳 安。通过高接换种,早熟温州蜜柑和柑的面积在逐步扩大。优质梨发展速度较快,集中在 我市桐庐的钟山、富春江,余杭的横湖,萧山、滨江的围垦地区,而且呈规模发展趋势。

3.城郊蔬菜和水产稳步发展,区域性结构开始形成。目前,全市有常年性蔬菜基地

5.72万 亩,其中江干、西湖等郊区就有4.8万亩,占83%,随着城市行政区划的调整,还将进一步 扩大。为了保证蔬菜均衡上市,高山蔬菜生产应运而生,临安、桐庐等县(市)利用高山小气 候的特殊地理条件,积极发展高山蔬菜,仅临安市高山蔬菜面积就

有1.38万亩,主要分布 在石门、临目、龙井桥、上溪等乡镇。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为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 的条件,西湖区及萧山、余杭的水产生产发展势头迅猛,目前,西湖区及萧山、余杭两市就 有水产养殖面积7.4万亩,占全市内荡养殖的73%。

4.畜牧业规模生产发展迅速,区域性布局趋势日显。现代化的畜禽饲养场正从近郊向远郊 扩散,规模饲养、专业饲养逐渐成为主体。全市已基本形成市郊的奶牛,市郊、萧山、富阳 的瘦肉型猪,西湖、萧山、临安的野鸭、特禽和放养鸡,余杭的肉羊和蛋鸭,桐庐的蜂和肉 兔,建德的蛋鸡等呈现出一定规模的区域生产态势。食草型牲畜在丘陵地区发展势头很好, 部分山区县(市)出现了“养羊热”。畜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1999年全市各类畜禽规模场( 户)达9781个,其中年出栏肉猪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户)4260个,出栏瘦肉型商品猪117.59 万头,占总出栏数的48.23%;全市有年出栏肉鸡2000羽以上的规模场(户)590个,出栏肉鸡 412.4万羽,占全市出栏肉鸡的20.3%;规模蛋禽场户提供禽蛋41729吨,占全市禽蛋产量的73.54%。

5.新兴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规模逐年扩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都因地制宜 地发展了一些农产品,有的已经争取到市场,形成了气候。起步较早的建德草莓,目前已发 展到1.84万亩,集中在建德杨村桥一带;临安的竹笋已发展到25万亩,并开始形成产业化 生产;萧山的花卉苗木已有5万余亩,集中在新街镇一带,远销全国各地。富阳的芦笋位居 全省前列。还有临安的山核桃、建德里叶白莲、余杭塘栖枇杷等传统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新发展。

我市的区域化农业经济虽然已开始起步,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规划、引导不力,组织 化程度不高,靠农户自发形成的区域布局不尽合理,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二是区域 分布不够集中,信息、技术、加工密集程度低,流通服务组织规模小,不利于产业化经营, 不利于产品档次提升;三是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发展不快,规模优势难以凸现;四是主 导产业优势不明显,存在着各地雷同的状况;五是政策支持和服务滞后,特别是加工、流通 缺乏体系,难以适应区域性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实施农业结构区域化调整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新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是战略性调整,而不是适应性调整。因此,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实现战 略性的转变,这就是要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的数量型调整转变到质量型和效益型上来,从小 打小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到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化商品生产上来。按照大 市场、大流通的思路,由区域内自求平衡向发挥区位优势、形成区域间专业分工与协作转变 ,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农业区域结构调整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优势竞争原则。区域结构 调整的目的就是创造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使各地能够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优势产 业、支柱产业,形成别具一格的区域特色农业的新格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 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要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处理 好资源开发利用与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环境保护与发展特色农业之间建立起一种 相辅相成的良性关系,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三是市场导向原则。农 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区域特色农业的基本定位,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必须认真分 析研究市场信息,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谋划和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四是效益最大化原则 。实现效益最大化是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最根本目的,通过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最大限度 地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五是创新原则。在新一轮区域结构的调整中,要解放思想,开阔视 野,拓展思路,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圈,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发展高 新农业,建立起全新的农业区域结构模式和格局。

三、我市农业结构区域化布局的基本思路

我市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又是国际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和省会城市,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要充分发挥杭州城郊、平原、山区半山区等不同农业区域的比较优势,使主导产业向优势地 区集中,实现农业的区域和专业分工,提高杭州农业的效益和品位,加快建设并形成四个特 色农业区域:一是围绕发展旅游观光和休闲农业、创汇农业、精品农业,以园林化、设施化 、科技化为特点,形成杭州城郊都市绿色园艺产业区域;二是围绕发展大型花卉苗木、畜牧 及水产养殖、粮食生产和创汇农业基地,以规模化、集约化为特点,形成萧山、余杭等平原 地区为主的种养加多种经营高效农业产业圈;三是围绕发展茶、桑、果、竹、药材等经济作 物及特种畜禽养殖,以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为特点,形成山区半山区名特优稀特 色农业圈;四是依托杭州西湖至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临安生态旅游线等旅游大资源,大力发 展高标准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使自然风光和农业风光相得益彰,为杭州的山水增色,使 之与杭州旅游城市的地位相适应。根据以上总体思路和具体区域布局,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

1.粮油生产:稻麦作物在我市是适种作物,但不是优势作物。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我 市生产的稻麦品质不具优势,市场占有份额很小,加上杭州经济发达,稻麦生产成本相对较 高,效益较差。因此,粮食生产的区域布局重点是保持175万吨生产能力,保护基本农田。 其布局:①城郊区块:江干、西湖、拱墅、滨江、下城五区,作为省会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 的郊区,应与城市发展目标相配套,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使黄金地段产生黄金效益,故粮食 作物应逐年压缩直至最终退出。可连片规划发展部分油菜,既具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可利用 油菜花作为旅游资源。②东北水网平原区块:本区块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机械化程度高, 要稳定粮油生产,防止大起大落,十五期间保持一定的水稻面积。加快发展鲜食、加工型粮食作物。粮食总产稳定在50-60万吨。③西南部丘陵山区、半山区:该区块人多地少,粮食缺口较大,农业生产水平和机械化程度较低,应以单季稻和旱杂粮为主。

2.蔬菜生产:城市消费以自给为主,外地调剂为辅,保持均衡上市,平稳供应,大力发展 加工、外销蔬菜,积极发展高山蔬菜,提高省内外市场占有份额,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按其 功能,划为三个区块:一是城市消费蔬菜基地。全市蔬菜基地达到7.5万亩,其中杭州市郊 6万亩,各县(市)1.5万亩。鉴于城市建筑用地和环境绿化用地的需要,杭州市郊蔬菜基地 应逐步从近郊向远郊即郊区的内环向外环转移,以留出足够的城市发展空间。二是发展加工 、外销蔬菜基地:萧山、余杭以鲜食毛豆、大葱、酱菜原料为主,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扩大 外销和出口加工量;富阳以芦笋、蘑菇为主,根据市场需求适度扩大基地规模;临安的竹笋 应巩固已占有的市场,延长生产、供应期,并积极拓展新的消费市场。三是野生、高山蔬菜 区:利用临安、淳安、建德、桐庐等地得天独厚的山区小气候条件,以不影响生态环境为前 提,发展高山蔬菜和野生蔬菜。野生蔬菜要扩大加工能力和规模。

3.水果生产:要以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形成特色为目标,到“十五”期末,面积从39.6 万亩扩大到45万亩,优质水果比例提高到70%。具体的调整思路和区域布局为:①大幅度调 减柑桔种植面积,“十五”期间,面积逐步从16万亩调减到10万亩,发展区域主要定位在淳 安千岛湖库区周围及建德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两岸,利用库区周围良好的小气候条件,并 通过品种结构调整,提高柑桔的总体品质。其它地域凡树势严重老化、品质不良的都应下决 心淘汰出局;②利用我市为梨适栽区的优势,大力发展蜜梨生产,面积从目前的5万亩扩大 到“十五”期末的8万亩,逐步代替柑桔成为我市水果的主导品种。桐庐的钟山、富春江, 余杭的横湖一带,萧山、滨江的围垦地区均适宜蜜梨的生产,应利用现有的生产规模和生产 技术设施,积极扩大种植;③桃子

生产以调减早熟品种增加中熟品种为主,主产区安排在近 郊、富阳、桐庐一带,并在适当时候恢复加工品种黄桃的生产;④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名优特 色小水果生产。我市有许多在省内外知名度甚高的小水果,如余杭塘栖和淳安白沙枇杷、萧山大青梅、临安天目蜜李、萧山杜家杨梅、淳安千岛无核柿、建德草莓等,这些名特小品种 在巩固老基地的同时,要加速新基地的发展;在条件相似的地区实行连片种植,以加快形成 品牌和规模效应,增加市场投放量,满足杭州国际旅游城市对果品多样性的需求及加工出口 的需求。尤其是建德的大棚草莓目前种植面积达到1.84万亩,市场开拓良好,已成为我市 水果生产上的一种强项品种,要积极地巩固发展。淳安的白沙枇杷品质突出,应加快发展, 形成规模。

4.蚕桑生产:我国加入WTO,茧丝绸业发展前景看好。因此,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充分发 挥杭州“丝绸之府”之优势,重振我市的蚕桑生产,提高蚕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蚕桑生产要相对集中,形成规模,重点向淳安、临安、桐庐、建德等西部山区转移,同时提高 富阳、余杭老蚕区的生产水平。在全市选择50个乡镇作为蚕桑重点基地进行扶持、建设。区 域分布如下:淳安县15个乡镇;临安市12个乡镇;桐庐县10个乡镇;建德市6个乡镇;富阳 市3个乡镇;余杭市4个乡镇。其建设规模设计为:到2005年,桑园基地总面积达到11万亩, 其中新发展1.8万亩,改造老桑园5万亩;蚕茧总产9500吨,蚕茧总产值1.52亿元,户均茧 款收入从目前的1500元左右提高到2500元。总产量和总产值占全市蚕桑业的比重分别达到90 %和89%,使我市的蚕桑生产真正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新格局。

5.花卉苗木生产:花卉苗木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应根据杭州城市定位,科学合理地制定产业规划,以使我市花卉苗木的生产能适应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省会城市环境美化和城市居民家庭美化的需求。初 步设想:“十五”期间,在近郊发展以盆花、鲜切花为主的生产基地1000亩左右,年生产盆 花800万盆。主要产地集中在江干区;以余杭和江干为主,发展草坪生产基地4000亩;在萧山逐步形成10万亩相对集中连片的优质绿化苗木基地。其它地区可根据自然资源,适当发展特色观赏园艺生产。

6.茶叶生产:根据我市的生产现状和市场的需求变化,茶叶生产仍应继续循着“增加名优 茶,压缩低档茶”的发展思路,以打响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出口为主攻方向,努力提 高茶叶生产效益。布局设想:一是按地域特征和环境条件划分茶类生产区,对海拔500米以 下的地域,发展相对集中连片的茶园,主产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大宗炒青、烘青等绿茶,逐 步实行机采,有条件的可采用机耕,以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效益的增长;对海拔500米至800 米的地域,建立品牌名茶和有机茶基地,要及时淘汰更新劣质低效老茶园,发展早生优质高效茶园;对海拔800以上的地域,开发高山茶系列。二是各区、县(市)要以已经形成的品牌 为核心,及时调整茶类结构,扩大名茶生产规模。要充分利用已注册的商标和形成的品牌, 余杭的径山茶、淳安的千岛玉叶、建德的千岛银珍、桐庐的雪水云绿、富阳的富春茗绿、临 安的天目青顶、萧山的云石三清等都已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应积极扩大生产,以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占有份额。

7.畜牧业生产: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 比重已达到60%以上,而我市目前还只有25%,发展潜力很大,应把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作为 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突破口来抓。规划到2005年,畜牧业总产值占大农业比重达到30%以上 ,猪、家禽、食草牧畜及其它畜牧业的比重由现在的6.5∶2.5∶1调整为5.5∶3∶1.5。 区域布局: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牧业,城郊和平原农区主要抓好主体牧业的规模经营 ,山区半山区要挖掘潜力,因地制宜发展食草家畜和特种养殖。中心城区应禁止兴建饲养

场 ,现有近城区的饲养场应及早向远郊转移,①生猪生产:以萧山围垦区一带和市区外围一带 为主要发展区域,规模饲养的比重达到全市生猪出栏量的65%以上,逐步减少近郊农户的饲 养数量。②家禽生产:以建德市的莲花、三都、杨村桥、梅城等乡镇为主要生产区域,巩固 和发展蛋鸡300万羽;以余杭塘栖镇为主要生产地,饲养蛋鸭120万羽;在现有快速型肉鸡生 产的基础上,利用临安、淳安、建德、桐庐等地的山林、竹园、果园发展生态放养优质慢速 型肉鸡,发展规模200万羽;以西湖区、萧山区为主产地,发展野鸭1000万羽;以萧山、余 杭、市郊等地为主,积极发展鹌鹑、肉鸽、番鸭、绿壳蛋鸡、山鸡、富贵鸡等品种,饲养量 达到占家禽存栏量的2%。③奶牛生产:从市区逐步向萧山、余杭、富阳等远郊转移,发展规 模为2万头。④羊生产:以余杭、临安、富阳等半山区为主产地,发展山羊20万只;以余杭 的潘板、漕桥、瓶窑为主产区,发展绵羊10万只。⑤兔生产:以桐庐、萧山为主,建立生产 规模为年出栏20万只的肉用、皮肉兔生产基地。⑥蜂生产:以桐庐、萧山为主,稳定蜂生产 量,重点抓好产品加工和外贸出口。

四、实现农业结构区域化调整的对策和措施

1.通过信息、技术、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对发展区域化经济的宏观引导。一是信息引导。加 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是感觉农业向理性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业实现效益的过程即 农产品从生产到市场的过程并非是自动实现对接,而是存在一个信息反馈、渠道开拓的复杂 的中间过程。“杭州龙网”业已开通,在建好市级农业网站的同时,要抓紧县乡各级网站建 设,真正实现信息传输反馈双向交流畅通的目的,从根本上克服盲目生产的倾向。这是发展 区域农业经济的必要条件。二是技术引导。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科技优势、协调优势,通过 科技示范带动农民调整、优化结构,指导农民学会运用新的农业科技提高生产水平,实现增 收目标。还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主导产业,重新调整乡镇农技人员的配备,以突出产业技术 重点。与此同时要鼓励农科人员与农民签订技术承包合同,为农民提供有偿服务。三是政策 支持。通过制定一系列促进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优惠扶持政策,尤其是农业发展资金的投入 应重点向农业骨干项目、优势项目、龙头企业、农业支柱产业倾斜,以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 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结构的纠偏和升级。

2.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区域化农业产业的升级。现代农业的发展已充分证明,科技含 量越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就越高,产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也就会随之提升。因此要以技术 创新为突破口,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的经济增长方式,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深度 开发,切实提高区域特色农业的产品品质和产业档次,降低生产成本。要通过科研和生产的 有机结合,把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整合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 作:一是大力实施种子、种苗、种畜工程,适应和满足区域化生产对优质种子、种苗、种畜 的需求;二是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和转化率,加快高 新技术取代传统落后技术的速度,尤其要注重针对不同的区域特点研究不同技术路线的问题 ;三是加快实施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指导农民发展精品农业,培育 更多的品牌产品和名牌产品,尤其要大力发展无公害生产和有机农业;四是加强农业科技示 范园区建设,引导和带动农民走农业科技化道路。

3.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拓宽农业区域化的发展空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促进农业 的区域调整具有决定性意义。实施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后,原来的经营格局被彻底打破 ,农业能否真正增效,取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否同步跟上。生产的农产品如果不能有效地 转化为商品,那调整就失败了。因此,必须把生产与加工、流通结合起来,由单一经营向产 业化经营转化,生产基地、加工和流通体系的建设要统盘考

虑,三者不能偏废。目前,我市 农业产业化程度总的看还不高,如何达到调整农业区域结构与发展产业化经营相互推进,是 各级政府应作重点研究的问题。要通过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宏观引导,并充分调动社 会民间力量,把我市产业化经营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把特色产品做精做深,把主导产 业做大做强,把农民单家独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有效地衔接起来,多层次地提高农 产品附加值。发展农业产业化,最重要的是培育、扶持龙头企 业,包括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以及流通中介组织,特别要采取优惠政策, 保护农民专业协会和农产品营销大户的利益,保护他们的经营积极性。订单农业是农业产业 化经营的一种崭新形式,是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通过举办农业博览会宣传、推介农业精品、新产品,就是政府促进订单农业发展的一种有效举措。

4.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区域经济的社会化程度。各级政府要把培育区域特色农业作为农业 工作的一个新重点来抓,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确保结构调整目标的实 现。首先,政府要进行科学决策,利用区划成果,组织搞好区域化农业的规划布局;第二, 要增加农业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第三,要创造和维护公 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秩序,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和农业生产质量监督体 系建设,推进优质农产品的规范化生产;第四,要切实转变职能,搞好协调服务,帮助农民 开拓市场,着力解决农民自己无力或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充分保护农民的生产、经营积 极性;第五,要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为农民调整结构提供正确的产业导向,促进区域特色农 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篇: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2012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我们金融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指明了工作方向以及把握的原则。对此,我们如何求真务实,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巩固和延续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了调研。

一是2011年,我县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为主线,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取得可喜成绩,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起步,尤为对金融工作的导向,县域经济抓住谋求发展的机遇期,与时俱进,在困难的形势下充分利用党对经济政策的条件,做到在发展中稳健而又积极。

二是再县域经济处在欠发达的情形下,县政府调度经济、金融部门,着力保证了县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居收入较快速度的增长。促使我们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断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较快发展,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令我们反思的是,贯彻落实党的金融政策还存在矛盾和问题,乃至弥补这些缺欠应作为义务和己任。

三是县政府能够在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增强机遇意识、

忧患意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充分认识一些潜在的能力,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深化改革实现了新突破,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作为我们金融部门在“三农”工作中虽然取得一些进步,但仍有完善与加快的某些方面。工作节奏有赋予形式和任务的要求。

全国第十一届五次人代会,对我们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力行在转变工作作风上取得新突破,在金融管理取得新进展,在三农服务上取得新成效,在争创文明单位上做出新贡献。

笔者感到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行稳健积极的货币政策

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把握好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我县,过去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资金投向,工作仍有不尽完善之处,存在缺乏经验的问题,也有工作思维的问题。按照中央关于“要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和运行趋势变化,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的要求,在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时,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把握货币投放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息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好资本市场积极地应有的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研究实施县以上人民银行新的监管标准。在运用信贷政策时,建议和协助县政府注重加强与

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立足本县对一些产业分类指导有扶有控,做到充分认识“稳中求进”绝不是裹足不前,谨小慎微,影响和制约甚至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没有进步难有稳妥的关系。要加强“窗口”指导,引导资金投放应采取防止下滑的举措。把“两管理两综合”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二、竭力为“三农”服好务

为“三农”服务是我们的重点工作,土地是农民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农民还没有实现富裕,他们只是跨过温饱线,欲求发展高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需要资金扶持,社会性公益事业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仍比较低。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按中央要求尚有一些工作不够完善,我体会最深的是了解“三农”理解和支持“三农”,想他们之所需,尽他们之所责,急他们之所急,还有许多感情贴近上的,工作投入上的工作。我们要走基层,防民生,解民忧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力所能及地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增强农业生产后进和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效的绿色农业,审慎而积极地投放资金。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政策”的精神,对城乡低保户贷款的额度和利息应予以适当照顾。同时做出有情况有分析有见地的可行性调研报告,争取上级的扶持或为

上级决策时可鉴的依据,把中央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金融普惠乡村万户。

三、大力发展和弘扬经济社会繁荣的文化。

第十一届全国人代会第五次会议,与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全面贯彻落实是相辅相承的统一体。文化涵盖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没有精神文明的创建与存在,其他工作难以健康运转。说到底,还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对此,作为金融部门要承接和弘扬优秀的精神文明成果,一则深入开展争创文明单位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及其措施,深入沈阳市分行级文明单位,今年夯实基础,进入争创队伍的第一方队,凝聚力量,助推金融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二则发展金融文化产业,着力搞好县人民银行档案管理晋升省特级先进单位;《清原人民银行志》出版发行,启动《清原金融志》通过这些文化工作的开展,总结,借鉴金融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差距,知往今来增强攻关意识、廉政文化意识,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在金融工作实践中取得新突破,在稳中求进中取得新成效。

四、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

今年是我国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落实好十一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做好金融各项工作,不仅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运行,而且能够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基于这个认识,首先要加强和改进领导着力提高和推动科学发展维护金融和谐稳定能了和水平。我们县行领导班子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团结和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巩固发展“十二五”开局良好势头,搞好工作衔接,明确责任分工,突出工作主题,廉洁自律,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落实违章问责制,在有效履职中实现业务工作创新,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中层干部和党员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大局,恪尽职守,相互配合,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妥善处理工作中的问题,用实际行动赢得上级党的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清原支行行长 王勇

第五篇:2018-2022年中国文化产业热点区域发展预测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目录)

2018-2022年中国文化产业热点区域发展预测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19610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文化产业的基本介绍 第一节、产业界定

一、产业定义

二、产业范畴

三、行业特征

第二节、产业战略地位

一、行业政策基调

二、产业政策取向

三、行业地位分析

第三节、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分析

二、政策环境分析

三、社会环境分析

四、技术环境分析

第二章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条件及效益分析 第一节、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一、区域文化存量

二、区域人才储备

三、区域综合环境

1

四、区域政策支持

五、区域技术和资本实力

第二节、文化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区域文化的形成

二、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三、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第三节、区域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提升经济质量

二、提升城市品位

三、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四、提升城市竞争软实力

第三章 2015-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体区域格局分析 第一节、文化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一、资源分布格局

二、区域发展水平

三、区域竞争格局

四、文化消费格局

五、文化贸易格局

第二节、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

一、整体分布格局

二、布局模式分析

三、城市布局实例

第三节、文化产业园区域分布格局

一、园区总量分布状况

二、园区类型分布状况

三、区域文化地理特征

2

第四节、文化产业区域发展模式分析

一、东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二、中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三、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四、三大区域文化产业差异

五、区域文化产业模式选择 第五节、文化产业区域竞争力剖析

一、东部地区文化产业竞争优劣势

二、中部地区文化产业竞争优劣势

三、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竞争优劣势 第六节、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一、审视资源

二、错位发展

三、整合资源

四、搭建平台

五、塑造品牌

六、构建产业链

第七节、“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区域格局展望

一、区域划分背景

二、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

三、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

四、藏羌彝文化走廊

五、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

六、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

七、京杭大运河文化带

第四章 2018-2022年北京市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3

第一节、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资源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政策环境

四、社会环境

第二节、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一、发展历程

二、产业特征

三、产业规模

四、产业结构

五、发展模式

六、主要措施

第三节、北京文化产业区域运行格局

一、朝阳区

二、丰台区

三、海淀区

四、大兴区

五、昌平区

六、东城区

七、西城区

第四节、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二、劣势(Weakness)

三、机遇(Opportunity)

四、威胁(Threat)

第五节、北京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4

一、投资环境分析

二、行业准入条件

三、外商投资方式

四、未来规划情况

五、产业规模预测

六、投资机会分析

第六节、北京文化产业重点投资领域

一、广播影视业

二、动漫游戏产业

三、新闻出版业

四、演出产业

五、艺术品交易业

六、文化产业园

第五章 2018-2022年上海市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第一节、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资源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政策环境

四、社会环境

第二节、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一、产业规模

二、产业结构

三、贸易状况

四、发展模式

五、主要措施

第三节、上海文化产业区域运行格局

5

一、宝山区

二、黄浦区

三、徐汇区

四、闵行区

五、长宁区

六、浦东新区

第四节、上海发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二、劣势(Weakness)

三、机遇(Opportunity)

四、威胁(Threat)

第五节、上海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一、投资环境分析

二、未来规划情况

三、产业规模预测

四、投资机会分析

第六节、上海文化产业重点投资领域

一、电影产业

二、演出产业

三、新闻出版业

四、动漫产业

五、网络游戏产业

第六章 2018-2022年广东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第一节、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资源环境

二、经济环境

6

三、政策环境

四、社会环境

第二节、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一、产业规模

二、产业结构

三、区域布局

四、主要特点

五、产业亮点

六、成功经验

第三节、广东文化产业区域运行格局

一、广州市

二、深圳市

三、佛山市

四、东莞市

五、惠州市

第四节、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二、劣势(Weakness)

三、机遇(Opportunity)

四、威胁(Threat)

第五节、广东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一、行业投资政策

二、未来规划情况

三、市场增长空间

四、产业规模预测

第六节、广东文化产业重点投资领域

7

一、广播影视产业

二、新闻出版业

三、网络游戏产业

四、动漫产业

五、创意设计产业

六、文化旅游业

第七章 2018-2022年浙江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第一节、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资源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政策环境

四、社会环境

第二节、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一、产业规模

二、产业结构

三、区域布局

四、市场主体

五、民营文化

六、对外贸易

第三节、浙江文化产业区域运行格局

一、杭州市

二、宁波市

三、温州市

四、嘉兴市

五、湖州市

六、金华市

8

第四节、浙江发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二、劣势(Weakness)

三、机遇(Opportunity)

四、威胁(Threat)

第五节、浙江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一、投资环境分析

二、投资前景分析

三、产业规模预测

第六节、浙江文化产业重点投资领域

一、新闻出版业

二、广播影视业

三、动漫产业

四、演艺行业

五、网络游戏产业

第八章 2018-2022年江苏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第一节、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资源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政策环境

四、社会环境

第二节、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一、产业规模

二、产业结构

三、市场主体

四、园区建设

9

五、产业亮点

第三节、江苏文化产业区域运行格局

一、南京市

二、苏州市

三、徐州市

四、无锡市

五、常州市

第四节、江苏发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二、劣势(Weakness)

三、机遇(Opportunity)

四、威胁(Threat)

第五节、江苏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一、投资前景分析

二、未来规划情况

三、产业规模预测

第六节、江苏文化产业重点投资领域

一、新闻出版产业

二、广播电视产业

三、电影产业

四、动漫产业

五、工业设计行业

第九章 2018-2022年山东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第一节、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资源环境

二、经济环境

10

三、政策环境

第二节、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一、产业规模

二、产业结构

三、区域布局

四、产业升级

五、资金扶持

六、创新成效

第三节、山东文化产业区域运行格局

一、济南市

二、青岛市

三、威海市

四、潍坊市

五、德州市

六、淄博市

七、泰安市

第四节、山东发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二、劣势(Weakness)

三、机遇(Opportunity)

四、威胁(Threat)

第五节、山东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一、投资环境分析

二、投资鼓励措施

三、未来发展趋势

四、产业规划目标

11

五、区域布局规划

六、产业规模预测

第六节、山东文化产业重点投资领域

一、广播影视业

二、新闻出版业

三、动漫产业

四、文化旅游业

第十章 2018-2022年辽宁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第一节、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资源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政策环境

四、社会环境

第二节、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一、产业规模

二、产业结构

三、区域布局

四、市场主体

五、发展模式

六、基地建设

第三节、辽宁文化产业区域运行格局

一、沈阳市

二、大连市

三、鞍山市

四、本溪市

五、盘锦市

12

第四节、辽宁发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二、劣势(Weakness)

三、机遇(Opportunity)

四、威胁(Threat)

第五节、辽宁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一、未来规划情况

二、区域投资重点

三、产业规模预测

第六节、辽宁文化产业重点投资领域

一、广播电视业

二、电影产业

三、图书出版业

四、演艺产业

五、动漫产业

六、文化旅游业

第十一章 2018-2022年河北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第一节、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资源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政策环境

四、社会环境

第二节、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一、产业规模

二、产业结构

三、区域布局

13

四、投资状况

五、产业融合

六、产业动力

第三节、河北文化产业区域运行格局

一、石家庄

二、保定市

三、廊坊市

四、秦皇岛

五、邯郸市

第四节、河北发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二、劣势(Weakness)

三、机遇(Opportunity)

四、威胁(Threat)

第五节、河北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一、投资环境分析

二、未来规划情况

三、产业规模预测

第六节、河北文化产业重点投资领域

一、新闻出版业

二、电影产业

三、动漫产业

四、演艺行业

五、文化旅游业

第十二章 2018-2022年河南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第一节、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14

一、资源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政策环境

四、社会环境

第二节、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一、产业规模

二、产业结构

三、企业格局

四、区域格局

五、招商引资

六、产业创新

七、发展模式

第三节、河南文化产业区域运行格局

一、郑州市

二、洛阳市

三、许昌市

四、开封市

五、焦作市

六、平顶山市

第四节、河南发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二、劣势(Weakness)

三、机遇(Opportunity)

四、威胁(Threat)

第五节、河南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一、投资环境分析

15

二、未来规划情况

三、产业规模预测

第六节、河南文化产业重点投资领域

一、新闻出版业

二、电影产业

三、动漫产业

四、文化旅游业

五、工艺美术业

第十三章 2018-2022年湖北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第一节、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资源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政策环境

四、社会环境

第二节、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一、市场主体

二、产业规模

三、产业结构

四、特色产业

五、投资状况

第三节、湖北文化产业区域运行格局

一、武汉市

二、襄阳市

三、宜昌市

四、荆州市

五、黄冈市

16

第四节、湖北发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二、劣势(Weakness)

三、机遇(Opportunity)

四、威胁(Threat)

第五节、湖北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一、投资环境分析

二、项目投资特征

三、发展潜力分析

四、产业规模预测

第六节、湖北文化产业重点投资领域

一、新闻出版业

二、广播电视业

三、电影产业

四、动漫游戏业

五、文化旅游业

六、文物保护业

第十四章 2018-2022年湖南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第一节、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资源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政策环境

四、社会环境

第二节、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一、产业规模

二、产业结构

17

三、区域布局

四、融资状况

五、成功经验

第三节、湖南文化产业区域运行格局

一、长沙市

二、株洲市

三、湘潭市

四、岳阳市

五、常德市

第四节、湖南发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二、劣势(Weakness)

三、机遇(Opportunity)

四、威胁(Threat)

第五节、湖南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一、投资环境分析

二、未来规划情况

三、文化消费趋势

四、产业规模预测

第六节、湖南文化产业重点投资领域

一、新闻出版业

二、广播电视业

三、娱乐演艺业

四、动漫产业

五、文化旅游业

第十五章 2018-2022年四川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18

第一节、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资源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政策环境

四、社会环境

第二节、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一、产业规模

二、产业结构

三、区域布局

四、项目建设

五、行业特点

第三节、四川文化产业区域运行格局

一、成都市

二、绵阳市

三、阿坝州

四、乐山市

五、遂宁市

第四节、四川发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二、劣势(Weakness)

三、机遇(Opportunity)

四、威胁(Threat)

第五节、四川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一、投资环境分析

二、未来规划情况

三、产业规模预测

19

第六节、四川文化产业重点投资领域

一、新闻出版业

二、广播影视业

三、动漫游戏业

四、文化旅游业

五、工艺美术业

第十六章 2018-2022年福建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第一节、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资源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政策环境

四、社会环境

第二节、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一、产业规模

二、产业结构

三、区域布局

四、集聚水平

五、市场主体

第三节、福建文化产业区域运行格局

一、福州市

二、厦门市

三、泉州市

四、漳州市

五、莆田市

第四节、福建发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20

二、劣势(Weakness)

三、机遇(Opportunity)

四、威胁(Threat)

第五节、福建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一、投资环境分析

二、未来规划情况

三、产业规模预测

第六节、福建文化产业重点投资领域

一、广播影视业

二、新闻出版业

三、演艺娱乐业

四、动漫游戏业

五、文化旅游业

六、工艺美术品制造业

第十七章 2018-2022年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第一节、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资源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政策环境

四、社会环境

第二节、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一、产业规模

二、产业结构

三、区域布局

四、贸易状况

五、发展特征

21

第三节、云南文化产业区域运行格局

一、昆明市

二、楚雄州

三、大理州

四、丽江市

五、保山市

第四节、云南发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二、劣势(Weakness)

三、机遇(Opportunity)

四、威胁(Threat)

第五节、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一、投资环境分析

二、未来规划情况

三、产业规模预测

第六节、云南文化产业重点投资领域

一、文化旅游业

二、影视产业

三、新闻出版业

四、民族演艺业

五、工艺美术业

六、茶文化产业

第十八章 2018-2022年文化产业其他投资潜力区域分析 第一节、吉林省

一、产业规模分析

二、产业结构现状

22

三、投资环境分析

四、未来规划情况

五、产业前景预测 第二节、黑龙江省

一、产业规模分析

二、产业结构现状

三、投资环境分析

四、未来规划情况

五、产业前景预测 第三节、内蒙古

一、产业规模分析

二、产业结构现状

三、投资环境分析

四、未来规划情况

五、产业前景预测 第四节、重庆市

一、产业规模分析

二、产业结构现状

三、投资环境分析

四、未来规划情况

五、产业前景预测 第五节、安徽省

一、产业规模分析

二、投资环境分析

三、项目投资状况

四、未来规划情况

23

五、产业前景预测 第六节、江西省

一、产业规模分析

二、产业结构现状

三、投资环境分析

四、未来规划情况

五、产业前景预测 第七节、陕西省

一、产业规模分析

二、产业结构现状

三、投资环境分析

四、未来规划情况

五、产业前景预测 第八节、甘肃省

一、产业规模分析

二、产业结构现状

三、投资环境分析

四、未来规划情况

五、产业前景预测 第九节、贵州省

一、产业规模分析

二、产业结构现状

三、投资环境分析

四、产业前景预测 第十节、广西自治区

一、产业规模分析

24

二、产业结构现状

三、投资环境分析

四、未来规划情况

五、产业前景预测

第十九章 2018-2022年文化产业投资前景及风险预警 第一节、投资特征分析

一、投入高风险大

二、投资回报链长

三、子行业交叉融合

四、关联产业广泛 第二节、产业投资导向

一、鼓励类

二、限制类

三、禁止类和允许类 第三节、产业机遇及趋势

一、政策机遇

二、资本机遇

三、技术机遇

四、未来趋势

第四节、投资机会分析

一、产业投资回报

二、投资潜力分析

三、内生投资机会

四、外延投资机会 第五节、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风险

25

二、政策风险

三、信用风险

四、技术风险

第六节、不同主体投资建议

一、投资者

二、被投资方

三、政府方面

第七节、区域投资建议

一、东部地区

二、中部地区

▄ 公司简介

中宏经略是一家专业的产业经济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成立多年来,我们一直聚焦在“产业研究”领域,是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产业咨询的专业公司。我们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投资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商业计划书、市场调研、IPO咨询、商业数据等咨询类产品与服务,累计服务过近10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并成为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长期的信息咨询产品供应商。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嵌入式软件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经过中宏经略咨询团队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数据采集等多项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专项定制课题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

26

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我们的优势

强大的数据资源:中宏经略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建成了独具特色和覆盖全面的产业监测体系。经十年构建完成完整的产业经济数据库系统(含30类大行业,1000多类子行业,5000多细分产品),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持续多年对细分产业市场的监测与跟踪以及全面的实地调研能力。

行业覆盖范围广:入选行业普遍具有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重组频繁等特征。我们在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还对其中重要的细分行业或产品进行单独分析。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任何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

内容全面、数据直观:报告以本年度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深入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有多位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创造力和建设意义的对策建议: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行业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 最新目录推荐

1、智慧能源系列

27

《2017-2021年中国智慧能源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微电网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小水电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波浪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3、智能制造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4.0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4、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8

《2017-2020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媒体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5、智能汽车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

6、大健康产业系列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7、房地产转型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房地产+众创空间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医疗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告》

29

8、城市规划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前景调查及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9、现代服务业系列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民营医院运营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体育服务行业深度调查与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会展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整形美容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30

上一篇:企业生产车间宣传标语下一篇: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细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