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的实践谈

2022-09-11

语感属于语文修养的范畴, 需要在长时间的语言学习以及规范化的语言使用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 语感具备明显的经验色彩, 语感较好的人能够在段时间内, 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刻感悟以及真正领会, 在语言文字方面显示出极高的敏感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笔者建议从以下几种途径出发, 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感。

1多样化阅读, 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 必须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过程中, 在阅读过程中从整体角度出发对材料进行把握和感知, 获得一些感悟, 在阅读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的语感, 便之接受情感的广泛熏陶。

1.1 表情诵读

朗诵是对语言的一种直接感悟途径, 通过朗诵文章, 能够真正体会语言中包含的抑扬顿挫之效, 理解其固有的节奏, 同时把握其整体文章结构, 从而顺利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时, 开始之时, 学生的情感很难进入到那种沉痛之中, 体会也只是浮在表层, 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也仅仅是把语速放慢些, 声音低一些, 没有从心灵上引起共鸣。 为了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沉痛之情,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再配上相应的表情。 像“站直身体”、“眼睁睁”、“哭泣”这些表情,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进一步感受理解, 再加上这段话的声调平仄大体协调, 语调有抑扬顿挫之美, 就把人们的沉痛心情随着语流呼出。

1.2 动情范读

语感的培养需要有一定的技法做支撑, 学生通过大量的文章研究和阅读, 能够挖掘和掌握到语言感知的各种科学技法。针对儿童学习群体, 模仿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 老师们通过技法性的范读, 能够激发学生模仿能力, 从而实现对其语感的科学训练。

1.3 媒介阅读

从大量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丰富的阅读量能够帮助学生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所以, 阅读教学中, 广泛而多渠道的阅读也是培养语感的佳径。 可让学生读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材料, 也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脑、朗读比赛、课外游戏以及听广播等各种阅读渠道, 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利用各种阅读媒介, 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 让学生在此之中形象地感悟语言。

2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增加学生的语感

语感的培养需要学生不断参与各种感觉实践, 从大量实践中慢慢积累形成,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实践途径,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 激发其想象力, 鼓励学生尽情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此前提下, 教师要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 帮助其正确培养语感。

2.1 科学创设语感情景

如《鸟的天堂》中这样写到:“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 到处都是鸟声, 到处都是鸟影。 就仅仅凭靠着文字, 学生很难直观形象的感受到鸟的多, 情景的热闹。 上课时, 教师运用多媒体, 在大屏幕上出示百鸟纷飞的画面, 配上音乐, 再加上鸟形态各异的图片, 从听觉感受、视觉、运动觉、空间等多种感受, 为学生创设出浓厚的情感氛围。 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境, 引起情感的共鸣, 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达到深化学生语感之目的。

2.2 引导想象

在针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要发散学生思维, 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形象化处理, 将文章中描述的场面想象成一个个电影片段, 映射在学生脑海中, 激发其想象力, 积累丰富的语感。 通过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有利于深入学生对文章知识的理解, 同时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和艰辛, 发挥良好的教育意义, 实现思想共鸣, 培养良好语感。

2.3 演示体会

语文不同于雕塑, 不同于刺绣, 也不同于盆景, 还不同于书法。 语文的课文是借助语言文字针对相关形象进行有效塑造, 具备较大的抽象性。 借助演示的途径, 能够把语言中所体现的意境与体验到的情感结合起来。 在教学《雷娃娃》“回来找娃娃, 娃娃不见了”一句时, 一位老师是采用了演示的教学手段。 教师让学生演出这种感觉来, 学生自由读到试演, 边揣摩边比较, 边体会, 在表演的学生十分的入境, 看演出的学生也十分的入情。 此时的学生体验与诗句结合起来, 体味到了诗的脉搏, 诗的意蕴, 诗的情感———生命。

3运用比较, 培养语感

3.1 换词比较

词语以及句子属于语言整体的主要构成部分, 通过大量的词语累积以及句子整合, 才能最终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举个例子, 针对《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 石级边上的铁链, 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真叫人发颤! ”中的“挂”字用得十分恰当和传神, 教师们可以让学生试着用“拉”或者“飘”字进行代替, 比较不同字眼所获得的表达结果, 使其领悟到改字的妙用。 让学生明白, “挂”字不但能够针对天都峰的陡峭特点进行精妙描述, 而且能够与后文中“攀”字相互呼应, 制造朦胧美的感受, 这种方式能够为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培养提供良好途径。

3.2 意境比较

比较是认识自然的一种基本方法, 比较也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 在阅读教学中, 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有些句子虽然并不深奥, 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 但却用得精妙传神, 耐人寻味。 通过比较, 学生懂得了即使是同一个词语, 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传达的感情也是不同的。 有了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敏锐的语感是不难培养出来的。

综上, 语感的培养必须要引导学生去感受, 通过各种方式, 多种渠道, 多种角度, 结合语文教学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的特点, 激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 更好地领悟语言的内涵, 把语文素质教学教育的根本落到实处。 实践证明,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以上几种渠道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收到了极大的效果。 当然, 培养语感的渠道还有很多, 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摘要:语感是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志, 是对语言的的一种敏锐性表现, 代表着人的真实语言能力。课堂上, 教师应精讲少讲, 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感训练, 发展学生的语言,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在阅读教学中, 要开通了多条渠道, 培养学生的语感, 使语感重新散发出它的魅力。

关键词:语感培养,朗读,想象,比较

上一篇:电解铝企业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分析及降低策略下一篇:房地产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