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道德经》俄译中的空缺现象研究

摘要:关于空缺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空缺现象作为两种语言文化中的不对应现象,鲜明反映了各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语言文化学视角下的空缺现象研究着眼于与民族文化有关的空缺现象,以此来描述和阐释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等内容。可以说,空缺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道德经》是我国现存的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作为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其内涵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在《道德经》的俄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空缺现象的翻译,如何最大限度地补偿这些空缺,成为了译者翻译活动顺利进行的一大难题。本文选取《道德经》俄译中的空缺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索罗金和马尔科维娜的空缺理论、语言世界图景理论、文化翻译观、异化与归化为理论支撑,借助归纳法、对比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本文展开研究。首先,本文依据索罗金和马尔科维娜的空缺理论归纳总结了《道德经》俄译过程中存在的语言类空缺和文化类空缺。语言类空缺主要体现在俄汉语言中非完全对应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方面;文化类空缺主要表现在《道德经》所体现的老子独特思想、周代爵位制度、“左”“右”观念以及一些颜色词和数字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上。其次,本文以语言世界图景为着眼点分别探讨俄汉语反映的世界图景完全空缺和俄汉语反映的世界图景存在差异或冲突两种情形下,《道德经》俄译本所采取的翻译方法,探讨其中的优劣得失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尝试提出《道德经》俄译中空缺现象的翻译策略。最后,在系统研究《道德经》俄译中的空缺现象后,我们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道德经》的俄译需要译者精确掌握俄汉两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等领域知识。第二,《道德经》俄译中与文化有关的空缺现象,其来源大致体现了两条途径:一部分为历史发展传承下来的民族独特文化;另一部分则来源于上古文化观念,经由老子凝练而变得更加鲜明和深刻。第三,对于《道德经》俄译中的空缺现象,俄译本采取了补偿和不补偿两种手段,体现了译者的两种翻译策略。总体上看,译者采取积极补偿空缺的策略,俄译本是成功的。第四,译者采取多种翻译方法对空缺进行补偿,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各有侧重。译本大致使用了音译转写法、直译法、意译法和替换法这四种翻译方法,并伴随着适当的注释、增译、减译等方法。第五,本文尝试从语言世界图景角度对《道德经》俄译中的空缺现象提出翻译策略,当俄汉语语言世界图景完全空缺时,主张“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当俄汉语语言世界图景存在差异或冲突时,我们主张语法类空缺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词汇空缺、修辞空缺以及文化类空缺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综上,本文的研究属于一次创新试的尝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道德经》的俄译及其他我国传统文化典籍在俄罗斯的传播尽一份绵薄之力。此外,本论文所用的语料也可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辅助。

关键词:《道德经》;空缺现象;翻译方法

学科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摘要

РЕФЕРАТ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

(二)对比分析法

(三)案例分析法

五、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创新

(二)研究视角创新

六、论文研究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语言学相关理论

(一)空缺理论

(二)语言世界图景理论

二、翻译学相关理论

(一)文化翻译观

(二)异化与归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道德经》中的语言类空缺

一、词汇空缺

(一)完全词汇空缺

(二)局部词汇空缺

二、语法空缺

(一)词法空缺

(二)句法空缺

三、修辞空缺

(一)俄汉语相似辞格

(二)汉语特有辞格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道德经》中的文化类空缺

一、民族心理空缺

(一)对“天道”的称颂与“圣人”的赞美

(二)崇尚阴柔

(三)谦下不争

二、文化储备空缺

(一)“尊左卑右”与“尊右卑左”

(二)周代爵位制度

三、文化象征空缺

(一)颜色词文化内涵

(二)数字文化内涵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道德经》俄译中空缺现象的翻译方法与翻译策略

一、《道德经》俄译中空缺现象的翻译方法

(一)俄汉语反映的世界图景完全空缺时的翻译方法

(二)俄汉语反映的世界图景存在差异或冲突时的翻译方法

二、《道德经》俄译中空缺现象的翻译策略

(一)俄汉语反映的世界图景完全空缺时的翻译策略

(二)俄汉语反映的世界图景存在差异或冲突时的翻译策略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接触网轨道交通论文提纲下一篇:音乐情感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