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知识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青少年性道德教育困境及小组工作介入研究 ——以深圳市C社区“知性少年”青春期性道德教育小组为例

摘要:随着青少年性不良事件的频繁曝光,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性教育的关注度也日渐提高,而性道德教育作为性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日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在当前青少年性道德现状不乐观,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缺乏的情况下,由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依托社会工作的助人理念、专业理论、实务方法,开展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困境及介入研究,或有助于缓解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困境,提升青少年的性道德水平。文章以深圳市C社区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的方法对青少年的性道德与性道德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青少年已有一定的性知识基础,且以性生理、卫生知识为主,性道德知识的占比较低,青少年的性知识来源于非正规渠道的较多,性知识正确性与否有待探究,青少年存在身心发育不平衡,对“早恋”持“无所谓”的态度等现象,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存在着青少年自我教育的能力较低,家庭性道德教育比较缺乏,家长性教育的能力有限,学校性教育的内容较狭窄,性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偏差性文化充斥市场,性道德教育环境失范等困境。性道德教育的成效关乎着青少年社会化的发展与健康人格的形成,笔者在问卷调查和性道德概念操作化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C社区青少年的实际情况,进一步选择了研究对象中的小学高年级青少年作为小组工作的实务介入对象,结合小学高年级青少年正处于或即将步入青春期发展阶段的特点,设计了涵盖性身心意识、异性交友观、性行为认知、性自我规范这四个影响青少年性道德形成因素的量表对青少年组员进行前测,并将这四个维度贯穿于“知性少年”青春期性道德教育小组工作中,对其展开干预和评估,以此探究小组工作介入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的成效。论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介绍了论文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意义,界定了主要概念,回顾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了研究的设计;第二部分是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描述了所研究社区的概况、社区青少年基本情况和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情况,并对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困境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小组工作在青少年性道德教育中的具体运用,首先介绍了小组的前期准备工作,随后介绍了小组工作方案的设计,接着对小组工作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描述,呈现了各节小组的介入和发展过程、小组氛围和成员表现以及小节的反思与改进计划,最后对小组工作效果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第四部分是青少年性道德教育困境及小组工作介入研究的反思;第五部分是结语。通过对青春期性道德教育小组的开展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小组工作的既定目标基本达成。青少年在参与“知性少年”青春期性道德教育小组中,对青春期阶段的身心变化认识加深,对异性交往的态度改善,对性行为认知程度提高,性规范意识进一步树立。小组工作对青少年性道德的介入行之有效,尤其是在青少年性身心意识的提高与性自我规范的养成等方面。于此同时,笔者也认识到受自身研究能力和实务能力的限制,为进一步缓解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的困境,促进青少年性道德水平的提高,在今后的青少年性道德教育介入实务中,可通过转变教育观念,以扫除性教育的盲区,通过设立社工专员,以推进性道德教育的服务,通过创新教育方法,以落实性道德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青少年;性道德;教育困境;小组工作

学科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学位)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主要概念界定

(四)文献回顾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3.文献简评

(五)研究设计

1.理论基础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4.实务方法

二、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一)C社区概况

(二)C社区青少年的基本情况

(三)C社区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情况

(四)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其成因

1.现存困境

2.困境成因

三、小组工作在青少年性道德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一)小组的前期准备工作

1.小组干预问题的分析和界定

2.小组的宣传与组员的招募

3.小组所需资源的协调

4.小组的前测及组员的基本情况

(二)小组工作方案的设计

1.基本理念

2.工作目标

3.整体设计

4.评估方法

(三)小组工作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1.第一节:启航青春

2.第二节:悦纳花季

3.第三节:珍贵友谊

4.第四节:生命体验

5.第五节:拒尝禁果

6.第六节:知性历程

(四)小组工作效果的评估和分析

1.过程评估

2.结果评估

四、对青少年性道德教育困境及小组工作介入研究的反思

(一)优势

1.发挥工作团队优势开展小组服务

2.通过小组内外联动增强实务效果

(二)不足

1.调研的严谨性有待优化

2.评估的科学性有待提升

3.服务的延续性有待增强

(三)建议

1.转变教育观念,扫除教育盲区

2.设立社工专员,推进教育服务

3.创新教育方法,落实教育成效

五、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上一篇:标准化技术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幼儿园教育评价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