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2023-05-24

第一篇: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坚持多管齐下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许业富

2006年第5期 ——社会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明确要求“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因此,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把握好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这个中心任务,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要主题来进行,力争到2010年基本解决我省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坚持开发式扶贫。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导贫困地区在国家和社会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下,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改善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基本收入来源,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也是扶贫开发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对丧失劳动能力,开发式扶贫不能解决其温饱的贫困户,要建立健全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动员组织党员干部包扶、能人大户帮扶,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坚持瞄准贫困群体。扶贫工作必须以人为本,每一项扶贫政策,每一笔扶贫资金,每一个扶贫项目,都要着眼于贫困人口受益脱贫。要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步推进,因村因户制宜,逐村逐户明确扶持措施。对贫困村、贫困农户什么时候脱贫,采取什么方式扶持,通过什么途径脱贫,都要制订具体计划和措施,任务要明确,责任要到人。要坚持群众参与的原则,把项目的选择权、资金的使用权、效益的享受权交给群众,真正使群众得到实惠。安排扶贫项目、使用扶贫资金,包括社会各界的帮扶措施,都要尽可能直接用于解决贫困户温饱、增加收入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

坚持整村推进。坚持以解决贫困户温饱为中心,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群众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发展社会事业为基础,以建立稳定增收产业为核心,以“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动力,每年在重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插花”地区确定1103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同时,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老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施“百千万”新农村建设工程(即抓100个重点村试点示范、每年推进1000个重点村建设、带动10000个村行动),到2010年,全面实现扶贫开发“三基本、两实现”任务,即到2010年全省基本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完成6425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基本解决行路、饮水、用电、上学、就医、通信、听广播、看电视等“八难”问题;实现贫困地区人平1亩高效经济林园,实现贫困地区每户有一项稳定增收的养殖业或其他

二、三产业经营门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

坚持产业化扶贫。一是以贫困户增收脱贫为重点,分区扶持产业发展。加大对老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拿出部分财政扶贫资金建立产业化扶贫担保金和风险金,扶持每个重点县发展壮大1-2个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主导产业优势和区域规模优势都比较突出的产业化扶贫格局。二是大力实施“银企合作扶贫”工程。组织全省100家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制定发展与信贷需求规划,积极与农行做好协商工作,搭建“银企合作扶贫”平台,推进实现银、企、农三赢。三是拓宽产业化扶贫领域。加大对招商扶贫、旅游扶贫项目的扶贫贴息

贷款力度,同时推进改革,积极扶持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项目。四是全面推行小额贴息贷款工作,切实解决好贫困户在发展生产中的困难,帮扶他们脱贫致富。

坚持实施“雨露计划”。“雨露计划”就是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省委、省政府确定“十一五”期间“雨露计划”的总任务是: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25万人,带动100万人脱贫。今年“雨露计划”转移培训3万名贫困劳动力安置途径,省扶贫办已与有关方面签订安置就业协议,并在每个市(州)认定一所职校作为省级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完善培训网络。各地要按照分解下达的任务,选好基地,认真组织实施。“雨露计划”实施对象是贫困劳动力人口,培训资金不能挪作补贴富裕户或关系户。各地要将中高考落榜贫困生优先纳入“雨露计划”,优先安置就业。这是解决贫困“遗传”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要借鉴宜昌市贷款培训、安置还贷、就业脱贫的经验,实行订单定向培训,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款从哪里还的问题,努力扩大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

坚持做好扶贫搬迁工作。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了“十一五”扶贫搬迁11万贫困人口的任务,并决定今年从财政预算中专项安排2000万元,另外筹措4000万元资金,再次把扶贫搬迁4万人作为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把这件实事办好,必须明确搬迁对象,制定安置方案,规范搬迁程序,落实搬迁资金,切忌搞形式主义,切忌搞高标准建房,切忌穷人的资金富人用。要探索多种搬迁安置方式,解决好贫困人口在迁入地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坚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一是要创新整村推进后续管理机制。重点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任务,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还要加强后续管理,巩固提高成果。建立后续投入机制,解决好少数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续建和完善一些标准不高的基础设施;建立产业发展的后续服务机制,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完善基础设施的后续管护机制,确保这些设施长效利用。二是创新“雨露计划”机制。以青华职校及其分校为龙头,网络其他培训安置就业渠道不畅的职校,组建“湖北雨露培训集团”和苏州英格玛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驻武汉办事处,负责统一招生培训、统一派遣就业、统一模式管理,提供“雨露计划”政策、信息等咨询服务,做好全省贫困学员的招生、就业中转等工作,同时建立“雨露计划”贷款助学机制,打造青华品牌,充分发挥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完善维权机制,由集团与用工企业签订相关协议,维护学员合法权益,并对安置就业的学员实行跟踪服务管理,定期回访,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处理,保证员工工资按时领,保险按时交,纠纷有人解。三是创新产业化扶贫反哺机制。这些年来,每年用于产业化扶贫的贷款在10亿元左右,特别是重点扶持了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理应从利润返还、安置就业、产业带动等方面反哺贫困农民。四是创新扶贫搬迁运行机制。要建立准入机制,不是贫困搬迁户,不能享受补贴;要建立约束机制,乡政府或扶贫部门要与搬迁户签订有关协议,明确各方的责任;要建立权益保护机制,处理好搬迁户原有的房产、土地等,防止产生纠纷。五是创新社会扶贫的组织动员机制。要建立联络协调机制,做好中直国家机关定点扶贫的服务工作,争取更大的支持;要建立督查通报机制,抓好各级党政机关对口帮扶工作;要建立激励和互惠机制,形成全社会扶贫合力。

坚持落实扶贫责任制。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老区贫困地区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十一五”扶贫开发的任务,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进一步明确目标,明确责任,制定实施方案,落实措施,做到责任上肩,任务到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坚持以扶贫开发为中心,把扶贫开发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建立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人,限期完成任务。针对“插花”贫困日渐突出的问题,研究出台《关于加

强“百乡千村”扶贫工作的意见》,加大“插花”扶贫力度。按照省委、省政府对贫困地区党政主要领导扶贫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的要求,定期开展检查考核,务求扶贫责任制落到实处。加大《老区条例》的执行力度,督促扶持老区建设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建立激励机制,对扶贫开发力度大、进展快、效果好的重点县市进行表彰,对工作不落实的提出批评,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系湖北省扶贫办主任)

第二篇:抓党建促扶贫 扎实推进村企共建工作

字数:2436 来源:民生周刊·学术版 2014年4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招远界河矿业有限公司把加强党建工作与推进村企共建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支部结对、党员帮扶"等活动,采取开发式、救助式等措施,扎实推进村企共建工作,初步形成了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源良性互动,使村企共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扶贫;扎实;建促

一、在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意义重大

(一)开展好党建工作是扶贫工作的关键。要切实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把和谐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党建工作中。近年来,界河矿业党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倡导的项目建设年活动,专门成立村企共建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帮扶计划,建立了扶贫包帮责任制,并积极落实相关责任,将任务直接分解到人,全面调度村企共建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了村企共建工作的顺利运行。

(二)抓党建促扶贫工作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基础。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农村的和谐稳定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招远市部分乡镇贫困人口较多、农民增收较难等问题,开展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致富门路,千方百计解决农村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三)搞好三个"结合",促进党建促扶贫工作见实效。界河矿业党委一是坚持资金帮扶与突发事件相结合,帮助辛庄镇做好禽流感防治工作。二是坚持资金帮扶与发展相结合。为了解决该镇的"燃眉之急",界河矿业拿出10万元帮扶资金协助镇政府上项目。三是坚持资金帮扶与长远相结合。界河矿业将择优选择部分在谈项目落户镇政府。通过开展抓党建促扶贫工作的实践证明,坚持以创新促发展,进一步抓住机遇,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

界河矿业党委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的总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组织和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工作,以农民群众满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了以"上下联创、示范带创"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狠抓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中,界河矿业党委通过参与、协调等作用,充分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扎实推进强机制工作。通过帮助农村党组织建立和完善村级"两委"运作运行机制和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健全和完善了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推行党务公开,规范了"一事一议"程序,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二)狠抓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切实抓好强素质工程。在坚持抓好思想理论武装的同时,公司通过采取定期举办培训班、选送村干部到大中专院校学习等方式,搞好村干部、农村党员的技术培训、学历教育,增强他们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能力,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教育和引导农村基层干部自觉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尤其是在矛盾比较突出的地方,更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做到公开办事、公正论事、公平理事、公道处事,塑造了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帮助农村党组织、党员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界河矿业党委积极探索村企共建的有效途径,帮助村级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探索发展途径,巩固发展成果。公司建立了主要领导与帮扶村委的联系制度,小组成员经常率领小组

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到该村走走看看,与陈家村委共同研究探讨农、林、牧、养等产业的开发等问题,研究农民致富与第三产业发展举措,给村委会出主意、拿点子,有效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建设和村容村貌的改善。

(四)狠抓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界河矿业党委做好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工作。通过充分发挥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努力培养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

三、坚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扎实抓好农村党建促扶贫工作的落实

坚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关系到农村的发展稳定,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要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做好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首要责任在各级党委。要认真建立和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界河矿业党委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和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的村企共建领导小组。该小组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直接纳入到责任制考核中,每季度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与公司季度奖金挂钩。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的开展,使双方都能充分发挥优势,以项目和产业为纽带,实现村企资源组合、优势互补、村企共同发展,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益和效率。

(二)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开展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中,要大力加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形成上级党组织关心下级党组织、党组织关心党员、党员关心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界河矿业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本,以抓好党建工作为突破口,把对口帮扶镇政府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立足政府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政策扶持为主导,以项目扶持为着力点,实行全面帮扶,使该镇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使村企共建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第三篇: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新华网北京1月25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但是,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人口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将扶贫开发工作摆到更加重要、更为突出的位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一、深化改革,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加广泛、更为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在全国范围内整合配臵扶贫开发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一)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中央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具体考核评价办法,并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同时,研究建立重点县退出机制,建立扶贫开发效果评估体系。(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统计局等。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二)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专项扶贫措施要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中央农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共青团中央、中国残联等)

(三)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工作基础上,普遍建立驻村工作队(组)制度。可分期分批安排,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把驻村入户扶贫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的重要渠道。驻村工作队(组)要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落实保障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实现驻村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四)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加大资金管理改革力度,增强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项目资金要到村到户,切实使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把资金分配与工作考核、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结果相结合,探索以奖代补等竞争性分配办法。简化资金拨付流程,项目审批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有效做法。加强资金监管,强化地方责任,省、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资金和项目监管,县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资金审计结果的监督,管好用好资金。坚持和完善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积极发挥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作用,加大违纪违法行为惩处力度。逐步引入社会力量,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纪委、监察部、审计署等)

(五)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加快推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规范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贫困村资金互助组织。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进一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推动金融机构网点向贫困乡镇和社区延伸,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加快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发展农业担保机构,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改善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等经营组织的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民政部、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国务院扶贫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

(六)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制度。充分发挥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在社会扶贫中的引领作用。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形成有效协调协作和监管机制。全面落实企业扶贫捐赠税前扣除、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等相关支持政策。支持军队和武警部队积极参与地方扶贫开发,实现军地优势互补。每5年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进行一次社会扶贫表彰。加强扶贫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国务院扶贫办、定点扶贫牵头组织部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中国残联、全国工商联等)

二、注重实效,扎实解决突出问题

针对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继续做好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就业促进、生态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整合力量、明确责任、明确目标,组织实施扶贫开发10项重点工作,全面带动和推进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一)村级道路畅通工作。按照《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村镇行政区划调整、易地扶贫搬迁、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村物流等工作,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和中小危桥改造,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到2015年,提高贫困地区县城通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比例,除西藏外,西部地区8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解决溜索等特殊问题。到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和通班车。(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

(二)饮水安全工作。继续全力推进《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实施,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到2015年解决规划内贫困地区剩余的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部等)

(三)农村电力保障工作。与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相衔接,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作力度。落实《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因地制宜采取大电网延伸以及光伏、风电光电互补、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分散供电方式。到2015年,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等)

(四)危房改造工作。制定贫困地区危房改造计划,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力度。明确建设标准,确保改造户住房达到最低建设要求。完善现有危房改造信息系统,有步骤地向社会公开。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到2020年,完成贫困地区存量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解决贫困农户住房安全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

(五)特色产业增收工作。指导连片特困地区编制县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规划项目进村到户机制建设,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受益度。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组织,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鼓励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探索企业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农户稳步增收。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应用。到2015年,力争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农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养殖、种植、林下经济、花卉苗木培育、沙产业、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到2020年,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不断提高贫困地区防灾避灾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完善流通网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

(六)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加强贫困地区旅游资源调查,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贫困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发挥精品景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统筹考虑贫困地区旅游资源情况,在研究编制全国重点旅游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时,对贫困乡村旅游发展给予重点支持。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搬迁、游牧民定居、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传统村落及民居保护等项目建设,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到2015年,扶持约2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扶持约6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

(七)教育扶贫工作。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科学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保障学生就近上学。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办好一批中、高等职业学校,支持一批特色优势专业,培育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教育对口支援机制,鼓励东部地区职业院校(集团)对口支援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国家制定奖补政策,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支持贫困地区初中毕业生到省内外经济较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接受教育。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都能接受适应就业需求的职业培训。继续推进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实施,不断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到2015年,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5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有较大提升,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培训就业衔接更加紧密,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继续教育服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高。(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农业部等)

(八)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健全贫困地区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加强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到2015年,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服务网基本健全,县级医院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逐步提高儿童医疗卫生保障水平,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获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

(九)文化建设工作。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效能,积极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统筹有线电视、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电视等多种方式,提高电视覆盖率。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主干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到2020年,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

(十)贫困村信息化工作。推进贫困地区建制村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带来的差距。整合开放各类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每个村至少确定1名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的信息员,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有关部门现有培训项目,着力提高其信息获取和服务能力。到2015年,连片特困地区已通电的建制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基本解决连片特困地区内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院校的宽带接入问题。到2020年,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宽带。(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等)

三、加强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更加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切实帮助贫困地区改变面貌,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一)明确工作职责。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臵,科学确定发展规划和项目,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干到底。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职责,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切忌空喊口号,不提好高骛远的目标,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关注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加大支持力度。中央和国家机关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认真贯彻扶贫开发政策,落实分工任务,积极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地区帮扶。东部各省(直辖市)在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本区域内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其开展扶贫改革实验,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加大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力度,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奖惩。加快扶贫立法,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法治轨道,确保长期化、可持续。

(二)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分类指导,以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组织编制规划,加强政策指导,强化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力布局、经济协作等事项的督促、衔接和协调,公共投资要向贫困地区倾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对本区域内贫困地区的扶贫脱贫负总责,逐级建立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组织制定贫困县、村脱贫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整合省内资源予以支持。各县(市、区、旗)党委和政府要采取措施,帮扶到村到户到人,把扶贫开发任务和政策逐项落到实处。

(三)加强基层组织。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到贫困村工作,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组)作用。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积累。尊重贫困地区群众在脱贫致富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四)强化队伍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力度,提高执行能力,重视扶贫开发队伍建设,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改进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总结推广经验,统筹各方面资源,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各级扶贫开发相关部门要加强思想、作风、廉政和效能建设,加强督促检查,认真履职尽责。扶贫任务重的县要加强扶贫开发能力建设,充实工作力量。扶贫任务重的乡镇要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扶贫开发队伍建设要适应精准扶贫工作需要。

(五)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宣传工作,积极宣传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战胜贫困的先进事迹,总结推广扶贫开发实践中探索的成功经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广泛参与扶贫开发事业,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

本意见所确定的牵头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于每年10月底前将贯彻落实情况报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汇总后报告党中央、国务院。

第四篇:柏杨街道四举措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一、强化精准识别力度,细化精准扶贫措施,提高扶贫精准化程度

一是准确采集农户信息,精准对象识别。2018年柏杨街道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原则,坚持“四进八不进”的识别标准,通过大走访大排查全面摸底核查,确保零漏评。

二是细化到户脱贫方案,精准到户措施。柏杨街道要求各社区坚持“突出帮扶、突出实际、突出增收、突出保障”的原则细化、规范到户脱贫方案。由驻社区领导、社区干部、结对帮扶人和贫困户四方一起研究讨论,据实修订了每一个贫困户的巩固方案,并根据方案的落实情况时时进行完善更新。

三是深入开展数据比对,精准对象甄别。将脱贫攻坚办数据与民政办、城镇办、社保所进行数据比对,核对柏杨街道建卡贫困户民政兜底、住房、患大病、安全饮水等情况,防止出现“数据脱贫”、“假脱贫”等现象,确保数据真实精确。

二、加强扶贫宣传发动,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一是柏杨街道不断通过组织社区干部大会、群众代表会、党员代表会、群众院坝会等形式宣传发动,让更多的群众了解脱贫攻坚工作,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组织开展扶贫政策下社区进基层活动,召开社区干部扶贫政策培训会、贫困户政策培训会,发放到户政策清单、扶贫政策宣传手册等形式,加强脱贫攻坚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

二是通过每个社区制作2条永久性宣传标语,悬挂横幅、制作永久性标语,街道制作宣传专栏等形式,营造全民参与脱贫攻坚氛围。

三、开展好“两个活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一是认真开展“五步感恩互动”活动。全街道四个社区在每个季度都按“五步感恩互动”活动的要求召开了群众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由扶贫干部讲政策、社区干部通报工作,群众实事求是反映存在问题、干部真心实意提出解决办法。

二是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街道扶贫办举办专题政策讲座,柏杨街道帮扶责任人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个月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一次,打一次电话,每年度进行一次节假日慰问,为贫困户制定一套增收措施,为贫困户做一件贴心的事。

四、强化帮扶力量,精准帮扶措施,确保帮扶行动取得实效

一是进一步加强结对帮扶工作,落细落实结对帮扶责任,加强贫困户思想素质教育,提高贫困户自生动力,提升自主发展意识与发展能力。

二是加强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管理和结对帮扶考核,确保结对帮扶活动落到实处。

第五篇:申论: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阜阳分部

推荐阅读:阜阳公务员考试网 阜阳人事考试网

2018安徽三支一扶考试内容-申论范文: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

区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2018年3月30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了2017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考核情况汇报会议,会议强调,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和挑战还十分艰巨,存在的突出问题仍然不少。一些地方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薄弱、公共服务不足,特殊困难群体脱贫难度大。因此,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必须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首先,要突出产业扶贫,发展县域经济,夯实促进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的产业基础。特困地区群众收入结构单

一、抗风险能力弱,遇到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困难问题,脱贫难巩固更难、一边脱贫一边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从现实来看,促进特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必须着力在培育增收产业上下功夫。一要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做大主导产业、做强县域经济,努力夯实支撑脱贫攻坚、带动群众增收的基础。二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厚植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林业经济、健康养生等绿色产业。三要因户施策发展增收产业,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富民增收产业,支持发展农业合作社、贫困户入股分红、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拓宽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渠道。

更多资讯请关注阜阳中公教育官微|阜阳中公教育官网

中公教育

上一篇:总体规划资料收集清单下一篇:招商银行信用卡对账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