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2022-10-09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一、

教学内容: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难点: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教具运用

一个苹果,一个量杯,一块石头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填空

6.7m3=(

)dm3=(

)cm3

2L=(

)mL

450mL=(

)L

0.82L=(

)mL=(

)dm3

提问:单位换算你是怎样想的?

2.判断

(1)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2)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3)一个量杯能装水1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mL。

(4)一个量杯最多能装水10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0mL。

(5)一个纸盒体积是60cm3,它的容积也是60cm3。

通过判断的练习,要让学生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39页教学例题6。

(1)出示一块石头。

提问: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把它捏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宽、高,就可以算出它的体积)

(2)出示一个苹果。

提问:你能求出这个苹果的体积吗?

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并汇报。

最优方法:把它扔到水里求体积。

(3)给每个小组一个量杯,一个苹果,一桶水,请大家动手实验,把实验的步骤记录下来,让学生分工合作。

(4)汇报试验过程,请一个组一边汇报过程,一边演示,先往量杯里倒入一定量的水,估计倒入的水要能浸没苹果,看一下刻度,并记下。接着把苹果放入量杯,要让其完全浸没再看一下刻度,并记下。最后把两次刻度相减就是雪花梨的体积。

即:450-200=250(mL)=250(cm3)

(5)提问:为什么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苹果的体积?学生展开讨论后并回答。

(6)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要注意什么?要记录哪些数据?(要注意把物体完全浸入到水中,要记录没有浸入之前的刻度和完全浸入之后的刻度)

(7)想一想,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把它们完全浸入水中。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41页练习九第7~13题。

第7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根据已知条件算出水深是13cm时水和土豆合在一起形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放入土豆后高是13cm,根据“底面积×高”的公式,可以求出放入土豆后的体积,再从中减去5L水,就得出土豆的体积。

第13题:一个大圆球加一个小圆球排出的水是12mL,一个大圆球加四个小圆球排出的水是24mL,这样可知3个小圆球共排出的水是24-12=12(mL),由此可得出3个小圆球的体积是12cm3,则1个小圆球的体积为4cm3,所以大圆球的体积为12-4=8(cm3)

第16题:这是个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弄清图意,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全班反馈时,可让学生说说思维过程。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都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计算中要多加小心。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排水法

把物体扔到水里,两次的体积差则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3 求不规则物体体积9-人教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五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理解等积变形,

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设计实验得出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两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总体积一水的体积与上升(下降、溢出)部分水的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两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对此种类型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解决。

难点分析

如何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它突破传统意义上解决问题等同于应用题的认识,要求学生将前面所学知识运用于不熟悉的情境中尝试探究出合适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因此本例题的学习也是学生解决空间与图形问题能力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设计观察实验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总结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加强学生灵活分析运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物体,像魔方这样围成它的每个面的形状是规则的,我们把它称为是规则物体,而像彩泥、梨等物体围成它们每个面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我们把它称为不规则物体。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abh,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又该如何计算呢?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将橡皮泥这样可改变形状的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求得体积。

彩泥可以通过等积变形捏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再量出它的长、宽、高就可以用体积公式计算出它的体积了。初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求像梨这样不可以改变形状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观察排水法求番茄这样不可以改变形状的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总结出数量关系式。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总体积一水的体积与上升(下降、溢出)部分水的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再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再运用数量关系式求这个梨的体积。

总结:用“排水法”测量梨的体积时我们用浸没梨后水的总体积减去原来水的体积就得出梨的体积,梨的体积被转化成了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引导学生再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引导学生对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

想一想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需要记录哪些数据?什么样的物体不能用排水法求得体积?那像乒乓球、冰块、海绵这样的物体还能用排水法求出它的体积吗?

请同学们思考、猜测并通过实验尝试去验证一下。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求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

2、在一只长5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体玻璃水缸中,放入一块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铁块后,水面会上升多少厘米?

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得出了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数量关系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总体积一水的体积与上升(下降、溢出)部分水的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整个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灵活分析,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式正确解决问题。

第三篇: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丁家中心校 李红梅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利用圆柱的体积来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 ,是学生在掌握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的。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将物体放入水中,通过计算水上升的体积,从而得到物体的体积。从显性方面来说,这是“等积变形”,从隐性方面来说,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学生把握这一数学的转化思想,不仅可以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也能以此类推,解决一大批这样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时,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显性联系上,更应把这种隐性的数学思想渗透在其中,从而让学生真正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土豆体积的试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进一步落实圆柱体积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操作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利用圆柱形容器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操作演示、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新授与练习有机的融为一体,做到讲练结合,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土豆、量杯、水槽、黄豆、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 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的立体图形,你们会计算他们的体积吗?(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2) 出示土豆,它的体积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师板书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老师先来讲一个故事,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个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

1、师讲《乌鸦喝水的故事》边讲边用课件演示 :《乌鸦喝水》 问: 你看到了什么?水为什么会上升?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和石块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问题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动力和源泉,问题是数学实践活动的核心。在此环节中,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情境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水为什么上升?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和石块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这样用数学自身的思考力度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实践探究、精讲点拨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想知道石块的体积是多少,有什么好办法,小组的同学一起说一说。

2、学生分小组讨论测量土豆体积的方法。(方案一:取水,测量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这样,就将土豆的体积转化成了圆柱的体积。方案二:在容器中装满水,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再将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说,制定测量方案,让学生学会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讨论方法的可行性,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新意识和方法策略意识有所增强,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选择有效的方法来测量土豆的体积。

4、讨论土豆体积的计算方法

小结:用底面积乘上升的水的高度就是石块的体积,或者用现在的体积减去原来的水的体积

(1)方法一:土豆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

(1)方法二:土豆的体积=现在的体积-原来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 比较、等活动,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得出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在同学的汇报交流中掌握了测量方法。】 5,出示例题: (师生共同完成)

四、分层练习,生生过关 (1)

五、拓展延伸 优化提升

1、智力大闯关

(1)第一关:想办法测量鱼缸的容积。 (2)第二关:想办法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 (3)你能用什么办法测出乒乓球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从测量鱼缸的容积到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再到测量不规则木块的体积,题目的难易程度逐步加深,让学生积极的去思考,去商量,去想办法。培养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要活学活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出示:数学万花筒

早在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就利用这种方法为自己解决了一个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万花筒,领略阿基米德的风采。

第四篇:《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会积极一些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具体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量杯、水、土豆、橡皮泥、苹果、梨、乒乓球等。

四、教学过程

课前

大家来听一首儿歌 ,放松一下

学生边观看《乌鸦喝水》视频边听儿歌。

(一)看图片,谈话导入

师:乌鸦投入瓶中的石子,形状大小一样吗,老师让你们计算石子的体积,会吗?

师指出:在生活中有许多像石子这样的物体,形状是不规则的,教师出示西红柿、梨、橡皮泥、苹果、石子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板书课题: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 出示例6:设法求出下面两种物体的体积

思考:橡皮泥和梨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相比有什么特点? ⑴探究橡皮泥的体积

教师出示橡皮泥,想:用什么办法可以求橡皮泥的体积? 学生汇报:可以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小组合作先捏,再测,最后计算出橡皮泥的体积。 指名小组汇报。(学生说数据,教师展示学生的橡皮泥)

小结:这种办法,我们称为变形法。我们把橡皮泥转化成了——(长方体、正方体)。转化后,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板书:V土豆转化、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相等) ⑵ 研究土豆的体积

师:橡皮泥可以通过变形求出体积,土豆、犁可以用这种方法求体积吗?为什么?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求出它们的体积? (排水法) ①指名学生说一说怎样操作。

师: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求出自己准备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提醒学生做实验时要小组合作,每个组分工合作:1号同学操作实验, 2号同学观察,3号同学记录,4号同学指挥协助并汇报。记录员要记录数据。 ②学生小组完成实验。教师巡视。

③小组汇报交流。说出是怎样得到被测物体的体积:

先在量杯里倒入一定数量的水,注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记录好水的体积,再把物体放进去,然后观察水和物体的体积,最后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师:为了检查大家是否掌握了这个知识,现在我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④课件动态演示求一个苹果的体积,边演示,边提问,适时板书。

求西红柿的体积实际上是求的什么?(上升部分水的体积)这个时候,西红柿的体积就转化成了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板书:V物体 = V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⑤教师拿起学生的实验杯子,让学生观察水位的高度,然后把杯子里的不规则物体拿出来,再让学生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得出结论:水面降低了。

师:少了的体积实际上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板书:V物体=V下降部分水的体积) ⑥考考你:如果量杯里如果量杯里装满了水,放入物体会怎样?(水会溢出)溢出的水的体积与土豆体积有什么关系?(板书:V物体=V溢出部分水的体积) 阅读与理解

⑦小结出:V物体= V物体和水- V水

师:像这种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求上升、下降或者溢出部分水的体积的方法,数学称之为排水法。(板书:排水法) 2..回顾与反思 :

(1)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要记录哪些数据?(依次引导出学生回答出三种方法所需要的数据:水的体积,放入物体后水和物体的总体积) (2)用排水法可以求出乒乓球和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要求学生说出原因,然后教师用乒乓球验证,最后课件出示答案。 (不能用排水法测量乒乓球和冰块的体积。因为兵乓球没有沉入水中而冰块又与水融合在一起了。)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 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出:V物体= 底面积×上升高度,教师板书。

2.前面这道题是二星级难度,下面是三星级难度的题,有没有信心完成?

在一个底面长3m、宽2m的长方体水池底部有一些鹅卵石,取出鹅卵石之后,水位高度从5 m降到3 m,取出的鹅卵石体积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最后小结出V物体= 底面积×下降高度,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小结出这两个公式可以统一为:V物体= 底面积×两次高度之差

四、拓展提高

一个长100cm,宽80cm的长方体水槽中,放入一个长方体铁块。铁块完全浸入水中时,水面上升了4cm。如果铁块的长是40cm,宽是20cm,那么它的高是多少cm?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两种方法都运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就是把不熟悉的转化成熟悉的,把复杂的转化成简单的。例如变形法是把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排水法是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物体体积。这个思想在我们数学上运用广泛,同学们以后还会遇到,希望它能带给大家更多地帮助,解决同学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变形法

V橡皮泥 = V长方体、正方体

转化

V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排水法

V物体= V下降部分水的体积

=V溢出部分水的体积

物体体积= 水和物体的体积 - 水的体积

= 底面积× 上升高度

= 底面积× 下降高度

= 底面积× 两次高度之差

第五篇: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活动的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四大领域之一,我们就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我进行了一堂求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活动的探究。这是学生在掌握了求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后,我在课堂上首先出示了土豆,鸡蛋等一些不规则的物体,问学生:“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能够直接算出来吗?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体积呢?”这一环节主要质疑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马上陷入了苦思冥想之中。

接下来,我在他们思考的时候给他们讲了一个阿基米德测皇冠的故事,结尾启发道:“阿基米德洗澡时看到人进入澡盆水往外溢,联想到测定固定物体体积的方法,你得到什么启示?”这一环节我主要起引导作用,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以学生喜欢的故事让孩子们能触类旁通,此时同学们再沉默了,他们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先在杯子里放满水,再放进土豆,看溢出的水的体积是多少,就土豆的体积。”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测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如果早出生几百年你们都是著名的科学家了,现在就让我们学做科学家分小组先估计土豆的体积再讨论测量方案,动手实验,最后全班汇报交流。”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们充满了自豪感,对接下来的活动保持着浓浓的兴趣。在活动的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做活动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空间。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我,发展智慧的舞台,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是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总之,在这堂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充分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去,回归生活,还原了数学本质。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进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上一篇:办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下一篇:班级管理课程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