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管理论文

2022-05-11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国际商务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中国入世,在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校国际商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更新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篇:国际商务管理论文

我国企业国际商务经营与跨国管理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扩大和加深,使得国际商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国际商务经营和管理的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企业国际商务经营和跨国管理进行本土化研究,并提出对策,为推动我国企业国际商务经营和跨国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跨国企业;国际商务经营;跨国管理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跨国经营指以跨国公司或跨国企业为主体,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主要方式的一种跨越国界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由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起步较晚等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但是,近些年以来,我国企业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企业的跨国经营得到迅速发展。

第一,国有企业是主力军。从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上榜的中国企业来看,国有企业拥有着雄厚的资本和成熟的管理体系。在2020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大陆(包括香港)有124家企业,加上台湾地区企业,上榜中国企业达到133家,其中48家央企、32家地方国企,28家民企。中国上榜企业数量中,国有企业占了将近75%,国有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是主力军。

第二,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民营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跨国经营水平,发展势头良好。2019年世界500强中,内地的民营企业有22家。2020年世界500强中,我国民营企业有28家,民营企业数量保持稳定增长。华为作为我国实力非常强的民营企业,排名从2019年的61位上升到49位。尽管遭遇各种挑战,但华为仍然保持了上升势头,收入高达124.316亿美元。除此之外,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和小米等企业也表现突出,排名也较去年有较大提升,其中阿里巴巴上升50位,提升幅度最大。

第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水平增强,跨国指数稳步上升,国际商务经营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根据《2020中国100大跨国公司榜单及分析报告》,2020中国跨国平均跨国指数为16.10%,比2019年提高0.14%,比2011提高3.86%。并且,腾讯、华为挺进前十强,足以见我国跨国企业不断崛起。

二、我国企业国际商务经营和管理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和管理优势

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企业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享受每个成员国提供的最惠国待遇,并出口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许多国家逐渐放松了垄断行业的管制,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我国企业的跨国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2. 为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政府部门发布了《境外投资年度联合检查暂行办法》及有关文件,加强了对跨国投资企业的经营、监督和管理工作。此外,還有税收减免政策。国家的这一系列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进行跨国投资、开展跨国经营。

3. 融资环境持续改善。我国的商业银为企业跨国经营开拓国际市场提供金融支持,我国公司的国际经营的金融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跨国经营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健全和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开展国际业务运营和跨国管理。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并没有注意这一点。在推进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时,并没有制定完善经营管理体系。当发生国际贸易争端、贸易摩擦时,往往会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本土化”运营,对目标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政策、法律等方面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因而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一些企业在推进国际化战略时,不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缺乏具备较强的国际商务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这样必然会影响着企业国际商务经营及跨国管理成效。

2. 缺乏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理念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在国际商务经营与跨国管理方面,要想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就必须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积极转变创新经营管理理念。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国际经营与管理这方面观念比较滞后,尤其是在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但是一些企业在国际商务经营与管理中并不重视技术的创新和品牌的打造,依然把关注点放在销售方面,因而在国际商务经营与跨国管理方面,我国企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

3. 经营管理模式过于滞后。企业在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该要尽快适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求,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方面缺乏效能性和合理性,很多企业因为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查和剖析,导致出现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另外,部分企业不重视运用多样化模式来打开国际市场大门,比如在进入国际市场时,不能灵活使用投资进入式与契约进入式两种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企业国际商务经营及跨国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和管理的本土化研究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和管理本土化的必要性

1. 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竞争力。跨国公司可以利用东道国的成本优势,一方面,实现采购的本地化,可以用较低的价格获得高质量的资源,由于缩短了运输距离从而节约物流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实施人力资源本地化不仅可以降低员工的就业成本,还可以节省了外派员工高昂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获取利润的空间,从而增加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另外,为了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东道国通常给予跨国公司国民待遇,使跨国公司获得税收政策上的优惠。

2. 适应东道国环境,抢占市场。跨国公司实行生产本地化时,通常会伴随着营销本地化。当地生产的产品可以跨过东道国设置的贸易壁垒,可以直接进入当地市场,并与当地企业公平竞争。此外,本地生产的产品直接在本地市场上销售,缩短了市场反馈的时间,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及时进行调整营销策略,从而抢占了东道国的市场。

(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和管理的本土化措施

我国跨国企业在打好牢固的国内市场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把握好各方面的机会,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跨国经营之路。

1. 人力资源本土化。企业之间的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从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和各级管理工作,都离不开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人力资源的本地化是指跨国公司雇用当地人员在东道国担任公司职位,这样不仅节省了聘用海外人员的高昂成本,而且还能从本地人那里更快地熟悉情况并更多地了解本地市场环境和消费习惯。通过人力资源本土化,有助于公司融入当地环境并掌握市场特征,从而帮助公司获得竞争优势并维持高质量的发展。

2. 产品和研发本土化。产品和研发的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在国际商务运营和管理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公司需要参与本地生产和供应链的各个方面,加强与东道国的采购渠道和合作网的建设,仔细分析当地市场环境,根据东道国的市场需求和普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并通过东道国的市场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从而开拓本地市场。

3. 营销方式的本地化。营销方式本地化是跨国公司根据东道国的环境和市场来适应当地消费者习惯的一种营销。通过调查并了解东道国消费者的习惯和偏好,认真分析东道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法律、政策等,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获得消费者信任的同时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4. 企业合作共赢本地化。目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已成为全球企业的共识。企业的合作共赢本地化是与东道国的相关公司合作,企业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还借外力弥补不足,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三)我国企业的国际商务经营与跨国管理的建议

1. 引入和培养相关跨国管理的人才。在拓展海外业务的阶段,无论是背景强的大型企业还是相对弱小中小型企业,都有必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设立相应的“海外业务部”。专门负责国际商务经营和跨国管理工作,配置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赋予他们相对应的职能,精简人才结构,并招聘更多高质量、有能力和经验丰富的跨国管理人才,以使公司在国际业务运营和跨国管理中具有强大的组织水平。此外,还要制定完善的薪酬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员工能够在企业工作中找到幸福感、成就感,这样能够让员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和投入到工作去,使员工能够继续为促进公司的跨国运营和管理不懈奋斗,从而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动力。

2. 经营和管理模式积极创新。在国际市场上,企业在开拓业务时,应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战略,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越多样化,就越表明企业拥有的发展空间将越广阔,比如,在国际贸易时,可以使用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利益。同时,为了更好地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能力,做好国际市场营销管理的工作,如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产品促销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3. 对国际局势密切关注和预判,及时作出针对性的战略调整。2020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使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加速演变,世界进入动荡的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已严重威胁着各国人民的健康,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动荡不定的因素明显增加,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博弈加剧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正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从华为事件和TikTok事件表明,我国跨国企业的海外市场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我国的跨国企业领导层要加强对国际局势的研判,要有應对政治风险的意识,主要体现在人力和战略两个部分。在人员储备方面,需要配备政策研究人员和政府关系经理,政策研究人员进行政治风险的预判,政府关系经理负责先发制人的游说,当出现问题时,及时作出针对性的战略调整,这是不能等到企业把业务做好了之后再去考虑的事情,相反,必须从一开始就在公司战略层面进行考虑,应该有专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负责此问题,并且配备足够的资金,这样才能减少国际局势动荡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四、结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创造了机遇,但是,我国的某些国际商务经营和跨国管理仍然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应认真对待尚未做好的领域,重点应放在创新业务管理理念、完善经营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同时加强对国际局势关注和预判。只有这样,跨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才能屹立不倒,找到属于自身的位置,同时也使得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刘海月.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分析[J].学术交流,2009(08):67-70.

[2]雷方.企业国际商务经营及跨国管理[J].中国商论,2018(01):72-73.

[3]娄燕儿.我国企业的国际商务经营与跨国管理分析[J].质量与市场,2020(09):68-70.

[4]李富昆,刘玮.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本土化战略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07):212-213.

[5]刘海艳.国际商务经营及跨国管理策略[J].冶金管理,2019(07):126-127.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肖美妮

第二篇:《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随着中国入世,在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校国际商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更新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际商务管理 课程改革 改革措施

一、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意义

《国际商务管理》是一门阐述各类跨国经营活动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在国际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处于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基础地位。随着中国入世,在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校国际商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对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重新审视,挖掘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教育内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因此,更新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国际商务管理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由于本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新设课程,在我院只有2年的教学实践,目前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因而无论从教学环节的组织还是教学经验的积累方面都存在着不完善,急需在今后的建设中加以改进。

(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商品、技术、资本及劳务的国际流动推动着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商务活动也因此得到长足发展,有关国际商务的理论与实务显得越来越重要。因而作为国际商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应加大相关内容的含量。

(二)与教学内容配套的扩充性教学资源还不够全面系统,教学辅助资料还不完备,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尤其是网上教学和辅导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提高,并在实际教学中得以贯彻和应用。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尽管我们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一些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做好平时作业和单元测验。但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尚需在改革过程中逐步规范和完善。

(四)由于开课时间短,因而对于本课程教学的理论学习还有待长期深入地进行,教改内容还有待进一步论证扩展,突出重点,集中优势,开展专项深入的研究,还需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素质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而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强烈的创新思想和创新精神,充满活力、团结合作的学术梯队,是本学科建设的基础。为此本课程组拟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1.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完善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同时加大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力度,给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2.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定期聘请国内外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为教师开展学术专题讲座,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开阔视野。

3.重视并组织好教学科研研讨会。在进行教师教学科研方向科学合理定位的基础上,以课程组为单位,定期开展教学和科研经验、成果、动态方面的交流探讨,相互切磋,实现科研与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在科研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

4.增强任课教师的商务实践能力。由学院安排任课教师到各外贸公司、银行机构、大中型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任课教师的商务实践能力,使之在课堂教学中更充分地把国际商务基础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提高教学效果。

(二)整合教学内容。国际商务作为一门课开出,即使是在发达国家的著名商学院也是1970年代后半期的事。而近三十年恰恰是国际商务活动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段时期,尤其是200l年,我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之后,新的经营理念层出不穷,企业的经营手段和方式花样翻新,管理上也是新招迭出,这对课程内容的稳定性提出了难题。《国际商务管理》作为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由于其本身涵盖了国际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投资、跨国经营等诸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为避免将上述内容简单重复和相互脱节,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已经过时的内容及时进行更新,随时补充最新的理论与实务成果,加大时代感强的教学内容的容量。如按照国际商务发展的最新动态,加大了国家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部分的实践内容,并要求学生就此项内容完成课程论文。同时根据我院教学计划的设置,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本课程内容重新整合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对本书的研究内容和框架进行了介绍,使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篇,主要围绕跨国经营中涉及的理论进行系统的讲解,其中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并详细讲解了国际竞争力理论。同时对国际商务的大环境以及跨国经营中所涉及的文化、法律、政治环境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商务活动篇,包括企业国际化通常采用的方式、国际商务市场的拓展、各类商务经营活动,如跨国经营中涉及的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的进出口实务、国际商务活动的主体跨国公司及其国际投资活动以及企业国际化过程。第四部分为商务管理篇,包括跨国经营战略、国际财务管理等内容。在整合过程中将第11章中国企业的国际经营整合到第二篇商务活动中,将第6章国际经营战略部分整合到第三篇国际商务管理中。这样可以让学生以更广阔的视角系统全面地了解国际商务的基础知识。

(三)加强教材建设。国际商务学是20世纪50年代才兴起的一门学科,其体系尚未成熟,加之本学科涉及面广,不同学者往往根据自己研究的兴趣和重点的不同而强调其不同的侧面。在国内外国际商务学教材中,缺少被各方面公认的权威教科书。因此教材建设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尽量选用有权威性、代表性的标准教材,并随时关注国内外国际商务的发展动态,及时补充最新教学资料,不断加强配套教材的建设,逐步开发符合大纲要求的、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案例集、学习指导书和声像资料等。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优化、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效果的保障,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本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加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建设,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努力使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教学模式也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通过课程规划的实施,提高教师素质,整合教学团队,优化课程体系,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尤其是在实践教学、辅助教材、习题、案例、教学参考书等方面形成系统化,把课程建设与提高教学质量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苗红,关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经济师,2005.(9).

[2]李画画,顾立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1期).

[3]韩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教学研究,2005.(5).

作者简介:

张军,女,山东沂水人,辽东学院经济学院国际贸易系,硕士。

作者:张 军

第三篇: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管理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个行业都开始进入改革阶段,经济全球化发展,让国际商务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的趋势下,因文化差异产生的企业冲突也越来越频繁,本文主要從文化冲突、文化内涵出发,探讨了国际商务的跨文化管理,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国际商务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国际商务 跨文化 管理

经济全球化是信息时代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化经济开始逐渐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国际商务开始呈现出软硬件分化的情况,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全球范围内的跨国组织开始创新企业结构,研发新的管理方法,商务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也开始朝着趋同性发展。但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国家之间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对软件应用产生了极大影响,并且伴随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很多国家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开始为了实现国际商务跨文化管理而努力。

1 跨文化管理的基础知识

(1)文化冲突。降级全球化让国际商务得到了发展,文化冲突成为了阻碍经济融合的重要问题,这种问题主要产生于不同国家地域之间因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商务交流问题,但还有几种出现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整合过程中,一旦在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和误解。就会让很多国际商务的企业公司在进行商业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文化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对交流方向和内容都产生困扰。例如: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在与跨国合作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交谈时,第一次见面,日本企业负责人为了表示友好为西方企业的管理人准备了一种珍贵的茶叶,但是西方石油企业的负责人因为受到企业的强制管理,拒绝了日本方面的礼物。但在双方第二次碰面的过程中,日本企业为了迎合西方负责人的爱好,又准备了一台小型冰箱作为礼物,在西方的负责人拒绝后。第三次碰面,日本方面直接准备了一个具有高价值的古董,在双方深入探讨了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才明白,日本人在进行商业交流前一直有着送礼的传统,在日本方面工作人员的观念里,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在短时间内与其他企业建立起友好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受到对方的反复拒绝后,认为是诚意不够的日本企业,开始逐渐变更礼物。由此可见,双方文化差异会对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产生很大影响,想要实现谈判的稳定性,需要充分的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这对合作的双方企业稳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非重要作用。

(2)文化研究层次。企业在处理国际商务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企业员工突然改变所处的文化环境,而出现交流方式应用不准确的问题,使双方之间出现误会,或者产生交流问题,出现企业规划不认同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发生很容易让参与交流的员工逐渐衍生出抗拒情绪,甚至因为一些误解对国家文化归属感的渴求变得越发强烈。员工一旦出现不良的情绪,就会丧失自信心,出现不同层次的职能降低,不利于员工能力的体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想要让员工战胜文化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恐惧,就需要对自己国家现有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解,明确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结合自身的发展条件对交流形式进行深入探讨。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获取不同的感受,正确的看待自身的文化演变,通过换位思考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2 国际商务中跨文化管理的必要性

(1)经济全球化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这也意味着社会的发展也向着世界化进行,交通运输越来越便利,加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情况逐渐呈现出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条件下,生活在不同地区和接受不同发展文化的人们,需要在建立政治文化的同时,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增加对其他地区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交流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经济发展情况各不相同。经济是一个多主体的发展形式,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相互依偎,互相进步,单独的经济个体很难在经济发展的环境下独立的进行生存和延续,世界发展让经济市场变成了一个集信息和成果进行共享的整体,这让不同国家的人们在拥有一定的生存条件后,因为自身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引发了一系列的文化冲突,但跨国文化交流所显示出来的经济发展优势完美的体现出了其建设的必要性。

(2)信息网络化交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成为了社会建设的前提,人们也逐渐在这一发展环境中逐渐改变了两者之间原有的交流形式,国际商务的管理和控制也在这一环境下发生着改变,国际商务的发展不能单单局限在企业之间的客观交往上,需要在进行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及时的进行交流,改变原有的网络交涉内容,实现对产品研发设计理念的实时互动,想要实现这一发展环境需要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例如:美国的一软件公司,在电脑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因为所处的地域不同,需要由韩国的技术人员进行解决,并且熟练的使用数字加密文件,将解决方案和解决过程发送到美国总部。网络交涉的缺点就在于,因为双方之间都是通过网络进行沟通的,所以没有办法观察到企业相关人员在互动之间的动作和表情,只能凭借猜测和臆想来判断解决方案是否得到了认可,企业的发展需要尊重其他国家文化的发展形式,通过无差异交流来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

3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文化差异

(1)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作为基础,国际商务活动的跨文化管理需要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结合学员的基本情况来设计不同的交流策略,文化差异性减小需要通过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来作为教学引导方式,只有保证企业的子公司能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展,才能进一步了解当地文化。例如:美国公司想在日本建立国家子公司,需要充分的关注到当地的文化发展和生活内容,充分的了解不同国家存在的文化差异,严格的按照自己原有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行生活。

(2)跨文化领导控制。企业想要实现长足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企业领导体系,提出一个悠久的历史话题,人类的活动需要领导,领导的作用能够让事业变得更加系统性、规范性,当前我国社会上对领导这一概念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这就需要不同国的专家学者结合自己对工作的研究和理解来对领导这一概念进行定义。因此,国际商务的跨文化管理过程中,领导者需要具有优秀的管理能力,具备一些常见的知识内容,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来实现发展目标。

4 跨文化管理在国际商务中的应用

(1)尊重文化的差异。国家之间在长期的发展和建设過程中,普遍存在着文化差异,这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发展形象,是随着文化发展不能被消除的内容,同时,企业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承认文化差异,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和升华来了解现有的文化发展形式,树立企业跨文化管理理念的重要实施标准。需要明确的是跨文化管理和控制,并不意味着改变他人的文化观念或者是文化入侵,而是需要在不同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建立有针对性文化融合方案,解决不同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问题,明确文化融合的根本要求和具体方式。国际商务公司想要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需要充分的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努力发掘文化中存在的可取之处,对跨文化管理内容进行具体化思考,明确可能产生的文化影响,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避免因文化差异产生不必要的误会,造成经济损失。

(2)提高国际员工文化适应力。国际商务的跨文化管理是多方面的企业管理,其中对企业员工的管理和培训是重要环节,跨文化管理面向的主要人群一直是企业的员工,员工是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因素,跨文化交流也是由员工进行的,可以说国际商务的主体是员工。企业之所以会进行跨文化管理,主要的目标就是促进文化融合,减少文化发展差异,这也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成员文化适应力的提升,是完成企业管理目标的重要条件。文化发展形式要让员工能力直观的理解和接受,并且可以作为员工商务谈判的基准,国际商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必须对员工进行跨文化管理,优化员工的思维形式,实现文化融合,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并不能直接消除文化差异,只有做好人员的管理,通过工作人员来实现跨文化的交流,才能保证文化的长久发展。

(3)整合合资企业的文化差异。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式下,东西方企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西方国家所采用的跨文化管理形式是直接将总公司的发展文化传达到子公司,虽然子公司才是实施文化交流的个体,但是其只能被动接受总公司的文化建设。还有一种管理形式是在企业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保留总公司原有的文化建设,还需要保留公司建设的本土文化,通过合理的分析和应用让两种文化能够实现共同生存和共同进步,在长时间的磨合下实现共同升华。还可以通过总公司和子公司文化相融合的形式,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创建新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跨文化管理形式能够让企业尽快地适应当地的建设发展环境,使此案管理模式相互融合。国际商务跨文化管理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国家文化,企业需要对不同地区的经营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具体的方式分为凌驾、折中和融合,凌驾指的是母国扮演统治者的角色,决策需要受到文化的支配。折中指的是忽略文化差异,求同存异,融合指的是不同的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和认可,在互相补充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组织文化。

5 结语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文化差异一直是制约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企业开始向文化整合进行努力,这也让我国在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条件下,想要积极的面对文化冲击,适应信息网络化发展条件变得越来越困难。其中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发展问题也需要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解决,降低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实施的影响,结合企业的发展条件和优势,对跨文化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实现文化融合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任长江.文化价值观在国际商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纳税, 2018(8).

[2] 陈曦.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管理再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

[3] 周夏.国际商务活动的跨文化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6(14).

作者:陈香

上一篇:设施农业毕业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