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全球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低碳全球范文

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与碳预算 李伟

【专题名称】国际政治 【专 题 号】D7 【复印期号】2009年12期

【原文出处】《国际展望》(沪)2009年2期第69~81页

【英文标题】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Low Carbon Economy and Carbon Budget 【作者简介】李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系讲师

【内容提要】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及碳市场的发展,碳预算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管理工具的地位凸显。论文探讨了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下碳预算的基本特征、目标、地位和作用,以及碳预算与财政预算的区别与联系。

【关 键 词】气候变化/碳预算/财政预算/低碳经济/碳市场

一、引言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头号问题,世界舆论普遍认为“气候变化是人类2 1世纪最大的挑战”,联合国也把气候变化问题作为首要议题之一,潘基文秘书长认为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亚于战争和冲突”。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和公民社会的主流议题,国际社会日益频繁的多边或双边活动,如达沃斯论坛、G8+5峰会、中外领导人会晤、APEC峰会,都把气候变化作为重要议题。联合国召开特别会议,美国则召集世界主要经济体首脑会议,专门讨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2007年12月,各国代表又在印尼巴厘岛就气候变化政策进行讨论和谈判,形成了后京都路线图。2008年波兹南会议取得预期成果,世界将在2009年底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COP15)上制定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框架机制,并决定2012年以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制度。

2007年初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使气候变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IPCC报告进一步从科学上确认了人为活动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报告发布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在发展低碳经济,以市场机制为主的一些制度的理论设计和实践方面,出现了突破性的变化,为全球气候应对变化政策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碳市场、碳税、碳金融等工具或机制发展尤其迅猛,这些工具是人类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在全世界采取的以市场价格机制为基础的措施与方法,是促进人类社会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工具之一。

碳预算是这些市场工具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基础。联合国《2007/2008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制定有关可持续碳预算的政策,在所有发达国家制定国家碳预算,以1990年的排放水平为参照,减少排放总量,并将这个目标纳入国家立法;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国家碳预算目标一致的税收或者碳市场的限额—排放交易计划确定碳的价格;以市场价格信号调节市场主体的碳排放行为,才能够真正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碳预算不仅仅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而且已经与一国财政密切联系在一起。2008年11月26日英国在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了《气候变化法》,2009年4月22日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依照《气候变化法》的要求公布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碳预算”,该预算将应用于英国经济的各方面,并将加强英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的力度。这意味着今后英国政府的每项决策,都不仅要考虑金钱上的收入和支出,还要考虑碳的排放和吸收。

二、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 (一)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1.气候变化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头号问题。IPCC第四次报告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v上升到2005年的379ppmv,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温度升0.74度,并预测未来100年仍将上升1.8至4度,近50年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可能性提高到90%以上。报告进一步从科学上确认了人为活动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约17cm,今后100年内仍将上升18-59cm。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农业、水资源以及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都会产生广泛、深远和复杂的影响。气候变化将增加自然灾害,数十亿人将受到影响,上亿人将面临饥荒的威胁。如果温度升高超过1.5-2.5度,20%-30%的动植物物种将面临灭绝的危险。

2.气候变化的特点具有不可逆性、全球性和不确定性,短期内人类发展将可能减缓。

不可逆性。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都是不可逆转的,它们在地球大气中存留时间可长达几个世纪,对气候系统的影响也是如此。许多其他环境问题造成的破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但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破坏不仅可能给目前的弱势群体造成延绵数代的危害,还可能在遥远的将来对整个人类造成危害。所以温室气体减排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全球性。温室气体聚集产生的气候作用力虽然影响可能不同,但是没有国界之分。一个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存入大气中后,将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并不是跨界污染的唯一形式,但气候变化的规模和范围大得多。任何一个国家,单独行动都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

不确定性与灾害。气候变化模式旨在研究可能性,而可能性意味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再加上子孙后代面临的灾难性风险是我们进行减排投资,防止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

短期内人类发展将受到较大影响,但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长期人类发展将承受灾难性的影响。21世纪,人们也许能够不惜一切代价保护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和曼哈顿岛,使其免受海平面上升带来的灾害。但海岸防洪并不能拯救亿万生活在孟加拉国、越南、尼日尔或尼罗河三角洲人们的生活和家园。紧急采取气候变化方面的减排措施能够降低21世纪人类发展倒退的风险,但是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大都要在2030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为了在此之前降低人类的成本,我们要支持适应气候变化的活动。

3.极端气候事件的危害越来越大。目前证据清楚地表明,气候变化将增加人们面临的气候灾害的风险。2000年到2004年,报告的气候灾害平均每年多达326起,每年有约2.62亿人次受到灾害影响,比1980到1985年的灾害数量增加了一倍多。

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包括:全球性的水资源短缺,许多国家面临更加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居住环境不断恶化,人类社会遭遇的环境问题可能因为高温多雨而加剧;经济损失加剧,降雨模式发生变化,全球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比20世纪50年代多5倍;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导致地球两极冰雪融化,高山冰川萎缩,海平面将上升到威胁沿海地区人类生存的地步,海啸更加频繁;热浪袭击增加,各地区高温、干热引发的森林火灾等事故将不断出现;人类健康受威胁,许多通过昆虫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范围将扩大,极地冰雪融化可能释放史前病毒;物种变化加剧,生物物种活动范围的迁移将导致生物链混乱。

IPCC①的研究表明,如果维持当前的生产生活方式,能源消耗方式不变,能源技术革新的速度不变,到205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50ppm,比当前的380ppm高出45%,气候变化会更加猛烈。到210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到达920ppm,比当前高出1.42倍,而且危险的变化趋势将持续发展下去,气候变化的模式可能完全混乱,地球将有可能变成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能源,改善土地利用方式;需要综合考虑能源安全、节能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其中,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低碳经济的有效方法,持续发展是低碳经济的根本方向。我国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多种资源,各种能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用途,未来发展低碳经济,我们要根据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建设一个低碳能源有机体系。

气候变化议题涉及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利益,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目标是为了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气候政策对国家利益具有长期的重大影响,会给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带来结构性影响并可能带来严重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所以各国为保护自身利益,在义务分担和实际行动中又充满竞争与冲突。如围绕2012年后第二承诺期的谈判,各国就纷纷在举旗帜,抛方案,争夺主导权。②欧盟是《京都议定书》最坚定的支持者,力主把“气温升高控制在2度、大气中温室气体控制在450—550ppm”作为全球目标,极力推进全球碳贸易市场,坚持2012年后强制性减排,以领导者姿态,不断提出更高的减排目标。美国过去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一贯比较消极,最近态度发生转变,现任总统奥巴马及国务卿希拉里对应对气候变化表现积极。美国签署了多个双边或多边气候变化合作协议,意图争夺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地位,同时对中、印等国施压,以谋求自身最大利益。日本在气候变化领域中的立场游离于欧盟和美国之间,2007年以来表现积极,前首相安倍发表《美丽星球50》,提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前比目前减少50%,并提出2012年后国际框架的三原则:即所有主要排放国必须参与,框架必须灵活多样并且考虑各国的具体情况,框架必须通过节能等技术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取得平衡。此外,由于气候政策对公民个体、家庭及不同区域的利益同样具有长期的重大影响,所以气候变化不仅是国际政治、外交的主流议题,同时成为各国国内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重要议题。

气候变化不仅仅是环境问题,还是发展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发展物质文明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是一种资源耗竭型、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世界人均能源消费与经济发达水平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这已被各国发展历史和趋势所证明,但如果继续按照传统增长方式发展,就会伴随着人均能耗增加,在常规能源持续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引起不可预见的严重后果。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大趋势,开创一种低资源消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必然选择。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国际热点和全球新趋势。英国提出到2050年建成低碳经济社会。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正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投入巨资开发利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德国环保技术产业有望在2020年赶超传统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美国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投入巨资研发从生物燃料、太阳能设备到二氧化碳零排放发电厂的环保技术。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从传统高能耗高物耗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桥梁,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才能实现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真正发展。如果世界人均消费达到美国的平均水平,人类需要6个地球,即使达到日本的平均水平,人类也需要2.5个地球,但是如果达到中国的平均水平,只需要0.9个地球。对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传统的发展道路已经走不通了,强行推进,不仅会带来本国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还会导致国际市场资源的激烈竞争,造成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问题,是不可持续的。

低碳经济是一种跨越式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早期,经济增长几乎都会带来能源使用的增加。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起来后对能源的需求又会进一步提高。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与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几乎同步,而工业化后期,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放缓,单位GDP能耗大幅度降低,但是人均能耗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如果以有效的政策加以引导,就可实现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争夺战,已然在全球悄然打响。欧美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力图占领市场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欧盟已经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贸易市场,大多数欧盟国家建立了碳排放税收制度。美国大多数州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走向低碳经济,如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2007年8月22日宣布,美国6个州和加拿大2个省将共同采取措施,建立一套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体系。

低碳经济成为200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倡导“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表明发展低碳经济将是全人类共同的选择,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

三、碳预算是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 (一)什么是碳预算

碳预算(carbon budget)一词是舶来品,有多种定义,可从科学、社会学和公共政策角度界定。碳预算一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某一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和吸收汇的研究中,指该地区总的碳吸收能力或部分森林系统、陆地系统或海洋的碳吸收能力,如若德豪斯等人在80年代就计算了碳预算,日本学者计算了东京湾的碳预算,如果该地区排放源的排放超过了碳汇的吸收能力,则称为碳赤字(carbon deficit)。③可见,最初碳汇是一个研究大气圈、海洋圈、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循环和平衡的生物化学科学词汇。《京都议定书》后,碳预算开始作为一种政策管理工具出现,英国制定了各个区域的碳减排预算。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碳预算的概念并不新鲜,是由《京都议定书》策划人员首创的,有些政府沿用了这一概念。④实际上《京都议定书》中并没有出现碳预算这个词汇,而是出现了量化的限制或减少排放的承诺履约方式,《人类发展报告》所认同的这个碳预算类似于排放的限额,是一种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工具。有学者直接把碳预算认为就是指碳排放限额。⑤ 也有研究者认为碳预算是一种分析方法。如陈迎认为碳预算是一种成本有效性分析方法。它与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最优减排水平不是权衡成本和效益决定的,而是在综合考虑政治科学和伦理因素基础上人为确定的。⑥制定一个适当标准以减少发生巨大不可逆损失的风险,在人为确定减排目标的前提下经济分析的任务是通过时间和空间上边际减排成本的均一化以寻求以最低的经济成本完成给定减排目标。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更重视追求效率目标,优化结果倾向于较低的减排目标,而碳预算方法则比较强调风险最小化和公平的原则,确定的近期减排目标相对较高。

(二)碳预算在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中的地位

碳税、碳市场、碳预算是最重要的低碳经济管理工具。碳税是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日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的一种税收,一般通过能源燃料征收,目前已经在很多国家实施。碳税最先在北欧国家实施,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和荷兰是这类税收的先驱国家,并于1992年由欧洲委员会推广,英国在1999年引入碳税。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开征碳税或气候变化相关税。

碳市场是人类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在全世界采取的以市场价格机制为基础的一整套措施与方法,碳市场与碳排放贸易是促进人类社会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工具之一。事实上,碳市场是区域或企业为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买卖排放配额和减排量信用额度的市场,根据其法理基础可分为强制市场和自愿市场,根据其交易内容可分为配额交易和排放贸易,按其交易方式可分为场内交易(如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如柜台交易OTC),同时部分产品还分为一级市场交易和二级市场交易。在碳市场上,一方通过向另一方支付,可以获得碳资产以实现其气候减缓的目标,支付形式包括现金、证券、债券、可转换债、担保、技术转让或实物。强制市场是指在法律或条约强制限定下的碳市场,目前就是《京都议定书》覆盖的市场,是国际碳市场的主体,根据交易品种的不同又可分为基于项目的减排量信用额度交易市场和基于排放配额的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 碳预算是建立绝对减排量、设定合理的碳税税率、设定碳价格、建立碳贸易体系以及推动绿色创新的基础。碳预算在后京都框架中处于基础性关键地位。全球碳预算相当于全球的碳中央储备,连接了减排义务,处理了不确定性;国家预算向一国投资者和消费者发出明确信息,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碳预算是2012年后多边框架不可或缺的基础。⑦在其最基本一级,碳预算对特定时期内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设定了上限。通过设定一个滚动预算期,如3至7年,政府既可以保证达到国家和全球减排目标,又能考虑到伴随着经济增长波动、燃料价格波动或天气变化的变量,做到两全其美。从碳减排的角度来看,至关重要的是一段时期内排放量的变化趋势,而非变量。全球碳预算和国家碳预算之间有共通之处。全球碳预算为现在和未来架起了一座桥梁,国家碳预算保证了各政治周期的延承性。在货币市场,有关利率、货币供应和价格水平政策方向的不确定性会助长市场的不稳定性。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政府都利用独立的中央银行来解决问题。一旦发生气候变化,不确定性便成了减排战略成功的绊脚石。在任何民主国家,对于政府来说,要让其接任者义无反顾地致力于特殊的减排政策十分困难。但是,将多边承诺纳入旨在实现长期减排目标的国家立法中,对于确保政策的延续性十分关键。

(三)全球碳预算与国家碳预算

理论上碳预算可以就全球、国家、公司或个人的水平设定。如加拿大自由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大企业必需建立起自己的碳预算,而且目前国际气候社区已经在使用个人碳预算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因个人行为而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总量,⑧并且不少网站提供个人碳预算的计算方法。但是由于每个地区的情况不同,这些计算都不能推广到其他地方。

建立全球碳预算的目标只有一个:将全球平均温度增长(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控制在2℃以内。21世纪“碳预算”同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详尽的路线图。将21世纪全球碳预算转化为各个具体的国家预算是减缓危险性气候变化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成功实施任何多边协议的先决条件。这也是最困难的一个议题,涉及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利益的调整和各国的根本利益,对每个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碳预算同时也是国际协议的基础。有效的多边协议必须基于各国的共同承诺和透明原则。对于参与旨在合理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国际协议的国家,缔约方必须严格遵守各自的契约义务,这一点十分重要。确保各国将多边承诺纳入透明的国家碳预算,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在国家一级,碳预算能够通过向投资者和消费者发出明确的未来政策走向的信号,降低经济混乱的威胁。除市场以外,碳预算在加强公众意识、保障政府信用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公民可以根据碳预算的成果来评估政府对多边减排所作出的贡献。

一旦碳预算被采纳,碳预算的适当数值范围意味着可以根据碳预算使用系统层次的不同而作出不同的规定。在英国财政部颁布的第一部碳预算中,碳预算指的是最通常的含义,最初解释为在英国整个经济体的范围内,同时考虑了在国内更小经济层级的碳预算,以及将来把碳预算扩大到整个欧洲的可能性。

可持续的碳预算才能保证真正可持续的发展,过去气候变化政策实施效果不佳的情况表明,没有一个可靠的多边框架,世界将无法避免危险性气候变化⑨。但是,如果没有国家目标和与目标相一致的政策支持,任何多边框架都不会有什么成效。因此,有意义的21世纪全球碳预算必然需要拟订一个在全球资源范围内运行的国家碳预算。全球碳预算指全球一定时期内的累计排放,国家预算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累计排放。尽管关于2012年之后《京都议定书》承诺期排放限额的谈判能够而且必须建立全球碳预算,但只有当全球排放可持续之路落实成为具体的国家战略和国家碳预算,它才具有真正意义。应对气候变化要求我们改变生产和使用能源的方式,要求我们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的范围内生活。制定与全球减排目标相联系的可靠预算是过渡到可持续排放途径的出发点。碳预算通过一系列滚动计划将目前与未来联系起来,这些目标可以为制定碳预算提供依据。但是,可靠的目标必须得到明确的政策支持。迄今在这方面的记录并不令人振奋。大部分发达国家还没有实现《京都议定书》之下的减排目标:加拿大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有的国家设定的目标超出了《京都议定书》的规定范围,英国和欧盟就属于这一类,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它们可能都远远不能实现这些目标,除非它们立刻以缓解气候变化为中心,进行能源政策改革。

(四)碳预算货币化与财政预算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立法绑定碳预算的国家。英国的一些研究报告明确把碳预算与社会经济系统联系起来,并要求实现碳预算的货币化,根据环境温室气体的容纳量设定碳预算的数额,或者根据技术进步的潜力设定碳预算的额度。⑩碳预算可以用两种单位来表示,一种是以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为单位,另外一种方法是把碳的价值货币化,表示为碳的财政价值。英国财政部2009年公布的碳预算基于以下两种考虑选取了第一种碳预算单位,首先是为了要把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数量继续作为焦点,这也是主要的环境指标;其次,在英国第一个碳预算的制定过程中,碳的货币化的机制还在评估和研究过程中。目前的碳市场价格剧烈波动,使得碳预算的货币化显得不可操作并且令人迷惑。但是无论现状如何,可以预见,尽管二氧化碳当量排放仍然是需要重点关注和检侧的对象,但等到有成熟的碳预算的货币化机制之后,碳预算会以货币价值形态表现出来,变成我们所熟悉的财政预算形式,以便于与财政或金融报告接轨。

英国的情况表明,2006年到2007年才兴起的碳预算的经济化,是对前一阶段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效果不佳、成绩退化的反应,制定碳预算是努力应对气候变化而提出的一种有效方案。从2009年4月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公布国家碳预算的实践可以看到,碳预算已经是国家预算的一部分,碳预算货币化之后,将直接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报表。

英国第一份碳预算包括了《京都议定书》所指的所有6种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近期把二氧化碳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长期来看要走向低碳道路,必须对其他温室气体也要设定减排目标。虽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还包括《京都议定书》所指的所有6种温室气体以外的其他温室气体,但是为制定一个更加清晰有力的政策,目前只考虑了6种温室气体。

四、简单的小结

研究发现,碳预算近期直接涉及重大经济利益,碳预算的设计实际上意味着谁为全球气候变化买单以及如何买单的问题;碳预算远期将对中国的发展造成极大的约束。 1.碳预算近期直接涉及重大经济利益

碳预算的设计实际上意味着谁为全球气候变化买单的以及如何买单的问题。另外一个将碳预算和财政预算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是,向低碳过渡的成本——减排在财政上可行吗?确定碳预算必然要涉及财政预算。尽管很多研究都对实现具体减排目标的成本进行了考察,但将温度上升限制在2℃阈限内这一目标要比大多数研究所估计的更难以实现。我们的可持续气候路径可能不错,但从财政上来说可行吗?为解决这一问题,撰写联合国《2007/2008人类发展报告》的专家综合了众多模型的量化结果,以便了解达到具体稳定水平的成本。这些模型考虑了技术与投资之间的动态关系,探讨了实现具体减排目标的一系列设想方案。专家们据此来确定实现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目标的全球成本。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从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碳密集型产品的需求、改变能源结构等方面入手,所有这些都能起到作用。实际上,减排成本的差异取决于实现减排的方式以及实现减排目标。 2.碳预算长期内将对中国形成重大约束

对中国而言,碳预算方案并不是一个特意优惠中国的方案,实际上,碳预算对中国未来发展是一个紧约束。(11)中国初始碳预算为458.8 Gt二氧化碳,经过自然因素调整,气候和资源禀赋使碳预算略有增长,而地理因素调整碳有所下降,三因素对中国的综合影响不大,调整后中国碳预算为452.2 Gt二氧化碳。中国历史实际排放88.7 Gt二氧化碳,未来剩余碳预算365.5 Gt二氧化碳。假设中国努力实现低碳发展实现2030年排放封顶,相比2005年增长55%,2050年略有下降达到45%,则未来累计排放刚好能满足碳预算。中国只有进一步减排才可能有排放额度供出售,否则还需要从国际市场购买排放额度。考虑到中国作为世界的加工厂,目前中国国际贸易中内涵能源的净出口大约占碳排放的30%,2030年这一趋势难以根本逆转,因此中国促进低碳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当前的国际碳预算框架对中国构成紧约束。中国虽然历史排放相对碳预算较少,但是由于于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上过度排放,挤占了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间,未来碳预算相对排放不足,全部碳预算对中国构成紧约束。因此,中国必须走低碳发展道路,迅速提高经济总体的碳生产率,切实推行节能减排工作,追求在低碳发展路径下能够达到设定的碳预算目标,采取谨慎的碳预算管理措施,为实现21世纪可持续碳预算目标作出长期努力。

同时,为实现21世纪可持续碳预算,至2020年及2050年富裕国家应至少分别减排30%及80%的温室气体。欧、美等发达国家历史排放多,已经用完全部碳预算,且占用其他国家碳预算已成事实,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较少,总碳预算有较多剩余。 3.碳预算的约束将从国际贸易开始

一旦在国际体系中较大范围内制定碳预算,将对国际贸易造成很大的影响。碳预算是由于与贸易方面的机制有关最近才频繁引人注目的。一开始就正确区分碳预算和碳排放贸易的概念非常重要。碳预算将对国际贸易体系形成较大的冲击,是指实际能够获得的碳排放的配额数量,无论是对一个国家、企业,还是对个人而言,一旦建立了一个预算系统,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就可以在小规模内进行计算,更加具有操作性和约束力。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大量产品是高耗能、高二氧化碳排放的产品,要消耗掉大量的本国碳预算,而这些消耗在目前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并没有得到价值补偿;一旦国际社会建立起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碳预算及碳市场体系,中国出口商品中的碳预算将花费巨大的财政支出,中国目前的这种传统贸易模式将不可持续。虽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并不承担绑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但一样会受到国际贸易中碳预算限制的制约,所以必须未雨绸缪,尽快地进行工业体系和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进行清洁生产,降低出口产品中的碳预算含量。

总之,作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管理工具,碳预算方案是基于科学的基础上,将优先满足基本需求的公平原则与全球的可持续性目标结合起来,为构建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而设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案,对打破当前国际气候谈判的僵局具有较高的政策含义和参考价值,(12)同时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可能造成较大影响,应该引起各界的重视。

注释:

①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

②李伟、何建坤:“澳大利亚气候变化新政策的解读与评价”,《当代亚太》,2008年第1期。

③P. G. Rodhouse & C. M. Roden, "Carbon budget for a coastal inlet in relation to intensive cultivation of suspension-feeding bivalve molluscs", in MARINE ECOLOGY, no. 36, 1987, pp. 225-236. T. YANAGI, T. SAINO, et al., "A Carbon Budget in Tokyo Bay", in Journal of Oceanography, no. 49, 1993, pp. 249-256. 加拿大阿尔伯特省的一份政府报告Carbon Budget Deficit计算指出,该省在1961年的碳排放只使用了47.3%的碳预算,而到2003则使用了400%的碳预算,从盈余变为了赤字。

④UNDP2007/2008人类发展报告:《应对气候变化:分化世界中的人类团结》,第43页。

⑤Alice Bows, Sarah Mander, et al., living carbon_budget. Report for Friends of the Earth and The Co-operative Bank, Manchester, 2006, p. 1 75. ⑥陈迎:“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论文系列》,2001年第3期。

⑦UNDP2007/2008人类发展报告:《应对气候变化:分化世界中的人类团结》,第109页。

⑧http:///news/view.asp?id=461&cataid=11.^

第二篇: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我国能源革命和低碳发展自测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5 题,每题 6 分)

1 . 2015年年底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新机制,是全面实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适用于所有国家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巴黎协定》提出控制全球温升不超过( )℃并努力控制在()℃,本世纪下半叶要实现净零排放。

A.2 1.5 B.2.5 2 C.1.5 1 D.2.5 1.5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暂无

2 . 我国2017年启动全国统一碳市场,全国碳市场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参与主体为

A.2013至2015年中连续三年每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均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 B.2013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 C.2013至2015年中连续三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累计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 D.2013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0.5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无

3 . 中国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制定积极的有力度的自主贡献减排目标,“十三五” 制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采取的手段是()

A.制定GDP能源强度和CO2强度下降的约束性目标,并分解到各省市。 B.实施 “强度” 和 “总量” 的双控机制。 C.实施强度控制目标 D.实施总量控制机制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无

4 . 为履行《巴黎协定》的责任,我国制定有力度的自主贡献目标。2030年GDP的CO2强度比2005年下降(),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例提升到()左右。

A.45%-50% 18% B.50%-55% 20% C.55%-60% 18% D.60%-65% 20%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

5 . ()占终端能源消费约70%,是节能的重点领域,力争2020年前工业部门CO2排放率先达峰。

A.交通运输行业 B.工业部门 C.公共机构部门 D.居民日常消费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 5 题,每题 8 分)

1 . 以下属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是()

A.水电 B.风电 C.煤炭 D.太阳能 我的答案: ABD 参考答案 :ABD 答案解析: 暂无

2 .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充分释放建筑节能潜力。以下说法正确的包括

A.健全建筑节能标准,到2020年全部新建建筑要推行国家65%的节能标准,优化建筑终端用能结构,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建筑能耗25%。

B.加快既有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改造,实施公共建筑能耗限额制度。

C.控制公共和民用建筑总量。2015年全国建筑面积573亿m2,其中住宅457亿m2,公共建筑116亿m2。2015年竣工27.9亿m2,住宅占64%。控制不合理 “大拆大建”。 D.2015年建筑行业总能耗约 864 Mtce,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0%。未来建筑总面积应控制在约750 ㎡,能耗控制在约1100 Mtce。

我的答案: ABCD 参考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暂无

3 .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并形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体制和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以下属于体制机制措施表述正确的包括

A.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B.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C.健全法制,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D.研究和改善国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平衡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

我的答案: BCD 参考答案 :BCD 答案解析: 暂无

4 . 我国碳市场建设遵守()原则,促进我国经济低碳转型,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完成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A.市场机制调节 B.与地方GDP相挂钩 C.政府规制性措施 D.与国际对标 我的答案: ACD 参考答案 :AC 答案解析: 暂无

5 . 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有

A.人为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CO2, CH4, NO2, HFCS, PFCS, SF6等) 是近百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概率达95%以上

B.大气中CO2浓度已由工业革命前280 ppm上升到2015年的400 ppm。

C.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风暴潮增加、河流径流量减少、农作物产量下降、自然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人体健康收到损害、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增加等。 D.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我的答案: ABCD 参考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 5 题,每题 6 分)

1 . 近百年来全球正经历气候变暖过程已是不争的科学事实。

我的答案: T 参考答案 :T 答案解析: 暂无

2 .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我的答案: T 参考答案 :T 答案解析: 暂无

3 . 目前全球化石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不足2/3。

错 我的答案: F 参考答案 :F 答案解析: 暂无

4 . 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是发达国家的陷阱,为了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根据情况选择高碳路径。

我的答案: F 参考答案 :F 答案解析: 暂无

5 . 《巴黎协定》意味着到本世纪下半叶,全球要实现净零排放,意味着要结束化石能源时代,建立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低碳甚至零碳能源体系。

我的答案: T 参考答案 :T 答案解析: 暂无

第三篇: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我国能源革命和低碳发展自测

单选题(共 5 题,每题 6 分)

1 . 2015年年底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新机制,是全面实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适用于所有国家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巴黎协定》提出控制全球温升不超过( )℃并努力控制在()℃,本世纪下半叶要实现净零排放。 A.2 1.5 B.2.5 2 C.1.5 1 D.2.5 1.5 参考答案 :A    

 2 . 我国2017年启动全国统一碳市场,全国碳市场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参与主体为

A.2013至2015年中连续三年每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均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

B.2013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

C.2013至2015年中连续三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累计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

D.2013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0.5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

参考答案 :B     3 . 中国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制定积极的有力度的自主贡献减排目标,“十三五” 制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采取的手段是()

A.制定GDP能源强度和CO2强度下降的约束性目标,并分解到各省市。 B.实施 “强度” 和 “总量” 的双控机制。 C.实施强度控制目标 D.实施总量控制机制

参考答案 :B     4 . 为履行《巴黎协定》的责任,我国制定有力度的自主贡献目标。2030年GDP的CO2强度比2005年下降(),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例提升到()左右。

A.45%-50% 18% B.50%-55% 20% C.55%-60% 18% D.60%-65% 20% 参考答案 :D     5 . ()占终端能源消费约70%,是节能的重点领域,力争2020年前工业部门CO2排放率先达峰。 A.交通运输行业 B.工业部门 C.公共机构部门 D.居民日常消费

参考答案 :B

多选题(共 5 题,每题 8 分)

1 . 以下属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是() A.水电 B.风电 C.煤炭 D.太阳能

参考答案 :ABD    

 

 2 .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充分释放建筑节能潜力。以下说法正确的包括

A.健全建筑节能标准,到2020年全部新建建筑要推行国家65%的节能标准,优化建筑终端用能结构,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建筑能耗25%。

B.加快既有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改造,实施公共建筑能耗限额制度。

C.控制公共和民用建筑总量。2015年全国建筑面积573亿m2,其中住宅457亿m2,公共建筑116亿m2。2015年竣工27.9亿m2,住宅占64%。控制不合理 “大拆大建”。

D.2015年建筑行业总能耗约 864 Mtce,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0%。未来建筑总面积应控制在约750 ㎡,能耗控制在约1100 Mtce。

参考答案 :ABCD     3 .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并形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体制和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以下属于体制机制措施表述正确的包括 A.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B.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C.健全法制,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D.研究和改善国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平衡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

参考答案 :BCD 4 . 我国碳市场建设遵守()原则,促进我国经济低碳转型,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完成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 A.市场机制调节

 B.与地方GDP相挂钩 C.政府规制性措施  D.与国际对标 

参考答案 :AC 

 

 5 . 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有

A.人为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CO2, CH4, NO2, HFCS, PFCS, SF6等) 是近百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概率达95%以上

B.大气中CO2浓度已由工业革命前280 ppm上升到2015年的400 ppm。

C.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风暴潮增加、河流径流量减少、农作物产量下降、自然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人体健康收到损害、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增加等。

D.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参考答案 :ABCD

判断题(共 5 题,每题 6 分)

1 . 近百年来全球正经历气候变暖过程已是不争的科学事实。 对

参考答案 :T 2 .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对

参考答案 :T 3 . 目前全球化石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不足2/3。 对

参考答案 :F 4 . 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是发达国家的陷阱,为了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根据情况选择高碳路径。 对

参考答案 :F 5 . 《巴黎协定》意味着到本世纪下半叶,全球要实现净零排放,意味着要结束化石能源时代,建立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低碳甚至零碳能源体系。 对

参考答案 :T

第四篇:中投全球投资理财 真正实现“中投全球,惠民天下”

中投全球(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投全球”,公司总部位于北京,是国内具有领先竞争力的集财富管理、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小微贷款咨询服务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企业。

根据您的收益预期和资金流动性需求,中投全球能为您提供最专业、合理的解决方案。中投富民:是中投全球为您量身打造的理财模式,您在获得13%以上预期年收益的同时,还实现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中投利民:是中投全球推出的按月回收收益的理财模式。本金选择继续出借,收益按月回收,每月预期收益1.08%以上。

中投益民(固定期限出借方式):是中投全球为您推出的具有较高资金流动性的理财模式,分为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四档模式,可通过转让债权资产回收出借资金,预期年化收益率9%-12%。

中投全球在国内率先引入国际先进的信用管理理念,并结合中国的社会信用状况同时为平台两端的客户提供包括信用咨询、评估、借款方案制定、协议管理、回款管理等多方面专业内容的全程信用管理服务。通过中投全球搭建起的信用桥梁,将会使平台两端客户之间的信用借款交易行为变得更安全、高效、专业、规范。

中投全球是以中国投资集团为导向的专业的P2P及P2B相结合的服务平台。公司拥有国际资深的理财投资顾问及管理团队,与国内外多家银行及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海内外包括地产业、矿业等实体性项目。金融领域更涵盖基金、信托、证券等。公司本着“财富以民为本,服务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以聚合—分享—共赢的创业模式,立足于国家金融改革的大环境下,真正实现“中投全球,惠民天下”。

第五篇:《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1-2012)》发布全球排名前十城市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1-2012)》发布全球排名前十城市

2012-06-28 15:07:52 来源:光明网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光明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 李瑞英)由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和美国巴克内尔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彼得·卡尔·克拉索主编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中英文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报告发布了2011-2012全球城市竞争力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圣弗朗西斯科、芝加哥、洛杉矶、新加坡、香港、首尔。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1-2012)》说,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一直呈美、亚、欧三足鼎立的态势。2007-2012年,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前10位一直被美、亚、欧三个区域占据,2011-2012竞争力排前50名的城市,欧洲、北美洲和亚洲三个区域同样占据绝大部分,北美洲占23个,欧洲和亚洲分别有16个和9个城市入选。经济、科技以及国际影响力三个方面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表现,竞争力前10位城市有9个进入了GDP规模排名的前15位,有7个城市进入了跨国公司指数排名的前10位。

该报告按照区域分为:北美洲、欧洲、亚洲以及其他四个部分,为了能更清晰地总结和分析各部分现状、趋势变化和存在的问题,本报告将按照以上区域分布进行讨论和研究。

该报告认为,201-2012的全球城市区域竞争力受金融、欧债危机影响很大,其中危机的中心区域——北美洲、欧洲的情况严重,综合竞争力平均指数下滑明显;由2009-2010的 0.38

9、0.337下降至2011-2012的0.380、0.331,降幅达2.31%、1.81%。这是6年来北美洲、欧洲综合竞争力平均指数的第一次下降,当然从排名来看北美洲城市的排名依然遥遥领先,依旧是全球最具有竞争力的地区,欧洲紧随其后。北美洲、欧洲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失业率大幅上升、可支配收入下降,使当地市场有效需求低迷,波及全球主要出口的生产加工地区,亚洲及其他地区也难以幸免,出现了多年来少见的经济增长率下滑、出口不振的现象。虽然,亚洲有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城市的当地投资强劲拉动,但是还是无法完全弥补北美洲、欧洲市场下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亚洲及其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指数也出现了下降,由2009-20100.30

5、0.277下降至2011-2012的0.30

3、0.275,分别下降了0.6%和0.7%。

上一篇:访学汇报范文下一篇:电力电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