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

2022-08-22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一、考试目的:

历史期末考试是检测本学期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次考核。在考核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以便日后教学予以加强。在考核中,使教师了解到教学中不足之处,以及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及加强的问题,使日后的任教更加得当,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二、试题分析:

试题侧重对期中考试以后的知识点的考察,第

一、二单元知识占24%,第

三、四单元占76%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新人教版版教材为命题依据。本次考试,试题内容灵活,难度适中,“死”的东西少,“活”的东西多,完全脱离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才能考出好成绩,二者缺一不可,基础知识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题,要想答出题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学生的能力。侧重对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33%),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本次考试中

(一)选题,直接考书中的基础知识点,但是个别题在拐点儿弯之后才能答出知识点,这考核了教学目标之一——知识目标,考核基础知识,这对教学来说有益无弊,须知万丈高楼平地起,首要重视的就是基础。但以往“死读书”就能出成绩的日子一去不返复了,更多的考题需要利用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二者结合进行解答。

三;选择题答卷方面

材料题从当中反映出的问题:学生不会看题,也不会答题,两个问题答案不全,答题不全面,漏题是主要丢分点。这需要以后多加强平时习题的练习。 四;材料题答卷方面

过程性评价没有统一的尺度,平时遇见的问题也很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次试题,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舒展个人才情,突出了学以致用,通过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地图的识读能力不强,战国形势图和春秋形式图中学生对于重要的地理方位、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地图知识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今后教学打算:

在期末复习中,按学校规定制定了复习计划,但在考试后,仍然发现问题,这说明教学中有不足需改进。考试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学的方向,我决定以后教学中:

①继续稳扎稳打,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②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③学生不会答题,以后加强平时多做练习,训练答题思路

以上是我对这次考试试卷的简单分析,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请校长指正。谢谢!

杨瑞蓬

2018年2月2日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重新统一南北是在:

A、581年 B、605年 C、601年 D、589年

2、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覆灭,它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3、隋唐时期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

A、开始形成时期 B、初步发展时期

C、繁荣发展时期 D、走向衰落时期

4、下面有关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D、提拔姚崇、宋璟等一批有才干的人

5、三省六部制始创于:

A、秦 B、汉 C、隋 D、唐

6、“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出自: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7、维吾尔族的祖先是:

A、突厥人 B、靺鞨族 C、六诏 D、回纥族

8、下面这首诗称颂的唐朝全盛时期是指: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9、唐朝时先后13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的国家是:

A、朝鲜 B、日本 C、大食 D、波斯

10、同李白、王维等大诗人有着深厚友情的日本留学生是:

A、崔致远 B、阿倍仲麻吕 C、卑路斯 D、马可波罗

11、隋唐文化处在我国封建文化的:

A、高峰时期 B、形成时期 C、发展时期 D、衰落时期

12、隋朝时,设计并主持建造赵州桥的是:

A、僧一行 B、郭守敬 C、鲁班 D、李春

13、在唐代众多的诗人中,最杰出的三位是:

A、李白杜甫白居易 B、王维陈子昂岑参

C、李商隐杜牧贺知章 D、王昌龄孟浩然王之涣

14、唐代两位最著名的散文家是:

A、韩愈和柳宗元 B、李白和杜甫

C、李商隐和杜牧 D、王维和岑参

15、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的是:

A、龙门石窟的佛像 B、云冈石窟的佛像

C、莫高窟的壁画与塑像 D、乐山大佛

16、960年,赵匡胤废掉后周小皇帝,建立北宋政权。历史上称这次兵变事件为: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靖康之难 D、杯酒释兵权

17、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

A、范仲淹 B、王安石 C、司马光 D、欧阳修

18、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签订的和议: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辽与西夏 D、金与南宋

19、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A、后周与北周 B、西晋与东晋

C、东魏与西魏 D、唐朝与后唐

20、你认为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东京的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的界限。

B、东京城内的店铺不仅白天营业,还有夜市和晓市。

C、东京城内还出现了娱乐场所,叫做“瓦肆”。

D、北宋都城东京商业发展程度比不上唐都长安。

21、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

A、创制蒙古文字 B、建立蒙古政权

C、灭亡金朝 D、定国号为元

22、元朝时,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

A、行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省

23、北宋杰出科学家沈括的科技名著是:

A、《营造法式》 B、《洗冤集录》 C、《梦溪笔谈》 D、《千金方》

24、主编《资治通鉴》的史学家是:

A、司马光 B、司马迁 C、班超 D、王充

25、被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的是:

A、沈括 B、郭守敬 C、王祯 D、宋慈

26、元末农民起义军称为:

A、黄巾军 B、红巾军 C、瓦岗军 D、绿林军

27、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与下列哪个封建帝王相似:

A、东汉光武帝刘秀 B、东晋司马睿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28、“土木之变”发生后,组织北京军民英勇抵抗也先进攻的大臣是:

A、于谦 B、文天祥 C、寇准 D、史可法

29、下列著名的文学作品不属于明代三大奇书的是:

A、汤显祖的《牡丹亭》 B、施耐庵的《水浒传》

C、吴承恩的《西游记》 D、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0、对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几段历史时期表述不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繁荣时期。

B、五代、辽、宋、夏、金、元是我国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时期。

C、北宋时期,中国重新出现大一统的局面。

D、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二、填空题

1、古语说“成由勤俭败由奢”。隋朝时,倡导节俭的和穷奢极欲的两代皇帝的统治,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2、唐初,李世民发动政变,史称“”。

3、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为周。

4、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和,这是唐代管辖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5、7世纪时,统一青藏高原的是。641年,唐太宗同意他的请求,将公主嫁给他,开创了吐蕃和唐的通婚友好关系。

6、唐朝的瓷器品种很多,以越窑的和邢窑的最负盛名。另外,以黄、绿、青三色加以装饰的彩陶叫。

7、755年到763年,节度使和部将先后起兵发动叛乱,攻占长安、洛阳,史称“安史之乱”。

8、907年,节度使朱温灭唐,此后在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五个朝代,合称“五代”。

9、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接受宰相赵普加强中央集权的建议,利用设酒宴的手段,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史称“”。

10、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在会宁称帝,建立金国。

11、1127年,金军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二帝,北宋灭亡。历史上称这一变故为“”。

12、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正式定号为,次年定都(今北京),他就是元世祖。

13、南宋抗战派大臣坚持抗元,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表达了他始终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14、松江的农家妇女,推广黎族人民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对棉纺织业发展有很大贡献。

15、是元朝的政治中心,还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也是元朝的戏剧中心。

16、发明活字印刷的是北宋的,我国活字印刷的发明比欧洲早400年。

17、元朝郭守敬编制的《》,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18、宋朝最著名的词人是、和。

19、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从方移到方。

20、记述意大利人在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行记》(又名《东方见闻录》),盛赞中国的繁华。

21、16世纪,福建、广东等地从外国引进原产美洲的、等高产作物。

22、制瓷业在明朝进入以青花瓷为主的时期,居全国制瓷业首位。

23、14世纪末,蒙古分裂为和等部。

24、1616年,称汗,建都赫图阿拉,国号金,史称。1635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并在1636年改国号金为。

25、从年到年,郑和先后次出使西洋,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和沿岸。

26、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的居住权。年,我国对这一地区恢复行使主权。

27、高迎祥牺牲后,明末农民起义军主要有、领导的两支队伍。

28、针对当时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的状况,李自成在率军进入河南后,提出“”的口号。

29、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写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巨著——《》。

30、1449年,瓦剌軍队与明军在土木堡大战,明英宗被俘,史称。从此,明王朝由盛转衰。1644年,率农民军攻入北京,明王朝的腐朽统治被推翻了。

三、列举题

1、列出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名称。

2、列出下列称号的人的姓名。

1、“诗仙”----

2、“诗圣”----

3、“画圣”----

3、列出以下时期的统治者。

1、开皇之治----

2、贞观之治----

3、开元盛世----

4、列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连线题

1、把下面古代文学家和他们的作品用线连起来。

苏轼《示儿》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陆游《念奴娇·赤壁怀古》

2、把下列名言和作者用线连起来。

文天祥“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欧阳修“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五、综合训练题

请你做历史的评论家,谈谈为什么千百年来人民一直怀念岳飞,痛恨秦桧。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人物对你为人处事有什么启示?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历史中国历史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于2009年1月9日结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共6页,试卷批改完毕,现进行分析如下:

一、考试目的:

历史期末考试是检测本学期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对在教教师的一次考核。在考核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以便日后教学予以加强。在考核中,使教师了解到教学中不足之处,以及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及加强的问题,使日后的任教更加得当,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二、试题分析:

本次试题由客观题(选择、填空、列举、连线)和主观题(材料分析、简答)构成,其中客观题占78分,主观题占22分。试题侧重对期中考试以后的知识点的考察,第

一、二单元知识占24%,第

三、四单元占76%,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新人教版版教材为命题依据。

本次考试,试题内容灵活,难度适中,“死”的东西少,“活”的东西多,完全脱离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才能考出好成绩,二者缺一不可,基础知识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题,要想答出题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学生的能力。

侧重对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33%),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本次考试中

(一)选择题,直接考书中的基础知识点,但是个别题在拐点儿弯之后才能答出知识点,这考核了教学目标之一——知识目标,考核基础知识,这对教学来说有益无弊,须知万丈高楼平地起,首要重视的就是基础。但以往“死读书”就能出成绩的日子一去不返复了,更多的考题需要利用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二者结合进行解答。

(二)材料题从当中反映出的问题:学生不会看题,也不会答题,两个问题答案不全,答题不全面,漏题是主要丢分点。这需要以后多加强平时习题的练习。

(四)过程性评价没有统一的尺度,平时遇见的问题也很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本次试题,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舒展个人才情,突出了学以致用,通过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地图的识读能力不强,三国鼎立形式图中学生对于重要的地理方位、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地图知识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今后教学打算:

在期末复习中,按学校规定制定了复习计划,但在考试后,仍然发现问题,这说明教学中仍有不足需改进。考试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学的方向,我决定以后教学中:

① 继续稳扎稳打,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②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③ 学生不会答题,以后加强平时多做练习,训练答题思路。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和答案

2005—2006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北京的先农坛是纪念先农神而设的,先农神是我国古史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神者,代表人物是(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嫘祖 7.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

A.齐桓公 B.秦穆公 C.秦孝公 D.秦始皇 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是(

) A.楚国 B.燕国 C.齐国 D.韩国 9.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0.巨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A.陈胜吴广和秦军主力 B.项羽军队和秦军主力 C.刘邦军队和秦军主力 D.项羽军队和刘邦军队

11.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1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诗经》 13.西汉的大一统出现于那个皇帝时期?(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4.主张“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的政治家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17.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

)

A.李冰父子 B.刘备 C.诸葛亮 D.郑国 18.蔡伦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改进造纸术(

)

A.加工工具 B.生产工艺 C.原材料 D.生产者 19.商朝时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

)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20.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27年

C.公元前119年 D .公元前60年

四.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33.请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5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文中的“卫鞅”指谁?(1分)

(2)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1分)

(3)你能分析一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3分) 34.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5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1分) (2)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2分) (3)赤壁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1分)

(4)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1分) 35.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皇帝说:“如果命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上文中“皇帝”指谁?(2分)

(2)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

(3)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4分)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36.如何评价秦始皇?(10分)

37.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是历史的停滞、倒退”,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B

4、C

5、D

6、C

7、C

8、C

9、C

10、B

11、A

12、B

13、D

14、A

15、B

16、B

17、A

18、C

19、A 20、D 四.材料题

33、(1)商鞅(1分)

(2)主张按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1分)

(3)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1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和变法措施符合秦国国情以及地主阶级的要求;变法的过程中执行得非常坚决(说话算数,威信很高)(1分)(二者有其一,即可得1分);秦孝公的信任、重用(1分)。

34、(1)统一中国(1分)。

(2)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1分)。赤壁之战中,孙吴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学生如从重视人才,听从建议与否方面分析,亦可得1分) (3)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1分)

(4)战术战略得当;时机成熟;谦虚和骄傲的关系(学生只要谈出一点感受,且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35、(1)北魏孝文帝(2分)。

(2)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分)

(3)迁都洛阳(1分);穿汉服(1分);改用汉姓(1分);同汉族通婚(1分); 五.问答题

39、秦始皇原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221年称始皇帝。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2分);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2分);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1分)。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1分)。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2分)。(结束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疆域各2分,残暴统治2分,最后总评2分。)

4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的确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但在分裂的同时,局部地区的统一仍然存在,人们的生活相对安定(2分),各民族人民接触频繁,民族融合的进程加快(2分),江南地区的经济也得到开发(2分),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2分)。所以说这一时期是历史的停滞、倒退是不正确的,这一时期是我国的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时期(2分)。(明确观点得2分,理由每条2分,参考答案之外,如果言之有理,言必有据亦可得分,但本题总分不能超过10分)

第五篇: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项工程的历史功绩的赞颂?()

A.长城B.都江堰C.大运河D.赵州桥

2.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扮演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的名臣是()。

A.程咬金B.李渊C.秦叔宝D.魏征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盛况?()

A.唐高祖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前期

4.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中其共同点是()。

A.抗击突厥B.提升有军功的士兵地位

C.创自荐为官的制度D.重用人才

5.在古代,“状元、榜眼、探花”这些称号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取得?()

A.皇帝御赐B.九品中正制C.科举考试制D.察举制

6.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这位密切了汉蕃关系、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

A.文成公主B.蔡文姬

C.王昭君D.金城公主

7.右图人物被人们尊称为()。

A.诗圣B.诗仙C.诗鬼D.诗史

8.下列搭配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阿保机——契丹B.赵匡胤——北宋

C.元昊——西夏D.阿骨打——后金

9.你知道“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话表明了两宋时哪个地区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A.长江流域B.太湖流域C.黄河流域D.珠江流域

1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前期的()。

A.广东沿海B.四川地区C.中原地区D.浙江沿海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首诗描写的是宋代的什么节日?()

A.元旦B.中秋C.春节D.寒食

12.毛泽东有诗词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灭亡西夏B.统一蒙古C.建立元朝D.定都大都

13.行省制度即今天的地方行政区划——省的前身产生于()。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1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你知道其中回族是在下列哪个朝代形成的?()

A.隋朝B.唐朝C.元朝D.宋朝

15.“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是一首上海(古称松江)一带的人们世代相传的歌谣。人们歌颂的是一位对我国棉纺织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妇女的事迹。请你判断,歌谣中的“黄婆婆”生活的朝代是()。

A.西汉B.隋朝C.唐朝D.元朝

16.北宋与南宋之间的关系类似于()。

A.西晋与东晋的关系B.隋与唐的关系

C.曹魏与北魏的关系D.明朝与清朝的关系

7. 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去江南贩运棉布B.经运河到杭州游览

C.读《马可·波罗行纪》,了解意大利商人经商的情况D.购买景德镇真花瓷器

18.“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再现了哪个时期传奇英雄的故事? ()

A.三国B.唐朝C.宋朝D.清朝

19.与右图人物无关的历史史实是 ()。

A.康乾盛世B.两次雅克萨之战C.大兴文字狱D.设军机处

问题补充:

二、列举组合题

21.中国古代文学成就辉煌,但各个时期又有不同的特点:

(1)唐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 __。

(2)宋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 __。

(3)元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 __。

(4)明清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 __。

22.下列文字所描述的“他”是谁?

(1)他是唐朝著名僧人,中印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

(2)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深受人们爱戴。()

(3)他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4)他是最负盛名的元杂剧作家,代表作是《窦娥冤》。()

最佳答案1-19:CDBDCA 第七题无图 DBBCBDCDAC C十九题无图

21:唐诗宋词元杂剧和散曲小说

22:玄奘岳飞司马光关汉卿

上一篇:七年级数学质量分析下一篇:七年级生物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