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读与写之我见

2022-08-12

第一篇:个性化读与写之我见

.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在语文教学中,虽然二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各有侧重,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作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到作文的方法,通过作文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的指导。如何抓住人和事物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怎样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怎样进行作文的选材剪裁,怎样结构文章……很多课文本身就是这方面的经典范例,在学习理解这些经典文章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相关的写作知识。

在读中悟写,如教学《孔乙己》时,学生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的生动性容易理解,但在刻画人物中究竟起多大作用,学生往往理解不了,为此,教师要适当地点拨。可采用比较的方法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挖掘教材思想的艺术内涵,探求作者的艺术匠心,弄清作者思想的深刻之处。要求学生不仅注意“排”,而且要找出与它相应的词“摸”,并启发学生辨析:为何作者此处要把“排”易为“摸”?对刻画人物精神面貌起怎样的作用?“排”与“摸”同是在咸亨酒店付酒钱的动作,但入木三分地反映出孔乙己处境的变化。“排”,活画出孔乙己冒充斯文的酸腐相;而腿被打折以后,他已够不着柜台面,无法“排”了,到了欲充斯文而不能的地步。“摸”,用意十分深刻,刻画了孔乙己精神彻底被摧毁的悲惨。通过比较,学生对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赞叹不已,学生也从中掌握了不同的动词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并会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字句的斟酌。文中两处写孔乙己的神情:A、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B、他们便接着说:“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一层灰色。通过比较,可见孔乙己以自己是读书人而得意,对短衣帮不屑一顾,甚至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只有当人挖苦“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才痛苦不安,因为他一心想读书中举,但始终未能如意,是他最大的痛苦与羞辱。这足以表明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学生也从中学到了神情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文中“短衣帮”与“穿长衫”两种穿着不同的人物的描写,可见顾客贫富悬殊,社会地位的差异。学生从这些外貌的描写中得出,外貌描写同样也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这样的阅读就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教完《孔乙己》后,设计一个话题作文:“假如孔乙己中举”,在理解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有的学生设计他中举发疯,喜极而死;有的依据他善良的一面,设计他做了清官,严惩恶霸丁举人;有的设计他禁不住金钱的诱惑,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学生只要善于想象,就会思维大开,续写出自己独特的思想见解和情感体验。

只有调动学生的感官、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体味,才有可能触发他们的灵感,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真切感受和独到的见解,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好契机和结合点进行作文训练。这主要是对课文中精彩的语言的揣摩,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布局谋篇和构思能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写作手法、精彩语句作评点来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

. 通过寻找和把握这些契机,适时进行写作训练,使读写有机结合。

我们只有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学会从阅读中获取写作的材料,写作的技巧。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以舒卷自如、参差错落、明白如话的优美语言,描写了大好春光,抒发了热爱生活的深挚感情。文中有一段时这样写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出繁花竞发、蝴蝶飞舞、生机勃勃、情趣无限的春日图景。教学这段文字时,引导学生理解三种修辞方法,特别是拟人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着意鉴赏其表现力量和融于景物描写之中的深挚感情。学生鉴赏到优秀作品这样具体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自然能够受到作品思想感情的积极感染,并且获益于培养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在读过程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习语言,并试着引导学生注意有意识地关注课本中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学习多种写作方法,将课内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学习多种写作方法。

对那些能揭示作者写作动机和艺术匠心的关键性语言,更要联系上下文反复咀嚼,反复体味。阅读的重点不仅局限在“写什么”或“怎样写”的范围内,而应着力让学生从语境的体味中真正认识到“为什么这样写”。教师要在学生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选择精彩段落进行精讲。《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中对夏日暴雨的描写极为精彩,使读者观其形、闻其声,如临“雨”境,让学生阅读课文中集中写雨的一段“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同时让学生们从书中把夏日暴雨的特征找出来分析:“直的雨道”,“ 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写出了夏雨来势凶猛,铺天盖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写出暴雨落下时冲势猛,力量足;“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写出暴雨落下时雨量大,声音响。学生通过阅读明白作者把暴雨写得如此逼真动人,是因为抓住了暴雨的特征。老舍笔下的夏雨写得如此凶猛可怕,近乎残忍,是因为朱自清在散文《春》中写春雨,是为了表达作家对春天的无限赞美之情;老舍先生写夏雨是为了渲染骆驼祥子生活环境的恶劣。祥子顶着如此凶猛的暴雨还得拉车,足见其生活之艰难痛苦。学生通过学习,会明白写景是为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服务的。

教师要指导学生突破课文情景,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想象力。想象既是阅读的桥梁,又是作文的翅膀,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合情合理又符合科学的想象是有利于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的。《秋思》是元代散曲绝唱,是通过带有深秋色彩的景物来寄托人物的思乡之情的。教师指导学生把它改写成散文,引发学生想象的着力点和触发点,启发学生抓住景物,展开想象:这是什么人?经历了什么人生和社会变迁?心境如何?学生一旦在头脑中再现“游子在黄昏古道”的图景,就会想象、体验到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景。在这基础上来改写,学生自然就驾轻就熟,能写出有感情的文章来。

对学生进行布局谋篇的训练;如让学生按时间顺序对《驿路梨花》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对比原文,他们就会从中领会到改变时间的顺序,可以使文章的情节更加吸引人,能使整篇文章悬念迭出,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又如学习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后,让学生看看有关作者对主题进行提炼的材料,看作者是怎么样.

. 从众多的素材当中进行材料的提炼?为什么只留下三个事例?有如何精心的安排这三个事例的顺序,使文章按“抗美援朝”的顺序行文,使文章结构紧凑,中心突出;也可以在学习了《第二次考试》这篇文章之后,让学生对该文以姐姐维第一人称进行改写的练习,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懂得使用不同的人称角度来写作也会让文章变得精彩纷呈,悬念迭出,情节波澜起伏,文章的中心也就会更加突出,这样文章就会更加感人,更具教育力量。这样一来可让学生便于进一步理解作者写作的主旨,同时为自己训练写作思路提供依据。这样不但扩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使学生能更深地体会作者思路匠心独运。

关于仿写的训练,如《背影》中写到父亲爬过铁道去帮我买橘子时的动作描写。蹒跚地走、慢慢地探身、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身子向左微倾、将橘子散放在地上、慢慢爬下。这一连窜的动作描写使那为我熟识的父亲的背影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意境,成为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镜头,铭刻在我的心中。父亲那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奋争的精神,深深鼓舞了我。文中表现的那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之情,字里行间的那种淡淡的哀愁,多么真挚动人呀!那淡灰色的愁云之间,那一捧“朱红的橘子”,不正是父亲一片亲子之情的真实写照吗?通过父亲的背影,用朴素的语言通过简单的事件,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感人肺腑的伟大父亲形象,让学生同样也写一篇《我的父亲》,选取生活中的小事,写出发自内心的,试着抓住父亲的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事展示父亲,真正做到以情动人,如“情动于表,行于言”,让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点滴中选择好的立意,发现生活的美,以便使自己文章内容真正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根据文章的特点有选择地让学生仿写。

读写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光读不写,就会眼高手低;光写不读,写作能力也提不高。只有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从阅读中吸取营养,掌握知识,积累语言,进而把它和写作结合起来,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这样才能巩固知识,消化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切实地锻炼和培养出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读写水平。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的写作知识。

阅读与写作,休憩相关,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更是密不可分,在教学实践中,要找到二者的契合点、结合点,读写结合,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写作能力的提高自然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

第二篇:遵循礼仪与个性张扬之我见

第 1 页共 1 页

遵循礼仪与个性张扬之我见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无数的文化与瑰宝,东方大国的文化物产,一向是西方的憧憬,中国自古以来有着道教与佛教,以及历代帝王一直为尊的儒教,他们对中国的礼仪有着很大的影响,有很多的习惯都是从中而来,儒教中六艺就有着礼。可见礼对于中国的影响是多么的大,可以想象在那个人人只读圣贤书的时代礼仪发展是多么的壮大丰富,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从我们脱离原始开始,我们之间的相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不再是那样的容易,我们有了自我的更多方面的意识觉醒,当某人做了一些事对我们产生影响时不管是好是坏,我们都会有着复杂的情感,喜悦,伤感,兴奋,凄凉,愤怒。。。。。。

这种关系发生在一个或两个人之间时也许不会产生多大的不良影响,亦或就算是产生影响也仅仅实在个人不会有多大的,但是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不会只有一两个人,所以我们的世界有了国家,民族,各种各样的群体,这时不管是个人还是大的群体,都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地避免矛盾的,缓解紧张,以及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的智慧出现,于是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诗中,礼仪就在那一直,在那慢慢的形成,出现,显现。也许礼仪的源头不过是人与人见面时的一句问候,一次在路上出于好心的帮助,这些微小的思想,行动,经过岁月的沉淀,人们的智慧,不懈的的整理,归纳最终演变成我们现在的礼仪——一门学问。

礼仪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或许有些人觉得,生活中,我们随意惯了,对普通的人与人交往之间的礼貌做到,就已经足够,现在谈论礼仪是不是太过于规范严肃了些,每当说到这些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突然间他们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都变成了,复杂的“大事”了,原本自由自在,随意的惬意的生活,突然间像是被墙从四面封堵了起来,有种窒息,限制的感觉。但其实有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也许你是从长辈哪里学习到的,这就是礼貌,对人要礼貌,但是你们可曾想过,为什么我们要对人礼貌,我们要讲文明,我们说话,做事时,交往时下意识的动作,言语会是这样说而不是另一种说法。其实这些,都是礼仪中的一部分,礼貌与礼仪是从属关系的。他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渗透进我们人生的血肉里了。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显得愈发重要了,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人际交往大环境,我们身处其中,就好比是一场戏想要唱好演好,办好红脸还是黑脸亦或是白脸,总之我们要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怎么演,是什么角色,有什么样的定位,这些都很重要,礼仪穿插其中,就好比视线,胶水,将这些事一件一件紧紧地粘合起来。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重要的作用,它也是我们人际交往走向成功的奠基石。

礼仪是个人、组织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对于个人来说,适当的礼仪既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体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提升人的涵养,增进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显真情。对内可融洽关系,对外可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既然礼仪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就应该在生活中好好的使用它,在日常生活中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礼节等各方面,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不经意间在稀松平常的事情上做出的动作可能正是不符合礼仪要求的,但正是这些被人们认为稀松平常的事却体现出一个人的涵养来。所以我们要使用礼仪,众所周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迥异的性格特征,可是礼仪往往是既定的,礼仪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针对性很强的,在某些场合,就必须使用这样的做法,即使你不认同也是没有办法的,虽然礼仪大多数都是适用的,可也不排除小的细节处的冲突,与个性之间的冲突,当出现在一个场合的时候,会使用一些很复杂的规范礼仪,但是这对一个在生活随便惯了的人来说,这无异于他自己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观念相抵触了,虽然他知道该这样做遵循礼仪规章是正确的,可是潜意识里,他的心在反抗,在抵触,当心中有了矛盾与不快之后可想而知,结果会怎样。

也许很多人会说,在这种重要的时刻,我们的理智会战胜心中不快,随意还是可以讲礼仪进行下去的,这我不否认,但是可曾想过,一个人如果不想做一件自己不想做的事,却还要继续做下去时,也许当时会完成他,生活中的不快永远不会只有一件,如果一件两件三件甚至更多件事,做下去,心中不快就会越积越多,礼仪是很庞大的,显然不可能完全遵循了解他。举个例子:很多人是不是有这样一个经历,当我们在看一本医疗病史方面的书时,上面书写的疾病的现象,我们看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将自己与之对照,然后脑海中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一个念头,我好像也有这个毛病,是不是我也。。。。。。之后就会陷入不安,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如果你去看一本强迫症的治疗以及症状方面的书时,就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适宜的开解与解释,相

信我一段时间内,你的脑子里会时不时的出现这样一个念头:“我是不是有。。。。”其实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这种带入思想,这可以算是一中普遍现象了,就好像看书·小说·电影,看到投入时就会有种代入感,情不自禁的将自己代入进去。

那对一个不了解礼仪的人,我们能够想象,自然他回去学习,那学习过程中就会带入,有意识的去注意,以及很多次的练习,让思想习惯,成为自然,可是也许你没有注意,就在你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你身上的,美好的一些特质就这么被你不知觉的情况下,不知觉得消失了。有一种情况,与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段时间没见面,突然哪天约在一起见个面联络下感情是,你会关注他的说话,行为细节,与自己记忆中的他对照,然后很自然的说:“你变了,以前你怎么怎么样,现在如何”也许自己没有发觉,一直认为自己还是自己一直没变,可是事实变化就在潜移默化之中,我这样说并不是专指礼仪,很多事都是这样的,我们在生活过程中精神与物质是有平衡的,这是受生活环境影响的,想要保持内心美的一面,不受到外界的影响,就得注重生活中的点滴努力把握住平衡。这样就能够做好,并减少对自己精神的影响。礼仪是个庞大的体系,在体系中并不是每一条都是紧凑的不留空隙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礼仪的时候,可以针对自身的性格特点来运用:礼仪·色彩·服饰·用语,肢体动作等,在不让人反感,厌烦的情况下,适当的填充自己,是自己更加的充实饱满,至于分寸就要发放到个人自己去把握,摸索。

这就是遵循礼仪与张扬个性之我见。

第三篇:交通警察执法人性化之我见

执法人性化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人员提出的新要求、高标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方向。下面就执法人性化问题谈几点浅见。

一、路面执法人性化的必要性

依法行政是党和政府对所有行政执法单位和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而执法人性化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行

政执法人员提出的新要求、高标准,是依法行政的最高境界。2005年,黄山区交警大队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的过程中,用人性化执法感动了皖北人,使得5个来自皖北的同乘一辆拼装农用三轮车,从安徽的最北端萧县来到安徽的最南端黄山区的农村妇女,在感受到了黄山市公安局黄山分局交警忠于法律、忠于人民的真诚情怀,感受到了黄山区党员民警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以后,由在交警大队的大院里“住”了两天,最后一致同意将车报废解体、返回原籍,并感动地和交警们一一握手,由衷地说:谢谢大兄弟!通过这个执法案例,使我们看到了交通警察执法人性化的威力,从而也引发了我们谈谈交通警察人性化执法的有关问题。

在公安队伍中,交通民警由于行政执法相对人几乎涉及所有交通参与人,是与群众接触最多的警种之一。而在交通警察所有的行政执法活动中,路面执法与群众接触最直接,交通警察在路面执法的量占整个公安机关行政执法的比例最高。因而交通管理路面执法程序的合法性,执法行为的合理性、执法行为的人性化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声誉和公安民警的形象,绝不可掉以轻心。但在实际的交通管理工作中,路面执法确实存在着一些距离人性化要求颇远的现象。

1、纠正交通违法执法无序。主要表现为或者是对过岗的交通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助长了交通参与人实施违法行为的侥幸心理;或者是坚持了违法不过岗,但是不注意时间、地点、场合,执法效果没有达到。诚然,见违必纠是我们应该长期坚持并大力提倡的,但在现实路面执法中,因纠正交通违法行为不注意时间、地点、场合而造成或顾此失彼、或得不偿失,警民对立的情况屡见不鲜。

2、重处罚轻教育。在路面执法中,重处罚轻教育的趋势比较明显,基本上是违法必罚,交通法规中的警告条款运用得很不够或者是基本上没运用;同时在路面执法中,罚款已交而交通违法照旧的现象突出,长此以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交警为了罚款而纠正交通违法的普遍认识,从而得不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3、路面执法情绪化。交警也是人,是人就有情绪,作为交警应该控制其情绪,但个别民警在心情不好时,特别是长期在恶劣工作环境中工作时,火气大、情绪差,对驾驶员训斥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时,部分民警方式方法欠妥,语言不规范,说服不到位,造成不少驾驶员对其交通违法行为被处罚无异义,但对交警的执法态度有看法。

4、路面执法中随意现象仍然存在。如在路面执法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特权车、关系车、熟人车不处罚或降格处罚的情况,同一种违法在不同民警中有不同的处理结果,容易造成执法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

5、执法水平不高。部分民警对相关的交通法规了解仅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上,纠正交通违法在执法程序上、在法律文书的使用上存在着不少错误的认识,对于交通管理相关的其它法律法规如《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公路法》、《安全生产法》等、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也很少涉及。

6、对交通违法行为实施人缺乏人性化关怀。主要表现为不自觉地把行政相对人当作自己的对立面,从而在人格上不尊重当事人、在处理上不考虑当事人的合理要求、在语言上不注意文明用语、在行动上处处体现了行政执法人员的特权感和自我优越性。

二、如何提高路面执法人性化水平

1、路面交通管理应以人为本。《道路交通安全法》已经实施一年了,它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交通警察在日常交通管理工作中,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心,一切交通管理措施都要适应以“生命至上”为最高目标,要通过人性化管理,体现整个社会对公民权益、生命安全的关注和重视,把思想、立场调整到保护和实现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树立队伍形象上来。

2、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路面执法既要坚持依法办事,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更要讲究执法效率,讲求人性化执法,追求执法效果,坚决克服执法中的随意性。要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服务对象一律平等,对交通管理的各类对象一视同仁,与此同时,要注重自身法律意识的提高,法律知识的学习。

3、坚持执法人性化。作为交通警察,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时,要掌握适度,体谅群众。掌握适度,实际上也是《行政处罚法》对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提出的基本原则之一。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有三个问题必须掌握好。一是罚得对不对,二是罚得当不当,三是罚得是否承受得了。交通民警如何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处罚权,除了需要熟练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外,还要明

确两点:第一,执罚者与受罚者都是“人”。除开那些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外,是人就有人性,也就是说人的本性都有崇善嫉恶的一面,绝大多数人主观愿望上不想违法,更不愿受到处罚和指责。第二,交通参与人的违法行为,多数都是人民内部矛盾,是可以通过调解消化处理的。所以,我们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时一定要注意合法、适度、量情的原则。所谓“合法”就是以事

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体现处罚法定原则。所谓“适度”就是根据当事人的违法情节在法律规定的处罚幅度内确定适当的处罚数量,不能轻违重罚,或者重违轻罚。所谓“量情”,就是作处罚决定时,一定要体察民情,不要超出他们承受不了的限度。所以,对于交通违法的初犯者和情节轻微者一般以教育为主,不施罚款。对严重违法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教育和处罚并举的方法,要让他们罚得心服口服。

4、热心助人为乐。要认真落实“有困难找警察”的承诺。交警部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车主、驾驶员及所有交通参与者。我们提出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实际上是一个群众观念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人本理念问题。交通警察通过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体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根本宗旨,也可以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改善执法形象。

5、加强修养、提高心理素质。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闻听群众过激言论时,要心胸袒荡,谅解群众。遇到这种情况,交通民警一定要头脑冷静,耐心教育,以理服人,不与他们计较。因为我们是警察,心胸要宽广。由于人的素质不齐,良莠并存,社会的落后面一下子不可能消除,自由主义、不服管理、或者希望法律只管别人,不管自己的人在一定时期还是存在的,但他们毕竟还是人民群众。所以,对待这些人,从情感上要谅解他们,从道义上要征服他们。遇到说不清,讲不明的情况,也不能操之过急。二是在遭遇不公正指责的时候,要勇于自责,理解群众。当前,我们的执法工作确实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再加上群众对改革不理解、对发展有看法、对政府工作有意见,往往会借题发挥。因而,交通警察常常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指责,有口难辨。怎么应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勇于自责,承认自己不足,然后再作解释,辨明真相,弄清是非。即使你本人做得很好,也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虚心接受意见,提高群众满意率。

6、尽可能落实从优待警。在强调交通警察执法要人性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交通警察也是人,他们以需要人性化的管理。交警是一种比较辛苦的职业,特别是路面执法的民警,工作环境恶劣,随着道路、车辆的逐年增加,堵塞、废气、噪声等将长期考验着民警的身体和意志。在这种情况下,应对一线岗位进行人、财、物的倾斜。要不断改革勤务体制,不断探索勤务运行的新方法、新思路,使路面执法走上良性的、相对固定的运行模式,从而促使交通警察在执法时向人性化的高标准迈进

第四篇:贴近生活,弘扬个性—小学生习作之我见

贴近生活,弘扬个性

—小学生习作之我见

双堡小学

何学东

在批阅小学生的作文时,我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很空洞,像记流水账,内容不具体,说空话、口水话、套话,缺乏真情实感。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把握指导方法,学生缺乏习作素材,无内容可写所致。学生不会写作文,这是语文教学的失败。如何引导学生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呢?又如何把作文叙述得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贴近生活,广泛阅读

1、努力营造环境,给学生创造习作的基本素材。在校园内,可组织学生布置教室,设计学习园地,筹划班队活动,参加节日活动,群体竞赛及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在校外,还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春游、野炊、扫墓、社会公益活动等等。在校内外活动中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多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阔视野,加深体验和感悟。这样,学生在作文中就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就可以写出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日记来记录生活,表达生活感受,为习作积累素材。

2、多阅读课外书是习作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感想,总结别人的写作技巧。我们还应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和为考试而写作的功利化的训练方式,将阅读内容拓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阅读有关课文的小资料、童话故事、名人名言、科普读物、儿童诗歌等等,努力使学生获得尽可能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吸收思想、开阔思路。

二、积累词汇,言必达意

作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真实,才能使人感动。要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实,用词造句必须要准确、实在、恰如其分。学生习作在有了材料和好的立意的情况下,拿起笔来往往喜欢滥用华丽的词藻、激昂的语句,恰恰适得其反,文章就表现出华而不实。要解决学生在习作中经常出现的这一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有记录好词语的习惯,培养造句的能力和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做到言必达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可以从熟记名言警句、口头回答问题、书面回答问题、造句写片断等多方面进行训练,要求把积累的词语、佳句灵活地运用,能写出通顺、连贯、具体的句子,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经常练,反复练,从而达到具体、生动、形象的写作效果。

三、认真审题,确定中心

审题与确定中心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作文的关键。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训练学生审题的能力,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例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确定这篇文章的中心。

1、这篇文章写的是谁?

2、赞扬什么品质?

3、我们要学习他的什么精神?培养审题的能力。还可以采用训练学生给课文的段落加小标题的办法,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可用加以下几个小标题来进行分析,确定中心:

1、前进受阻;

2、坚决请战;

3、冲向暗堡;

4、英勇献身;

5、战斗胜利。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审题、确定中心的能力。

四、紧扣中心,组织材料

平时学生搜集、积累的作文素材是很多的,要引导他们进行分类整理,归类的作文素材便于习作运用时选择,否则学生容易生搬硬套、东拉西扯,使文章中心不明确。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启发学生按作文题目的要求,围绕所要表达的中心,从积累的作文素材中筛选真实、新颖、有意义的材料,有计划地安排哪些材料先写,哪些材料后写,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学生具备了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习作就能达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初稿完成,注重修改

学生习作,在初稿完成以后,常常表现出完事、满足、喜悦等心理,以为这是完成了一件大事。至于文章是否达到了习作要求,存在什么不足,是否还要修改,怎样修改,自己心中无数。往往忽略了作文中最重要的过程-修改。作文过程是反映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而这两方面都反映在“作”和“改”中,才算是完整,因此,“改”的过程既是完善“作”的过程,又是表现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要使学生改好自己的作文,就必须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对照习作要求进行检查,做到精益求精,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自己修改的能力。启发学生认真逐句、逐段阅读习作,从读中发现问题。如,文中的标点符号对不对,有无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楚,是否写跑题。通过修改自己的作文,使文章符合习作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改”的能力和习惯,克服传统作文中学生只知“作”不知“改”的弊端,使学生不但会写,而且会改。

六、弘扬个性,激发兴趣

1、提倡写作语言的个性化。所谓“个性”是体现了学生个体独特的观察、思考和创造,是习作的基础。提倡小学生写作语言的个性化,就是让学生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有位学生写学洗碗时奶奶一直在旁边观察,他对奶奶说:“奶奶,奶奶,你不要看了,我自己慢慢洗,肯定能洗干净的。我不太会洗,你在这儿看让我多不好意思啊!”此处的个性化语言使表达更显得真实和诚恳。

2、用喜欢的方式写喜爱的内容。学生作文就是还学生的自主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愉快生动的写作氛围,放手让学生去自由写作,让学生叙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发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比如:带学生去春游,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最后确定了自己写作的话题和角度。有的学生写记叙文《记一次春游》、《一次有意义的春游》、《春游趣事》,有的写抒情的文章《美丽的春天》、《祖国好,家乡美》,有的写诗歌《春之歌》等。所写作文不拘一格,新颖独特。

总之,教学作文就要解放学生的个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把想象和自由发挥的乐趣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感而发,随情而抒,不拘一格,不论章法,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精神产品”。

第五篇:“两会”之我见

谈到“两会”,相信我们都不陌生,“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每年的三月份,备受全国瞩目的全国“两会”都会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拉开帷幕。全国“两会”是全国各民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人民当家作主、共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效发挥治国理政功能的集中体现。召开“两会”的作用,一是吸收各方面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方面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对两会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在上述意义上,一年一度的两会是用群众智慧治理国家、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的一次生动实践。

今年的“两会”非比寻常,它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的中国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五年,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等各方面犹如走台阶一样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显而易见,今年的的“两会”,民生问题被放在一个极为显著的重要地位。在十二五中,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另外,今年的“两会”代表们讨论的焦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等众多领域,提到的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的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可操作性很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发展需求,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催人奋进。“两会”期间,代表们努力献言献策,本人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和周围同学们一起时刻关注着“两会”的进展,认真学习“两会”所传达出的精神。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深为自己所处的盛世感到自豪和兴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大业为我们每个青年知识分子施展自己的抱负。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在思想上,我们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在学习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使我们能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鉴定好与坏、甄别正与邪;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在生活中,我们将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社会活动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我们不会灰心或气馁,而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加强学习,注意积累经验,虚心请教、认真揣摩。凡事预则立,因此,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关键就在于我们个人是否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信念,是否能够满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第三,在学习上,我们认为要做到边工作边学习,终身学习。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以信息作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谁掌握的知识,谁就拥有了进步的阶梯。因此,我们觉得到了大学,要从头开始,虚心学习知识,融入大学生的集体中。除此之外,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某个领域的精深程度,争取做到独当一面.我们将及时认真地为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最前沿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落伍,以便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不断提高水平和素质,以更加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这次对“两会”精神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党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虽然我暂时并不能为祖国做出什么卓越的贡献,但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我也将以此鞭策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成绩。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个人总结下一篇:工行信用卡申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