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之我见

2022-09-10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如何上好课, 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而充分备课, 则是上好课的前提。可以说, 任何一堂成功的课, 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所以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节。新课程理念倡导交流与合作, 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 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 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建立集体备课交流平台

学校在网上购买了大型的备课网站, 同时每期开学学校拨给各备课组一定的经费, 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购买参考资料, 形成各备课组的资料库。

做到“三定”, 各备课组统一好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 教务处在开学时将全校备课组的时间地点统计成表, 以便检查。

各备课组在网上建立统一的邮箱或QQ群, 作为组内教师互传资料的网络平台。

二、拟定备课计划, 分解备课任务

备课计划分为学期计划、学月计划、周计划, 学期备课计划的拟定, 可以在上一学期期末由备课组长将下学期的教学任务分解, 让每位教师根据自已的特长和喜好认领, 工作量做到大致均等就行, 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 教师利用寒假或暑假或至少提前一个月针对自已认领的任务进行斟酌酝酿, 并大量搜集各种资料进行个人初备;学月计划和周计划是在实际教学中对学期计划的调整或补充而增加的备课任务, 组长均应提前安排给教师。每位教师要及时完成自己的初备任务, 并上传至本组的网络平台里。

三、集体备课过程和形式

(一) 集体备课主要是对教学方案的编备, 教学方案的集体编备过程分雏形诞生、加工冶炼、新鲜出炉三个环节

1、雏形诞生即个体初备的结果, 它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按计划中认领的任务, 教师对备课的内容先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 编备出教学方案初稿, 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看法、经验、困惑, 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的学习方法, 以便与同伴探讨。根据教学进度, 其他老师应提前两个周应在本组网络平台里下载初备稿进行研究, 并做好笔记。

2、加工冶炼即集体备课活动, 它是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和谐共生。

在每周备课组活动中, 主备老师为中心发言人, 先谈自己对本课的教学方案设计思路和想法, 然后其他几位老师分别提意见, 做补充, 做到人人都要发言。这样围绕在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练什么?怎样练?老师讲什么?怎样讲?这些问题, 通过活动, 组内教师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 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方式, 主备老师执笔修改, 从而完善教学方案的设计。

3、新鲜出炉即集体备课的成果, 主备老师在大家共同修改的基础上。

(二) 集体备课过程中应作好活动记录

一方面及时记录下讨论的意见, 以便修改;另一方面, 详尽的记录可避免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也便于教务处的检查。活动记录还包括各备课组长对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这个评价作为期末优秀主备人的评价项目之一, 进一步形成“人人动脑筋, 个个说真话, 争先提建议”的教研气氛。

(三) 集体备课强调课后的总结和反思

教学反思与感悟更能帮助我们上好课, 将教学感受记录下来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既可以及时纠正错误, 传播经验, 也可以为以后备课或研究提供素材, 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与研究能力, 所以要求在上完一节课后都应写下总结或反思。

(四) 集体备课不仅需要定时间、地点、人员的集中交流, 更需要平时不拘于形式的交流

不受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重在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探讨问题、交流看法、形成意见, 促进备课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而这种探讨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体共有时间进行, 也可以随时进行, 这种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相互影响, 潜移默化。

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 就会有讨论和碰撞。因此除了办公室、教室外、操场上等, 教师还可利用一切可供沟通的场所如每组的网上平台完成每一次交流。

不受人数的限制。在探讨时, 不一定非要小组的所有成员到齐才进行, 三两个人照样可以进行研究。

集体备课可以在年级、教研组、备课组进行, 还可以跨越学科界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适当组织跨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 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段教学的衔接。

四、集体备课的要求

要充分发挥每位教师个人的主体作用, 不能偏重骨干教师, 轻视集体参与, 集体备课, 过程重于结果, 合作是关键。

每一个教师的个人参与是集体备课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参与备课教师个人的主体作用, 才能把所有人的长处集中到一节课上, 取得集体备课的最佳效果。我们知道每个教师的思维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因此, 他们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加工处理也是不同的。个人钻研的过程, 体现出个性化的研读和思考。但在集体备课中, 如果只让“中心发言人”去对该堂课的教学作深入的构思, 其它教师不去深入解读文本、搜集资料、选择教法, 就不能产生相互交流、启发、争论、碰撞, 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 充其量只能是一个“看客”和“听众”。在集体备课中, 每位教师是否落实好个人钻研这一过程, 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每位教师要群策群力, 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它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述说, 也可以是面红耳赤的争论。总之, 集体备课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 否则, 集体备课只能是“绣花枕头, 一包草”, 中看不中用, 既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也不利于所备课质量的提高, 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当然更不能让集体备课活动成为个别骨干教师的“一言堂”, 其他教师随声附和, 这样最后形成的成果其实并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而是个人的劳动成果。在这方面有的备课组的确存在, 所以我校在备课组内建立互助组或“一帮一”, 在考核时进行捆绑考核, 对组内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带动全组共同提升。

集体备课应定位在研讨并解决问题上。一是抓住教材中那些关键或疑难问题进行集体攻关, 依托群体智慧清淤除障, 释疑解惑。二是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 解决如何设计教法和学法的问题。三是解决好练习 (包括作业) 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 做到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有机结合;搜集、共享与学科教学相关的教学网站、教学课件, 自制课件与教具、学具等教学资源问题。四是确定好解决课堂生成问题的预案。

所以集体备课始终要把研究学生的预习和自学;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研究质高量少的课外作业作为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确定单元教材中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研究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题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暴露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等等。在这方面我校确定了三大原则:⑴是否符合以学定教原则, 在认真研究课标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学情,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真正做到以学定教。⑵是否符合九让原则:即实验让学生做;情景让学生想;图形让学生画;问题让学生提;思路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是非让学生辨;异同让学生比;好坏让学生评。

3、为了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效果, 每个学期各备课组要推出教学展示课、试验课, 并及时集体评课, 探讨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对于提高组内教师备课质量, 实行组内带动。比如各备课组充分研讨一节课, 先由某位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执教, 让组员学习、讨论, 修改。再由另一名教师执教, 再进行评课、修改……最后由本组内的课堂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执教, 或者由互助组或一帮一内教师互相上课和听课。

五、集体备课的考评。

校长带头参加备课组活动, 深入课堂听课, 和教师一道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体现干群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

学校专门拨出一定经费, 用于集体备课活动, 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奖励的落实, 促进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学校制定了集体备课的管理条例, 从考勤、要求、展示、评价、奖励等方面作了祥细的规定, 对集体备课的检查与考核做到了有依有循。

评价和奖励上:每学期期末评比一次优秀主备人和优秀备课组。教务处组织全校备课组长会就出勤、备课质量、讨论情况、互助情况等方面制定好评比条件进行评比, 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进行表彰和奖励。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集体备课之我见】相关文章:

“寂寞”之我见04-28

设计之我见10-05

“立德树人”之我见09-11

绘画“道”之我见12-02

选秀之我见04-17

高效课堂之我见09-10

区域活动之我见09-10

德育评价之我见09-11

文明礼仪之我见09-11

中途接班之我见09-11

上一篇:大型斜拉桥桥塔钢筋混凝土保护下一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