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2022-09-10

本文对23例骨科DVT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经患肢远端浅静脉应用溶栓药物的方法治疗,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3例骨科术后DVT患者, 男15例, 女8例。年龄16~83岁, 60岁以上17例。全髋关节6例, 股骨动力髋钢板4例, 股骨干髓内钉4例, 股骨髁钢板8例, 足趾骨折克氏针1例。均为单侧DVT, 发生时间为骨科术后16h~3周, 平均3.2d。

2 治疗方法

经下肢静脉造影明确诊断, 即刻给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健侧股静脉穿刺, 滤器置于下腔静脉内, 顶端位于右肾静脉开口下方1cm处。顺行溶栓, 在患侧踝上10cm处扎止血带, 足背浅静脉穿刺, 缓慢推注溶有50万u尿激酶的生理盐水50m L (30min) 1次/d, 连用3~5d, 同时抬高患肢30°。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 1次/d, 连用7d。溶栓结束后口服拜阿司匹林0.1g, 1次/d, 连用3个月。监测凝血功能。每月彩超检查, 对深静脉通畅情况随访。

3 结果

23例中, 死亡1例, 为第1足趾骨折内固定术后13d突发DVT并肺栓塞, 紧急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肺动脉插管碎栓溶栓术, 无效死亡。23只滤器释放到位;血栓完全溶解17例, 部分溶解5例;平均尿激酶用量240万u。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 无再次发生DVT。

4 讨论

DVT是指在深静脉血管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凝结, 好发于下肢骨科手术后。DVT是肺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 肺血栓栓塞症 (PTE) 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脱落随血流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 可导致低氧血症, 甚至猝死。治疗DVT的目的是溶解血栓、恢复血流、防止血栓再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保留静脉瓣的功能以防止血栓后综合症的发生。

以往认为DVT多发生于骨科大手术后, 但本组病人中有1例为16岁男性, 足趾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13d, 下床大便后发生DVT, 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报告为肺静脉大面积栓塞。教训深刻。

传统的全身溶栓方法逐渐被局部微创治疗法替代。尿激酶的溶栓机理是激活血栓和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 使之转变为纤溶酶, 进而水解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 其溶栓作用不取决于剂量大小, 而取决于尿激酶与血栓的接触面积和有效接触时间[3]。有报道患肢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缩短了尿激酶到达溶栓靶点的时间, 使得溶栓药物尽可能聚集到血栓部位, 增加了靶点局部药物浓度, 提高了溶栓效果[4]。

我们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再经足背浅静脉推注尿激酶的方法能够使得溶栓作用从远心端静脉向近心端静脉进行, 提高了溶栓效果, 阻挡了直径较大的栓子, 防止了严重肺栓塞的发生, 具有溶栓充分、疗效明显、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是骨科大手术后的并发症, 若未行任何预防措施, 发射率为50%, 致命性肺栓塞发生率为2%~3%[1]。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有效拦截栓子、防止肺栓塞, 还可应用溶栓药物治疗, 具有重要意义[2]。

关键词:DVT,溶栓

参考文献

[1] 卢伟杰, 余楠生, 林志雄, 等.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0 (3) :129.

[2] 符力, 罗鹏飞, 陈晓明, 等.下腔静脉滤过器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 2000, 15:4~6.

[3] 严秦川, 吕增发, 王振国, 等.小剂量尿激酶顺行静脉溶栓临床分析[J].中国微循环, 2005, 9 (4) :278~279.

[4] 赵光煊, 焦鹏飞.患肢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0例[J].临床医学, 2006 (6) :76.

上一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价值评估下一篇:糖尿病足的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