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研究

2022-09-11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患者61例, 患肢血管66条, 检测血管122条, 均为本院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来我院就诊患者, 其中男29例, 女32例, 年龄14~81岁, 平均 (49.1±5.3) 岁。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患肢肿胀, 疼痛及活动受限, 所有病例均由临床检查确诊并经过系统的药物溶栓治疗。

1.2 仪器和方法

使用多功能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7.5~12MHz。受检者取仰卧位, 下肢稍外展外旋检查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胫后静脉;俯卧位或大腿内旋检测腘静脉。探头从腹股沟处先检查股总静脉、大隐静脉起始段, 并逐渐向下追踪其属支, 对所检查血管进行纵横扫查, 连续观察管腔、管径、管壁、血栓位置、大小、范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和标准: (1) 血栓回声法;于静脉管腔内探及血栓回声。 (2) 探头加压法;加压探头检查, 静脉腔不能压瘪或部分压瘪。 (3) Dopple法 (PW) ;静脉腔内记录不显血流频谱或血流频谱不随呼吸而变化。 (4) 彩色血流显像法 (CDFI) ;无彩色血流信号或局部彩色充盈缺损。操作过程中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并与健侧对比观察。本组研究中对胫后静脉近、远心端给予扫查, 而胫前、腓静脉由于急性血栓患者多有下肢水肿, 血管受压较严重, 故本组实验不将其列入考察之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8.0软件统计进行统计分析, 运用2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1例患者中, 单纯左下肢血栓36例 (59%) , 单纯右下肢血栓20例 (32.8%) , 双下肢血栓形成5例 (8.2%) 。

2.1 急性期血栓形成 (2周以内的血栓)

2DUS表现, 血管内见实质性低回声完全或不完全填充于静脉管腔内, 血管壁显示模糊欠清, 部分呈游离状的低回声血栓可随血液流动在管腔内飘动。血栓处静脉管径较健侧明显增宽, 双侧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1) 。

彩色多普勒表现, 不完全栓塞时, 静脉管腔内可见彩色血流充盈缺损, 血流边缘模糊不清。如果血栓未附着于管壁上, 则可见狭带状血流信号, 彩色血流沿着管壁与血栓之间一侧或两侧呈连续或断续通过, 形成“轨道征”。

脉冲多普勒表现, 完全栓塞者未探及血流频谱, 若不完全栓塞, 可探及低速连续血流信号, 频谱不随呼吸变化或随呼吸变化不明显, 这是由于血栓形成后, 血液回流受阻, 加之血管壁弹性减弱, 故血液流速受呼吸影响不大。

2.2 亚急性期血栓 (2~5周)

2DUS显示, 血管腔内见稍强实质性回声。本组病例中, 45例患者通过彩色血流显示可见不同程度再通, 16例患者未见明显改善。由于再通处的血栓收缩和溶解, 静脉管腔略有缩小, 但与急性期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彩色多普勒:于再通处可见分枝状血流信号显示, 血流边缘不整齐, 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低平血流频谱。

2.3 慢性血栓 (半年后)

2DUS表现, 管腔内实质性回声明显增强, 管壁增厚毛糙, 大部分病例有血管再通现象, 本组病例中有2例仍完全阻塞, 但内部实质性回声增强。慢性血栓患肢管径较急性期明显变细, 两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1) 。

彩色多普勒:可见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狭小, 部分呈“双轨征”, 完全阻塞者未见彩色血流显示。脉冲多普勒:再通处探及随呼吸波动的频谱, 表明血液循环明显改善;血流状况改善不明显者, 频谱呈连续性低平波形, 不随呼吸变化。慢性血栓期患肢最大血流速较健肢静脉最大血流低, 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多由手术、外伤、分娩和严重心脑疾病引起, 是常见的多发病。一直以来, 以顺行性静脉造影为DVT诊断的“金标准”,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 超声检查成为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安全实用的检查技术。本研究使用的多功能彩超仪具有超声实时成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频谱多普勒分析的多重功能, 它不仅能清楚了解大血管的解剖学形态结构的改变, 而且能直观形象地提供血流方向、速度、及有无血流紊乱及异常通路等血流动力学方面的资料, 被誉为“无创伤性血管造影”。

正常下肢深静脉的2DUS和CDFI的特点为:正常股浅静脉以上深静脉血管壁光滑、平整, 管腔内为无回声, 应用7.5~12MHz探头可见管内云雾状或流沙样细小回声, 有时见短条状瓣膜回声, 除髂静脉外, 下肢深静脉均有压闭, 腘静脉及小腿静脉在挤压肢体远端时有彩色血流信号。

4 结语

运用超声动态观察DVT的演变过程, 追踪病情, 评估临床疗效,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 不仅具有安全、方便、无创伤性、无禁忌症等特点, 而且图像直观、准确, 特别对局部病变和小静脉血栓形成显示率高, 可作为DVT首选的, 可靠的诊断方法。

摘要: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患者逐年增多, 许多患者得不到及时正规的治疗, 导致下肢淤肿不退, 色素沉着, 皮肤粗糙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股青肿, 肢体缺血坏死。因此, DVT的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进行了临床研究。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研究

参考文献

[1] 姜剑军, 戚忠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 1998 (3) .

[2] 王文平, 徐智章, 何银凤, 等.下肢深静脉栓塞的超声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1998 (1) .

上一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下一篇:从工程监理问题看现行监理制度存在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