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学院建设的探索与思考报告

2024-05-13

研究型学院建设的探索与思考报告(精选6篇)

篇1:研究型学院建设的探索与思考报告

学院是大学办学的主体和承载,因此探索研究型学院的建设模式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基础和关键。材料与冶金学院作为承载着学校传统优势学科的学院,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一二期的学科和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学科队伍、学术水平、人才培养和学术声誉等指标均居同类学科前茅。学院目前拥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7个国家、教育部等省级科学

研究基地,以材料和冶金为核心的学科群的队伍资源、学术资源、科研资源、研究生资源等学科资源均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基地与学科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因此,如何有效发挥学科资源优势,顺应“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目标,材料与冶金学院(以下简称材冶学院)探索新形势下的研究型学院建设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学术带头人与教学带头人相结合、推进以教授为核心的团队建设以及依托国家和省部级实验室(基地)发展学科建设和建设特色专业的设想。

一、研究型大学框架下的研究型学院的定位

1.研究型学院的评价标准

在现行的体制下,学院是高等学校以学科群划分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型学院实现并实践着研究型大学最重要的职能。在研究型大学的尺度下,有关人士提出了衡量高校的学院是否具备研究型学院的基础和条件的主要指标:

(1)突出的科学研究地位。至少科研和教学并重,有些学院的研究工作量要大于教学工作量。

(2)著名的科学家。有院士和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以及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学科带头人。

(3)优秀的科研创新团队。应是一支队伍在有组织、有目的地“攻城拔寨”,而不只是孤家寡人、单枪匹马维持生计。

(4)互相支撑的学科群。较多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覆盖较广泛的二级学科博士点。

(5)国家级科研基地。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6)相当规模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其与在校本科生之比应达到1:2;其与在岗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教师之比应达到6:1。

(7)相当规模的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

(8)大量的国家重大科研课题,诸如“973”、“863”、“十五攻关”和国家基金等高层次基础研究项目和重要工程项目。

(9)充足的科研经费,按在岗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教师计算,年平均经费额应达到6万元以上。

(10)杰出的科研成果,包括论文、专利、著作和核心技术。生均论著数应达到2以上,师均论著数应达到6以上。

2.我院建设研究型学院的基础

材冶学院在平台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现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2个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其涵盖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学、冶金物理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制冷与低温工程8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2)科研总量、学术论文与发明专利申请已达到一定规模。2008科研总进款5640余万元,其中纵向2760万元,比上一增加了78.87%;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发表论文660余篇,申报专利43项,授权专利33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获各级科研奖励1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

(3)全面超额完成“985”工程二期建设“现代冶金与材料过程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各项预定指标。目前,平台建设所依托的研究基地已增加到17个,形成了各研究方向以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为支撑平台的研究工作格局。

(4)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9人。共有教职工287人,其中专任教师189人(教授51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35人、副教授77人)、工程与实验技术人员33人。

(5)根据学位点层次、研究生与本科生招生规模,学院已进入教学研究型(本、硕博比率>3:1)向研究型(本、硕博比率<1.5:1)转变阶段,目前学院有在籍本科生2044人,研究生1691人。

3.与研究型学院评价指标的比较

各项指标比较表

研究型学院评价指标 材料与冶金学院的指标

突出的科学研究地位 科学研究工作量大于教学工作量

著名的科学家 3名院士、3名学科评议组成员

优秀的科研创新团队 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省级创新团队

互相支撑的学科群 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个一级博士点,跨5个一级学科

国家级科研基地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7个省部级基地

相当规模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与本科生比达到1:2;其与在岗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教师之比应达到6:1。研究生与本科生比1:1;其与在岗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教师之比达到7:1

大量的国家重大科研课题 欠缺“

篇2:研究型学院建设的探索与思考报告

钟根佐1,张晓波2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养成教育是通过教育者的教育、启迪和引导,将其行为规范化、文明化、道德化。当前,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失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独立学院这种现象尤其突出。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认为独立学院学生“养成教育”具有特殊性、规范性、实践性等特点。并从行为训练入手,从规范行为、教师垂范、优化环境、内容差别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养成教育;特点;途径与方法

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高校必须清楚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的缩影,随时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强烈的外来冲击下可能会扭曲变形,甚至偏离正轨。因此,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养成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部分学生处于学习疏离状态,影响教学质量,甚至部分学生不能正常完成学业。这些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同时,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其本质是塑造人格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顽强意志 ,使之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导脉络。因此,独立学院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1钟根佐(1979-),男,江西宜春,管理学士,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学生管理研究。张晓波(1978-),男,江西九江,哲学硕士,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

二、独立学院学生养成教育现状及特点分析

目前,独立学院学生养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在心理、思想道德、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问题较多。第一,心理方面。普遍缺乏毅力和抵抗挫折的能力,有孤僻、任性、我行我素、情感脆弱等性格特征,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学习疏离、情感失控;第二, 思想道德方面。学生的功利性、现实性比较明显,比较自我,在人际交往中自私偏狭,缺乏合作精神,学生之间会因就业、评奖助金等竞争,导致自我心理过度增强;第三,学习方面。大部分学生入校后没有正确地进行学业和职业规划,导致学习目的性不强,而学生考上大学后,有松懈思想,又没有父母的看管,经常旷课、泡吧,投入大部分精力进行社会交往。第四,生活方面。学生独立意识弱、自理能力差, 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就寝时间随意性强,有攀比、高消费的现象,某些学生还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因此,独立学院养成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

1.特殊性。独立学院招生是本科第三批次招生,学生的素质普遍较低、个性更突出,思想较不成熟,学生自卑,定位不准确,难管理。但在校思想积极活跃,点子多。独立学院应针对学生的特性,采取适合三本学生的教育措施,从入校开始着重抓好养成教育,贯穿于教育中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

2.规范性。独立学院刚刚起步,与普通高校相比管理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养成教育就是以规范的制约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为起点,进一步健全一系列符合独立学院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校培养目标要求的科学管理制度,将学生的行为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来,以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人文素质等。

3.实践性。我国高校教育重理论教育轻实践养成仍然十分普遍,独立学院教研基础设施不齐全,资金投入不够,往往忽略或轻视养成实践教育。而养成教育是以实践为基础形式,整个教育过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展开、发展、完成、升华。养成良好的习惯,都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在实践去养成,并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养成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独立学院应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措施强化学生行为养成,把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使养成教育由他律到自律。

三、独立学院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针对独立学院发展实际和学生的特点,探讨独立学院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

法,以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为例,学院主要从齐抓共管,逐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教师垂范,给学生以潜移默化教育;优化环境,建设养成教育良好氛围;完善制度,构建养成教育内容序列等四个方面。

(一)齐抓共管,逐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1.学生工作部制定规范,细化学生养成教育内容。学工部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不断规范和完善《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学生手册》和《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切入点,长期规范学生平时仪容和言行举止。一是通过成立协会、英语角、兴趣小组、体育俱乐部等组织,加强学生公德素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是抓好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新生辅导员三支队伍建设,树立榜样,团结同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形成良好校园文化。在学生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中开设就业服务岗、寝室示范岗等10多个岗位,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规范学生会管理。如:学生会成立学习监督小分队,对上课学生定期检查、抽查,杜绝迟到、旷课、早退;纪检部实行学生晚自习、晨检早读和晚检,抓好纪律和考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针对大一学生,学院还从高年级中选拔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担任新生辅导员,充当新生班主任的学生助理角色,对大一新生的养成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2.教务部科学改革教学,严格规范学习养成教育。一是积极开展学风建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年4月份教务部开展“学风建设活动月”,提出“把‘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进行到底”、“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等口号。二是对学生实行“全程阅读”,要求学生大学四年从图书馆至少借满100本图书,每读一本撰写一篇阅读报告,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改革完善《课程考核成绩管理办法》,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平时各考核项目成绩,要求老师对迟到、早退、旷课,以及学生穿拖鞋进课堂、上课手机铃响、扰乱课堂纪律等行为进行倒扣分的处罚,通过课程考核改革加强学生平时学习养成教育。

3.其他部门互相配合,齐抓学生养成教育。院就业部门加强毕业生就业礼仪和职业道德等教育。院系以开课、讲座和报告等形式,聘请专家教授前来授课,邀请历届优秀毕业生做就业经历、创业典型报告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礼仪习惯和就业道

德。后勤部门对宿舍和食堂的安全与稳定工作长抓不懈,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二)教师垂范,给学生以潜移默化教育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是教育者用自身的行为、行动示范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学院要求以教职工规范的言行作表率,对学生进行影响教育,对学生不规范的行为及时纠正,正确引导。

1.对教职工定期组织“树师德、孕新风”的培训会和文明礼仪讲座,不断规范教师从业行为,严抓教师质量,不断完善《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建好建优教师队伍。

2.优化教师队伍实行外聘、校聘、院聘相结合,从严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行、学术教风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为人师表。同时,学院专门聘请资深教学督导,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考查和点评,也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如老师的穿着、仪态、语言等进行规范。

3.学院每年12月份开展“教学质量活动月”,集中加强教师教学质量和行为规范的提高,起到教育示范作用,学生对教师进行满意度测评,推动教师质量的提高。如:2009年12月我院开展以“牢记使命,一切从点滴做起”为主题的“教学质量活动月”,其中有“师生互问,从我做起”,要求上每堂课之前师生之间互相问候等。通过老师带头规范,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三)优化环境,建设养成教育良好氛围

1.抓好养成教育特色工作。除了坚持开展军事训练活动、文明监督等常规教育外,学院重点做好养成教育的特色工作。第一,丰富“两课”教育内容,尤其是“两课”实践教育。学院每年组织学生瞻仰方志敏烈士墓、八一起义纪念馆,邀请方志敏之女方梅女士作“缅怀革命先烈,树立人生理想”报告等;创新法制教育形式,邀请法院、派出所等执法人员做法制报告,收看法制宣传教育片等法制教育活动。第二,开设心理咨询工作室。学院聘请心理专家陈忠教授,开展心理咨询,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培育学生正确的言行观和健康的心灵。第三,让养成教育渗透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严格统一起床、就餐、休息等作息时间,规定值日制度,积极创建爱护公物、生活节俭、节约用水、安全用电、文明用语、讲究卫生等寝室文化,提倡和睦相处,团结互助,不吸烟,不喝酒,不吃零食等良好生活作风。

2.丰富养成教育教育形式。学院丰富养成教育形式,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多方面、多视角营造良好养成氛围,形成“润物细无声”的佳境,达到规范学生行为、自管自律、自我成长的目的。第一,学院实施以扶贫助学、爱心帮扶、和谐共建美好环境为目的的“爱心工程”。如:组织为家庭特困生、天灾人祸的学生捐款捐物,定期组织学生到养老院进行慰问和义务打扫卫生;组织学生开展“我为小树穿冬衣”、扫除校园白色垃圾等环保活动。第二,加强阵地建设。在重点场所,设立一些有利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宣传标语等。

(四)完善制度,构建养成教育内容序列

根据学生特点及学院发展实际,将养成教育内容具体化、序列化,有助于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循序渐进性和可接受性,避免脱离学生实际,克服教育简单化现象。把养成教育要求与教育内容按学年划分,每个学年各有侧重点,逐步提高。如:大一开展入学教育,在新生班中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包括环境适应、军训、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大二开展自我教育,包括大学生涯规划、青春期教育、热爱专业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大三开展职业教育,包括开设职业教育课、大学生职业设计竞赛、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择业心理教育;大四开展创业、就业教育,包括创业教育、创业心理素质教育、就业技巧指导、劳动法规教育等。在每学年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中,将养成教育在常规管理中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和从业要求,综合分析自我和职业环境,培养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懂得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将学生培养成既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品质。

总之,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家长、学校、社会一起来关注,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成教育,共同努力把学生引导好、养育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独立学院的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2] 杨建梅.中等职业学校养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石家庄市信息管理学校为个案[D].河北师范大学,2007(8).[3] 王旭辉,张向红.再议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1).[4] 田爱民,胡滨,董伟英.论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 贺良,周敏.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表现与原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

(3).[6] 胡江.养成教育在独立学院的实践与思考[J].时代教育,2008(5).[7] 李伟华,那日松.应用型大学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

(8).作者简介:钟根佐,1979.12,男,江西宜春,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助教,现任人文与艺术系办主任,管理学学士学位,主要研究高校学生管理;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wanggunzi@tom.com ;

篇3:研究型学院建设的探索与思考报告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衡量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良好学风的形成离不开扎实的学生党建工作, 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存在紧密联系, 研究独立学院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的对策, 对促进独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独立学院学风现状分析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 学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笔者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途径深入了解独立学院学风现状并对其进行剖析。

1.1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 迟到、旷课、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甚至出现沉迷网络游戏、厌学等不良行为[1]。当前独立学院对学风建设缺乏必要的、总体的思考与规划, 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更多只停留在肤浅的口号上;社会上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认识存在误区, 很多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学生存在偏见, 致使独立学院学生对自己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毕业后的出路等表示怀疑, 普遍感觉到前途渺茫[2]。

1.2 独立学院学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经过对独立学院学风现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 笔者发现影响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社会因素, 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等, 但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独立学院学生作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主体, 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 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进入大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业规划, 缺乏应有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没有意识到大学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学习是提升自我价值、完善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 独立学院学生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学习机制来引导和督促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端正学习态度, 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2 独立学院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的意义

党建是学风建设的政治保证, 学风建设为党建提供重要平台。独立学院在学风建设过程中, 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注重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强化其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将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 以党建促进学风建设, 弥补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不足, 对独立学院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1 党建促学风是学院发展的需要

独立学院因其办学历史短, 办学经验及模式尚在摸索和形成之中, 在学风建设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以学生党支部为依托, 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和机制,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可以很好地弥补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的不足。因此, 它是促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2.2 党建促学风是社会形势的需要

独立学院党建促学风创新模式的实践, 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全面发展, 在加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同时, 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

2.3 党建促学风是众多学生的需要

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自控力较差, 学习缺乏激情。而学生党员通常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 他们的言行会对周围同学产生导向作用, 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将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 影响和带动其他人。因此, 可利用同伴教育和榜样的力量促进学风建设。

2.4 党建促学风是实践应用的需要

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 既是工作对象, 又是开展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 是推进学风建设的主力军。在学风建设进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独特作用, 拓展党建工作新领域、新平台, 从而把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良好学习氛围与优良学风的逐步形成。

3 独立学院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3.1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学生党支部的不断发展, 支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学习、工作上已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 “以党建促学风”, 有效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 让他们带领党支部所属院系专业学生努力学习, 营造良好而浓厚的学习氛围已成为我院党建促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实践中, 我们引入“1+2+3=1”的工作体系:表示“1个阵地+2个载体+3个创新=1个目标”。“一个阵地”, 即以学生党员党建帮扶引导为主要阵地;“两个载体”, 即以学生寝室和专业班级为重要载体;“三个创新”, 即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实现“一个目标”, 即形成了以党建促进学院学风建设的良好局面, 对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

(1) 抓新生教育, 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教育活动

由党支部学生党员向大一新生介绍党的基本知识, 并就学习、班级工作、学生会工作等方面授予新生一些经验, 引导新生早日端正入党动机,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激发其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 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掌握专业技能, 全面发展。使大一新生加深对党的知识的了解, 激发了学习动力, 为培养优秀的党员打下基础。

(2) 抓党员教育, 开展支部党员学风建设活动

在学生党员当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使学生党员坚持做到“学习上是典范, 工作中是示范, 生活中是模范”, 这不仅是体现了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 也体现了党组织的先进性。在学风建设中,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上的榜样作用[3], 组织开展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学风现状研讨会, 贯彻“学风建设从我做起”的理念, 发挥集体智慧, 探讨促进学风建设的可行方案。在党支部所属专业班级范围内召开学风建设动员大会, 倡导同学们积极踊跃投入到学院学风建设中来。

(3) 抓阵地建设, 开展党员学风建设帮扶活动

学生党员按寝室划分学风建设小责任区, 以专业班级为单位划分学风建设大责任区。每个党员负责带动两个或两个以上“问题”学生, 包括学业有困难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和违纪处分学生;建立学生党员“扶困助弱”考查制度, 学生党员定期交流扶助进度和好的工作方法, 汇报近期扶助成效和业绩, 表彰高质高效完成任务的先进党员;根据本人、相关同学及责任区的表现情况作为发展、转正预备党员和党员考核的依据。

(4) 抓网络载体, 开展新媒体下学习平台交流活动

将党建工作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通信手段相结合, 以现代通信手段作为党建促学风建设工作的新载体, 创建党支部学风建设QQ群, 设置红色博客与论坛等, 把党建工作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 由学生党员定期上传有价值的学习资料给大家共享, 彼此交流学习经验, 互相探讨。

(5) 工作成效:

“1+2+3=1”的工作体系以目标明确、形式新颖、执行便捷、涉及全面等特点, 采用广大学生普遍接受的方式, 极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加强了寝室班级学风建设, 促进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发展、支部党建工作的创新建设。通过实践, 党支部所属专业班级在大学英语四六级, 计算机二级等考证方面通过率大大提高, 期末考试不及格率明显下降。

3.2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独立学院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有巨大的优越性, 党建与学风建设二者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在实践探索中, 笔者认为学生党建促进学风建设还需形成长效机制。

3.2.1 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和教育机制, 为党建促学风建设提供保障

学生党员作为独立学院党建促学风建设的主体, 肩负着发挥党员先进性, 促进学院学风建设等重大使命。因此, 必须严格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教育、监督等各个程序, 确保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

(1) 加强入党前期教育, 引导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

各级学生党组织应对学生入党前期的教育和培训高度重视, 因为前期入党教育在学生入党动机的转化方面起关键作用, 能够使学生在发展前期做好心理和思想上的准备, 形成正确理念, 端正入党动机。

(2) 严格党员发展程序, 坚持党员发展标准, 把好党员发展的质量关

把好党员发展的质量关, 从源头上保证党员的质量, 是保证党员队伍总体素质的重要前提。独立学院发展学生党员一定要是思想、学习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这样才能在同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形成“比赶超”的学习风气, 提高独立学院党建促学风的有效性。

(3) 制定学生党员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抓好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

许多学生党员入党前热情高涨, 加人党组织以后, 反而对自己的要求有所降低。因此, 要全面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监督和管理, 形成长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党员的培养教育是党员素质和质量的有力保障, 要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党员树立“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 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的观念, 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3.2.2 创新党建工作形式, 为党建促学风建设开辟新途径

当前, 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普遍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阶段。传统的学生党建工作强调简单灌输和道德说教, 多采用支部会议、讲座等形式,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 挫伤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模式下, 党建工作很难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因此, 党建工作急需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 开辟新途径。

(1) 党建工作与团建工作相结合

以党建带团建, 加强团组织建设, 把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推优的必要条件。充分利用党团活动日积极开展各种学习活动, 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通过以党建带团建, 使一大批团的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不断增强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4]。

(2) 党建工作与班级工作相结合

班级是学院学风建设的主体单元, 也是学生党支部的主要依托, 促进党建工作与班级工作的结合是科学地进行党建工作的必经途径。学生党支部可开展各种活动, 促进党建工作与班级工作的有机结合, 形成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的氛围。

(3) 党建工作与宿舍管理工作相结合

学生宿舍以人数少, 便于管理, 易于沟通等特点, 不失为党建工作的又一重要阵地。学生党员可以宿舍为单位, 努力创建优良学风宿舍, 推行“党员示范寝室”和“学风示范寝室”, 把学风建设的内涵延伸到同学们的生活区域, 加强学生宿舍文化阵地建设。

大学生党建工作作为独立学院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以学生为本, 勇于探索和创新, 以学风建设为新的载体, 将党建工作贯穿到学风建设的全过程,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储璧茜.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 2011.12.

[2]李雪琪, 崔源.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抓手促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2.

[3]游茂, 彭振兴.试探独立学院如何以党建促进学风建设[J].科教导刊, 2012.5.

篇4:医学院体育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医学院;体育;教学;策略

0引言

对医学院体育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就业拓展空间,而且为维护大众健康、预防亚健康,减少疾病等问题都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1医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当前,医学院的学生存在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医学院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比较差的,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是比较少的。医学院的学生学习压力是比较大的,医学院的学生课业负担是比较重的,由于他们的任务繁重,在课余时间也是需要复习功课,参加一些实践课程。因此在平时很少有时间可以参加体育锻炼,慢慢的医学院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就下降了。

2医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医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方式落后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育工作多是采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医学院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只能从表面了解体育课程教育工作的知识,根本不能从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体育课程教育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因此这对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学校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2.2医学院体育课程设置混乱

在医学院的体育课程中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体育课程设置混乱。体育课程设置的混乱,主要体现为设置的随意性。这种混乱,不仅体现在时间上的混乱,也体现为课程内容的混乱。体育教育时间上的混乱,主要是体育的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或者是即使有固定的时间也会被其它学科的时间占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混乱,主要体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系统的计划,没有一个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体育掌握技能也不能做到全面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计划。这使体育课程的设置出现了混乱的现象。学生在这种混乱的体育课程中,也是学习不到体育的有价值的知识,更不可能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教师在培养过程中不能结合学生的个性来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因此只能是学生的个性被扼杀掉,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3体育师资队伍配备不一

在医学院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很多教师的体育专业技能是比较差的。体育运动的训练中从而忽略了体育队员的素质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使体育教育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严重制约了体育教育的发展。一些学校认为,教师的体育专业技能并不是那么的重要,所以没有必要把它当作重点来对待。因此,很多教师的体育技术水平是比较低的,有对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体育的教学质量。体育教师没有一个专业的能力,就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不能对学生的体育的学习有帮助。因此,体育在教育中就没有一个很高的地位,严重影响教育的发展。

3医学院体育课程改革的策略

3.1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增加一些提高学生肺功能的锻炼项目

当前医学院的学生的肺功能都是比较差的,因此在体育课程中应该增加一些可以提高学生肺功能的锻炼项目。可以在体育课程中设置中长距离耐力跑的训练,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肺功能。学生在体育项目中,经过不断的训练就能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也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改善医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低的现状。

3.2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体育教学竞技性

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体育运动是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因此它的教学模式应该也是有一定的竞技性的。这种竞技性,主要体现为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竞争意识,作为当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是一项团体运动,所以参与者的交流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团体活动,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来弥补自己在体育方面的不足。通过举办体育比赛,使体育的教学具有了一定的竞技性,这也符合了新时代下培养体育人才的要求。学生在参加体育比赛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到很多道理。体育比赛中的竞争,和社会中的竞争一样,需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拼搏,才能获得成功。

4结束语

体育教学虽然在医学院的教育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总体上来说发展是比较有前景的。我国医学院的体育教育思想还处于一个传统思想之中,因此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医学院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解决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实现培养体育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贺新奇.体教结合型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规模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

[2]单磊.“体教结合”还是“教体结合”[J].中国学校体育.2009.

篇5:研究型学院建设的探索与思考报告

1 目前中医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从我国高等教育普遍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教育资源不足与扩招的矛盾日益凸显,对于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高等医学教育来说,临床教学资源紧张的状况尤为突出,中医临床教学更是如此。同时,中医临床实践与中医理论教育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社会需求与中医教育供给还存在不适应、不协调;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该如何创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1]。多年来,我国高等中医教育虽然强调“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但仍未完全摆脱“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三段分割的传统模式,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作为临床实践教学中的两种主要形式,一般均采取独立的整时段,与理论教学在时间上相分离。以五年制本科为例,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后,时间为2~3个月;毕业实习通常安排在四年级第二学期至五年级第一学期,时间不多于12个月。而课堂见习一般只有少数临床课程在其它时段会安排一次或几次。总的来看,实践学时大约占理论学时的四分之一或略低,实践远少于且滞后于理论学习[2]。并且,后期临床实践教学一般分散在各个实习基地进行,承担教学任务各医院的条件、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难免存在差异。在整个教育环节中,相对来说这是最不可控的一部分,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来说,又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3]。由于受到临床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差异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临床教学与理论教学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等方面,很难保持前后一致,临床教学效果往往受到影响[4],从而有可能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和人文精神欠缺等问题的出现[5]。

2 学校与医院联合创办非直属临床医学院的模式

为缓解高等医学教育扩招与临床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提高高等医学院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益,在附属医院的数量和床位不能满足教学规模的情况下,我国不少医学院校,如南京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积极吸纳非直属附属医院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了非直属临床医学院,尝试学校与医院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之说以称之为非直属临床医学院,是因为它在体制上不同于附属医院,与高等医学院校不存在隶属关系。但是,它在功能上与临床医学院相同,与高等医学院校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协作关系,承担临床课程的全程教学任务。除此之外,非直属临床医学院还必须是三级甲等医院,并且须经省(市)级卫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我校于在非直属附属医院深圳市中医院建立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在深圳临床医学院开设中医学专业“深圳创新班”,利用非直属临床医学院探索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班学制五年,前两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学习,后三年在深圳临床医学院学习。到深圳后,实施全程本科生导师制培养,从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诸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创新,尽量减少课堂教学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做到“早跟师、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医学专门人才。这样,利用非直属附属医院得天独厚的临床教学条件和氛围,对学生进行中医经典和临床课程的教学,有效地促进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对枯燥经典理论的理解,并身临其境地感受临床氛围,加深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培养中医思维和医患沟通能力,非常有利于中医人才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3 学校与医院联合办学的优势

篇6:法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以建设法治XX开创社会管理新局面

随着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变革的持续推进,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表达趋向多元性,矛盾纠纷呈现复杂性,加之各类思潮广泛传播,人们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益发鲜明,由此对社会管理工作带来更多考验,提出更高要求。面对当前社会形势,今年2月19日党中央专门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以往探索所取得的成绩和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当前的工作重点和思路,作了全面阐述和部署,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明了方向。认真解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内容,可以看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在于坚持走法治化之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强调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在区委正确领导下,法治XX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全区实现“率先现代化、再造新XX”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不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各种新的社会矛盾随之而生,加快推进法治XX建设,全面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各项任务任重而道远。

一、充分认识建设法治XX四大“基本”要义

去年10月,中央确定35个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南通作为江苏唯

一、全国7个地级城市之一入选。XX作为南通的主城区,被列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并明确提出力争通过卜2年努力,迈入全国“社会管理示范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行列的奋斗目标。对照我区社会发展实际情况,要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十二五”征程伟大胜利,实现创建目标,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为确保全区各项事业有序快速发展,加快法治XX建设,助推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法治XX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方略。创新社会管理,落实科学发展,不仅要重视解决思想观念问题,还要从法治上体现以人为本,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利;从法治上体现统筹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全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法治上体现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从而逐步建立完整的法制保障体系,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责任体系。因此,应结合法治XX建设,进一步优化保证我区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体制机制,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在社会主义法治层面之上。

(二)建设法治XX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内容。社会管理创新,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民主法治,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就当前而言,我区社会形势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但随着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人民内部矛盾凸现等普遍问题短期内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在新形势下,应更加注重依靠法治解决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依靠法治加强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三)建设法治XX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化。近年来,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备,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治保障水平日益提高。但民主法制建设与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的客观要求还不相适应,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待逐步实现。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有序表达还未形成相应完备的制度保障,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制机制亦有待进一步完善。只有加快法治建设,人民民主权利才能有强力基础。

(四)建设法治XX是巩固执政根基的基本保证。依法执政是我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之一。法治建设状况和执法水平直接关系和体现党的执政能力。依法治国,就是要从法律制度上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党能不能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言,依法治国不仅要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要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①。加快法治XX建设,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我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二、建设法治XX的良好基础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省、市关于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连续五年蝉联省社会治安安全区,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在法治建设过程中,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重点,以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切人口,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一是组建区、街、社区二级法治建设组织机构,加强和充实依法治区领导班子成员,建立公正司法、依法经营、法治宣传等法治XX建设指导协调小组,由各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各协调小组,加强责任落实。二是明确目标与职责,将法治建设列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纲要,并与绩效考核相挂钩,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进行评审监督。三是进一步深化党务公开,努力提升依法执政水平,完善出台一系列文件,以制度规范依法执政。四是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决策措施,以及全区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都通过多种途径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二)执法司法重点突出。一是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公开政府职能,对行政执法事项、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告知事项、办事结果以及监督方式等依照法定程序及时公开。二是加强行政监督,建立责任追究制,出台 “一把手”应诉制度,并加强对重大行政处罚的各案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以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指导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规范,大力推行执法公开。

(三)法治宣传氛围浓厚。一是普法宣传全面展开。高标准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制定下发法制相传教育设施意见,明确普法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突出抓好重点对象普法工作,如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党校进修学法以及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核等一系列制度,促使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二是宣传教育形式多样。通过XX网新华频道、《XX在线》等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编写政法综治信息,开展知识竞赛,不断创新法治XX宣传方式。在此基础上,法治XX建设成效可总结如下:一是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显著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普遍提高,广大群众依法维权意识进一步提升。二是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力度明显加大。行政执法部门均能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处理各类违法违规问题,确保行政行为合法有序;区法院、检察院着眼服务经济发展,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多项工作创新得到上级认可与推广。三是执法责任制得到明显落实。各单位严格考核,把执法责任落实作为工作重要内容,对重大行政处罚集体会审并公示,以阳光执法促公正。四是基层民主政治自治能力明显提高。广大群众参政议政渠道畅通,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三、建设法治XX的工作导向

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区法治建设管理呈现良好势头,但同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特别反映在市场经济中,各类纠纷矛盾时有发生;在社会发展中,各种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等等,为切实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类突出问题,需在以后工作中树立以下工作导向:

(一)加强公正执法,推进依法行政。毋庸置疑,近些年各单位、各部门依法行政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情况在极少数单位与个人身上仍然存在,少部分行政行为未能得以及时纠正,极少数工作人员法治观念淡薄,缺乏群众感情与服务意识。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步伐。各个部门与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责,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畅通、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规范行政行为,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采取更有力措施,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促进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二)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权力运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区执法活动总体形势良好,但也仍有少部分群众和企业反映,个别执法部门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在新的形势下,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监督行为还需进一步规范。应深人研究综合运用多元监督工作机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委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明确内容、规范程序、改进方式,加强对各种形式监督的协调整合,保障执法监督的有效进行;进一步深化执法监督体制改革,重点加强责任追究,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确保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法治水平。法制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础工程。应进一步突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公务人员法律法意识,大力宣传经济社会发展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法律法规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牢法治思想基础。针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既要注重增强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也要注重增强法治意识和义务意识。根据当前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利益结构和人们思想观念等深刻变化的新情况,积极探索和不断推开法制宣传教育的新形式,善于运用新兴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加大宣传覆盖面与渗透力。

(四)加强法治引导,创新建设领域。目前,XX区外来人员达数十万,一方面,他们为XX区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种情况还将长期持续下去;另一方面,由于外来人员的文化普遍较低,法制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加强对外来人员的法制教育,也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应动大脑筋、花大力气,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系统教育培训,使他们真正成为建设现代化XX的合格一员。建议各单位、各部门从XX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这一点,把组织对外来人员的教育,作为法治XX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的一项创新工程,坚持不懈做好做扎实。

四、建设法治XX需重视的若干方面

加快法治XX建设,应根据XX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的理论创新和积极的实践探索,在工作中,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看待法治建设与党的领导的辩证关系。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模范遵守法律,坚决防止和克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现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也是党的领导法律化、制度化的过程。必须根据加快依法治国的新形势,进一步改进党的领导,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党委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指导监督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加快法治建设的步伐,进而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拥护和支持。

(二)正确看待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法治属于上层建筑,法治的发展必须与经济基础尤其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近五年来,我区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法制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但广大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法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法治建设既要适应形势的要求,增强紧迫感,加快进程,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因此应从实际出发,尊重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恰当把握工作节奏,实现法治建设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上一篇:出租车整改报告下一篇:社区街道居民委员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