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2024-04-25

万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简介(共5篇)

篇1:万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公司简介

沈阳万润新城建设有限发展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27日,为万润新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服务;自有房屋、档口(柜台)、机电设备租赁,仓储服务;设计、制作、发布国内外各类广告;百货零售等业务。其中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

公司注册资本金为2000万元人民币。沈阳万润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拥有丰富的房地产开发经验。2012年注册后承建了一批国有、市优工程。这都是沈阳万润新城建设发展公司在建筑行业浓墨重彩的体现。公司在建设大浑南的历史背景下,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制定了“重质量,构筑精品工程;守诚信,坚持不懈追求”的质量管理目标,视工程质量为企业的生命,严格科学管理、坚持持续改进,在创建优质工程的同时,注重营造绿色环境,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公司秉承“专业化管理、区域化经营”理念,以沈阳市浑南新城为重点区域市场。公司致力于基础设施市场布局与开拓,致力于市政专业化品牌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致力于精细化管理与盈利能力的提升,致力于团队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培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沈阳浑南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将充分的利用资源,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将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服务有机结合,与时俱进,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人才更集中、管理更科学的现代化企业。

篇2:万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对汉江集团搬迁至武昌有关政策及服务问题的解答

武昌城始建于公元221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以黄鹤故里、楚风楚韵闻名遐迩。武昌位于长江南岸,是武汉市最大的中心城区。武昌辖区总面积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7万,是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发展总部经济、建设武昌公司总部区是武昌区委、区政府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针对实际、面向未来提出的重要战略。2003年7月,武昌公司总部区建设方案出台,标志着这一战略开始实施。武昌公司总部区主要规划在长江、东湖、沙湖“一江两湖”地区,公司总部区核心区以洪山广场为中心,以中南路、中北路为纵轴,以武珞路、八一路、民主路东端和中山北路为横轴,面积约5平方公里。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总部经济”成为武昌经济发展的亮点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已成为武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张地区名片。公司总部区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省长罗清泉等领导先后到武昌公司总部区视察、调研并指导工作,对武昌公司总部区建设和总部经济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

一、总部区建设与总部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总部区建设与总部经济初具规模

截止2005年底,公司总部区范围内共有纳税企业5000多 家,税收总额达12.84亿元,占全区税收的50%。初步形成了金融证券、文化传媒、高新科技、中介咨询、商贸娱乐等具有武昌特色的五大优势产业。税收规模在3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03家。其中金融证券33家,文化传媒 33家,高新技术企业42 家,中介咨询服务业企业30 家,商贸娱乐企业131 家,制造业企业 21 家,建筑和房地产业企业84 家,其它企业 29家。现有 1

世界500强企业的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15家,国内500强企业及民营企业500强的总部或区域总部25家;全区2005年纳税额1000万元以上的33家企业有19家在总部区;省国资委管理的60家大型企业有28家在武昌(其中有21家在总部区)。近两年,中铁十一局、泰国正大集团、华夏银行武汉分行、浦发银行武汉分行、兴业银行武汉分行、香港华润臵地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惠通钢铁商贸公司等一大批企业集团搬迁和入驻武昌公司总部区。

在武昌总部经济核心区内已建成的中商广场、华银大厦、东沙大厦、世纪广场、亚贸广场、龙源大厦等27幢高级高层商务楼宇吸引了1400多家企业入住,05年新建(改建)的12幢商务楼宇(写字楼面积约45万平方米、商业用房10万平方米),将在06年先后投入使用,还有11个楼宇项目正在进行规划和立项。同时,投入资金2.9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总部区硬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武昌总部区建设和总部经济初具规模。

(二)总部区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改善

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总部区软环境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制定了《武昌区发展总部经济若干政策意见》、《公司总部区企业服务规则》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成立了武昌区公司总部区办公室,投入百万经费在总部区内购买办公用房,加大了总部区建设力度,更好地为总部区企业服务;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总部企业受理绿色通道,建立公司总部区办公室、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街道沟通配合,代理服务、现场办公联动制度,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区委、区政府建立了区领导对口联系企业制度,给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三)、总部区影响力、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武昌总部区建设和总部经济的发展已引起有关媒体的高度关注,省、市主流媒体发表宣传报道50多篇。2005年12月4日,区委书记、区长

张光清出席了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并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以总部经济为主导,探索城区发展新摸式”的主题演讲。武昌区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选定为“总部经济发展实践研究基地”。此次高层论坛还发布了“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武汉市排名第10位,武昌总部区建设功不可

二、总部区建设与总部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比较优势

(一)总部区建设与总部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市委、市政府领导关注总部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最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苗圩同志对部分市政协委员提出的“武汉市要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建议”作了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强调研,制定对策;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在刚刚召开的市政协会上提出了《关于我市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议》,对我市发展总部经济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这些为武昌总部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部崛起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2004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为中部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中部崛起的新契机。伴随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的战略优势进一步显现,将增强武汉市吸引公司总部的能力。

武汉城市圈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做出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重大决策,对于提升武汉的城市综合实力和集聚辐射能力,促进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就是要充分发挥武汉的核心作用,形成错位竞争、共赢互利、共同发展的格局。就武昌而言,作为全省行政、信息中心和武汉江南的金融商务中心,有利于吸引省内大公司总部或分支机构在武昌集聚。

武汉市发展战略定位带来的发展机遇。前不久通过的《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将武昌区定位为“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将促进武昌总部区金融、文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武汉三镇自

成体系,大的功能互补”的城市规划格局,以及市政府加大武昌道路建设和文化项目的建设力度,有利于促进武昌基础实施建设,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展现城市个性魅力,提升区域经济的吸纳、辐射能力。

(二)总部区建设的比较优势

总部区位居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武昌的核心区,具有建设总部区和发展总部经济的比较优势。

1、省会之区——基础设施、政策资源优势。武昌是湖北省政治、行政中心,省委、省政府驻地。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及其厅局级以上80多个单位分布在总部区的核心区,200多家各地政府机构和大企业驻汉办事处聚集武昌,“省会经济”特征明显。这种首府地位带来的基础设施的完善性、政策资源的可获得性、行政支持与政府公共服务的便捷性、社会秩序的可保障性都明显高于其他城区,有利于公司总部区和总部经济在武昌发展。

2、金融机构聚集——具有融资服务优势。武昌是江南金融中心,金融管理部门的“一行三局”(即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省银监局、省证监局、省保监局)吸引了87家金融、证券、保险机构聚集。其中,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武汉分行、省信合、农发行武汉分行、华夏银行武汉分行、上海浦发银行武汉分行、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不仅是监管全省的区域性银行,有的还是结算中心,实行税收集中汇缴,国家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三家在武昌设有办事处。

3、美丽和谐的人居环境——具有良好的居住、生活优势。武昌滨江滨湖,是一个生态环境优良、适宜人居和旅游的美丽城区,武汉市5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4处在武昌;武昌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拥有高档的居住小区、休闲的文娱中心,是人居、生活的首选之地。

4、科教积聚——具有科技、人才支撑优势。武昌有着丰富的智力资源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我国名列前茅的智力密集区,拥有武汉大学等11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分院等48所省级以上科研院所,有软件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5所国家专业(开放研究)实验室,拥有15万高素质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其中两院院士24人,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达10万人;武昌还是全省的基础教育大区和强区,有中小学135所,省级示范中小学达10所,有着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

5、区位独特——具有交通、信息优势。武昌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全国重要铁路交通枢纽武昌火车站、公路客运的省级长途汽车站、沿江四个万吨级货运码头,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昌交汇,交通十分便利。武昌是湖北省的信息网络中心,省信息产业厅、武汉市电信局、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均设立在武昌,主管全省、全市的邮电、信息服务业务。与此同时,武昌总部区东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相连,大部分区域都在东湖高新产业政策区划之内,西与沌口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对,有利于形成“企业总部(武昌)—高新科技研发、制造基地(东湖)—制造业生产基地(沌口)”的良性互补机制。

三、对汉江集团总部搬迁至武昌可提供的优惠政策

为了促进大企业、大集团在我区设立公司总部或者是区域性分支机构,区政府在去年九月出台了《武昌区发展总部经济若干政策意见》,对企业在武昌建办公楼、买办公楼、租办公楼以及财税结算上都有优惠政策,可以供汉江集团参考。为了支持汉江集团的落户武昌,区委、区政府承诺:汉江集团如将集团总部搬至武昌并在武昌建设公司总部大楼,建设过程中区级应收取的建设规费全免,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税收区级留成部分全部返还。同时,在集团建设总部大楼过程中,区政府将派专人全程服务,协助办理相关建设手续;在集团搬迁武昌后,武昌区将在集团员工办理户口迁移、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四、关于汉江集团搬迁武汉的推荐地块

篇3:万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厦成高速漳州段正式通车沈海复线高速公路漳州段正式通车长泰县北环路正式通车2013年是大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工程业绩极其辉煌的一年。经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公司在漳州地区参与承建的多个重要项目均在年底顺利完工并通车, 为厦漳同城化再添光彩, 贡献力量。招银项目11月30日, 大成公司承建的漳州招银疏港高速公路B1标正式通车运营, 该线路为厦门湾南岸港口的快速疏港公路、厦淳跨海大桥联系沈海高速公路的重要纽带, 有利于完善海西高速公路网布局, 促进厦门湾港口一体化。厦成及沈海项目12月28日, 大成公司参与承建的厦成高速漳州段B2标、沈海复线高速公路漳州段B2标正式通车。这两条线路的通车强化了漳州在福建南部交通枢纽地位,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通车后漳州往返厦门、泉州、安溪都能缩短半个小时左右。长泰北环路S1标9月27曰, 大成公司承建的浦南大桥及连接线二期工程 (长泰县北环路) S1标正式通车。该工程起点位于一期工程终点, 终点与厦成高速公路天竺山互通相连。一、二期全线长25公里, 涉及芗城、华安、长泰三个县区, 该路段将成为漳州直达厦门的又一条陆上快速通道。漳州招银疏港高速公路通车典礼

篇4:万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相互保险公司是一种由被保险人以互助合作方式为自身提供保险的公司形式, 一般未上市, 也没有股票股东, 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具有代表性的保险企业组织。

二、相互保险公司的出现

(一) 相互保险公司的历史

较早出现具有相互保险公司特征的保险组织形式是在18世纪的英国和德国。相互保险公司黄金时期是在20世纪, 当时诸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股份制保险公司多转型为相互保险公司。但盛极而衰, 到了20世纪90年代全球保险业出现了非相互化趋势。在1990—2000年短短十年间, 相互保险公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普遍下降, 严重的是下降的趋势还在不断加强。尽管经历了这些变化, 但目前它仍是全球保险市场的重要力量, 在几乎所有的保险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 相互保险公司特征与优势

“相互性”相互保险公司与股份制保险公司相比, 具有组织形式不同、资金来源不同、经营目标和分配机制不同等特征。它独特优势包括:

(1) 能有效地化解股东与投保人/被保险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2) 善于经营有利于投保人/被保险人长期利益的险种。 (3) 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 防止投保人逆选择行为。 (4) 能够更为有效地控制销售成本, 尤其是在财产险、意外险和健康险领域。

同时其也具有风险点: (1) 缺乏对管理层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由于经营环境较为封闭, 缺乏股份制公司有如股票那样鲜明能判断公司业绩的标准, 同时会员多是缺乏金融意识和相关知识人员, 在公司经营时能以给出客观合理的评估。特别是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 由于会员人数众多, 表决权分散, 相互保险公司的经营决策权利容易完全被管理层掌握。 (2) 相互保险公司缺乏运用资本市场的先天条件和实际能力。无法像股份制保险公司那样能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 扩大规模, 这也严重限制了相互保险公司的发展。

三、我国的相互保险公司

(一)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简介

我国最早的也是最典型的相互保险公司就是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 (Sunlight Agricultural Mutual Insurance Company) 是在黑龙江垦区14年农业风险互助基础上,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 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我国首家相互制保险公司, 于2005年1月11日正式开业, 承担着国家农业保险试点及中国保险制度创新的任务。

该公司实行相互制组织形式,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的职责明晰, 主险品种上百, 不仅包括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和其它涉农保险等, 还包括常见的责任保险、机动车辆保险、交强险等商业险种。从2005年成立以来, 短短几年时间, 公司已发展成为承办黑龙江省农业保险业务的主体, 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户的充分认可, 根据公司官网介绍:“2005—2009年, 公司共承保粮食作物面积1.9亿亩, 累计支付农业保险赔款23亿元, 使91万受灾农户得到及时赔付, 占参保总户数的50%多, 户均得到赔偿近3000元, 保障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稳定, 发挥了农业保险惠民、安民、富民的作用。”

(二) 我国相互保险公司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保险公司一样, 相互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其稳定发展的保障。对于股份制保险公司而言, 资本金是保险偿付体系的有力保障, 但是相互保险公司没有“担保金”意义上的“资本”, 这就使其面临许多监管难题, 在偿付能力监管方面尤其如此。以上述阳光相互保险公司为例, 公司开业时的资金应列入“负债”项目, 这属于借款无法有效体现偿付能力。所以相互保险公司用偿付能力来看, 常常表现偿付能力不佳。

此外, 还有一些监管规定和监管指标对相互保险公司的适宜性也需要研究, 例如, 一些关于偿付能力的监管指标 (融资风险率、认可资产负债率、资产认可率等) , 由于都涉及这种无资本金公司的认可资产、资本金、公积金等核定问题, 都需要进行研究。

(三) 相互保险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我国《保险法》诞生于1995年, 当时正值我国经济体制“转型”, 该法并没有将相互保险公司列为我国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 仅是规定保险经营者必须采取公司制, 并将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保险公司并列为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 不过有为保险业今后增设新组织形式预留空间, 《保险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本法规定的保险公司以外的其他性质的保险组织, 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但多年来我国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并没有有效地修改, 我国保险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整个社会的保险意识包括立法部门还有待提高, 《保险法》与国际保险也有所脱轨, 目前我国相互保险公司都存在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在我国现阶段多种经济形势并存,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的背景下, 当前我国具备设立与发展相互保险公司的必要性。

1.我国各地区经济风险状况不同, 而兼具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双重身份的相互保险公司会员, 可以有效地避免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不当竞争和欺诈行为, 也避免了股东与投保人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利益冲突问题, 不用担心部分利润转成股东分红的问题。此外, 相互保险公司不仅丰富了保险市场上的品种, 提供股份制保险公司无法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而且可以提供尽量低廉的保险保障, 保障到了中低收入群体, 降低赔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缓解现阶段我国国民两极分化所带来的保障压力,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2.由于我国各地风险状况的不同, 决定了当地对保险保障的需求也大不相同。正是相互制保险公司可以因地制宜, 发挥其个性优势的特长, 经营其擅长领域的特定险种和特定产品。

3.我们应正确认识国际上相互制保险公司的股份化。在国际保险市场上一直没有停止过相互保险公司和股份保险公司之间的相互转制, 所以相互保险公司与股份保险公司在我国的相互转制也会长期存在。

4.从我国现行保险发展趋势来看, 部分行业和地区已经建立过合作保险制度, 可见相互制保险公司在我国发展已具备一定条件, 经过这些合作保险制度多年积累的经验, 势必为我国相互制保险公司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发展相互制保险公司需要结合我国自身国情情况, 同时也要大量借鉴国外优秀模式, 总结海外经验教训。在我国成立发展相互保险制公司可以选择成立之初通过基金形式募集资金完成初期运营, 其后返回本金和利息, 但没有公司控制权;也可以采取在发起之初先吸纳部分会员参与, 共同拥有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在相互制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上可以用成立时期为界限来区分新老会员, 参与公司初始发起的为老会员, 在公司成立后才加入投保的为新会员。新会员的权力小于老会员, 受制于老会员, 老会员在公司经营管理层面上, 可以拥有更大的表决权和被选举权。

要发展我国相互保险制公司, 我国法律法规上也应该增加完善相关监管内容与之配套, 使得相互制保险公司的发展有法可依, 才能做到促进其长期稳定发展。发展相互制保险公司是我国今后保险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但并非要取代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保险市场上的主流地位, 相互保险公司只是我国保险市场主体的补充和完善。

四、结语

相互保险公司在我国还属于比较陌生的形式, 但是已有其成长的基础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和海外模式, 相互保险业还是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 不过我国保险业主流地位仍然是股份有限公司, 相互保险公司仅是作为其中补充和完善。

摘要:本文对相互保险公司的历史、特征和优缺点, 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由于目前相互保险公司在我国还属于早期实践阶段, 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完全支持, 但是结合我国复杂的国情, 相互保险业还是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保险学,相互保险,阳光农业,保险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孙祁祥.保险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监管参考——海外考察报告汇编[R].2002.

[3]卫新江.论我国发展相互保险公司的策略选择[J].上海保险, 2005 (03) .

[4]郝敬开.浅谈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的发展机遇和现实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 2004 (05) .

[5]张珂.相互保险公司与股份保险公司比较研究[J].上海保险, 2005 (05) .

[6]江生忠.保险企业组织形式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7]张洪涛.保险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8]张庆洪.保险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9]王云.相互保险公司及其在我国的可行性和发展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08.

[10]王显刚.相互制保险公司组织形式研究——在中国市场运用的可行性[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 2005.

[11]卫新江.论我国发展相互保险公司的策略选择[J].上海保险, 2005 (03) .

篇5:万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采油三厂是长庆油田最大的采油厂, 原油产量由1993年的20万吨上升到2010年的420万吨, 17年时间增长了20倍。特别是近几年, 产量每年净增长30万吨左右, 每3~4年净增百万吨。2010年生产原油420万吨, 创造工业产值154亿元, 跻身中国石油第四大采油厂行列。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等荣誉, 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邢仙茹、中国石油榜样好干部谢银伍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个人。

从1971年成立以来, 采油三厂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以70年代红井子会战为标志, 先后建成了摆宴井油田、李庄子油田、马家滩油田, 80年代开发了油房庄油田, 90年代, 采三人实施“三大战略”转移, 坚持“两条腿”走路, 跳出“大水坑”, 开辟“大靖安”, 在戈壁荒山安营扎寨, 艰苦创业, 顽强拼搏, 成功开发了中国最大的整装特低渗透油田—靖安油田, 企业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1998年原油产量跨越了100万吨雄关, 2003年突破200万吨, 2007年实现了300万吨。

“十一五”期间, 采油三厂在长庆油田公司的正确领导下, 奉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 以加快发展为己任, 以科技进步为先导, 以管理创新为动力, 全面加快成长步伐, 企业各项工作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原油产量快速增长, 五年增产近200万吨, 原油产量由2005年246万吨上升到2010年的420万吨, 产量增加了174万吨, 年平均增长30万吨以上, 五年之内实现两次百万吨级跨越。开发水平持续提高, 油田稳产形势良好, 全油田持续保持一类开发水平, 全厂自然递减率保持在10%~11%, 含水上升率从2.5%下降到2.0%, 能量从89.1%上升到92.7%, 两次荣获中国石油“开发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五里湾油田第5次被中油股份公司授予“高效开发油田”称号, 成为全国低渗透油田的典范。科技进步成效显著, 攻关能力明显提升, 形成了以“三项主体技术、十项配套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技术, 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油田公司科技进步奖86项, 获得国家专利12项。企业管理强基固本, 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建立了1383有效管理模式, 形成了“组织扁平化、运行规范化、管理精细化、考核制度化”的“四化”新模式, 荣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4项、中国石油企协 (行业部级) 优秀著作3项、中国石油企协 (行业部级) 现代化管理创新优秀成果22项, 被评为“全国管理创新示范单位”和“中国石油企协管理创新先进单位”等称号。

上一篇:雨的成语解析下一篇:美国高中留学个人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