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习方法及建议:做好笔记

2024-04-13

初中生物学习方法及建议:做好笔记(精选11篇)

篇1:初中生物学习方法及建议:做好笔记

一、初中生物里都有哪些内容?

目前的初中《生物》课本,不论是哪个版本,都会包含有以下五大部分的内容:

(一)植物;(二)细菌、真菌、病毒;(三)动物;(四)人体生理卫生;(五)生物的遗传、进化和生态。

而这些内容中,主要体现了下面这些观点:

(一)进化的观点。

现在地球上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来的。即沿着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历程进行着。《形形色色的植物》、《动物》部分在结构上均是按照其进化顺序来安排的,并强调了植物和动物在形态结构上与环境是相统一的,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尤其将《生物的进化》单列一章,其意图更为明显。

(二)适应的观点。

从《绿色开花植物》的每一章、《细菌、真菌和病毒》、《人体生理卫生》部分无不体现出其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动物》部分既体现出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的相适应性,又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三)动态的观点。

从细胞质的流动及其与外部环境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到生物各个器官生理之间相辅相成又彼此制约的相互联系,使整个教材内容都贯穿了动态的观点。

(四)生态学的观点。

《绿色开花植物》部分、《动物》部分都是在个体水平上对生态学作了论述,尤其将《生物与环境》单列为一章,阐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形成的统一性、以及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理解这些观点,是学好初中生物的重要前提。

二、初中生物的主要特点是哪些?

初中生物主要介绍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生态知识,侧重于生命现象的描述。它与其他学科一样,也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它既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又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因此,要想学好生物学,首先要搞清楚初中生物的特点。

(一)生命性。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

初中生物以有生命的植物、细菌、真菌、病毒、动物和人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它们具有的新陈代谢、生殖发育、遗传和变异以及应激性等特征。

(二)实验性。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实验性具有如下特点。

(1)实验场所灵活多样。生物学面向广阔的自然界,生物圈的大小、生态系统都可以成为生物实验的对象。生物实验除了充分利用实验室外,生物园地、农田、植物园、家庭等都可以作为实验场地。如课本中增加了学生探究实验的数量和小实验、动动手、实践活动等栏目,使生物学活动的空间进一步扩展。

(2)实验周期一般较长。生物的生命活动一般都要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因此需要较长的实验周期:如种子发芽率的测定、光合作用的实验、树的节瘤的形成等。

(三)现代性。

近年来,生物科学同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迅速发展,获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就,开辟了一些新的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课本中增加基因工程的研究、克隆、,转基因动物、食品等的介绍,引导同学们关注环境、关注社羊会无不说明生物学具有很强的现代性。

三、学好初中生物的关键点是什么?

预习、听课、复习是学习初中生物的关键点。

(一)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上课前的自学,是学生学习的预备。同学们坚持经常课前预习,不仅使自己对即将上的新课有个概括的了解,而且能对自己在新课中必须重点掌握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二)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

能否上好课,教师的教是一方面,学生的学是更重要的方面,因此同学们要掌握听课的方法。为此,同学们在上生物课时要做好以下几点:

(1)注意听,认真记。

注意听不仅仅是要求同学们集中精力,更重要的是听课要听思路,注意听老师是如何引入新课,怎样展开讲解的,最后又是怎样归纳小结的。特别要注意理解教师在讲课中反复强调的重点和难点,并在不影响听课的前提下记些要点。

(2)多动手、多观察。

生物课里,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常常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课件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有时教师还领学生做些探究性实验,同学们应在教师指导下多动手细观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对现象和过程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同时培养了自己的科研素质,同时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勤思考、多提问。

上课前同学们应对教师讲的每个问题都要认真地进行思考,尤其要重视教师的提问,不论提问谁,都必须把自己置于“主人”的位置上来,敏捷地思考这个问题我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在听课中凡是自己不懂的或发现的新问题都要虚心向教师请教,决不能不懂装懂。

(三)及时复习。

复习是上课的延续,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巩固,这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还没有遗忘时就去复习,加以巩固和强化。为此做到:

(1)复习要有明确目的。主要体现复习什么内容,具体达到什么目的,达到什么标准。

(2)复习要有计划性。制定复习计划要实事求是,合理安排好复习内容,分配适当的复习内容。

(3)复习要坚持经常进行。新课复习、单元复习和期末复习要有机衔接起来,决不能间断。

四、生物学知识的几种记忆方法

(一)形象记忆法。

形象信息是打开记忆大门的钥匙。所谓形象记忆法就是将需要记忆的事物,借助于直观的形象去强化记忆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形象描述。是用形象化的事物来描述抽象的事物,从而加深印象方便记忆。如“光合作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记忆,我们可把绿叶比喻成制造有机物的“绿色工厂”,“厂房”是叶绿体,动力是光能,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淀粉和氧气。这样的形象描述既加深学生的理解,又易于记忆。

(2)形象比喻。是用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使之生动直观,而易于记忆。如“十字形花冠、蝶形花冠、头状花序”等。

(二)自我测验记忆法。

自我测验能及时地了解自己记忆的成绩和错误,可使正确的地方得以巩固,错误的地方易于纠正。

(1)自我考察。如在复习各种结构图时,可遮盖住各部分名称,回忆各部分名称及功能,发现有薄弱环节,重点加强。

(2)自问自答。自问自答就是根据自己学过的内容,自拟题目自己回答,然后核对一下是否正确。

(3)互问互答。互问互答是自问自答的扩展,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更灵活更机动,更易于记忆。

(三)比喻记忆法。

把难以理解、记忆的内容,打一个生动贴切、新鲜有趣的比方。如把神经纤维比喻为导线,而神经比喻为电缆。

(四)特征记忆法。

任何材料均有其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如观察血涂片时,应从三种血细胞的最明显区别找出特征;蛙蹼内血液流动,应根据红细胞呈单行找到毛细血管,进而根据血流方向判断动脉、静脉;‘肾小球的结构,首先明确两端均为动脉。

(五)歌诀记忆法。

其目的是把零散的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诀,以加深记忆。

如卿鱼的外部形态特点可概括为“身体呈梭形,有鳍能游泳,体表覆盖鳞,侧线多功能”;又如十字花科、豆科和菊科的主要特征“十字花冠十字科,四强雄蕊结角果;蝶形花冠是豆科,二体雄蕊豆英果;头状花序是菊科,聚药雄蕊长瘦果。”

(六)实例记忆法。

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帮助记忆的方法。如用糖或盐拌黄瓜,可出现许多汁液,从而想到细胞吸水的原理;由贫血病人,想到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作用等。


 

篇2:初中生物学习方法及建议:做好笔记

听课人 杨胜成(黎平县九潮中学)

9月23日上午,在宁静楼529教室听了国培生物学科首席培训专家朱富寿教授作的《初中疑难问题解析》专题讲座,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心得和建议总结如下:

一、学习心得

1、朱教授生物专业知识丰富而扎实,作为农村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我,经常在教学中出现知识性讲解错误,应该在课外时间多看生物专业相关的书籍(如《植物分类学》、《普通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等),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2、关注生物学发展前沿,了解生物学知识的发展。如朱教授讲到“生男生女由谁决定?”这个问题时,除了说明初中生物学所讲述的,由两性生殖细胞(即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所形成的受精卵的类型决定之外,还讲到了环境(女性阴道内酸碱环境、高潮程度等)对受精作用的影响。拓展了之前大家认为遗传因素是决定性别的唯一条件的认知。

3、细胞分裂相关知识讲解,拓展到了藻类、苔藓、细菌等生物的孢子生殖,讲到了孢子的类型(孢子油单倍体,也有二倍体;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等),使我对初中生物学教材的知识面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在讲解时更游刃有余,且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课小建议

1、讲解的知识应更加紧扣初中生物教材教学内容。如减数分裂、孢子生子以及孢子种类等内容,初中所涉及的不多,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2、讲解的知识,应以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举出相应的事实和例证,有助于学员熟悉、理解和接受,否则显得过于深奥,不切实际。

篇3:初中生物学习方法及建议:做好笔记

纵观国内外科学教育的改革进展, 均离不开核心概念, 因而如何有效利用教材开展概念教学, 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概念, 是当前所有教师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文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以下称“人教版”) 的七年级义务教学生物学教科书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的内容为研究对象, 详细分析了该主题下重要概念的传递方式, 探讨了进行有效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重要概念和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背景

重要概念是核心概念的一部分, 因而要弄清重要概念的研究状况可以从核心概念的研究入手。国外教育研究者针对核心概念 (Key concept) 和科学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 其中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德 (Hurd) 、戴伊 (Day) 、费德恩 (Feden) 以及课程专家埃里克森 (Erickson) 分别对核心概念的内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使得核心概念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并被写入国家级课程文件。美国2012年正式颁布的《框架》中对于核心概念的筛选提出了4条明确的要求, 凸显了核心概念的重要地位。而2013年颁布的《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基于学习进阶 (learning progressions) 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连贯性发展的理念。

我国对核心概念的研究起步较晚, 刘恩山教授对核心概念做出了如下界定: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 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强调了对重要概念的学习, 在保持原课程内容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在10个一级主题下增加了50个学生需要形成的重要概念, 并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了“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的教学建议, 其中定义的生物学重要概念指的是: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 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 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教科书中重要概念的传递方式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提倡采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传递概念, 因为这样的表述形式一方面能更方便确定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另一方面能更轻易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 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修订完善的人教版义务教育生物学教科书在正文内容的选择与表述以及活动栏目的设计与编排上均以不同方式体现了重要概念的形成、传递和转变过程。

1. 重要概念在正文中的传递。

正文是传递重要概念的主体。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重要概念产生初步印象, 人教版教科书尝试以概念内涵的形式作为章节标题, 其中部分标题内容就是处于章节知识体系中心位置的重要概念。如节标题“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和小标题“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均直接指向重要概念之“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 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与此同时, 正文中表示重要概念内涵的文字均以黑体加粗印刷, 以强调重要概念的重要地位。

此外, 教科书呈现了丰富的例证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而且针对不同的概念, 教科书中例证的呈现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如在介绍“组织”和“细胞分裂”的概念内涵时, 教科书中先给出组织和细胞分裂的概念, 然后再列举实例说明组织的内涵以及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而在说明“组织分化形成器官”和“器官构成系统”这两个概念时则是先给出学生所熟悉的大脑、胃、心脏等器官和人体的消化系统这些实例后再总结器官和系统的概念内涵。

2. 重要概念在栏目中的传递。

人教版教科书围绕重要概念的形成和传递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栏目, 有“想一想、议一议”、“实验”、“观察与思考”、“模拟制作”、“练习”、“科学·技术·社会”等。纵观栏目的设计情况可知, 教科书不仅注重以丰富的事实性材料辅助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而且强调以问题驱动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重要概念的积极性, 其做法之一是在每一节内容的最前端设置“想一想, 议一议”栏目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中的内容是指向学生即将学习的重要概念并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重要概念的兴趣。例如在“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中, 教材呈现了受精卵发育为小鱼的过程图, 促使学生思考受精卵发育成小鱼所经历的变化过程, 该问题指向学生将要学习的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同时设计“通过本节学习, 你将知道”栏目, 以问题的形式引出本节涉及的重要概念和相关知识。

为巩固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学习, 加强概念和原理等的应用, “练习”栏目针对正文中的概念设置了判断题、简答题、连线题、画概念图等题型。其中绘制概念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顺概念之间的关系, 而且有利于学生建构起自身的概念体系,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 “科学·技术·社会”、“小资料”、“观察与思考”栏目等都紧扣概念性知识, 呈现了很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事实性材料, 有利于学生从事例中成功概括、抽象出重要概念。

三、围绕重要概念组织教学的策略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素材, 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关注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学习, 如何有效利用教材实施概念教学, 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传递重要概念, 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 是所有生物教师面临的问题, 结合人教版教材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重要概念的传递情况, 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1. 创设问题情境, 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起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一言堂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形式, 逐渐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 要唤起学生学习重要概念的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可尝试采用任务驱动式或者基于问题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既可以选择教科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 也可以自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题材引入新课。如在教授“细胞的生活”一节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直接利用“想一想, 议一议”中提供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细胞培养所需要的物质和环境, 也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进行引导:即人作为一个生物体, 在生活的过程中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那么细胞作为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除病毒外) 是否和人一样在生活中需要物质和能量呢?以此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其次, 在具体内容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让学生带着问题或者学习任务学习, 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 巧用概念例证, 帮助学生把握概念内涵。

例证是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重要支撑,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成功将概念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有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概念。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证巩固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如教师在讲授动物细胞的结构时, 可以列举人体内的成熟红细胞、口腔上皮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帮助学生归纳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并且在提供实例的同时, 逐步引导学生将具体形象化的事例归类概括, 最终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此外, 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向学生提供概念反例或特例, 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内涵。

3. 利用事实性材料, 支撑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指出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 具有代表性的事实性材料。另一方面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抽象和概括事实而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 因而利用事实性材料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是教学的关键。如教师在讲解“单细胞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时可以提供单细胞生物对人类生活的有利影响 (如食用、净化污水等) 和不利影响 (形成赤潮、导致患病等) 的具体事例, 让学生对这一概念有更全面的认识。

摘要: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生物学教科书凸显了重要概念的传递。本文以教科书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重要概念的传递方式为例, 探讨了进行有效概念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生物学,教科书,重要概念,传递

参考文献

[1]郭玉英, 姚建欣, 张静.整合与发展——科学课程中概念体系的构建及其学习进阶[J].课程·教材·教法, 2013, 33 (2) :44-49.

[2]郭玉英, 姚建欣, 澎征.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 2013, 33 (8) :118-127.

[3]张颖之, 刘恩山.核心概念在理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记忆事实向理解概念的转变[J].教育学报, 2010, 6 (1) :57-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32.

[5]赵占良.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制的基本理论问题刍议[J].课程·教材·教法, 2011, 31 (1) :55~63.

篇4:初中生物学习方法及建议:做好笔记

1.要加大宣传力度,依法治理林业有害生物

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宣传“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和“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用量化的数字宣传森防工作与林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息息相关,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及全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防治工作的艰巨性、紧迫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是发展的观念.明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另外,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教育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依法治理林业有害生物。

2.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

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从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全局高度来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建立行政领导和业务部门双层责任制,把森防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责任,切实把森防责任落实到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领导的肩上,促进由部门搞森防向政府有责任、社会齐关心、大家都参与的局面,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要严格实行考核制度、通报制度和奖惩制度。基层林业站要积极当好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参谋和助手,及时报告防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3.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建议将基层林业站参照公务员管理。在机构改革大潮中,要按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林业站的建没,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森防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林业标准站建没,逐步健全并规范测报、检疫、防治信息网络,实现森防工作网络化管理,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4.进一步完善测报点建设,为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

进一步完善测报点建设,逐步形成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省级测报点为骨干,基层林业站为最基础的测报网络。做到及时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动态,定期发布趋势预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率。同时,建议省、市、县经常开展业务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测报队伍。

5.科研和技术推广并举,逐步增加无公害防治的比例和摒弃落后的防治方法

要围绕当前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实行科研、生产、管理密切结合,集中力量解决好防治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同时重点推广应用仿生、生物防治技术和先进实用的防治手段,建立推广示范工程,以典型促推广,逐步增加无公害防治的比例和摒弃落后的防治方法。

二、经济规律管理营林生产

1.营林生产要以林木生长量作为主要衡量指标

因为林木生长量才是构成产品产量的因子(森林的间接效益也是如此),一切生产技术措施的效应完全反映在林木生长量上。目前营林生产只是把造林面积作为衡量指标,国家投资也是按照造林面积计算,完成多少造林而积就领取多少国家投资。至于能否成林,生长如何或能生产多少木材和其他产品就已经不和国家投资发生关系了,甚至连主管部门统计数字也只是每年完成造林面积多少,而不去统计成活率、保存率或林木生长量等更能说明营林成效的数据。这是造成造林保存面积少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2.要以省或地区(主要考虑自然区划)为单位,把宜林荒山(包括采伐迹地)划分为不同的营林类型,根据不同的营林类型确定相应的林木生长量指标。划分营林类型的依据是宜林程度和森林产品规格(例如用材林有大、中、小径材),比如说,在南方杉木、松木、桉树产区,把宜林荒山划分为若干个营林类型,分别确定林木生长量指标。一个地区造林树种很多,可以用几个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作为林木生长量指标的基数(南方可用杉木、马尾松、桉树等),其他各种树种可以根据其生长速度和经济价值定出和该几个树种中的其中一个相比的指数。这样,国家对林场的营林任务就可以下达造林面积、林木生长量、木材产量及规格、投资等经济指标。全面完成这些经济指标就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营林成效。在此基础上,制定超额完成经济指标和没有完成规定指标的奖罚制度。在不超过投资的前提下,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所得的经济利益可以全部由林场或个人所得。这和工业生产不同,因为国家虽然没得到超额部分森林的直接产品,但在森林间接效益方面仍然可以得利不少。

三、强化对森林抚育,实施综合经营措施

强化后备资源培育,森林抚育工作质量和成效稳步提高。从调查设计着手,强化对森林抚育的质量管理,对不合格的设计一律返工,不合格的地块退回后不得重复上报,同时本着全年作业,设计一块审批一块的原则,随时为林业局规划设计,为保证抚育工作的全面完成提供了保证。在森林经营上实行立体开发,复合经营要按照森林经营方案和各项技术规程执行,对生态功能弱的禁伐区,以卫生抚育为主,防止森林病虫害发生,以发挥森林的最大生态效益;对限伐区可进行抚育,进行更新性采伐、更新造林和野生植物的采集;对商品林,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造则造,同时尽快转变森林单纯提供木材的传统思维,充分发挥和利用森林自身特有生态优势,实行立体开发,建立林农、林果、林药、休闲等复合经营模式。为加速后备资源的培育力度,改正对天然中幼林的经营管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急需抚育的林分实际情况,划分为抚育型、封护型、补植改造型,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分别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

四、采取有利措施不断提高更新造林质量

近年来,随着全国进行林改,林农得到实惠,尝到甜头,造林质量稳步提高。在强化管理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狠抓了造林质量,成活率、保存率大幅提高。在工作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的观念,始终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质量、效益上,一是转变思想,加强领导,重新认识、重新定位造林工作在林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地位。二是要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分清责任,党政工青齐抓共管,奖惩分明。三是制定措施、求真务实、保质保量完成造林生产任务。四是开展绿化植树活动,美化家园,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五、结论

篇5:初中生物学习方法及建议:做好笔记

摘要: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威胁着林业的健康发展,给国家及林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以下论文就如何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及加强营林生产管理提出建议和对策。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营林生产;对策

1做好森防工作的措施

1.1要加大宣传力度,依法治理林业有害生物

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宣传“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和“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用量化的数字宣传森防工作与林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息息相关,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及全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防治工作的艰巨性、紧迫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是发展的观念.明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另外,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教育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依法治理林业有害生物。

1.2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

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从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全局高度来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建立行政领导和业务部门双层责任制,把森防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责任,切实把森防责任落实到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领导的肩上,促进由部门搞森防向政府有责任、社会齐关心、大家都参与的局面,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要严格实行考核制度、通报制度和奖惩制度。基层林业站要积极当好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参谋和助手,及时报告防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3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建议将基层林业站参照公务员管理。在机构改革大潮中,要按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林业站的建没,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森防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林业标准站建没,逐步健全并规范测报、检疫、防治信息网络,实现森防工作网络化管理,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1.4进一步完善测报点建设,为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

进一步完善测报点建设,逐步形成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省级测报点为骨干,基层林业站为最基础的测报网络。做到及时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动态,定期发布趋势预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率。同时,建议省、市、县经常开展业务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测报队伍。

1.5加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检验水平

一是突出抓好检疫队伍的建设,提高检疫执法水平,规范检疫执法工作。二是建立和完善县检疫实验室.提高检疫检验水平。

1.6大力推进综合性营林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林业生产全过程首先是基层林业站要真正参与本地区造林规划没计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在森林公园建设方案、森林经营方案的审批以及造林项目的检查、验收等方面,要有林业站专业技术人员的影子,做到没有病虫害预防措施的造林设计不予审批,达不到混交林比例的造林项目不予验收。二是加大良种壮苗的培育力度,建立相应的种苗基地,培育抗干旱和抗病虫害的乡土树种。从采种、育苗、调运、造林的各个环节落实预防措施.确保造林苗木无病虫害隐患。三是在林业生产建设中,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营造多树种、多林种、多形式的混交林,特别是

要发展乡土树种,引进优良品种、树种林种配置、林网结构调整等方面多做工作。要切实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大力营造混交林(比例不低于31)%),彻底解决树种单

一、人工林纯化问题。四是要结合低产林改造,有计划地将病虫危害严重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五是对病虫害常发区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实行集约经营.搞好水肥管理;松土除草,抚育间伐等,增加树木的生长量,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病虫害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利用封山育林等措施,逐步增加森林的生物多样性。

1.7科研和技术推广并举,逐步增加无公害防治的比例和摒弃落后的防治方法

要围绕当前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实行科研、生产、管理密切结合,集中力量解决好防治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同时重点推广应用仿生、生物防治技术和先进实用的防治手段,建立推广示范工程,以典型促推广,逐步增加无公害防治的比例和摒弃落后的防治方法。

1.8要建立多元化筹集资金机制,不断拓展投资渠道,加大森防资金投入

因为森防经费使用是关系到森林生态安全的大事,建议国家和地方投入要有绝对保障。首先,要严格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依法充分调整地方及林农防治的积极性.加大自筹资金比例,转变等、靠、要思想,实现防治资金以地方及林农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其次,县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逐步提高工程治理项目配套资金比例,增加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投入。第三.要对防治经费实行科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并建立定期审计制度。

2经济规律管理营林生产

⑴营林生产要以林木生长量作为主要衡量指标。因为林木生长量才是构成产品产量的因子(森林的间接效益也是如此),一切生产技术措施的效应完全反映在林木生长量上。目前营林生产只是把造林面积作为衡量指标,国家投资也是按照造林面积计算,完成多少造林而积就领取多少国家投资。至于能否成林,生长如何或能生产多少木材和其他产品就已经不和国家投资发生关系了,甚至连主管部门统计数字也只是每年完成造林面积多少,而不去统计成活率、保存率或林木生长量等更能说明营林成效的数据。这是造成造林保存面积少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⑵要以省或地区(主要考虑自然区划)为单位,把宜林荒山(包括采伐迹地)划分为不同的营林类型,根据不同的营林类型确定相应的林木生长量指标。划分营林类型的依据是宜林程度和森林产品规格(例如用材林有大、中、小径材),比如说,在南方杉木、松木、桉树产区,把宜林荒山划分为若干个营林类型,分别确定林木生长量指标。一个地区造林树种很多,可以用几个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作为林木生长量指标的基数(南方可用杉木、马尾松、桉树等),其他各种树种可以根据其生长速度和经济价值定出和该几个树种中的其中一个相比的指数。这样,国家对林场的营林任务就可以下达造林面积、林木生长量、木材产量及规格、投资等经济指标。全面完成这些经济指标就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营林成效。在此基础上,制定超额完成经济指标和没有完成规定指标的奖罚制度。在不超过投资的前提下,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所得的经济利益可以全部由林场或个人所得。这和工业生产不同,因为国家虽然没得到超额部分森林的直接产品,但在森林间接效益方面仍然可以得利不少。

3强化对森林抚育,实施综合经营措施

强化后备资源培育,森林抚育工作质量和成效稳步提高。从调查设计着手,强化对森林抚育的质量管理,对不合格的设计一律返工,不合格的地块退回后不得重复上报,同时本着全年作业,设计一块审批一块的原则,随时为林业局规划设计,为保证抚育工作的全面完成提供了保证。在森林经营上实行立体开发,复合经营要按照森林经营方案和各项技术规程执行,对生态功能弱的禁伐区,以卫生抚育为主,防止森林病虫害发生,以发挥森林的最大生态效益;对限伐区可进行抚育,进行更新性采伐、更新造林和野生植物的采集;对商品林,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造则造,同时尽快转变森林单纯提供木材的传统思维,充分发挥和

利用森林自身特有生态优势,实行立体开发,建立林农、林果、林药、休闲等复合经营模式。为加速后备资源的培育力度,改正对天然中幼林的经营管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急需抚育的林分实际情况,划分为抚育型、封护型、补植改造型,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分别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重点公益林区实施必要的森林经营措施.从而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地生产力,充分发挥各种林分特有的功能。加大低质(效)林的改造力度,对于低质(效)林改造工作,本着宜采则采,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抚则抚的原则,统一规划,集中实施综合经营措施。

4采取有利措施不断提高更新造林质量

近年来,随着全国进行林改,林农得到实惠,尝到甜头,造林质量稳步提高。在强化管理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狠抓了造林质量,成活率、保存率大幅提高。在工作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的观念,始终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质量、效益上,一是转变思想,加强领导,重新认识、重新定位造林工作在林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地位。二是要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分清责任,党政工青齐抓共管,奖惩分明。三是制定措施、求真务实、保质保量完成造林生产任务。四是开展绿化植树活动,美化家园,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5论文结论

综上论文所述,重视和预防林业有害生物,提高营林生产质量,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6:初中生物学习方法及期末复习攻略

一、重要的概念

重要的概念是生物学科的基础,如果概念理解不了学生很难对生物学的基本知识进行把握,虽然现在概念图没有具体细化要求,但是对教学环节的梳理和知识体系的建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重要的识图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基础学科,图形比较直观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律。有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在教学特别重视,教给学生识图的基本方法,学会勾画草图,注意联系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构建,形成一个整体。比如七年级上册,显微镜的结构图、细胞的结构图、细胞分裂图、叶片的结构图、根的结构图等,这些图形中涉及的知识几乎是植物学科教学的主要知识。

三、重要的知识体系

不管怎样学习,如果学生能够将一节、章或册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在一起,通过各种方式构建起知识树,我想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学生能够进行有效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能够学会正确的应用,这样将学生学到的死知识变为了活的知识,更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否则学生很难灵活动知识,解答各类习题。

四、重要的习题讲解

习题是学生对知识迁移运用的一种方式,讲解习题与学生熟习题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和过程,通过反复地训练从而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并进行归纳总结。因此,教师经过精心的准备,精心地备课,精心地对习题进行筛选。

如叶片的基本结构,分析本题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叶片的基本结构,只要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很好地解答此题,要对叶片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等,这样学生才对该知识点进行掌握;应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运输作用、吸收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运用都进行总结进行比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打开学生的思路,做到前后知识的纵横联系,不能为讲题而讲题,否则是没有多大的价值所在,这样不断地训练学生,逐渐掌握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方法。

五、重要的记忆及抽查

生物学科教学中学生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而对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有效掌握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抽查,家长和学生都可以根据老师在微信群中发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并有利于及时调整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

篇7:初中生物学习方法及建议:做好笔记

迁安二镇中 林桂霞

生物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新课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堂上教师讲多练少,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太小

虽然新课改实施多年了,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课堂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更新,教学观念陈旧老套,“一言堂”、“满堂灌”依然存在,而且很严重,有的教师课堂上自己讲课时间将近30分钟,留给学生自由可支配的时间还不到10分钟,这与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格格不入的,课改要求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等新课程理念很难得到落实。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理解不透、认识也不到位,对课程教学目标把握必然会失之偏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二、教师包办代替多,学生主动归纳少

初中生物教学概念多、规律多和需要记忆和总结的也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敢放手,也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无论哪个年级的教师,都是把概念图、规律和方法总结好,然后交给学生记忆,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任务布置较少,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得不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差,这与新课改是不协调的。

三、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激发没有良策

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毫无疑问是非常正确的。但师生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不尽一致,以致于很多学习活动都流于形式。有的老师动辄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造成了学生的“无效参与”;有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课堂一放开,让他自主学习,则显得无所适从,不知自己应该干什么学什么,学习效率很差,因而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大。我听了一节《人类遗传病》的课堂教学,上课伊始,教师提出三个问题:

1、什么叫遗传病?

2、遗传病有哪些常见类型?

3、怎样才能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呢?然后让学生开始自学,最后教师就这三个问题简单做以讲解。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和操作问题认识不清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按照这一理念的要求,许多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呈现出可喜的变化。但是,教师在操作层面遇到很多困难。

1.疑虑:担心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效率低,影响考试成绩。

2.不同观点:认为探究性学习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得不偿失。

3.操作层面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很活跃,使教师感到课堂很难控制,难以驾驭。在全班交流环节,各小组轮流发言耗时很长,教学时间不够用。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同学始终很活跃,占主导地位,有的同学坐冷板凳,越来越消极。这样下去不是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吗?

这些问题我们如何来解决呢?

一、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面对新的生物课程,每位生物学教师应该对新课标进行反复透彻的解读。《课程标准》承载着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等。新课标理念理解不透、认识不到位,对课程教学目标把握必然会失之偏颇。生物教师要明确生物学科是科学课,白己是科学课教师,是科学教育在生物课上的代言人,不要再仅仅热衷于对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及知识的细枝末节的传授,而要更注重对科学的共性和本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指导以及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感悟,对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关系的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价值观,把握好自己的行为准则,由此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因此,我们对于生物教育必须进行重新定位,应该认识到:在生物课教学中,我们培养的并不都是生物科学家,而是培养对生命科学有所了解和感悟的合格公民。他们不仅能从生物课上学到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能学会思考,学会关心,学会审美,学会怀疑,学会创造;他们对生命的问题不仅能够从生物学角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解答,而且能够从哲学层面上进行深层次的思索。注重人文知识的有机渗透,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应该是此次生物课程改革所应达到的最佳境地和最高宗旨。

二、构建科学的符合新课改课要求的教学模式

课改的主力是教师,核心在课堂。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新理念、运用新方法,才能使课改真正落到实处。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课,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是实践性即绝大多数的结论和规律都是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探究活动应该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上,力求突破“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寻求和创设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新教材的教学模式是由封闭走向开放,新的课程目标需要我们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活泼,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分析、评价、交流的教学环境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发展。对课本上有的活动大胆进行取舍,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并自行设计一些简单而自认为好用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活动,以活跃课堂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如在上课时请学生充当小老师,请学生进行讨论、板书、讲述、做游戏、出模拟试卷等等。针对某个知识点可以让学生来提出问题,让老师来回答,对某些章节进行总结和归纳,课后可让学生对某些章节出一份自己满意的试卷,学生对生物学科更感兴趣,效果更好。

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仅靠“读、讲、背”的教学方式,而应重在“做”上,即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中,通过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模拟体验、社会调查等活动,展现科学探究活动在生物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价值。构建科学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教学重点应由对教学结果的设计转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设计重在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及经历以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除了积极探索“探究式”教学模式,我还积极探索“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做到课堂“三讲和三不讲”,“三讲”是:“ 普遍问题集中讲;难点重点仔细讲;变式拓展精心讲”;课堂“三不讲”是: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不经过学生积极思维的不讲。实现课堂“三三”制,即:三分教学时间——学生质疑、教师讲解、变式拓展演练各占三分之一时间。

三、积极改革对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新课改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在个人品质学习与探究、3 交流与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诸方面的发展,从而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不断改进教学手段

生物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辩论探究式教学法等,多种形式并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运用多媒体实现教学过程智能化、现代化,如细胞结构、光合作用过程、细胞呼吸过程、神经调节等,内容都比较抽象,适合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教学还应跳出文本和走出教室,使学习成为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网络上的相关学习资料,利用课外时间,就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或网上咨询,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现代的探究型。

篇8:关于初中英语阅读的方法及建议

一、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 突破词汇量的瓶颈

我们在阅读理解时所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词汇量贫乏, 很多学生一篇文章总是不能进行下去, 说到底还是词汇量不够。因此, 熟练掌握课本单词, 适当扩充课外词汇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词汇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结合语音、句子以及课文内容学习理解和记忆。而心理学又强调反复能促使大脑有效地记忆, 所以学完课文后很有必要再安排两篇类似或相关内容的文章进行阅读, 在阅读中肯定会有很多课文单词的重现。这样的阅读训练, 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既达到巩固单词又能在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提高猜词能力, 有效地扩大了词汇量。

要扩大词汇量只能靠慢慢积累, 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要循序渐进, 不能急于求成。如果长期坚持每天记单词、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不时接触, 反复记忆, 不仅巩固原有的单词, 还能学习新的单词。这样像滚雪球似的向前发展, 不知不觉中扩大了词汇量, 且记得更牢固。

(二) 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

读速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要培养阅读速度, 可以从以下方面作手:

第一, 克服不好的阅读毛病。有些同学在阅读时存在不少的毛病。如:不知道整体阅读, 只理解单词的个别意思;一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查字典, 既浪费了时间, 又使自己很快就厌倦了等等。这些不良习惯一定会影响思维的连贯性, 造成顾此失彼的结果, 对阅读材料缺乏整体性的理解。

第二, 学会找中心句。一般的阅读文章均有中心句, 用以说明文章的中心, 其他的文字一般是围绕他展开说明的。有的在文章的开头, 有的在文章的结尾, 还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中间出现。阅读时如果能把它们准确的找出来, 无疑会大大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 学会“猜”词意

我们在阅读时难免会遇到生词, 如果每次遇到不认识的单词都去查字典, 则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效果。因此, 在阅读中要善于根据上下文猜某些单词和短语的意思, 具体的方法有:1.根据构词法来猜词意。2.根据上下文的对比关系来猜词意。3.根据文中的解释来猜词意。4.根据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猜词意。

二、阅读材料的选择

外国研究表明:对将英语作为外语的学生来说, 阅读材料的生词以不超过总词数的5%为宜。如果生词量过多, 往往会造成短时记忆中的认知负担过重而影响阅读处理速度, 将会进一步影响阅读理解的效率。要提高阅读能力, 应提倡广泛阅读难度适中、并能让读者保持一定速度的“浅英语”。不然生词过多, 就如障碍物设置太多、太难而走不到终点。

1.抓好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有多种目标, 包括寻找信息 (read for information) 、提高阅读技能 (read for skill) 、获得语言知识 (read for language) 、增加生活乐趣 (read for enjoyment) 等。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来说, 其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学生read for skill和read for language两种能力, 这是首先必须明确的。

初中的阅读要在精确性和速度方面逐渐加强对学生的要求,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较小, 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尚有欠缺。因此, 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想方设法的去设计一些新颖的课堂活动来完成阅读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给课堂带来活力。

利用教材进行阅读训练。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 强调独立阅读课文, 旨在形成能力, 每教一篇新课文时, 先让学生用10-2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 做课文的理解题, 然后, 再按精读要求, 给学生指定段落, 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 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 以求弄懂。精读也全是由学生自己去研读, 改变了那种课堂中从泛读到精读, 全由教师包讲到底的局面, 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坚持限时阅读训练。每课时抽出10分钟进行听力和快速阅读训练。选用150个词左右、难度适中的短文, 再加5-10个理解检测题, 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迅速读完全文, 完成阅读理解题。然后检查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 进行辅导讲评。

除了充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 选用丰富的阅读材料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 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还可以有效的了解使用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等, 更可以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英文报刊。指导学生订阅适合阅读的英文报纸:如<<21世纪报·中学生版》、《英语辅导报》具有时效性强、涉及内容广泛的特点;《英语学习》《英语世界》等内容丰富、知识性和趣味性强, 是学生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老师进行选择, 作出规定:一些文章进行精读, 一些文章作泛读。

篇9:初中生物学习方法及建议:做好笔记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我要学”的自主学习局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小组成员之间还可以优势互补、相互帮助、共同协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尽管有许多优点,却也存在着许多低效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而不“作”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常有这样的表现:只是坐在一起,没有按老师设定的目标进行交流,有的闲聊、有的在写作业、有的沉默不语,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已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2.合作问题设计简单,没有合作讨论的必要

有的教师认为一节课内合作学习用的越多越好,没有合适的内容也要合作讨论一番,这样课堂气氛才好。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马上说出答案,可教师还是让学生讨论,对于这样的学习内容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例如在讲《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节时,教师要求学生看图:陆地各种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描述这些动物的栖息环境。这样的设计就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个问题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就了解了。

3.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合作无序

有些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像个局外人,对学生不闻不问,不加以指导,不监控学生的交流合作。学生就有可能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没有明确的分工,为了讨论而讨论,只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却没有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评价机制不完善

有些教师在小组回答完问题后不加以评价,小组答与不答没有任何区别,这样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5.小组讨论目的不明确

教师没有目的性的让学生进行讨论。例如,有的教师在讲社会行为的时候,让学生看图: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和狒狒的群体生活,然后进行讨论。讨论的是什么,要得到什么结论没有对学生说明,学生会漫无目的的进行讨论,可能讨论到最后已经脱离了教材。这样的讨论也是无效的。

针对这些问题,我谈几点建议: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和培养小组长让学生学会了沟通

学生按优→中→差进行组合,这样的学习小组对于难易适中的学习任务比较容易解决,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比较大,也有利于后进生的进步。在组长的选择上不一定要优等生,需要善于总结,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的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每个组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各组员之间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即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也能有所进步。因此,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学会互相尊重和理解,学会沟通,学会互相分享。

2.讨论问题的设计

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较好的完成,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讨论能够完成的。如同时提出几个问题,问题也需要由简到难,有阶梯性,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中,都有事可做。

3.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应该在活动开始前对讨论目标、小组活动规则、纪律要求等做必要的申明。在学生合作讨论时,教师要走入学生之中,关注每一个小组,对小组提供必要的启发、建议和帮助,还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在讲《植物细胞》学生分组实验“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时,教师演示完实验后不能放手不管,学生在实验时,教师一定要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在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是否有问题并加以指导,例如:洋葱鳞片叶取的大小、厚薄是否合适,盖盖玻片时怎样减少气泡的产生,染色时染液是否浸染全部标本等等。显微镜观察时学生最容易找不到物象,这时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在总结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出现的问题拿出来与各小组交流,防止以后同学们出现类似的问题。

4.健全小组评价机制

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一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评价可采取加分的方式,每节课后公布每组的得分,一个月进行一次总结,评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并给予奖励。也可把评价和学生每月综合素质评价联系在一起。通过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

例如: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了“导学案”,其中的预习导学部分是小组必答题,每个小组机会均等,答对的小组加一分。学案中的合作探究的问题各小组讨论后进行抢答,答案基本正确的给小组加一分。每节课后公布本小组分数,因为生物课课时少,所以一学期一总结,最后评出优秀小组和优秀小组长。通过这样的评价小组合作才有实效。

5.小组合作目的要明确

教师在安排学生小组合作时,要明确目的。例如:教师在介绍社群行为的特征时,让学生看图: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和狒狒的群体生活,然后进行讨论,找出两个群体中都有哪些成员,成员之间有没有分工,有没有等级。这样要求后目的就明确了,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6.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拥有了自信

在我们的课堂中,很多学困生整日默默无闻,不敢张嘴,不敢看老师,但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后,他们在组长及其他组员的教导下敢于张嘴,勇于表现自我,特别是在成果展示的平台上,我们常常听到的就是他们的声音,学生的自信力增强了,学习兴趣自然高涨

以上几方面,仅是我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一点浅显的体会,还希望能与各位同行共同商讨。

篇10:给教师的建议初中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教育独到的见解,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仍然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仍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首先谈谈“因材施教”的问题。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常常会面对班里许多令人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的学生,老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呢?很多教师都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什么不知道学习了,脑子笨了,家长不配合等等;从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缺乏“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因材施教”,教师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

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我平时不应该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其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相当困难。

苏霍姆林斯基给一位后进生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后来,这位学生的学业成绩赶上来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也从中得到启发,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注重训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提供动力。

篇11:初中生物学习方法及建议:做好笔记

这本书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名师们如何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并落实在课堂实践中,展示了他们如何理解、把握和处理生物学科新课程教学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广大初中生物教师提供一个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引领和示范。我如饥似渴,贪婪地读了一篇又一篇,感受颇深。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的构建,他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新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对知识的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些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正体现了新课改的这种新理念。

一篇篇精彩的教学设计生动的诠释着新课标下的新课型,每一篇又不失个人风格、特色,亮点很多,如繁星闪烁,令我赞叹、钦佩。我的心中也荡漾着做老师的幸福,那就是在课堂上与孩子们“心灵感应”般的真情对话,呈现出和谐的、焕发生命光彩的课堂,产生着令人震撼的课堂生命力。我深深的感悟到在21世纪要如何做老师,如何做合格的老师,如何做优秀的老师,要走很长的路。

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没有精心预设的场景演练,没有精美课件的渲染衬托,更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问答,他们大多凭借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创新精神,从而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般来说,一节课中,通常有三个容易走神的“关键时期”:一是刚开始上课时。这时,学生因为课间活动,心理和情绪往往处于兴奋或不稳定状态;二是一堂课大约进行到一半时,学生的神经处于相对抑制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三是临近下课的几分钟,学生注意力分散,精神比较疲惫。

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特别注意抓好这三个“关键时期”,设法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每节课前,教师要提前一两分钟在教室门口“候课”,暗示学生马上就要上课了,学生会赶紧进入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上课开始,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的话语导入新课,力争开好头,尽快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当一节课进行到一半时,教师再通过新颖的、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的神经再次兴奋起来,从而实现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临近下课的时候,教师

还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形成新的刺激,在其大脑中形成新的兴奋点,使教学活动又一次活跃起来。

有爱才有教育,教育不能没有爱,一个不能去爱自己学生的老师,任其有多么渊博的学识和超强的能力,也不能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好老师的。老师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受到无数人的尊敬和爱戴的老师,除了他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精湛的专业水平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老师心中有爱,有着对自己的学生无私而博大的爱,这也是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所在。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这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是强调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感觉、困惑、疑难等。这些理念,只有通过教师在实践中的全面贯彻,才能得以落实。从这些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这些新理念都能融入其中。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注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上一篇:2011年查处“两非”工作计划下一篇:TMCH(商标信息交换机构)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