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育教学论文

2024-05-22

电化教育教学论文(通用8篇)

篇1:电化教育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基础

教育教学基础教育教学基础

教育教学基础》

》》

》和

和和

和《

《《

《教育教学技能

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技能

教育教学技能》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复习资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复习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复习资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复习资料

问答题

问答题问答题

问答题、、、、简析题

简析题简析题

简析题

1、什么是课程?课程本质的观点有哪些?

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教 学大纲)中;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 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课程本质的观点包括:

1、课程是知识;

2、课程是经验;

3、课程是活动

2、课程在学习教育中的作用?

课程在教育和教学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1、课程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

2、课 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3、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内背景?

1、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大趋势的客观必然。

2、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3、课 程改革的成就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现实基础。

4、我们从国外的课程改革中取得了哪些启示?

1、改革理念上的启示:注意基础学力的养成,注重信息素养的提高,强调学生 的创造性和开放性的养成,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

学生的个性。

2、课程目标上各国都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培养,注重 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及道德修养的形成,加强体能、健康教育和公民教育。

3、课程设置上各国都关注学生的经验,并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征设置综合课程 和分科课程,协调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

4、体现 教科书的多样化,并注重教科书的审定工作。

5、各国在教育改革中,都力图协 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希望课程有效地实施。

6、课程评价的改革较重视学生的 自我评价,从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从重视结果的评价走向过程和结果并重,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改善学习。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的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 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 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 识、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 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6、九年一贯制课程的基本理念: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强 调课程综合,设置了许多综合学科;

3、强调课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4、特别 强调综合实践活动,并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5、新课程并没有放弃基 本能力的训练;

6、新课程十分强调思想道德教育。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综合性;实践性;真实性;合作性;综合实践活

动内容:信息技术教育54--56;研究性学习44--49;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49--52;

劳动与技术教育53--54;

8、教学大纲的弊端:

1、教学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

2、束缚教师的创造性;

3、不得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4、评价以考试为主,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9、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有哪些超越之处?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教学大纲着眼于内容规定;

2、大纲侧重强调 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课程标准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4、教学大纲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6、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 价留下了创造空间;

7、课程标准的内容更加丰富,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思想 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10、课程标准的性质:可评估性;可理解性;可完成性;可伸缩性;课标编制的 理论基础:新的学生观;新的课程观;新的知识观;新的学习观

11、课程标准主要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话建议。84—9112、课程内容三种取向: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及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91--9213、课程内容选择原则: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课 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特点相适应。

14、课程内容组织原则: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直线式与 螺旋式。

15、学习方式的含义:人们在学习时所具备的中所偏爱的方式,是学习者一贯表

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16、学习方式变革的含义:

1、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2、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

3、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 主要特征。

17、自主性学习包括:基本品质是主动性;核心品质是独立性;是一种元认知监 护的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合作学习的基本 特征: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动性;评价自主性。102—10918、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策略:小组的组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和 技能;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19、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方式状况:

1、学生学习方式的可喜变化;

2、学习方式 转变中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 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者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课堂过于吵闹,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巧;教师不明确自己学习方式转换 中的角色意识。

20、课程实施中学习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1、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不深 入;

2、通识教育培训方面的原因;

3、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能和技巧;

4、教 师对自己在学习方式上角色定位困惑;

5、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的标准。对 策:提高教师的素质;制定有效的学习方式的评价标准。

2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内涵: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 实施课程;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 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2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

代的学习方式(全面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我发现的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习利用信息加工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学习)。

23、基本方式: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作为 学习工具。按认知工具的应用环境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资源利用—主题探 究—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专题探索—网站开发”

模式。

24、教材的涵义:

1、从课程论的视角看:教材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的课程 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转化的产物,它源于实质性的科学、文化、艺术、生活和各个 领域,并以计划主形式表现出来;它涵盖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活动在心 理上和实践中主动地掌握普通教育和专业教养的物质对象和观念对象。

2、从教 学论的视角看,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使学生形成特定的知识体系所勾画 的事实、概念、法则和理论;同知识紧密相关的、有助于各种能力熟练形成的、系统习得的心理作业与实践作业和各种步骤、方式与技术;与知识和能力体系紧 密相关的,奠定世界观基础的,表现为信念、政治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认识、观念和规范。

25、旧版教材的弊端:教材内容以学科知识为本位,难、繁、偏、旧;教材编制 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教材编写质量不高;教材不还做不 到择优选用。

26、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知识、儿童和社会的关系,树立学生发展为 本的思想;必须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层次性的关 系;正确处理加强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关系,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

27、教材编制的基本原理:社会发展原理;面向全体学生原理;教材心理化原理; 统整性原理;衔接性原理;

28、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激发学生动机;要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面;要贴近学生生活,实践性强;要促进学生不断探究问题。

29、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试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 础。

2、背景是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现实环境)。

3、(创新)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民族的灵魂。

4、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5、评价的五个功能是: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 长功能、积极导向功能。

6、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 管理工作。

7、CSE模式包含四个步骤:需要评定、方案设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8、小学课程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由三部分组成:教学思想建设、教学梯队

建设、教学条件建设。

9、评价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吻合,包括:信息的动机、兴趣、态度、习惯、意志等个性发展因素。

10、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观。

1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书面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12、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 究学习。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傻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 性学习。

均衡性:是指同一领域或范围内,不同结构部分的份量保持相对平衡。

30、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 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 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 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 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 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 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 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篇2:电化教育教学论文

★※◆杂志网站:13-1399/G4 邮发代号 : 18-219 ★※▲◆㊣&&栏目设置&&㊣◆▲※★

前沿视界、特别关注、课题研究、话说教材、教海探新、民主教学、快乐教学、教法研究、学法指导、测试评价、精品课例、课例点评、实验平台、专题研讨、信息技术、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等。

★※▲◆㊣&&来稿须知★※▲◆㊣&&

1.论文要求:主题突出、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资料翔实、论证严密、逻辑清晰、语言文字合乎规范,有独到见解,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实践借鉴价值(来稿一律采用电子版本word文档);

2.文章的格式要求为:在题目下边写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省份、城市、邮编,然后是摘要、关键词、正文;很多作来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到录用通知后不再改动(附个人联系方式);

3.文中如有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来稿中的数理、计量和统计内容务请作者仔细验证,慎重推导,反复核实;

4.文中如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并在文尾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处及出版日期;

5.所投文稿必须附写该文2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 6.来稿两周内未接到回复者请速来函来电查询;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文章本刊不退稿件,作者自行处理;

7.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8、刊发按来稿先后顺序。切勿抄袭,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注:投稿须明确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E-mail,以便及时投寄录用通知。

★※▲◆㊣&&2011年11期目录(知网收录)★※▲◆㊣&& 幸福生活 王蒙;258 2 知足知不足 257 3 美国基金会捐赠高等教育运作与监管机制——美国印第安部落学院天使基金项目的经验和启示 师丽娜;7-8 论高校情商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袁平;9-10 5 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学会做事》课程实践 郑静;戴立黎;11-12 6 巧解“心理活结”——谈初中生自卑心理对健康交往的危害、成因及消解措施 王建成;13-14 7 关注留守学生 改进德育机制 王超;15-16 8 浅析互联网时代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杨杰洪;16-17 9 教师期盼有余 学生实践不足——农村小学语文课外实践作业的不足与有效对策 吴志德;18 10 校外教育的定位和发展趋势 彭细莲;19 ★※◆《教育教学论坛》投稿邮箱:qikantougao4@126.com ★※◆投稿咨询电话:0531-55508589 ★※◆咨询QQ:2671303204 ★※◆联系人:朱编辑

篇3:电化教育教学论文

一、电化教学的直现性

黑格尔认为“形象是美的母体”。在语文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可以把形象与美感进行渗透以达到感官效应,它的这种直观性表现形式,先声夺人,先入为主,在课堂上可以产生浓烈的气氛,同学们随时都可感受美的形象,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强加式、灌输式、被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了提高了学习效率。

比如,我在讲授初中语文《春》这一课时,为激发同学们强烈的热爱大自然意识,感受春的季节氛围,我从电化教育的感性认识角度来设计这一节课。伴随着歌曲《春天在哪里》的歌曲,以及多媒体播放中央电视台《诗歌散文》栏目视频朗读《春》,加入一幅幅与之相关的幻灯图片的情景设置,给学生展示了绚丽多彩的春的旋律。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表达效果的多元化,而学生对多媒体的兴趣就在于此。这就要求教师对多媒体制作和处理必须尽量符合学生的兴趣需要,随时更新,而这种改变,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丰富了课堂内容,简化了教学程序,省时省力,方便高效。但是,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课件的精美而忽略了课件的实用性要求,使得课件成了“剪辑相册”或“片段电影”,从而喧宾夺主,使学生只注重教学的外在表现。

二、电化教学的感悟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升华的有效手段之一。对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媒体能将语文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情境过程,具体形象地再现于课堂,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化难为易,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教学中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配上解说词,加深了学生对主旨和结构的理解,不仅有效地掌握了知识,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用多媒体教学材料会使得语文课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了语文课从想象到形象的过度。使学与教成为一个愉快轻松的过程,对促进中学生更快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具有明显的效果。

当然,是否较多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让学生可以快乐地学习语文,主动地接受知识呢?经验表明,只有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反之,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处于沉闷或混乱状态,而且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不能达到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时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做到切实关注学情、教本,这样方能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三、电化教学的原则性

虽然电化教学有其独特而灵活的一面,对课堂知识容量,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认为,还需注重这个尺度,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结合性原则。

如果所有教师每节课都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无论在精力上还是时间上都不现实。所以,我们要以传统的教学为基础和重心。因为传统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是经过多少教育家运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其实实在在的教学功能。而传统教学往往配合表情动作、语言特点,尤其是板书,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汉字书写,笔画笔顺甚至与书法艺术及汉字意义,是电化教学很难达到的。现在的很多学生书写错误,写字难看就能说明这一点。

2. 适量性原则。

多媒体教学切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刚’能没马蹄”的教学模式。一节课看似眼花缭乱,变化万千,教师手忙脚乱,目不转睛,但学生知识掌握如过眼云烟,昙花一现。当时兴致满满,过后两手空空,没有多少收获。所以,教师力求电化教学的适度性、实用性、实时性,因人而异,因时制宜。万不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

3. 灵活性原则。

(1)不要将整节课都交给多媒体。该用时必须用,不用时不要强求。否则,就会变成教学形式的机械化、死板化、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留下学生思考的余地,通过教师讲述和引导,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如教师在讲述《石壕吏》这一课时,对于“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这一句时,让学生充分想象“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的意境。

4. 选择性原则。

(1)一些直观的事物,不必去联想的事物,可以直接用多媒体资料来展示,如作者故居、相片,一些真实的历史资料,历史遗迹等,当然,如果我们有很好的引导思路,也可以这样做,通过启发,将这些材料作为引导学生思路的媒介,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发散思维。(2)多媒体教学必须以教师自身素质为出发点。如果教师普通话水平不太好,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利用绘声绘色有情有义的朗读来帮助范读;或者有的教师板书字迹不够漂亮,难以给学生示范时,除了加强练习,这时也可以用电脑里的字体来帮忙示范等。

篇4:电化教育教学论文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研创新

教学管理关系到教育方针的实施,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学管理应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教学科研为方向,以课程改革为重心,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关键,全面优化教学管理,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要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的各项内容,是教育教学科学性的具体体现。要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一定要重视教学常规的落实。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一定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各项规定。教学常规的落实要和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相结合。如教师的备课、上课情况,教案设计、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情况,学生的考勤情况、纪律、卫生的检查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等。可以说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是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管理不能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没有过程的管理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管理的重心要放在教学过程上。学校领导应坚持上讲台,坚持深入课堂。给我们做专题报告的教育专家魏书生、龚正行、陆士祯等,他们都是学校的领导,但他们却一直坚持深入课堂讲课、听课、评课,所以他们才能真正了解学校的教学现状,了解教师,把握学生,才能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办学思路。只有抓好每一节课,每一个细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要严格制度管理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减少管理过程的随意性,坚持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通过制度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要严格执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检查通报制度,落实奖惩措施;要完善教师考评制度,将教师德、能、勤、绩考评与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紧密结合,实行量化管理,强化目标管理。要将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责任到人,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作用。要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有担子、有压力,这样才能激发人的工作动力、创造力。

四、是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人文关怀和严格要求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在当前学生升学压力大、思想状况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能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已经成为影响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学校一定要在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的管理上下大功夫、真功夫,尤其要防止恶性事故和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要求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有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在管理过程中,要耐心、细心,更要有爱心,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理解学生、包容学生、善待学生,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利用教育科研经费是为教师订阅专业杂志和派出学习。每学年出资,为全校每位教师订阅一份教学书刊。让每位教师在业余时间有书读,特别是青年教师,为了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语、数、英教研组分别成立了“师徒结对”活动,“师徒”共上一节课活动,要求每位有经验的老教师带一位新教师,新教师每期听师傅的课不少于30节,老教师听徒弟的课不少于10节,每次听后交流研讨互相促进。一年来,先后派出几十人次青年教师去外地听专家讲座,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六、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1.加强教师常规管理是落实教学计划的根本保证

每学期开学初,将教学计划在全校教师会上进行通过,然后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月查,要求检查组成员,及时检查、及时反馈、及时量化,教务处将每次月查情况在教师例会上进行反馈小结,并公布每位教师本月完成教学量化的分数。这一做法,有力地督促了教师工作的松散现象,促进了教学秩序的健康有序发展。

2.抓管理,明目标,办特色

目标是管理工作的方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流动教育,一切以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办学理念,我们以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进行办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习惯养成教育、环境育人为办学特色,以“知识丰富、内心完美、身体健康、性格阳光”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努力使每位学生成为会学习、会生活的一代新人。积极开展各项竞赛活动,创造性地开展了“古诗文背默比赛”“数学口算心算比赛”“英语常用口语比赛”“作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书画比赛”“大型的六一文艺汇演”等。通过以上一系列竞赛活动,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七、狠抓校本教研工作,推进教研创新

以研促教是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每学期开学初,语、数、英三科教研组结合实际制定教研计划及教研日程安排,同时成立年级备课组,由领导亲自给备课组长开会,安排教研任务。为了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对每次教研活动实行签到制度,对不按时参加活动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处罚,有效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以教学问题为课题,进行研究,这样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教学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课题研究能力。另外,为了使每位教师能及时总结教学经验,鼓励他们撰写论文,并择优向上级主管部门选送,对获奖的论文将按不同层次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调动了教师写作的积极性,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基础。

因此,加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统筹安排、科学管理。这样我们必将再接再厉,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

篇5:电化教育教学论文

一、落实教师培训。

为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导处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分层管理,分层培训,不断通过竞赛、听课、讲座、会议等多种形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达到每一位教师。

1、本学期教导处主要结合每位老教师的“学年个人发展规划”和期初教学反思中的“学期个人奋斗目标”,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督促,分年级分专人对每位教师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和课堂的教学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指导。也召开了“微型科研和青年教师培训会“,对青年成长学校教师记录进行了检查、指导,并对参与微型科研的教师从课改研究、科研结题、报告撰写、资料收集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专题培训。教导处同时召开了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师徒协调会,对每位青年教师的本期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力求师徒之间的指导、上课、听课活动落到实处,期末完成相关学习心得。

2、本学期,教导处还通过三次教研组长会、三次毕业班会、一次反思促进会、一次体育教师会、一次案例交流、一次学科经验总结交流等工作对不同的教师进行了培训提高。

3、本学期教导处及学校认真履行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训活动。首先是请资阳教研室、简阳教研室、简城一小教师到校指导教学工作;其次是派出大量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听课学习和教材培训,如到成都参加语数及骨干教师培训8人次,到资阳安岳听语、数、科学、艺体课14人次,到简阳听语、数、思品课36人次,所有外出

听课培训教师回校后都认真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第三是积极组织老教师参加进修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总计本期共有12人参加普通话二甲培训,9人参加教师教育技术培训,11人参加班主任培训,以及160人次的菜单式培训,在每次培训中严格管理,力争每位教师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二、狠抓常规管理

1、本学期由于教学场地的零乱,使教学管理工作非常艰难。因此教导处基本上将一年级和其余年级分开管理。尽量做到对一年级教师减少常规考勤,加强课间巡查、增加教师沟通、落实课堂指导;而其余年级教师认真落实对学生两操和课间安全的守护,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各班能按课表上好每一节课。

2、本学期落实了对教师工作的随时检查评价工作。六个年级的语数教研组长各有3人对教师备课进行了三次检查,2人对学生作业完成和教师批改情况进行了两次检查,1人对教师的学科计划、经验总结进行了评价。同时分组对教师的依法育人、合力育人、上课、辅导、教研情况进行了互评。教导处还联合学校领导、教研员坚持开展每月一个年级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学习、教研等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并及时将检查情况和教师存在的问题,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及时反馈,帮助教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本学期教导处还做了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组织大量领导、教师对部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反复进行磨课,努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是开校初尹妍和段小英准备参加片区数学竞赛和后来的尹妍分别参加简阳市、资阳市数学竞赛;其次是期中李碧霞、王志冰、李东蔚代表简阳参加资阳市艺体学科竞赛;第三是后期任晓华代表贾家参加简阳市思品竞赛。在这期间,学校为她们的课堂竞赛专门请来了各级教研室的专家到校与我们相关教师共同指导了这五名教师的教学,并且她们也不负重望,每人都以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回报了学校全体教师的努力。

三、规范教研科研

1、以培养青年教师为目的,努力推进学校的19个资阳市和4个简阳市微型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教导处从培训、学习、研讨、交流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并有一部分教师已提出了微型科研结题的申请。其余无微型科研课题的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以班级特点为核心,结合实际需要,认真开展个人科研课题的研究,努力探索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2、教导处依托教研员和年级教研组长的力量,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充分利用每周两节课的教研活动时间,开展常规教研工作。活动中,主要开展好年级的集体备课讨论、修改;课堂教学的听课、评课;教学名著和教学理论的学习、讨论;六认真工作的交流、检查;教学反思和案例交流;组织语数学科的期中检测、分析、补救;以及期末各学科的复习计划的讨论、实施。使我校的教研活动内容多,教研活,效果佳,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团队管理、团队教学的力量。

四、组织学生活动

重视让学生有足够的自我支配时间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形成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这就是教导处所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本学期教导处除监管各班认真上好各门学科外,还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主要有一年级背古诗比赛和幼小衔接活动,二年级讲故事比赛、三年级全班参加钢笔字比赛、以及四至六年级人人参加的作文比赛。通过这一系列竞赛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五、设想今后工作

教导处工作艰巨而复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新的学期教学质量要上新台阶,必须要有新突破和改革,现就下学年工作做如下设想:

1、要抓实、抓深教研活动,加强活动管理、指导,避免形式化。

2、进一步深化新课程的研讨,加强听课、评课,开展青年教师竞赛课。

3、以“有效教学”为研究课题,加强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导处

简阳市贾家镇中心小学 教

篇6:利用电化教育 优化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电教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在尝试利用电教资源进行电化教学,促进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资源效果尤为突出。

电化教育其实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使学生沉浸在某种思想境界,可以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精彩流畅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问题深入浅出,一些复杂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流利清晰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语调更富感染力,有力的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丰富多彩的电教资源展示既扩充课堂容量又起到了开阔学生视野的双重功效,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达到爱学、乐学、会学的目的,同时,能高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电化教育大力地推进了语文教学改革,优化了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使语文课堂更生动形象,富于感召力。但是,电化教学也易使人沉醉于色彩斑斓的画面和赏心悦目的声色之中而不能自拔,而起不到预定目的,甚至偏离电化教育的初衷。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用好电教资源谈谈几点个人意见。应用电教资源需精选,应避免求多而杂乱无章

电教课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很方便快捷地把大容量的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免除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再去翻阅课本和查找资料,从而节省大量时间来学习更多的内容。因此,追求大容量成为语文课电教资源应用的一个不成文的通则。正因如此,许多语文课便选用大量电教资源,有的内容甚至出现重重叠加现象。语文课堂内容容量本来就很大,学生学起来已经很吃力了,可还要刻意添加一些题外内容来加大学生负担,结果是一个问题没搞懂另一个问题又一闪而出,造成学生只能囫囵吞枣,被动跟着屏幕跑。一堂课下来,学生可以说是身心疲惫,如果遇上所选电教资源跳跃性过大过于杂乱的话,学生的身心状况就更不能言表了。所以,在教学前,对电教资源的选用一定要做到精中求精,只要能说明问题,达到目的就行,避免过多、过繁而杂乱无章。运用电教资源须因“材”选用,切忌过于深刻或过于浅显

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电教资源也是丰富多彩,应有尽有,只要有需求,到网上一搜索,马上就会出来一大片,并且各学校还有专门配发的电教资源。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电教资源并不是很难的事,但是我们在运用之时必须要考虑因“材”选用:一是因教材而选。如果某节课需要我们使用电教资源,我们就坚决用,反之,如果某节课根本无需使用电教资源的话,徒劳无益的事我们坚决不要去做;二是因学生而选。电教资源的选用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素质而选用,要做的恰如其分,难易得当,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不假思索,所选资源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理解的层次,学生就会一头雾水,甚至 会对电教资源产生抗拒情绪;如果选材难度过低,内容过于浅显,学生就会感觉“电化教学原来就是这么回事啊,不用我也知道,我还以为很神秘呢!”,从而产生轻视情绪,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语文课运用电教资源做到因材选用尤为重要。运用电教资源要切中课堂主题,不能只图新、奇等主观感受

任何新、奇的事物都会给人们的视觉和心理带来强烈的刺激和快感,有的甚至让人终生难忘,而电教资源恰恰具备这个优秀的特点,特别是语言学科,感官性、思想性较强,很多内容使用电教资源教学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因此,电教资源便越来越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但是,知识的传授必须依靠知识本身内容的重要性、辩证性和趣味性以及授课人的授课机智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扩大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亲和力。如果只靠新、奇等表象的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话,久而久之,恐怕再高明的教学方法也会失去作用,岂不呜呼哎哉?因此,电教资源的选用必须要紧密围绕课堂中心主题,正确使用适量丰富多彩的富于深刻内涵的内容来诠释主题思想,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不能为主题思想服务的内容坚决不要,千万不能存在使用电教资源就是追求新、奇的感官刺激的思想。电教资源的运用必须要富于个人特色,最忌“拿来主义”

看到别人好的东西,我们拿过来欣赏欣赏,然后经过加工赋予自己的思想和新的内容,在教学工作中加以运用,效果一定会很好。因为它既吸收了别人的长处,又节省了时间,且糅合了自身思想内涵,这就具备了个人特色,可谓是锦上添花。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色,只要我们敢于发现和运用,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电教资源的运用更要富于个人特色,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因为每个人设计的课堂教学在挑选电教资源时都会受到自己思想、阅历、修养、情趣以及自己授课对象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既赋予了制作者主观意识又兼顾了接受者客观感受,这样的课,往往都会成为一堂好课。但是,再好的课,脱离了讲授者的思想和对接受者的了解,它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了默契,失去了生机。所以说,电教资源的运用必要富于个人特色,最忌“拿来主义”。一节好课必须做到三备:备学生、备资源、备自己。一个人的好课不假思索地被另一个人直接运用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语文课尤为突出。语文电教课的制作要删繁就简,以免学生产生感官疲劳

电教资源想在语文课上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还要得力于后期的制作,笔者看过很多的语文电教课,总体上制作都较好。经过长时间的对比和实践操作,笔者认为,语文电教课的制作要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要简单明了,直观流畅,注重思想。

在电教课的设计中,多数人往往会在主体部分制作完成以后,时不时添加一些小动画和声响效果做点缀,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语文课堂的活力,这个无可厚非,只要恰如其分,确实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有很多课在制作过程中动作和声响过多过于夸张(特别是初学者),几乎每个步骤甚至每句话都加上动画和声响效果,有的还在每副图片上都添加一两个flash滑稽小动画,结果课堂上一 会儿滑稽动画让学生喜笑颜开,手舞足蹈,一会儿乒乓轰隆声让人捂耳蹙眉,再加上过多的图片和文字切换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一堂课下来,把学生搞得身心疲惫,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所以,语文电教课的制作一定要删繁就简,以免学生产生感官疲劳。

篇7:教育叙事 教育教学经验

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实践,我感觉自己的角色和教学策略与以前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实行“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也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程标准进入课堂,应先走进教师的心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置身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课程标准》在无数双期待的目光中呼之而出,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重要理念深入人心,课堂上大家都在尝试或积极准备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案例,但更多的只是做表面文章。这种方式形式简单易学,几个人分成一组,七嘴八舌,谓之“小组合作学习”,一些公开课用之者更甚,以博取大家的美言,显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的“奥秘”。究竟是学生问题,还是教师假以“小组合作学习”来搞“包装”?„„就目前而言,许多课堂中“小组合作”搞得轰轰烈烈、五彩斑斓,但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领会新课程精神。

教师,已从以前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真理;不仅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教师,已从以前演员转变成了现在的导演,从权威变成了学习者的挚友,从评价者变成了参与者。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掌握学习这些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且爱学数学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师生关系从以往的“先知先觉”的绝对权威地位转变为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在价格上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教师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看到了教师不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得到信息,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每位数学教师都应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在“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教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新课改使我们面临挑战

我们面临许多挑战: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不是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有一些问题,我会经常提醒自己注意,也会经常与自己的同行交流:

1、教师唱主角的现象,学生的学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并努力诱导学生、得出预设答案,学生学会如何揣摩老师的心理。

2、教学要有程序,但不能程序化,仍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案,出现硬拽学生进入教师预定的轨迹中的现象。

3、如何更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但小组讨论的有性性没有很好体现,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4、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教学是按课件走,还是按学生的思维走,是关注活生生的课堂,产生真切的师生互动,还是流于形式。有些课看似热热闹闹,但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5、教师如何把思考还给学生。

四、每次都上一堂好的数学课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具备以下特征:

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2、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与获得成功的机会。

4、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

6、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一节好课应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是课堂的教学主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一节好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新课程改革,痛并快乐着。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教育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新课程改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邴集中心学校 王洪伟

篇8:电化教育教学论文

一、教育理念

在教育目的方面,儒家强调最根本的是能够培养有高尚人格的人,把立德放在教育的根本位置来推行。《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最后一句话给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就是修道。率是遵循的意思,遵循人的本性,就是道。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有义的。先秦思想家荀子讲,天下万物可以从四类来看,第一类是水火,有气而无生,没有生命。第二类是草木,有气也有生,但无情无知。第三类是禽兽,有气有生又有情,但无义。第四类是人,有气、有生、有情、有知又有义。义,就是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有人,才有判别是非、善恶和崇善弃恶的天性。但人生下来以后,这些东西会受到环境的污染而丢失,要通过教育、学习找回来,所以孟子讲“为学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孟子讲人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有找回这四个心,发现了这四个心,我们才可以具备仁、义、礼、智等做人的最基本德行和品德。

荀子则从另一角度来看人性的问题,说人生来也有动物性的一面,“饥而欲食,寒而欲衣,劳而欲息,趋利而避害”,如果这些本性不加以管制,任其自然发展的话,就会形成什么?相互的争斗。所以荀子提出要化性,化性就是改变,克服贪欲,要起伪,用人为的东西改变人为了满足欲望而去争夺制造混乱的本性。什么是人为的东西?就是制定礼乐。只有通过礼乐的教化来变化人的本性,所以荀子的命题叫化性起伪,通过礼乐教化来改变人的争夺本性,使人趋于善。

礼乐教化同样也是教育,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崇善弃恶,这是儒家传统文化中最根本的教育理念。那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第一步,我们接受教育以后,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人有极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必须能自我管制、自我选择。第二步是接受了教育,知书达礼,就要与一般的人不完全一样,在社会中起引领、示范、带头作用,让大家跟着学习。第三步,我们的境界还要再提升一步,能够做一个君子。《周易》中讲,“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用敬来管理自己的心,用恭敬心、尊敬心、敬畏心来管束自己的心,用义来规范外在的一切言行举止,达到完全自觉、自律。第四步,再上升一步就做一个贤人、圣人。当然,做到圣人不容易,也没有几个人能成为圣人,但我们向往每个人能够成圣成仙。

所以,儒家通过教育,目的就是让我们做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普普通通的人,能够做一个读过书、知书达礼的人,能够做一个君子,能够做一个贤人,能够做一个圣人,一步一步地上升。整个教育围绕着如何传道、修道,教师的责任也在这里。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师说》中讲到了教师的职责是什么?首先就是传道,传为人之道,这是根本、核心。其次,教师授业,教很多具体的技艺,重点是教会人们一种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智慧。儒家强调的是要教会人们怎样认识、把握、运用这个问题,教会人一种思考问题、掌握问题、运用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智慧。最后是解惑,解偏蔽之惑。教师的责任就是让人们能够从片面地看问题中解脱出来,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既要有崇高的理想,也要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和实践。所以,中国儒学整个解决教育的问题和宗旨,就是围绕人怎样成为真正的人来展开的。

二、教学步骤

儒家教育告诉我们很多具体的教学步骤。传统的教育把人的教育分成两个阶段,一是小学阶段,一是大学阶段。从年龄上讲,8岁到15岁是小学阶段,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民义务教育。小学教育是从王公大臣以至庶人子弟都要接受的教育,这相当于全民义务教育。到大学就不同了。大学是择其优者而用之,选择的是优秀的人,跟我们现在差不多。但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把全民教育当作专业教育来进行,希望每个人从一年级开始到初三年级毕业,都能够成为专家和学者,而不是作为全民的普及教育来认识。

小学阶段主要学习什么?一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节是行为规范的准则,洒扫应对进退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言行举止规范。打扫,就是整理内外环境,整理周边生活环境。清代朱用纯《朱子家训》一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应对,就是跟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懂得跟不同的人交往应该有的礼仪、态度。进退,就是什么事情主动做,什么事情等着他人来告诉,要懂得进退。这些言行举止、生活习惯、行为规范等,是8岁到15岁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要从小养成。

二是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文是道理、文理,我们要懂得“礼乐射御书数”这些最基本的道理。礼乐,是各种各样的仪式场合和仪式活动,如唱歌、跳舞、吟诵等;射御,是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当然不是专门的体育活动,如射箭、驾车,为了射中目标,我们必须要保持身正、心正,反躬自问,要射礼,反省自己,不埋怨客观条件;书数,书是告诉我们怎么认识汉字、书写汉字,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传承载体,通过形让大家进行思想文化交流,将上百种方言聚集在一起,让我们从古至今的文化不中断,必须保留并强烈维护汉字形、音、意三者一体的文化传承和交流的载体功能。数,包括天文、地理、历法等方面最基本的知识和常识。

小学阶段不仅包括言行举止规范和君子规范的养成,还要把握一些最基本的文艺武艺技艺。如果说礼乐是文艺的话,射礼就是武艺,书数就是技艺,它是全面的。我们的基础教育是全面的,但是又很实际、很实用,让人们从小养成一些基本习惯后,习惯就会变成自然。

大学阶段学什么?学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学为人之道的道理。其实,这四个概念是根据《大学》的精神概括的。《大学》中有三纲领、八条目,八条目就是为学的次序。八条目中讲格物致知是朱子概括的穷理,诚意正心是朱子概括的正心,修身齐家是朱子概括的修己,治国平天下是朱子概括的治人,这就是为学的次序。大人之学,是对成人开始进行教育,其中修身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中心位置。修身是为人的根本,修己是基础,《大学》在讲完八条目后概括了一句话:“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实,《大学》已经告诉我们了教育从基础教育到成人教育的步骤和内容。而在《中庸》中,我们会看到另一个学习的次第,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从学到行,不能学而不行,也不能光行而不学,所以《论语》有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里的“优”不是指优秀,而是指悠闲,是做事情有空了就要学,学习了有空了就要去做,强调知行合一。从学到行经过审问、慎思、明辨,这个行才可以找到正确的方向。所以,儒家思想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次第、从内容的次第到过程的次第、学习本身的次第和方法的次第。

三、教育思想

儒家有很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等。对于有教无类,现在的很多理解是,不分身份如何,我们都要教育,这是一层含义。但从原来的含义讲,这个“类”主要是讲人的智力上面的差异,有聪明的,有愚笨的。我们不应该因为他聪明就教他,不聪明就不教他,“类”是指智力层面的不同。也就是说,对于不管是聪明的孩子,还是比较愚钝的孩子,我们都要对他们进行教育。这是普及教育,特别是刚才讲到的小学教育,更应该如此。

在这种教育中,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即因材施教,不能用一个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理念来教育。我们应该按照孩子的天性引导他们向长处发展,让他们把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做到最极致,就是他们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不是要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比。这就要因材施教,材不同,教育也应不同,顺其自然,率性之谓道,顺着孩子的本性去开发、引导他们学习。

我一直推荐三篇文章让中小学教师认真学习和琢磨。第一篇是唐代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这位驼背老人种的树长得茂盛,结的果实丰硕,当人们问他有什么奥秘时,他说他就顺着树的本性去种,让它自然生长。我们移栽的树,树大根多,坑就挖大一点、深一点;树小根疏,坑就挖小一点、浅一点,埋下去后浇上水,让它自由生长,不要今天去看看,觉得土少再给它加一点,树上有什么疤就梳理一下,结果干扰它的自由生长,长不好,枝叶不茂盛,果实不丰富,名曰爱之,实则害之,这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第二篇文章是王阳明的《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讲的是如何教育儿童,强调顺着儿童的天性来教育,不要强迫他一会儿这样做,一会儿那样做,一会儿背这个,一会儿背那个,让孩子有抵触情绪,甚至可能会让孩子把学校看作囹圄、监牢,把教师看作仇寇、敌人,是很难学好的。教师要顺着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游玩,可以在游玩中引导他们学习。

第三篇文章是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龚自珍指出当时人们的欣赏标准出了问题,以扭曲为美,把梅花的枝条捆起来,认为扭曲是美的。他认为,只有梅树自然、舒展地生长才是最美的。所以他买了一个大的庭院叫作病梅馆,把扭曲的梅树“请”到里面,将捆在它们身上的绳子解开,让梅花自由地生长,恢复身心自然。

那什么是启发式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主动学习,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是说他们胸中有郁闷的问题,在解决不了时来求助。所以,启发式教育是启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举一反三,能够融会贯通。

传统的儒学从根本理念、教育目的,一直到教育的次第、教育方法,都给我们今天的教育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是能够让我们今天的教育来汲取、运用的。

上一篇:五星少年下一篇:党日主题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