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老师随笔日记

2024-04-27

新教育老师随笔日记(精选7篇)

篇1:新教育老师随笔日记

随着又一阵秋风吹起,暑假任性地又一次接近尾声,蓦然有一些忐忑,也有一些憧憬,新学期,新学生,新常态,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与我们相逢。

在校讯通的提示中返回校园,仿佛刚刚进行完一次离家的远行,一草一木有一些熟悉,也有一些陌生,却掩不住一种回家的心境油然而生。

明天就要见到学生,明天就要和学生一起再次踏上追梦的行程,同事的`切磋中,一些开学活动不经意在脑海中浮动,成为一种心声,“开学,你准备好了吗?我的孩子,我的学生。”

可是,莫名地心底也有一种悸动,“开学,我准备好了吗?”让自己不得不重新审视当下的事情。

开学,我准备好了吗?我是否已经做好了作息时间的调整?是否准备好了言出必行,身体力行与孩子们的约定,清早的时候继续以微笑迎接孩子的心动。

开学,我准备好了吗?我是否已经想过如何面对曾经,以一种可接受的心态开启与学生新的相逢,是否已经将心态归零,以爱的包容尊重学生,直面自己教学也是一种修行,既是唤醒学生,也是唤醒自己,悦纳不一样的人生,享受与孩子们冰与火的青春路上的伴行,悦纳抑或失败,抑或成功,成长路上的风景,绽放生命中的激情。

开学,我准备好了吗?虽然“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教育重在塑造心灵,重在培养孩子们对真善美的忠诚,但是以美育美,真善美也是一种传承,我是不是也需要适当重视自己的妆容,是不是想好了如何记住学生的姓名和特征,用自己真实、真诚的语言和行动感召学生,让彼此多一些欣赏,让彼此多一些亲近的心动。

开学,我准备好了吗?第一节课如何进行,课程分享的环节与可能生成的情境是否已经心知肚明,是否已设定好理性与感性,是否已决定好如何煽情,如何顺应,是否像“奔跑吧,兄弟”,让学生“天天向上”刹那间醍醐灌顶,既感受到学科学期学习的重要性,也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性,多了一些计划性,多了一些归从。

开学,我准备好了吗?教与学是一种沟通,也是一种合作和竞争,更是一种欣赏和被欣赏的彼此激励中同行,教学相长,教学共生。

我准备好了吗,不仅在开学要问,还要在叩问在每一个时空,多一些慎重和从容,也就多一些绽放的律动,时刻准备着心的回应,时刻准备着爱的唤醒。

篇2:新教育老师随笔日记

朗读对于语文老师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用三十多年一直在体悟,直到今天也都在思考。

我觉得语言一直是我的加分项,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受过语言之苦。

我不禁想:一个人的语言面貌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我想,我很幸运,有一个很好的语文老师。

我73年读的村小,那个年代会说普通话的老师很少。很幸运的是,我的汪老师虽说是本地人,但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我爱上了语文,爱上了语文老师,她决定了我的人生。尽管身为数学老师的父母跟我说,语文老师就是靠一张嘴皮子,靠不住。但我还是坚定的选择了教语文,我觉得语文特别美好。

我觉得老师们也可以好好体会一下,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带给孩子们怎样的语言起点?

基础,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关键词。生长,是我要说的第二个关键词。

我回忆从教的过程,我的语言怎么在不断提升,我发现那是因为一次比赛。

参加国赛时我刚入职10年,这么年轻就要代表刚成立的直辖市重庆参加国赛,要有多大的语言优势?

上完课,我获得了第一名,优势是明显的,也收到两条意见。一是周光旋老师说,我的思想有问题,下课的时候居然会说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二是蒋老师说,我说话的时候,嘴巴是歪的。

我就从纠正歪开始。那个暑假里头,我多次从鱼洞跑到住在沙坪坝的蒋老师家里,练习口型,练习发音。

我相信在座的老师,多多少少参加过这样的赛课。也多少会记得在参加赛课时被“磨”的景象。

十月赛课前夕,校长闭着眼睛让我把教案背给他听,想象眼前有学生,会怎么去讲课。他不时会说,停,多了一秒;停,你的声音起伏不够。就这么一字一句的抠,抠了三天。三天之后,我整个人说话的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开始知道,自己所说的每一句都说进了别人的心里。

语文老师就是要练就一个本事,要把你的每一句话说到学生的心里去。我说话没有徐老师那么专业,但是我在力图把话说到每个人的心里去,这样的交流才是有效的。

上完课,很轰动。为什么会轰动?可能是大家觉得,这个老师的声音好美,整堂课好美。一个人的声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你个人的形象,我得益于那一次。

参赛是我们中国式的教师成长的方式。你可能十年要做的事,一年就做完了。选拔完后,你是“死了“”,还是“长了”,要看你自己是怎么持续的生长的?

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跟学生的交流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随便是哪个班,五分钟之内,只要我一开口,就可以抓住所有的学生。

这是第一个生长点。那时,我在普通老师中算是优秀的了,本来可以不进步了,但是我又有了第二个生长点。这个时候,重庆又在选拔普通话测试员,我作为巴南的代表,把所有的行业人员都测试了一遍。

1999年,重庆市举行了第一届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班,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其他行业的。脱产两个星期培训,巴南一共4人参加。

我以为自己的水平已经不错了,但,当我看到课程培训的目录表时,瞬间懵了。光是声母就需要上一个半天。我当然想,有必要吗?可能培训的人根本不知道我们的水平吧!

第一天给我们上课的是李君俊老师。她讲完后,我们开始练习,一排十几个人,只有一两个能达到她说的水平。李君俊老师刚好是我们四个老师其中一位的同学,她就帮助我们一个个听。听完后对我说,你的翘舌音差两厘米。什么?我吓惨了。她说的意思是,当你把音发完的时候,你的舌头回到的位置,还差两厘米。我说,怎么可以做得到?

接着,我们都老实了!

两个星期,我们没有说一句重庆话。我们太想说好普通话了,那两个星期,电视机一天都没有打开过,组成小组自己听自己的话对不对。

在鱼洞下车的时候,我不会说重庆话了。接我的朋友说,练了这么久,你为什么说得没有原来那么自然呢?

是的,这个时候水平没有固化,肯定会有一个自然的回落。当你在意自己的发音没有到位的时候,其实你的语音、语貌不久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了。

第三个节点就要说到我在巴蜀的工作了。

在巴蜀,我做了一年的行动例会主持人,这个岗位是要干什么呢?就是把现场发言的几位老师的话整合起来,让它变得更连贯,形成一个更大的意义。

新学期的第一次,我写好了稿子,但是很不自然。到了第三周,我就不用打稿子了。语言中还有一个东西非常重要,就是你的境感。就是你要知道,你在什么环境中说什么话,怎么接。

在这个岗位上,我做了整整一年。这一年下来,我即兴发言的能力大大提升,可能很多人都达不到,怎么出来的?

练出来的。

国赛磨语感;普通话测试员提升语言面貌;主持,提升境感。

它的意义是什么呢?

就是很多人一见面就很喜欢我。

现在我再不需要赛课了,可是感谢我的学生徐杉,她让我觉得朗读如此美好。我觉得提升学生的朗诵能力,这不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吗?可是通过他们一次次的活动,再次提升了我对朗读的理解:

无需刻意,不断精进,不断修炼。

老师们,不是为了你的学生,首先是为了你自己,好好朗读。希望你们就是重庆的星星之火,可以去燎原。真的,就从这里开始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我相信这会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作者|冯栎钧

公众号:冯栎钧是老师

★ 听风浅唱-个人随笔

★ 随笔《听风哭的声音》

★ 听风看雨诗歌

★ 伤感散文《听风夜雨》

★ 听雨楼随笔 下载

★ 随笔日记

★ 古诗青青河畔草

★ 海上的风是什么日记

★ “风”老师日记300字

篇3:生活日记及随笔写作的指导方略

1.鼓励学生多写生活日记。日记是学生提高作文和提供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 指导他们记下自己平时发现的、耳闻目睹的、用心感受的内容;动员学生结合特定的生活现象或主题写作, 比如对动植物生长感兴趣的学生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其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在日记中袒露心迹, 宣泄情感, 记录自己成长的轨迹。

2.引导学生多写贴近生活的随笔。随笔的命题力求“小”而“实”, 让它成为照亮学生生活的一面镜子。命题要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 符合儿童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命题要新鲜、富有吸引力, 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想象。这些题目从不同的侧面来让学生表述对阅读的认识、对信息的关注、对问题的思考、对生活的感受, 也让学生明白, 其实作文就是对生活的提炼。

篇4:日记随笔作文教学之兴趣探索

一、多加鼓励,激发学生大胆创作

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事实证明,以情育人,鼓励比批评效果更好。而在写作教学中,更要注重从鼓励入手。在进行面批时, 先肯定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不足之处则用委婉的话语指出,还要介绍一些修改的具体方法。写评语时,用谈心或商量的语气,让学生从教师评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和一片爱心。

遇到好的文章除了及时表扬外,还要在班内范读,然后在班级的文化走廊里展示出来,并推荐到校刊上发表,甚至推荐到更高级别的写作期刊上发表。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学生写好作文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二、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乐于写作

学生只有处于自然、自由、自觉的状态之中,才能写好作文,教师必须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发挥师生对话的作用,激发学生渴求写作的欲望。在创设情境中可通过一个活动、一个游戏让他们兴致勃勃的参与,也可利用手抄报、讲故事、演讲、看电影等形式引导他们讲述,进行精彩的点评。当学生对其中印象深刻的片段有浓厚兴趣时,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写作思路,然后兴趣盎然地完成习作。有时,还可引导学生寻找各种有趣的写作形式,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习作训练。如,学习韩愈的《马说》时,课前可先组织学生办一期“说马”的手抄报,其内容为与马有关的成语、古诗词、对联等,让他们获得丰富的材料;然后让他们利用自己搜集的材料说一段话,然后再进行写作,这样写出的文章就富有文采。由此可见,通过找找、玩玩、说说、写写等轻松愉悦的形式,也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乐于写作。

三、适时观察,指导学生主动写作

叶圣陶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在教学中为了激励学生勤于写作,一是在教学环节上时时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看——说——写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例如,开学的第一天,外面下着大雪,校园里白茫茫的一片;学生的注意力都往窗外去了,教师索性就让学生走出教室,来观察体验下雪的情景,并根据现场环境及时指导学生观察;第二节课,稍作准备,引导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有的学生生动地描述了下雪时的感人景象,有的学生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还有的学生发挥想象,述说自己心中的憧憬;教师再适当地点拨一下,学生很容易就完成作文了。这种即兴的作文练习,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四、厚积薄发,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写得好不但要有生活素材,还要有厚实的语言积累。古代文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语言积累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随手拈来,才能“如有神”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语文积累。一是书本上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的第一手好材料,其中大部分文章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多读多记的习惯,必要时要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二是利用阅读课和课余时间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名家名篇及优秀习作,并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三是利用课前活动的时间积累成语、名言及诗词名句,积累语言知识,夯实学生的语文功底,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

篇5:老师教育笔记随笔

我想:何不自编一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呢?与他们朝夕相处,感人的事还真不少。佳佳近来喜欢助人为乐,就让她来当童话故事的主角吧!

故事讲述了佳佳和小动物们在大森林了玩时所发生的事情,其中很多情节是根据佳佳平时帮助老师、小朋友的事改编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佳佳那圆圆的脸蛋上满是兴奋的表情,两只眼睛眯成了两道弯弯的小月牙。起床后孩子们纷纷问我:“方老师,你故事里的佳佳是不是李佳呀?”我高兴地说:“对呀!以后谁表现好我就把他编进故事里。”

从那天起,我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言行举止,编了一个又一个故事。由于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班里的小朋友,所以孩子们感到故事里的人和事离自己很近,

孩子们美好的梦(4)

下午,孩子们喜欢的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都要求到制作区,我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划分好小组后,给每组投放了制作的所用的材料。制作活动开始了,只见一双双小手在忙个不停,有的在穿线、有的在小心翼翼的往杯子中倒水、还有的在剪五颜六色的绉纸碎片。活动进入了高潮阶段,第二组的小朋友把红色绉纸放在水中,再把绿色绉纸围在四周,多奇妙的想法呀。第五组的小朋友一会往水中投放玉米粒,一会又往水中加颜料。

活动进入了尾声,每组的小代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讲述,然后,孩子们拿着自己的小制作慢慢的`向室外走去。最后,我踩着小椅子把孩子们的作品挂在了高低不同的树枝上。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想说:“孩子们,今天我圆了你们的梦,明天你们的梦会更美好。”

妈妈的笑容(5)

早晨,我班的李小惠朋友是妈妈背着来的。一放下孩子,她妈妈就滔滔不绝地数落”小惠,今天早上如何如何不听话。”小惠的神情逐渐有欢喜变得惶惑起来,睁着大眼睛四望,,想要寻找一种温暖和爱抚。妈妈数落完了,转身要走时。

小惠突然向妈妈提了一个要求:”妈妈,你笑一下再走。”妈妈不大情愿,可还是对孩子笑了笑走了。。这天,小惠在园的情绪都比较高涨。如果孩子没有得到妈妈临走时的那一笑,只是记得妈妈充满怨意。怒气的眼神和埋怨,恐怕她一天都会闷闷不乐,情绪低沉的。

篇6:小学老师教育随笔

金金,我们班一个漂亮活泼的小女孩,学习成绩优秀,平时总爱围在我的身边说这说那,什么穿的衣服多少钱了,早晨吃的什么饭了,周末爸妈带他去哪玩了,她都会撅着小嘴巴向我报告着。我呢,充当着忠实的听众,并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此时,孩子总会心满意足的离开了,脸上荡漾着满意的笑。

早上,她又穿上一件漂亮的花裙子笑盈盈的向我走来,我也笑容可掬的当众夸奖她气质高雅,又精神又可爱。她高兴极了,乐颠颠地坐到了座位上,一整天都精神抖擞,听课认真。

小青,我们班里一个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的女孩,平时总是少言寡语,见面害羞地把头一低,快步走过,即使站起来回答问题,她也是满脸通红,声音细细柔柔的,这可怎么行呢?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怎样才能让她信赖我呢?经过仔细思忖,我决定从小事入手多与之交谈。于是每天,我们的对话便增多了:

“妈妈今天给你做什么好吃的了?”

“今天的衣服真漂亮,谁买的呀?”

“昨天晚上,出来散步了吗?”

“今天有什么高兴事,和老师说说吧?”

开始,孩子只是笑而不答,渐渐地能回答我的问题了,突然有一天,她对我说:“老师,你今天穿的真漂亮。”然后笑着跑了。听着她的话,我喜不自禁,孩子,你终于可以说出自己的心声了。

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看到小青和同学在一起交谈、游戏,看到她的变化,我感动自己功夫没有白费。

篇7:老师教育随笔:老师你有病吧!

这个故事可以追溯到去年我带四年级时。不过故事的开头还要从前几天说起。

从开学那天我就发现桌上有一袋牛皮纸包装的“利咽茶”,仔细一看,还是同仁堂特供。经个别同学“鉴定”,说:“老师,这个茶根本买不到。特别难找。”一直在那里放着,我天天忙到脚后跟打脑袋,根本想不起打开看一看。

前几天,终于找了个空闲时间,打开袋子看了一眼,里面分别十几个独立小包,都用塑料封封着。打开塑料封,里面是一个茶包,这个茶包老高级了,看不出来里面装着什么药,但是丝质的袋子就能看出这不是那种普通的茶袋。我问了几个人知不知道是谁放的。孩子们都摇头说不知道。

泡了两次,嗓子好了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这茶确实对咽炎有强大的治疗功能。

还是想知道小天使是谁。于是发了朋友圈,碰碰运气。果然一个家长回复说:我好像知道。

这下我就知道是谁了。

这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男孩子。我一直把他归在不需要老师特别操心的名单中。但是之前四年级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对他印象深刻。

那段时间,生娃傻三年的我,记性极差,而且经常心口不一。曾经有个老师闹个笑话在我身上经常发生:

“那谁,你去把那个什么那什么了。”其实她想说,“某某,你去把作文本发了。”

因为平时判作业的时候总要用到学号,谁的是优秀,谁的需要改,谁的要重写等等,所以老师们都习惯叫学生学号。学生也都习以为常,也经常相互叫学号。叫学号没问题,但是经常把学号搞混就问题大了。

那时我经常把13号和14号弄混。

一次,看到14号又在下面偷看课外书,就提醒他:“13号!”却发现他根本没有反应,我更生气了,大声说:“13号!”那家伙仍然无动于衷。

我心里正想着,肯定是看入迷了,完全都听不到老师说话了。

突然,我发现坐在他身后的小家伙真正的13号,正用充满了疑问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说:“老师,我怎么了?”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叫错了,把14号错叫成了13号。

其他的学号搞混没有问题,但是13、14号搞混就麻烦了。

因为14号经常犯事儿。作业没完成,上课看课外书,不听讲,说怪话,瞎起哄……其实叫错的时候并不多,但是基本每次都是提醒才叫。

更重要的是,14号有鼻炎,经常大声地擤鼻涕。低年级时还喜欢故意吓人,装着要往别人身上抹鼻涕。这有名的鼻涕虫谁也不敢靠近他。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大家心有余悸,很多同学都躲着他。基本上14号就是“恶心”的代名词。以后有机会再讲他的故事。

有一次,放学收拾书包,大家都收拾好了,唯独14号闷头不动,在下面看课外书。我叫他:“13号!快点儿收拾书包!”

他还是不动。

我怒了,大声说:“13号!”

有个声音说:“老师?怎么了?”我一抬头,看到了后面举手的孩子。才知道自己又叫错了。

13号,对不起,我叫的是14号……我连连道歉。

虚惊一场的13号,笑着说:“老师,你有病吧!”

这句话可把我气坏了。

什么,众目睽睽之下,居然敢骂老师!

老师也是人,人都会犯错,因为犯错就要挨骂吗?而且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儿,让我的世道尊严放在哪里?

当时第一冲动就是把他留下,劈头盖脸地臭批一通。但是那天真的没啥火力了,太累了。我心想,回头给他家长打电话吧。

等到了晚上,静静想一想,回忆了下当时的情景,好像孩子是面带笑容说的,或许他是在开玩笑,或许他真的受够了总被当成14号,或许他的口头禅就是爱说“有病吧”三个字,并不是成心想骂老师,只是没有仔细品味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不是骂人的话。

第二天,我找到他认真谈了一次。说明白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果然,他说自己说惯了,顺口就说出来了,很后悔。

孩子是明理的,不是混孩子。

我也就释然了,只是提醒他注意口头禅说出来合适不合适。最终我没有臭骂他,也没有给他惩罚,甚至没有告诉他家长这件事情的经过。但在跟家长聊别的事情时,家长传递出孩子在言谈举止中对班主任老师的信赖、喜爱和崇拜让家长非常嫉妒。

可能这就是以心换心,将心比心吧。

由此我更加深刻感受到,遇到类似的事情,是不是应该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和空间去琢磨一下,不要马上给孩子贴标签,下判断,缓一缓再处理,能把事情处理得更让人满意。

还有一点,我深信不疑。觉得孩子是魔鬼,你每天都生活在地狱中;觉得孩子是天使,你每天都生活在天堂。

上一篇:行者无疆的散文下一篇:花心动·春词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