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择业

2024-05-11

理想与择业(精选8篇)

篇1:理想与择业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兴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与在座的学弟学妹们交流一下我的择业心得.

大学四年转眼飞逝,我们即将面对的是就业的压力.在众多应届毕业生中我们如何脱颖而出,如何顺利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是摆在每位应届毕业生面前的问题.

接下来我来谈一谈我大四中的择业体会.

在我们正式开始投简历,找工作之前,我认为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其一,是自我能力的把握.也就是说,我们要考虑一下自己能够做什么,自己的学习能力如何,擅长什么,有哪些技能,证书等.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才能摆正自己在择业中的位置,才能把握住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二,是对工作的类型,待遇要有初步的定位.而这个是在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估计的前提下进行选择,在工作的定位中,我们可以适当地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特点进行择业.从已往来看,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在择业初时,往往是选择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关的公司,他们不想荒废自己学的专业知识.对于这种现象,我想说的是,我们得看个人情况来决定.我建议大家的选择面丰富点,广一点,这样可以给自己留下更多的机会.关于待遇问题,我想说的是,本科毕业生的待遇一般在1500元~2500元左右,我们不要期望用人单位给出很高的工资,仔细想想我们现在出去,单凭现有的知识能做些什么呢 我们现在其实还需要学许多东西,我们缺的最多的是经验和动手能力.所以对于待遇问题,我们尽量看得低一点.

再做好正确的定位后,我们可以开始准备起来了.准备工作是择业过程中必备的一项环节,同时它也密切地关系到我们在后面面试的成功与否.准备工作可分为两部分:平时的准备和面试前的准备.我先来谈谈平时如何准备.

1 简历的制作:这是重点,因为它关系到你是否能有面试机会.用人单位对你的第一次接触是通过简历来了解的.你对简历的重视程度往往可以看出你对择业的重视程度.简历的制作不需要花哨,但要求清楚,能突出你本人的特点,成绩,个人能力等.

2 各种证书复印.

3 关注招聘信息:我们可以从各大招聘网站,报纸等方面了解招聘的动态(包括招聘会召开的时间,及各种招聘信息).在此我想提出的一点是,希望同学们多关注学校的就业网以及学办里的就业信息.

4 掌握面试技巧:我们可以从各大招聘网站中了解,也可以咨询辅导员或有面试经验的同学,平时我们也可以互相进行探讨.

面试前的准备我待会儿再谈.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投简历.投简历主要分为在招聘网上投和在招聘会上投.网络资源相当丰富,机会也很多,大家可以好好利用,而且有许多大型公司都是要求在其自己的主页上投简历,希望大家多多留意这些公司的网站.在招聘会上投简历,我希望大家做到投简历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因为在招聘会上招聘的单位多,而应聘的人更多,往往是人山人海.有些同学投简历像发传单一样,投完一圈后或许还不清楚自己投了哪些单位,而用人单位在接到这一类的简历时,经常是粗略瞄一眼,如果不是很杰出的话,则扔到一边.所以我建议大家在投简历的时候,了解一下公司的基本情况,其招聘的岗位适合不适合你,最好能在现场与招聘的人员直接进行一下沟通,这即可以了解你想了解的内容,又可以在现场给招聘人员留下个好影响.往往就是几句话,可以决定你能否拿到他们的面试机会.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面试.一旦你收到了面试通知,这就表明你离这个岗位的距离接近了一大步,用人单位录用与否就得看面试的结果了.因此面试的质量是重中之重.我先来谈一下之前提到的面试前的准备.这对于面试的成功很重要.1 自我介绍:每场面试都需要自我介绍,我们在平时就应该准备好(包括英文的介绍),自我介绍一定要突出重点,无需面面俱到.2 了解公司的一些背景资料.3 准备一些问题.面试是双方一起谈,再用人单位问完一些问题后,你可以适当地提出你的问题,以此表示你对对方很感兴趣.4 着装.根据你应聘的岗位来确定着装,但一定要整洁,大方.

在面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信心,切忌紧张.说话时要有条理,忌语无伦次.

最后,我说一下心态.其一,切忌“懒,拖”.择业方面的准备在大四初就应当步入正规.但有一部分同学在9,10月份(期中考试以前)时,仍然没有动向,什么都不准备.其后果就是到了需要的时候,就来不及了,缺这缺那,最后机会都流逝掉.其二,面试没有成功(包括没收到面试通知)时,千万不要灰心放弃.你要从面试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把这经验用到以后的面试中.要知道面试的机会多的是,看就看机会到时,你如何把握.其三,信心.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肯努力,肯学,什么事都可以现学现做.

祝大家在大四最后的一个学年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工作.

篇2:理想与择业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与在座的学弟学妹们交流一下我的择业心得.大学四年转眼飞逝,我们即将面对的是就业的压力.在众多应届毕业生中我们如何脱颖而出,如何顺利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是摆在每位应届毕业生面前的问题.

我们常说,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是风浪中前进的航标。而理想不只是想,需要我们实实际际去做。我们的理想最终能不能实现,不在于我们的理想是否宏伟,不在于我们的理想是否高尚,也不在于我们的理想是否远大,更不在于我们的理想是否绚丽多彩,而在于我们的理想有没有社会意义,有没有去实现这个理想的个人能力和社会基础。

择业是一个人职业理想的现实表现,我们自己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与个人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和知识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从社会的角度看,今天的社会有着众多的行业,从而也就有了无数的职业选择。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无论选择什么行业,都有可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从这个意义上看,选择职业对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具有很重要的关系。我们知道,任何理想都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脱离现实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座桥梁,这座桥梁便是我们自己的奋斗。他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付出我们的鲜血和生命。一旦我们选择了对社会具有意义的职业,就要义无反顾地用自己一生的的努力去实现它,去发展它,去延续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排除人们的理想带有一定的物欲成分,但在这里,请允许我用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写下的一句话来表达职业与理想的关系——马克思始终认为个人的解放、个人的尊严价值实现的前提是整个人类的解放与尊严的获得,他自始至终将职业选择与人的个性的完善、人的尊严获得放在一起考虑,正因如此他才最终选择了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伟大事业,这正是他考虑职业较之旁人(包括为他设计具体职业的我们)高远的地方。正因为他选择的职业如此崇高,所以,马克思自信地宣称:“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流下热泪。”因此,如果我们选择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我们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面试.一旦你收到了面试通知,这就表明你离这个岗位的距离接近了一大步,用人单位录用与否就得看面试的结果了.因此面试的质量是重中之重.我先来谈一下之前提到的面试前的准备.这对于面试的成功很重要.1 自我介绍:每场面试都需要自我介绍,我们在平时就应该准备好(包括英文的介绍),自我介绍一定要突出重点,无需面面俱到.2 了解公司的一些背景资料.3 准备一些问题.面试是双方一起谈,再用人单位问完一些问题后,你可以适当地提出你的问题,以此表示你对对方很感兴趣.4 着装.根据你应聘的岗位来确定着装,但一定要整洁,大方.

在面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信心,切忌紧张.说话时要有条理,忌语无伦次.

最后,我说一下心态.其一,切忌“懒,拖”.择业方面的准备在大四初就应当步入正规.但有一部分同学在9,10月份(期中考试以前)时,仍然没有动向,什么都不准备.其后果就是到了需要的时候,就来不及了,缺这缺那,最后机会都流逝掉.其二,面试没有成功(包括没收到面试通知)时,千万不要灰心放弃.你要从面试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把这经验用到以后的面试中.要知道面试的机会多的是,看就看机会到时,你如何把握.其三,信心.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肯努力,肯学,什么事都可以现学现做.

篇3:理想与择业

【案例导读】

某用人单位到学校来招聘毕业生时, 小李去面试, 可没有几分钟就被淘汰下来了。据了解, 小李是因为得知一起来应聘的有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高手”, 深信自己无用武之地, 一时间信心全无, 甚至想打退堂鼓, 结果很快就被淘汰下来了。

【心理知识讲坛】

自信心不足是自卑的心理表现。心理学家认为, 自卑属于性格上的缺陷, 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青年对与别人的关系、别人对自己的关系、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 因而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 尤其是对有竞争性的活动, 怕受到挫折被嘲笑而往往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而求职并非一般性的竞争活动, 如果在有限的机会面前畏缩退让、精神不振, 只会让本该属于自己的工作白白丢失。

毫无疑问,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择业压力。择业制度的改革, 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大学生择业难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毕业即失业”成为众多将要踏入社会的大学生的口头禅。造成大学生择业困难的原因, 除社会方面的客观因素外, 也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大学生择业的过程, 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择业形势, 不少大学生存在着诸如矛盾、攀高、焦虑、恐惧、依赖、求稳守旧、自卑、盲从等不健康的择业心理和心态问题。

1.理想和现实的差距造成矛盾心理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 往往成就动机较高, 择业的理想化成分居多, 部分大学生还以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的身份自居, 无视日趋激烈而残酷的就业现实, 无视高等教育早已大众化的客观实际, 不能客观务实的对待求职。他们的择业理想与现实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反差, 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矛盾冲突, 这就导致他们在择业时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2.缺乏职前准备产生焦虑心理

择业是每一名大学生面临的共同课题, 也是他们真正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和转折。面对如此重大而又陌生的课题, 大学生往往缺乏充分的择业心理准备和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加之目前高校的就业、择业指导教育相对滞后, 往往不能给初涉职场的大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择业指导和建议。职前准备严重不足,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他们往往瞻前顾后, 无所适从, 一时难以做出正确抉择。一旦求职受挫, 容易怨天尤人、指责抱怨, 心理冲突便由紧张烦躁、忧心忡忡发展到惊恐不安、不知所措, 甚至产生绝望心理, 这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身心健康, 也妨碍了他们的正常择业。

3.依赖心理严重, 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面对择业这一人生的重大课题。不少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或坐等学校给自己落实就业单位, 希望学校能够做好“全职保姆”, 给自己明确的择业指导意见和帮助;或希望家人、亲戚能够为自己安排好工作, 自己坐享其成。此种依赖外界的心理状况也反映了部分大学生严重缺乏开拓能力和竞争精神。

4.求稳守旧心理明显, 缺乏进取精神

现代大学生择业的依据大体表现为报酬、发展机会、特长兴趣对口、权力、职业的社会地位、工作稳定性、工作自由度、工作的地域等。综合这些要素, 加上国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驱动, 公务员无疑成为众多大学毕业生的理想工作。在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和具有风险的企业单位之间, 大多数大学生尤其是女性大学生往往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而在大学生遍地都是的今天, 事业单位的岗位远远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 僧多粥少的现象异常严重。

5.明显的自卑心理, 造成悲观沮丧

自卑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 不少大学生或会因自己“出身不好”而自卑沮丧, 这种所谓的“出身不好”可能是因自己仅仅是专科、普通二本或三本毕业, 或因所学专业冷门, 面对毕业于重点高校、热门专业的大学生, 他们往往自贬身价, 自卑感严重, 不敢与之竞争;或因社交能力不强、社会经验缺乏、综合素质欠佳而郁郁寡欢;或因屡次求职失败而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 不敢主动参与择业竞争, 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立足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心理倾向, 针对他们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 加强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调适势在必行, 这需要大学生自身和高校从以下方面共同努力。

1.大学生自身要调整心态, 振奋精神

第一, 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一个面临求职择业的人, 只有对自己的理想追求、道德品质、个性、才能和特长、兴趣爱好、生理特征及弱点等, 都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和估价之后, 才可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大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自己, 在择业时才不至于对自己提出苛刻的、不合实际的期望和要求;才能不依个人喜好有所转移, 不为个人得失和名利所诱惑;才能自觉克服急功近利、求闲怕苦、虚荣攀比等不良心理;才有利于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优势、发掘潜力, 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二, 增强自信, 克服自卑心理。自信是人迈向成功的第一秘诀。拥有自信是个性成熟的表现, 也是求职成功的关键。自信是大学生择业取得成功的强大动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必须树立自信心, 要在正确估量自己的情况下, 鼓起勇气去迎接挑战、参与竞争, 相信自己具备能求得合适职业的能力。自信不是自负自傲, 自信要有资本和基础, 这个资本和基础就是真才实学。有真才实学作后盾, 才会有真正的自信, 因此, 要树立真正的自信心, 也就意味着要切实搞好学业, 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培养自己判断决策的能力, 尽快成熟起来。

第三, 树立竞争意识, 增强竞争实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竞争, 在竞争中生存, 在竞争中发展, 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 这是市场经济的法则。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强化竞争意识, 做好参与竞争的心理准备, 把握机会, 主动进攻, 克服“等、靠、要”等依赖思想, 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适应能力争取求职的成功。

第四, 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性格、气质特征, 能力、专业也不尽相同, 对未来的期望与规划也有很大的区别。尽早地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符合学生的基本特征, 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可以有效地指引、鼓励学生合理安排大学期间的学习与生活。根据职业生涯规划, 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努力将学生培养为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智能型、复合型人才, 从而使学生朝着既符合个人特质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迈进。

第五, 学会自我调适, 养成良好心态。大学生在择业中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素质决定命运, 心态成就未来。心态不同的大学生会在求职择业时选择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 积极者会将挫折、困难归因于个人能力、经验的不足, 会乐于不断向好的方面改进和发展;而消极者则怪罪于机遇、环境的不公, 强调外在不可控的因素导致自己的人生错位, 他们总是抱怨、等待乃至放弃。因此, 大学生要学会调适心态, 学会调控情绪, 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

2.高校要加强择业指导教学, 开展系统的择业心理辅导和职业指导

第一, 加强择业指导教学。就业指导教学意义重大, 既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目标, 又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信息, 掌握求职技巧, 还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理误区, 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与提升。随着就业择业形势的发展, 就业指导教学越来越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影响面最广的教学活动之一。然而, 反观现实我们不难发现, 许多高校的择业指导教学尚处于学校整体课程教学体系的边缘, 教学活动的研究与探索工作也刚刚起步, 缺乏专业的师资, 缺乏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 致使择业指导教学流于形式, 收效甚微。因此, 高校必须加强择业指导教学, 要研究择业指导教学在目标、师资、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等方面的特殊性, 将择业指导教学贯穿学生大学生活的全过程。逐步探索出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 加强对大学生择业的个性化指导, 为他们提供分层次、分类别的针对性教学和“一对一”的个性化的教学辅导与咨询。要加强活动课程建设, 通过采取模拟面试、顶岗实习、作业实训、个别辅导、心理疏导、团体训练等活动, 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演练的平台, 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环境中感受求职压力, 增强择业意识, 提升择业综合竞争力。

第二, 加强择业心理辅导, 提供完善的心理支持。大学生择业阶段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期。因而, 加强择业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应主要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调查研究。通过行为观察、访谈和问卷等, 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困扰和及其产生的原因, 针对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拟定相应的辅导计划, 重点解决“四困” (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惑、择业困难) 毕业生的心理辅导问题。二是注意提高大学生参与择业心理辅导的主动性。三是帮助大学生掌握积极的心理调节方法, 增强其心理承受力。四是积极探索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职业指导的有机结合。五是加强对辅导结果的反馈追踪。

第三, 加强择业咨询力度, 解决毕业生的困惑及心理问题。学校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 对大学生进行有关择业的心理教育。例如:可在大学生中开展“我是谁”的测试活动, 可进行人格气质、性格、兴趣等方面的教育, 还可以进行职业倾向测试, 通过测试分析, 让毕业生明确自己的个性特点, 找准自己适合的职业方向。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 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 做好在求职、自荐、笔试、面试等各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对应。

篇4:“90后”择业:保守与开放

这样一批又一批青年人不断地从校园涌入社会,或许是国家转型中最大的变量,但当第一次面对就业选择时,他们却又一窝蜂地涌向政府机关和垄断国企。

在经过大学4年专业教育之后,复旦大学新闻系大四学生许可,这位有着新闻理想且对新闻事业不乏热爱的年轻人还是决定离开媒体圈。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他最终选择与一家国有银行签约,成为外界眼中“金领”中的一员。

2012年的夏季,680万高校毕业生将告别校园。这批出生于1990年、被稱为“1990世代”或“90后”的年轻一代的成长轨迹,恰好契合中国发展的“黄金20年”,这也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最剧烈的时期。在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等多股历史潮流的裹挟下,整个社会成员的阶层结构、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迁。这一切,都在“90后”的身上打下了烙印。

今天,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90后”将会何去何从、作何选择?观察第一批“90后”在择业上的观念之变与价值趋向,将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这批社会新成员,也有助于我们看清中国未来的可能走向。

用脚投票

许可的最终决定,让所有熟悉他的人都深表惋惜并大感意外。早在实习期间,他就表现出令人刮目的新闻嗅觉和行动能力。大三上学期,他先在一家理财类报纸实习,然后去了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呆了7个月,并独立撰稿10多篇。在大致熟悉了媒体操作流程后,许可又故意“折腾”了一把,“投奔”一家著名科普网站。这次,他特意“转轨”到市场部门进行锻炼。其后,他又加入了一家在网络上颇活跃的另类Mini通讯社做独立撰稿员。

在周围人看来,这个在媒体、公关、财经等多个“圈子”初步积累了资源的年轻人,极可能选择一家优秀媒体作为他的首份工作,但当国内最大的电视台向他提供offer时,他拒绝了。最终,他与一家国有银行签约。

“我觉得工作有三类。”许可说,“第一类,这份工作既有趣又有钱;第二类,或者有趣,或者有钱;第三类,既没趣,又没钱。”在媒体圈游荡实习了一圈后,许可得出了自己的观察结论:放在10年前,媒体行业属于第一类;目前,国内多数媒体属于第二类,有的甚至已经“跑步迈向”第三类。

像许可这样,毕业于国内著名高校新闻系的年轻人,开始越来越多地主动远离媒体行业,近两三年这一趋势开始显现,今年尤其明显,越是精英高校越是如此。今年3月底,记者对华东两所著名高校的新闻系学生的就业流向粗略统计发现,复旦大学选择传统媒体的人数不足20%,南京大学新闻系48名学生中与媒体签约的仅四五位。

一些传统观念中体面、光鲜的职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正逐渐丧失吸引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初入社会的精英人才的就业流向,是他们用脚投下的对这个社会认知的最有力一票,那些“被吸引”或“被抛弃”的职业,一定包含或丧失了这个时代主流人群最看重的某些因子。

复旦大学的许可用了“收入斜率爬坡现象”解释了精英人才主动远离新闻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同龄人相比,刚入职媒体时他们在收入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均具优势,然而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收入及社会地位都会被“后来者”赶上并超越。

2011年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书记周石主持了一项“‘90后’大学生求职意向调查”,他们对北京26所高校本科生调查的结果发现,对“90后”求职意向影响最大的因素中,25.2%的学生选择了“工作收入水平及其增长潜力”,其次才是“职业发展前景”(22.1%)。

“90后”群体在求职中表现出的浓厚实用主义色彩,与其整个成长背景息息相关。有学者分析,“90后”大学生面临的重大选择中,处处都可以寻觅到“金钱价值观”的作用与影响,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恰好就是一个从“羞于谈金钱”到“勇于谈金钱”,再到用金钱来比拼、衡量一切的时代。

重回“体制内”

名校新闻系的男生更愿意选择薪资福利待遇更高的银行、房地产、垄断国企及联合利华、宝洁等类的跨国公司,女同学则更倾向于寻找一份安稳的职业,如党报和事业单位,而不是那些看起来更具挑战性、竞争更激烈以及市场化的媒体。

这其实也是年轻一代重回“体制内”冲动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愈演愈烈的“公务员热”即是明证。在过去的11年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猛增了42倍。零点集团一项调查显示,公务员成为当下青年的首选职业,76.4%的受访者希望到企事业和党政机关就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民营企业已连续两三年出现CIER指数(就业竞争指数)小于1的现象,这也意味着部分民企存在着较明显的“缺工”。

即便在民营经济活跃、因自主创业而著称的浙江,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也成为“90后”心中的首选。据《今日早报》与浙江工商大学统计调研学会对大四准毕业生的一份调查显示,当被问及毕业后的打算时,21.2%的同学选择考公务员,19.2%的选择进入事业单位,14.3%的选择进入国企。

刘佳委是苏州大学法学院的大四学生,他告诉记者,在其所在的法学系,150名本科生有2/3的人考研,其中大部分人既考研又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在江苏省南部,即便基层的区县法院、检察院岗位,也要求报考者具备研究生学历。为了能留在公务员系统,本科生只得蜂拥考研。

当弱小的个体缺乏来自国家层面的保障和“庇护”时,选择一家具有社会福利保障齐全的雇主,无疑具有很大吸引力。据相关统计,电力、电信、石油、石化、金融、保险以及烟草等行业,职工人数不到全国职工总数的8%,工资与福利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何垄断型国企在青年一代中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看过《非诚勿扰》吧?知道那些牵手成功的男嘉宾有哪些共性吗?”与一家国企签约的大四学生于家新用一档年轻人熟知的大型交友节目为例说,“有人做过统计,牵手成功的基本就三类人:国企、外企和海归。”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一份好工作就连将来找对象都有好处,起码上了‘非诚’不会被灭灯吧。”

nlc202309031219

从外表上看,于家新是个典型的“90后”大男孩:戴黑框眼镜,手指熟练地滑动iPhone的屏幕,玩微博、推特,用微信、视频分享求职时的快乐和糗事……可一张嘴,就透露出这个群体特有的老练与机智:“我们‘90后’找工作时,不是非得死板地穿着西服、打着领带,而是在里面套一件休闲衫,还故意露给面试官,透出一种随意与自信。”

周石认为,相对“80后”,“90后”多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长大,他们找一个“糊口”的工作显得不那么急迫,而是更傾向于找一份能给其带来安全感、归属感的工作。公务员稳定性强、福利高、社会地位高、退休后保障健全,这些促使“90后”向政府部门靠拢。与之相比,世界金融危机后,企业的容纳能力减弱,一些民企甚至出现裁员或变相裁员,这都加剧了年轻人对于重返“体制内”的渴望。

有些年轻人想谋求一份安定的工作,但也有些年轻人正在悄悄积累能量,希望有朝一日自己出来创业。南京大学大四学生宋慈(化名)去年年底与南京一家知名民企签约,尽管这家企业在业内位居前列,但不少朋友仍对他的选择相当不解,在熟悉他的人看来,曾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综合素质颇高的他,完全有实力进入一家薪水福利待遇更好的国有企业。

但宋慈说,他在求职之初,就给自己设定了目标——只在民营企业中选,从而直接排除了外人眼中的“好单位”。他解释说,他打算几年后回四川老家创业,在民企里他能在几年时间内晋升到管理层,这段经历能让他更好地理解民企的生存策略和管理经验,也有助于他今后的创业。

向“外”的力量

在与上海那家大型国有银行签约前,许可还差点成为淘宝网的一名运营助理。几年前,在网商就业还是不太靠谱的事,但今后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90后”以电子商务为业。

这是这个时代与这一代人的命运交集。1990年,许可出生的那年,中国互联网首次登记顶级域名CN,从此,计算机和互联网逐渐走入了中国的普通家庭。在当年的“80后”还在手捧世界名著“感受”外面的世界时,同样处于青春期阶段、对知识渴求最强烈、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的“90后”们,已能娴熟地使用互联网及QQ、MSN等各种交际工具。

权威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13亿,其中,“90后”占比远远高过其他年龄段网民。开网店、上推特、“翻墙”、“越狱”、搞“字幕组”、建小众的兴趣互助小组、参与各种志愿者活动以及找一份与网络有关的工作——熟悉网络、擅长外语的“90后”是真正的全球化一代,他们的生活与人类社会最新鲜的技术和文化几乎不存在落差,面对人生选择时,也因此有着更为开阔的视野。

除了互联网,越来越普遍的出国留学机会,也让这一代人更方便直接地感受“外面的世界”。受惠于过去几十年所积累的财富,“自费出国留学”成为许多中产阶层家庭对子女未来投资的主要形式。出身于四川公务员家庭的南京大学大四学生史迁就是这股出国潮的一员。她说,尽管每年40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对她的家庭也算是“不小的压力”,但父母认为这些投资是值得的。

“几年后,我还会回到中国,因为这里有更多的机会。”她说,她不认同很多人的埋怨——年轻人的上升通道日益逼仄,中国的阶层固化趋势加剧,她也并不担心“海归”沦为“海待”的故事会在自己身上重演,她甚至并未过多地设想过留学归国后就业的事。她说自己更为看重的只是留学美国对人生视野和成长经历的拓展。

史迁的故事,正代表着新一代“90后”们出国的另一种思维。在他们身上,“镀金”等功利性的目的正日渐散去。可以预见,更多的“90后”会加入留学生群体,而当他们陆续重返国内时,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中国的未来也因此增添了更为开阔的想象空间。这可能也是30多年前政府做出加入全球化决定对这个国家最深远的影响。

即便临近毕业,也有人并不急着找工作。许可说他一个法学院的朋友正在“捣鼓”着毕业后从事公益活动的创业。“眼下他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但是他不急。他相信自己一两年内能摸索到清晰的定位和方案。”这份自信、从容和淡定给许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复旦大学应届毕业生小顾则忙于筹划自己“毕业后的旅行”。她的打算是,毕业后,自己背上背包、拉着一个旅行箱,“到新西兰呆个一年半载”,以游学的方式体验一下与自己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生活。尽管有人不理解,但在她看来,“出国游学”比眼下找工作是一件“更要紧”的事。

这种起源于西方青年中名为“间隔年”(GapYear)的新风尚,此刻正冲击着中国的“90后”。他们在豆瓣网上成立了互助小组和志愿者组织,利用毕业后就业前的这段“宽裕时光”,背起行囊到国外边打工边旅游。这种在“70后”、“80后”的前辈们看起来有点奢侈且近乎疯狂的举动,也许正是“90后”对待工作、人生以及梦想的另一种更开放的态度。“给自己一年时间,或许能换来一段明明白白的人生”。(摘编自:《南风窗》)

篇5:择业与理想演讲稿

择业是一个人职业理想的现实表现,我们自己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与个人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和知识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从社会的角度看,今天的社会有着众多的行业,从而也就有了无数的职业选择。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无论选择什么行业,都有可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从这个意义上看,选择职业对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具有很重要的关系。我们知道,任何理想都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脱离现实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座桥梁,这座桥梁便是我们自己的奋斗。他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付出我们的鲜血和生命。一旦我们选择了对社会具有意义的职业,就要义无反顾地用自己一生的的努力去实现它,去发展它,去延续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排除人们的理想带有一定的物欲成分,但在这里,请允许我用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写下的一句话来表达职业与理想的关系——马克思始终认为个人的解放、个人的尊严价值实现的前提是整个人类的解放与尊严的获得,他自始至终将职业选择与人的个性的完善、人的尊严获得放在一起考虑,正因如此他才最终选择了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伟大事业,这正是他考虑职业较之旁人(包括为他设计具体职业的我们)高远的地方。正因为他选择的职业如此崇高,所以,马克思自信地宣称:“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流下热泪。”因此,如果我们选择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我们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篇6:理想与择业

一位职场新人曾做过如下的自白,从中能看到处于职场新人在择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我今年24岁,住在纽约,我讨厌我的工作。好吧,我不该这么说。我年轻,有工作,在这个经济环境中还有福利可领,按理说应该很有成就感才对。

工作枯燥缺乏激情 就业压力大无法跳槽 “我的生活就像流水线上的盒子一样千篇 一律,今天也只不过是我日程表上的又一个盒子。每天我都在市区公寓和办公室之间来回穿梭,打打表,发发文,签签字,归归档。干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问题就出在这儿了。”

同龄人的就业数据用可怕二字简直不足以形容。截至底,20到24岁的求职者的失业率高达15.5%,很难指望在今年会有什么大的好转。跟这些和我差不多大的人面临的`窘境比起来,我很难再找到吐槽自己工作的理由。在自从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经济最低迷的这几年里,我不仅找着了工作,还保住了饭碗,想来这样也该满意了。可事实并非如此。

当下糟糕的就业形势反而加剧了我的挫败感。因为就这么一份对我个人成长没什么帮助的工作,我还得感到“幸运”,还得去珍惜。对此我觉得压力很大。我的一些朋友现在拼死拼活也就勉强混口饭吃,我干着这份轻轻松松就来钱的白领工作,还怎么好意思摆出一副不知足的样子?

工作成为生活的工具和负担

“我想,产生这种厌工情绪的根源,应该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那个职业路线应当由个人喜好来决定的浪漫观念:工作不只是饭碗,它还应该是你的激情所在,

但是十年寒窗,尘埃落定。梦中的好工作都留在梦里了,迎接我们的是高筑的债台和僧多粥少的职场。想要撑下来,你就得找工作,没得挑,可能还得同时打几份工。那校园时代的愿景和理想都哪儿去了?要是你整天都在忙着挣房租,都在惦记着别刷爆银行卡,如何应付催缴助学贷款的人,你立马就会现实起来了。

所以我就找了一份工作,每天来报个到。我稍微向现实低了个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旧没变。但是这感觉就从来没对过。我的那些在职业对我还完全是纸上谈兵的日子里的愿望,和我如今面对的那些工作,仅仅只沾了一点边。

现在我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了。我是个忙前忙后疲于应付的小文员,我的努力对于最终的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工作也没有教会我什么,只有头昏脑胀的感觉和想把这些报怨都喊出来的负罪感。我知道在有些人眼里,我就是沉溺于不切实际的自我价值感和要求的人,但这正是我的问题所在:我的成长环境就告诉我,当我迈入职场时就应该如此!”

IBM大中华区零售与商品流通渠道项目经理,万学教育ACT职业能力特训课程老师周彬老师针对上面职场新人的“牢骚”,认为外在的大环境是很难改变的,只能从自身上去着手。例如提前进行系统的职业能力规划,明确在工作之后各个不同阶段如何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去调整。再者要有目标心态,也就是最自己现在做的和未来做的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发展要有方向感。大学毕业生如果没有目标,没有职业发展规划,就会不稳定,经常流动,导致由于缺乏坚持而难以发展。虽然进入社会,进入企业,你自身的发展很难完全按照你的职业发展规划而实施。但具有目标,具有一定的规划,有助于提升你求职的效率,有助于你在时间有限、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作好准备。

篇7:择业与就业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聚集在本班教室召开一次题为“创业,就业”的主题班会。我们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等到学有所成的那一天,我们面对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就业问题,这也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太乐观的社会前提下,怎样才能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呢?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为将来择业和就业奠定基础,最后预祝本次班会取得成功!活动内容:

此次主题班会主题是学生应尽早开展职业规划设计,了解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为就业早做准备。由班主任给大家上的第一堂短暂职业指导课,同学们都表示受益匪浅,开始对今后职业规划投入极大的热情。参加班会的同学就当前大学生最关心的择业、就业和创业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踊跃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各班气氛都十分活跃。班主任在听取了同学们的发言后,对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式和就业压力做了简要分析和介绍,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对自身特点和优势进一步认识,有 的放矢地学习专业和有关职业方向的知识,并适时更新相关资讯,同时还鼓励同学们积极创业。创业就业班会,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要多方面提高自己,思想和行动一致,把这次班会的主题贯彻到实处。

时光荏苒,青春行走在时间的河岸,渐行渐远。随着大三的到来,毕业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们即将开始新的征程,那我们首先面对的难题就是:求职,就业。一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1说到求职就业,这里有两个词,分别是就业与择业,大家怎么理解这两个词? 择业指人们以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作为基准来选择并获取职业和用人单位,就业指获得工作。

2同学们会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理由是什么? 我认为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下,我们应该先就业再择业,理由如下: 先择业后就业首要考虑的是自身理想的实现,而先就业后择业则是现在社会上谋求独立,再去追求自我的理想

第一:从社会现状的角度出发,如今就业形势严峻,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数众多的毕业生只着眼于少数热门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而众多毕业生长时间没有工作,也必然会造成社会上的种种的负面影响。先就业后择业因为找工作的时间相对较短,故能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的稳定

第二:从家庭的角度来讲,作为一个早已年满十八岁的成人,应该有这份挑起家庭责任的担当,至少不能再增加家庭过的压力。由于现实情况的严峻,先择业比先就业必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的成本,加重家庭的负担。因此考虑到家庭的因素,我们应该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这种能更有效缓解家庭压力的方式

第三:从大学生本身的角度来讲,我们没有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如何能对社会有真正理解和准备我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需要一专多能型人才。现代社会,从事任何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都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要懂得专业学习是职业生涯的前提,要充分利用学校为你提供的学习条件,打好文化基础,学好专业知识技能。尽可能多获得几张专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保证自己的动手能力,手头证书越多,就业机会越大。

2.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在企业中立足之本。职业道德的内涵很广泛。包括要有责任意识:对自己所作的事情负责,是一个职业人的先决条件。要有合作意识:现代企业中越来越重视团队精神。还要有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等。以及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岗敬业,应该注意从一句礼貌用语、爱护公共财物、严格遵守纪律做起,培养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品质同时也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比如,一个对人热情友好、乐于助人的人能得到同事的好感;一个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能得到领导的赏识;一个谦虚好学、踏实肯干的人能得到师傅的赞扬。很难想象一个不讲奉献、自私自利、贪图安逸的人,能得到领导、同事的亲睐。

3、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要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树立“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的观念和意识,树立:先就业后成才、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后创业的就业观。不要高不成,低不就,求职择业以自我为中心。

4、要锻炼和培养创业精神和成才意识。要根据社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明确自己努力方向,坚定自己职业理想和成才信念。有些学生有“等、靠、要”的想法,应该学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从低起点开始,向高层次努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正逐渐被市场的价值规律所打破。受过良好高等职业教育的技术工人,将成为就业市场的热门人才。先择业必然会因为对社会不成熟的认识而付出大量时间和心理上的成本。所以我们应该脚踏实地,首先寻求一份能使自身独立的职业,并在社会中成熟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在实践中重新探究自身的规划,在经济有保证和对社会认识成熟的前提下,再进行择业,追求自我的理想。这才是更稳妥更有效的路子。

二、务实自己,开拓进取。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多如牛毛,竞争激烈,求职眼高手低,用人机构挑三拣四,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低迷,各国失业率增加,许多大公司裁员)2 在学校求学期间,最重要的并不是你每个学期都能拿奖学金,而是在大学期间你首先要要给自己定位(也就是作好职业规划,记住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真理啊!!)将来靠什么谋生.并且一定要为这个远大目标树立一个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小目标,其次就是在谈恋爱的同时把学业修好,起码不要挂科~~~~~~,可能你所选的专业与你将来所从事的一生的事业毫无关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最好是与你的远大目标相关联的, 3 如果你上述未作好,毕业即失业很可能成为现实,因为你可能在学校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网吧,花前月下,和宿舍的床上.但是你仍然可以就业(看大门和清洁工同样也是属于就业,但我知道你绝对不去做一个“低贱”的工作.)4 就业后,自己可怜的薪水远不够花,你还要不停的跳来跳去(或者挑来挑去)(如果你的职业规划没作好,这时你就很快面临一些烦恼了:我到底能干什么,我以后准备从事什么样的职业~~~~)5 如果解决了就业,(薪水尚可的话),生存问题也就解决了,下一步就是发展了(如果你所从事的工作恰好是你的规划.恭喜你!发展就靠你以后的工作表现了),如果你不喜欢这个工作,你就得为以后远离这个工作作准备-----培养自己一种独立生存的能力(离开了这个工作我照样活的很好)---这种能力很重要!6 就业.择业之后就是事业了!每个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的事业,谁都不想为别人打工一辈子,当然,能作到这一步确实寥寥无几,不过只要不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只要去拼搏奋斗,都会成功的!

三、爱岗敬业、1.乐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一个人如果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将是很快乐的事。喜欢某一职业是不是就叫乐业?

乐业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态度;其二是行为。在态度上,应是发自内心的对职业的热爱。而要想发自内心地去爱,就必须了解、理解他在社会上的地位、意义,使自己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当作事业去追求。只有在这样的工作理念下,才可能在行动上不怕苦、不怕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去工作。(简述乐业事例)

2、故事展示:把职业当成事业

许多年前,日本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但她万万想不到,上司安排她洗厕所!这是谁也不愿干的活,更何况她是一个从未干过粗重活的细皮嫩肉的姑娘。开始,她一接触马桶就恶心得呕吐,但上司要求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她困惑、苦恼过,也哭过鼻子,但她一来就下决心,一定要走好人生的第一步,马虎不得!这时,同单位一位前辈出现在她面前。首先,他一遍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洗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喝了下去!同时给她一个含蓄的、富有深意的微笑,送给她一束关注、鼓励的目光。姑娘目瞪口呆,如梦初醒,热泪盈眶。她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最出色的人!”果然,姑娘成了一名最出色的洗厕所的人,并从此踏上成功之路。几十年过去了,她最终成了日本政府的邮政大臣。她就是野田圣子。结论:择业并不难,难的是敬业。一个恪尽职守、忠诚敬业的人,必然能成就事业的辉煌;否则,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挑精拣瘦,无所用心,把事业当成混饭吃的职业,最终将一事无成,平庸一生。

结论: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乐业、勤业、精业,三者相辅相成,乐业是爱岗敬业的前提,是一种职业情感;勤业是爱岗敬业的保证,是一种优秀的工作态度;精业是爱岗敬业的条件,是一种执着的完美的追求。

四、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

(一)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在一定的社会职业活动中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并在个人从业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处事公道、服务民众、奉献社会;职业道德的基本素养有遵纪守法、严谨自律、诚实厚道、勤业精业、团结协作、任劳任怨、开拓创新。职业道德的养成,唯有在职业道德的训练和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应该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二)职业形象。职业形象泛指职业人外在、内在的综合表现和反映。外在的职业形象指职业人的相貌、穿着、打扮、谈吐等他人看到、听到的东西;内在的职业形象指职业人所表现出来的学识、风度、气质、魅力等他人看不到,却能通过活动感受到的东西。职业形象与个人的职业发展紧密相连,在人的求职、社交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良好的职业形象对职业成功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三)职业态度。职业态度是个人对职业生涯的设想及其有关问题的基本看法。它包括职业生涯设计、对正在从业或即将从业的看法等。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校的职业技术教育给予的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而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当代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知识能力满足无限的社会要求,可能的契机和途径是对学生职业态度养成的最好教育,好高骛远是行不通的。

(四)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人们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活动方式。③高职院校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不仅需要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操作和训练,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这是走向“职场”的基本条件。

(四)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人们在各种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协调、完成

篇8:求职定位与择业技巧

找一个理想的职业, 是每个求职者的共同追求。因为职业决定了你的未来, 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的自己。

严格的说, 在职场这个广阔的领域, 有适合每个人的职业。但是, 有的人很快找到了它, 有的人终生也找不到。找到了的, 即便本领平平, 也能尽其所长, 成其所能成之才;找不到的, 即便本领出众, 也可能落个骏马犁田的境地, 难以施展驰聘之长!

由此可见, 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是何等的重要!而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职业又是何等的艰难!

那么, 怎样才能找到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呢?

了解需求, 熟悉职业内容和性质

每个职业都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产生的。如近年来,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 很多职业处于热门:如电信行业、IT行业、汽车行业、金融行业、游戏行业、建筑房产行业、广告传媒行业、制造行业等。在人才需求上, 如软件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融资/资本运作、保险经理人等需求旺盛。以上行业和岗位, 都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员才能掌握, 如果你不具备驾驭能力, 工作条件再舒适, 待遇再高, 也不要去想它。但是, 有没有工作条件与之相当, 操作比较简单而适合你的工作呢?这就需要你对更多的职业, 包括专业、工种的实质内容及工作环境的了解。据调查, 有相当一部分求职人员, 对自己向往的职业的性质、工作环境根本不了解, 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 当身临其境时, 大为追悔莫及。如武汉某大学一位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女大学生, 她很想做行政机关人事工作, 经过公务员考试, 命运使她实现了这一愿望。开始觉得单位人员进出、提升、晋级等都在自己参与或掌控之中, 引以自豪!后来经常遇到在提升、晋级等涉及职工个人利益没有“摆平”而受指责, 自己觉得经常加班加点、辛辛苦苦为大家办事, 还受一些冤枉气, 而拿的工资还赶不上在外企工作的同班同学的“零头”, 感到十分后悔。事例种种, 不一列举, 但都说明了择业并非易事, 是一种内涵十分丰富, 且相当复杂的事物, 择业者务必事先在对职业的性质、内容、工作环境了解上下功夫。

认识自己, 把握个性特征及环境

每个人都具有自已的个性, 同样, 每个人的天赋、能力大小不一, 兴趣爱好多种多样, 性格、气质千差万别。可见, 认识自己并非易事, 但认识自己又是选择职业很重要的一环。

那些获得伟大成就者, 并不见得比别人聪明或更能干, 只因为他们发现了自己的长处, 并懂得了怎样利用和发挥。陈景润在数学研究上作出了惊人的贡献, 但他却当不好中学数学老师。他能够成功, 在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遗憾的是, 许多人连自己的长处是什么都不知道, 这是值得每个求职者注意的。

认识自己的另一个方面是能否把握自己的个性特征。心理学家麦迪认为:个性是决定每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的那些特征和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 个性除了价值观和态度外, 还包括性格、气质和能力, 我们在选择职业时, 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作出决定 (内向型、外向型、孤僻型、顺从型) ,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此外, 气质也是影响人们择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气质,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脾气、性情。具体地说, 人的气质可分为活泼型、安静型、兴奋型、抑制型四种。每种特征及所适应的工作有所不同, 比如活泼型的人活泼好动, 敏感、喜欢与人交往, 注意力容易转移, 兴趣容易变换。适合做外交工作, 管理工作, 如驾驶员、运动员, 新闻记者等。

个性范畴中涉及到的人的能力, 主要是根据从职人员的专业技术特长、兴趣爱好、工作绩效而表现出来的知识水平。只要求职人员掌握自己的个性、选择到了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 均能体现自己的能力。

排除因素, 为职业选择正确定位

从目前来看, 影响选择职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受社会经济的影响, 如人口素质、产业结构、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科学技术、劳动就业模式等。这些都给选择职业带来直接的影响。

二是受“职业错乱症”的影响。⑴错把理想当目标。目标是我们可以实现的, 是我们在实现职业理想过程中的阶段划分, 只有把宏大的职业理想转化为无数的可实现目标, 我们的职业理想才会最终得以实现。⑵错把手段当目的。如很多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在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上下功夫, 却偏离了他学习的目标, 而在这些无关因素的考虑已经不是他要学习的目的了。⑶错把行业当岗位。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求职大学生简历上这样写道, 求职意向:建筑设计院, 建筑施工单位, 市政工程公司等。难道他能做建筑行业的所有工作?其实根本不可能, 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可以做什么, 自己最擅长做什么。但务必要知道企业录用的是能够胜任具体岗位的员工。⑷错把知识当技能。目前的许多大学生缺少岗位所要求的必要操作技能, 而且他们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所以当企业询问他有何技能时, 他就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回答上来, 结果自然就被淘汰了。⑸错把经历当能力。在职业发展问题上, 经历并不代表能力, 它只能代表你的过去, 是过去你所做事情的综合。而能力则是在你的经历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核心优势。所以, 没有方向的盲目去做许多社会实践并不能形成你的能力。

上述客观上社会经济因素以及主观上种种职业错乱症, 十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择业观。所以, 在找工作之前, 我们要综合分析外部和内部因素, 找准定位。

掌握技巧, 提高求职择业成功率

求职择业, 除了能力因素、社会因素和其他因素外, 求职中还有许多技巧问题。

首先, 求职择业不能违背以下原则:一是社会需要的原则。人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 职业的选择总与一定的历史条件、社会时代密切联系。因此, 选择就业岗位, 要符合社会的需要, 这是最根本的条件。二是个人特长的原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尽量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这样才能把工作当成一件愉快的事去做, 从中获得乐趣。三是可行性原则。办任何事情, 都要考虑可行性问题, 择业更是如此, 由于受一定的内、外因作用的影响, 有时不可能随着自己的想象。所以, 择业时要准备几套方案, 务必做到切实可行。

其次, 要学会推销自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一次部分高校生座谈会上说, 每个同学都要把发言当作今后找工作的一次面试。面试, 一是要有主题, 二要有时间限制。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 用非常精练的语言, 清晰地表达你的意见, 告诉别人, 对某一件事情, 你是怎么考虑的, 为什么要这样考虑, 观点要非常鲜明, 逻辑层次要非常清楚。

其三, 在推销自己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要是表情、言语、姿态及服饰等。二是让人相信你。为了增加可信度, 事先作点准备也是必要的。求职前, 尽可能把你成功例子或专长呈现出来。如发明奖、发表的作品、荣誉证书等。提供这些材料比空口无凭的自传要可信得多。三是作好铺垫, 有所准备。在确定参加某一单位或某一就业岗应聘前, 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方针以及应聘单位、岗位的基本情况应有所了解, 如果录取了, 自己应从哪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等。

当今市场经济时代, 竞争十分激烈, 信息就是财富, 求职更不能忽视信息的作用。如公务员招考信息、企业招工信息、招聘信息等。这些信息有报纸上的、广播里的、电视上的, 还有劳务市场提供的、父母掌握的、自己道听途说的、亲朋好友传递的等等。究竟哪些渠道提供的信息对求职者有利?可以这样说:报纸、电台上的可信, 但竞争力强;亲朋好友传递、父母亲掌握的可靠, 但面小;劳务市场提供的具有真实可信, 准确可靠的特点。求职者务必掌握时机, 作好准备, 在劳务市场找到理想的职业。

上一篇:学习作风建设整顿心得体会下一篇:感动淮安教育十大人物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