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着血泪而绽放的花作文

2024-04-29

浸着血泪而绽放的花作文(精选2篇)

篇1:浸着血泪而绽放的花作文

夏日的第一抹

最后一抹夕阳带来了无眠的夜,

 

窗外,蝉鸣虫叫,呈现出夏夜专属的和谐,窗内,宿友们清脆的鼾声和着沙沙的写字声,灯光一闪一闪的,似乎在倾诉着不满,眼皮沉重得睁不开,但那一页页一题题却打碎了沉沉睡意。洗了一把脸,喝了一口咖啡,企图寻求一丝丝清醒。抬头墙上赫然写着“一天24小时,我们无从改变,只能竭力利用。”那曾是学姐奋斗的动力,我愿它成为我坚持的不懈来源,一股正能量涌遍全身。是那穿透乌云的阳光,给予着花儿最美的

清晨,悠悠清风夹杂着大地还未散去的丝丝暑气。转眼,自己已身在考场之中,方方木桌,一纸一笔。成败在此一举。颤抖的双手无不显出惶恐,然而我决然的执起笔,紧缩眉头,坚信昔日的奋斗将绽放出最美的烟花。在最后的一场争斗中,花儿无畏的坚持着,等待着

思绪再次被拉回,那奋斗的血泪已幻化成眼前的成绩单,缓缓接过,竟这般沉重。在无数个执着的夜里,那朵花儿终究迎来了属于它绚丽的春天。深刻的并非昙花一现的成功,而是迎来美丽的日日夜夜的奋斗。我愿把追梦的血泪挥洒在无尽的黑暗....

篇2:浸着血泪而绽放的花作文

一、字斟句酌, 示范修改

教师在浏览了学生的作文后, 选一两段具有典型性 (即优缺点具有代表意义) 和示范性 (即优缺点具有可改性和启发性) 的习作为“病例”, 然后进行修改。修改时让学生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 凭借声音的协调感来修改文章。什么地方丢字落字, 什么地方语句不通, 什么地方有问题, 通过读, 能比较容易地听出来。凡是读起来拗口, 听起来别扭的地方, 就要仔细查找问题, 做到边读边批注, 边读边改, 及时做好增删补漏。当学生知道错的地方又改不出来时, 可以翻工具书, 问同学, 问老师。训练能把原文从内容到形式提升到一个新的表达高度。修改时要向学生讲清每一组语句怎么修改, 或增补, 或润色, 或调换, 或删去, 并说明“为什么”。修改完毕, 紧接着出示修改前后的片段对照, 使学生加深认识, 提高能力。

二、取长补短, 讨论修改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学生往往对别人的缺点看得较清楚, 对自己的缺点则认识不足。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但往往表达不清楚, 造成自己明白, 别人却不知所云的情况。因此, 我觉得可采用“互读”法, 即交换阅读作文, 这样, 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就难逃“法眼”了。以小组为单位, 同伴可以不固定。小组内, 一学生读作文, 听者指点。大到文章的立意, 小到一个词语的应用都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如有不同的看法, 可请老师当场帮助解决。在互读互评互改中, 学生发挥了自主性, 提高了积极性, 在听取同学的意见中寻找差距, 取长补短, 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在改中学习, 改中借鉴, 改中提高。

三、云开雾散, 点拨修改

教师的批语, 是对学生最好的“改”文示范, 教师的批语必须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 适合学生心理。要竭力捕捉闪光点, 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要热情表扬, 又要委婉指出不足, 期待进步,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自改。如在作文簿上画出需要修改的地方, 写上批语:“读读看, 这个词换一下, 是不是表达得更清楚?”“想想怎么表达意思才明确?“句子太长容易出错, 改为短句好吗?”“展开你的想象, 这句话会更形象的。”学生学会了改作文的方法, 感到改作文“易、趣、活”,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修改, 使其不断积累“改”的经验, 懂得“文成于改”的真理, 久而久之, 作文技能就会相应提高, 教师的指导也就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四、谋篇布局, 比较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个年级的作文要求是循序渐进的, 例如, 写一项活动或写人、记事的文章, 中年级段的要求是把内容写“清楚”, 符合这一标准的习作拿到高年级段就达不到要求了, 因为高年级段不但要把内容写清楚, 而且还要求写具体, 感情真实。很明显, 教师可抓住两次作文的“要求差”引导学生修改。这样修改, 要求明确, 目标集中, 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修改能力。

五、重塑自我, 独立修改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 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己改的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的。”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 如果教师重视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作文训练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自改能力后, 让学生写好作文初稿后不急于上交, 而是要求其在边看边想、边听边读、边抄边查中发现问题, 予以增、删、换。有时, 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学生写完文章后, 常常陷于当时的思维与情境中, 进行修改时无从下手, 这时可将文章收起, 等到第二天或第三天再拿出来, 再行修改。改完又无从修改的时候, 再收起, 过一两天再修改。文章在搁置的过程中, 知识不断得到更新与积累, 学生会有新的感悟, 通过冷却, 会认识到之前的某些不足, 就会发现到自己文章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这样多让学生“数易其稿”地训练,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改文能力和表达能力, 而且还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点石成金, 评价修改

学生修改成文后, 老师在改前提出的要求落实得如何, 其间要有个反馈阶段。其实学生也特别想知道自己改得好不好, 都有一种急于知道老师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欲望, 这种渴望指点迷津的心理正是激励学生把作文改得更好的动力。因此,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修改习作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可以把学生修改的习作收起来给予书面批语, 然后及时反馈给学生;也可利用早读或课外时间个别面批、口头评价。

评价过程中, 要做到因文而异, 因人而异, 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 注重鼓励, 让学生尝到进步的喜悦。

对修改得好、有特色的习作, 教师应充分肯定和鼓励, 让学生尝到进步的乐趣。可以把其习作张贴在教室内, 供同学们欣赏、借鉴, 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也可以在学校黑板报上发表, 甚至推荐到县、市级报刊上发表, 为他们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 促进他们奋发进取。

对不好的习作教师应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 尽量挖掘其间的点滴“闪光点”, 哪怕是微小的优点也应予以真诚鼓励, 让他们自己跟自己比,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也能尝试到进步的喜悦, 看到希望, 变被动为主动。如:有位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 在一次给同学修改作文时, 其中有一个比喻句修改得很贴切, 我立即给予肯定:这一句改得好极了, 可见你的想象力还是挺丰富的, 相信你通过努力定能写出更多像这样的句子。该同学在老师的真诚鼓励下, 逐渐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认真写好每一篇作文, 作文能力逐渐提高了。

上一篇:初中描写盼望下雪作文400字下一篇:审委会情况和纪律作风整改自查报告